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播种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问题完满解决,于是大家又花了两天利用上工的间隙在麦田里掏出来几陇地,打算等苗出齐了在移栽过去。现在早晚温差还是很大,加上担心会有“倒春寒”,到时候就损失惨重了,爷爷又用稻草铺在种好的种子上,洒水保湿。接下来就要时刻关注种子的发芽情况,一旦冒头,就要用篾片撑起来,再把稻草覆盖上去。如果白天温度太高还要及时撤掉,晚上再盖回去。
如果有塑料薄膜就方便多了,可惜现在还没有大量上市,属于金贵的高科技产品。不过好在农家有的是时间去殷勤它,只要不犯懒就不会出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本来就说的农事。特别在种子时期都是要细心呵护的。最近公社也很忙,虽然分田到户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总有些受影响,出工干活也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但是身为农民是不能看着土地荒芜,耽误农时的。那简直就是在犯罪。
农民是无比珍惜并热爱着这片土地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再贫瘠的田地也要想办法去耕种。他们不会想到,仅仅过了二十多年,整个农村的土地大面积的抛荒。当种地的收入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外面的诱惑又越来越多,年轻人再也不会像先辈一样老老实实地守着田地了。他们放弃了锄头,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称号——农民工。
年轻人对种地不屑一顾,实在是没有本事宁可在外面无所事事地混着,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学习种地。因为那样会被人瞧不起,被同龄人耻笑。不得不说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士农工商,当农民这个职业已经被嫌弃至此,我们赖于生存的基本都要被动摇了。
父辈们每次拖着已经年迈的身躯,做着对他们来说已经太过沉重的农活时,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这些土地以后由谁来继承?由谁来耕种?他们痛心疾首地看着那些不得不抛荒的耕地,看着土地从一年播三季,变成一年一季,还是如此地敷衍了事。剩下的只有叹息而已。
几十年一个轮回,这似乎是宿命般的流转。国家刚成立时,承诺的“打土豪,分田地”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结果执政者发现在短短的不到十年时间内,土地又通过种种方式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很多农民再度失去了土地。1958年开始到1959年,正处于大饥荒时期,在这种条件下大家抱团在一起,重新将土地集体化,公有化。
但是在挺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以后,耕种公地的结果是农民们没有直接的责任感,生产积极性不高,发生了社会懈怠现象。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工作已湮没在团体之中,就会在团体中懈怠下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因此当这种模式走到了尽头,国家不得不求变,重新将土地分配下来,农村又回到了小农耕作,小家经营的传统模式。这在当时的环境下的好的,但是还是那句老话,“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小农经营,土地分散,使得土地本身的产出就很有限,再加上,当时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持续偏低,农民从小块土地中所获取的价值也就很少了。这也是现在农村问题的最大症结,后来也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开始了新的土地流转,大量的土地又被集中起来,不过这次是由私人承包,模仿外国的农场模式。让土地集中管理,以便于得到最大的利润。
今年刚刚还处于第三次土地性质改变的第一年,除了杨小贝,所有的人都对后世的事情一无所知。大家都在为了今年的春耕而忙碌,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不是最忙碌的季节,但是是最重要的。不管明年土地是公家的还的私人的,今年的收成好不好,就要看这几天了。
一般来说,春播的时间在3月中旬到下旬,因为现在都要种早晚两季稻,早稻的收割不能迟于8月,最晚需要在7月底收割,否则就会影响晚稻的生长周期。所以时间大概就是在这个阶段,具体根据当年的气温、节气等等由经验丰富的老农和公社的领导来决定什么时候浸种,什么时候泡田,什么时候育秧,什么时候移栽。这可是门高深技术,如果你不是农科院的高材生,不在农村扎根二十年不能掌握的。
爷爷和二伯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地。杨小贝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当然利用这个时间子啊家里洗洗晒晒,每天做好吃的给家人打打牙祭。顺便说一句,在老妈的魔鬼训练之下,她成功地掌握了缝被子这门技术,求赞赏!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老天爷很给面子的让她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洗晒。结果在她们返程的那天却突然翻脸,下起雨来。
春雨贵如油,种子播下去来上一场雨是再好不过了,否则还要每天挑水去浇灌。但是杨小贝她们就比较倒霉了,上午老妈到的时候虽然打了雨伞裤子都全部湿透了,至于鞋——她就没穿,直接打了赤脚。
要知道三月地的气温还是很低的,何况有是降温下雨,大概只有十几度而已,杨小贝怕冷,还把小棉袄都穿上了,然后老妈你跟我说要打赤脚走过去?
