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孤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惟功的话虽未明说,万历的脸却阴沉下来。
他是按全套的皇帝教导方式在一直教育的,和纯粹的儒家教育以及亲藩式的养猪教养法不同,皇帝是负全天下之责,所以不仅要教导儒家经典,输以仁德的治国观,更重要的治国手段和一些祖传的心法,不论是由经筳时教导,或是平时讲官的灌输,又或是太监们私下的提点,皇帝对权术之道已经颇有心得,其中最重要的祖传心法无非就是大小相制,讲究平衡之道。
宋人不独相,异论相搅,到南宋时先后出现独相兼枢密的情形,大权在握,废立皇帝都等闲事,这时间相隔可不远,明太祖废丞相制度,很难说是因为蒙元的中书省权力太大,还是得到了南宋中末期权相频出的教训。
最少在万历的心里,现在的情形极不正常,十分的叫他不安。
“此事是张先生做的主。”万历轻轻咬着牙,琢磨着道:“推翻是断然不可能的……”
“臣的意思,现在想独立一军是不可能的,不如往京营先掺沙子也好。”
“这个法子甚妙。”万历眼前一亮,用激赏的眼神打量着惟功,笑道:“如果不是你太小,吾真想叫你去总理京营。”
惟功笑道:“臣可不敢发这个梦,总理京营最少也得是侯爵,臣算什么。”
万历似笑非笑,看着惟功道:“你那英国公府的爵位,亦不是完全不可能嘛。”
“臣不敢做这样的梦。”
万历想建立自己的军队,任命靠的住的将领,甚至是宦官领军,这种想法,由来已经非一日,惟功这种常伴帝侧的人对皇帝的小心思还是很了解的。
这种想抓兵的心理其实不难理解,无非就是一边自己是天下第一人的天子,一边又被群臣挟制,还有一个张先生隐隐有在自己之上的感觉,这种滋味,不好受。
著名的厚脸皮阳痿天子赵构赵老九,在秦桧死后擦了把汗,对殿帅杨沂中道:“至此日,方能去靴中匕首。”
赵构这样在尸山血海里打过滚的天子都被相权被成这样,万历心里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的心理上仍然不觉得安全,在万历十一年后,万历在禁中组建禁军,自己亲自操练,每日在大内和万岁山练骑射,搞的炮声隆隆,朝野为之不安,后来在阁臣的力劝之下,同时万历操持国柄有些日子,张居正被清算了,冯保赶去种菜了,安全感足了,自己操持军队的心思也就变淡了,到最后,万历到底没拧过文官,还是将这支皇帝亲自成立的军队给解散了。
“吾会想想法子。”万历对着惟功道:“你自己惹出的乱子,莫要想置身事外。”
惟功对在京营经营没有什么兴趣,他的理想和志趣是到边关,在京师,维持现在的格局和势力就可以了。
但皇帝是不可以违拗的,他只能苦笑着答应下来。
皇帝又道:“这一阵可能叫你受些委屈了,忍着罢。”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张惟功在大闹兵部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现在是文官势大,张居正肯定会对自己采取行动,以有所交待。
当然,不会太严厉,会给小皇帝和英国公府都留些面子。
君臣二人一边说话,皇帝一边也是穿好了衣袍,此时御膳已经送来,万历便是一边用膳,一边轻轻一咳。
众太监都是石头里能熬出油的机灵鬼,一听之下就连忙又往四周弹开了十来步,又能监视惟功,也不会将君臣二人的对话听的太清楚了。
“怎么样?”
万历捡起一块做工很精细的糕点,状似随意的询问着。
“德、才,都是没说的。其父虽然是平民,但其祖做过宛平教谕,同进士的底子,也算是缙绅之家出身,所以自幼读书,针织,女红,厨艺,样样都好。”
明朝有一项制度还是极好的,便是它的外戚制度。大约是吸取了蒙元时宫廷乱象的教训,明太祖特意设计了这种娶后妃只准迎娶小门户人家的规矩,最多官不过佐杂,或是干脆就是平头百姓一个,勋贵之家绝对不要,品官之家也是肯定不行,这样就算是有眼前太后年轻和皇帝幼年登基的事,但皇后之家却是小门小户出身,就算封了伯爵也没有根基,想危害到大明江山也是绝无可能。
眼前这王皇后,就是这种理念之下挑出来的,彻底的百姓之家出身。
“谁要听这个?”万历十四岁,明年大婚时十五,在宫中营养好,早知人事,听着惟功的话小皇帝就是一脸的不耐烦,顿足道:“快捡要紧的说!”
