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吴伟业的心思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巡按淮北,这是吴伟业万万想不到的,皇上圣旨下了之后,内阁辅臣钱士升和侯询都专门找到他了,这让吴伟业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这些年以来,他慢慢沉醉于学问之中,对于那些纷争的事宜,慢慢失去了兴趣,与张溥等人的接触,也是流于形式了,或许是张溥看出了其中的问题,故而推荐他成为巡按御史。
这是逼着吴伟业表态,要么就老老实实的为东林党人做事情,要么就会被东林党人毫不留情的排斥,
吴伟业的性格之中,带有桀骜不羁的因素,当年赴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他携带青楼女子到京城,这可不是一般读书人敢于做的事情,吴伟业曾经也是心高气傲的,不过郑勋睿展现出来的才华,打击了他的自信,特别是这些年以来,郑勋睿做出的成绩,让他更是望尘莫及,都是殿试进士,年纪最小的郑勋睿,已经是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他不过是礼部从五品的员外郎,这里面的差距太巨大了。
正是这样的原因,吴伟业还是很关注郑勋睿的,他的关注与张溥等人有所不同,是带着探索性质的,绝非完全否定郑勋睿,张溥等人处心积虑的对付郑勋睿,这是吴伟业很看不惯的事情,隐隐的他察觉到,郑勋睿似乎是看不起张溥等人,没有将张溥当作真正的对手。
对张溥等人的不满,慢慢在内心郁结,无奈张溥是他吴伟业的恩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吴伟业不可能有其他出格的行为,这也导致内心的郁结慢慢转变为郁闷。
钱士升和侯询的谈话,让吴伟业很是无奈,他面临选择,要么按照钱士升等人的要求。到淮北之后,找寻郑勋睿诸多的问题,当然要找到问题也是很简单的,郑勋睿在淮北所做的事情,很容易被抓住把柄,譬如说没有按照圣旨的要求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譬如说要求商贾缴纳什么保护费等等,这些都是原则性的问题,若是被仔细调查呈奏给皇上,那么郑勋睿毫无疑问是要遭受到惩处的。
不过吴伟业的确不想这样做,他尽管没有过多的关心朝政。多半时间钻研学问,但也听说了很多,那就是郑勋睿所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很快的稳定下来,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特别是陕西这样的地方,本是流寇的老巢,可郑勋睿在陕西几年时间。流寇根本不敢进入到陕西去,就算是郑勋睿离开了陕西,出任漕运总督。流寇依旧不敢进入陕西。
陕西的老百姓,本是最为困苦的,原来的大灾荒,陕西饿死人无数,人吃人的情形经常出现,可郑勋睿去了之后。老百姓安定下来了,没有听说过人吃人的情形。就算是崇祯八年的大灾荒,陕西也是稳定的。
要不是陕西能够稳定下来。整个北方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用治世之能臣来形容郑勋睿,这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就是这样以为难得的人才,却陷入到党争之中,要遭遇到算计。
这样做,大明还有希望吗,再说了,依照郑勋睿的能力,若是真的出手,张溥等人怎么可能是对手,人家以前是瞧不上你,可人家一旦重视你了,结局究竟如何,谁能够知道。
郑家军的威名,吴伟业更是清楚的,不仅仅是打的流寇魂飞胆丧,更是让后金鞑子不敢嚣张了,北直隶以及复州之战,郑家军生擒阿巴泰和阿济格,逼迫后金皇太极拿出大量的黄金白银,并且表示了臣服,这样的战功,大明那一支军队能够做到。
想的多了,吴伟业对巡按淮北的事宜,明显表现出来了排斥。
按照圣旨的要求,他应该在七月初出发的,一直到七月初十,吴伟业才从京城出发,而且是暗地里出发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出发了。
一路上,吴伟业的心情很不好,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做,不过他很清楚,此次去淮北调查,不要想着有什么收获,郑勋睿的能力,怕是张溥等人无法比拟的,一旦郑勋睿真的发怒了,准备动手了,怕是张溥等人无法应对,就连钱士升等人,都不一定能够抗衡。
吴伟业走的很慢,抵达淮安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下旬。
进入淮北之后,吴伟业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更没有想到搜集什么于郑勋睿不利的情报,他也没有按照要求给钱士升和侯询等人写信。
吴伟业进入淮北,其所有的行踪,就在郑勋睿的眼皮底下了。
