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为了胜利买火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直沽寨下船,宋捷有种故地重游的感受。也就是几个月前,宋捷与其他战友一起攻克了这座城镇。此次谈判地点并没有设在海州,而是在直沽寨。
故地重游,宋捷看到夯土城墙上的破口已经被封上,不过墙上的那些大坑却没办法填充,凸凸凹凹的如同人脸上那种大坑一般难看。看到当时的痕迹,宋捷忍不住露出了笑意。倒不是赵嘉仁的部队故意留下这些示威,这些坑中有些是炮弹打出来的,有些坑是因为炮弹砸进墙里,那好歹也是几斤重的铁球,大家总是要将值钱的铁球挖出来回收才行。部队撤退之时自然不会修整城墙,大家没在直沽寨里面进行抢掠就已经是部队纪律严明。
看着这座被自己攻克过的城镇,宋捷感觉心里面很爽。原本与蒙古人谈判时候的不安随之消退。谈判在直沽寨知寨的办公院落里面召开,宋捷到过这里不少次,熟悉的很。
双方在院落的凉亭里面进行了谈判。盛夏时节,南方的凉亭遮挡住阳光,却能感受到滚烫的湿气随风而来。在北方哪怕是烈日炎炎,凉亭下吹着风就感觉很清爽。
既然是专营贸易,买卖什么就没啥好讨论,双方很快就在火炮这个分歧点上纠缠起来。蒙古代表是个汉人,操着一口北方口音,宋捷也能听的差不多。那个蒙古代表要求商队每年进贡火炮,宋捷想都没想,便打断了这位的胡言乱语,“一门一斤炮,八百八十斤铁,一百头母牛犊。我们这已经是把价钱降到了最低,爱买买,不买拉倒!”
宋捷二十来岁,看着愣头愣脑,开口口气又这么冲,那位汉臣脸一沉,恼怒的答道:“若是不进贡火炮,便不能和你等做生意。”
“好,不做就不做。”宋捷率直的答道。李鸿钧给宋捷的谈判授权度比较大,包括谈判破裂。李鸿钧持保守的态度,他很担心蒙古人利用这次的买卖做什么手脚。向蒙古大量出售日用品顶多是个走私逃税。向蒙古大量出口火炮,被人抓住就百口难辩。如果蒙古人态度强硬,李鸿钧觉得不做这些买卖也挺好。
汉臣瞪大了眼睛盯着宋捷,想从气势上给与压力。然而宋捷身在直沽寨,哪里会有丝毫的畏惧。他端起茶杯慢慢喝着茶,准备喝完这杯之后就起身走人。也许是看到恐吓没起到作用,汉臣开口了,“我们已经缴获了不少你们卖给李璮的火炮,你们以为我大蒙古造不出来么。”
“哈哈!”宋捷被逗乐了,他能被选上当使者是因为他逻辑学这门课学的不错,蒙古汉臣的发言让他觉得非常可笑。缴获火炮和能成功仿造火炮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笑完之后,宋捷问:“若是你们造的火炮真的能和你们缴获的一样,那又为何要买我们的火炮?”
汉臣登时就呆住了。蒙古之所以需要进口火炮,正如宋捷所说,他们仿造火炮时遇到了问题。叛变南宋的刘整献上的火炮与蒙古军从李璮那边缴获的火炮都外形完全相同,还有相同的特点,不管是火炮的外壳或者是炮口内部都光滑圆润。蒙古铸造的火炮就做不到这些,浇铸出来的铁炮内部坑坑洼洼,那些大都的铁匠们为此可没少挨鞭子。
现在蒙古准备南下消灭宋国,此时在汉水上往来的宋国战船上安装的都是赵嘉仁生产的优质火炮,蒙古自产的火炮质量又如此糟糕,让蒙古不得不考虑从南宋进口火炮。
突然被一个年轻的南蛮子说中了蒙古的现状,汉臣先是心里慌乱,他定定神,故作镇定的说道:“既然你等想来我这里做生意,不进贡怎么能行。”
“那么我们可以不做。”宋捷笑道。
“不做就不做!”汉臣怒道。
宋捷也不再废话,他起身说了句“告辞”,带着随行人员就走。汉臣登时傻了眼,大汗忽必烈的要求是一定要购买到火炮来进行炮手训练,这眼瞅着就谈崩了,回去可没办法向大汗交代。
再也顾不得面子,汉臣起身喊道:“请留步!”
