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江心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难得翘班,他们也难得去“约会”了一把。说起来都已经算是定亲了,两人正经八百的约会还真没有过几次。各自都忙着自己的一摊子事,见面也都是在家里、工作场合,真真是一点情调都没有。
反正有车代步,他们干脆去江边转转。就像浦海人约会最常去的外滩一样,黄浦江也是江,长江也是江嘛。
徐店乡的最东边就是韩家冲,最西边则是长江,整个地势由低到高,到了江边就已经是比较大的群山了。因为沿江而上不到一百里就是宜昌,到了三峡的地界了。山势更是直冲云霄,去过三峡的人都知道,那种站在江面仰头望去,云彩还飘在半山腰的震撼。
这地方海拔并不高,但是从平原而起,就显得山势特别陡峭。韩家冲为界,再往南全部都是一马平原,江汉平原,位于“千湖之省“的中南部,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得名。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平均海拔只有27米左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
江汉平原物产丰富,适合种植水稻、棉花等作物。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其中江汉平原的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的,但是这一切于徐店乡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因为他们已经是“山里人”了。地无三尺平,全部都是梯田、旱地,跟“湖里人”没法比。以前大家都认为嫁到山里是“低嫁”,而嫁到湖区则是好运道。
说实话,除了每年汛期,山里人还真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到了汛期,特别是大汛的时候,平原地势低,动不动就泡了汤,要不然怎么叫“湖区”呢?那个时候大家就拖家带口,牵着羊赶着牛,挑着全部的家当上山区避难。所以把女孩子嫁到山区也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时刻就有地方投奔了啊!
越往江边地势越高,到了最高处的山峰后一个大回转下坡,就到了江堤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在经过上游峡谷的憋屈挤压后,经过宜昌段后骤然开阔,江面非常宽阔,水流也很激烈。这里离长江上第三座公铁两用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只有几公里了,哦对了,到现在江面上的桥好像仍然只有三座,特殊时期一切建设都停止了。
这就是本地最大的景点了。多少人徒步几十、一百多公里,走上几天就为了看这座桥。包括明年就要合拢的葛洲坝水利枢纽,都是本地人的骄傲。在这个年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壮举。
如今也没有正经的公路,周品正把车子找了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停好,和杨小贝一起沿着江边走走。秋高气爽,江边微风习习,也没有什么人烟,两个人手牵着手,享受这难得的静谧时光。
杨小贝跟周品正普及这边的地理知识。由于这里江岸都还是山,就没有必要修江堤了。但再往下游马上就流入江汉平原,人们都修起高高的江堤,并且还要在岸坡抛石加固,各种花样百出的护坡。绕是这样,每年汛期也是如临大敌。没办法,在整个平原上汛期的江水都是高于堤外的土地的,可想而知有多危险。
如果是大汛,堤上不分日夜都要有人看守。这个时候连徐店这些山区的人都要去支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长江得到了滋养,但每年跟江水的搏斗,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甚至于生命。额……后世的豆腐渣河堤就不说了,闹心。
由于江面开阔,冲刷力度大,在这一段江面上被冲出了一个江心洲,名字很朴素,就叫“江心”。可以,没毛病……
周品正望着江心,隐约还看见有人在耕种,房子数座,不禁奇道,“那上面还有人住?”
