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朝堂变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十九章、朝堂变化
孙悠然看着手里的信,这是一封管家赵伯托人带过来的问候信,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辛巳,以宇文节为侍中,柳奭为中书令,以兵部侍郎三原韩瑷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尉继续修改《疏议》。
孙悠然想起来,去年正月十一,李治任命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奭二人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实职宰相。宇文节公正耿直,柳奭是王皇后的舅舅,当然会站在李治这边。八月初八,又任命自己当初的东宫旧人于志宁为尚书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都仍是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季辅为侍中。高季辅即是李治东宫旧人,又是李绩多年的好友。但是,这些
人位高权轻,在朝会上说话没什么分量,还是达不到李治想要收回更多权力的想法。现在宇文节代于志宁为侍中,于志宁转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柳奭成为中书令。说明李治急于收回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而韩援是长孙无忌的亲戚,再加上褚遂良又回到朝堂,看起来长孙无忌还是不想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
权力就是一剂毒药,长孙自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在大唐权力核心稳坐钓鱼台二十多年,既是李世民舅子加好友,又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现在外甥当了皇帝,他又以舅舅和席顾命大臣的身份拢着朝堂上的权力,大权在握的他正享受着这堪比皇帝的滋味,也许心里一点也没有注意到作为皇帝的外甥已经长大。皇帝这种生物,天生就有一种对权力独占的欲
望,李治既然成为了皇帝,自然而然的不想本来属于自己的权力却在别人的手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现在还剩六个,可是在朝堂上只有李绩可以与长孙无忌抗衡,但是李绩那样早已成精的人从来不和长孙无忌冲突,所以李治只好依靠忠于自己的属下来收回权力。
李治看着这个舅舅快没事干了,看着《疏议》确实有些地方很落后,就给舅舅找点事做。
前年正月李治下令开始编撰《疏律》,去年闰九月完成,孙悠然虽然很看不懂文言文,还是让李湖翻译出来看看,在这个封建社会,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意,也许什么时候中招了都不知道。想想炀帝时有人因为穿衣服不合礼制就被罢官削爵,孙悠然可不想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转眼就没了。结果一看之下,有不少其他人看来合理可是孙悠然看来却是错
的。和着程初他们议论过两次,然后孙悠然的一些观点就被流传了出去。李治本来想随便看看差不多就颁布施行,好巧不巧武氏居然知道了孙悠然的议论,然后说给李治听,李治看着舅舅居然又把他的左膀右臂褚遂良召回朝堂,于是修改《疏律》又重新开始。
看样子,如果长孙无忌还不醒悟,很快权力冲突就会激烈起来,想想李治后面的那个妖娆的身影,孙悠然就不寒而栗。长孙无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十多年,可谓政治斗争早臻化境,居然也一着不慎,落得个抄家流放,最后上吊身亡的凄惨结局。如此看来,李治背后那位真算得上是天生政客,政商之高犹在长孙之上,现在她没有机会练手,对付长孙无忌也只
是凭着李治的势,不过从这几个推手之间吧长孙逼到角落,最起码也是天赋根骨了,练得绝世武功。 想想女人在大唐这样的男权社会,最后居然成功登鼎,南面而坐,不管她在这个过程中杀戮了多少好汉,使得王朝对外全面收缩,她能够在这时代走到这一步政商最起码能跟爱因斯坦的智商有得一比。
孙悠然有点担忧了,现在站在岸上看着他们在朝堂上你来我往虽然热闹,可就怕最后把自己也拖下水就麻烦了,虽然作为后世人能够理智的站在女皇帝这边,可是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为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的官员被屠戮?虽然孙悠然听过“管你上面如何好色奢靡、杀人如麻,只要不抢我家老母猪就成”,但是如果权力核心都是这种人,那下面的百姓日子肯定不会好。缺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上面的官员如果好色奢靡、杀人如麻,那下面的人也会有样学样,最后整个国家不会再有安宁,百姓历来就是弱势的一方,还不是任人予取予求。
