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皇城的战栗(4)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殿前司衙署内,张永德问道:“谁的人马!?”
这是他问的第一句话,没人能回答,终于有个负责守备衙署的部将在门口道:“回张都检点,咱们已经派人去看了,等一下报回来便知。”
接着张永德回顾左右,问出了第二句:“赵都使(赵匡胤)人呢?”
还是没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只有人嘀咕道:“半柱香前还见着赵都使……”大堂上的几个人面面相觑,良久沉默,大伙儿似乎都各自在猜测、又各自在寻思。
今天日不对、正好不是点卯的日期,来衙署点卯的只有厢都指挥使以上的高级武将(否则郭绍那边为了更完善、应该不会在早上动手);军一级的正副层将领都在各自的驻地军营,殿前司里的人很少。不知什么时候又走了几个,来到大堂上的人更少。
就在这时,一个小将进来说道:“打着虎旗的人马,虎捷军左厢的人!把马行街十字路和东边的全部路口都堵了!”
“他们想干什么!”张永德腾地站了起来,瞪圆眼睛喝道。
今天他老是问一些太过“深奥”的问题,以至于别人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张永德站了片刻,又看了一番大堂上的人,慢慢坐回了椅上,不禁陷入了沉思。
……
赵匡胤等数十人在一条巷里等着,终于见赵普紧紧抱着一个包裹骑马过来了,赵普上来道:“东西拿到了!”匡胤听罢回头叫两员大将和侍卫在巷口等着,便策马迎上去,先回头看了一眼,小声问道:“查验过?”
赵普一脸紧张,使劲点头道:“此等大事,不敢疏忽。”
匡胤一张黑脸上,眉间三道竖纹一直没有散开,他沉声道:“太_娘_的快了,咱们还没开始动手……现在才做、怕是来不及!”他又叹道:“我正准备今天早上和张永德谈谈的……”
“谁给他的胆!一定是皇后买通了宦官,私自串通内外。”赵普道,“官家前天都还能说话,这两天朝里也一点迹象都没有,这种时候时机还不成熟,早了点……他们还真敢……”
匡胤道:“先要拥立张永德,有个名分。不然光凭咱们的人,在这风头上调兵很容易出差错……准备也不足,光有谋划,什么都还没开办,也没敢太早和大伙儿商量。这事干不成了!”
赵普道:“主公切勿犹豫,现在不马上当机立断,等符后和郭绍在宫里缓过气来稳住了局面,那时才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匡胤拿手使劲揉着太阳穴,他已经顾不得掩藏自己的情绪,明显地在思索、在艰难的抉择之。嘴里不停地念叨道:“这俩男女太恶心……特别是那妇人,好像谁都制不住她……”
赵普紧张地催促道:“主公!要是咱们什么都不做,他们最终也绝不会放过咱们!既然要做,到现在这份上,宜早不宜迟!”
匡胤沉吟道:“现在以平叛的名义起兵最好。但我太了解张永德,他胆小,见谁上位就投靠谁……当年高平之战前,很多人桀骜不驯都不服新君,他见新君已继位当下就满心地投靠了。没有圣旨和枢密院的军令,张永德胆小,肯定会隔岸观火,绝不愿意冒险。
要他冒险,除非给龙袍加身,一来被逼无奈、二来诱_惑足够大(能当皇帝,值得人们付出所有);张永德威望高、他一称帝,别的人马也很可能隔岸观火,至少不会围攻我们。但现在拥立张永德,既费时间,还白白丢弃了更容易动员各军的平叛名义。
没张永德又不行!众将只见我下令,殿前司其它几个大将都不在、也没枢密院调令,很容易起疑。特别是那些不太熟悉的下层武将,临时易生变故。”
赵匡胤并不是个犹豫不决的人,比如滁州之战、战阵上当机立断速取城池的做法,但这次他实在是太难了,不由得疑,道:“他们怎会现在动手呢……娘_的我们间是不是有奸细?但这事儿我一直很谨慎,到现在还只有我们俩人知道……难道府上有卧底偷听?”
赵普听得,也觉得有理,但他还是坚持道:“无论怎样,别无选择。主公下决心罢!”
