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穿越大唐之变化 > 第二章、新的一年

第二章、新的一年

作者:白发苍颜五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章、新的一年

    过了年,接下来就是春忙。?    ? 孙悠然过年没送几份礼出去,也没收到几份。相比送棉被,也仅仅是两个舅舅家送去年礼。来回礼的是两个舅舅的三个儿子,大舅家的是大哥赵祁,二舅家是二哥三哥赵晖赵琮,也是人丁单薄的小地主。虽然三位表哥都再念书,可不出色,想考个功名难上加难。既然现孙悠然这里有这样好的教科书,怎么也得改过来学算学,到时候考明算也行啊。这一来孙悠然仍然悠哉悠哉的过日子,春忙就交给管家操劳,三个表兄就交给秦钰几个。直到几天后,孙悠然带着秦钰他们从外面回来,现犁地度太慢了。现在用的犁就是所谓的直辕犁,跟后世农村用的大不相同。于是,庄子里的木匠就有活干了。孙悠然画了图纸,然后指点木匠做出一个试试。其实不用试,这可是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纪的家伙,当然比直辕犁好很多,是经过几百千把年的修改定型的。又让铁匠打铁件,这个不要多好的质量,生铁就可以。

    庄子上会木匠的多,很快就做出一个,扛到地里试试。各位都是老庄稼把式,下地试几下就喜欢上了。然后,木匠们陡然忙了起来,赶制更多的新式犁。几人也一人送了一个回家让木匠仿制。

    既然弄起来了,孙悠然就把后世营养球的技术弄出来,虽然麦子这些不能用,但高粱还是可以的。又领着人拌营养土,沼泽挖的塘泥、农家肥、泥巴都弄细,上粪水,一层一层的。将就地来,拌了几十堆。然后还有稻子育秧也需要。

    这天,孙府来了位传旨的官员,等孙悠然一身泥回来,忙沐浴接旨。孙悠然先问清接旨的程序,然后开始。等传旨官员念了半天废话,最后才知道是奖赏孙悠然弄出棉被和新式犁。先拉来一车绸缎铜钱,其余的等袭爵再补上。据说程老爷子在朝会上显摆,皇帝就像试用棉被一样亲自下地试用后,决定给予孙悠然嘉奖,顺便把棉籽带回去。

    孙悠然听了道:“棉籽带回去也好,再尽可能多的收集,然后种到陇右去,好处多得很。以后弄出脱籽机,再改进纺纱机、织布机。凭棉花不占良田、亩产高、质量好的特点,很快就能进入千家万户。”

    客气地送走了传旨官员,当然,礼不可少,孙悠然又开始农活。就连种菜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套种。

    接下来做营养球、下高粱种、稻种。老丈人家庄子就在隔壁,虽然也用上了新式犁,但听说孙悠然又在搞花样,怕孙悠然年纪轻轻又不懂农活,派姑娘和小子过来看看。他家就两孩子,姑娘十四,小子十二。孙悠然看他俩来了,安排着坐下,各种吃食端上来。

    各处了解了,小子李端跟秦钰程初混熟了,就嚷着要留在这学习。孙悠然送过去的课本两姐弟都在学,有一些无法理解的正好请教。孙悠然就把李端推给秦钰去教,自己好轻松,当然,他姐李湖就得孙悠然亲自教了。孙悠然早就给她取好了字:秋水。李湖字秋水,还是很好的。这年代,好多男的也没有名,更别说字了。而且名用两个字和一个字家庭成分是有区别的。女人家有名的更少,字就没有了。印象中,只有苏轼给他三位妻子取过字。

    这一来,在李端和孙悠然的努力下,李湖也住下来,而孙悠然更是把家里的事情都交给李湖管理。看着李湖用算筹,孙悠然又做了一个算盘。虽然孙悠然勉强学过,但后来都用计算器了,也没有用过。只是教会李湖口诀就完了,剩下的就靠李湖自己琢磨。这一来孙悠然清闲了,可李湖就忙了。又要早上起来跑步,这可是孙悠然建议的,又要学数学物理,又要管家,又要琢磨用算盘。

    李端在这里就过得很好,早上有加料的牛奶,吃饭时各种美味,甚至野菜也好吃,还可以跟着学学武艺,小身板一天天壮起来。这天,叫人去买孜然,也就是安息茴香烤肉。下人回来说孜然价格猛增,是原来的好几倍了。孙悠然几个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程初挠头道:“可能是老爷子宴客,别人学去了。”

    这一来几人都恍然大悟,孙悠然道:“这是好事啊,去西边戈壁滩圈一大块地,这又不是粮田,要不了多少钱。把孜然种子一撒,几年后只是收就行了,都不用管理。还有棉花,也早早在陇右圈地,到时候种了,要不了几年就回本了。我家派不出那么些人,也不想从那边去,不然也得弄弄。”

    程初道:“这得跟老爷子说一声。”马上叫来下人吩咐下去。

    秦钰问道:“你家怎么不去?”

