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家庭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哪怕归心似箭,到底也不能跨越天堑。他们出来的早,可是第一班过江轮渡还是没有赶上,眼睁睁的看着开到对岸去了。这下又得在江北等两个钟头。杨老汉按捺不住着急的心情,感叹道,“要是有一座大桥就好了!”
是啊,天堑变通途,是住在南岸的百姓多少年来的夙愿。因为地理原因,本来应该是鱼米之乡的白云县还有其他几个县城,被困居一隅,多年来深受其苦。交通不便,出行不利,与外界的沟通也滞后。现在还好,等过几年车多了,过江的轮渡每天都要排好几个钟头的队伍,碰到雾天等极端天气,那就更惨了。
如今虽然车子还少,多数都是自行车、行人、公共汽车。但是架不住船小班次少,早上这班没赶上,你又不能插上梦想的翅膀飞过去,只好老老实实在岸边等着。
杨小贝板着手指头数了数,负责任的告诉爷爷;“咱们市里的长江大桥,还有二十年才能建成通车呢!”。此时此刻,连规划都还没有,爷爷上辈子去世的时候,桥墩的影子都不见,还是只有纸上的一个项目。
“二十年?那也快了!到时候啊,过个江只要几分钟,哪像现在一等就是半天,多好!”杨老汉并没有深究小贝的话,算算也差不多,当年枝城的长江大桥不也是解放后就开始规划,十几年才造成?“可惜我是看不到咯!”杨老汉有点遗憾的说。
这次的病倒,让一向坚强的他也有了一些唏嘘。原来人在生老病死面前真的很脆弱,他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无坚不摧。谁能想到,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把他给打倒了呢?
江边风大,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但是明年就是年三十,赶着回去的人也不少,渐渐的在岸边聚集起来。住在附件的村民们早就机灵地把热烘烘的烧饼、烤红薯等搬到这边叫卖了——一不小心就要等上半天,总有些生意可做。杨小贝他们算是好的,就坐在车上也暖和些,不用在寒风中缩着脖子苦苦等候。
现在“小汽车”还是阶级的代名词,一般都是“当官”的坐的,所以尽管码头熙熙攘攘,大家还是默契的在车子周围空出来一大片地方,这让想找人说话的杨老汉很遗憾。枯坐着又无聊,他从下火车兴奋到现在也根本不困,又想起来往王大成的事儿。
“那个小王……还没有找到对象啊你?”王大成也经常出现在杨家人面前,大家对他都比较熟悉了。
“可不是!这小子闷声不吭的,眼界还挺高,我妈给他介绍村里的几个都看不中!”易二舅抱怨道。他们也算的老兄弟伙儿了,周品正是一根筋吊死在小贝身上不提,王大成也老大不小了,还总是单着,弄得合作社这边除了自己,都是黄金单身狗,成天吸引一些大姑娘小媳妇上门,看得他都火大。
杨老汉也听过王大成家的糟心事,他本来也是有点偏心的——十根手指头都有长短,一碗水也端不平,可是小王的父母做的也太过分了,唉!怪不得孩子都不跟父母亲近了!
说起这个,二舅还一肚子牢骚。本来看他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边,逢年过节什么的,他就好心喊王大成到家吃饭。老娘也是个热心人,给帮着介绍了好几个村里出挑的姑娘。要说他的条件也不错,如今一个月几百块的工资,合作社也有他的几分股,年底分红也是一大笔。可是就是没成。
人家姑娘倒是乐意的。虽然是外乡人,可是王大成长的规规矩矩,人有老实收入又高,那都不是问题。可小王本人却总是支支吾吾,不肯答应下来。问他到底想找哪样的他也不说,逼急了干脆都不到家来了。
家里老娘还以为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叨叨了好几回。两个妹子也问王大哥怎么不过来了——他倒是想知道啊!唉,对于什么事都喜欢嚷嚷出来的二舅来说,真心不喜欢这种锯嘴葫芦,你问上脸,人就是不吭声!
