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第188章 不简单的《论语》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篇四书文,事关纪宁最后能否秋闱桂榜高中,也是这九天考试中最重要的三篇文章。
《论语》题,出的很简单,让人一看便觉得这应是道很容易的题目:“天丧予。”
《孟子》的题目,是:“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最后一篇《中庸》的题目,但也是三道题中比较特殊的一题:“国无道至死不变。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道题乍一看,纪宁必当觉得第三道题最难,因为第三题是截搭题,前半段出自《中庸》,而后半段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出自《论语》,在封建科举中最难的题目,恰恰就是这种断句式之后的截搭题,因为本身就不是出自一句话,所论述的内容都不同,要理顺思路来作文,很容易会发生偏颇。
但纪宁仔细看过是那道题目之中,却发觉第三道题目反而是最简单的,而最难的,却是只有三个字的第一题论语题。
第一题,“天丧予”,语出《论语?先进篇》,是孔子自己发出的感慨,予通余,也就是我,解释这三个字的意思,孔子发感慨说,“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是什么原因让大圣人孔子都会如此怨天尤人?通过这句话的上下文就能得知一二,在《论语?先进篇》中也点明,“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
颜回,字子渊,十四岁就拜在孔子名下,是孔子一生中认为最得意的门生,没有之一。在《论语?雍也篇》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在描述颜回如何会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非常的勤奋好学,为人谦逊,“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从不迁怒于人,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所以孔子才会在颜回死之后,发出了“天丧予”的感慨。
颜回历来是公认的孔子七十二名弟子中居首的人物,在纪宁所熟悉的那个时空中,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但在这时代中,颜回因为死的早,世人一向功利,颜回在孔子这么多弟子中就显得不显山不露水。
有这背景来,考生看到题目后仔细盘算后,必然会把议论的方向凝聚在探讨“对颜回之死看法”上来,论述孔子为什么会发出“天丧予”的感慨,会把颜回的生平事迹总结一下,表达一下对圣人爱惜弟子的感慨,这篇题目就算完成。
但纪宁却意识到,题目并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
在纪宁记忆中,孔子之所以如此推崇颜回,完全在于孔子很推崇颜回的“仁”,而颜回很符合孔子所推崇的“礼乐”的标准。连在《论语?先进篇》的开篇,上来就点名了开篇的题旨:“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意思是:“先学习礼乐后做官的人,是平民;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问我要先用哪种人才,我会先用“先进于礼乐”的“野人”。
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会觉得用人要先用“野人”,就是因为“野人”是先学了礼乐才做了官,这跟封建科举的模式很相似,都是平民百姓,先学习了儒家的思想,再学习了礼乐,再通过科举做官,这在孔子看来是人才。而那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也就是世袭的王公贵胄,他们是先有官职而后学习礼乐的,在孔子看来,这些人就算是“翩翩君子”,也不能委以大任。
而颜回,就是一个从来没做过官,只是跟随孔子孜孜不倦求学,而立于“仁礼”的一个“野人”。
那么回到这问题上来,孔子之所以对颜回的死如此悲恸,是因为他觉得失去了一个立身于“仁礼”的人才,他在发表“天要亡我”,其实也是在发表说,这是天要亡我鲁国。我培养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弟子,还没来得及当官,人就已经死了,我就算是圣人也要感慨一番。
那第一篇的题目主旨,变成了“论述仁和礼在孔子治学以及治国之道中的意义”。
这题目,就是普通考生关于主旨理解为“对颜回之死看法”的升华版,只有能理解了孔子所崇尚的治学和治国的心态,才能感受到孔子为什么会对颜回之死感觉到如此悲恸。
想到这一点,纪宁要下笔便容易许多,他开始在草稿纸上拟出自己的文章开篇:“仁之礼乐在于应天,道之仁孝致于安邦。治国之道,在于礼乐仁孝……”
纪宁心中有丘壑,当他明白了题目主旨之后,下笔也分外有神,一篇文章也是写的有理有据,全文侃侃而谈,不知觉就已经到了三百字左右,需要收尾,其实也是对文章的一次总结。纪宁写道:“圣之嗟于失以仁人,国之叹于礼乐不兴。”
意思是,圣人的悲嗟在于失去了仁义之人,而国家如果亡了就要叹于国家内礼乐不能兴旺。既点名了题目原文的“天丧予”,又表达了纪宁对于治国需要用礼乐仁孝的观点。
写完之后,他长叹一口气,这篇文章也是写的他很拘谨,毕竟是乡试的第一篇文章,写完之后要先查错别字和避讳,不能犯禁,稍作修改之后,他的《论语》题也就算完成。这也是在纪宁看来,三篇题目中最难的一篇,写完之后也能稍微放松,此时也不过才刚开考半个时辰左右,他就已经完成一题。
此时他把心放在了第二道《孟子》题上,这在纪宁看来,应该算是没有什么出彩的一篇题目。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语出《孟子?尽心下》,这句话或许不太有名,但这句话的前一句则是令人耳熟能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此来带出题目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所以说得到百姓拥戴的人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人能做诸侯国的国君,得到诸侯国国君信任的人能做大夫。”
