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阻击战(5)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在整个大西军除了帝王张献忠之外,就是孙可望说了算。就是李定国在也得听孙可望的,虽然孙可望是王,其他王子也是王,但是王跟王不同。虽然都是张献忠干个儿子,但是儿子尚且有不同,何况是干儿子?
张献忠最器重最喜欢的就是孙可望,因此给他的权力相当大,军事上可以接制诸王,政治上如果张献忠生不出儿子来的话,孙可望将来就是大西的太子,可见孙可望是张献忠的法定接班人。
因此一下子又增加了这么多人马,无疑全都得听他的调度,大不了再多组织一次冲锋,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只要能冲破眼前明军这道防线,就还是他孙可望的功劳。
因此想到这里,那种令他脸上有些发热羞辱感减轻了不少。
“殿下,这一阵交给天波吧。”
黔国公沐天波晃着肥大的身躯,主动请缨,目光中透中傲气,此前在云南,他跟孙可望不止交过一次手,不分胜负,只有孙可望和刘文秀联合起来才算打败了他,现在他们又成了一家人,虽然地位上矮着一截,但沐天波从内心里并不服气这个孙可望,尤其现在连不起这道明军战事都冲不过去,沐天波内心里不由得对孙可望又低看了几分,但表面没有带出来,他要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滇军比孙可望的部下强得多。
王尚礼也是来请令出战的,不过他跟沐天波不同,虽然他也是张献忠驾前一流的猛将,但是在大西军中最服气的人就是孙可望了,论个人勇武还指挥作战,王尚礼全都服气。
现在他也知道孙可望的人马受阻了,因此他不敢冒失,建议道:“国公爷,王爷,依卑职之见,还是先弄清明军阵地的防御情况,带兵主将是谁,有多少大炮,多少人马,然后再组织冲锋,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王尚礼话音刚落,有人来报:“殿下,我们已经打听清楚了,对面的明军共有两万人马,其中红衣大炮二十门,三千白杆兵,五百火枪营,还有一百名左右的锦衣卫,带兵主将就是弘光大帝朱由崧。”
孙可望、王尚礼和沐天波开始时露出鄙视的目光,才区区两万人马,才区区二十门红衣,才区区三千白杆,这些他们都不屑一顾,但是后面两句令他们瞪大了眼睛,火枪营,锦衣卫,特别是大明帝王朱由崧的名字,仿佛打了个炸雷一样。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对面的明军阻击战是朱由崧亲自指挥的,难怪孙可望连撅两战,损兵折将,身为帝王只带两万人马在此阻击?这三位大员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道:“消息可靠吗?”
“回三位爷的话,绝对可靠。”报事的肯定地说,“我们抓住了一个带活气的,这是从他们口中逼出的口供。”
在确认朱由崧亲自带队阻击后,王尚礼首先蔫了,可以说他现在最怕的人就是这位弘光大帝朱由崧了,他不会忘记数日之前的草甸湖一战,战场上朱由崧简直是超人级别的存在。
朱由崧单枪匹马,身陷万军重围,却能够反败为胜,在数万大西军的重围之中追杀张献忠如入无人之境,先剑砍张献忠,后箭射张献忠,那一仗他的陛下小命差点交待了。
更使王尚礼印象深刻的是,关键时刻他冲过来救驾,大战朱由崧,但是只一合便被朱则崧一剑砍到马下去了,他简直难以想像,自己大棍一横能担千斤,但竟然避不住朱由崧的斩过来的剑,这个玉面帝王生得玉树临风,简直是神力王!
