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阿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章
阿农穿的是深蓝色的褂子,布扣是紫红的,衣角绣着纯白的花。黑色的襦裙,虽然算不上崭新,倒也是干净整洁。脚下踏着一双黑布鞋,鞋子上沾满了泥,看便知这几日山路泥泞难行。
她大概三十来岁,头发未染一丝白,倒是日晒多年,满头黑发中夹杂着不少金丝。双手绝非白嫩纤直,骨节粗大,指头短圆,蜡黄的皮上布满了细纹,关节间结出厚厚的老茧,茧甚至不是平整的,千沟万道的裂缝,看上去显得有些狰狞可怖。
她用深黑色的布裹头,发髻上插了一只花钗,暗红的,点着一抹巧色却不艳俗。脸蛋说不上光滑,倒也没有太多细纹和斑点,只是依旧的黄,像是阳光无限熏染下的灿金色。她的鼻子小小的,嘴唇稍厚,眉毛看得出用碳细细描过,只是汗液流淌之处倒是弄花了不少。
看上去,她是再平凡不过的僚族女子了。
“阿瑶。”她叫着身后的女从,用的是僚话。
那个叫阿瑶的女子,一身黑衣素装,年纪似与阿农相仿,头上钗饰则是一株星点白花样式。
“阿姐。”阿瑶走上前。附身向阿农答到。
“靖西市集有没有什么异动。”阿农的眼神突然变得无比凌厉,像是桂西深山老练的虎王。她那双大眼虽嵌了不深的眼袋,眼角爬着些许纹路,但眉宇间那吓煞人的凛然,从这瘦削矮小的面目和身材中,释放出无比坚毅的神色。
“打听过了,倒是没有什么变动。只是田州来往的米商倒是少了些。”
“前日我们路过田州境内之时,你有没见到那右江河上来往的商船,有何不同?”阿农问。
“这到不甚留意,只见得帆船依旧多得紧。”
“你可见商船上翻飞的是哪里旗帜。”阿农掏出手帕,擦了擦汗渍。
“阿姐笑我了,我可不识得汉字。”阿瑶笑了。
“那且不说旗帜。你是否记得船上人家晾晒的何物。”阿农也跟着轻轻一笑。
阿农一时间变了眼神。风起云涌之后,似乎又是云开见日。她眉角舒展,双眼皮轻轻遮掩,仿佛一瞬间变作一个中年的和蔼妇人。
“不便是咸菜鱼干等寻常物件。阿姐见到什么异常之物了。”阿瑶压低了声调。
“鲨鱼。”阿农道。
“鲨鱼?阿姐是说那大海中似山中老虎的猛兽?”阿瑶极是惊讶。
“若是寻常右江商客,船上所晒不过是些寻常河鱼河虾罢了。前日田州码头上熙熙攘攘的船家,倒见到晾晒不少硕大无比的海鱼。”阿农和阿瑶一边谈着,这脚步却匆匆向前,未曾停驻。“只有那桂中、桂南的人,才用鲨鱼煮稀饭。”
“阿姐是觉得?”
“这田州的周群现倒是厉害了。这海中渔获本是钦、廉的特产,钦廉往来邕州又是及其方便。看来那周家的手,都超越邕州,插到桂南了。”
“阿姐可知前日我往田州农圩探查盐价几何?”这圩有别于市集,乃是乡里村寨定期自发的民间市场,官家商贩一般不至。
“你不说我都忘了问了,快讲快讲。”阿农有些心急。
“田州西边靠河的圩市,二十六文;山里生僚的圩市,三十八文。”
“哈,这周群现,干得可真大胆。”
“阿姐何出此言?”阿瑶问。
“这西出交趾国的山道已经被韦家断了,田州的盐,必是从钦廉二州而来。”
“阿姐是说,他勾结了钦廉的盐官,从那两地贩了私盐?”