“呃……”惟功慢吞吞的道:“论起长相吧,就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了。”
“中人之姿?”
万历一颗心直往下沉,脸上也显露出极为失望的色彩。
“脸还是挺白的,眼也大,人中稍长一些,牙齿齐整,也白……”
惟功手舞足蹈的,尽可能的捡未来皇后的优点来说。确实,挑皇后肯定是先看家世,虽然不娶勋旧品官之家,但也一定是那种风气正,品评出来的名声好,几辈没出过丢人事情的清白人家,德性在前,然后看长相。长相也一定是齐楚周整,不能是有瑕疵,但是不是那种美艳外露的模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这就是母后给吾挑的皇后……”万历垂头丧气,半天也没醒过神来。
年轻人到底还是对自己的元配很重视的,如果是老油条皇帝才不会管皇后好不好看,反正随随便便也有几十个有名份的嫔妃,没名份的想多少有多少,哪个傻子去动那个用来当招牌的皇后?
万历到底是还小,心思纯良,再说这些年被管惨了,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可以广置嫔妃,在他成年之后,李太后不仅不会管,还会鼓励他这么做的。
多子多福是百姓,天子多子还保障着政权的延续,无子就是一大悲剧,当年孝宗皇帝只有张皇后一个皇后,恩爱无比,后来只养了武宗一个儿子,武宗胡闹早死,结果嘉靖皇帝继位后,对他那个皇伯母根本谈不上尊敬,张太后因此在宫中过了一个极为凄惨的晚年。如果有机会叫她重选一次,她肯定会劝丈夫多纳几个妃嫔,多生几个皇子出来的。
“皇后品德是真的很好的……”
惟功徒劳无功的劝说着,皇帝的情绪却是怎么也鼓不起来。
“你去吧,今日就不要你在此伺候了,你已经和马芳说好找他学射,马帅过几日朕会接见,见过之后就叫他回任了,时间不多,你切莫耽搁了。”
万历勉强从低迷的情绪中挣扎出来,对着惟功和声说着。
对叫皇帝这么口吻说话,还考虑的这么周详,四周的太监隐约听到两句,眼睛里都嫉妒的滴出血来了。
他们天天在皇帝身侧,皇帝哪里会这么关照他们?无非当养熟了的狗儿,高兴了哄两句,不高兴了又踢又打,用来出气的时候管你是小火者还是管事牌子,皇帝可是一样会打的。
这些太监当然不知道,张惟功昨日在兵部的表现已经是选边站队,不论是张居正或是文官都不会再与他亲善,只有站在皇帝和勋臣这一边,特别是站在皇帝这边。
这样的臣子,等若孤臣,皇帝虽小,心里却是很清楚的。
江米胡同就在西华门外不远,惟功从乾清门出来,预备直接从西华门出去,去见马芳。
刚从乾清门出来不远,便有一个内阁里的中书舍人过来道:“元辅要见你,请随我来吧。”
说罢转身就走,丝毫没有考虑惟功可能会拒绝的意思。
这就是张居正秉国的霸气了,相权和皇权隐隐合二为一,张惟功会不会拒绝,张居正不会考虑,他身边的人当然更不会。
“下官参见元辅。”
张居正还是在阁中办事,大桌案上堆着满满当当的,有各衙门上奏的题本,各地官员的上来的小本,也有很多私人信函。
阁老虽然是有宰相之称,但实际上内阁只是翰林院的一个附属机构,张居正的很多改革措施并不是直接由内阁下令,统核进行,而是用私人信函的形式来进行,掌控吏部为首的吏部,派私人历任各地封疆,以私信指示清丈等诸事,这是明朝宰相的办事特点所在。
而且内阁的票拟后的奏本还要送到司礼,成年的皇帝会挑重要的看看,不重要的就直接交给司礼批,司礼监批上“如阁”或是“如阁拟”,这样才算正式通过,成为可以明发的诏旨。而且司礼还负责交通中外,也就是负责皇帝和内阁的联络,大明的皇帝一般都很懒,见大臣对他们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皇帝对某事有什么指示,都是叫司礼监的太监前往内阁传谕,遇到忠正的太监还好说,反正照样传达就是,遇到心怀不轨的,这传谕旨时就是很好的滥权机会了。
惟功的话虽未明说,万历的脸却阴沉下来。