要不是他跑得快,他这一百多斤那一战也交代了,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因此现在提到朱由崧这三个字,他心里就发怵。
但是这件事他始终没对旁人说,在百万大西军将之中,他王尚礼也算是一等一的猛将了,五军主将之首,论武力除陛下的四个干儿子,就数他了。可是却在朱由崧马前过不了一合,简直是威名扫地,他想起这件事就觉得丢人。
但是沐天波则不然,吃惊之余笑了,不屑道:“殿下,我当是谁呢,什么弘光大帝,不就是那个扶不上墙的小福王吗,本公最了解他了,他们父子坐拥洛阳,吃尽穿绝,富可抵国,女人和酒是他们父子最大的爱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本事?交给本公吧,本公只需带本部人马一定把这个昏君活擒或阵斩,自然还是殿下的功劳。”
孙可望的心态跟沐天波差不多,他现在也不服气这个弘光大帝,听说朱由崧就在对面,区区两人马,这个功劳他当然不愿意让沐天波独吞,别看沐天波说得大方,到时候在陛下面前他会将功劳居为已有,他孙可望最多图个虚名而已。
另外他眼睛一亮,既然朱由崧在这里,要能抓住或阵斩大明帝王,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更别说什么复夺京城了,因此孙可望听了沐天波的话摇了摇头:“黔国公说笑了,什么功不功的,现在最要紧的是从这里冲过去,复夺京城,这是陛下的旨意,我们耽搁不得,本王的意思我们全力出击,活捉朱由崧。”
孙可望现在是当家人,他的话就是命令,因此沐天波和王尚礼只能服从。
孙可望这一下把二十多万人包括几万滇军全部押上去了,兵到十万扯地连天,二十多万人马如天河倒泻一般向朱由崧的阵地扑来。
这时,明军的红衣大炮又响了,一发发炮弹呼啸着,在大西军中炸开,但是这些大西军对这样的炮火已经习以为常了,就像是人群之中落砖头,砸住谁谁倒霉,并不能阻止他们冲锋的脚步。
炮声过后,是万箭齐发。漫天的箭雨令大西军成排成批地往下倒,但是大西军的弓箭手也发威了,双方对射,但是由于众寡悬殊,明军的箭势很快被压下去了,大西军只一个冲锋便攻进了明军的阵地……
现在整个大西军除了帝王张献忠之外,就是孙可望说了算。就是李定国在也得听孙可望的,虽然孙可望是王,其他王子也是王,但是王跟王不同。虽然都是张献忠干个儿子,但是儿子尚且有不同,何况是干儿子?
张献忠最器重最喜欢的就是孙可望,因此给他的权力相当大,军事上可以接制诸王,政治上如果张献忠生不出儿子来的话,孙可望将来就是大西的太子,可见孙可望是张献忠的法定接班人。
因此一下子又增加了这么多人马,无疑全都得听他的调度,大不了再多组织一次冲锋,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只要能冲破眼前明军这道防线,就还是他孙可望的功劳。
因此想到这里,那种令他脸上有些发热羞辱感减轻了不少。
“殿下,这一阵交给天波吧。”
黔国公沐天波晃着肥大的身躯,主动请缨,目光中透中傲气,此前在云南,他跟孙可望不止交过一次手,不分胜负,只有孙可望和刘文秀联合起来才算打败了他,现在他们又成了一家人,虽然地位上矮着一截,但沐天波从内心里并不服气这个孙可望,尤其现在连不起这道明军战事都冲不过去,沐天波内心里不由得对孙可望又低看了几分,但表面没有带出来,他要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滇军比孙可望的部下强得多。
王尚礼也是来请令出战的,不过他跟沐天波不同,虽然他也是张献忠驾前一流的猛将,但是在大西军中最服气的人就是孙可望了,论个人勇武还指挥作战,王尚礼全都服气。
现在他也知道孙可望的人马受阻了,因此他不敢冒失,建议道:“国公爷,王爷,依卑职之见,还是先弄清明军阵地的防御情况,带兵主将是谁,有多少大炮,多少人马,然后再组织冲锋,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王尚礼话音刚落,有人来报:“殿下,我们已经打听清楚了,对面的明军共有两万人马,其中红衣大炮二十门,三千白杆兵,五百火枪营,还有一百名左右的锦衣卫,带兵主将就是弘光大帝朱由崧。”
孙可望、王尚礼和沐天波开始时露出鄙视的目光,才区区两万人马,才区区二十门红衣,才区区三千白杆,这些他们都不屑一顾,但是后面两句令他们瞪大了眼睛,火枪营,锦衣卫,特别是大明帝王朱由崧的名字,仿佛打了个炸雷一样。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对面的明军阻击战是朱由崧亲自指挥的,难怪孙可望连撅两战,损兵折将,身为帝王只带两万人马在此阻击?这三位大员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道:“消息可靠吗?”
