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一次小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刚成亲,才不要去倭国!”学校的办公室里,胡月莲斩钉截铁的对前来询问她是否愿意去倭国的学校工作人员说道。
大半天之后,气喘吁吁的桨手们将船停靠在码头,往来于福州与马尾的通讯员蹦上码头。也许是用力不足,或者别的原因,通讯员结果脚下一滑,后仰着倒下。脑壳咚的一声撞在船舷上,整个人就沉入水力。码头上的人看他姿势狼狈,忍不住哈哈大笑。船上那些气喘吁吁的水手们也被逗乐了,他们逆水行舟,累的不行。歇了片刻,才站起身去看那家伙有没有从水力浮上来。
第二天上午,赵嘉仁刚到衙门,亲随就前来禀报,“知州,这边新派来一位通讯员。”
“哦?之前的小王去哪里了?”赵嘉仁随口问道。
亲随有些感慨的说道:“他昨天不小心掉江里,头磕到,淹死啦。”说完之后,亲随又感叹了一句,“世事无常啊!”
赵嘉仁则是呆住了,这个昨天亡故的小王聪明伶俐。当然,通讯员都是聪明伶俐之辈,若是一个通讯员口齿不清,稍微一交谈就生气,那得是多可怕的事情。
没等赵嘉仁说话,亲随递上来一份文件,“这是昨天通讯员落水时带在身上的。”
赵嘉仁接过文件,看着这张皱巴巴的纸,心里面有些沉重。打开一看,赵嘉仁心里面就更加沉重了。为了效率,通讯员一次会尽量多带文件。然而一条命的确是很可惜。收起这份浸水之后又晾干,以至于皱巴巴的文件,赵嘉仁命道:“叫人来开会。既然胡月莲不肯去,那就再找个愿意承担此事的。”
此次会议牵扯人事,然而赵嘉仁却把司马考与徐远志都给叫上。这几天徐远志已经把一家人从老家接到了福州,所以这位前知州看着有点容光焕发的意思。即便是参加从未参加过的会议,徐远志看着依旧是镇定自若。司马考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目光中好奇掺杂着警觉。
“此次会议,要找一个去倭国开辟运煤航线的干部。”赵嘉仁和以往相同,开门见山。说完之后他挥挥手,就上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参加会议的李鸿钧身上。
李鸿钧忍不住干咳一声,然后下意识的坐直身体。这个青年是李鸿钧的大侄子,而此时能被叫到这种会议上的肯定不是仆役。然而李鸿钧并不知道自己的侄子居然已经能够上到这样的台面上来,他也感觉非常惊讶。
李绍祖看到叔父坐在台下,原本还算正常的脸色就变红了些。赵嘉仁手下的早期干部都差不多,他们不仅自己跟了赵嘉仁,更是尽可能把能带出来的亲戚都给带了出来。因为赵嘉仁提供给抚养孩子的待遇,投奔赵嘉仁的这帮家伙能够带出来的家里人就更多。很多人不愿意出来的原因就是自己出门之后,家里的孩子没人照顾。解决了后顾之忧,大伙当然就更愿意离开贫困的故乡。
虽然紧张,李绍祖却还是完成了他应该完成的事情。就是挂起一张地图,然后拿起教鞭。尝试了三次,李绍祖才算是努力张开嘴,讲出话来,“现在我们知道的煤矿产地有江南西路,广南东路。如果从直线距离上算,从广南东路的煤矿产地到咱们这里,有一千六百多里。从江南西路到咱们这里,有两千多里。若是走水路,广南东路到咱们这里有两千多,江南西路到咱们这里得有四千里。”
干部们都听的认真,有人还拿着小本本的记录。趁着开始恢复冷静的李绍祖拿出一张新地图挂上的时候,司马考低声问徐远志,“师叔,你相信地球是圆的么?”
