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五章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韩非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历史学家都认为,虽然中国历来强调儒家学说,讲究礼义忠信,但是直接起到让国家长治久安作用的,还是严明的法律及其强有力的执行措施,这就是先秦法家学派所推崇的“法治”。韩非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后人将他的理论总结成《韩非子》一书,流传至今。
韩非子主张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社会上有这样的规则,使遵守的人得到好处,使触犯的人受到惩罚,那么社会就能安定了。所以,不必相信鬼神和祖先,只要让规则主宰着人们的行为,一切就可以纳入合理的轨道。而且,规则一定要严格地遵守,君王要告诉老百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职权,不能超越。韩非子的这一套理论,和现代的管理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你见过电视里摇奖的机器吗?无数乒乓球在透明的腔体里上下翻腾,但不管它们跳得多欢,最终只能乖乖地从一个通道滚出。
你见过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吗?波涛汹涌的岷江来到成都平原,遇到这一道道坚固的堤坝,只有收敛起威风,化作无数条涓涓细流,流进下游各条河道。
你见过图书馆里的图书摆放吗?不管有几千几万本,每一本书都一个编号,按学科、主题、作者等分门别类,只要你报出书名,管理员就会立即为你找到你想要的书。
这里所说的,都是一种规则。规则,是整理没有秩序事物的法宝。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规则。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韩非子,就是一位专门研究规则的大师。
韩非子特别强调规则的作用,《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韩昭王喝多了,躺在床上睡着了。管帽子的担心大王着凉,就取来衣服给韩昭王盖在身上。过了一会儿,韩昭王醒了,问道:“是谁给我盖的衣服啊?”旁边的人说:“是管帽子的官员。”韩昭王就把管衣服的和管帽子的两个官员都叫来,一起处罚。
有人问道:“大王,管衣服的失职,使您受了冻,固然应该处罚,可是管帽子的一片好心,怎么也惩罚他呢?”韩昭王说:“我知道管帽子的对我好,但是你要知道,有人的任务是管帽子,有人的任务是管衣服,管帽子的不能越职去做管衣服的事情。我受点冻没什么,可是如果全国上下的官员都不安于本职工作,岂不是乱套了吗?”
治理国家也好,管理一个企业也好,都需要非常多人,大家要分别去做复杂的事情,这个时候,严格的分工、明确的职责就显得特别重要。也许这个管帽子的擅离职守之后,正好王宫里别人需要帽子来找他,却找不到,岂不是因小失大了吗?所以,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往往是组织涣散、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统计证明,海洋上船舶失事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船舶在航线上正常运行,遇到大风警报就不出港,这样遇到暗礁、飓风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正是因为不守规则,才造成灾难屡屡出现。
在一艘船上,有一个灯泡,经常出毛病。一次灯泡坏掉,一个好心的水手不等船上的电工来修理,就自己把灯泡换掉了。第二次,灯泡又坏了,他又自己把灯泡换掉了。
谁知过了几天,船上就起了一场大火,使船几乎沉没。幸亏发现及时,火被扑灭了。一检查,原来是灯泡那个地方线路老化,因为电线过热引起的火灾。本来灯泡经常坏,就预示着线路会有问题,可是电工却因为水手经常自行去换灯泡,一直认为这里的线路是好的,对这里潜在的危险根本不知道。而水手也不懂船上电路的构造,不知道灯泡常坏意味着什么。
船长严肃地对那个水手说:“换灯泡虽然很简单,却不是你的任务,不应该你来动手,即使你想换,也要通知电工一声。这就是规则和分工,人人都要遵守,一旦逾越了界限,即使是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儒家讲仁,道家讲道,法家却讲法。法,大到国家,就是法律,小到具体的组织,就是规则。法律和规则是一样的,都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天地风云的运行,是靠自然规律支配的,人类社会是靠规范组织起来的,没有了规则,就会变得一团糟。
有人穿行马路的时候,只图省事,不看红绿灯,甚至翻越公路的护栏,正是这样的行为造成了危险;有些人上公交车的时候,从不排队,一味硬挤,这样反而造成上车的麻烦。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右侧通行的规则,交通就会变得一团糟,谁也走不动;大家买东西的时候都不排队,售货员只能是顾此失彼,最后谁也买不到。规则看上去为我们带来了麻烦,实际上却提供了方便。
这样看来,正是规则让这个世界处于和谐、有序当中。