“回三位爷的话,绝对可靠。”报事的肯定地说,“我们抓住了一个带活气的,这是从他们口中逼出的口供。”
在确认朱由崧亲自带队阻击后,王尚礼首先蔫了,可以说他现在最怕的人就是这位弘光大帝朱由崧了,他不会忘记数日之前的草甸湖一战,战场上朱由崧简直是超人级别的存在。
朱由崧单枪匹马,身陷万军重围,却能够反败为胜,在数万大西军的重围之中追杀张献忠如入无人之境,先剑砍张献忠,后箭射张献忠,那一仗他的陛下小命差点交待了。
更使王尚礼印象深刻的是,关键时刻他冲过来救驾,大战朱由崧,但是只一合便被朱则崧一剑砍到马下去了,他简直难以想像,自己大棍一横能担千斤,但竟然避不住朱由崧的斩过来的剑,这个玉面帝王生得玉树临风,简直是神力王!
要不是他跑得快,他这一百多斤那一战也交代了,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因此现在提到朱由崧这三个字,他心里就发怵。
但是这件事他始终没对旁人说,在百万大西军将之中,他王尚礼也算是一等一的猛将了,五军主将之首,论武力除陛下的四个干儿子,就数他了。可是却在朱由崧马前过不了一合,简直是威名扫地,他想起这件事就觉得丢人。
但是沐天波则不然,吃惊之余笑了,不屑道:“殿下,我当是谁呢,什么弘光大帝,不就是那个扶不上墙的小福王吗,本公最了解他了,他们父子坐拥洛阳,吃尽穿绝,富可抵国,女人和酒是他们父子最大的爱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本事?交给本公吧,本公只需带本部人马一定把这个昏君活擒或阵斩,自然还是殿下的功劳。”
孙可望的心态跟沐天波差不多,他现在也不服气这个弘光大帝,听说朱由崧就在对面,区区两人马,这个功劳他当然不愿意让沐天波独吞,别看沐天波说得大方,到时候在陛下面前他会将功劳居为已有,他孙可望最多图个虚名而已。
另外他眼睛一亮,既然朱由崧在这里,要能抓住或阵斩大明帝王,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更别说什么复夺京城了,因此孙可望听了沐天波的话摇了摇头:“黔国公说笑了,什么功不功的,现在最要紧的是从这里冲过去,复夺京城,这是陛下的旨意,我们耽搁不得,本王的意思我们全力出击,活捉朱由崧。”
孙可望现在是当家人,他的话就是命令,因此沐天波和王尚礼只能服从。
孙可望这一下把二十多万人包括几万滇军全部押上去了,兵到十万扯地连天,二十多万人马如天河倒泻一般向朱由崧的阵地扑来。
这时,明军的红衣大炮又响了,一发发炮弹呼啸着,在大西军中炸开,但是这些大西军对这样的炮火已经习以为常了,就像是人群之中落砖头,砸住谁谁倒霉,并不能阻止他们冲锋的脚步。
炮声过后,是万箭齐发。漫天的箭雨令大西军成排成批地往下倒,但是大西军的弓箭手也发威了,双方对射,但是由于众寡悬殊,明军的箭势很快被压下去了,大西军只一个冲锋便攻进了明军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