“只怕没那么简单,他可能还用了官船和官驿。”阿农笑了,露出两排染得黑黑的牙齿。
“那周群现竟是如此手眼通天之人?”阿瑶愈发惊讶。
“哪有什么手眼通天,这僚人占多的地方,对付几个汉人的草包官还算是难事?”
不觉间,两人走到了西集。靖西小城共有西北二集,这西集是三日一办的官集,不似北集繁华,却是西边僚人贩卖农产的地方。于是每到集日,总少不了各僚寨络绎不绝的农人。
“五婶!”阿农快步走向一个妇人。
那妇人略有老态,却依旧精神矍铄。正在那市集一角贩着草鞋。见到阿农,朝他招呼起来。
“五婶几时来的靖西?”阿农忙问。
“今日一早赶来的,同阿川一起。”五婶指着远处采买榄果的男人。
“五婶知不知我家存福怎么样了?”阿农有些急了,她的眼球里布了些许血丝。
“阿农放心,听讲昨日一个郎中到了村里,昨夜治理后,倒是救回来了。”五婶抚着阿农的背,让她宽心。
“如此便安心了。”阿农舒展了眼神,然后掏出帕子,帮五婶擦拭头上的汗。“五婶也是的,这大热天怎么不叫阿川的女人来替你。”她略带埋怨地望了一眼男人,男人叫阿川,大概三十出头。
“嘿嘿嘿嘿,”五婶忍不住笑了,那黑黢黢的牙油亮得倒有一种特别的好看。“阿娥有娃仔啦。”
“啊呀,什么时候?”阿农瞪大了眼,继而嘴上咧开了笑。“这阿川和阿娥结婚十几年了吧,现在有娃仔了?”
“才刚三个多月,这不是不满三个月不能说嘛。”五婶笑得合不拢嘴。
“哪里来的规矩,怕又是五婶听哪个汉人卦士说的吧。”阿农双手握着五婶苍老的手,不住地揉搓着。“五婶命就好啦,终于可以抱孙啦。”她转身对阿瑶说:“阿瑶,你去帮五婶买一篮鸡蛋,再买两只下蛋的母鸡,给阿川拿回去。”
“麻烦阿农了。”五婶拉着阿农的手满是欣喜地望着她。
僚人寨子没有那么多礼数,邻里乡间帮助倒也没那么多推辞。
“五婶,我还要去置办些东西,就不陪您了。回乡里以后,我再去探望阿娥。”
阿瑶提着一只竹篮,里面满满地放了鸡蛋,又牵过一个竹制的鸡笼,两只慵懒的母鸡在里边晒着太阳。
“我听智先说,他今日要过来咧。”五婶道。
“谢五婶告知了。”阿农谢过,便与阿瑶离开了西集。
“总算家祖庇佑,让存福挺过这次病灾。”阿农自祷着。
“那,阿姐,我们还赶回去吗。”阿瑶问她。
“自然是要赶的,只是这两日我们路途匆匆,倒是忘了些事宜。”
“瞧阿姐说的,这一路上阿姐又是看鱼干,又是问盐价的,倒不见得有多匆忙。”阿瑶取笑她。
“与我去一趟布店吧,浩源那娃儿让我取些红布头。”阿农没有理会取笑。
“红布头?噢!大后天是牛魂节!”阿瑶才反应过来。
“你看看你,你都是两个娃的妈了,怎么还像小女娃一般不稳当。”阿农摇摇头。
“那我们在这等着智先,还是与他在路上碰面。”阿瑶问。
“智先要来靖西,看来是存福病无大碍了。那就不急,我们回屋等他,省得他找人不到。”阿农说道。
阿农是武勒豪强农承之女。农承娶了东兰生僚部落的女子,生下的唯一爱女便是。阿农长于武勒乡间,其地汉僚杂居通婚,倒是无甚分别。这阿农却甚以僚人血统为傲。自幼便颇具胆识,深得其父宠爱。阿农一十五岁时,嫁予韦存福为妻,其后相夫教子,帮助存福将乡里事物打点得井井有条。十数年间为韦家生得二子一女,这女儿嫁到了万涯的另一农姓大家,韦存福得以结识众多万涯地方豪强,由此树立了在该地的势力。
如今那田州周家仗着水利之便、鱼米之富,屡次进谗邕州官府,大坏韦存福的名声。又暗中进购钦廉的私盐,与韦家的交趾盐争利。阿农此次借故探亲,实则联结东兰僚族势力,一同对抗周家。这东兰与靖西、德保夹田州于南北。若从中拦腰截断右江水道,必能根除周家不可一世的气焰。
