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乌篷船(一)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030章 乌篷船(一)
大约下午四点半左右,我正一个人呆在酒店房间里发呆,接到了任涛的一个电话。电话里他告诉我,长风制药的壳估计没戏了,上星期已经有另外一家投行找过他们,目前双方正处在初步接触阶段。这种情况之下,虽然说我们也可以跟进介入,双方竞争,但是长风制药一见奇货可居,必然坐地起价,到时候我们即便竞争赢了,代价也太大。如果输了,出力不讨好,白白得罪同业,大家一个圈子里混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样也不好。
和我一样,任涛也约了长风制药的董事长面谈,时间同样在今天,只不过是在下午,锦秋跟他一块去的。
挂了任涛的电话,我忍不住暗自苦笑,真是诸事不顺啊,如此看来我只能在东华纺织、在沈家父子身上多下些功夫了。
下午七点钟,我和曹映雪在我们下榻的咸亨酒店大门口等到了沈杰。中午和他约好一起吃晚饭,后来他打电话给我,时间定在了晚上七点钟,地点就在咸亨酒店餐厅。
沈杰将车交给泊车员,我们三人一块来到酒店餐厅,他早就订好了一个包房,进到包房宾主落座,点了六七个菜,又要了一瓶当地特产古越龙山花雕酒。不大一会儿工夫酒菜上桌,我们边吃就边聊了起来,只是尽说些天南地北往昔见闻之类的,说也不愿意先提正题,以免显得是主动求着对方谈合作,陷入被动。
废话说了一箩筐,都快找不到话可以说了,气氛渐渐有点尴尬,我正在心里琢磨着怎么把话引入正题,曹映雪忽然指着窗外的一艘装饰船问沈杰道:“沈总,这应该就是鲁迅先生笔下写过的乌篷船吧?”
我们这间包房有一面墙是整面的落地玻璃窗,窗外是一条人工河,河里放着一艘做装饰用的乌篷小船。遍布绍兴全市大大小小的河流里,这样的船比比皆是,多是让来旅游的游客体验的,我和曹映雪昨晚也坐了一次。
听到曹映雪的问题,沈杰一下就坐直了身子,开心的笑道:“曹小姐,你这问题可算是问对人了,眼下整个绍兴五百万人当中,年纪大的我不敢说,但是建国以后出生的,对绍兴的传统风物了解程度有我深的,我敢说绝对不超过一百个。你随便问一百个绍兴人这艘船是不是乌篷船,至少九十九个都会很肯定的告诉你‘是’,而我就是剩下的那一个。这艘船究竟是不是乌篷船,关键要看你怎么去理解‘乌篷船’这个概念。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理解,那‘乌篷船’就是泛指所有船篷是黑色的船,在我们绍兴方言里管‘黑’都叫‘乌’,比如‘乌梅’、‘乌程’、‘乌干菜’、‘乌毡帽’什么的,这艘船的船篷也是黑的,那说它是‘乌篷船’自然也可以。但是如果要严格遵循我们绍兴传统的船只类别划分来说的话,‘乌篷船’是特指黑色船篷、三明瓦或者四明瓦的摇橹船。外边这艘船其实是一艘‘乌篷脚划船’,两者无论是外型还是内部构造都有很大的区别。”
“哦?原来这不是乌篷船啊。”他这个答案让我也感到有些意外,我此前也以为眼前的这就是乌篷船,没想到原来却不是,于是问道:“那这两种船具体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沈杰说道:“首先最直观的区别是外型,这种船很小,只有中间一个船篷,而真正的乌篷船比这要大得多,一般都有三个、四个船篷,分别在船的两头,叫‘三明瓦’、‘四明瓦’,最多的据说民国年间有家船行做了一艘‘七明瓦’。其次是船的操控驱动方式也不一样,这种船是用脚蹬踏板拨水驱动的,所以叫脚划船,操作起来很简单。而真正的乌篷船是通过摇橹来驱动的,动力更强、速度也更快,操控难度自然也更大。最后就是功用的不同了,我们绍兴到处都是河,在以前的话出门走水路要比陆路方便省力得多,这种脚划船最多能坐下四五个人,差不多刚好是一家子,所以它其实是从前我们当地人的一种日常出行交通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艘。而真正的乌篷船因为船大载的多,划起来也更费力,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用来运输货物的。如果说这种脚划船是自行车的话,那么乌篷船就相当于是三轮车。后来随着汽车的普及,比起乌篷船来,汽车拉的又多又快,乌篷船才慢慢少了,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而这种脚划船,一方面它还有日常交通工具的实用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所以就延续了下来。这个酒店是我们这里政府指定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酒店,乌篷船又是我们绍兴文化最有名的代表风物之一,所以弄了这么一艘船放在这里,可这恰恰显示了设计者没文化。”
“哈哈,沈总好渊博啊。”曹映雪随口恭维道。
“曹小姐过奖了,其实也没什么。”沈杰笑道:“我从小生长在这里,以前在家的时候吧,对家乡的一切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15岁去了美国念书,身在异国他乡,年纪又小,时间长了自然就开始想家。可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如今每天至少十几个航班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可那时候一星期也就一两班。我当时在南卡罗来纳上学,想要回趟家的话,得提前个把月就预订飞到上海的机票,然后还得从南卡先飞几千公里到纽约或者洛杉矶,再飞上万公里才能到上海,回一趟家光是在路上折腾的时间就要差不多一星期,很是艰难。思乡心切可偏偏又有家难回,于是我就想方设法的找所有我能找到的关于我们绍兴的各种书籍、图片、影像资料来看,那时候互联方兴未艾,又是在国外,其实能找到的东西少得可怜,但是当时的这个习惯却养成了我对我们绍兴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后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我能获得的资料越来越多,我对我们绍兴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了。”<