淮北的四府三州,按照总督府的要求,没有主动理睬吴伟业这个巡按御史,除非是吴伟业主动找到官府,不过吴伟业进入到淮北之后,根本就没有找到官府,而是选择住在客栈,而且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调查。
吴伟业的举措,让郑勋睿感觉到奇怪,他们是同年,吴伟业殿试的成绩也是不错的,二甲的传胪,这么多年过去,仅仅是礼部从五品的员外郎,当年殿试的榜眼陈于泰,因为周延儒的原因,赋闲在家,殿试探花杨嗣昌是正二品的南京礼部尚书,比较起来区别太大,吴伟业肯定是有些郁闷的。
吴伟业是张溥的学生,张溥、张采、吴伟业、吴昌时和龚鼎孳五人,几乎时时刻刻在一起,在朝廷里面已经抱成团,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他们的品阶都不是很高,还不至于引发很多人的主意,一旦他们都身居高位,如此的抱团,肯定会引发皇上震怒。
与郑勋睿时时刻刻做对的,也就是这个五人集团,尽管郑勋睿知道,这五人的身后就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郑勋睿看重的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对于张溥等人,真的不是很在乎。
不过郑勋睿已经发现了疏忽,他不在意的张溥等人,偏偏找到了他存在的漏洞,开始了无情的攻击,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攻击是成功的,是得到皇上默许的。
按说这样的情况之下,吴伟业来到淮北,应该是大张旗鼓,准备大干一番的。
难不成是吴伟业有什么其他的计谋,或者是派遣其他人暗地里调查了。
淮北完全处于郑勋睿的控制之下,吴伟业想要在这里有什么暗地里的举措,几乎是不可能的,年初五省总督熊文灿来到淮北的时候,郑勋睿都清楚其一举一动。
几天的观察下来,吴伟业没有任何的动作,随行的官吏也无任何的异样。
这让郑勋睿百思不得其解。
皇上既然起心了,那就会让事情闹大,让郑勋睿和东林党人之间闹出来火花,如此皇上就可以居中协调,故而对于派遣巡按御史的事宜,是会采纳钱士升和侯询等人的建议,这也说明了,吴伟业是东林党人。
吴伟业不应该是这样的态度,不应该如此的低调和无精打采。
苦思冥想之下,郑勋睿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他唯有吩咐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更加关注淮北的动静,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人进入淮北调查。
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的事宜,已经在淮北传开了。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府州县的官吏,大都是明白巡按御史的任务的,史可法、马士英、粟建成等人都专门询问了郑勋睿,不清楚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的意思,郑勋睿没有做详细的解释,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然有人从京城打探消息,其中的缘由还是慢慢传出去了。
吴伟业尚未抵达淮安的时候,不少人已经知道,朝廷派遣巡按御史来到淮安,是为了代理山阴县县令的李岩的事宜,包括红娘子的事宜,淮北的官吏以及士大夫,对于北方流寇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也根本不关心,故而他们仅仅知道是为了李岩和红娘子的事宜,但其中的奥妙他们是不知道的。
不仅仅是诸多的议论出现,就连文曼珊等人都有些担心了,她们从来不关心朝廷的事情,但只要是牵涉到郑勋睿,她们是非常关心的,毕竟郑勋睿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以说是家里的一切,不能够出现丝毫的差池。徐佛家经历过风波,对这里面的事情很是敏感,听闻这些传闻之后,也做了一些分析,认为是不是夫君到河南剿灭流寇、收复李岩和红娘子的事情,让有些人不满意了,故而在朝廷里面提出来,于是朝廷派人前来调查了。
女人的神经脆弱一些,经不起什么事情,自然在脸上表现出来,总督府后院的气氛自然不是很好,这让郑勋睿有些哭笑不得,告诉家人没有什么事情,一切都是能够应付的,文曼珊等人出于对郑勋睿的绝对信任,再说自家的夫君这么多年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风波,就连后金鞑子都是害怕的,按说这样的小事情,完全是能够应付的。
对于淮北各地出现的猜测,郑勋睿没有专门去辟谣,他感觉没有必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要结果没有什么事情,不管什么样的传闻,都会自动消失的。(未完待续)