徐远志微微一笑,却没有回答。他听赵嘉仁说过,如果对世界没有相同的认知,那面对面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两个世界。看到地图上的弧形经纬线,徐远志觉得很认同这句话。一个人若是不相信地球是圆,又如徐远志这样较真,那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果。徐远志会全力质疑这个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学过经纬度之后,徐远志知道赵嘉仁他们的测量完全建立在地球是圆的这个认知之上,他们绝不会在两点之间一步步的测量,而是根据日月星辰的位置测量出经纬度,再根据球形表面计算算出结果。
‘同一片天空,两个世界’,徐远志心里默念着这句话。
此时李绍祖已经换好了新地图,他指着地图说道:“现在我们经过测量,还有一个煤矿产地距离我们有两千里的直线距离,而且那边的煤矿出来的时候就是港口。根本不用漫长的陆路运输,直接从港口到港口。”
地图一出,李鸿钧的注意力就从自己学地理的侄子身上转到了地图上。新地图上出现了倭国的所在。联想到之前与赵嘉仁所说的内容,李鸿钧对答案已经有了看法。听到数据之前,李鸿钧还以为倭国距离福州很远,没想到把数据拿出来之后,倭国的实际距离福州并没有李鸿钧想象的那般遥远,甚至比不少国内煤矿都近。
“倭国的九州岛有很多煤矿,我们以此地为我们的目标。而且具体数据已经写好。”李绍祖说完之后扭头就走。看来这孩子还挺害羞。
赵嘉仁的随从赶紧一把拉住李绍祖,低声说道:“没说完呢?”
“啊?”李绍祖赶紧从兜里掏出张纸片,从头到尾迅速看了一遍,那孩子忍不住抬起手敲敲自己的脑袋,然后红着脸走回来,“请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么?”
一阵哄笑声响起。看着这样可爱的年轻人,大家除了笑也没什么别的。至于问题,众人暂时也没有。毕竟这些数据从理论上非常容易理解。
等李绍祖完成工作之后下去,赵嘉仁问道:“我现在需要有人到倭国去。因为倭国那边根本不是商品市场制度,那边的土地有很多特权成份在里面。”
听了‘成份’这个词,徐远志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这几个月也去学校听课,并且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原本徐远志觉得自己身为一名进士,那些之末细节就罢了,只听理论的话,就算是这些工匠的理论也应该能听懂。结果他听了之后才发现,赵嘉仁的学校讲述的内容不是难懂,而是难以理解。直到徐远志虚心的从最基本的课程开始听,他才明白理由何在。
所有的理论都有基础理论做支撑,初级班的课程才会讲地球是圆的。而中级课程上直接讲万有引力,徐远志听起来就跟听天书般。而听了课程之后,徐远志才发现赵嘉仁从十年前就开始用很多奇怪的用词。刚认识赵嘉仁之后,徐远志还只觉得赵嘉仁是年轻人,喜欢编造属于他的词汇。直到上了他开办的学校之后,徐远志才发现这些词汇其实颇有深意。
譬如成份,这个词来自化学,全文应该是‘组成的份量’。到现在就被取消了物质,而当做全部的含量,包括政治制度。现在徐远志开始怀疑赵嘉仁到底拜了什么不得了的人物为师,才学了这么一套用词。
就这么稍稍走了点神,徐远志发现赵嘉仁已经说到最后,“此次我们需要从九州那边得到矿场的开采权,甚至弄到矿场土地所有权。这次去的人工作很重要。”
有人推荐,有人自荐。赵嘉仁告知众人,会组成一个遴选委员会,根据一定的规矩遴选人才。然后会议里面选出了遴选委员会的委员,会议这才散了。
徐远志与司马考一同离开,司马考对沉默不语的徐远志说道:“师叔,你说若是会开到这般模样,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官?”