“先机已失,仓促应对……”赵匡胤一脸悲观,但还是咬牙点头道,“走罢,先去军营叫一些将领。咱们分头行事,能叫上多少叫多少。”
赵匡胤摸出印信来:“铁骑左厢第一军都指挥使韩重赟和我关系比较亲近,也认识你,你带着我的印信去容易叫到人。”
“在下遵命。”赵普一脸严肃接过印信。
赵匡胤回头看去,铁骑军左厢都指挥使石守信、右厢都指挥王审琦在巷口,便喊道:“石兄弟、王兄弟,过来说话。”
等二人策马进来,匡胤便道:“有要事需要召集一些将帅,你们二人分别去军带着部将到殿前司来。”
和赵匡胤关系最好的就是三个人,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其二人都在这里。这三个人和赵匡胤的关系额外不同,大家都是(后)汉时期做最低级将校时候的患难之交,是赵匡胤身边最值得信任的武将。
另外还有几个稍微没那么亲近的兄弟和好友,有的能力比较出众却在外镇(韩令坤、李继勋),有的在控鹤军(赵晁),有的办事不是那么靠谱(类似郭绍那边的罗猛那号人、忠心还比不上罗猛)。赵匡胤准备亲自带人去找在铁骑军的另外几个兄弟,关系不是特别亲密、他自己去比较妥当。
如果有更周密的准备,赵匡胤能聚集更多的人。
他的实力也明显比郭绍大,铁骑军左右二厢的厢都指挥使都是自己最好的兄弟,军一级主将有他的兄弟、也有投奔了石守信的人;底层武将包括一些指挥使、副指挥使有不少是他的亲兵出身,在整顿殿前司的时候趁机安插在铁骑军……提拔为低级武将没那么明显。赵匡胤在铁骑军的控制力和得到的信任度,稍不如郭绍;但他把两厢都抓住了。
而且赵匡胤的影响力不局限于铁骑军,赵晁是他父亲在世时的世交,现在就是控鹤军右厢都指挥使(左厢厢都校袁彦不是赵匡胤的人)。不过控鹤军他只是稍有涉足,比如赵晁以前是侍卫司的武将、迁控鹤军不太久,名声也不好;另有几个以前交好过的兄弟也不在关键职位。
他和郭绍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威望和“身份”不够。在身份上,赵匡胤反而还不如郭绍;郭绍和河北贵胄符家联姻,在外面的地位反而比赵匡胤高。
但无论如何,如果忽略控制力的微妙差别,赵匡胤的嫡系实力至少是郭绍的两倍!
可是如今仓促之下,只能挑一些比较靠谱的人应对了。
……赵匡胤此时的心情就好像是吃了一大盆苍蝇似的!明明自己实力更强,而且计划和部署策略都已经完善,只待时机恰当就施行。却在关键时刻被搞了个措手不及、只好临时为了节省时间改变策略,完全没有最大化发挥出他的能量。他心里非常不服气,也感到非常憋屈!
娘_的!关键时刻的一点点差错,能抵得上他四年经营的大半成果。
一行人分头行事,十分仓促地召集将帅去殿前司。因为事先没有开始实施,密谋还停留在蓄势待发的阶段,为了最大可能地不泄密,知道的人只有两个……又加上今天上午的时机不恰当武将们都是分散的,措手不及之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连赵匡胤自己办着办着都没啥信心了,只觉得目前的所作所为漏洞百出、凌乱不堪。
但对手是不会管他有没有信心的!没有信心更好,人家不是要公平的决斗,而是不择手段弄_死他!所以有没有信心也得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他发现了自己这边的很多疏漏。比如殿前司衙署防御不强,虎捷军已经控制了内城东部主要路口,幸好按兵不动。赵匡胤寻思:郭绍部可能是为了在前期尽量避免反抗和混乱,不敢主动进攻;但等他们腾出手来会怎么做就不清楚了。
对方连这种细节都布局得十分周密,粗暴的兵变下却有股细腻的作风。这更让赵匡胤心里越来越冷。
……赵匡胤沉下心来,忽然想到:召集部将并没有和张永德商量,等部将们乱糟糟陆续到殿前司,张永德一看忽然不请自来那么多人,会不会多心?
于是他临时改变行程,只去了一处军营,就赶紧率先带人去殿前司。
赵匡胤回到衙署后,先去了大堂,只见里面冷冷清清只有几个,顿时问道:“张都检点呢?”一个将领道:“回赵将军,张都检点和袁将军去控鹤军军营了,说要派人进宫去问问出了什么事。”
赵匡胤听罢,心里顿时“咯噔”一声,仿佛有一万只癞皮狗从心奔过……这姓张的老狐狸!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派人一看就知道是虎捷军左厢兵变!只有那帮人才不伦不类地拿老虎当军旗……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孤陋寡闻、认为虎捷军和老虎有什么关系。
都兵变了,还派人去宫里问?他问个屁!
