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丰收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鲁国的黄豆大丰收了。
乐城外原本的荒野上, 如今却满是一堆堆青色的豆荚, 隔上几步远,就是一座小山般高的豆荚。
剩下的秧子也没有浪费, 它们大多被晒过后再酱一遍,就会成为可口的小菜,人吃不完的部分,喂给牛马。
丰收下来的黄豆没有都制成豆腐,而是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晒成了酱或做成酱油。
不过目前, 街上一时之间, 多了很多炸豆腐的小摊贩,配上有点酸的咸酱, 让人食指大动,不少百姓想省下家里开伙的功夫,省些柴火,就会到摊位上买些炸豆腐带回家, 当做一顿饭。
这是公主从天上摘下来的云彩呢, 吃了强身健体,小儿吃了聪明, 老人吃了长寿。
黄豆也可以发豆芽, 又是一道菜。
亲手种出来的食物, 吃进了嘴里, 填饱了家人的肚子, 这安慰了流民们一直惶惶不安的心, 让他们的心第一次落到了实处。
而且, 他们也发现大王曾经许诺过他们的都兑现了。
大王没有征收他们的田税,只是当有了出产之后,本来按人头发下的粮食,变成了只有不满十三岁的小儿才有。
最奇特的是,因为女人体弱,竟然也有一份粮食。只有男人没有。
有人不满,但并不敢宣之于口。就算有人说出来了,也会立刻被邻居制止。大王没有收田税,没有收人头税,还白给他们粮食,如果他们惹怒大王,大王把这一切都收回怎么办?
至少不必典儿卖女过冬了,眼看已经快到秋天了,家家户户的粮仓地窖里都堆满了粮食,这让他们安心了不少。
姜姬也松了一口气。
地里种出东西来了,吃不完的可以拿去卖,现在黄豆的市场还是很好的,她一直让人在外收购,不让黄豆的价格掉下来,为的就是能让百姓们手里多一点钱,也可以多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相信,种地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而且,她终于不用再养活那么多张嘴了。
天知道,郑国收来的粮食,竟然只是堪堪打平而已!听商人说,她明明都快把郑国的粮食买完了,怎么才只养活了乐城的人?就算加上姜武那边的兵,也只有五六十万人而已,这也只抵得上郑国两个大城,可商人说他们已经收空了郑国十四个城的粮食,那十四个城里的粮商都被他们买光了,如果还要,只能再去别的地方调粮。
收粮到最后,商人们不可避免的开始不择手段,在魏国施展过一次的办法在郑国也如法炮制。而买通官吏容易,得回来的消息却让她涕笑皆非。
因为郑国各城的粮仓,早就是世家商人的囊中之物了。
也就是说,商人买回来的粮食,大半就是郑国粮仓里的,甚至有的直接就是从粮仓里把粮拉出来卖,半点不需遮掩,也不需再买通什么人。各城四库中的粮仓为各城世家私产已经是一个不需要再多说的事了。
得知这件事后,她反倒理解了为什么买空了十四个城的粮食,却只喂饱了五十万人。因为空了的是城库,各家自己的粮仓还是满的啊!
公家的空了,小金-库里的可越来越丰-满了。
这就对了。
不然她还真想不通。
现在终于有理由不养男人,只养女人和小孩,真是替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在她提出不给男人粮食,只给女人和小孩粮食时,龚香说:“公主,男人才是田间劳动的主力,而且到时粮食到手后,仍是男人吃进肚子里。”而不是女人和孩子,为了保住家里最大的劳动力,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样,百姓们就不会丢弃到女婴,也不会卖掉女人。为了那一份粮食,他们会给女性留下一条活路。”她说。
龚香万万没想到她这么做的原因是这个,但他的脑筋动得很快,马上明白她这么做的原因,“公主是在担心女人太少吗?”