他是按全套的皇帝教导方式在一直教育的,和纯粹的儒家教育以及亲藩式的养猪教养法不同,皇帝是负全天下之责,所以不仅要教导儒家经典,输以仁德的治国观,更重要的治国手段和一些祖传的心法,不论是由经筳时教导,或是平时讲官的灌输,又或是太监们私下的提点,皇帝对权术之道已经颇有心得,其中最重要的祖传心法无非就是大小相制,讲究平衡之道。
宋人不独相,异论相搅,到南宋时先后出现独相兼枢密的情形,大权在握,废立皇帝都等闲事,这时间相隔可不远,明太祖废丞相制度,很难说是因为蒙元的中书省权力太大,还是得到了南宋中末期权相频出的教训。
最少在万历的心里,现在的情形极不正常,十分的叫他不安。
“此事是张先生做的主。”万历轻轻咬着牙,琢磨着道:“推翻是断然不可能的……”
“臣的意思,现在想独立一军是不可能的,不如往京营先掺沙子也好。”
“这个法子甚妙。”万历眼前一亮,用激赏的眼神打量着惟功,笑道:“如果不是你太小,吾真想叫你去总理京营。”
惟功笑道:“臣可不敢发这个梦,总理京营最少也得是侯爵,臣算什么。”
万历似笑非笑,看着惟功道:“你那英国公府的爵位,亦不是完全不可能嘛。”
“臣不敢做这样的梦。”
万历想建立自己的军队,任命靠的住的将领,甚至是宦官领军,这种想法,由来已经非一日,惟功这种常伴帝侧的人对皇帝的小心思还是很了解的。
这种想抓兵的心理其实不难理解,无非就是一边自己是天下第一人的天子,一边又被群臣挟制,还有一个张先生隐隐有在自己之上的感觉,这种滋味,不好受。
著名的厚脸皮阳痿天子赵构赵老九,在秦桧死后擦了把汗,对殿帅杨沂中道:“至此日,方能去靴中匕首。”
赵构这样在尸山血海里打过滚的天子都被相权被成这样,万历心里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的心理上仍然不觉得安全,在万历十一年后,万历在禁中组建禁军,自己亲自操练,每日在大内和万岁山练骑射,搞的炮声隆隆,朝野为之不安,后来在阁臣的力劝之下,同时万历操持国柄有些日子,张居正被清算了,冯保赶去种菜了,安全感足了,自己操持军队的心思也就变淡了,到最后,万历到底没拧过文官,还是将这支皇帝亲自成立的军队给解散了。
“吾会想想法子。”万历对着惟功道:“你自己惹出的乱子,莫要想置身事外。”
惟功对在京营经营没有什么兴趣,他的理想和志趣是到边关,在京师,维持现在的格局和势力就可以了。
但皇帝是不可以违拗的,他只能苦笑着答应下来。
皇帝又道:“这一阵可能叫你受些委屈了,忍着罢。”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张惟功在大闹兵部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现在是文官势大,张居正肯定会对自己采取行动,以有所交待。
当然,不会太严厉,会给小皇帝和英国公府都留些面子。
君臣二人一边说话,皇帝一边也是穿好了衣袍,此时御膳已经送来,万历便是一边用膳,一边轻轻一咳。
众太监都是石头里能熬出油的机灵鬼,一听之下就连忙又往四周弹开了十来步,又能监视惟功,也不会将君臣二人的对话听的太清楚了。
“怎么样?”
万历捡起一块做工很精细的糕点,状似随意的询问着。
“德、才,都是没说的。其父虽然是平民,但其祖做过宛平教谕,同进士的底子,也算是缙绅之家出身,所以自幼读书,针织,女红,厨艺,样样都好。”
明朝有一项制度还是极好的,便是它的外戚制度。大约是吸取了蒙元时宫廷乱象的教训,明太祖特意设计了这种娶后妃只准迎娶小门户人家的规矩,最多官不过佐杂,或是干脆就是平头百姓一个,勋贵之家绝对不要,品官之家也是肯定不行,这样就算是有眼前太后年轻和皇帝幼年登基的事,但皇后之家却是小门小户出身,就算封了伯爵也没有根基,想危害到大明江山也是绝无可能。
眼前这王皇后,就是这种理念之下挑出来的,彻底的百姓之家出身。
“谁要听这个?”万历十四岁,明年大婚时十五,在宫中营养好,早知人事,听着惟功的话小皇帝就是一脸的不耐烦,顿足道:“快捡要紧的说!”
