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第70节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然,乡贤治国最终也没有真正推动起来。但对失败的原因,总结的是中国传统已经不适合于当前的时代了,不能泥古,诸如此类。却没有人真正去说,那本来就不是中国的传统。与此类似,有大量的这种传统文化,都是一些流学于外的人,或蒙骗或半知半解,从外国学来的。然后再有一群鼓吹者,在一边摇头晃耳,找着历史依据,说着中国文化的灿烂。
首先要明白,这些传统,这些文化,大部分都是因为地理的局限,技术的不足,政治的限制,宗教信仰影响,这样那样的原因,才形成了习惯。这代表了历史,代表了人民的向往或者无奈。后人应该明白古人为什么形成这些习惯,用与不用,则根据自己需要与否来决定。
这也是文化,那也是文化,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改,主张这样的文人就酸腐了。文化应该是在发展中,人民自然而然产生的。最后经过文人的升华,获得广大人民认可。
歌言志,诗歌最早也是劳动人民自然而然的咏唱。最后经过文人的不断发展,最后才成熟。等到失去了生命力,自然有词、杂剧等出现。
文人应该深深扎根于人民,知道人民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他们的无奈和向往,才能保持生命力。如果只是埋头于故纸堆中,或转头向外,就失去了生命力,就酸腐了。
从这个意义上,文化就不该是传统的。而是应该从传统中吸取养分,表现自己的时代,才能生机勃勃。传统的文化,本该就存在于历史中。
至于另外一种,在外国看了些西洋景。回到自己国家,说你这也落后,那也不行,什么没有集体精神,什么酱缸文化,什么不团结,就与文人不沾边了。
王宵猎明白,现在炒的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自己坚持,只要自己发展起来,炒的青茶最终会流行。而且会有人总结出理论,自然就有新的茶文化出来。自己再发展一些发酵茶,同样会有人来说发酵茶的好处。自然而然,根本不必担心。
文化这个词,本来应该是非常庄重的,代表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面貌。只是在前世,中国的文化面对西方,实在太过弱小,很多时候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第156章军队是根本
明日高升,洒下万千光辉。伴着桌边的灯火,把这一方小天地照得亮亮堂堂。
酒菜很快端上来,摆在了桌子上。没有很多花样,这个时代讲究简单实惠。一个红烧的肘子,一个肉炒芹菜,一个肉炒菌子,一个蒜薹炒肉,一个嫩藕片炒肉。还有一盘地皮菜炒鸡蛋,一个韭菜鸡蛋。一条精心制作的松鼠鳜鱼,一盆精心炖的鸡汤,还有一个春笋炖排骨。
酒是军中自己酿的。分作两种,两个酒壶装了。
王宵猎道:“现在的人们大多善饮,酿酒是不小的花费。前些日子,我发现酿酒之后的酒糟里面依然有酒。让人拿个甑蒸了,竟然还蒸出不少酒来。只是这酒与普通的酒相比,烈得太多。不是特别爱喝酒的人,只怕喝不了。不过军中的汉子,倒是喜欢这酒。”
一边说,一边拿起酒壶,给汪若海和闾勍两人各倒了一杯。道:“两人尝一尝,可合口味?”
牛皋善饮,最喜欢这种烈酒。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小碗。口中道:“用那些小杯,一口进肚尝不出味来,实在烦人。我还是用碗好些,喝起来痛快。”
众人都倒了酒,一饮而尽。
酒一下肚,汪若海和闾勍两人便都红了脸。不等放下酒杯,都剧烈咳嗽起来。
闾勍用手扇着嘴巴道:“好烈!这酒实在太过烈了些,哪里喝得!”
一边的牛皋道:“太尉,若是爱酒的人,最喜欢这个味道。一碗下肚,如同肚子里着了火,不知道多么舒服!冬季练兵的时候,若得闲了,喝上一碗,真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听了这话,众人不由一起笑了起来。
中国的传统酒,认真来说,应该是以黄酒为代表的米酒。白酒作为独特工艺的蒸馏酒,大部分时间只是流行于民间。不过与黄酒比起来,白酒更加便宜,可以节约粮食。建国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白酒迅速发展,成了中国酒的代表。
王宵猎前世见到的白酒,已经是高速发展数十年的产品,与历史上的白酒不可同日而语了。真正历史上的白酒,哪里会有那样的酒香和味道?