话分两头。浩源跟着余怒未消的阿顺走到先生屋内,待阿顺坐下,便取过竹垫,也坐在阿顺身边。
“哎,先生不在。”浩源扫了一眼屋内。
阿顺只不理他,自顾取过《三国志》便读。
“哎哎哎,你喜欢三国里哪一号人物?”浩源伸出食指,戳了戳阿顺的胳膊。
阿顺依旧不理,自顾放下书本,又取过旁边的《史记》来读。
“哎哎哎,你喜欢刘邦还是项羽?”浩源又问。
“我喜欢刘邦。”阿顺这倒答得痛快。
“为什么?项羽多武勇啊,要是我生在秦末,我定会随着楚霸王南征北战,建不世之功。”浩源看着阿顺,笑了。
“因为刘邦是我们汉人的皇上,不似楚霸王,即便再怎么武勇,也只是南方蛮族的一介草莽。”阿顺瞟了他一眼。
浩源呆呆地望着阿顺,刹那间沉默了。他似乎一瞬知晓了,那涌动在阿顺胸膛的血,与自己是如此的不同。他以为这身着黑布衣衫的白娃娃,如同村里每一个玩耍在一起的孩童一般,只是乡间懵懂的无知娃娃。没想如今,彼此却隔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壁垒。
“阿顺,阿爸说汉人对我们不好。他们收我们的粮食,抢我们的黄金,还隔三差五抓我们的勇士去当兵。”浩源低着头。“我以为你和我们一样,你不是和我们说僚话吗,你不是吃着僚家的饭菜吗,你阿妈、舅公、舅婆不是僚人吗?那你说想走出山里,走到汉人的地方,做一个汉人。你说想来安德做那些坏事吗。”
“浩源......”阿顺觉得自己说了大错话。浩源对自己多好啊,这个大豪绅家的少爷,总是谦让着自己,没有一丁点的架子。只是无论在这山明水秀的村中生活多久,阿顺胸臆之中总是翻动着一种不安,那不安来自于归属感的缺失,和对山外面世界的渴望。
“汉人和僚人分得那么清楚吗?”浩源脸涨得通红。“汉人到村里征夫的时候,汉人派军士来抢我们的黄金的时候,汉人商人卖给我们一穿就破的布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在骂汉人,而我不敢骂,我怕你听见。我想,你不就是汉人吗,你人那么好,那说明不是所有汉人都是坏人。现在又来了张先生,先生也是汉人,我们还是相处得如此的好,不是吗。”汉源怕自己用错词汇,特别用僚语说。
阿顺不知如何是好,心中烦乱如麻。他不知该像个君子一般,向浩源拜伏道歉,或是应当用僚人的方法,互倒一大碗米酒,痛饮而尽,一笑泯之。
阿顺思虑再三,只觉得头疼脑热,竟在竹垫上跪着,转身向浩源一拜。
“哈哈哈。”浩源破涕为笑,那整齐的白牙在黝黑的肤色下竟如此耀眼。“这是哪里的礼仪,怎么和我们鬼节哭丧一般。”
阿顺羞红了脸,却又不知所措。
“阿顺,你用汉人的礼仪道歉,那我也用僚人的方式还礼。”说罢,他取下那颗犬牙,用锐利的齿尖划破自己的手指,那融融的鲜血便汇成一滴红,晶莹地烁着微光。
“你这又要干嘛?这真是僚人风俗?”阿顺慌道。
“那就不知了,我只见过我哥和昌发哥做过此事。”说罢,将指头塞入唇中舔了一舔。“本来我哥他们两个人都要刺破手指的,只是一来你这细皮嫩肉的要刺坏了我免不了挨你阿妈骂,二来你刚给我磕了一个头。”说到此,浩源噗嗤一声笑了。
“给!”浩源把指头塞进阿顺口中。“不准嫌脏,这可比鸭屁股干净多了。”
阿顺舔了舔那殷红的血,只觉得一股浓重的腥气直冲脑门,像是烧秸秆的时候,蒸腾而上的浓烟,被烈日焦灼得滚沸。
“那我以后也不那般吓你了。”浩源的衣服,还是湿漉漉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应当知晓的。”阿顺帮他把褶皱的衣角扯平。“你什么时候水性那么好了?”
