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靖明 > 靖明第312节

靖明第312节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是好事!”朱厚熜准备回头再去看看他们的模具,“若一套模具只刻一个字,那还更简单。一次便可铸出许多个同一字的字模,每个字一套模具,都铸一遍便是数套,常用之字更可多铸数套!”

    “陛下圣明!”

    铸造铜字模本身就有成熟的法子,如今他们算是将之改进了一下,顺利铸出了铅字模,而且顺带改进了排版用的印盘。

    那伍二七这才开始熟练地在印盘上的字模表面上好了墨,嘴里也赶紧表现着:“陛下旨意用铅做模,竟比铜字模更易着墨,印出来的墨迹也更为平整,实在圣明。俺和大家聊起来,实在佩服极了。”

    朱厚熜只微微笑了笑,毕竟什么电子印刷之前,后来都用了铅字。

    原来它的优点并不仅仅只是铸造容易、便宜,还能更好地着色。

    等伍二七准备好了,上面有人如同推磨一般转动起来,伍二七则在下面指挥着:“再走一步……半步……停!”

    朱厚熜听麻了,如果这印刷机不能一个人操作,那还称得上什么效率?

    竟需要两人配合,还是声控的。

    伍二七却如献至宝一般捧起了那张印好的纸:“请陛下御览!”

    不愧是曾经司礼监经厂的工匠,开口用词一套一套的。

    朱厚熜接过来看了看,效果确实很不错,虽然大概也有他们已经演练过多次的原因。

    他点了点头:“如今便只剩下将这印刷机做小巧了,若要印得快,还是必须做到只用一人便操作这机器。熟练之后,放纸、压印,三五息便是一张,这才行。”

    “臣这就与他们商议,如何以齿轮改进之!”申仲鸣顿时保证。

    朱厚熜想了想:“之前提的两种法子,也都安排去研究。这铁螺纹如能做出来,还是有大用的。三个法子各需多少银两人手,你回头拟个方略呈奏上来,朕自会斟酌。”

    “臣领旨!”申仲鸣大喜。

    朱厚熜将印了千字文前百字的那张纸递给了黄锦:“这一份,朕收起来了。你们都很不错,二十余日便有样机,能琢磨、愿动手、有心气!朕令你们来此进修,不是为了让你们以后做官、荒废手艺,正是要你们又能学到更大的学问,又能不断精进手艺。”

    眼光瞟了一圈之后说:“申院长,这次立下功劳的教授、供奉、工匠,其后可都呈奏上来。”

    最后看向了郑魁:“这铅字模和印盘,极有巧思,将来能省不少谬误、人力。是叫郑魁吗?”

    “小的正是。”

    郑魁心头激动无比,皇帝记住他的名字了!

    但皇帝还在问。

    “哪里人氏?”

    “回陛下,小的祖籍陕西会宁县。”

    “哪个村啊?”

    郑魁讷讷地回答:“白草塬后沟郑……”

    皇帝问得这么细做什么?

    “魁者,首也。你这名字没叫错。”朱厚熜环视了一周,然后说道,“朕悟得物理大道,正欲推而广之。这铅字模和印盘,既合物理,亦合人理。虽不起眼,实不知将来能惜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功劳不小。黄锦。”

    “奴婢在!”

    “回宫之后着待诏房拟旨,另传报吏部,郑魁封后沟乡爵。”

    一语震惊当场。

    这是千金买马骨了,和印刷机试制有关的第一个大赏赐,居然落到了原先烧窑的一个工匠头上,而且是封乡爵。

    皇帝鼓励工匠之意尽显。

    连一个字模印盘都封了乡爵,那到时候真正实用的印刷机呢?

    这爵衔,原先只是兵部负责,毕竟原先封爵基本都是军功。

    而如今,吏部也要记录造册那些本身不是因军功授爵之人了。

    魁者,首也。

    大明第一个因为创制器物的功劳被封爵的工匠出现。

    这还是以前被视作下等人的匠役?

    申仲鸣的心不争气地跳动着:虽然陛下也想到了,所以才那样看着他,但他申仲鸣也意识到了现如今可以用齿轮啊!

    能有功劳不?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皇明大学院那边因为一个工匠乡爵的出现,许多人疯了似地开始琢磨着怎么参与到印刷机的改进里。

    铸造印刷机上面用的齿轮?那比螺纹简单多了,有经验了!

    而且,螺纹这件事陛下显然更为重视,哪怕印刷机暂时有了过渡方案,陛下也让工学院这边拟奏疏呈奏金铁螺纹铸造之法。

    明报行、宝金局、将作监……

    消息传出,哪里不动心?

    现在有太多造办器具和造办之法了,听陛下旨意中的意思,如果各有改进,能惜人力、省事、省钱,那都是功劳啊。

    一时之间,有许多奏疏到了朱厚熜这里来。

    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申报项目的热情。

    “……跟十八家都说一说!他们是企业,他们自己要改进什么工具和工艺,先自己出钱。朕之前没给人给钱给财产吗?皇明大学院不同!”朱厚熜有点没好气,一个个倒是会张嘴的。

    但与此同时,朱厚熜也在认真考虑着。

    总理国务大臣设立后,他只用保持经常关注一些重要政事、把握好方向就行了。

    而技术的推动方面,朱厚熜由于前瞻性无人能替代。

    所以是不是该琢磨着,设立一些影响深远、极有基础一一的重大项目,聚集相关人员来研制?