不过现在还不能断定哪边是好哪边是坏,还仅仅只是单纯的政治冲突。也许李治掌握大权后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也许长孙无忌一直忠心耿耿,只是看到外甥能力还不够所以替他打理朝政,又或者长孙无忌有着杨坚一般的心思,最后取而代之,却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更繁荣呢?而且,就算是坏蛋,那也有人不这么看。许敬宗被后世评为奸臣,李世民陛下不喜欢
他,作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他在贞观朝仕途坎坷,就是永徽初年也被贬为郑州刺史,然而最后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都非常看重他,后世享有盛名的门神尉迟恭和他还是亲戚。可见政治斗争是没有好人坏人的,就好像打麻将,只有输赢,不可能输钱的就坏,或者赢钱的就是坏蛋。武则天后世那么大名气,难道她做的事就是好事?屠杀许多人才,也许能说人才太多杀点无所谓,可是这么多的人命还抵不上一个历史上唯一女皇的荣耀夺人眼球?这里不想说什么生命重于千钧,只是假设一下:你的父亲或者爷爷很有能力,在李治当皇帝的时候为大唐抄劳了几十年,最后因为不想武则天登基给国家带来混乱,百姓因此遭殃,所以反对武则天,最后被武则天下令,由周兴亲自出手受尽折磨死去,你和家人流放岭南,可能在路上就由于饥饿、水土不服或者暗杀死去,你会怎么看待武则天?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谁想做万骨中的一份子啊。
现在朝堂上表面看起来还是一样的平静,可是底下的暗流已经用起来了。这一场政争就是打破现有的秩序,从新排列位置,选边站队押对了的就排排坐等着糖果,站错了的就只好灰溜溜的远蹿南荒,而后又重定秩序。政治就是在这么一轮一轮的较量中显示它的能量,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进去。
孙悠然最不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斗争了,太过血腥。按他的想法,权力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它最美的存在方式就是相互制约。秩序产生美,这一点也不错,一家独大最终都会产生问题。皇权和相权就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可是现在两边都不稳定,归根结底就是蛇无头不行的观念限制了大家的思维。皇权自始皇帝开始,就奠定了它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做
宰相的人也不可能看着皇帝为所欲为,只得限制皇权。可是受古有观念束缚,又必须有一个皇帝做老大。
其实想想也正常,孙悠然是一个平凡人,平凡人一般都注重自家的好处,多收了三五斗也会高兴得睡不着。人家豁出去性命,拿出家底来拼,最后打下了江山,难道不做皇帝回家洗洗睡了?那是圣人。人家投入就是为了回报,把命都赌上了,福荫后人很正常吧?老大付出了要回报,下面的小弟也付出了,当然也得给他们回报,不然谁跟你混啊?这不是孙悠然
捡了一个便宜贵族头衔才这么想,而是国人固有的观念,就算后世的老农民还想着多留些东西给后人呢。所以,在这个时代想要做出什么废除皇帝制之类的想法是不合适宜的,就好像王莽在汉朝推行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一样,最终都会被失败的。
然而永徽三年的大唐,最重要的还是要繁荣起来,这样百姓生活得好,社会稳定,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才会慢慢改变国家存在的问题。
暂时孙悠然不会卷进去,如果哪一天在朝堂上戏水的人太多,浪太大,那就逃得远远的,杭州不行岭南,岭南不行大员岛(台湾),东南亚,澳洲,总有一个地方能够安稳的生存下来。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非常不正确,安全措施的搞好啊,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去摔得不成人形。相对来说高处不胜寒要贴切得多,也许长孙要不了多久就会深刻理解它的含义。《道德经》上面早就写明了: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非常符合人类社会,是金科玉律。不要想着你是那个唯一的例外,哥白尼早就证明了这句话是普遍存在的真理。当然不排除世上总有那
么一个两个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最后又成功的人,可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我们,还是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改变社会的是所有人,但是改变大家的是少数人,孙悠然自认不是少数人中的一份子,只有拉开距离,踏踏实实的等着被改变。