宋捷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来爽朗的笑容。他此时觉得学逻辑学真好,这门课程花了不少时间告诉大家要确定‘因果’,不要被那些繁杂的内容给蒙蔽。现在只要抓住蒙古对进口火炮的急切心理,对方就完全无力抵抗。
直沽寨到大都的快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最新谈判结果带到忽必烈的朝廷里面。蒙古贵人们热衷享受,得知可以尽情享受辛香料,得知一度断货的玻璃镜将再次供货,他们都很高兴的注视着他们的大汗忽必烈。
汉臣们就不太一样,这些人学习的多数是程朱理学,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并且做出了不少解释。譬如,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所以这帮人即便自己也觉得辛香料能够非常有效的化解肉的膻味,让大家享受到极大美味,却又对自己之外追求口腹之欲的人心生鄙视。
不过蒙古并不以科举取士,这些儒生们想得到官位,必须得由这些蒙古贵人推荐才行。汉臣们心里面再有想法,脸上却不能表现出来。在蒙古大汗忽必烈手下当了这么久的臣子,,汉臣们深知天人感应的屁话忽悠不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器重汉臣,只是认为汉臣能够拿出适合汉地的统治制度,汉臣们想得到忽必烈的器重,唯一办法就是竭尽全力为大汗效力,解决那些复杂并且困难的问题。
“陛下,今年已经下令不许向宋国卖马匹与牛,此次赵嘉仁要买母牛犊,摆明是想饲养牛群。”右丞相史天泽率直的指出这笔交易里面很关键的要点,“臣得知,赵嘉仁卖给李璮火炮,就是要李璮用铁和牛犊去换。”
忽必烈看了看史天泽,这位右丞相在李璮之乱后极力推动削弱汉军世侯的政策,他自己就率先交出了大量私人军队,忽必烈已经把这些军队纳入蒙古亲军里。有史天泽带头,其他不知所措的汉军世侯们也有样学样,交出手里的私军。
对于这样的忠臣,忽必烈非常满意。不过此时他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另外一边的董文炳。董文炳派人去谈判,大汗看过来,他立刻上前启奏,“陛下,赵嘉仁讲,若是不给母牛犊,就得支付铜或者银,铜的话得给百斤,银六十斤。谈判之人态度甚为坚定。”
忽必烈的目光又落在工部尚书张文谦身上,蒙古有自己非常引以为傲的众多工匠,然而工匠们面对南宋火炮完全是摸不着头脑。那些一斤炮炮铸造的极为精致,不仅外表光滑,内膛笔直。蒙古工匠已经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用掉了大量钱财,依旧没办法做出这么精致的火炮。此时蒙古工匠们已经确定,大宋火炮之所以如此犀利,就是因为闭气做的极好,火药在炮膛内燃烧后生出的气都用来推动炮弹发射,而不是蒙古火炮这样,相当一部分火药气都顺着各种缝隙逸散了。
张文谦知道大汗心中不快,可他手下的工匠们每次到了审核之时都要按照蒙古规矩挨鞭子,张文谦实在是找不出别的办法,总不能把这些工匠杀了吧。不过作为忽必烈大汗手下的汉臣,张文谦知道自己必须勇敢承担起责任,所以张文谦挺直腰杆,毫不迟疑的说道:“大汗,工匠们已经尝试用磨制的办法制炮,只是这办法太慢。打磨一门炮,要用大概一个多月。”
