第一百四十五章 祖宗留下的麻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再也不想回到诏狱的温体仁看的很明白,站在旁边儿不说话的施凤来,就是崇祯皇帝准备给自己看的——瞧,朕连替换你的人都准备好了,所以,要么听话,要么跟解缙一样去赏雪?
暗中打了个寒颤的温体仁很光棍地躬身道:“臣会在明日朝会上提出修改度量衡一事,惟陛下以决之。”
崇祯这才嗯了一声,点点头道:“好,温爱卿果然忠心,朕心甚慰啊。对了,刚才温爱卿说有几个小问题,这才两个,可还有其他的么?”
温体仁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刚才想要表现自己,现在的情况就是表现是表现了,可也成功的挖坑把自己给埋了!
只是皇帝既然问了,哪怕自己不想再说甚么,但是编也得编几个小问题来凑数,否则刚才说的几个小问题变成了只有两个,那自己不就是欺君?
左右都是得罪人,还得跟着皇帝混才能有前途,想通了的温体仁倒也光棍,接着向崇祯道:“启奏陛下,除了臣说的官话推广与度量衡的问题外,其实还有不少的问题。比如蒙古那边儿,西南那边儿,还有南方,这些都是问题。”
崇祯好奇道:“温爱卿慢慢说,朕听着呢。”
温体仁躬身道:“臣遵旨。”,又理了理思路,这才接着道:“譬如南方那边儿的客家人,原本就是五胡乱华还有宋时南迁的汉人,这些人时时刻刻想的都是重归汉籍,所以倒也不成问题。”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民族,譬如苗族,壮族甚么的,反正人么,倒也不多,但是是否愿意入我大明的汉籍,就谁也不知道了。”
“更有北方的蒙古部族。这些人若是穷苦的牧民,倒也罢了,左右不过是哪边儿过得好,哪边儿强盛,他们就心向哪边儿,以臣之见,让他们改籍归化,倒也不难。”
“可是那些部族的首领,却未必愿意了,一入汉籍,原本的规矩怎么办?是继续实行原本草原上的法则,还是实行我大明的律法?若是行大明律,原本可以作威作福的头人,首领,想来是不愿意的。若是还行草原上的那一套,对于我大明来说,便是我大明吃亏了。”
“再者,臣……”
眼见温体仁住口不言,崇祯便知道这家伙心中是有甚么顾虑,当下便开口道:“温爱卿尽管说,不管说的对与错,朕绝不追究。”
得了崇祯赦令的温体仁这才道:“启奏陛下,倘若我大明还是开国时追亡逐北的大明,草原上的蛮夷自然愿意臣伏,然则如今东边儿还有建奴之乱,大明国内又多有天灾,草原上的蛮夷么,自然也就颇多想法了。”
“再则,开国之时,太祖高皇帝曾在《户律》之中有所规定,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听到这里,崇祯却是有点儿蛋疼的感觉了。拜自己穿越后多读书的福,这条律令理解起来也没有甚么难度,依着前世的那个程序猿的思维来看,这朱重八的脑袋不知道怎么着,瓦特了一下后,规定别的民族不许在族里边儿自相通婚,而是必须和汉族通婚,最重要的是,要两厢情意——那时候汉人能瞧得上那些个蛮子不?再者说了,这么条破禁令里边儿,偏偏把回回、钦察给放过去了,允许人家自己在族内通婚……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事儿是自己现在这具身体的老祖宗干的,等于就是自己的老祖宗干的,那还能怎么着?再蛋疼也得忍着,改改就好了,难道自己还能破口大骂朱元璋这事儿干的不地道?
蛋疼无比的崇祯唔了一声,说道:“朕知道了。”
更蛋疼的温体仁则是躬身回道:“启奏陛下,太祖高皇帝本意,原是要各族慢慢地融入我大明的汉人之中,自为一体,再也不分彼此,因此现在南边儿的苗人、畲人、彝人一类的,倒是不太是问题,唯有回回……”
崇祯听到回回两个字,却是想到了绿教。原本自己看中学的历史,知道绿教是阿拉伯那边儿的教派,也不知道怎么地,就跑来了中原,还有甚么景教,明教一类的,乱七八糟的教派跑来了一堆,倒是本土的道教那些牛鼻子,虽然一个个的在国乱之时也有出力的,可是更多的还是想着修仙,不给力的很。
至于这些绿绿,崇祯简直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前世的时候,自己的婶婶也是个教徒,可是就在自己问她关于教法和国法的问题时,自己的婶婶回答的很明确:“教法再大,也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要不然成了什么了?只有遵守国法,才能受到国法的保护,这事儿你怎么就想不明白?”
可是再看看西边儿的那些绿绿,成天喊的口号就不说了,不知道他们怎么得出来的结论,教法最大,惟有那谁谁谁最大,每年都闹事闹个不停,就算是国家给了优待,依然不满足。
向来皇汉主义的崇祯皇帝决定不惯毛病,因此开口道:“这事儿么,毕竟是太祖高皇帝允许的,朕要是想改一改?”
心里被一万头神兽践踏而过的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此事不易为之。一则是朝堂诸公未必同意,再则,民间也未必同意陛下旨意。”
崇祯却是好奇道:“朝堂诸公不去说他,民间又怎么了?”
温体仁道:“回回所信奉者,不食猪肉,又有诸多限制,身上膻味极重,故民间未必愿意与之通婚。长久下去,回回恐有族灭之危,必然生乱。太祖高皇帝所特别许其族内通婚,便是为了此故。”
崇祯却是想到了的一些说法,干脆道:“那就许其与汉族通婚,亦不禁其族内通婚。若再有生乱者”,说到这里,崇祯却是嘿嘿冷笑了两声。
再也不想回到诏狱的温体仁看的很明白,站在旁边儿不说话的施凤来,就是崇祯皇帝准备给自己看的——瞧,朕连替换你的人都准备好了,所以,要么听话,要么跟解缙一样去赏雪?
