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到这个消息,陈健也吓了一跳,推开门冲出去,看到城邑中心已经围了不少人。
原本准备前往卫城的粟禾和自己派出的商队也都回来了,围着几个人,披头散发的满身是伤,上一次来过夏城的卫西也在其中,看起来伤的很重。
陈健挤过去的时候,卫西半睁着眼睛,僵直的脖子费力地转动着,似在搜索什么,看到陈健的时候,眼神中露出了希望的光彩,死死抓着陈健的手道:“卫城被围,还请姬夏出兵救援!”
“出什么事了?不要急,慢慢说。”
卫西身上有四道伤口,一道结痂,剩下三道或许是因为路途颠簸开裂了,渗出鲜血,他还想要说点什么,但是气息微弱,头脑有些不太清晰,只是不断地重复着让陈健救援的话。
陈健知道卫城肯定是出事了,但到底出了什么事?是内部作乱?还是被异族攻打了?
以卫西此时的状态,未必说的清楚,环顾四周看了看跟随而来的随从,问道:“你们谁能说清楚?站出来。”
一人应声而出,冲着陈健躬身行礼后说道:“西戎人围住了卫城,卫河首领受伤,卫西带着我们拼死出城,方圆数百里之内,只有姬夏与娥钺能解救卫城,还请姬夏看在同属大河亲族的份上出兵救援。”
“怎么会这样?有多少人?什么时候被围的?你慢慢说,便是再急,我也不能飞过去。”
那人深吸一口气,让原本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尽量驱散心中的急躁,知道这时候需要保持清醒,才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完发生的事。
“四月十七,西戎人奴隶村落反叛,杀死卫城族人,全村逃走。首领带兵亲自追杀,那些人故意将首领引入山谷,首领跟随其后。他们与山中的西戎人早有勾连,西戎大军伏兵在山谷中羽箭漫射,首领中箭,带人退回城邑。”
“沿路之上,十三个西戎村落纷纷反叛,族人拼死护住首领退回卫城,卫城被围。加上反叛的村落,敌人总数约在七千,他们与我们交战多年,也会种植粟米,粮食不缺,那些反叛的村落带着粮食支持西戎人,估计他们的粮食能吃一年之久。”
“卫城中粮食足够,沿河而居,水也不缺,但首领中箭,大军在山谷被伏死伤众多,无力出城再战,只能据城而守。”
“夜里有族人暗中妄图开门,所幸被人发现,但那些人在城中作乱,一夜内城中又死伤百余人,无力出城再战。姬夏可还记得上次逃到夏城那人?便是他的亲族联结西戎作乱,他们说西戎人答应他们,只要杀死卫河首领便会退兵。”
陈健见这个人说的条理清晰,不但自己问的问题对方回答了,连一些别的很重要的事也都一一说清。
可再看这人年纪约莫三十,脸色黝黑显然是常年劳作,身上衣衫也只是树皮兽毛,不太像是卫姓亲族,不由暗暗纳罕。
“你叫什么?”
“无姓,名渊,卫城的牧牛人。”
“你觉得你相信那些作乱的人说的话吗?”
