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如今金屋藏美娇(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十六章 如今金屋藏美娇(上)
福建僧人说完,还连忙解释:“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建州(今建瓯)海商周世昌遭海风漂流至日本,敝国(日本)商人收留了天朝商贾,七年后,日商藤木吉陪周世昌共归中国。帝(宋真宗)问日本风俗,藤木吉作此诗回答‘上问’。”
赵兴听到这回答,摇摇头。这里面有几个词他知道来历,比如“清酒”就是米酒的意思,现代中国称之为“醪糟”,这种酿造法是在晋代传入日本的。
“脍”这个词也是中国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脍”,它也是在晋代传入日本。至于“金刀”则说的是三国时代曹丕赐给倭国的青铜刀,倭人称此刀为“天纵云剑”。
这句诗里所说的“金刀脍紫鳞”,日本人的意思是说:用天朝赐给的金刀切割汉式美餐——紫鳞脍。
日本商人藤木吉在这里选用“清酒”与“脍”、金刀等词,是向宋真宗表示:日本甚至连饮食习惯都尊崇汉唐——但他当时对牛弹琴了,因为大多数宋人并不知道……
然而,贵妇的话没有“对牛谈琴”,赵兴明白:对方这是抱怨自己又是君子风度,“棺材里伸手死要钱”,还是乘火打劫式的。
赵兴淡然一笑,以诗唱和这质问:“金乌临西舍,鼓声催短命,泉路无宾主,今夕离家向。”
赵兴这句话绕了好几个弯子,如果不是对汉唐文化及中国典故极为熟悉,可能不知道赵兴说啥。这种绕弯子说话的方式,宋人以为“含蓄”与“中庸”,倭人以为“雅致”。他的话音才落,满屋子日本高官兼中国“苏狂粉”齐声喝彩,他们用手中的折扇猛烈敲击大腿,以示对这句话的赞赏。
他们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这首诗是一位日本人做得,它作于数百年前,作者是日本大津皇子。
当年他因谋反罪被处死,死前做了这首《临刑诗》。
但实际上,这首诗是唱酬诗,它是与五代人江为的《临刑诗》所唱酬的。南唐后主李煜当权时,江为因借事讽喻朝政,被借此邀功的小人告发,判以死罪,临刑前口一诗:“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
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在诗中,江为把死看成是一次旅行,以至发出“今夜宿谁家”这样纯真的疑问。
说实话,江为的诗要比大津皇子出色的多,但赵兴在这里用大律皇子的诗来回答,也是种变相讨好。他用这首诗说明的是:我老师苏轼也因为写诗被沈括告发,差点步上江为的后路,而我为了老师的生活,都冒着生命危险,带天朝“金乌”来到“西国”,你却让我到战乱频繁的关东送信,“今夜宿谁家”我都不清楚,你还跟我计较钱不钱的问题——那钱是我该挣得,是我用生命换来得。
大津皇子这首诗,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着无以伦比的地位。赵兴刚抵达日本时,出于小心,曾询问过
当地著名诗人的作品,此时恰值武士文化兴起的时候,这首面对死亡充满坦然的诗,立刻被人介绍过来。以至于赵兴没记住《古今集》、《枕草集》里的名诗,独独记住了它。
赵兴的讨好很见效。这时的日本人,对天朝充满仰视的心情,突然有一名天朝举子吟诵出他们最喜爱的诗,这让他们感到非常荣耀,所以他们非猛烈喝彩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嗯,结果他们都忘了刚才为什么而争执……结果,他们喝彩的越激烈,反而越是让那位贵妇以为:自己不给钱、不给很多钱,简直都不好意思活下去了。