……
(弱弱地求月票。)
如果有书友打不开,可以尝试访问备用域名:
殿前司衙署内,张永德问道:“谁的人马!?”
这是他问的第一句话,没人能回答,终于有个负责守备衙署的部将在门口道:“回张都检点,咱们已经派人去看了,等一下报回来便知。”
接着张永德回顾左右,问出了第二句:“赵都使(赵匡胤)人呢?”
还是没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只有人嘀咕道:“半柱香前还见着赵都使……”大堂上的几个人面面相觑,良久沉默,大伙儿似乎都各自在猜测、又各自在寻思。
今天日不对、正好不是点卯的日期,来衙署点卯的只有厢都指挥使以上的高级武将(否则郭绍那边为了更完善、应该不会在早上动手);军一级的正副层将领都在各自的驻地军营,殿前司里的人很少。不知什么时候又走了几个,来到大堂上的人更少。
就在这时,一个小将进来说道:“打着虎旗的人马,虎捷军左厢的人!把马行街十字路和东边的全部路口都堵了!”
“他们想干什么!”张永德腾地站了起来,瞪圆眼睛喝道。
今天他老是问一些太过“深奥”的问题,以至于别人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张永德站了片刻,又看了一番大堂上的人,慢慢坐回了椅上,不禁陷入了沉思。
……
赵匡胤等数十人在一条巷里等着,终于见赵普紧紧抱着一个包裹骑马过来了,赵普上来道:“东西拿到了!”匡胤听罢回头叫两员大将和侍卫在巷口等着,便策马迎上去,先回头看了一眼,小声问道:“查验过?”
赵普一脸紧张,使劲点头道:“此等大事,不敢疏忽。”
匡胤一张黑脸上,眉间三道竖纹一直没有散开,他沉声道:“太_娘_的快了,咱们还没开始动手……现在才做、怕是来不及!”他又叹道:“我正准备今天早上和张永德谈谈的……”
“谁给他的胆!一定是皇后买通了宦官,私自串通内外。”赵普道,“官家前天都还能说话,这两天朝里也一点迹象都没有,这种时候时机还不成熟,早了点……他们还真敢……”
匡胤道:“先要拥立张永德,有个名分。不然光凭咱们的人,在这风头上调兵很容易出差错……准备也不足,光有谋划,什么都还没开办,也没敢太早和大伙儿商量。这事干不成了!”
赵普道:“主公切勿犹豫,现在不马上当机立断,等符后和郭绍在宫里缓过气来稳住了局面,那时才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匡胤拿手使劲揉着太阳穴,他已经顾不得掩藏自己的情绪,明显地在思索、在艰难的抉择之。嘴里不停地念叨道:“这俩男女太恶心……特别是那妇人,好像谁都制不住她……”
赵普紧张地催促道:“主公!要是咱们什么都不做,他们最终也绝不会放过咱们!既然要做,到现在这份上,宜早不宜迟!”
匡胤沉吟道:“现在以平叛的名义起兵最好。但我太了解张永德,他胆小,见谁上位就投靠谁……当年高平之战前,很多人桀骜不驯都不服新君,他见新君已继位当下就满心地投靠了。没有圣旨和枢密院的军令,张永德胆小,肯定会隔岸观火,绝不愿意冒险。
要他冒险,除非给龙袍加身,一来被逼无奈、二来诱_惑足够大(能当皇帝,值得人们付出所有);张永德威望高、他一称帝,别的人马也很可能隔岸观火,至少不会围攻我们。但现在拥立张永德,既费时间,还白白丢弃了更容易动员各军的平叛名义。
没张永德又不行!众将只见我下令,殿前司其它几个大将都不在、也没枢密院调令,很容易起疑。特别是那些不太熟悉的下层武将,临时易生变故。”
赵匡胤并不是个犹豫不决的人,比如滁州之战、战阵上当机立断速取城池的做法,但这次他实在是太难了,不由得疑,道:“他们怎会现在动手呢……娘_的我们间是不是有奸细?但这事儿我一直很谨慎,到现在还只有我们俩人知道……难道府上有卧底偷听?”
赵普听得,也觉得有理,但他还是坚持道:“无论怎样,别无选择。主公下决心罢!”