巡按淮北,这是吴伟业万万想不到的,皇上圣旨下了之后,内阁辅臣钱士升和侯询都专门找到他了,这让吴伟业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这些年以来,他慢慢沉醉于学问之中,对于那些纷争的事宜,慢慢失去了兴趣,与张溥等人的接触,也是流于形式了,或许是张溥看出了其中的问题,故而推荐他成为巡按御史。
这是逼着吴伟业表态,要么就老老实实的为东林党人做事情,要么就会被东林党人毫不留情的排斥,
吴伟业的性格之中,带有桀骜不羁的因素,当年赴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他携带青楼女子到京城,这可不是一般读书人敢于做的事情,吴伟业曾经也是心高气傲的,不过郑勋睿展现出来的才华,打击了他的自信,特别是这些年以来,郑勋睿做出的成绩,让他更是望尘莫及,都是殿试进士,年纪最小的郑勋睿,已经是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他不过是礼部从五品的员外郎,这里面的差距太巨大了。
正是这样的原因,吴伟业还是很关注郑勋睿的,他的关注与张溥等人有所不同,是带着探索性质的,绝非完全否定郑勋睿,张溥等人处心积虑的对付郑勋睿,这是吴伟业很看不惯的事情,隐隐的他察觉到,郑勋睿似乎是看不起张溥等人,没有将张溥当作真正的对手。
对张溥等人的不满,慢慢在内心郁结,无奈张溥是他吴伟业的恩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吴伟业不可能有其他出格的行为,这也导致内心的郁结慢慢转变为郁闷。
钱士升和侯询的谈话,让吴伟业很是无奈,他面临选择,要么按照钱士升等人的要求。到淮北之后,找寻郑勋睿诸多的问题,当然要找到问题也是很简单的,郑勋睿在淮北所做的事情,很容易被抓住把柄,譬如说没有按照圣旨的要求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譬如说要求商贾缴纳什么保护费等等,这些都是原则性的问题,若是被仔细调查呈奏给皇上,那么郑勋睿毫无疑问是要遭受到惩处的。
不过吴伟业的确不想这样做,他尽管没有过多的关心朝政。多半时间钻研学问,但也听说了很多,那就是郑勋睿所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很快的稳定下来,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特别是陕西这样的地方,本是流寇的老巢,可郑勋睿在陕西几年时间。流寇根本不敢进入到陕西去,就算是郑勋睿离开了陕西,出任漕运总督。流寇依旧不敢进入陕西。
陕西的老百姓,本是最为困苦的,原来的大灾荒,陕西饿死人无数,人吃人的情形经常出现,可郑勋睿去了之后。老百姓安定下来了,没有听说过人吃人的情形。就算是崇祯八年的大灾荒,陕西也是稳定的。
要不是陕西能够稳定下来。整个北方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用治世之能臣来形容郑勋睿,这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就是这样以为难得的人才,却陷入到党争之中,要遭遇到算计。
这样做,大明还有希望吗,再说了,依照郑勋睿的能力,若是真的出手,张溥等人怎么可能是对手,人家以前是瞧不上你,可人家一旦重视你了,结局究竟如何,谁能够知道。
郑家军的威名,吴伟业更是清楚的,不仅仅是打的流寇魂飞胆丧,更是让后金鞑子不敢嚣张了,北直隶以及复州之战,郑家军生擒阿巴泰和阿济格,逼迫后金皇太极拿出大量的黄金白银,并且表示了臣服,这样的战功,大明那一支军队能够做到。
想的多了,吴伟业对巡按淮北的事宜,明显表现出来了排斥。
按照圣旨的要求,他应该在七月初出发的,一直到七月初十,吴伟业才从京城出发,而且是暗地里出发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出发了。
一路上,吴伟业的心情很不好,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做,不过他很清楚,此次去淮北调查,不要想着有什么收获,郑勋睿的能力,怕是张溥等人无法比拟的,一旦郑勋睿真的发怒了,准备动手了,怕是张溥等人无法应对,就连钱士升等人,都不一定能够抗衡。
吴伟业走的很慢,抵达淮安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下旬。
进入淮北之后,吴伟业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更没有想到搜集什么于郑勋睿不利的情报,他也没有按照要求给钱士升和侯询等人写信。
吴伟业进入淮北,其所有的行踪,就在郑勋睿的眼皮底下了。