不由得他奇怪,江心很小,本地人都知道,连上周边的滩涂,也就差不多40亩。相当于4个足球场的面积。其中盖上住宅,道路,能够种植的也就10多亩。但是人家正经八百的是一个村子,隶属于徐店乡,村民十几户,以打渔、种地为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有这么一群人住在江心了。这里四面开阔,进出只能靠船只,据说路不拾遗——谁有空划半天船渡江去自找麻烦?也不欢迎外人进岛。他们自成一个世界,直到后世都还有几户人家坚守岛上。
在杨小贝和本地人看来,江心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如此小,又孤悬江中,但无论长江发几十上百年一遇的洪水,也不嫩淹没它分毫。冬天枯水期,也就是边上裸露出的沙滩多一些,过江方便一些。夏天汛期的时候,岛上的人依旧淡定,该干啥干啥。
三峡大坝建成后,政府不死心,又去劝上面的人搬离。理由是到时候上游水位太高,万一泄洪时水位快速上涨会有危险。但是坚守的人家死活不搬,孩子们都买房出去了,就剩几个老人哪儿也不去。事实证明他们的坚持是对的,在仅有的几次三峡大规模泄洪时,哪怕人员被疏散上岸,江心仍然屹立江中,丝毫无损。
这就很离奇了。也不是没有科学家来这里考察,但是毕竟太小,也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人去深究它不被水淹的真相。无非也就是地势的关系。但是长江的汛期与枯水期的水位落差如此之大,江心能一直不被淹实在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老一辈的传说,是江心其实是艘大船,是那些江上居住的人的祖先留下来的。后来渐渐地有了泥土,开始种植水稻等。这个嘛古人听听也就算了,现在说起来,也都当成是传奇故事来听。
不过20世纪的时候,这个小岛上倒是出过一个新闻。据说有科学家在岛上发现一种新的植物,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江心独有的。因为与世隔绝,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填补了国内某项空白什么的。但是也仅此而已,有学术上的价值,没有经济上的价值,除了本地人,没有人会关注。
在岛上生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江面并不像海面那么广阔,站在岸边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有人在地里劳作,有人在牵着牛儿吃草。现在已经是傍晚,到了放牛的时间了。那里的人们也和岸上的一样,虽然自成体系,与世隔绝,但是又不是隐居于深山,和岸上的人隔江相望,鸡犬相闻。
用很文艺的话来说,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最初去江心的人估计不是活不下去的穷人,该是个愤世嫉俗的勇士吧!
和周品正一起在江边逗留了良久。说说那些传说中的故事,聊聊彼此的心情,享受这难得的约会时间,要是手上再有一杯咖啡装腔调,感觉就更好了。
难得翘班,他们也难得去“约会”了一把。说起来都已经算是定亲了,两人正经八百的约会还真没有过几次。各自都忙着自己的一摊子事,见面也都是在家里、工作场合,真真是一点情调都没有。
反正有车代步,他们干脆去江边转转。就像浦海人约会最常去的外滩一样,黄浦江也是江,长江也是江嘛。
徐店乡的最东边就是韩家冲,最西边则是长江,整个地势由低到高,到了江边就已经是比较大的群山了。因为沿江而上不到一百里就是宜昌,到了三峡的地界了。山势更是直冲云霄,去过三峡的人都知道,那种站在江面仰头望去,云彩还飘在半山腰的震撼。
这地方海拔并不高,但是从平原而起,就显得山势特别陡峭。韩家冲为界,再往南全部都是一马平原,江汉平原,位于“千湖之省“的中南部,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得名。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平均海拔只有27米左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
江汉平原物产丰富,适合种植水稻、棉花等作物。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其中江汉平原的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的,但是这一切于徐店乡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因为他们已经是“山里人”了。地无三尺平,全部都是梯田、旱地,跟“湖里人”没法比。以前大家都认为嫁到山里是“低嫁”,而嫁到湖区则是好运道。
说实话,除了每年汛期,山里人还真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到了汛期,特别是大汛的时候,平原地势低,动不动就泡了汤,要不然怎么叫“湖区”呢?那个时候大家就拖家带口,牵着羊赶着牛,挑着全部的家当上山区避难。所以把女孩子嫁到山区也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时刻就有地方投奔了啊!