他们不是在为即将付出的高额报酬而喝彩的呀……嗯,大家都忘了这点。
“如此——天朝人,你说吧,想要什么?”贵妇爽快地询问。
两天后,苏轼正带着王巩返回雪堂,原先雪堂的东侧,临江处已伫立起一间大砖房。工人们还在砖房顶上搭了个小竹棚。
这栋砖房外墙部分没有丝毫装饰,内墙则抹得很光滑,苏轼觉得那墙面似乎不同于普通泥巴,隐隐泛着灰色。这让他很好奇。
王夫人欢喜的迎了上来,由衷的赞赏说:“这群孩子,干活儿真快。瞧,他们在房顶还给你搭了个棚子,说是让你坐在屋顶看风景。”
王巩看着苏东坡这栋明显不符合当时风格的房子,很感兴趣,他兴致盎然的拉着苏轼四处观赏。
一架木梯沿着外墙盘旋而上通向屋顶。王巩与苏东坡站在木梯的尽处,看几个工人在忙碌。程旺站在楼梯口,一边拦阻二人一边解释:“师公,屋顶的泥还没有硬,现在还不能踏……明天,明天就好。”
苏东坡的目光落在那几个忙碌的工人身上。一名工人正蹲在那里抹泥,另一名工人正将白色的石灰拌进泥里。他摇摇头,指着那些石灰说:“这不对,你老师曾问过我灰石,但他的用法不对,这东西不应该拌入泥中,应该等泥干透了再刷上去才能粉白。”
程旺回答:“师公,这没错,是老师特地交代的。说用这样的灰泥抹屋顶,才能随意踩踏,而且不漏雨。”
一阵哗啦啦的滑轮声把苏东坡的问话堵在嘴里,他顺着声响望过去,发现在屋角搭了个木架,架子上面绑了个滑轮。随着滑轮的声响,一大桶水摇晃着升上屋顶,工人们从滑轮上摘下水桶,将钩子放下……不一会儿,滑轮又吊上来一捆竹席。
王巩一拉苏东坡的袖子,说:“走吧……你说的不错,这弟子果然精通杂学,而且不是一般精通。”
他是在说赵兴。赵兴虽然不在现场,但这栋房子却是在赵兴的弟子带领下建的。瞧那些孩子一副小大人样儿,轻车熟路的指挥工匠,两天搭起这样一栋砖房,由此可以想象:类似的事情他们干过不止一次。
第四十六章 如今金屋藏美娇(上)
福建僧人说完,还连忙解释:“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建州(今建瓯)海商周世昌遭海风漂流至日本,敝国(日本)商人收留了天朝商贾,七年后,日商藤木吉陪周世昌共归中国。帝(宋真宗)问日本风俗,藤木吉作此诗回答‘上问’。”
赵兴听到这回答,摇摇头。这里面有几个词他知道来历,比如“清酒”就是米酒的意思,现代中国称之为“醪糟”,这种酿造法是在晋代传入日本的。
“脍”这个词也是中国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脍”,它也是在晋代传入日本。至于“金刀”则说的是三国时代曹丕赐给倭国的青铜刀,倭人称此刀为“天纵云剑”。
这句诗里所说的“金刀脍紫鳞”,日本人的意思是说:用天朝赐给的金刀切割汉式美餐——紫鳞脍。
日本商人藤木吉在这里选用“清酒”与“脍”、金刀等词,是向宋真宗表示:日本甚至连饮食习惯都尊崇汉唐——但他当时对牛弹琴了,因为大多数宋人并不知道……
然而,贵妇的话没有“对牛谈琴”,赵兴明白:对方这是抱怨自己又是君子风度,“棺材里伸手死要钱”,还是乘火打劫式的。
赵兴淡然一笑,以诗唱和这质问:“金乌临西舍,鼓声催短命,泉路无宾主,今夕离家向。”
赵兴这句话绕了好几个弯子,如果不是对汉唐文化及中国典故极为熟悉,可能不知道赵兴说啥。这种绕弯子说话的方式,宋人以为“含蓄”与“中庸”,倭人以为“雅致”。他的话音才落,满屋子日本高官兼中国“苏狂粉”齐声喝彩,他们用手中的折扇猛烈敲击大腿,以示对这句话的赞赏。
他们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这首诗是一位日本人做得,它作于数百年前,作者是日本大津皇子。