第二十九章、朝堂变化
孙悠然看着手里的信,这是一封管家赵伯托人带过来的问候信,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辛巳,以宇文节为侍中,柳奭为中书令,以兵部侍郎三原韩瑷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尉继续修改《疏议》。
孙悠然想起来,去年正月十一,李治任命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奭二人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实职宰相。宇文节公正耿直,柳奭是王皇后的舅舅,当然会站在李治这边。八月初八,又任命自己当初的东宫旧人于志宁为尚书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都仍是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季辅为侍中。高季辅即是李治东宫旧人,又是李绩多年的好友。但是,这些
人位高权轻,在朝会上说话没什么分量,还是达不到李治想要收回更多权力的想法。现在宇文节代于志宁为侍中,于志宁转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柳奭成为中书令。说明李治急于收回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而韩援是长孙无忌的亲戚,再加上褚遂良又回到朝堂,看起来长孙无忌还是不想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
权力就是一剂毒药,长孙自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在大唐权力核心稳坐钓鱼台二十多年,既是李世民舅子加好友,又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现在外甥当了皇帝,他又以舅舅和席顾命大臣的身份拢着朝堂上的权力,大权在握的他正享受着这堪比皇帝的滋味,也许心里一点也没有注意到作为皇帝的外甥已经长大。皇帝这种生物,天生就有一种对权力独占的欲
望,李治既然成为了皇帝,自然而然的不想本来属于自己的权力却在别人的手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现在还剩六个,可是在朝堂上只有李绩可以与长孙无忌抗衡,但是李绩那样早已成精的人从来不和长孙无忌冲突,所以李治只好依靠忠于自己的属下来收回权力。
李治看着这个舅舅快没事干了,看着《疏议》确实有些地方很落后,就给舅舅找点事做。
前年正月李治下令开始编撰《疏律》,去年闰九月完成,孙悠然虽然很看不懂文言文,还是让李湖翻译出来看看,在这个封建社会,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注意,也许什么时候中招了都不知道。想想炀帝时有人因为穿衣服不合礼制就被罢官削爵,孙悠然可不想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转眼就没了。结果一看之下,有不少其他人看来合理可是孙悠然看来却是错
的。和着程初他们议论过两次,然后孙悠然的一些观点就被流传了出去。李治本来想随便看看差不多就颁布施行,好巧不巧武氏居然知道了孙悠然的议论,然后说给李治听,李治看着舅舅居然又把他的左膀右臂褚遂良召回朝堂,于是修改《疏律》又重新开始。
看样子,如果长孙无忌还不醒悟,很快权力冲突就会激烈起来,想想李治后面的那个妖娆的身影,孙悠然就不寒而栗。长孙无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十多年,可谓政治斗争早臻化境,居然也一着不慎,落得个抄家流放,最后上吊身亡的凄惨结局。如此看来,李治背后那位真算得上是天生政客,政商之高犹在长孙之上,现在她没有机会练手,对付长孙无忌也只
是凭着李治的势,不过从这几个推手之间吧长孙逼到角落,最起码也是天赋根骨了,练得绝世武功。 想想女人在大唐这样的男权社会,最后居然成功登鼎,南面而坐,不管她在这个过程中杀戮了多少好汉,使得王朝对外全面收缩,她能够在这时代走到这一步政商最起码能跟爱因斯坦的智商有得一比。
孙悠然有点担忧了,现在站在岸上看着他们在朝堂上你来我往虽然热闹,可就怕最后把自己也拖下水就麻烦了,虽然作为后世人能够理智的站在女皇帝这边,可是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为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的官员被屠戮?虽然孙悠然听过“管你上面如何好色奢靡、杀人如麻,只要不抢我家老母猪就成”,但是如果权力核心都是这种人,那下面的百姓日子肯定不会好。缺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上面的官员如果好色奢靡、杀人如麻,那下面的人也会有样学样,最后整个国家不会再有安宁,百姓历来就是弱势的一方,还不是任人予取予求。