“不相信。即便杀了卫河首领,西戎人也不会退兵,他们的亲族当然没事,我们可能会被作为礼物送给西戎人当奴隶。那些西戎村落每年要上缴一半的粮食,我虽然无姓只是普通卫城中人,可每年分的粮食也够吃,要是西戎人获胜,那些村落断然不会再缴纳粮食,他们那些亲族便要问我们征缴粮食,这对我没有好处,我当然不信。”
陈健摇头笑道:“他们那些亲族穿着丝绢吃着肉醢,竟然不如你这个牧牛的。”
“是否姓卫,能否穿丝绢,那是上天注定的父母。但想的多不多,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和牧牛穿丝无关。”
渊说话很恭谨,但却隐隐透出一些傲气,他也没有直接询问陈健是否出兵的事,因为陈健只是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问清楚这一切之后,陈健回身喊道:“榆钱儿,你让族中空出两间屋子,让他们先住下,让女人给他们包扎一下伤口,用酒洗一洗,熬煮些草药。”
卫城的人还想说点什么,陈健吩咐完这些,自己却已经先离开,关上了议事会的大门,自己在里面琢磨着。
这次卫城的事,很显然就是一次内外勾结,但本质是还是卫城的制度出了问题。
如今统一的文化和制度还未在文化圈内形成,各个城邑都有自己的制度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有些制度看起来很奇葩,但却是确实存在的。
用后世人的角度去看这些古怪的制度,固然觉得可笑,又觉得毫无意义,但只有历史才能证明谁对谁错,那些奇葩的制度之所以没有流传到后世并被后人否定,是因为他们被历史所淘汰了。
如今历史才刚刚开始,从蛮荒中走如文明的部族有着很多古怪的制度,还没有完全消亡。
卫城征服了大量的西戎村落,将他们一部分贬斥为奴隶,而另一部分小村落则还保留着,陈健听商队的人说起过,这些小村落除了承担极重的徭役外,还要将一半的粮食上缴到卫城。
这些村落中的人未必是奴隶,更像是农奴,他们是人,也拥有一部分土地,但他们没有政治权利,但他们却是卫城的主要生产者。
最重要的一点事这些人的人口比例有些太高了,一旦出事就要出大事。
这一次显然是早有预谋,发动叛乱后故意引诱卫河追击,山中的西戎人在山谷设伏,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伏击战。如果伏击中卫河战死,那么卫城如今也不会被围,可能城中的一些人就会开门,献上一部分粮食和女人,在西戎人的扶植下坐上首领的位置。
渊想的多了一些,能够稍微看透那些人会触动自己的利益,但更多的卫城人会选择随波逐流地接受,不接受的杀掉,剩下的就都接受了。
按渊所说,围住卫城的人有大约六七千,数量有些骇人,但也不是不可能。
西戎人从卫城那里学到了种植的办法,那些农奴村落可能也得到了西戎人的承诺,拿出粮食支持。
这六七千人真正能打的或许只有三两千,剩下的都是凑数的,不过他们刚刚伏击了卫河,卫城城中又内乱,外面的西戎人气势正盛,卫城还真的很危险。
任何制度都不是天生健全的,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行,凭借前世的经验,陈健这边就少走了一些弯路,夏城中也有需要缴纳半数以上粮食的隶农,但是他们的数量只有不到二百人,就算有心作乱也没法和外面勾结,数量太少也难起波澜。
卫城出这样的事情理之中,要是卫城从一开始就有完美的奴隶制度那才奇怪,陈健甚至数九说起过有些城邑会将老人扔到山中以减轻城邑的负担,这个世界的城邑并非完全一致的,而是在蛮荒与文明之间走了各自不同的路。
对与错,在这个时代很难说服别人,只有靠自然选择一样的淘汰,最后存活下来的族群才是走对了的族群。
不管怎么说,是要帮卫城这个忙的,但什么时候帮才能为夏城取得最大的利益也是他作为城邑首领要考虑的问题。
打仗要靠族人,族人也需要一个理由,他也需要卫城的一个承诺,是给粮食?给奴隶?还是别的?总不可能让族人白白送死。
如今卫西重伤,剩下随行的人未必能够做主,他只能选择等待。
西戎之类的说法,源于大河两岸的文化圈,族人们并没有从小接受这种灌输,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打仗就是打仗,帮卫城人打仗,或许可以,但总得有个过得去的理由吧?
任何东西都是相互的,包括族群的认同,仅仅因为是文化相近的亲族,所有人都会斗志满满杀声震天,那只能存在于幻想中。
哪怕日后民族真的形成了,要做到兄弟阋墙外御其辱,那也只是读书人的梦想罢了,掌握了权利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惮于借异族之兵的,哪怕自己当儿皇帝,哪怕都城任由异族劫掠。
况且夏城半年前才打过一仗,羽箭消耗了极多,马上就要收麦,需要大量的人口,这时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兵,否则夏城至少三年无法恢复元气。
正在那琢磨其中利害的时候,议事会大厅的门被打开,粟禾等人走进来,还有一些部族的首领和议事会的成员。
议事会的人也不太清楚是不是该出兵帮忙,按说要是能够向上回那样抓回那么多的奴隶倒也可以,可议事会的人是站在夏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些部族的首领却不会这么想。
打仗是要死人的,死的都是自己的族人不说,你姬夏上回抢回来的奴隶分给了族人,并且说是归他们个人所有,极大削弱了氏族首领的权威和利益。
如今开战权不在你手上,在议事会手中,纵然议事会里大部分人都是你那边的,可也得考虑我们的意见。
要打,不是不可以,但奴隶和战利品怎么分配?你再这么分下去,族人们只会记得自己是夏城的人,谁还把氏族的首领放在眼里?