暗中打了个寒颤的温体仁很光棍地躬身道:“臣会在明日朝会上提出修改度量衡一事,惟陛下以决之。”
崇祯这才嗯了一声,点点头道:“好,温爱卿果然忠心,朕心甚慰啊。对了,刚才温爱卿说有几个小问题,这才两个,可还有其他的么?”
温体仁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刚才想要表现自己,现在的情况就是表现是表现了,可也成功的挖坑把自己给埋了!
只是皇帝既然问了,哪怕自己不想再说甚么,但是编也得编几个小问题来凑数,否则刚才说的几个小问题变成了只有两个,那自己不就是欺君?
左右都是得罪人,还得跟着皇帝混才能有前途,想通了的温体仁倒也光棍,接着向崇祯道:“启奏陛下,除了臣说的官话推广与度量衡的问题外,其实还有不少的问题。比如蒙古那边儿,西南那边儿,还有南方,这些都是问题。”
崇祯好奇道:“温爱卿慢慢说,朕听着呢。”
温体仁躬身道:“臣遵旨。”,又理了理思路,这才接着道:“譬如南方那边儿的客家人,原本就是五胡乱华还有宋时南迁的汉人,这些人时时刻刻想的都是重归汉籍,所以倒也不成问题。”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民族,譬如苗族,壮族甚么的,反正人么,倒也不多,但是是否愿意入我大明的汉籍,就谁也不知道了。”
“更有北方的蒙古部族。这些人若是穷苦的牧民,倒也罢了,左右不过是哪边儿过得好,哪边儿强盛,他们就心向哪边儿,以臣之见,让他们改籍归化,倒也不难。”
“可是那些部族的首领,却未必愿意了,一入汉籍,原本的规矩怎么办?是继续实行原本草原上的法则,还是实行我大明的律法?若是行大明律,原本可以作威作福的头人,首领,想来是不愿意的。若是还行草原上的那一套,对于我大明来说,便是我大明吃亏了。”
“再者,臣……”
眼见温体仁住口不言,崇祯便知道这家伙心中是有甚么顾虑,当下便开口道:“温爱卿尽管说,不管说的对与错,朕绝不追究。”
得了崇祯赦令的温体仁这才道:“启奏陛下,倘若我大明还是开国时追亡逐北的大明,草原上的蛮夷自然愿意臣伏,然则如今东边儿还有建奴之乱,大明国内又多有天灾,草原上的蛮夷么,自然也就颇多想法了。”
“再则,开国之时,太祖高皇帝曾在《户律》之中有所规定,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听到这里,崇祯却是有点儿蛋疼的感觉了。拜自己穿越后多读书的福,这条律令理解起来也没有甚么难度,依着前世的那个程序猿的思维来看,这朱重八的脑袋不知道怎么着,瓦特了一下后,规定别的民族不许在族里边儿自相通婚,而是必须和汉族通婚,最重要的是,要两厢情意——那时候汉人能瞧得上那些个蛮子不?再者说了,这么条破禁令里边儿,偏偏把回回、钦察给放过去了,允许人家自己在族内通婚……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事儿是自己现在这具身体的老祖宗干的,等于就是自己的老祖宗干的,那还能怎么着?再蛋疼也得忍着,改改就好了,难道自己还能破口大骂朱元璋这事儿干的不地道?
蛋疼无比的崇祯唔了一声,说道:“朕知道了。”
更蛋疼的温体仁则是躬身回道:“启奏陛下,太祖高皇帝本意,原是要各族慢慢地融入我大明的汉人之中,自为一体,再也不分彼此,因此现在南边儿的苗人、畲人、彝人一类的,倒是不太是问题,唯有回回……”
崇祯听到回回两个字,却是想到了绿教。原本自己看中学的历史,知道绿教是阿拉伯那边儿的教派,也不知道怎么地,就跑来了中原,还有甚么景教,明教一类的,乱七八糟的教派跑来了一堆,倒是本土的道教那些牛鼻子,虽然一个个的在国乱之时也有出力的,可是更多的还是想着修仙,不给力的很。
至于这些绿绿,崇祯简直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前世的时候,自己的婶婶也是个教徒,可是就在自己问她关于教法和国法的问题时,自己的婶婶回答的很明确:“教法再大,也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要不然成了什么了?只有遵守国法,才能受到国法的保护,这事儿你怎么就想不明白?”
可是再看看西边儿的那些绿绿,成天喊的口号就不说了,不知道他们怎么得出来的结论,教法最大,惟有那谁谁谁最大,每年都闹事闹个不停,就算是国家给了优待,依然不满足。
向来皇汉主义的崇祯皇帝决定不惯毛病,因此开口道:“这事儿么,毕竟是太祖高皇帝允许的,朕要是想改一改?”
心里被一万头神兽践踏而过的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此事不易为之。一则是朝堂诸公未必同意,再则,民间也未必同意陛下旨意。”
崇祯却是好奇道:“朝堂诸公不去说他,民间又怎么了?”
温体仁道:“回回所信奉者,不食猪肉,又有诸多限制,身上膻味极重,故民间未必愿意与之通婚。长久下去,回回恐有族灭之危,必然生乱。太祖高皇帝所特别许其族内通婚,便是为了此故。”
崇祯却是想到了的一些说法,干脆道:“那就许其与汉族通婚,亦不禁其族内通婚。若再有生乱者”,说到这里,崇祯却是嘿嘿冷笑了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