主论调,也就在“民贵君轻”。
三篇四书文,事关纪宁最后能否秋闱桂榜高中,也是这九天考试中最重要的三篇文章。
《论语》题,出的很简单,让人一看便觉得这应是道很容易的题目:“天丧予。”
《孟子》的题目,是:“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最后一篇《中庸》的题目,但也是三道题中比较特殊的一题:“国无道至死不变。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道题乍一看,纪宁必当觉得第三道题最难,因为第三题是截搭题,前半段出自《中庸》,而后半段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出自《论语》,在封建科举中最难的题目,恰恰就是这种断句式之后的截搭题,因为本身就不是出自一句话,所论述的内容都不同,要理顺思路来作文,很容易会发生偏颇。
但纪宁仔细看过是那道题目之中,却发觉第三道题目反而是最简单的,而最难的,却是只有三个字的第一题论语题。
第一题,“天丧予”,语出《论语?先进篇》,是孔子自己发出的感慨,予通余,也就是我,解释这三个字的意思,孔子发感慨说,“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是什么原因让大圣人孔子都会如此怨天尤人?通过这句话的上下文就能得知一二,在《论语?先进篇》中也点明,“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
颜回,字子渊,十四岁就拜在孔子名下,是孔子一生中认为最得意的门生,没有之一。在《论语?雍也篇》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在描述颜回如何会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非常的勤奋好学,为人谦逊,“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从不迁怒于人,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所以孔子才会在颜回死之后,发出了“天丧予”的感慨。
颜回历来是公认的孔子七十二名弟子中居首的人物,在纪宁所熟悉的那个时空中,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但在这时代中,颜回因为死的早,世人一向功利,颜回在孔子这么多弟子中就显得不显山不露水。
有这背景来,考生看到题目后仔细盘算后,必然会把议论的方向凝聚在探讨“对颜回之死看法”上来,论述孔子为什么会发出“天丧予”的感慨,会把颜回的生平事迹总结一下,表达一下对圣人爱惜弟子的感慨,这篇题目就算完成。
但纪宁却意识到,题目并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
在纪宁记忆中,孔子之所以如此推崇颜回,完全在于孔子很推崇颜回的“仁”,而颜回很符合孔子所推崇的“礼乐”的标准。连在《论语?先进篇》的开篇,上来就点名了开篇的题旨:“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意思是:“先学习礼乐后做官的人,是平民;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问我要先用哪种人才,我会先用“先进于礼乐”的“野人”。
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会觉得用人要先用“野人”,就是因为“野人”是先学了礼乐才做了官,这跟封建科举的模式很相似,都是平民百姓,先学习了儒家的思想,再学习了礼乐,再通过科举做官,这在孔子看来是人才。而那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也就是世袭的王公贵胄,他们是先有官职而后学习礼乐的,在孔子看来,这些人就算是“翩翩君子”,也不能委以大任。
而颜回,就是一个从来没做过官,只是跟随孔子孜孜不倦求学,而立于“仁礼”的一个“野人”。
那么回到这问题上来,孔子之所以对颜回的死如此悲恸,是因为他觉得失去了一个立身于“仁礼”的人才,他在发表“天要亡我”,其实也是在发表说,这是天要亡我鲁国。我培养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弟子,还没来得及当官,人就已经死了,我就算是圣人也要感慨一番。
那第一篇的题目主旨,变成了“论述仁和礼在孔子治学以及治国之道中的意义”。
这题目,就是普通考生关于主旨理解为“对颜回之死看法”的升华版,只有能理解了孔子所崇尚的治学和治国的心态,才能感受到孔子为什么会对颜回之死感觉到如此悲恸。
想到这一点,纪宁要下笔便容易许多,他开始在草稿纸上拟出自己的文章开篇:“仁之礼乐在于应天,道之仁孝致于安邦。治国之道,在于礼乐仁孝……”
纪宁心中有丘壑,当他明白了题目主旨之后,下笔也分外有神,一篇文章也是写的有理有据,全文侃侃而谈,不知觉就已经到了三百字左右,需要收尾,其实也是对文章的一次总结。纪宁写道:“圣之嗟于失以仁人,国之叹于礼乐不兴。”
意思是,圣人的悲嗟在于失去了仁义之人,而国家如果亡了就要叹于国家内礼乐不能兴旺。既点名了题目原文的“天丧予”,又表达了纪宁对于治国需要用礼乐仁孝的观点。
写完之后,他长叹一口气,这篇文章也是写的他很拘谨,毕竟是乡试的第一篇文章,写完之后要先查错别字和避讳,不能犯禁,稍作修改之后,他的《论语》题也就算完成。这也是在纪宁看来,三篇题目中最难的一篇,写完之后也能稍微放松,此时也不过才刚开考半个时辰左右,他就已经完成一题。
此时他把心放在了第二道《孟子》题上,这在纪宁看来,应该算是没有什么出彩的一篇题目。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语出《孟子?尽心下》,这句话或许不太有名,但这句话的前一句则是令人耳熟能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此来带出题目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所以说得到百姓拥戴的人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人能做诸侯国的国君,得到诸侯国国君信任的人能做大夫。”
主论调,也就在“民贵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