经过两次“战乱”,流民中基本已经看不到女性的身影了,只有家中还保留着一部分财产的家族还会留下女性,剩下的都是宁可留下钱,也不会留下无用的女人和老人。
如果把可以抛弃的排一个序列,老人是倒数第一位,还没长成的小孩是倒数第二位,女人是倒数第三位。最安全的,也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家中的家主,年轻健壮的男人,他会保有财产,保存自身,等到安顿下来后,他可以再建立新的家庭,把家族延续下去。
排除掉人为的道德感,这其实是很有效率的。
但这不是她需要的,她需要在百姓中建立起新的秩序与道德。
用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她现在就用粮食和钱,给女人买一个地位。
龚香没有再多说什么,虽然他觉得女人的人数少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女人可以生下许许多多的孩子,一个女人,一生中可以生下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所以就算少,百姓们也不至于就无法繁衍,而且鲁国很大,乐城周围没有女人,别的地方有,此地的一点小失衡不会影响什么。
可他觉得公主此举是有深意的。因为她没有说什么时候就不给女人和小孩粮食了。
现在流民们已经有了维生的手段了,之前给他们粮食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大王的忠心,维系他们对大王、对姜氏的爱戴。但这当然不是永远不变的,只看这段时间花费的钱就知道,这可能永远这么下去。能这么快就告一段落,他都忍不住庆幸。
可只给女人和孩子粮食,又是为什么呢……
公主也是个女人,她在想什么呢?
又要开始重新登记了。据说这叫人口调查。各个村长、区长都忙碌起来。好处是这次简单很多,只需要跟以前登记的内容做一次对比,有改变的才需要登记,比如某家有人去世,便销户;有人出生,就添上一口人。
一边登记,一边统计。龚香很快发现统计上来的女婴的人数比男婴更多,甚至有几个区都是女婴,没有男婴的情况。
龚香:“……一定有人冒认。”将男婴当做女婴养育,为了那一份口粮。因为男婴到十三岁后就没粮食吃了,而女婴长到十三岁后还能继续领粮食。
如果大王在十三年后改变主意了,不给女人粮食了,那再改回来就行了。
姜姬:“这是肯定的。”人都是趋利的。
这还不算,去年因为郑姬来而被家人典卖、抛弃,送入行宫的宫妇、宫女,如今也有很多人怀揣着钱或干脆不带钱,就带着一副嗓子到行宫门前哭求,要把妻子、女儿、妹妹、母亲给带回去。
龚香这回是真生气了,二话不说就命人去趋赶。
送入行宫中的宫女和宫妇都是大王的人了,换句话说,她们是属于姜氏的财产,哪能由得这些人再给要回去?
姜姬连忙拦住,劝他不要生气。
“公主!此例不可开!”龚香气得真是不轻,世家“欺负”大王,他习以为常,百姓跑来“欺负”大王,他就受不了,认为他们大逆不道。
姜姬只好翻来覆去的劝他。
“宫中也用不了那么多宫女、宫妇。”
“正好显得大王慈爱。”
“这又没什么,我都没生气,你也不要生气了。”
龚香深吸几口气,平静下来,问她:“公主,你是早料到了吗?”现在想起来,当时公主敞开大门来者不拒,把商人送来的女子都留下时,他就该觉得不对了。只是后来公主让人给她们找了活干,折腾出来的那个成衣制作很有用处,他就以为那是她的目的。
“我还没有那么高明。”姜姬笑一笑。她确实希望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以为不会这么快,在她的设想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明年或后年时,会有小批量的人希望能接回宫妇和宫女,哪怕没有发生,她也打算开放宫女和宫妇出宫的渠道,让她们不必在宫中空耗岁月,不管是想嫁给侍卫也好,还是有别的打算也好,只要有家人在外接纳她们,都可以回家。
现在嘛,算是意外之喜。
没想到只是一份人头粮,就能让这么多人想起她们来。利之一字,确实动人至极。
赵荟扮作商人,来到乐城城外时,就看到许许多多的妇人被家人引领着,哭泣着走来。周围围观的人都在感叹。
“大王真是太心软了。”
“竟然真的把这些女人都放回家了。”
“听说还让她们把宫中的衣物都带上呢。”
“大王仁爱,天佑我鲁国啊!”
“不止呢,她们有的不是在宫中的织工局缝衣服吗?开始还有人担心出来后没办法做衣服,不能领钱,结果大王说想回来做衣服也可以回来,想天天回家都行。”这人啧啧摇头,“叫人想都想不到!大王真是……”就算是街上开店的老板掌柜也不会说店里的小工每天都能回家,这生意还怎么做?
“大王心这么软,真叫人担心啊。”
赵荟发现,街上人人都在真心实意的称颂姜王,赞美他,爱护他就如同爱护自家的孩子。
这叫他始料未及。
他从没见过有姜氏大王如此受百姓喜爱。
他记得小时候听兄长说过,道曾经的姜氏姜青,也就是朝午王之兄,姜鲜之父,那个大王倒是极受爱戴。百姓们都从心底心疼爱护他,与现在的这个姜氏大王何其相似?
如今的姜旦,会是异日的姜青吗?