    孙悠然道:“去那边需要的人手,多凑不出来,而且我家也没有那么多钱。那边也只是开始几年利润大,以后开垦多了,棉价下跌厉害,收益就小了。如果我要买地,就到江南、岭南去买。那边气候好,粮食产量高,可以种的经济作物多。找水路方便的地段买下来,就算是种粮食,都合算。我现庄户养鸡少,得让他们多养些,打算开一个饲料作坊,专门养蛆喂鸡。再找些活给他们干,两年日子就好过起来了。下半年弄个学堂,培养些人手,才好把摊子铺开。说到这里,就得安排预定小鸡、起作坊鸡场了。”这年代农户养不起许多鸡,所以孵小鸡的不多,得预定好人家才会孵小鸡。

    制作出了滑轮,又要烧石灰,又要安排建作坊,又要建鸡场。当然,鸡场不大,主要是给庄户做个样子。好在人多,分工明确,度不是一般的快。仅仅一个多星期作坊就完工了,接下来就是规范化养蛆。小鸡还没送来,先养的蛆就喂庄户去年留的鸡。

    这天中午,大家正在喝牛奶,程初道:“我想起个事,悠然你好像这久从来没有喝过茶。我们一直陪你喝牛奶了。”

    孙悠然鄙视道:“一些茶叶末子,还加这加那的,搞得好像喝药样。我才不受那罪。现在正摘春茶,要不你叫人多送点来,我们自己炒。让你尝尝真正的茶味。”

    程初马上叫人回去,程老爷子度果然不一般,第二天下午就送来几大筐。孙悠然就开始炒茶,当然是他动嘴,别人动手。第四锅才成样子,孙悠然装在盒子里,叫上在一边看的程初几个来到客厅。开水上来,孙悠然把茶碗摆好,每个碗里放一小撮茶叶,直接一次加好水。拿来几个盖子盖在碗上。等水温了,端起一碗打开盖子闻闻,不错,正是那熟悉的味道。轻轻啜了一口,爽!

    程初等不及,喝了一大口道:“咋淡皮寡水的?”

    孙悠然鄙视道:“这叫清香淡雅,没文化。闻之有淡淡的清香,入口微涩,回味甘甜,能净化人的心灵。伯献兄,你可要茶不离口才行,好好清洗下你那满是肥油的肠肚和肮脏的灵魂。你已经被一只修炼几千年的妖孽附身,今天先用这茶润洗一下。明天,老道给。你做场法事,将这只妖孽除了。”

    秦钰目瞪口呆道:“伯献真被妖孽附身了?”

    孙悠然嘘了一声道:“法不传六耳,可别传出去,明天自有分晓。”

    于是,为了做准备,叫人买来道袍、桃木剑。又自制白胡子、白眉毛、符纸、硝石粉末等等。

    第二天,摆开阵势,把大家叫过来。孙悠然一字长白眉、二尺白胡须,身着自画胸前八卦背后太极道袍,手持桃木剑开始耍起来。晨练完毕,铜盆里水结成了冰,符纸上显出了一个凌厉凶猛的怪物,用桃木剑挑着放在火盆里烧了。孙悠然才舒了口气道:“好厉害的妖孽,要不是老道会移花接木**,就伤在它手里了。看,盆里都结了冰,要是打在老道身上,怕是要道行大损。更别说除掉它了。”

    大家一看,果然盆里的水结了冰。

    孙悠然卸了白眉毛白胡子,坐下喝了口茶,笑道:“如何?老道比之其他道行高深之辈如何?是不是也有装神弄鬼的天分啊?”

    秦钰一听问道:“你这是假的?”

    孙悠然笑道:“你应该说‘都是假的?’告诉你们,符纸显影是先用姜黄水画好,干了就没有颜色,然后我一喷水,就显出先画的图出来了。至于结水成冰,放入硝石就好了。”

    程初道:“悠然兄,你害得我好苦,得补偿我。我想想啊,该咋补偿?”

    孙悠然笑道:“那有个小买卖,我们合伙怎么样?”要知道,现在程初秦钰也没有多少零花钱。如果开一个小店,几人赚点零花钱还是不错的。

    程初问道:“哪样买卖?”

    孙悠然努嘴道:“那个。买些硝石,铜盆,卖冰棍。要知道存冰的人家不多,而且每家也存不了多少。硝石融水后,把干净的冰弄出来,有硝石的水晒干了硝石还在。再稍微弄点花样,想不赚钱都难。如何?”

    事情说干就干,盘下个店面,装修,购买用料,制作冷饮花样,瓜果原材料来源等等。

    开业的时候,程初秦钰还专门邀请了一些老小纨绔来捧场。可算是打了一个大广告。

    接下来生意火爆,有钱人不在乎花多少钱,只在乎稀罕。一再的加大产量,增加人手,好些府上都派人过来买。

    春天过去,小鸡都养上了,长势喜人,程家、秦家也学了去。夏天过去了,高粱长得壮,庄户们都说从来没有这么好的庄稼。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这天孙悠然带着大伙抓蚂蚱,打算做一道炸蚂蚱,让大家欣赏一下虫子的美味,还叫人弄了些蜜蜂幼虫来。一样炸了一些,没人面前放了两小盘,佐料已经放好了。夹起来品尝,酥香可口。就连李湖都在里屋把自己那份吃完了。

    程初意犹未尽地道:“香!再去弄点来。”

    正打算出,老管家进来道:“小侯爷,你栽那个菜,有几颗长得太壮了,你去瞧瞧。”

    孙悠然听了跟过去一看,不错,这就是白菜,真正的白菜。孙悠然来了这么久,加上孙观的记忆,都没有白菜的影子。这时的白菜、青菜、油菜都是一种,只是季节不同叫法不同,是一种油菜罢了。可今天终于看到了白菜。要知道这时冬天鲜菜太少,除了温汤监利用温泉出产少量反季节蔬菜外,也仅有萝卜了。如果这白菜成功了,到时候冬天就多一种鲜菜。管他是怎么杂交来的。

    孙悠然道:“赵伯,除了这几棵大白菜,其余的在开花前就全部收了。这几棵大白菜等天冷的时候移到屋里去,明年开花结籽后做种,种下去看看是不是还这样。如果是这样,那以后冬天就多一种新鲜菜了。这东西一看就知道产量大,农家小户在自家院里种一洼都够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