的确,你姬夏可以让城中的轻壮男人听你的,可我们作为首领也未必一点能量都没有,说一说打仗要死人为什么替别人打仗之类的话,还是可以的。你当初锻造无锋的时候就说过,军事首领离开了族人,什么都不是,要是大家都反对你出兵呢?
各怀心思的人都在看着陈健,但陈健一直没说话,他还在考虑当中。
粟禾不太了解夏城内部的一些分歧,看着陈健一直没说话,以为陈健被渊所说的西戎人数量吓到了,六七千人,的确不是个小数目,就算是大河两岸的一些大的部族,也未必能凑出这么多人。
“姬夏首领,想不到西戎人已经如此强大?十几年前我们曾把他们沿着大河一路向西驱逐,他们那时候还不会种粟,如今竟然能集结数千人,也学会了种粟,哎……”
征服扩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技术传播的过程,这种事陈健并不觉得奇怪,要是打了十几年仗还没从大河诸部那里学到种植才奇怪。
众人见粟禾打破了沉闷,纷纷问道:“姬夏,帮不帮卫城?”
陈健缓缓说道:“容我再想想。”
他是打定心思要出兵的,为了攫取战后的利益。
但打仗只是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仗打完之后该怎么办?
粟禾只当陈健心怯,却也没有讥讽,他想如果他是首领,这一仗恐怕也未必会打,西戎人可有数千呢。
他看过夏城的一切,他对夏城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夏城人口放在大河两岸的部族中不算多,就算所有男人都出征,也不过能凑出两千人,但整个城邑就算是空了,什么都干不了。
况且,就算什么都不要了全部出征,两千人比起西戎人的数量还是太少。
他倒是听过阳关之战,那一战是夏城人据城而守,他听完整场战役的过程后,总觉得陈健是靠了极大的运气才获胜。
这一次要想解围,就需要堂堂正正地击败西戎人才行,而且还是远征数百里之外,西戎人以逸待劳,怎么看这一仗都不好打。
卫城内乱,卫河受伤,人心不稳,他们也凑不出多少人出城接应,最多能守住城邑就不错了,卫城中还有那么多的奴隶,他们大多是西戎的战俘,这都是些危险的因素。
“这要是在粟城,或许还有办法。就夏城来说,终究人口太少,卫城这一次危险了。”
粟禾心中想着,暗自摇摇头,粟城加上周围那几个盟誓的部族城邑,十几个城邑凑出万人也是可能的,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粟岳就算知道,也不太可能出征千里去救卫城。
卫城虽然有城墙,靠近大河水源不缺,还有不少的粮食和人,但城外的土地被占,再多的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再高的城墙也有被爬上的一天。
当初七十一亲族同聚华城盟誓,四周臣服是何等的壮观。
如今七十一亲族只剩下六十余支,或许不久后还要再少一支,卫姓得赐的玉山终要流落到西戎人手。
见陈健还在思索,粟禾忍不住说道:“可惜粟城距离此地太远,大军到这里少说也要一年……这件事,的确难办。姬夏首领,你不妨立刻派人骑马去一趟娥城,将这件事告诉娥钺首领。”
“那六七千西戎,怕是很难打败,卫城被围,夏城也要提前准备,姬夏首领不妨让族人加固城墙准备兵器,要是实在不行,可以向东迁徙。”
各个首领和其余人立刻有些不满地嘀咕了几句,陈健顺势哼了一声,冲着众人喊道:“东迁?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祖先睡在四周的山林中,我们用手和敌人的血开垦出了这么多的土地,我们绝不东迁。等将来有一天我们死了,去了先祖居住的世界,祖先问我们:孩子们,你们的土地呢?我们怎么说?我们告诉祖先我们守不住,扔给别人了?”
众人纷纷喊道:“对,我们哪也不去。就算我们要走,那也是我们的孩子太多了需要分出去,除此之外,谁也别想让我们走。”
“就是,迁徙后什么都得重新来,土地怎么办?我年纪已经很大了,将来见了祖先,怎么说?”
