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骚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晨,东乡侯府。
赵启明把自己的全身都裹在被子里,连头也不露出来,本打算睡到午饭。可谁知这个时候,内院的丫鬟跑了进来,急急忙忙叫赵启明起床,说是有人来拜师了。
赵启明表情茫然,蓬头散发的呆坐了一会儿,才终于有了思考的能力。
他觉得李敢还没有跨越“人伦纲常”的心理难关,应该还不会来拜师。而另外一方面静安公主昨天已经答应了要准备拜师礼,虽然这效率实在惊人了些,但今天来拜师的也只能是奴儿了。
这么想着,赵启明打了个哈欠。要是李敢来拜师,李广到场,自己肯定要连滚带爬的出去迎接,但如果是奴儿,出场的顶多是静安公主。都自家人,他磨蹭一会也没什么。
于是,他懒洋洋的召集丫鬟们进来更衣,打算以帅气的形象出场。丫鬟们似乎也觉得拜师是件很重要的事,所以按照她们的审美,选择了最为隆重的衣服给赵启明穿上。
结果事实证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审美是有着巨大差异,丫鬟们自以为风/骚的“花花绿绿”,在男人身上可能仍然显得很风/骚,但这群坑货也不看看今天的场合,是该风/骚的时候吗?
赵启明又花了些时间教育丫鬟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好不容易换了身帅气而又庄重,洒脱的同时又能保证温度的衣服,他又觉得仅此而已,还不能显露出小侯爷的气质。
于是,丫鬟们拿出了自己砖头一样的玉佩。
可挂上玉佩,赵启明又觉得自己显得过于文雅。而小侯爷的气质众所周知,那分明是“文武双全”的路数,所以他还是不满意,于是朝伺候丫鬟喊了声:“拿我的祖传宝剑来!”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后,赵启明走出了后院。
胡先生和秦文两个人早已在庭院里等候多时,看到赵启明又是玉佩又是青铜宝剑的亮相,居然没有被晃瞎了眼睛,而是赶紧上来催促赵启明出去迎接。
就这样,赵启明甩起砖头大的玉佩,按着青铜宝剑,来到了侯府门口。
让他吃惊的是,站在侯府门前的居然是三个老头。
钱管家显然是陪客的。因为小侯爷梳妆打扮的时间过于漫长,老头已经穷尽毕生所学,讲完了所有黄色小笑话来活跃气氛,这会儿正有一搭没一搭的陪着另外两个老头聊母猪的产后护理。
巧的是,这两个老土赵启明虽然都见过,却都只有一面之缘。那个精瘦矮小的是桑大人,上次和平阳侯一起来宣读诏令,和胡先生是同乡的那位。而另外一位是和诸位武将们一起来凑热闹,并且还和平阳侯一起,帮着赵启明忽悠灌夫和周建德的那个韩安国。
看到这样的两个老大爷,原本不怒自威按着宝剑的赵启明差点跪了。
自己居然因为梳妆打扮,让这两个年龄架起来有一百多岁的高寿老人等了这么久,这是要遭天谴的啊。
想到这里,赵启明再也不敢抖威风,赶紧下跑着迎上去,因为实在不知道两人的官职,也的确是想拉近关系,于是上前行了个礼,然后喊了声:“两位伯伯好。”
“不用多礼。”韩安国笑着打量赵启明,目光尤其在赵启明腰上的青铜宝剑上停留了一会,然后打趣说:“这次见面,启明倒是英武了许多。”
赵启明那叫一个惭愧啊,上次见面自己正装羊癫疯呢,往事实在不堪回首,而且自己拿着青铜宝剑,在人家正儿八经领过兵的谋将面前耍威风,实在是班门弄斧,所以赶紧把自己的青铜宝剑往后藏了藏,讪笑着说:“伯伯的气色也比上次更好了。”
韩安国笑着看了看桑大人:“若不是在这等了这么久,气色还能更好一些。”
赵启明更惭愧了,赶紧道歉:“晚辈不知两位伯伯大驾,下人去禀报时还未起床,怠慢之处还请两位伯伯海涵。”
“我们也的确没有提前派人说一声,倒也不怪你。”韩安国不在意的笑了笑,然后朝桑大人伸了伸手,向赵启明介绍说:“桑大人你也应该认识,是陛下的伴读,刚刚调任‘大农丞’,还得了‘侍中’加官。”
赵启明/心里一惊,原以为这桑大人只是个宣读诏书的,甚至还怀疑过人家的小鸡鸡是否健在,没想到人家居然是皇上的“伴读”,而且顶着“侍中”的头衔,虽然官职是掌管财政的“大农丞”,但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心腹,连平阳侯那样的人都比不了。
于是他赶紧行了个礼:“桑大人有礼了。”
“小侯爷客气。”桑大人回了个礼,然后朝赵启明说:“此次与之前不同,是受人之托,并非为皇上办差。”
“受人之托?”