淮北的四府三州,按照总督府的要求,没有主动理睬吴伟业这个巡按御史,除非是吴伟业主动找到官府,不过吴伟业进入到淮北之后,根本就没有找到官府,而是选择住在客栈,而且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调查。
吴伟业的举措,让郑勋睿感觉到奇怪,他们是同年,吴伟业殿试的成绩也是不错的,二甲的传胪,这么多年过去,仅仅是礼部从五品的员外郎,当年殿试的榜眼陈于泰,因为周延儒的原因,赋闲在家,殿试探花杨嗣昌是正二品的南京礼部尚书,比较起来区别太大,吴伟业肯定是有些郁闷的。
吴伟业是张溥的学生,张溥、张采、吴伟业、吴昌时和龚鼎孳五人,几乎时时刻刻在一起,在朝廷里面已经抱成团,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他们的品阶都不是很高,还不至于引发很多人的主意,一旦他们都身居高位,如此的抱团,肯定会引发皇上震怒。
与郑勋睿时时刻刻做对的,也就是这个五人集团,尽管郑勋睿知道,这五人的身后就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郑勋睿看重的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对于张溥等人,真的不是很在乎。
不过郑勋睿已经发现了疏忽,他不在意的张溥等人,偏偏找到了他存在的漏洞,开始了无情的攻击,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攻击是成功的,是得到皇上默许的。
按说这样的情况之下,吴伟业来到淮北,应该是大张旗鼓,准备大干一番的。
难不成是吴伟业有什么其他的计谋,或者是派遣其他人暗地里调查了。
淮北完全处于郑勋睿的控制之下,吴伟业想要在这里有什么暗地里的举措,几乎是不可能的,年初五省总督熊文灿来到淮北的时候,郑勋睿都清楚其一举一动。
几天的观察下来,吴伟业没有任何的动作,随行的官吏也无任何的异样。
这让郑勋睿百思不得其解。
皇上既然起心了,那就会让事情闹大,让郑勋睿和东林党人之间闹出来火花,如此皇上就可以居中协调,故而对于派遣巡按御史的事宜,是会采纳钱士升和侯询等人的建议,这也说明了,吴伟业是东林党人。
吴伟业不应该是这样的态度,不应该如此的低调和无精打采。
苦思冥想之下,郑勋睿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他唯有吩咐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更加关注淮北的动静,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人进入淮北调查。
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的事宜,已经在淮北传开了。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府州县的官吏,大都是明白巡按御史的任务的,史可法、马士英、粟建成等人都专门询问了郑勋睿,不清楚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的意思,郑勋睿没有做详细的解释,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然有人从京城打探消息,其中的缘由还是慢慢传出去了。
吴伟业尚未抵达淮安的时候,不少人已经知道,朝廷派遣巡按御史来到淮安,是为了代理山阴县县令的李岩的事宜,包括红娘子的事宜,淮北的官吏以及士大夫,对于北方流寇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也根本不关心,故而他们仅仅知道是为了李岩和红娘子的事宜,但其中的奥妙他们是不知道的。
不仅仅是诸多的议论出现,就连文曼珊等人都有些担心了,她们从来不关心朝廷的事情,但只要是牵涉到郑勋睿,她们是非常关心的,毕竟郑勋睿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以说是家里的一切,不能够出现丝毫的差池。徐佛家经历过风波,对这里面的事情很是敏感,听闻这些传闻之后,也做了一些分析,认为是不是夫君到河南剿灭流寇、收复李岩和红娘子的事情,让有些人不满意了,故而在朝廷里面提出来,于是朝廷派人前来调查了。
女人的神经脆弱一些,经不起什么事情,自然在脸上表现出来,总督府后院的气氛自然不是很好,这让郑勋睿有些哭笑不得,告诉家人没有什么事情,一切都是能够应付的,文曼珊等人出于对郑勋睿的绝对信任,再说自家的夫君这么多年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风波,就连后金鞑子都是害怕的,按说这样的小事情,完全是能够应付的。
对于淮北各地出现的猜测,郑勋睿没有专门去辟谣,他感觉没有必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要结果没有什么事情,不管什么样的传闻,都会自动消失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