粟禾略有些尴尬,闭口不言,心中却道:“这话,未免说的太大了,六七千人,就算你能守得住夏城,难道守的住外面的土地?西戎人今日不来,明日不来,总有一天要来的。你们今天说的好听,日后我倒要看看你们到底迁不迁!”(未完待续。)
听到这个消息,陈健也吓了一跳,推开门冲出去,看到城邑中心已经围了不少人。
原本准备前往卫城的粟禾和自己派出的商队也都回来了,围着几个人,披头散发的满身是伤,上一次来过夏城的卫西也在其中,看起来伤的很重。
陈健挤过去的时候,卫西半睁着眼睛,僵直的脖子费力地转动着,似在搜索什么,看到陈健的时候,眼神中露出了希望的光彩,死死抓着陈健的手道:“卫城被围,还请姬夏出兵救援!”
“出什么事了?不要急,慢慢说。”
卫西身上有四道伤口,一道结痂,剩下三道或许是因为路途颠簸开裂了,渗出鲜血,他还想要说点什么,但是气息微弱,头脑有些不太清晰,只是不断地重复着让陈健救援的话。
陈健知道卫城肯定是出事了,但到底出了什么事?是内部作乱?还是被异族攻打了?
以卫西此时的状态,未必说的清楚,环顾四周看了看跟随而来的随从,问道:“你们谁能说清楚?站出来。”
一人应声而出,冲着陈健躬身行礼后说道:“西戎人围住了卫城,卫河首领受伤,卫西带着我们拼死出城,方圆数百里之内,只有姬夏与娥钺能解救卫城,还请姬夏看在同属大河亲族的份上出兵救援。”
“怎么会这样?有多少人?什么时候被围的?你慢慢说,便是再急,我也不能飞过去。”
那人深吸一口气,让原本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尽量驱散心中的急躁,知道这时候需要保持清醒,才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完发生的事。
“四月十七,西戎人奴隶村落反叛,杀死卫城族人,全村逃走。首领带兵亲自追杀,那些人故意将首领引入山谷,首领跟随其后。他们与山中的西戎人早有勾连,西戎大军伏兵在山谷中羽箭漫射,首领中箭,带人退回城邑。”
“沿路之上,十三个西戎村落纷纷反叛,族人拼死护住首领退回卫城,卫城被围。加上反叛的村落,敌人总数约在七千,他们与我们交战多年,也会种植粟米,粮食不缺,那些反叛的村落带着粮食支持西戎人,估计他们的粮食能吃一年之久。”
“卫城中粮食足够,沿河而居,水也不缺,但首领中箭,大军在山谷被伏死伤众多,无力出城再战,只能据城而守。”
“夜里有族人暗中妄图开门,所幸被人发现,但那些人在城中作乱,一夜内城中又死伤百余人,无力出城再战。姬夏可还记得上次逃到夏城那人?便是他的亲族联结西戎作乱,他们说西戎人答应他们,只要杀死卫河首领便会退兵。”
陈健见这个人说的条理清晰,不但自己问的问题对方回答了,连一些别的很重要的事也都一一说清。
可再看这人年纪约莫三十,脸色黝黑显然是常年劳作,身上衣衫也只是树皮兽毛,不太像是卫姓亲族,不由暗暗纳罕。
“你叫什么?”
“无姓,名渊,卫城的牧牛人。”
“你觉得你相信那些作乱的人说的话吗?”