不过现在还不能断定哪边是好哪边是坏,还仅仅只是单纯的政治冲突。也许李治掌握大权后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也许长孙无忌一直忠心耿耿,只是看到外甥能力还不够所以替他打理朝政,又或者长孙无忌有着杨坚一般的心思,最后取而代之,却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更繁荣呢?而且,就算是坏蛋,那也有人不这么看。许敬宗被后世评为奸臣,李世民陛下不喜欢
他,作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他在贞观朝仕途坎坷,就是永徽初年也被贬为郑州刺史,然而最后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都非常看重他,后世享有盛名的门神尉迟恭和他还是亲戚。可见政治斗争是没有好人坏人的,就好像打麻将,只有输赢,不可能输钱的就坏,或者赢钱的就是坏蛋。武则天后世那么大名气,难道她做的事就是好事?屠杀许多人才,也许能说人才太多杀点无所谓,可是这么多的人命还抵不上一个历史上唯一女皇的荣耀夺人眼球?这里不想说什么生命重于千钧,只是假设一下:你的父亲或者爷爷很有能力,在李治当皇帝的时候为大唐抄劳了几十年,最后因为不想武则天登基给国家带来混乱,百姓因此遭殃,所以反对武则天,最后被武则天下令,由周兴亲自出手受尽折磨死去,你和家人流放岭南,可能在路上就由于饥饿、水土不服或者暗杀死去,你会怎么看待武则天?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谁想做万骨中的一份子啊。
现在朝堂上表面看起来还是一样的平静,可是底下的暗流已经用起来了。这一场政争就是打破现有的秩序,从新排列位置,选边站队押对了的就排排坐等着糖果,站错了的就只好灰溜溜的远蹿南荒,而后又重定秩序。政治就是在这么一轮一轮的较量中显示它的能量,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进去。
孙悠然最不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斗争了,太过血腥。按他的想法,权力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它最美的存在方式就是相互制约。秩序产生美,这一点也不错,一家独大最终都会产生问题。皇权和相权就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可是现在两边都不稳定,归根结底就是蛇无头不行的观念限制了大家的思维。皇权自始皇帝开始,就奠定了它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做
宰相的人也不可能看着皇帝为所欲为,只得限制皇权。可是受古有观念束缚,又必须有一个皇帝做老大。
其实想想也正常,孙悠然是一个平凡人,平凡人一般都注重自家的好处,多收了三五斗也会高兴得睡不着。人家豁出去性命,拿出家底来拼,最后打下了江山,难道不做皇帝回家洗洗睡了?那是圣人。人家投入就是为了回报,把命都赌上了,福荫后人很正常吧?老大付出了要回报,下面的小弟也付出了,当然也得给他们回报,不然谁跟你混啊?这不是孙悠然
捡了一个便宜贵族头衔才这么想,而是国人固有的观念,就算后世的老农民还想着多留些东西给后人呢。所以,在这个时代想要做出什么废除皇帝制之类的想法是不合适宜的,就好像王莽在汉朝推行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一样,最终都会被失败的。
然而永徽三年的大唐,最重要的还是要繁荣起来,这样百姓生活得好,社会稳定,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才会慢慢改变国家存在的问题。
暂时孙悠然不会卷进去,如果哪一天在朝堂上戏水的人太多,浪太大,那就逃得远远的,杭州不行岭南,岭南不行大员岛(台湾),东南亚,澳洲,总有一个地方能够安稳的生存下来。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非常不正确,安全措施的搞好啊,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去摔得不成人形。相对来说高处不胜寒要贴切得多,也许长孙要不了多久就会深刻理解它的含义。《道德经》上面早就写明了: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非常符合人类社会,是金科玉律。不要想着你是那个唯一的例外,哥白尼早就证明了这句话是普遍存在的真理。当然不排除世上总有那
么一个两个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最后又成功的人,可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我们,还是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改变社会的是所有人,但是改变大家的是少数人,孙悠然自认不是少数人中的一份子,只有拉开距离,踏踏实实的等着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