听到这话,徐远志觉得心仿佛被看不到的手突然抓了一下,感觉窝得慌。官员就是要面对各种未知的问题,博览群书,精通古代的故事,乃是官员的选拔基础。和大宋读书人那种精致、个人风格明显的路子相比,赵嘉仁采取的这套路数简单、明快、粗暴、无情。
大宋官员若是讲述煤矿来源,能讲的天花乱坠。赵嘉仁的干部们讲述煤矿来源,就是把数据一列,距离,矿产是否需要陆路运输。而这里面的道理非得是读过那些基本知识的人才能理解,陆路成本将极大提升成本,海运的距离越长,成本越高。利益就是这些人判断的唯一标准。
官做到这样,的确很容易,因为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讨论的空间。可徐远志不得不怀疑,如果官做到这样,那还是官么?
司马考想的与徐远志大大不同,他有些迟疑的说道:“师叔。现在朝廷极乱,贾似道倒行逆施,注定无法持久。而当今有大功于大宋的,赵知州就是一个。当年鄂州若是没有赵知州,只凭借贾似道只怕守不下来。贾似道若是倒台,我们要推赵知州上台吧?”
听到这话,徐远志就知道自己的师侄对官途并没有绝望。大宋是权相体制,最右丞相拥有极大权力。贾似道可以下令说,凡是丁大全乱党,发配后皆不可再启用。然而等贾似道一下台,这种命令就会被取消。只要上头的人一换,那就是朝令夕改。
司马考现在才三十来岁,他自己为官之时并无过错,只是遭到贾似道打击,这才丢了官职。徐远志并不想批评师侄司马考如此醉心官途。徐远志是对赵嘉仁的这套做派感到不安。若是赵嘉仁成为大宋左丞相,开始推行他现在的这套,最后的成果且不讲,大宋的官员体系大概就从此覆灭。虽然说不清理由,徐远志能感觉到的是,赵嘉仁一点都不尊重大宋的传统文官模式。
如果赵嘉仁知道两位进士的看法,他大概会更赞赏徐远志。因为赵嘉仁的确一点都不尊重大宋的传统文官模式,现代文官体系本来就是一个专业化的体系。而东北亚兴起的工程师治国更是推动了东北亚的经济快速发展。
把选拔去日本的人员交给遴选委员会,赵嘉仁自己就跑去了学校。顺水而下速度快,这次船只稳稳的靠岸之后,船长才让赵嘉仁上岸。看得出,船长对通讯员不幸去世印象深刻。到了学校,赵嘉仁先见了校长,开口就说道:“这次有人不幸落水身亡,在学校的班会上要认真讲。”
校长一听就连忙问道:“要严管么?”
赵嘉仁摆摆手,“告诉他们就好,这年纪的孩子们那里真的肯听劝。让他们不要在集体场合这么不小心。另外,给我挑一批人出来,要化学、冶铁、金属加工专业的。这帮人物理水平都要够。”
校长一听,连忙问道:“要考试么?”
“……嗯,考试。说得好!”赵嘉仁登时就赞道。他本来想着只是找人出来,校长的一句考试让赵嘉仁马上非常欣赏。考试是个很好的制度,欧美的私立学校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每周都要让学生写论文。
白人智商比中国人低,那些白人的娃们当中不少人从小学开始就十一点前没睡过觉,还得靠吃集中注意的药来辅助学习。到了初中高中,更多的娃开始吃药。就如那句笑话,‘别看不起病人,他们靠吃药能当奥运冠军’。
要是应试教育这的没用,为何坚持应试教育的中国飞速发展,为何发展更早的欧美上层死死抱住应试教育不松手。
决定了考试选人的路数,赵嘉仁一股脑的把选拔标准给拿了出来,“化学、物理,这两门课是通考。冶金和金属加工,这两个专业是以拉制铁丝为目标。”
四天后,一份名单送到了赵嘉仁手里。经过考试,选拔出了三十个人。其中十三个都是女生,化学与物理成绩最好的是个名叫李红霞的女娃。名单后面后一份表格,是学院出身。一看他们家长的姓名,赵嘉仁认识其中的六成。这下赵嘉仁忍不住苦笑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此时是该觉得有六成认识而不高兴,或者是因为居然有四成不认识而感到高兴。
“我刚成亲,才不要去倭国!”学校的办公室里,胡月莲斩钉截铁的对前来询问她是否愿意去倭国的学校工作人员说道。
大半天之后,气喘吁吁的桨手们将船停靠在码头,往来于福州与马尾的通讯员蹦上码头。也许是用力不足,或者别的原因,通讯员结果脚下一滑,后仰着倒下。脑壳咚的一声撞在船舷上,整个人就沉入水力。码头上的人看他姿势狼狈,忍不住哈哈大笑。船上那些气喘吁吁的水手们也被逗乐了,他们逆水行舟,累的不行。歇了片刻,才站起身去看那家伙有没有从水力浮上来。
第二天上午,赵嘉仁刚到衙门,亲随就前来禀报,“知州,这边新派来一位通讯员。”
“哦?之前的小王去哪里了?”赵嘉仁随口问道。
亲随有些感慨的说道:“他昨天不小心掉江里,头磕到,淹死啦。”说完之后,亲随又感叹了一句,“世事无常啊!”