听到这个时间消耗,忽必烈叹口气。根据从南宋叛变过来的水师统领刘整所讲,赵嘉仁一年时间就生产了上百条船,配备了两三百门火炮。之所以有这样的速度还是因为大宋朝廷扯皮,不想给赵嘉仁足够的财物。刘整投奔蒙古之后在蒙古这边当上了水军万户,所以刘整率直的讲,“若是我军与宋军开战,宋军再不敢拖欠,必然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军船和火炮。宋人精于水战,我军若是想一鼓作气的取胜,开战之时船只与火炮需得超过宋军才行。”
把这些综合考虑一下,忽必烈已经有了决断。若是按照张文谦所讲,蒙古这边现在懂得铸造火炮或者打磨的工匠数量不过几十人,根本没办法生产出压倒性数量的火炮。想加快火炮数量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进口。
“我们的铜矿和银矿也不多,牛羊倒是要多少有多少。就给他们母牛犊。”忽必烈做了决定。
董文炳也认为给牛犊比较好,然而朝廷已经下令禁止卖马,他只能通过朝廷商议才行。既然大汗已经有了决定,董文炳就立刻下令把谈判快速完成。
谈判完成之后,董文炳觉得甚是有功。他没想到赵嘉仁供货速度极快,不过是一个月,大批货物就送到了直沽寨。到了八月十五,一千斤白银与三千斤铜的纯利就送到了福州。
赵嘉仁对蒙古的消费能力与调查水平都颇为讶异,这次蒙古提供的商品列表中,有十万斤碱块。可见他们赵嘉仁与李璮的生意并非一无所知。可即便是赵嘉仁一气把这批碱块全部买下,照样赚到了一千斤白银与三千斤铜。蒙古人能维持这样的消费能力么?赵嘉仁觉得心里完全没底。在他的感觉中,蒙古是与野蛮和贫困划等号的。
不过此时赵嘉仁也没空去嘲讽蒙古,贾似道终于开始推行公田改革。率先受到打击的就是两浙两江这四路的大地主,之前赵嘉仁一直让他大哥尽力租用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现在赵嘉仁的大哥赵嘉信写信过来,赵嘉信的老丈人华亭县张家遭到了惨烈打击,土地被当地官吏以极低的价格‘收购’。
赵嘉信在信里写到,因为上下打点过,所以今年的棉花收购还能确定,大豆供应也可以确保,但是明年的棉花与大豆供应就无法确定,要赵嘉仁赶紧想办法。
看完大哥的信,赵嘉仁叹口气。公田改革终于开始,虽然想到了公田改革会对赵嘉仁造成冲击,可当下他也没办法。现在谁挡了贾相公的路,大概只有完蛋一途。
在直沽寨下船,宋捷有种故地重游的感受。也就是几个月前,宋捷与其他战友一起攻克了这座城镇。此次谈判地点并没有设在海州,而是在直沽寨。
故地重游,宋捷看到夯土城墙上的破口已经被封上,不过墙上的那些大坑却没办法填充,凸凸凹凹的如同人脸上那种大坑一般难看。看到当时的痕迹,宋捷忍不住露出了笑意。倒不是赵嘉仁的部队故意留下这些示威,这些坑中有些是炮弹打出来的,有些坑是因为炮弹砸进墙里,那好歹也是几斤重的铁球,大家总是要将值钱的铁球挖出来回收才行。部队撤退之时自然不会修整城墙,大家没在直沽寨里面进行抢掠就已经是部队纪律严明。
看着这座被自己攻克过的城镇,宋捷感觉心里面很爽。原本与蒙古人谈判时候的不安随之消退。谈判在直沽寨知寨的办公院落里面召开,宋捷到过这里不少次,熟悉的很。
双方在院落的凉亭里面进行了谈判。盛夏时节,南方的凉亭遮挡住阳光,却能感受到滚烫的湿气随风而来。在北方哪怕是烈日炎炎,凉亭下吹着风就感觉很清爽。
既然是专营贸易,买卖什么就没啥好讨论,双方很快就在火炮这个分歧点上纠缠起来。蒙古代表是个汉人,操着一口北方口音,宋捷也能听的差不多。那个蒙古代表要求商队每年进贡火炮,宋捷想都没想,便打断了这位的胡言乱语,“一门一斤炮,八百八十斤铁,一百头母牛犊。我们这已经是把价钱降到了最低,爱买买,不买拉倒!”