鲁国的黄豆大丰收了。
乐城外原本的荒野上, 如今却满是一堆堆青色的豆荚, 隔上几步远,就是一座小山般高的豆荚。
剩下的秧子也没有浪费, 它们大多被晒过后再酱一遍,就会成为可口的小菜,人吃不完的部分,喂给牛马。
丰收下来的黄豆没有都制成豆腐,而是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晒成了酱或做成酱油。
不过目前, 街上一时之间, 多了很多炸豆腐的小摊贩,配上有点酸的咸酱, 让人食指大动,不少百姓想省下家里开伙的功夫,省些柴火,就会到摊位上买些炸豆腐带回家, 当做一顿饭。
这是公主从天上摘下来的云彩呢, 吃了强身健体,小儿吃了聪明, 老人吃了长寿。
黄豆也可以发豆芽, 又是一道菜。
亲手种出来的食物, 吃进了嘴里, 填饱了家人的肚子, 这安慰了流民们一直惶惶不安的心, 让他们的心第一次落到了实处。
而且, 他们也发现大王曾经许诺过他们的都兑现了。
大王没有征收他们的田税,只是当有了出产之后,本来按人头发下的粮食,变成了只有不满十三岁的小儿才有。
最奇特的是,因为女人体弱,竟然也有一份粮食。只有男人没有。
有人不满,但并不敢宣之于口。就算有人说出来了,也会立刻被邻居制止。大王没有收田税,没有收人头税,还白给他们粮食,如果他们惹怒大王,大王把这一切都收回怎么办?
至少不必典儿卖女过冬了,眼看已经快到秋天了,家家户户的粮仓地窖里都堆满了粮食,这让他们安心了不少。
姜姬也松了一口气。
地里种出东西来了,吃不完的可以拿去卖,现在黄豆的市场还是很好的,她一直让人在外收购,不让黄豆的价格掉下来,为的就是能让百姓们手里多一点钱,也可以多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相信,种地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而且,她终于不用再养活那么多张嘴了。
天知道,郑国收来的粮食,竟然只是堪堪打平而已!听商人说,她明明都快把郑国的粮食买完了,怎么才只养活了乐城的人?就算加上姜武那边的兵,也只有五六十万人而已,这也只抵得上郑国两个大城,可商人说他们已经收空了郑国十四个城的粮食,那十四个城里的粮商都被他们买光了,如果还要,只能再去别的地方调粮。
收粮到最后,商人们不可避免的开始不择手段,在魏国施展过一次的办法在郑国也如法炮制。而买通官吏容易,得回来的消息却让她涕笑皆非。
因为郑国各城的粮仓,早就是世家商人的囊中之物了。
也就是说,商人买回来的粮食,大半就是郑国粮仓里的,甚至有的直接就是从粮仓里把粮拉出来卖,半点不需遮掩,也不需再买通什么人。各城四库中的粮仓为各城世家私产已经是一个不需要再多说的事了。
得知这件事后,她反倒理解了为什么买空了十四个城的粮食,却只喂饱了五十万人。因为空了的是城库,各家自己的粮仓还是满的啊!
公家的空了,小金-库里的可越来越丰-满了。
这就对了。
不然她还真想不通。
现在终于有理由不养男人,只养女人和小孩,真是替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在她提出不给男人粮食,只给女人和小孩粮食时,龚香说:“公主,男人才是田间劳动的主力,而且到时粮食到手后,仍是男人吃进肚子里。”而不是女人和孩子,为了保住家里最大的劳动力,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样,百姓们就不会丢弃到女婴,也不会卖掉女人。为了那一份粮食,他们会给女性留下一条活路。”她说。
龚香万万没想到她这么做的原因是这个,但他的脑筋动得很快,马上明白她这么做的原因,“公主是在担心女人太少吗?”