赵嘉仁则是呆住了,这个昨天亡故的小王聪明伶俐。当然,通讯员都是聪明伶俐之辈,若是一个通讯员口齿不清,稍微一交谈就生气,那得是多可怕的事情。
没等赵嘉仁说话,亲随递上来一份文件,“这是昨天通讯员落水时带在身上的。”
赵嘉仁接过文件,看着这张皱巴巴的纸,心里面有些沉重。打开一看,赵嘉仁心里面就更加沉重了。为了效率,通讯员一次会尽量多带文件。然而一条命的确是很可惜。收起这份浸水之后又晾干,以至于皱巴巴的文件,赵嘉仁命道:“叫人来开会。既然胡月莲不肯去,那就再找个愿意承担此事的。”
此次会议牵扯人事,然而赵嘉仁却把司马考与徐远志都给叫上。这几天徐远志已经把一家人从老家接到了福州,所以这位前知州看着有点容光焕发的意思。即便是参加从未参加过的会议,徐远志看着依旧是镇定自若。司马考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目光中好奇掺杂着警觉。
“此次会议,要找一个去倭国开辟运煤航线的干部。”赵嘉仁和以往相同,开门见山。说完之后他挥挥手,就上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参加会议的李鸿钧身上。
李鸿钧忍不住干咳一声,然后下意识的坐直身体。这个青年是李鸿钧的大侄子,而此时能被叫到这种会议上的肯定不是仆役。然而李鸿钧并不知道自己的侄子居然已经能够上到这样的台面上来,他也感觉非常惊讶。
李绍祖看到叔父坐在台下,原本还算正常的脸色就变红了些。赵嘉仁手下的早期干部都差不多,他们不仅自己跟了赵嘉仁,更是尽可能把能带出来的亲戚都给带了出来。因为赵嘉仁提供给抚养孩子的待遇,投奔赵嘉仁的这帮家伙能够带出来的家里人就更多。很多人不愿意出来的原因就是自己出门之后,家里的孩子没人照顾。解决了后顾之忧,大伙当然就更愿意离开贫困的故乡。
虽然紧张,李绍祖却还是完成了他应该完成的事情。就是挂起一张地图,然后拿起教鞭。尝试了三次,李绍祖才算是努力张开嘴,讲出话来,“现在我们知道的煤矿产地有江南西路,广南东路。如果从直线距离上算,从广南东路的煤矿产地到咱们这里,有一千六百多里。从江南西路到咱们这里,有两千多里。若是走水路,广南东路到咱们这里有两千多,江南西路到咱们这里得有四千里。”
干部们都听的认真,有人还拿着小本本的记录。趁着开始恢复冷静的李绍祖拿出一张新地图挂上的时候,司马考低声问徐远志,“师叔,你相信地球是圆的么?”