“不相信。即便杀了卫河首领,西戎人也不会退兵,他们的亲族当然没事,我们可能会被作为礼物送给西戎人当奴隶。那些西戎村落每年要上缴一半的粮食,我虽然无姓只是普通卫城中人,可每年分的粮食也够吃,要是西戎人获胜,那些村落断然不会再缴纳粮食,他们那些亲族便要问我们征缴粮食,这对我没有好处,我当然不信。”
陈健摇头笑道:“他们那些亲族穿着丝绢吃着肉醢,竟然不如你这个牧牛的。”
“是否姓卫,能否穿丝绢,那是上天注定的父母。但想的多不多,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和牧牛穿丝无关。”
渊说话很恭谨,但却隐隐透出一些傲气,他也没有直接询问陈健是否出兵的事,因为陈健只是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问清楚这一切之后,陈健回身喊道:“榆钱儿,你让族中空出两间屋子,让他们先住下,让女人给他们包扎一下伤口,用酒洗一洗,熬煮些草药。”
卫城的人还想说点什么,陈健吩咐完这些,自己却已经先离开,关上了议事会的大门,自己在里面琢磨着。
这次卫城的事,很显然就是一次内外勾结,但本质是还是卫城的制度出了问题。
如今统一的文化和制度还未在文化圈内形成,各个城邑都有自己的制度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有些制度看起来很奇葩,但却是确实存在的。
用后世人的角度去看这些古怪的制度,固然觉得可笑,又觉得毫无意义,但只有历史才能证明谁对谁错,那些奇葩的制度之所以没有流传到后世并被后人否定,是因为他们被历史所淘汰了。
如今历史才刚刚开始,从蛮荒中走如文明的部族有着很多古怪的制度,还没有完全消亡。
卫城征服了大量的西戎村落,将他们一部分贬斥为奴隶,而另一部分小村落则还保留着,陈健听商队的人说起过,这些小村落除了承担极重的徭役外,还要将一半的粮食上缴到卫城。
这些村落中的人未必是奴隶,更像是农奴,他们是人,也拥有一部分土地,但他们没有政治权利,但他们却是卫城的主要生产者。
最重要的一点事这些人的人口比例有些太高了,一旦出事就要出大事。
这一次显然是早有预谋,发动叛乱后故意引诱卫河追击,山中的西戎人在山谷设伏,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伏击战。如果伏击中卫河战死,那么卫城如今也不会被围,可能城中的一些人就会开门,献上一部分粮食和女人,在西戎人的扶植下坐上首领的位置。
渊想的多了一些,能够稍微看透那些人会触动自己的利益,但更多的卫城人会选择随波逐流地接受,不接受的杀掉,剩下的就都接受了。
按渊所说,围住卫城的人有大约六七千,数量有些骇人,但也不是不可能。
西戎人从卫城那里学到了种植的办法,那些农奴村落可能也得到了西戎人的承诺,拿出粮食支持。
这六七千人真正能打的或许只有三两千,剩下的都是凑数的,不过他们刚刚伏击了卫河,卫城城中又内乱,外面的西戎人气势正盛,卫城还真的很危险。
任何制度都不是天生健全的,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行,凭借前世的经验,陈健这边就少走了一些弯路,夏城中也有需要缴纳半数以上粮食的隶农,但是他们的数量只有不到二百人,就算有心作乱也没法和外面勾结,数量太少也难起波澜。
卫城出这样的事情理之中,要是卫城从一开始就有完美的奴隶制度那才奇怪,陈健甚至数九说起过有些城邑会将老人扔到山中以减轻城邑的负担,这个世界的城邑并非完全一致的,而是在蛮荒与文明之间走了各自不同的路。
对与错,在这个时代很难说服别人,只有靠自然选择一样的淘汰,最后存活下来的族群才是走对了的族群。
不管怎么说,是要帮卫城这个忙的,但什么时候帮才能为夏城取得最大的利益也是他作为城邑首领要考虑的问题。
打仗要靠族人,族人也需要一个理由,他也需要卫城的一个承诺,是给粮食?给奴隶?还是别的?总不可能让族人白白送死。
如今卫西重伤,剩下随行的人未必能够做主,他只能选择等待。
西戎之类的说法,源于大河两岸的文化圈,族人们并没有从小接受这种灌输,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打仗就是打仗,帮卫城人打仗,或许可以,但总得有个过得去的理由吧?
任何东西都是相互的,包括族群的认同,仅仅因为是文化相近的亲族,所有人都会斗志满满杀声震天,那只能存在于幻想中。
哪怕日后民族真的形成了,要做到兄弟阋墙外御其辱,那也只是读书人的梦想罢了,掌握了权利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惮于借异族之兵的,哪怕自己当儿皇帝,哪怕都城任由异族劫掠。
况且夏城半年前才打过一仗,羽箭消耗了极多,马上就要收麦,需要大量的人口,这时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兵,否则夏城至少三年无法恢复元气。
正在那琢磨其中利害的时候,议事会大厅的门被打开,粟禾等人走进来,还有一些部族的首领和议事会的成员。
议事会的人也不太清楚是不是该出兵帮忙,按说要是能够向上回那样抓回那么多的奴隶倒也可以,可议事会的人是站在夏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些部族的首领却不会这么想。
打仗是要死人的,死的都是自己的族人不说,你姬夏上回抢回来的奴隶分给了族人,并且说是归他们个人所有,极大削弱了氏族首领的权威和利益。
如今开战权不在你手上,在议事会手中,纵然议事会里大部分人都是你那边的,可也得考虑我们的意见。
要打,不是不可以,但奴隶和战利品怎么分配?你再这么分下去,族人们只会记得自己是夏城的人,谁还把氏族的首领放在眼里?