宋捷二十来岁,看着愣头愣脑,开口口气又这么冲,那位汉臣脸一沉,恼怒的答道:“若是不进贡火炮,便不能和你等做生意。”
“好,不做就不做。”宋捷率直的答道。李鸿钧给宋捷的谈判授权度比较大,包括谈判破裂。李鸿钧持保守的态度,他很担心蒙古人利用这次的买卖做什么手脚。向蒙古大量出售日用品顶多是个走私逃税。向蒙古大量出口火炮,被人抓住就百口难辩。如果蒙古人态度强硬,李鸿钧觉得不做这些买卖也挺好。
汉臣瞪大了眼睛盯着宋捷,想从气势上给与压力。然而宋捷身在直沽寨,哪里会有丝毫的畏惧。他端起茶杯慢慢喝着茶,准备喝完这杯之后就起身走人。也许是看到恐吓没起到作用,汉臣开口了,“我们已经缴获了不少你们卖给李璮的火炮,你们以为我大蒙古造不出来么。”
“哈哈!”宋捷被逗乐了,他能被选上当使者是因为他逻辑学这门课学的不错,蒙古汉臣的发言让他觉得非常可笑。缴获火炮和能成功仿造火炮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笑完之后,宋捷问:“若是你们造的火炮真的能和你们缴获的一样,那又为何要买我们的火炮?”
汉臣登时就呆住了。蒙古之所以需要进口火炮,正如宋捷所说,他们仿造火炮时遇到了问题。叛变南宋的刘整献上的火炮与蒙古军从李璮那边缴获的火炮都外形完全相同,还有相同的特点,不管是火炮的外壳或者是炮口内部都光滑圆润。蒙古铸造的火炮就做不到这些,浇铸出来的铁炮内部坑坑洼洼,那些大都的铁匠们为此可没少挨鞭子。
现在蒙古准备南下消灭宋国,此时在汉水上往来的宋国战船上安装的都是赵嘉仁生产的优质火炮,蒙古自产的火炮质量又如此糟糕,让蒙古不得不考虑从南宋进口火炮。
突然被一个年轻的南蛮子说中了蒙古的现状,汉臣先是心里慌乱,他定定神,故作镇定的说道:“既然你等想来我这里做生意,不进贡怎么能行。”
“那么我们可以不做。”宋捷笑道。
“不做就不做!”汉臣怒道。
宋捷也不再废话,他起身说了句“告辞”,带着随行人员就走。汉臣登时傻了眼,大汗忽必烈的要求是一定要购买到火炮来进行炮手训练,这眼瞅着就谈崩了,回去可没办法向大汗交代。
再也顾不得面子,汉臣起身喊道:“请留步!”
宋捷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来爽朗的笑容。他此时觉得学逻辑学真好,这门课程花了不少时间告诉大家要确定‘因果’,不要被那些繁杂的内容给蒙蔽。现在只要抓住蒙古对进口火炮的急切心理,对方就完全无力抵抗。
直沽寨到大都的快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最新谈判结果带到忽必烈的朝廷里面。蒙古贵人们热衷享受,得知可以尽情享受辛香料,得知一度断货的玻璃镜将再次供货,他们都很高兴的注视着他们的大汗忽必烈。
汉臣们就不太一样,这些人学习的多数是程朱理学,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并且做出了不少解释。譬如,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所以这帮人即便自己也觉得辛香料能够非常有效的化解肉的膻味,让大家享受到极大美味,却又对自己之外追求口腹之欲的人心生鄙视。
不过蒙古并不以科举取士,这些儒生们想得到官位,必须得由这些蒙古贵人推荐才行。汉臣们心里面再有想法,脸上却不能表现出来。在蒙古大汗忽必烈手下当了这么久的臣子,,汉臣们深知天人感应的屁话忽悠不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器重汉臣,只是认为汉臣能够拿出适合汉地的统治制度,汉臣们想得到忽必烈的器重,唯一办法就是竭尽全力为大汗效力,解决那些复杂并且困难的问题。
“陛下,今年已经下令不许向宋国卖马匹与牛,此次赵嘉仁要买母牛犊,摆明是想饲养牛群。”右丞相史天泽率直的指出这笔交易里面很关键的要点,“臣得知,赵嘉仁卖给李璮火炮,就是要李璮用铁和牛犊去换。”
