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子轩虽然很不爽,但还是答应下来。
他的初衷是推广新文学,而鲁讯的小说的确很具有代表性,既然是鲁讯推荐的人选,只要林羽堂和鲁讯达成了一致,那他也没必要为了些许的闲气而拒绝。
和林羽堂一样,国内的很多人弄不明白林子轩在西方文学界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林子轩在美国出版了小说,《乱世佳人》的中文版他们也读过,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并不认为这本小说有多么的好。
何况林子轩写的太过直白,没有文采,不符合中国学者的阅读习惯。
他们把《乱世佳人》划归到鸳鸯蝴蝶派那类通俗小说的范畴,认为林子轩在美国写了一本通俗小说,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就和鸳鸯蝴蝶派作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类似。
通俗文学一向不受文学评论家的待见,这是文学界的常态。
也就是说,林子轩根本没有进入美国文坛主流文学的领域。
就算有点名声,也极为有限,恐怕都是林子轩自己吹嘘出来的。
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内容不适合中国社会,林子轩懒得出版中文版,所以很多中国学者都不知道林子轩在美国又写了一本畅销书。
这些人的想法颇有道理,一般来说,通俗文学可能成为畅销书,却很难成为名著。
但他们忽视了《乱世佳人》描写的故事,是美国人最感兴趣的内战。
美国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华盛顿领导的建国战争,一次是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这两次战争深深的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美国人对这两次战争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少文学作品都讲述了这方面的内容。
《乱世佳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化界虽然崇尚西方文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名著,似乎和西方文化接轨了,但还是有着一种小圈子思想。
他们看到的都是西方的那些名家和名著。以为翻译了莎士比亚就了解了英国文学。
其实,他们和欧美的文学界是脱节的。
他们不清楚此时此刻的欧美文坛正流行什么创作流派。他们翻译过来的都是欧美文坛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的作品。
而且,大多还是从日本贩卖过来的二手货。
日本文坛接触西方社会,学习了西方的文学创作技巧,然后中国留学生又学习了日本的创作手法,带回了中国。
就以川端康城的新感觉派为例,日本人学习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创立了新感觉派,然后传到中国。形成了中国的现代派文学。
为什么中国文学家不直接学习西方的创作技巧呢?
这就是小圈子思想,大多数中国文人并不懂得外语,接触的西方文学都是通过翻译的作品,这些作品经过翻译之后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
特别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翻译作品。
林子轩找来看过,都是文言文,而且是意译,就是按照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进行翻译。
这让中国文人有了一种错觉,认为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区别并不是很大,西方文学不过如此,除了西方的科学可以借鉴外。西方文学还不如中国的传统小说。
直到白话文的推广,不少翻译家舍弃了文言文,使用白话文翻译外国名著。
如此才让中国文人意识到外国人的写作技巧和中国文学差别很大。但还是较为隔膜。
只有那些出国留学,直接接触西方文学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这种人非常少,就算回国之后介绍了西方文化,短时间内也改变不了中国文坛的风气。
所以说,中国文人对林子轩在西方文学界的定位不是很清晰。
《时代周刊》对于林子轩的吹捧让他们觉得一个在美国写通俗小说的人都能出名,那我们难道还不如一个写通俗小说的么?
我们只要在美国发表小说,也能获得巨大的声誉。
这种错觉让不少文人开始琢磨如何在国外出名的事情来,他们利用关系和外国出版社联系。希望能出版自己的小说。
甚至说他的小说比林子轩写的好上一百倍。
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受到一番奚落外。外国出版社根本不予理睬。
这时候,他们听说林子轩要在美国推广中国的小说。还负责出版,又把主意打到了林子轩这里来。
在他们想来,只要自己的小说能够在美国出版,美国人就能看出自己作品比林子轩写的好,自己也就能出名了。
于是,不少文人开始改口称赞林子轩,目的是希望林子轩能把他的小说在美国出版。
林子轩打听了一下,这个消息是林羽堂说出去的。
推广新文学丛书本来是他在美国的一种尝试,如果反响还可以,就会继续推广下去,如果反响不好,就暂停下来。
这是一件没有公开的事情,如今却传的人尽皆知。
来找林子轩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鸳鸯蝴蝶派的作家。
林子轩也不能说我只收具有代表性的新文学作品,你的小说不够资格,那样太得罪人。
还有不少文坛的老前辈,倚老卖老,弄的他不堪其扰。
他不知道林羽堂是无意还是有意放出的消息,但他心里极为不爽。
林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林子轩决定把《京华烟云》给写出来,这本小说是林羽堂的代表作。
这是林羽堂于1938年在巴黎用英文写成的小说。
翻译成中文后也叫做《瞬息京华》,旨在向西方介绍道家文化,以弘扬道家思想为主题。
故事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1975年,林羽堂凭借《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电视剧,随后找来翻译成中文的小说看了看。
他本来没打算写《京华烟云》,因为这部小说的时间线太长了,横跨中国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发生的事情他怎么写,他不可能泄露天机,那是自找死路。
但林羽堂让他不高兴了,那就写吧。
没发生的事情可以以后再写,就当是写一部记录这个时代历史的小说了。
对于林子轩来说,这个时代的确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他正生活在历史之中。(未完待续。)