“我这名字就是泡在水里的,怎么能不好?”浩源拍了拍细瘦的臂膀,仿佛它十分壮硕。
“这先生也不知去哪里了,怎么那么久不见。”阿顺起身,四处眺望着张郎中的影踪。
“糟!我忘了。”浩源叫到。“我阿爹让我带先生去探病的,如今或许是被姆娘叫去了吧。”浩源说毕,便匆忙向家中跑去。
“等等我!”阿顺小跑着跟在他后面。那一黑一白两个少年,如同两股异色的流,交汇穿插在一起。村中的晌午,日头照得蚂咕咕地叫,榕树罩起一片浓荫,歇息了麻雀和鸡鸭。村里的农人都回家午睡了,等待日头偏西的时候,再回到田中拔那生不尽的草。
村里回荡着的,只有两对轻轻的赤脚声,“塌塌、塌塌”地踩着泥土,然后踏碰在灼得滚烫的石板上,发出沉闷却急促的声响。
第四章
阿农穿的是深蓝色的褂子,布扣是紫红的,衣角绣着纯白的花。黑色的襦裙,虽然算不上崭新,倒也是干净整洁。脚下踏着一双黑布鞋,鞋子上沾满了泥,看便知这几日山路泥泞难行。
她大概三十来岁,头发未染一丝白,倒是日晒多年,满头黑发中夹杂着不少金丝。双手绝非白嫩纤直,骨节粗大,指头短圆,蜡黄的皮上布满了细纹,关节间结出厚厚的老茧,茧甚至不是平整的,千沟万道的裂缝,看上去显得有些狰狞可怖。
她用深黑色的布裹头,发髻上插了一只花钗,暗红的,点着一抹巧色却不艳俗。脸蛋说不上光滑,倒也没有太多细纹和斑点,只是依旧的黄,像是阳光无限熏染下的灿金色。她的鼻子小小的,嘴唇稍厚,眉毛看得出用碳细细描过,只是汗液流淌之处倒是弄花了不少。
看上去,她是再平凡不过的僚族女子了。
“阿瑶。”她叫着身后的女从,用的是僚话。
那个叫阿瑶的女子,一身黑衣素装,年纪似与阿农相仿,头上钗饰则是一株星点白花样式。
“阿姐。”阿瑶走上前。附身向阿农答到。
“靖西市集有没有什么异动。”阿农的眼神突然变得无比凌厉,像是桂西深山老练的虎王。她那双大眼虽嵌了不深的眼袋,眼角爬着些许纹路,但眉宇间那吓煞人的凛然,从这瘦削矮小的面目和身材中,释放出无比坚毅的神色。
“打听过了,倒是没有什么变动。只是田州来往的米商倒是少了些。”
“前日我们路过田州境内之时,你有没见到那右江河上来往的商船,有何不同?”阿农问。
“这到不甚留意,只见得帆船依旧多得紧。”
“你可见商船上翻飞的是哪里旗帜。”阿农掏出手帕,擦了擦汗渍。
“阿姐笑我了,我可不识得汉字。”阿瑶笑了。
“那且不说旗帜。你是否记得船上人家晾晒的何物。”阿农也跟着轻轻一笑。
阿农一时间变了眼神。风起云涌之后,似乎又是云开见日。她眉角舒展,双眼皮轻轻遮掩,仿佛一瞬间变作一个中年的和蔼妇人。
“不便是咸菜鱼干等寻常物件。阿姐见到什么异常之物了。”阿瑶压低了声调。
“鲨鱼。”阿农道。
“鲨鱼?阿姐是说那大海中似山中老虎的猛兽?”阿瑶极是惊讶。
“若是寻常右江商客,船上所晒不过是些寻常河鱼河虾罢了。前日田州码头上熙熙攘攘的船家,倒见到晾晒不少硕大无比的海鱼。”阿农和阿瑶一边谈着,这脚步却匆匆向前,未曾停驻。“只有那桂中、桂南的人,才用鲨鱼煮稀饭。”
“阿姐是觉得?”