忽必烈看了看史天泽,这位右丞相在李璮之乱后极力推动削弱汉军世侯的政策,他自己就率先交出了大量私人军队,忽必烈已经把这些军队纳入蒙古亲军里。有史天泽带头,其他不知所措的汉军世侯们也有样学样,交出手里的私军。
对于这样的忠臣,忽必烈非常满意。不过此时他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另外一边的董文炳。董文炳派人去谈判,大汗看过来,他立刻上前启奏,“陛下,赵嘉仁讲,若是不给母牛犊,就得支付铜或者银,铜的话得给百斤,银六十斤。谈判之人态度甚为坚定。”
忽必烈的目光又落在工部尚书张文谦身上,蒙古有自己非常引以为傲的众多工匠,然而工匠们面对南宋火炮完全是摸不着头脑。那些一斤炮炮铸造的极为精致,不仅外表光滑,内膛笔直。蒙古工匠已经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用掉了大量钱财,依旧没办法做出这么精致的火炮。此时蒙古工匠们已经确定,大宋火炮之所以如此犀利,就是因为闭气做的极好,火药在炮膛内燃烧后生出的气都用来推动炮弹发射,而不是蒙古火炮这样,相当一部分火药气都顺着各种缝隙逸散了。
张文谦知道大汗心中不快,可他手下的工匠们每次到了审核之时都要按照蒙古规矩挨鞭子,张文谦实在是找不出别的办法,总不能把这些工匠杀了吧。不过作为忽必烈大汗手下的汉臣,张文谦知道自己必须勇敢承担起责任,所以张文谦挺直腰杆,毫不迟疑的说道:“大汗,工匠们已经尝试用磨制的办法制炮,只是这办法太慢。打磨一门炮,要用大概一个多月。”
听到这个时间消耗,忽必烈叹口气。根据从南宋叛变过来的水师统领刘整所讲,赵嘉仁一年时间就生产了上百条船,配备了两三百门火炮。之所以有这样的速度还是因为大宋朝廷扯皮,不想给赵嘉仁足够的财物。刘整投奔蒙古之后在蒙古这边当上了水军万户,所以刘整率直的讲,“若是我军与宋军开战,宋军再不敢拖欠,必然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军船和火炮。宋人精于水战,我军若是想一鼓作气的取胜,开战之时船只与火炮需得超过宋军才行。”
把这些综合考虑一下,忽必烈已经有了决断。若是按照张文谦所讲,蒙古这边现在懂得铸造火炮或者打磨的工匠数量不过几十人,根本没办法生产出压倒性数量的火炮。想加快火炮数量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进口。
“我们的铜矿和银矿也不多,牛羊倒是要多少有多少。就给他们母牛犊。”忽必烈做了决定。
董文炳也认为给牛犊比较好,然而朝廷已经下令禁止卖马,他只能通过朝廷商议才行。既然大汗已经有了决定,董文炳就立刻下令把谈判快速完成。
谈判完成之后,董文炳觉得甚是有功。他没想到赵嘉仁供货速度极快,不过是一个月,大批货物就送到了直沽寨。到了八月十五,一千斤白银与三千斤铜的纯利就送到了福州。
赵嘉仁对蒙古的消费能力与调查水平都颇为讶异,这次蒙古提供的商品列表中,有十万斤碱块。可见他们赵嘉仁与李璮的生意并非一无所知。可即便是赵嘉仁一气把这批碱块全部买下,照样赚到了一千斤白银与三千斤铜。蒙古人能维持这样的消费能力么?赵嘉仁觉得心里完全没底。在他的感觉中,蒙古是与野蛮和贫困划等号的。
不过此时赵嘉仁也没空去嘲讽蒙古,贾似道终于开始推行公田改革。率先受到打击的就是两浙两江这四路的大地主,之前赵嘉仁一直让他大哥尽力租用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现在赵嘉仁的大哥赵嘉信写信过来,赵嘉信的老丈人华亭县张家遭到了惨烈打击,土地被当地官吏以极低的价格‘收购’。
赵嘉信在信里写到,因为上下打点过,所以今年的棉花收购还能确定,大豆供应也可以确保,但是明年的棉花与大豆供应就无法确定,要赵嘉仁赶紧想办法。
看完大哥的信,赵嘉仁叹口气。公田改革终于开始,虽然想到了公田改革会对赵嘉仁造成冲击,可当下他也没办法。现在谁挡了贾相公的路,大概只有完蛋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