桑大人看向韩安国:“还是御史大人来说吧。”
韩安国笑看着赵启明:“我与桑大人此次前来,是带奴儿登门拜师,做个见证。”
赵启明/心理又是一惊。
这韩安国最近高升了,现在居然成了御史大夫,这可是仅次于丞相和太尉的大官,位列“三公”的人物。再加上一个皇上身边的心腹“侍中”桑大人,这两位亲自前来,居然是为了奴儿拜师的事做一个“见证”。
这排场也太大了点吧?
“奴儿,还不过来?”韩安国转过身招呼。
赵启明顺着看过去,发现奴儿的确来了,身旁还站着一个下人,手上捧着一只大雁。
昨天听老管家提过,这是这年代拜师的必备品,就跟两千年后想要马子,就必须先准备好车子房子和票子一样。
奴儿倒是一点也没有拜师的觉悟,似乎是因为等得太过无聊,正在路边拿根棍子玩泥巴呢。而且和之前一样,又穿上了小王孙一样精致富贵的衣服,估计又是静安公主那个变态大姐姐打扮的。
听到韩安国的招呼声,奴儿抬起头来,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鼻涕泡,让韩安国和桑大人都有些无奈,直到赵启明瞪了眼过去,那孩子才扔掉棍子,走了过来,仍旧直挺挺的看着赵启明,也不行礼,一副“你叫我干啥”的表情,这下赵启明也无奈了。
“别傻站着。”韩安国摸了摸奴儿的脑袋:“你可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拜师的日子。”奴儿的鼻涕又出来了,回答完韩安国,接着看向赵启明,似乎想起什么,耿直的朝赵启明说:“我就知道你是我老师,你一直不承认。”
听到这话,赵启明有点尴尬。事实上,在马场的日子里,奴儿的确问过他。但他整天让人家孩子端茶倒水,还要人家把猕猴桃剥皮、切块,插上小竹签,如此残酷剥削,怎么好意思说是人家的老师?
这么想着,赵启明咳嗽了一声,朝奴儿说:“那还不是为了考验你?”
奴儿擦了擦鼻涕,不解的看着赵启明。
“看来启明和奴儿之间,倒是还有些趣事。”韩安国笑了笑,然后忽然想起什么,指着门外的几辆马车对赵启明说:“这些是奴儿的见面礼,启明若是不嫌弃,就收下吧。”
“这怎么好意思呢。”赵启明一看到那好几辆马车的拜师礼就什么都忘了,心说静安公主那婆娘出手真是阔绰啊,就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金银财宝,还是美女成群?
当老师果然很爽啊。
“小侯爷该请两位大人去正厅了。”钱管家提醒了一句。
赵启明这才清醒过来,意识到拜师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人”的买卖,中间还有很多规矩,于是赶紧朝韩安国和桑大人行了个礼说:“还请两位伯伯移步正厅。”
韩安国笑着点了点头,与桑大人互相之间让了让,然后一起走了进去。
赵启明当然也跟着走了进去。
不过他刚走没几步,发现奴儿没有跟上来,还在原地傻站着,看侯府门前的牌匾,于是小声骂了句:“还不赶紧来拜师,不知道今天是干吗来的?”
听到这话,奴儿擦了擦鼻涕,跑了过来,然后说了句:“牌匾上写着东乡侯。”
“显摆你认识字?”
“是你立下军功,被皇上封侯的吗?”