林子轩虽然很不爽,但还是答应下来。
他的初衷是推广新文学,而鲁讯的小说的确很具有代表性,既然是鲁讯推荐的人选,只要林羽堂和鲁讯达成了一致,那他也没必要为了些许的闲气而拒绝。
和林羽堂一样,国内的很多人弄不明白林子轩在西方文学界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林子轩在美国出版了小说,《乱世佳人》的中文版他们也读过,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并不认为这本小说有多么的好。
何况林子轩写的太过直白,没有文采,不符合中国学者的阅读习惯。
他们把《乱世佳人》划归到鸳鸯蝴蝶派那类通俗小说的范畴,认为林子轩在美国写了一本通俗小说,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就和鸳鸯蝴蝶派作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类似。
通俗文学一向不受文学评论家的待见,这是文学界的常态。
也就是说,林子轩根本没有进入美国文坛主流文学的领域。
就算有点名声,也极为有限,恐怕都是林子轩自己吹嘘出来的。
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内容不适合中国社会,林子轩懒得出版中文版,所以很多中国学者都不知道林子轩在美国又写了一本畅销书。
这些人的想法颇有道理,一般来说,通俗文学可能成为畅销书,却很难成为名著。
但他们忽视了《乱世佳人》描写的故事,是美国人最感兴趣的内战。
美国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一次是华盛顿领导的建国战争,一次是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这两次战争深深的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美国人对这两次战争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少文学作品都讲述了这方面的内容。
《乱世佳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化界虽然崇尚西方文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名著,似乎和西方文化接轨了,但还是有着一种小圈子思想。
他们看到的都是西方的那些名家和名著。以为翻译了莎士比亚就了解了英国文学。
其实,他们和欧美的文学界是脱节的。
他们不清楚此时此刻的欧美文坛正流行什么创作流派。他们翻译过来的都是欧美文坛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的作品。
而且,大多还是从日本贩卖过来的二手货。
日本文坛接触西方社会,学习了西方的文学创作技巧,然后中国留学生又学习了日本的创作手法,带回了中国。
就以川端康城的新感觉派为例,日本人学习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创立了新感觉派,然后传到中国。形成了中国的现代派文学。
为什么中国文学家不直接学习西方的创作技巧呢?
这就是小圈子思想,大多数中国文人并不懂得外语,接触的西方文学都是通过翻译的作品,这些作品经过翻译之后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
特别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翻译作品。
林子轩找来看过,都是文言文,而且是意译,就是按照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进行翻译。
这让中国文人有了一种错觉,认为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区别并不是很大,西方文学不过如此,除了西方的科学可以借鉴外。西方文学还不如中国的传统小说。
直到白话文的推广,不少翻译家舍弃了文言文,使用白话文翻译外国名著。
如此才让中国文人意识到外国人的写作技巧和中国文学差别很大。但还是较为隔膜。
只有那些出国留学,直接接触西方文学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这种人非常少,就算回国之后介绍了西方文化,短时间内也改变不了中国文坛的风气。
所以说,中国文人对林子轩在西方文学界的定位不是很清晰。
《时代周刊》对于林子轩的吹捧让他们觉得一个在美国写通俗小说的人都能出名,那我们难道还不如一个写通俗小说的么?
我们只要在美国发表小说,也能获得巨大的声誉。
这种错觉让不少文人开始琢磨如何在国外出名的事情来,他们利用关系和外国出版社联系。希望能出版自己的小说。
甚至说他的小说比林子轩写的好上一百倍。
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受到一番奚落外。外国出版社根本不予理睬。
这时候,他们听说林子轩要在美国推广中国的小说。还负责出版,又把主意打到了林子轩这里来。
在他们想来,只要自己的小说能够在美国出版,美国人就能看出自己作品比林子轩写的好,自己也就能出名了。
于是,不少文人开始改口称赞林子轩,目的是希望林子轩能把他的小说在美国出版。
林子轩打听了一下,这个消息是林羽堂说出去的。
推广新文学丛书本来是他在美国的一种尝试,如果反响还可以,就会继续推广下去,如果反响不好,就暂停下来。
这是一件没有公开的事情,如今却传的人尽皆知。
来找林子轩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鸳鸯蝴蝶派的作家。
林子轩也不能说我只收具有代表性的新文学作品,你的小说不够资格,那样太得罪人。
还有不少文坛的老前辈,倚老卖老,弄的他不堪其扰。
他不知道林羽堂是无意还是有意放出的消息,但他心里极为不爽。
林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林子轩决定把《京华烟云》给写出来,这本小说是林羽堂的代表作。
这是林羽堂于1938年在巴黎用英文写成的小说。
翻译成中文后也叫做《瞬息京华》,旨在向西方介绍道家文化,以弘扬道家思想为主题。
故事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1975年,林羽堂凭借《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电视剧,随后找来翻译成中文的小说看了看。
他本来没打算写《京华烟云》,因为这部小说的时间线太长了,横跨中国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发生的事情他怎么写,他不可能泄露天机,那是自找死路。
但林羽堂让他不高兴了,那就写吧。
没发生的事情可以以后再写,就当是写一部记录这个时代历史的小说了。
对于林子轩来说,这个时代的确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他正生活在历史之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