当年他因谋反罪被处死,死前做了这首《临刑诗》。
但实际上,这首诗是唱酬诗,它是与五代人江为的《临刑诗》所唱酬的。南唐后主李煜当权时,江为因借事讽喻朝政,被借此邀功的小人告发,判以死罪,临刑前口一诗:“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
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在诗中,江为把死看成是一次旅行,以至发出“今夜宿谁家”这样纯真的疑问。
说实话,江为的诗要比大津皇子出色的多,但赵兴在这里用大律皇子的诗来回答,也是种变相讨好。他用这首诗说明的是:我老师苏轼也因为写诗被沈括告发,差点步上江为的后路,而我为了老师的生活,都冒着生命危险,带天朝“金乌”来到“西国”,你却让我到战乱频繁的关东送信,“今夜宿谁家”我都不清楚,你还跟我计较钱不钱的问题——那钱是我该挣得,是我用生命换来得。
大津皇子这首诗,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着无以伦比的地位。赵兴刚抵达日本时,出于小心,曾询问过
当地著名诗人的作品,此时恰值武士文化兴起的时候,这首面对死亡充满坦然的诗,立刻被人介绍过来。以至于赵兴没记住《古今集》、《枕草集》里的名诗,独独记住了它。
赵兴的讨好很见效。这时的日本人,对天朝充满仰视的心情,突然有一名天朝举子吟诵出他们最喜爱的诗,这让他们感到非常荣耀,所以他们非猛烈喝彩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嗯,结果他们都忘了刚才为什么而争执……结果,他们喝彩的越激烈,反而越是让那位贵妇以为:自己不给钱、不给很多钱,简直都不好意思活下去了。
他们不是在为即将付出的高额报酬而喝彩的呀……嗯,大家都忘了这点。
“如此——天朝人,你说吧,想要什么?”贵妇爽快地询问。
两天后,苏轼正带着王巩返回雪堂,原先雪堂的东侧,临江处已伫立起一间大砖房。工人们还在砖房顶上搭了个小竹棚。
这栋砖房外墙部分没有丝毫装饰,内墙则抹得很光滑,苏轼觉得那墙面似乎不同于普通泥巴,隐隐泛着灰色。这让他很好奇。
王夫人欢喜的迎了上来,由衷的赞赏说:“这群孩子,干活儿真快。瞧,他们在房顶还给你搭了个棚子,说是让你坐在屋顶看风景。”
王巩看着苏东坡这栋明显不符合当时风格的房子,很感兴趣,他兴致盎然的拉着苏轼四处观赏。
一架木梯沿着外墙盘旋而上通向屋顶。王巩与苏东坡站在木梯的尽处,看几个工人在忙碌。程旺站在楼梯口,一边拦阻二人一边解释:“师公,屋顶的泥还没有硬,现在还不能踏……明天,明天就好。”
苏东坡的目光落在那几个忙碌的工人身上。一名工人正蹲在那里抹泥,另一名工人正将白色的石灰拌进泥里。他摇摇头,指着那些石灰说:“这不对,你老师曾问过我灰石,但他的用法不对,这东西不应该拌入泥中,应该等泥干透了再刷上去才能粉白。”
程旺回答:“师公,这没错,是老师特地交代的。说用这样的灰泥抹屋顶,才能随意踩踏,而且不漏雨。”
一阵哗啦啦的滑轮声把苏东坡的问话堵在嘴里,他顺着声响望过去,发现在屋角搭了个木架,架子上面绑了个滑轮。随着滑轮的声响,一大桶水摇晃着升上屋顶,工人们从滑轮上摘下水桶,将钩子放下……不一会儿,滑轮又吊上来一捆竹席。
王巩一拉苏东坡的袖子,说:“走吧……你说的不错,这弟子果然精通杂学,而且不是一般精通。”
他是在说赵兴。赵兴虽然不在现场,但这栋房子却是在赵兴的弟子带领下建的。瞧那些孩子一副小大人样儿,轻车熟路的指挥工匠,两天搭起这样一栋砖房,由此可以想象:类似的事情他们干过不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