“这田州的周群现倒是厉害了。这海中渔获本是钦、廉的特产,钦廉往来邕州又是及其方便。看来那周家的手,都超越邕州,插到桂南了。”
“阿姐可知前日我往田州农圩探查盐价几何?”这圩有别于市集,乃是乡里村寨定期自发的民间市场,官家商贩一般不至。
“你不说我都忘了问了,快讲快讲。”阿农有些心急。
“田州西边靠河的圩市,二十六文;山里生僚的圩市,三十八文。”
“哈,这周群现,干得可真大胆。”
“阿姐何出此言?”阿瑶问。
“这西出交趾国的山道已经被韦家断了,田州的盐,必是从钦廉二州而来。”
“阿姐是说,他勾结了钦廉的盐官,从那两地贩了私盐?”
“只怕没那么简单,他可能还用了官船和官驿。”阿农笑了,露出两排染得黑黑的牙齿。
“那周群现竟是如此手眼通天之人?”阿瑶愈发惊讶。
“哪有什么手眼通天,这僚人占多的地方,对付几个汉人的草包官还算是难事?”
不觉间,两人走到了西集。靖西小城共有西北二集,这西集是三日一办的官集,不似北集繁华,却是西边僚人贩卖农产的地方。于是每到集日,总少不了各僚寨络绎不绝的农人。
“五婶!”阿农快步走向一个妇人。
那妇人略有老态,却依旧精神矍铄。正在那市集一角贩着草鞋。见到阿农,朝他招呼起来。
“五婶几时来的靖西?”阿农忙问。
“今日一早赶来的,同阿川一起。”五婶指着远处采买榄果的男人。
“五婶知不知我家存福怎么样了?”阿农有些急了,她的眼球里布了些许血丝。
“阿农放心,听讲昨日一个郎中到了村里,昨夜治理后,倒是救回来了。”五婶抚着阿农的背,让她宽心。
“如此便安心了。”阿农舒展了眼神,然后掏出帕子,帮五婶擦拭头上的汗。“五婶也是的,这大热天怎么不叫阿川的女人来替你。”她略带埋怨地望了一眼男人,男人叫阿川,大概三十出头。
“嘿嘿嘿嘿,”五婶忍不住笑了,那黑黢黢的牙油亮得倒有一种特别的好看。“阿娥有娃仔啦。”
“啊呀,什么时候?”阿农瞪大了眼,继而嘴上咧开了笑。“这阿川和阿娥结婚十几年了吧,现在有娃仔了?”