经过两次“战乱”,流民中基本已经看不到女性的身影了,只有家中还保留着一部分财产的家族还会留下女性,剩下的都是宁可留下钱,也不会留下无用的女人和老人。
如果把可以抛弃的排一个序列,老人是倒数第一位,还没长成的小孩是倒数第二位,女人是倒数第三位。最安全的,也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家中的家主,年轻健壮的男人,他会保有财产,保存自身,等到安顿下来后,他可以再建立新的家庭,把家族延续下去。
排除掉人为的道德感,这其实是很有效率的。
但这不是她需要的,她需要在百姓中建立起新的秩序与道德。
用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她现在就用粮食和钱,给女人买一个地位。
龚香没有再多说什么,虽然他觉得女人的人数少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女人可以生下许许多多的孩子,一个女人,一生中可以生下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所以就算少,百姓们也不至于就无法繁衍,而且鲁国很大,乐城周围没有女人,别的地方有,此地的一点小失衡不会影响什么。
可他觉得公主此举是有深意的。因为她没有说什么时候就不给女人和小孩粮食了。
现在流民们已经有了维生的手段了,之前给他们粮食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大王的忠心,维系他们对大王、对姜氏的爱戴。但这当然不是永远不变的,只看这段时间花费的钱就知道,这可能永远这么下去。能这么快就告一段落,他都忍不住庆幸。
可只给女人和孩子粮食,又是为什么呢……
公主也是个女人,她在想什么呢?
又要开始重新登记了。据说这叫人口调查。各个村长、区长都忙碌起来。好处是这次简单很多,只需要跟以前登记的内容做一次对比,有改变的才需要登记,比如某家有人去世,便销户;有人出生,就添上一口人。
一边登记,一边统计。龚香很快发现统计上来的女婴的人数比男婴更多,甚至有几个区都是女婴,没有男婴的情况。
龚香:“……一定有人冒认。”将男婴当做女婴养育,为了那一份口粮。因为男婴到十三岁后就没粮食吃了,而女婴长到十三岁后还能继续领粮食。
如果大王在十三年后改变主意了,不给女人粮食了,那再改回来就行了。
姜姬:“这是肯定的。”人都是趋利的。
这还不算,去年因为郑姬来而被家人典卖、抛弃,送入行宫的宫妇、宫女,如今也有很多人怀揣着钱或干脆不带钱,就带着一副嗓子到行宫门前哭求,要把妻子、女儿、妹妹、母亲给带回去。
龚香这回是真生气了,二话不说就命人去趋赶。
送入行宫中的宫女和宫妇都是大王的人了,换句话说,她们是属于姜氏的财产,哪能由得这些人再给要回去?
姜姬连忙拦住,劝他不要生气。
“公主!此例不可开!”龚香气得真是不轻,世家“欺负”大王,他习以为常,百姓跑来“欺负”大王,他就受不了,认为他们大逆不道。
姜姬只好翻来覆去的劝他。
“宫中也用不了那么多宫女、宫妇。”
“正好显得大王慈爱。”
“这又没什么,我都没生气,你也不要生气了。”
龚香深吸几口气,平静下来,问她:“公主,你是早料到了吗?”现在想起来,当时公主敞开大门来者不拒,把商人送来的女子都留下时,他就该觉得不对了。只是后来公主让人给她们找了活干,折腾出来的那个成衣制作很有用处,他就以为那是她的目的。
“我还没有那么高明。”姜姬笑一笑。她确实希望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以为不会这么快,在她的设想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明年或后年时,会有小批量的人希望能接回宫妇和宫女,哪怕没有发生,她也打算开放宫女和宫妇出宫的渠道,让她们不必在宫中空耗岁月,不管是想嫁给侍卫也好,还是有别的打算也好,只要有家人在外接纳她们,都可以回家。
现在嘛,算是意外之喜。
没想到只是一份人头粮,就能让这么多人想起她们来。利之一字,确实动人至极。
赵荟扮作商人,来到乐城城外时,就看到许许多多的妇人被家人引领着,哭泣着走来。周围围观的人都在感叹。
“大王真是太心软了。”
“竟然真的把这些女人都放回家了。”
“听说还让她们把宫中的衣物都带上呢。”
“大王仁爱,天佑我鲁国啊!”
“不止呢,她们有的不是在宫中的织工局缝衣服吗?开始还有人担心出来后没办法做衣服,不能领钱,结果大王说想回来做衣服也可以回来,想天天回家都行。”这人啧啧摇头,“叫人想都想不到!大王真是……”就算是街上开店的老板掌柜也不会说店里的小工每天都能回家,这生意还怎么做?
“大王心这么软,真叫人担心啊。”
赵荟发现,街上人人都在真心实意的称颂姜王,赞美他,爱护他就如同爱护自家的孩子。
这叫他始料未及。
他从没见过有姜氏大王如此受百姓喜爱。
他记得小时候听兄长说过,道曾经的姜氏姜青,也就是朝午王之兄,姜鲜之父,那个大王倒是极受爱戴。百姓们都从心底心疼爱护他,与现在的这个姜氏大王何其相似?
如今的姜旦,会是异日的姜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