见杨小贝不可思议地望着自己,易慧芬都气笑了。这都几月了?别人老早都在田里泡着干活,只不过是赤个脚走路,有必要一付天塌下来的表情吗?女孩子虽说要骄养一点,但是小贝这样也太娇气了!山路泥泞难行,路程又远,不可能穿着木屐的,别的鞋子更是提都不要提,没走几步那泥能把鞋底子都粘得掉下来。
什么?你说自行车?就算是二八大杠,那车上的挡泥板走出去一里路就被泥全部糊满了,到时候动弹不得。没办法,这边的山上都是黏性很大的泥土,基本上除了你是脚不粘,其他什么都粘。就算是以后有了雨鞋,本地人都有经验,走一段路以后得找个小木棍,停下来把靴子上面的泥巴刮掉一点再走,否则脚上太重,走起来太费力气。
问题完满解决,于是大家又花了两天利用上工的间隙在麦田里掏出来几陇地,打算等苗出齐了在移栽过去。现在早晚温差还是很大,加上担心会有“倒春寒”,到时候就损失惨重了,爷爷又用稻草铺在种好的种子上,洒水保湿。接下来就要时刻关注种子的发芽情况,一旦冒头,就要用篾片撑起来,再把稻草覆盖上去。如果白天温度太高还要及时撤掉,晚上再盖回去。
如果有塑料薄膜就方便多了,可惜现在还没有大量上市,属于金贵的高科技产品。不过好在农家有的是时间去殷勤它,只要不犯懒就不会出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本来就说的农事。特别在种子时期都是要细心呵护的。最近公社也很忙,虽然分田到户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总有些受影响,出工干活也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但是身为农民是不能看着土地荒芜,耽误农时的。那简直就是在犯罪。
农民是无比珍惜并热爱着这片土地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再贫瘠的田地也要想办法去耕种。他们不会想到,仅仅过了二十多年,整个农村的土地大面积的抛荒。当种地的收入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外面的诱惑又越来越多,年轻人再也不会像先辈一样老老实实地守着田地了。他们放弃了锄头,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称号——农民工。
年轻人对种地不屑一顾,实在是没有本事宁可在外面无所事事地混着,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学习种地。因为那样会被人瞧不起,被同龄人耻笑。不得不说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士农工商,当农民这个职业已经被嫌弃至此,我们赖于生存的基本都要被动摇了。
父辈们每次拖着已经年迈的身躯,做着对他们来说已经太过沉重的农活时,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这些土地以后由谁来继承?由谁来耕种?他们痛心疾首地看着那些不得不抛荒的耕地,看着土地从一年播三季,变成一年一季,还是如此地敷衍了事。剩下的只有叹息而已。
几十年一个轮回,这似乎是宿命般的流转。国家刚成立时,承诺的“打土豪,分田地”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结果执政者发现在短短的不到十年时间内,土地又通过种种方式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很多农民再度失去了土地。1958年开始到1959年,正处于大饥荒时期,在这种条件下大家抱团在一起,重新将土地集体化,公有化。
但是在挺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以后,耕种公地的结果是农民们没有直接的责任感,生产积极性不高,发生了社会懈怠现象。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工作已湮没在团体之中,就会在团体中懈怠下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因此当这种模式走到了尽头,国家不得不求变,重新将土地分配下来,农村又回到了小农耕作,小家经营的传统模式。这在当时的环境下的好的,但是还是那句老话,“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小农经营,土地分散,使得土地本身的产出就很有限,再加上,当时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持续偏低,农民从小块土地中所获取的价值也就很少了。这也是现在农村问题的最大症结,后来也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开始了新的土地流转,大量的土地又被集中起来,不过这次是由私人承包,模仿外国的农场模式。让土地集中管理,以便于得到最大的利润。
今年刚刚还处于第三次土地性质改变的第一年,除了杨小贝,所有的人都对后世的事情一无所知。大家都在为了今年的春耕而忙碌,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不是最忙碌的季节,但是是最重要的。不管明年土地是公家的还的私人的,今年的收成好不好,就要看这几天了。
一般来说,春播的时间在3月中旬到下旬,因为现在都要种早晚两季稻,早稻的收割不能迟于8月,最晚需要在7月底收割,否则就会影响晚稻的生长周期。所以时间大概就是在这个阶段,具体根据当年的气温、节气等等由经验丰富的老农和公社的领导来决定什么时候浸种,什么时候泡田,什么时候育秧,什么时候移栽。这可是门高深技术,如果你不是农科院的高材生,不在农村扎根二十年不能掌握的。
爷爷和二伯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地。杨小贝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当然利用这个时间子啊家里洗洗晒晒,每天做好吃的给家人打打牙祭。顺便说一句,在老妈的魔鬼训练之下,她成功地掌握了缝被子这门技术,求赞赏!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老天爷很给面子的让她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洗晒。结果在她们返程的那天却突然翻脸,下起雨来。
春雨贵如油,种子播下去来上一场雨是再好不过了,否则还要每天挑水去浇灌。但是杨小贝她们就比较倒霉了,上午老妈到的时候虽然打了雨伞裤子都全部湿透了,至于鞋——她就没穿,直接打了赤脚。
要知道三月地的气温还是很低的,何况有是降温下雨,大概只有十几度而已,杨小贝怕冷,还把小棉袄都穿上了,然后老妈你跟我说要打赤脚走过去?
见杨小贝不可思议地望着自己,易慧芬都气笑了。这都几月了?别人老早都在田里泡着干活,只不过是赤个脚走路,有必要一付天塌下来的表情吗?女孩子虽说要骄养一点,但是小贝这样也太娇气了!山路泥泞难行,路程又远,不可能穿着木屐的,别的鞋子更是提都不要提,没走几步那泥能把鞋底子都粘得掉下来。
什么?你说自行车?就算是二八大杠,那车上的挡泥板走出去一里路就被泥全部糊满了,到时候动弹不得。没办法,这边的山上都是黏性很大的泥土,基本上除了你是脚不粘,其他什么都粘。就算是以后有了雨鞋,本地人都有经验,走一段路以后得找个小木棍,停下来把靴子上面的泥巴刮掉一点再走,否则脚上太重,走起来太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