徐远志微微一笑,却没有回答。他听赵嘉仁说过,如果对世界没有相同的认知,那面对面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两个世界。看到地图上的弧形经纬线,徐远志觉得很认同这句话。一个人若是不相信地球是圆,又如徐远志这样较真,那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果。徐远志会全力质疑这个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学过经纬度之后,徐远志知道赵嘉仁他们的测量完全建立在地球是圆的这个认知之上,他们绝不会在两点之间一步步的测量,而是根据日月星辰的位置测量出经纬度,再根据球形表面计算算出结果。
‘同一片天空,两个世界’,徐远志心里默念着这句话。
此时李绍祖已经换好了新地图,他指着地图说道:“现在我们经过测量,还有一个煤矿产地距离我们有两千里的直线距离,而且那边的煤矿出来的时候就是港口。根本不用漫长的陆路运输,直接从港口到港口。”
地图一出,李鸿钧的注意力就从自己学地理的侄子身上转到了地图上。新地图上出现了倭国的所在。联想到之前与赵嘉仁所说的内容,李鸿钧对答案已经有了看法。听到数据之前,李鸿钧还以为倭国距离福州很远,没想到把数据拿出来之后,倭国的实际距离福州并没有李鸿钧想象的那般遥远,甚至比不少国内煤矿都近。
“倭国的九州岛有很多煤矿,我们以此地为我们的目标。而且具体数据已经写好。”李绍祖说完之后扭头就走。看来这孩子还挺害羞。
赵嘉仁的随从赶紧一把拉住李绍祖,低声说道:“没说完呢?”
“啊?”李绍祖赶紧从兜里掏出张纸片,从头到尾迅速看了一遍,那孩子忍不住抬起手敲敲自己的脑袋,然后红着脸走回来,“请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么?”
一阵哄笑声响起。看着这样可爱的年轻人,大家除了笑也没什么别的。至于问题,众人暂时也没有。毕竟这些数据从理论上非常容易理解。
等李绍祖完成工作之后下去,赵嘉仁问道:“我现在需要有人到倭国去。因为倭国那边根本不是商品市场制度,那边的土地有很多特权成份在里面。”
听了‘成份’这个词,徐远志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这几个月也去学校听课,并且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原本徐远志觉得自己身为一名进士,那些之末细节就罢了,只听理论的话,就算是这些工匠的理论也应该能听懂。结果他听了之后才发现,赵嘉仁的学校讲述的内容不是难懂,而是难以理解。直到徐远志虚心的从最基本的课程开始听,他才明白理由何在。
所有的理论都有基础理论做支撑,初级班的课程才会讲地球是圆的。而中级课程上直接讲万有引力,徐远志听起来就跟听天书般。而听了课程之后,徐远志才发现赵嘉仁从十年前就开始用很多奇怪的用词。刚认识赵嘉仁之后,徐远志还只觉得赵嘉仁是年轻人,喜欢编造属于他的词汇。直到上了他开办的学校之后,徐远志才发现这些词汇其实颇有深意。
譬如成份,这个词来自化学,全文应该是‘组成的份量’。到现在就被取消了物质,而当做全部的含量,包括政治制度。现在徐远志开始怀疑赵嘉仁到底拜了什么不得了的人物为师,才学了这么一套用词。
就这么稍稍走了点神,徐远志发现赵嘉仁已经说到最后,“此次我们需要从九州那边得到矿场的开采权,甚至弄到矿场土地所有权。这次去的人工作很重要。”
有人推荐,有人自荐。赵嘉仁告知众人,会组成一个遴选委员会,根据一定的规矩遴选人才。然后会议里面选出了遴选委员会的委员,会议这才散了。
徐远志与司马考一同离开,司马考对沉默不语的徐远志说道:“师叔,你说若是会开到这般模样,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官?”