“才刚三个多月,这不是不满三个月不能说嘛。”五婶笑得合不拢嘴。
“哪里来的规矩,怕又是五婶听哪个汉人卦士说的吧。”阿农双手握着五婶苍老的手,不住地揉搓着。“五婶命就好啦,终于可以抱孙啦。”她转身对阿瑶说:“阿瑶,你去帮五婶买一篮鸡蛋,再买两只下蛋的母鸡,给阿川拿回去。”
“麻烦阿农了。”五婶拉着阿农的手满是欣喜地望着她。
僚人寨子没有那么多礼数,邻里乡间帮助倒也没那么多推辞。
“五婶,我还要去置办些东西,就不陪您了。回乡里以后,我再去探望阿娥。”
阿瑶提着一只竹篮,里面满满地放了鸡蛋,又牵过一个竹制的鸡笼,两只慵懒的母鸡在里边晒着太阳。
“我听智先说,他今日要过来咧。”五婶道。
“谢五婶告知了。”阿农谢过,便与阿瑶离开了西集。
“总算家祖庇佑,让存福挺过这次病灾。”阿农自祷着。
“那,阿姐,我们还赶回去吗。”阿瑶问她。
“自然是要赶的,只是这两日我们路途匆匆,倒是忘了些事宜。”
“瞧阿姐说的,这一路上阿姐又是看鱼干,又是问盐价的,倒不见得有多匆忙。”阿瑶取笑她。
“与我去一趟布店吧,浩源那娃儿让我取些红布头。”阿农没有理会取笑。
“红布头?噢!大后天是牛魂节!”阿瑶才反应过来。
“你看看你,你都是两个娃的妈了,怎么还像小女娃一般不稳当。”阿农摇摇头。
“那我们在这等着智先,还是与他在路上碰面。”阿瑶问。
“智先要来靖西,看来是存福病无大碍了。那就不急,我们回屋等他,省得他找人不到。”阿农说道。
阿农是武勒豪强农承之女。农承娶了东兰生僚部落的女子,生下的唯一爱女便是。阿农长于武勒乡间,其地汉僚杂居通婚,倒是无甚分别。这阿农却甚以僚人血统为傲。自幼便颇具胆识,深得其父宠爱。阿农一十五岁时,嫁予韦存福为妻,其后相夫教子,帮助存福将乡里事物打点得井井有条。十数年间为韦家生得二子一女,这女儿嫁到了万涯的另一农姓大家,韦存福得以结识众多万涯地方豪强,由此树立了在该地的势力。
如今那田州周家仗着水利之便、鱼米之富,屡次进谗邕州官府,大坏韦存福的名声。又暗中进购钦廉的私盐,与韦家的交趾盐争利。阿农此次借故探亲,实则联结东兰僚族势力,一同对抗周家。这东兰与靖西、德保夹田州于南北。若从中拦腰截断右江水道,必能根除周家不可一世的气焰。
话分两头。浩源跟着余怒未消的阿顺走到先生屋内,待阿顺坐下,便取过竹垫,也坐在阿顺身边。
“哎,先生不在。”浩源扫了一眼屋内。
阿顺只不理他,自顾取过《三国志》便读。
“哎哎哎,你喜欢三国里哪一号人物?”浩源伸出食指,戳了戳阿顺的胳膊。
阿顺依旧不理,自顾放下书本,又取过旁边的《史记》来读。
“哎哎哎,你喜欢刘邦还是项羽?”浩源又问。
“我喜欢刘邦。”阿顺这倒答得痛快。
“为什么?项羽多武勇啊,要是我生在秦末,我定会随着楚霸王南征北战,建不世之功。”浩源看着阿顺,笑了。
“因为刘邦是我们汉人的皇上,不似楚霸王,即便再怎么武勇,也只是南方蛮族的一介草莽。”阿顺瞟了他一眼。
浩源呆呆地望着阿顺,刹那间沉默了。他似乎一瞬知晓了,那涌动在阿顺胸膛的血,与自己是如此的不同。他以为这身着黑布衣衫的白娃娃,如同村里每一个玩耍在一起的孩童一般,只是乡间懵懂的无知娃娃。没想如今,彼此却隔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壁垒。