“先机已失,仓促应对……”赵匡胤一脸悲观,但还是咬牙点头道,“走罢,先去军营叫一些将领。咱们分头行事,能叫上多少叫多少。”
赵匡胤摸出印信来:“铁骑左厢第一军都指挥使韩重赟和我关系比较亲近,也认识你,你带着我的印信去容易叫到人。”
“在下遵命。”赵普一脸严肃接过印信。
赵匡胤回头看去,铁骑军左厢都指挥使石守信、右厢都指挥王审琦在巷口,便喊道:“石兄弟、王兄弟,过来说话。”
等二人策马进来,匡胤便道:“有要事需要召集一些将帅,你们二人分别去军带着部将到殿前司来。”
和赵匡胤关系最好的就是三个人,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其二人都在这里。这三个人和赵匡胤的关系额外不同,大家都是(后)汉时期做最低级将校时候的患难之交,是赵匡胤身边最值得信任的武将。
另外还有几个稍微没那么亲近的兄弟和好友,有的能力比较出众却在外镇(韩令坤、李继勋),有的在控鹤军(赵晁),有的办事不是那么靠谱(类似郭绍那边的罗猛那号人、忠心还比不上罗猛)。赵匡胤准备亲自带人去找在铁骑军的另外几个兄弟,关系不是特别亲密、他自己去比较妥当。
如果有更周密的准备,赵匡胤能聚集更多的人。
他的实力也明显比郭绍大,铁骑军左右二厢的厢都指挥使都是自己最好的兄弟,军一级主将有他的兄弟、也有投奔了石守信的人;底层武将包括一些指挥使、副指挥使有不少是他的亲兵出身,在整顿殿前司的时候趁机安插在铁骑军……提拔为低级武将没那么明显。赵匡胤在铁骑军的控制力和得到的信任度,稍不如郭绍;但他把两厢都抓住了。
而且赵匡胤的影响力不局限于铁骑军,赵晁是他父亲在世时的世交,现在就是控鹤军右厢都指挥使(左厢厢都校袁彦不是赵匡胤的人)。不过控鹤军他只是稍有涉足,比如赵晁以前是侍卫司的武将、迁控鹤军不太久,名声也不好;另有几个以前交好过的兄弟也不在关键职位。
他和郭绍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威望和“身份”不够。在身份上,赵匡胤反而还不如郭绍;郭绍和河北贵胄符家联姻,在外面的地位反而比赵匡胤高。
但无论如何,如果忽略控制力的微妙差别,赵匡胤的嫡系实力至少是郭绍的两倍!
可是如今仓促之下,只能挑一些比较靠谱的人应对了。
……赵匡胤此时的心情就好像是吃了一大盆苍蝇似的!明明自己实力更强,而且计划和部署策略都已经完善,只待时机恰当就施行。却在关键时刻被搞了个措手不及、只好临时为了节省时间改变策略,完全没有最大化发挥出他的能量。他心里非常不服气,也感到非常憋屈!
娘_的!关键时刻的一点点差错,能抵得上他四年经营的大半成果。
一行人分头行事,十分仓促地召集将帅去殿前司。因为事先没有开始实施,密谋还停留在蓄势待发的阶段,为了最大可能地不泄密,知道的人只有两个……又加上今天上午的时机不恰当武将们都是分散的,措手不及之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连赵匡胤自己办着办着都没啥信心了,只觉得目前的所作所为漏洞百出、凌乱不堪。
但对手是不会管他有没有信心的!没有信心更好,人家不是要公平的决斗,而是不择手段弄_死他!所以有没有信心也得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他发现了自己这边的很多疏漏。比如殿前司衙署防御不强,虎捷军已经控制了内城东部主要路口,幸好按兵不动。赵匡胤寻思:郭绍部可能是为了在前期尽量避免反抗和混乱,不敢主动进攻;但等他们腾出手来会怎么做就不清楚了。
对方连这种细节都布局得十分周密,粗暴的兵变下却有股细腻的作风。这更让赵匡胤心里越来越冷。
……赵匡胤沉下心来,忽然想到:召集部将并没有和张永德商量,等部将们乱糟糟陆续到殿前司,张永德一看忽然不请自来那么多人,会不会多心?
于是他临时改变行程,只去了一处军营,就赶紧率先带人去殿前司。
赵匡胤回到衙署后,先去了大堂,只见里面冷冷清清只有几个,顿时问道:“张都检点呢?”一个将领道:“回赵将军,张都检点和袁将军去控鹤军军营了,说要派人进宫去问问出了什么事。”
赵匡胤听罢,心里顿时“咯噔”一声,仿佛有一万只癞皮狗从心奔过……这姓张的老狐狸!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派人一看就知道是虎捷军左厢兵变!只有那帮人才不伦不类地拿老虎当军旗……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孤陋寡闻、认为虎捷军和老虎有什么关系。
都兵变了,还派人去宫里问?他问个屁!
……
(弱弱地求月票。)
如果有书友打不开,可以尝试访问备用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