杨老汉估摸着,搞不好还是小王家里的问题。他没有父母做主,大概总也定不下来吧!作为过来人,杨老汉认为也不能说人家的父母有多坏,还不是穷闹的!要是没有小贝回来带来的变化,他还不是计划等幺儿成了家,自己也去跟老大过。
老大家条件好些,不用再给小两个添负担。但是那样一来也有坏处,要是老二和老幺家中有事,他就不好出面了——要老大养老,就要听人家的,看人家颜色。唉,养儿防老,也很无奈啊!
杨老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杨小贝不禁大惊失色——这不就是上辈子发生的事吗?看来爷爷也的有自知之明的,也许他认为这样对孩子们最公平,也许只是无奈之举。可事实上,大家心里都不舒服,闹出了很多不愉快。
还好现在这种情形不会发生了。杨小贝平时也很注意,条件好了,也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父亲和二伯不用怀疑,大伯那两口子就不行了,时间一长,总要闹出点什么来。所以杨小贝并没有把生意的事情在家中和盘托出,而是选择性的交代了一点。她不是小气或者自私,而是宁可自己再补贴家里,也不愿为了利益让大家产生间隙。
谈谈说说间,轮渡已经返回了北岸。二舅小心翼翼的沿着坡道把车开上船——这可不的开玩笑,高大的江堤坡陡路滑,每年都会出几桩事故。到了对岸又更加小心的把车开上堤,才算是真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么一折腾,到家都已经中午了。家里人早就翘首以盼,看见车子开回来,杨启泰首当其中冲过来,“爹!小贝!回来了!”
尽管周品正早已经发回电报,告知了手术成功的消息,让大家的担忧稍减。但是老爹年纪这么大了第一次出门,腿脚也不灵便。小妹虽然有经验那边也熟,但毕竟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过去的时候有周品正大家还放心,回来的时候,只要还没见人,都是提心吊胆的。
从早上望到现在,总算是平安到家,杨家众人一片欢腾,喜气洋洋的围了过来。杨启泰弯下腰说,“爹!我背你进去吧!”
杨老汉其实已经可以扶着走两步了。之前在车站的时候,他就非得自己扶着人走到车上,不让王大成和易老二背。但是现在幺儿蹲下来,他二话没说,就上到儿子的背上,被背进了家门。
哪怕归心似箭,到底也不能跨越天堑。他们出来的早,可是第一班过江轮渡还是没有赶上,眼睁睁的看着开到对岸去了。这下又得在江北等两个钟头。杨老汉按捺不住着急的心情,感叹道,“要是有一座大桥就好了!”
是啊,天堑变通途,是住在南岸的百姓多少年来的夙愿。因为地理原因,本来应该是鱼米之乡的白云县还有其他几个县城,被困居一隅,多年来深受其苦。交通不便,出行不利,与外界的沟通也滞后。现在还好,等过几年车多了,过江的轮渡每天都要排好几个钟头的队伍,碰到雾天等极端天气,那就更惨了。
如今虽然车子还少,多数都是自行车、行人、公共汽车。但是架不住船小班次少,早上这班没赶上,你又不能插上梦想的翅膀飞过去,只好老老实实在岸边等着。
杨小贝板着手指头数了数,负责任的告诉爷爷;“咱们市里的长江大桥,还有二十年才能建成通车呢!”。此时此刻,连规划都还没有,爷爷上辈子去世的时候,桥墩的影子都不见,还是只有纸上的一个项目。
“二十年?那也快了!到时候啊,过个江只要几分钟,哪像现在一等就是半天,多好!”杨老汉并没有深究小贝的话,算算也差不多,当年枝城的长江大桥不也是解放后就开始规划,十几年才造成?“可惜我是看不到咯!”杨老汉有点遗憾的说。
这次的病倒,让一向坚强的他也有了一些唏嘘。原来人在生老病死面前真的很脆弱,他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无坚不摧。谁能想到,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把他给打倒了呢?