“阿顺,阿爸说汉人对我们不好。他们收我们的粮食,抢我们的黄金,还隔三差五抓我们的勇士去当兵。”浩源低着头。“我以为你和我们一样,你不是和我们说僚话吗,你不是吃着僚家的饭菜吗,你阿妈、舅公、舅婆不是僚人吗?那你说想走出山里,走到汉人的地方,做一个汉人。你说想来安德做那些坏事吗。”
“浩源......”阿顺觉得自己说了大错话。浩源对自己多好啊,这个大豪绅家的少爷,总是谦让着自己,没有一丁点的架子。只是无论在这山明水秀的村中生活多久,阿顺胸臆之中总是翻动着一种不安,那不安来自于归属感的缺失,和对山外面世界的渴望。
“汉人和僚人分得那么清楚吗?”浩源脸涨得通红。“汉人到村里征夫的时候,汉人派军士来抢我们的黄金的时候,汉人商人卖给我们一穿就破的布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在骂汉人,而我不敢骂,我怕你听见。我想,你不就是汉人吗,你人那么好,那说明不是所有汉人都是坏人。现在又来了张先生,先生也是汉人,我们还是相处得如此的好,不是吗。”汉源怕自己用错词汇,特别用僚语说。
阿顺不知如何是好,心中烦乱如麻。他不知该像个君子一般,向浩源拜伏道歉,或是应当用僚人的方法,互倒一大碗米酒,痛饮而尽,一笑泯之。
阿顺思虑再三,只觉得头疼脑热,竟在竹垫上跪着,转身向浩源一拜。
“哈哈哈。”浩源破涕为笑,那整齐的白牙在黝黑的肤色下竟如此耀眼。“这是哪里的礼仪,怎么和我们鬼节哭丧一般。”
阿顺羞红了脸,却又不知所措。
“阿顺,你用汉人的礼仪道歉,那我也用僚人的方式还礼。”说罢,他取下那颗犬牙,用锐利的齿尖划破自己的手指,那融融的鲜血便汇成一滴红,晶莹地烁着微光。
“你这又要干嘛?这真是僚人风俗?”阿顺慌道。
“那就不知了,我只见过我哥和昌发哥做过此事。”说罢,将指头塞入唇中舔了一舔。“本来我哥他们两个人都要刺破手指的,只是一来你这细皮嫩肉的要刺坏了我免不了挨你阿妈骂,二来你刚给我磕了一个头。”说到此,浩源噗嗤一声笑了。
“给!”浩源把指头塞进阿顺口中。“不准嫌脏,这可比鸭屁股干净多了。”
阿顺舔了舔那殷红的血,只觉得一股浓重的腥气直冲脑门,像是烧秸秆的时候,蒸腾而上的浓烟,被烈日焦灼得滚沸。
“那我以后也不那般吓你了。”浩源的衣服,还是湿漉漉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应当知晓的。”阿顺帮他把褶皱的衣角扯平。“你什么时候水性那么好了?”
“我这名字就是泡在水里的,怎么能不好?”浩源拍了拍细瘦的臂膀,仿佛它十分壮硕。
“这先生也不知去哪里了,怎么那么久不见。”阿顺起身,四处眺望着张郎中的影踪。
“糟!我忘了。”浩源叫到。“我阿爹让我带先生去探病的,如今或许是被姆娘叫去了吧。”浩源说毕,便匆忙向家中跑去。
“等等我!”阿顺小跑着跟在他后面。那一黑一白两个少年,如同两股异色的流,交汇穿插在一起。村中的晌午,日头照得蚂咕咕地叫,榕树罩起一片浓荫,歇息了麻雀和鸡鸭。村里的农人都回家午睡了,等待日头偏西的时候,再回到田中拔那生不尽的草。
村里回荡着的,只有两对轻轻的赤脚声,“塌塌、塌塌”地踩着泥土,然后踏碰在灼得滚烫的石板上,发出沉闷却急促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