“呃……”惟功慢吞吞的道:“论起长相吧,就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了。”
“中人之姿?”
万历一颗心直往下沉,脸上也显露出极为失望的色彩。
“脸还是挺白的,眼也大,人中稍长一些,牙齿齐整,也白……”
惟功手舞足蹈的,尽可能的捡未来皇后的优点来说。确实,挑皇后肯定是先看家世,虽然不娶勋旧品官之家,但也一定是那种风气正,品评出来的名声好,几辈没出过丢人事情的清白人家,德性在前,然后看长相。长相也一定是齐楚周整,不能是有瑕疵,但是不是那种美艳外露的模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这就是母后给吾挑的皇后……”万历垂头丧气,半天也没醒过神来。
年轻人到底还是对自己的元配很重视的,如果是老油条皇帝才不会管皇后好不好看,反正随随便便也有几十个有名份的嫔妃,没名份的想多少有多少,哪个傻子去动那个用来当招牌的皇后?
万历到底是还小,心思纯良,再说这些年被管惨了,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可以广置嫔妃,在他成年之后,李太后不仅不会管,还会鼓励他这么做的。
多子多福是百姓,天子多子还保障着政权的延续,无子就是一大悲剧,当年孝宗皇帝只有张皇后一个皇后,恩爱无比,后来只养了武宗一个儿子,武宗胡闹早死,结果嘉靖皇帝继位后,对他那个皇伯母根本谈不上尊敬,张太后因此在宫中过了一个极为凄惨的晚年。如果有机会叫她重选一次,她肯定会劝丈夫多纳几个妃嫔,多生几个皇子出来的。
“皇后品德是真的很好的……”
惟功徒劳无功的劝说着,皇帝的情绪却是怎么也鼓不起来。
“你去吧,今日就不要你在此伺候了,你已经和马芳说好找他学射,马帅过几日朕会接见,见过之后就叫他回任了,时间不多,你切莫耽搁了。”
万历勉强从低迷的情绪中挣扎出来,对着惟功和声说着。
对叫皇帝这么口吻说话,还考虑的这么周详,四周的太监隐约听到两句,眼睛里都嫉妒的滴出血来了。
他们天天在皇帝身侧,皇帝哪里会这么关照他们?无非当养熟了的狗儿,高兴了哄两句,不高兴了又踢又打,用来出气的时候管你是小火者还是管事牌子,皇帝可是一样会打的。
这些太监当然不知道,张惟功昨日在兵部的表现已经是选边站队,不论是张居正或是文官都不会再与他亲善,只有站在皇帝和勋臣这一边,特别是站在皇帝这边。
这样的臣子,等若孤臣,皇帝虽小,心里却是很清楚的。
江米胡同就在西华门外不远,惟功从乾清门出来,预备直接从西华门出去,去见马芳。
刚从乾清门出来不远,便有一个内阁里的中书舍人过来道:“元辅要见你,请随我来吧。”
说罢转身就走,丝毫没有考虑惟功可能会拒绝的意思。
这就是张居正秉国的霸气了,相权和皇权隐隐合二为一,张惟功会不会拒绝,张居正不会考虑,他身边的人当然更不会。
“下官参见元辅。”
张居正还是在阁中办事,大桌案上堆着满满当当的,有各衙门上奏的题本,各地官员的上来的小本,也有很多私人信函。
阁老虽然是有宰相之称,但实际上内阁只是翰林院的一个附属机构,张居正的很多改革措施并不是直接由内阁下令,统核进行,而是用私人信函的形式来进行,掌控吏部为首的吏部,派私人历任各地封疆,以私信指示清丈等诸事,这是明朝宰相的办事特点所在。
而且内阁的票拟后的奏本还要送到司礼,成年的皇帝会挑重要的看看,不重要的就直接交给司礼批,司礼监批上“如阁”或是“如阁拟”,这样才算正式通过,成为可以明发的诏旨。而且司礼还负责交通中外,也就是负责皇帝和内阁的联络,大明的皇帝一般都很懒,见大臣对他们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皇帝对某事有什么指示,都是叫司礼监的太监前往内阁传谕,遇到忠正的太监还好说,反正照样传达就是,遇到心怀不轨的,这传谕旨时就是很好的滥权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