第十五章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韩非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历史学家都认为,虽然中国历来强调儒家学说,讲究礼义忠信,但是直接起到让国家长治久安作用的,还是严明的法律及其强有力的执行措施,这就是先秦法家学派所推崇的“法治”。韩非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后人将他的理论总结成《韩非子》一书,流传至今。
韩非子主张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社会上有这样的规则,使遵守的人得到好处,使触犯的人受到惩罚,那么社会就能安定了。所以,不必相信鬼神和祖先,只要让规则主宰着人们的行为,一切就可以纳入合理的轨道。而且,规则一定要严格地遵守,君王要告诉老百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职权,不能超越。韩非子的这一套理论,和现代的管理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你见过电视里摇奖的机器吗?无数乒乓球在透明的腔体里上下翻腾,但不管它们跳得多欢,最终只能乖乖地从一个通道滚出。
你见过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吗?波涛汹涌的岷江来到成都平原,遇到这一道道坚固的堤坝,只有收敛起威风,化作无数条涓涓细流,流进下游各条河道。
你见过图书馆里的图书摆放吗?不管有几千几万本,每一本书都一个编号,按学科、主题、作者等分门别类,只要你报出书名,管理员就会立即为你找到你想要的书。
这里所说的,都是一种规则。规则,是整理没有秩序事物的法宝。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规则。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韩非子,就是一位专门研究规则的大师。
韩非子特别强调规则的作用,《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韩昭王喝多了,躺在床上睡着了。管帽子的担心大王着凉,就取来衣服给韩昭王盖在身上。过了一会儿,韩昭王醒了,问道:“是谁给我盖的衣服啊?”旁边的人说:“是管帽子的官员。”韩昭王就把管衣服的和管帽子的两个官员都叫来,一起处罚。
有人问道:“大王,管衣服的失职,使您受了冻,固然应该处罚,可是管帽子的一片好心,怎么也惩罚他呢?”韩昭王说:“我知道管帽子的对我好,但是你要知道,有人的任务是管帽子,有人的任务是管衣服,管帽子的不能越职去做管衣服的事情。我受点冻没什么,可是如果全国上下的官员都不安于本职工作,岂不是乱套了吗?”
治理国家也好,管理一个企业也好,都需要非常多人,大家要分别去做复杂的事情,这个时候,严格的分工、明确的职责就显得特别重要。也许这个管帽子的擅离职守之后,正好王宫里别人需要帽子来找他,却找不到,岂不是因小失大了吗?所以,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往往是组织涣散、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统计证明,海洋上船舶失事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船舶在航线上正常运行,遇到大风警报就不出港,这样遇到暗礁、飓风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正是因为不守规则,才造成灾难屡屡出现。
在一艘船上,有一个灯泡,经常出毛病。一次灯泡坏掉,一个好心的水手不等船上的电工来修理,就自己把灯泡换掉了。第二次,灯泡又坏了,他又自己把灯泡换掉了。
谁知过了几天,船上就起了一场大火,使船几乎沉没。幸亏发现及时,火被扑灭了。一检查,原来是灯泡那个地方线路老化,因为电线过热引起的火灾。本来灯泡经常坏,就预示着线路会有问题,可是电工却因为水手经常自行去换灯泡,一直认为这里的线路是好的,对这里潜在的危险根本不知道。而水手也不懂船上电路的构造,不知道灯泡常坏意味着什么。
船长严肃地对那个水手说:“换灯泡虽然很简单,却不是你的任务,不应该你来动手,即使你想换,也要通知电工一声。这就是规则和分工,人人都要遵守,一旦逾越了界限,即使是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儒家讲仁,道家讲道,法家却讲法。法,大到国家,就是法律,小到具体的组织,就是规则。法律和规则是一样的,都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天地风云的运行,是靠自然规律支配的,人类社会是靠规范组织起来的,没有了规则,就会变得一团糟。
有人穿行马路的时候,只图省事,不看红绿灯,甚至翻越公路的护栏,正是这样的行为造成了危险;有些人上公交车的时候,从不排队,一味硬挤,这样反而造成上车的麻烦。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右侧通行的规则,交通就会变得一团糟,谁也走不动;大家买东西的时候都不排队,售货员只能是顾此失彼,最后谁也买不到。规则看上去为我们带来了麻烦,实际上却提供了方便。
这样看来,正是规则让这个世界处于和谐、有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