“立下军功的是老侯爷,当时是东亭侯,后来我也立了军功,所以变成了东乡侯。”
奴儿点了点头,然后说:“我将来也要封侯。”
赵启明看了眼这小子,笑了笑,然后说:“那得等你长大,去建功立业。”
奴儿吸了吸鼻涕,边走边陷入沉思。
清晨,东乡侯府。
赵启明把自己的全身都裹在被子里,连头也不露出来,本打算睡到午饭。可谁知这个时候,内院的丫鬟跑了进来,急急忙忙叫赵启明起床,说是有人来拜师了。
赵启明表情茫然,蓬头散发的呆坐了一会儿,才终于有了思考的能力。
他觉得李敢还没有跨越“人伦纲常”的心理难关,应该还不会来拜师。而另外一方面静安公主昨天已经答应了要准备拜师礼,虽然这效率实在惊人了些,但今天来拜师的也只能是奴儿了。
这么想着,赵启明打了个哈欠。要是李敢来拜师,李广到场,自己肯定要连滚带爬的出去迎接,但如果是奴儿,出场的顶多是静安公主。都自家人,他磨蹭一会也没什么。
于是,他懒洋洋的召集丫鬟们进来更衣,打算以帅气的形象出场。丫鬟们似乎也觉得拜师是件很重要的事,所以按照她们的审美,选择了最为隆重的衣服给赵启明穿上。
结果事实证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审美是有着巨大差异,丫鬟们自以为风/骚的“花花绿绿”,在男人身上可能仍然显得很风/骚,但这群坑货也不看看今天的场合,是该风/骚的时候吗?
赵启明又花了些时间教育丫鬟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好不容易换了身帅气而又庄重,洒脱的同时又能保证温度的衣服,他又觉得仅此而已,还不能显露出小侯爷的气质。
于是,丫鬟们拿出了自己砖头一样的玉佩。
可挂上玉佩,赵启明又觉得自己显得过于文雅。而小侯爷的气质众所周知,那分明是“文武双全”的路数,所以他还是不满意,于是朝伺候丫鬟喊了声:“拿我的祖传宝剑来!”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后,赵启明走出了后院。
胡先生和秦文两个人早已在庭院里等候多时,看到赵启明又是玉佩又是青铜宝剑的亮相,居然没有被晃瞎了眼睛,而是赶紧上来催促赵启明出去迎接。
就这样,赵启明甩起砖头大的玉佩,按着青铜宝剑,来到了侯府门口。
让他吃惊的是,站在侯府门前的居然是三个老头。
钱管家显然是陪客的。因为小侯爷梳妆打扮的时间过于漫长,老头已经穷尽毕生所学,讲完了所有黄色小笑话来活跃气氛,这会儿正有一搭没一搭的陪着另外两个老头聊母猪的产后护理。
巧的是,这两个老土赵启明虽然都见过,却都只有一面之缘。那个精瘦矮小的是桑大人,上次和平阳侯一起来宣读诏令,和胡先生是同乡的那位。而另外一位是和诸位武将们一起来凑热闹,并且还和平阳侯一起,帮着赵启明忽悠灌夫和周建德的那个韩安国。
看到这样的两个老大爷,原本不怒自威按着宝剑的赵启明差点跪了。
自己居然因为梳妆打扮,让这两个年龄架起来有一百多岁的高寿老人等了这么久,这是要遭天谴的啊。
想到这里,赵启明再也不敢抖威风,赶紧下跑着迎上去,因为实在不知道两人的官职,也的确是想拉近关系,于是上前行了个礼,然后喊了声:“两位伯伯好。”
“不用多礼。”韩安国笑着打量赵启明,目光尤其在赵启明腰上的青铜宝剑上停留了一会,然后打趣说:“这次见面,启明倒是英武了许多。”
赵启明那叫一个惭愧啊,上次见面自己正装羊癫疯呢,往事实在不堪回首,而且自己拿着青铜宝剑,在人家正儿八经领过兵的谋将面前耍威风,实在是班门弄斧,所以赶紧把自己的青铜宝剑往后藏了藏,讪笑着说:“伯伯的气色也比上次更好了。”
韩安国笑着看了看桑大人:“若不是在这等了这么久,气色还能更好一些。”
赵启明更惭愧了,赶紧道歉:“晚辈不知两位伯伯大驾,下人去禀报时还未起床,怠慢之处还请两位伯伯海涵。”
“我们也的确没有提前派人说一声,倒也不怪你。”韩安国不在意的笑了笑,然后朝桑大人伸了伸手,向赵启明介绍说:“桑大人你也应该认识,是陛下的伴读,刚刚调任‘大农丞’,还得了‘侍中’加官。”
赵启明/心里一惊,原以为这桑大人只是个宣读诏书的,甚至还怀疑过人家的小鸡鸡是否健在,没想到人家居然是皇上的“伴读”,而且顶着“侍中”的头衔,虽然官职是掌管财政的“大农丞”,但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心腹,连平阳侯那样的人都比不了。
于是他赶紧行了个礼:“桑大人有礼了。”
“小侯爷客气。”桑大人回了个礼,然后朝赵启明说:“此次与之前不同,是受人之托,并非为皇上办差。”
“受人之托?”