听到这话,徐远志觉得心仿佛被看不到的手突然抓了一下,感觉窝得慌。官员就是要面对各种未知的问题,博览群书,精通古代的故事,乃是官员的选拔基础。和大宋读书人那种精致、个人风格明显的路子相比,赵嘉仁采取的这套路数简单、明快、粗暴、无情。
大宋官员若是讲述煤矿来源,能讲的天花乱坠。赵嘉仁的干部们讲述煤矿来源,就是把数据一列,距离,矿产是否需要陆路运输。而这里面的道理非得是读过那些基本知识的人才能理解,陆路成本将极大提升成本,海运的距离越长,成本越高。利益就是这些人判断的唯一标准。
官做到这样,的确很容易,因为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讨论的空间。可徐远志不得不怀疑,如果官做到这样,那还是官么?
司马考想的与徐远志大大不同,他有些迟疑的说道:“师叔。现在朝廷极乱,贾似道倒行逆施,注定无法持久。而当今有大功于大宋的,赵知州就是一个。当年鄂州若是没有赵知州,只凭借贾似道只怕守不下来。贾似道若是倒台,我们要推赵知州上台吧?”
听到这话,徐远志就知道自己的师侄对官途并没有绝望。大宋是权相体制,最右丞相拥有极大权力。贾似道可以下令说,凡是丁大全乱党,发配后皆不可再启用。然而等贾似道一下台,这种命令就会被取消。只要上头的人一换,那就是朝令夕改。
司马考现在才三十来岁,他自己为官之时并无过错,只是遭到贾似道打击,这才丢了官职。徐远志并不想批评师侄司马考如此醉心官途。徐远志是对赵嘉仁的这套做派感到不安。若是赵嘉仁成为大宋左丞相,开始推行他现在的这套,最后的成果且不讲,大宋的官员体系大概就从此覆灭。虽然说不清理由,徐远志能感觉到的是,赵嘉仁一点都不尊重大宋的传统文官模式。
如果赵嘉仁知道两位进士的看法,他大概会更赞赏徐远志。因为赵嘉仁的确一点都不尊重大宋的传统文官模式,现代文官体系本来就是一个专业化的体系。而东北亚兴起的工程师治国更是推动了东北亚的经济快速发展。
把选拔去日本的人员交给遴选委员会,赵嘉仁自己就跑去了学校。顺水而下速度快,这次船只稳稳的靠岸之后,船长才让赵嘉仁上岸。看得出,船长对通讯员不幸去世印象深刻。到了学校,赵嘉仁先见了校长,开口就说道:“这次有人不幸落水身亡,在学校的班会上要认真讲。”
校长一听就连忙问道:“要严管么?”
赵嘉仁摆摆手,“告诉他们就好,这年纪的孩子们那里真的肯听劝。让他们不要在集体场合这么不小心。另外,给我挑一批人出来,要化学、冶铁、金属加工专业的。这帮人物理水平都要够。”
校长一听,连忙问道:“要考试么?”
“……嗯,考试。说得好!”赵嘉仁登时就赞道。他本来想着只是找人出来,校长的一句考试让赵嘉仁马上非常欣赏。考试是个很好的制度,欧美的私立学校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每周都要让学生写论文。
白人智商比中国人低,那些白人的娃们当中不少人从小学开始就十一点前没睡过觉,还得靠吃集中注意的药来辅助学习。到了初中高中,更多的娃开始吃药。就如那句笑话,‘别看不起病人,他们靠吃药能当奥运冠军’。
要是应试教育这的没用,为何坚持应试教育的中国飞速发展,为何发展更早的欧美上层死死抱住应试教育不松手。
决定了考试选人的路数,赵嘉仁一股脑的把选拔标准给拿了出来,“化学、物理,这两门课是通考。冶金和金属加工,这两个专业是以拉制铁丝为目标。”
四天后,一份名单送到了赵嘉仁手里。经过考试,选拔出了三十个人。其中十三个都是女生,化学与物理成绩最好的是个名叫李红霞的女娃。名单后面后一份表格,是学院出身。一看他们家长的姓名,赵嘉仁认识其中的六成。这下赵嘉仁忍不住苦笑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此时是该觉得有六成认识而不高兴,或者是因为居然有四成不认识而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