第030章 乌篷船(一)
大约下午四点半左右,我正一个人呆在酒店房间里发呆,接到了任涛的一个电话。电话里他告诉我,长风制药的壳估计没戏了,上星期已经有另外一家投行找过他们,目前双方正处在初步接触阶段。这种情况之下,虽然说我们也可以跟进介入,双方竞争,但是长风制药一见奇货可居,必然坐地起价,到时候我们即便竞争赢了,代价也太大。如果输了,出力不讨好,白白得罪同业,大家一个圈子里混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样也不好。
和我一样,任涛也约了长风制药的董事长面谈,时间同样在今天,只不过是在下午,锦秋跟他一块去的。
挂了任涛的电话,我忍不住暗自苦笑,真是诸事不顺啊,如此看来我只能在东华纺织、在沈家父子身上多下些功夫了。
下午七点钟,我和曹映雪在我们下榻的咸亨酒店大门口等到了沈杰。中午和他约好一起吃晚饭,后来他打电话给我,时间定在了晚上七点钟,地点就在咸亨酒店餐厅。
沈杰将车交给泊车员,我们三人一块来到酒店餐厅,他早就订好了一个包房,进到包房宾主落座,点了六七个菜,又要了一瓶当地特产古越龙山花雕酒。不大一会儿工夫酒菜上桌,我们边吃就边聊了起来,只是尽说些天南地北往昔见闻之类的,说也不愿意先提正题,以免显得是主动求着对方谈合作,陷入被动。
废话说了一箩筐,都快找不到话可以说了,气氛渐渐有点尴尬,我正在心里琢磨着怎么把话引入正题,曹映雪忽然指着窗外的一艘装饰船问沈杰道:“沈总,这应该就是鲁迅先生笔下写过的乌篷船吧?”
我们这间包房有一面墙是整面的落地玻璃窗,窗外是一条人工河,河里放着一艘做装饰用的乌篷小船。遍布绍兴全市大大小小的河流里,这样的船比比皆是,多是让来旅游的游客体验的,我和曹映雪昨晚也坐了一次。
听到曹映雪的问题,沈杰一下就坐直了身子,开心的笑道:“曹小姐,你这问题可算是问对人了,眼下整个绍兴五百万人当中,年纪大的我不敢说,但是建国以后出生的,对绍兴的传统风物了解程度有我深的,我敢说绝对不超过一百个。你随便问一百个绍兴人这艘船是不是乌篷船,至少九十九个都会很肯定的告诉你‘是’,而我就是剩下的那一个。这艘船究竟是不是乌篷船,关键要看你怎么去理解‘乌篷船’这个概念。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理解,那‘乌篷船’就是泛指所有船篷是黑色的船,在我们绍兴方言里管‘黑’都叫‘乌’,比如‘乌梅’、‘乌程’、‘乌干菜’、‘乌毡帽’什么的,这艘船的船篷也是黑的,那说它是‘乌篷船’自然也可以。但是如果要严格遵循我们绍兴传统的船只类别划分来说的话,‘乌篷船’是特指黑色船篷、三明瓦或者四明瓦的摇橹船。外边这艘船其实是一艘‘乌篷脚划船’,两者无论是外型还是内部构造都有很大的区别。”
“哦?原来这不是乌篷船啊。”他这个答案让我也感到有些意外,我此前也以为眼前的这就是乌篷船,没想到原来却不是,于是问道:“那这两种船具体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沈杰说道:“首先最直观的区别是外型,这种船很小,只有中间一个船篷,而真正的乌篷船比这要大得多,一般都有三个、四个船篷,分别在船的两头,叫‘三明瓦’、‘四明瓦’,最多的据说民国年间有家船行做了一艘‘七明瓦’。其次是船的操控驱动方式也不一样,这种船是用脚蹬踏板拨水驱动的,所以叫脚划船,操作起来很简单。而真正的乌篷船是通过摇橹来驱动的,动力更强、速度也更快,操控难度自然也更大。最后就是功用的不同了,我们绍兴到处都是河,在以前的话出门走水路要比陆路方便省力得多,这种脚划船最多能坐下四五个人,差不多刚好是一家子,所以它其实是从前我们当地人的一种日常出行交通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艘。而真正的乌篷船因为船大载的多,划起来也更费力,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用来运输货物的。如果说这种脚划船是自行车的话,那么乌篷船就相当于是三轮车。后来随着汽车的普及,比起乌篷船来,汽车拉的又多又快,乌篷船才慢慢少了,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而这种脚划船,一方面它还有日常交通工具的实用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所以就延续了下来。这个酒店是我们这里政府指定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酒店,乌篷船又是我们绍兴文化最有名的代表风物之一,所以弄了这么一艘船放在这里,可这恰恰显示了设计者没文化。”
“哈哈,沈总好渊博啊。”曹映雪随口恭维道。
“曹小姐过奖了,其实也没什么。”沈杰笑道:“我从小生长在这里,以前在家的时候吧,对家乡的一切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15岁去了美国念书,身在异国他乡,年纪又小,时间长了自然就开始想家。可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如今每天至少十几个航班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可那时候一星期也就一两班。我当时在南卡罗来纳上学,想要回趟家的话,得提前个把月就预订飞到上海的机票,然后还得从南卡先飞几千公里到纽约或者洛杉矶,再飞上万公里才能到上海,回一趟家光是在路上折腾的时间就要差不多一星期,很是艰难。思乡心切可偏偏又有家难回,于是我就想方设法的找所有我能找到的关于我们绍兴的各种书籍、图片、影像资料来看,那时候互联方兴未艾,又是在国外,其实能找到的东西少得可怜,但是当时的这个习惯却养成了我对我们绍兴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后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我能获得的资料越来越多,我对我们绍兴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