的确,你姬夏可以让城中的轻壮男人听你的,可我们作为首领也未必一点能量都没有,说一说打仗要死人为什么替别人打仗之类的话,还是可以的。你当初锻造无锋的时候就说过,军事首领离开了族人,什么都不是,要是大家都反对你出兵呢?
各怀心思的人都在看着陈健,但陈健一直没说话,他还在考虑当中。
粟禾不太了解夏城内部的一些分歧,看着陈健一直没说话,以为陈健被渊所说的西戎人数量吓到了,六七千人,的确不是个小数目,就算是大河两岸的一些大的部族,也未必能凑出这么多人。
“姬夏首领,想不到西戎人已经如此强大?十几年前我们曾把他们沿着大河一路向西驱逐,他们那时候还不会种粟,如今竟然能集结数千人,也学会了种粟,哎……”
征服扩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技术传播的过程,这种事陈健并不觉得奇怪,要是打了十几年仗还没从大河诸部那里学到种植才奇怪。
众人见粟禾打破了沉闷,纷纷问道:“姬夏,帮不帮卫城?”
陈健缓缓说道:“容我再想想。”
他是打定心思要出兵的,为了攫取战后的利益。
但打仗只是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仗打完之后该怎么办?
粟禾只当陈健心怯,却也没有讥讽,他想如果他是首领,这一仗恐怕也未必会打,西戎人可有数千呢。
他看过夏城的一切,他对夏城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夏城人口放在大河两岸的部族中不算多,就算所有男人都出征,也不过能凑出两千人,但整个城邑就算是空了,什么都干不了。
况且,就算什么都不要了全部出征,两千人比起西戎人的数量还是太少。
他倒是听过阳关之战,那一战是夏城人据城而守,他听完整场战役的过程后,总觉得陈健是靠了极大的运气才获胜。
这一次要想解围,就需要堂堂正正地击败西戎人才行,而且还是远征数百里之外,西戎人以逸待劳,怎么看这一仗都不好打。
卫城内乱,卫河受伤,人心不稳,他们也凑不出多少人出城接应,最多能守住城邑就不错了,卫城中还有那么多的奴隶,他们大多是西戎的战俘,这都是些危险的因素。
“这要是在粟城,或许还有办法。就夏城来说,终究人口太少,卫城这一次危险了。”
粟禾心中想着,暗自摇摇头,粟城加上周围那几个盟誓的部族城邑,十几个城邑凑出万人也是可能的,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粟岳就算知道,也不太可能出征千里去救卫城。
卫城虽然有城墙,靠近大河水源不缺,还有不少的粮食和人,但城外的土地被占,再多的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再高的城墙也有被爬上的一天。
当初七十一亲族同聚华城盟誓,四周臣服是何等的壮观。
如今七十一亲族只剩下六十余支,或许不久后还要再少一支,卫姓得赐的玉山终要流落到西戎人手。
见陈健还在思索,粟禾忍不住说道:“可惜粟城距离此地太远,大军到这里少说也要一年……这件事,的确难办。姬夏首领,你不妨立刻派人骑马去一趟娥城,将这件事告诉娥钺首领。”
“那六七千西戎,怕是很难打败,卫城被围,夏城也要提前准备,姬夏首领不妨让族人加固城墙准备兵器,要是实在不行,可以向东迁徙。”
各个首领和其余人立刻有些不满地嘀咕了几句,陈健顺势哼了一声,冲着众人喊道:“东迁?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祖先睡在四周的山林中,我们用手和敌人的血开垦出了这么多的土地,我们绝不东迁。等将来有一天我们死了,去了先祖居住的世界,祖先问我们:孩子们,你们的土地呢?我们怎么说?我们告诉祖先我们守不住,扔给别人了?”
众人纷纷喊道:“对,我们哪也不去。就算我们要走,那也是我们的孩子太多了需要分出去,除此之外,谁也别想让我们走。”
“就是,迁徙后什么都得重新来,土地怎么办?我年纪已经很大了,将来见了祖先,怎么说?”
粟禾略有些尴尬,闭口不言,心中却道:“这话,未免说的太大了,六七千人,就算你能守得住夏城,难道守的住外面的土地?西戎人今日不来,明日不来,总有一天要来的。你们今天说的好听,日后我倒要看看你们到底迁不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