江边风大,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但是明年就是年三十,赶着回去的人也不少,渐渐的在岸边聚集起来。住在附件的村民们早就机灵地把热烘烘的烧饼、烤红薯等搬到这边叫卖了——一不小心就要等上半天,总有些生意可做。杨小贝他们算是好的,就坐在车上也暖和些,不用在寒风中缩着脖子苦苦等候。
现在“小汽车”还是阶级的代名词,一般都是“当官”的坐的,所以尽管码头熙熙攘攘,大家还是默契的在车子周围空出来一大片地方,这让想找人说话的杨老汉很遗憾。枯坐着又无聊,他从下火车兴奋到现在也根本不困,又想起来往王大成的事儿。
“那个小王……还没有找到对象啊你?”王大成也经常出现在杨家人面前,大家对他都比较熟悉了。
“可不是!这小子闷声不吭的,眼界还挺高,我妈给他介绍村里的几个都看不中!”易二舅抱怨道。他们也算的老兄弟伙儿了,周品正是一根筋吊死在小贝身上不提,王大成也老大不小了,还总是单着,弄得合作社这边除了自己,都是黄金单身狗,成天吸引一些大姑娘小媳妇上门,看得他都火大。
杨老汉也听过王大成家的糟心事,他本来也是有点偏心的——十根手指头都有长短,一碗水也端不平,可是小王的父母做的也太过分了,唉!怪不得孩子都不跟父母亲近了!
说起这个,二舅还一肚子牢骚。本来看他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边,逢年过节什么的,他就好心喊王大成到家吃饭。老娘也是个热心人,给帮着介绍了好几个村里出挑的姑娘。要说他的条件也不错,如今一个月几百块的工资,合作社也有他的几分股,年底分红也是一大笔。可是就是没成。
人家姑娘倒是乐意的。虽然是外乡人,可是王大成长的规规矩矩,人有老实收入又高,那都不是问题。可小王本人却总是支支吾吾,不肯答应下来。问他到底想找哪样的他也不说,逼急了干脆都不到家来了。
家里老娘还以为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叨叨了好几回。两个妹子也问王大哥怎么不过来了——他倒是想知道啊!唉,对于什么事都喜欢嚷嚷出来的二舅来说,真心不喜欢这种锯嘴葫芦,你问上脸,人就是不吭声!
杨老汉估摸着,搞不好还是小王家里的问题。他没有父母做主,大概总也定不下来吧!作为过来人,杨老汉认为也不能说人家的父母有多坏,还不是穷闹的!要是没有小贝回来带来的变化,他还不是计划等幺儿成了家,自己也去跟老大过。
老大家条件好些,不用再给小两个添负担。但是那样一来也有坏处,要是老二和老幺家中有事,他就不好出面了——要老大养老,就要听人家的,看人家颜色。唉,养儿防老,也很无奈啊!
杨老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杨小贝不禁大惊失色——这不就是上辈子发生的事吗?看来爷爷也的有自知之明的,也许他认为这样对孩子们最公平,也许只是无奈之举。可事实上,大家心里都不舒服,闹出了很多不愉快。
还好现在这种情形不会发生了。杨小贝平时也很注意,条件好了,也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父亲和二伯不用怀疑,大伯那两口子就不行了,时间一长,总要闹出点什么来。所以杨小贝并没有把生意的事情在家中和盘托出,而是选择性的交代了一点。她不是小气或者自私,而是宁可自己再补贴家里,也不愿为了利益让大家产生间隙。
谈谈说说间,轮渡已经返回了北岸。二舅小心翼翼的沿着坡道把车开上船——这可不的开玩笑,高大的江堤坡陡路滑,每年都会出几桩事故。到了对岸又更加小心的把车开上堤,才算是真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么一折腾,到家都已经中午了。家里人早就翘首以盼,看见车子开回来,杨启泰首当其中冲过来,“爹!小贝!回来了!”
尽管周品正早已经发回电报,告知了手术成功的消息,让大家的担忧稍减。但是老爹年纪这么大了第一次出门,腿脚也不灵便。小妹虽然有经验那边也熟,但毕竟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过去的时候有周品正大家还放心,回来的时候,只要还没见人,都是提心吊胆的。
从早上望到现在,总算是平安到家,杨家众人一片欢腾,喜气洋洋的围了过来。杨启泰弯下腰说,“爹!我背你进去吧!”
杨老汉其实已经可以扶着走两步了。之前在车站的时候,他就非得自己扶着人走到车上,不让王大成和易老二背。但是现在幺儿蹲下来,他二话没说,就上到儿子的背上,被背进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