越往江边地势越高,到了最高处的山峰后一个大回转下坡,就到了江堤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在经过上游峡谷的憋屈挤压后,经过宜昌段后骤然开阔,江面非常宽阔,水流也很激烈。这里离长江上第三座公铁两用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只有几公里了,哦对了,到现在江面上的桥好像仍然只有三座,特殊时期一切建设都停止了。
这就是本地最大的景点了。多少人徒步几十、一百多公里,走上几天就为了看这座桥。包括明年就要合拢的葛洲坝水利枢纽,都是本地人的骄傲。在这个年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壮举。
如今也没有正经的公路,周品正把车子找了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停好,和杨小贝一起沿着江边走走。秋高气爽,江边微风习习,也没有什么人烟,两个人手牵着手,享受这难得的静谧时光。
杨小贝跟周品正普及这边的地理知识。由于这里江岸都还是山,就没有必要修江堤了。但再往下游马上就流入江汉平原,人们都修起高高的江堤,并且还要在岸坡抛石加固,各种花样百出的护坡。绕是这样,每年汛期也是如临大敌。没办法,在整个平原上汛期的江水都是高于堤外的土地的,可想而知有多危险。
如果是大汛,堤上不分日夜都要有人看守。这个时候连徐店这些山区的人都要去支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长江得到了滋养,但每年跟江水的搏斗,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甚至于生命。额……后世的豆腐渣河堤就不说了,闹心。
由于江面开阔,冲刷力度大,在这一段江面上被冲出了一个江心洲,名字很朴素,就叫“江心”。可以,没毛病……
周品正望着江心,隐约还看见有人在耕种,房子数座,不禁奇道,“那上面还有人住?”
不由得他奇怪,江心很小,本地人都知道,连上周边的滩涂,也就差不多40亩。相当于4个足球场的面积。其中盖上住宅,道路,能够种植的也就10多亩。但是人家正经八百的是一个村子,隶属于徐店乡,村民十几户,以打渔、种地为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有这么一群人住在江心了。这里四面开阔,进出只能靠船只,据说路不拾遗——谁有空划半天船渡江去自找麻烦?也不欢迎外人进岛。他们自成一个世界,直到后世都还有几户人家坚守岛上。
在杨小贝和本地人看来,江心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如此小,又孤悬江中,但无论长江发几十上百年一遇的洪水,也不嫩淹没它分毫。冬天枯水期,也就是边上裸露出的沙滩多一些,过江方便一些。夏天汛期的时候,岛上的人依旧淡定,该干啥干啥。
三峡大坝建成后,政府不死心,又去劝上面的人搬离。理由是到时候上游水位太高,万一泄洪时水位快速上涨会有危险。但是坚守的人家死活不搬,孩子们都买房出去了,就剩几个老人哪儿也不去。事实证明他们的坚持是对的,在仅有的几次三峡大规模泄洪时,哪怕人员被疏散上岸,江心仍然屹立江中,丝毫无损。
这就很离奇了。也不是没有科学家来这里考察,但是毕竟太小,也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人去深究它不被水淹的真相。无非也就是地势的关系。但是长江的汛期与枯水期的水位落差如此之大,江心能一直不被淹实在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老一辈的传说,是江心其实是艘大船,是那些江上居住的人的祖先留下来的。后来渐渐地有了泥土,开始种植水稻等。这个嘛古人听听也就算了,现在说起来,也都当成是传奇故事来听。
不过20世纪的时候,这个小岛上倒是出过一个新闻。据说有科学家在岛上发现一种新的植物,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江心独有的。因为与世隔绝,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填补了国内某项空白什么的。但是也仅此而已,有学术上的价值,没有经济上的价值,除了本地人,没有人会关注。
在岛上生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江面并不像海面那么广阔,站在岸边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有人在地里劳作,有人在牵着牛儿吃草。现在已经是傍晚,到了放牛的时间了。那里的人们也和岸上的一样,虽然自成体系,与世隔绝,但是又不是隐居于深山,和岸上的人隔江相望,鸡犬相闻。
用很文艺的话来说,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最初去江心的人估计不是活不下去的穷人,该是个愤世嫉俗的勇士吧!
和周品正一起在江边逗留了良久。说说那些传说中的故事,聊聊彼此的心情,享受这难得的约会时间,要是手上再有一杯咖啡装腔调,感觉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