桑大人看向韩安国:“还是御史大人来说吧。”
韩安国笑看着赵启明:“我与桑大人此次前来,是带奴儿登门拜师,做个见证。”
赵启明/心理又是一惊。
这韩安国最近高升了,现在居然成了御史大夫,这可是仅次于丞相和太尉的大官,位列“三公”的人物。再加上一个皇上身边的心腹“侍中”桑大人,这两位亲自前来,居然是为了奴儿拜师的事做一个“见证”。
这排场也太大了点吧?
“奴儿,还不过来?”韩安国转过身招呼。
赵启明顺着看过去,发现奴儿的确来了,身旁还站着一个下人,手上捧着一只大雁。
昨天听老管家提过,这是这年代拜师的必备品,就跟两千年后想要马子,就必须先准备好车子房子和票子一样。
奴儿倒是一点也没有拜师的觉悟,似乎是因为等得太过无聊,正在路边拿根棍子玩泥巴呢。而且和之前一样,又穿上了小王孙一样精致富贵的衣服,估计又是静安公主那个变态大姐姐打扮的。
听到韩安国的招呼声,奴儿抬起头来,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鼻涕泡,让韩安国和桑大人都有些无奈,直到赵启明瞪了眼过去,那孩子才扔掉棍子,走了过来,仍旧直挺挺的看着赵启明,也不行礼,一副“你叫我干啥”的表情,这下赵启明也无奈了。
“别傻站着。”韩安国摸了摸奴儿的脑袋:“你可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拜师的日子。”奴儿的鼻涕又出来了,回答完韩安国,接着看向赵启明,似乎想起什么,耿直的朝赵启明说:“我就知道你是我老师,你一直不承认。”
听到这话,赵启明有点尴尬。事实上,在马场的日子里,奴儿的确问过他。但他整天让人家孩子端茶倒水,还要人家把猕猴桃剥皮、切块,插上小竹签,如此残酷剥削,怎么好意思说是人家的老师?
这么想着,赵启明咳嗽了一声,朝奴儿说:“那还不是为了考验你?”
奴儿擦了擦鼻涕,不解的看着赵启明。
“看来启明和奴儿之间,倒是还有些趣事。”韩安国笑了笑,然后忽然想起什么,指着门外的几辆马车对赵启明说:“这些是奴儿的见面礼,启明若是不嫌弃,就收下吧。”
“这怎么好意思呢。”赵启明一看到那好几辆马车的拜师礼就什么都忘了,心说静安公主那婆娘出手真是阔绰啊,就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金银财宝,还是美女成群?
当老师果然很爽啊。
“小侯爷该请两位大人去正厅了。”钱管家提醒了一句。
赵启明这才清醒过来,意识到拜师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人”的买卖,中间还有很多规矩,于是赶紧朝韩安国和桑大人行了个礼说:“还请两位伯伯移步正厅。”
韩安国笑着点了点头,与桑大人互相之间让了让,然后一起走了进去。
赵启明当然也跟着走了进去。
不过他刚走没几步,发现奴儿没有跟上来,还在原地傻站着,看侯府门前的牌匾,于是小声骂了句:“还不赶紧来拜师,不知道今天是干吗来的?”
听到这话,奴儿擦了擦鼻涕,跑了过来,然后说了句:“牌匾上写着东乡侯。”
“显摆你认识字?”
“是你立下军功,被皇上封侯的吗?”
“立下军功的是老侯爷,当时是东亭侯,后来我也立了军功,所以变成了东乡侯。”
奴儿点了点头,然后说:“我将来也要封侯。”
赵启明看了眼这小子,笑了笑,然后说:“那得等你长大,去建功立业。”
奴儿吸了吸鼻涕,边走边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