    这件事列入了他的计划里,不能拍脑门。

    物理意义上的巨型印刷机给了他一个提醒,现在的技术水平和人员基础在那里,现在要筹备的项目,既要有战略性,也要有可行性。

    像蒸汽机什么的,别想多了。

    朱厚熜最开始也以为只是烧锅炉,但后来琢磨明白了:还没橡胶呢,那气缸的密闭性根本难以解决。

    从大明多采用木制榫卯结构、数千年来都没有产生什么搞螺纹的念头就可见一斑,许多机器是需要大量复杂的金属连接件的。

    吃饱饭首先还是前提,种、肥、水利,这些事都很关键。

    穿方面,现在其实有织机了。朱厚熜问过织造局的人,花楼织机构件过千,民间也有小巧的织机。后面再要提升,就是在动力上下功夫了,但很容易摧毁民间男耕女织的家庭低成本生存方式。

    住……朱厚熜感觉,烧制水泥和研制真正的透明玻璃,对于帝国的通信效率提升和化学等学科的出现,意义都不小。

    还有军事等诸多方面。

    朱厚熜的思绪渐渐回来。

    新法推行之后,若能先在衣食住等方面让百姓的生活上一个台阶,才谈得上其他。

    这个过程里,还是不如先把重心放在农耕、军事以及提高统治能力的技术和工具上。

    粮饷足、兵马壮、动员强之后,该去争取的就是将来真想打下工业基础所需的基本资源。

    什么石油先不管,太远了。

    但是橡胶、煤、铁……南洋,北漠,那都是好地方。

    有些资源,大明不是没有,但开采难度既高,先留着也更好。

    只是远的地方,到时候要想运回来而且降低成本,也是个大难题。

    难啊!

    第287章陛下何意修玄?

    在朱厚熜心里,大明的将来千头万绪,难之又难。

    纠结了数日之后,他也放下了。技术的进步本来就是以十年百年为单位的,对许多专业技术一窍不通的他,思考的着眼点都是远景。

    如今第一步,做好现有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就是足够有益于大明的事。

    剩下的,要交给教育,要交给时间。

    第一步要总结推广的经验,自然是与农业有关。

    养心殿内,随后数日都会迎来老农,还有明报行的一个记者在场。

    这词自然是朱厚熜提出的,而现在经常跟着朱厚熜跑的记者,是嘉靖二年的进士赵廷松。

    他觉得挺怪的:一边是正在筹备的腊月十五拜相典礼,一边是奉召来养心殿介绍经验的皇明大学院农学院供奉,还有顺天府奉召寻访请来的老农。

    朱厚熜要听,他得确实了解如今民间耕作的实际情况。

    在皇帝面前,等到他们熟悉了这个气氛,发现皇帝是真的在认真聆听之后,这些农事好手才渐渐放开拘束,敢说些东西了。

    “……这垄作法,也不都是好用,那要看是什么田。”现在他们就争了起来,“高田要种沟里,耐旱!低田要种垄上,防涝!”

    “那南方都是水田,怎么办?”

    “南方也有旱地啊!”

    赵廷松听着听着,忽然对皇帝说道:“臣读《汉书·食货志》,汉时搜粟都尉赵过曾有代田法。圳垅相间,次年圳垅相替,其中也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之言。播种于甽中,苗生叶以上,稍耨垄草,因隤其土,以附苗根。每耨稍附根,比盛暑,垄尽而根深,能与风旱。”

    老农们听得晕乎乎的,朱厚熜点了点头:“可见自古便有此法,只是不曾好好传授天下。你说话简单点,让这几位老农听得懂。”

    赵廷松汗颜点了点头。

    这还不是因为看书的时候见到个赵字就留了心,现在凭借过人的记忆力想表现一下,却被皇帝稍微敲打了一番。

    “……陛下,这法子虽然好,却很费力,非得不懒,年年肯卖力气才行。”有个老农又道,“如果家中没有铁犁牲畜,那就更难。只要能好好伺弄庄稼,一亩地好的话,能多产一两石哩。水田俺们不懂,大概另有好法子。”

    “没事,就像老皮说的,南方也有旱地。”朱厚熜点了点头,“铁犁,牲畜,这两件事朕记住了。”

    他们说的是一种把地犁成一垄垄,每年在垄上和沟里进行轮作的法子。既好保持地力,也能防旱抗涝。农学院的供奉更说,种在这样的垄上,那洋薯似乎能结得更多,大略是因为土松、透气。

    但要这样子去精耕细作,确实更耗人力。

    大明不缺勤劳的农民,只不过以民间真实的情况来看,还真不是家家都能有牲畜和铁犁等好农具。

    谁都知道这些好,铁制农具出现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只看佛山铁锅,一口大锅价格一两五钱银子,就知道铁制农具真正在民间的普及率是不会太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