酒糟里蒸酒,在流行米酒的地方还有类似的白酒,称为米香型。在中国南方,还有几种以大米为原料的白酒,其余绝大数白酒都在北方,以及四川和贵州的山区。
中国白酒的特点,是固体发酵,固体蒸馏,天下独此一家的,与蒸馏器没有多大关系。有的人认为白酒技术是外来的,无一例外都在分析时忽略掉这个惟一性。天下独一家的技术,要从哪里学来?建国后为了进一步降低白酒的成本,有了用食用酒精和固体酒糟串香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用红薯酿的白酒。红薯便宜,但不能用来酿中国白酒,只能酿成食用酒精之后串香。再后来,又有了用食用酒精直接勾兑的固液法,成本就更便宜了。
白酒的度数高,用的原料杂,与米酒相比,是比较便宜的。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来说,喝白酒比米酒便宜一些。王宵猎制白酒的目的,就是因为要降低酒的成本。当然,时间久了,制造的白酒多了,其中自然而然会出现好酒名酒。毕竟就连直接蒸馏酒精的,还有价格昂贵的世界名酒呢。
为汪若海和闾勍两人换了米酒,几个人饮酒吃肉。
菜是家常菜,不过厨师经过王宵猎调校,做的滋味出色。而且这个年代,哪怕是宫廷中喝酒的下酒菜也经常是汤饼之类,哪里这么精致?
喝了一会,汪若海放下筷子,看着天上的月亮道:“一轮明月,三五好友,几个小菜,痛快饮上几杯,这岂不是神仙般的日子?可惜国家不幸,外有金兵入侵,内有奸臣作乱,实在让人轻松不起来。”
王宵猎道:“监院不必担心,苗刘二人无大作为,想来很快就会被平定的。要担心的,终究还是北边来的金兵。说实话,现在的金国地广万里,百姓数百万,非是以前的小国可以比的。朝廷若是不能痛下决心,整理国事,怎能与之相抗?”
闾勍道:“我观金人,极是能吃苦耐劳,而且悍不畏死。两军相交,金军往往选精锐之军,身披重甲,往来冲突不绝。有时从早至暮,一日数十合,实在不好对付。”
王宵猎道:“都说金人能吃苦,打起来不怕死,难道我们汉人就不行了?论起吃苦,百姓一年辛勤劳作,难道不能吃苦了?说不畏死,被金军奴役,生不如死,那个时候难道就不怕了?说到底,还是军队训练不精,制度粗陋,奖罚不行,才有今日的局面。”
闾勍听了连连摆手:“制置,这种事情你不信不行。就是国朝,以前征兵,也是陕西、河北。为什么要那里人?他们自小生长边地,熟悉地理。而且善骑马射箭,能练成精兵。其他的地方,即使按照兵样征来,也难练成精兵。事实就是如此,有什么办法?”
王宵猎道:“两汉之时,西拓西域,北平大漠,天下莫不臣服。那个时候,怎么边地的兵就不行了呢?哪怕是晋室南渡,南朝之兵,也有很长时间强过北方,又是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自己不能练出精兵来。只要下功夫,总能够练出精兵的。”
听了这话,闾勍不由摇头。自己是一辈子当兵的人,怎么会不了解这些?不管论身体条件,还是手中的武器,禁军不比金军差。纵然是少马,驻守城池的时候,还是挡不住金军进攻。几年战事,这已经是事实,不承认有什么用?上了战场,就是不如金人。哪怕将士存必死之心,那也就真死了。
王宵猎自然是另一种想法。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地方的人,确实好勇斗狠,悍不畏死。不过对于军队来说,到了这一步,战斗力也就不能指望了。
从独立反辽开始算起,金朝打仗一二十年了。他们的训练或许不精良,战争的经验却丰富。连战连胜的战绩,同时给了金军信心。以女真人为骨干,各种降将、以及被征服的兵力为辅,金朝确实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这个时候,旧的金军骨干还在,新征服的地方钱粮人力不缺,正是金朝最强大的时候。
那又如何?正是要在金军最强的时候迎头撞上,战而胜之,才是王宵猎追求的。正如新中国刚建国不久,便就出兵朝鲜,与处于巅峰的美军大战一场,才让世界认识了新中国。到了越南战争,美军已经开始衰落了,那时候再与之战,就没有了朝鲜战争的震撼。
强大的动员,科学的训练,正确地指挥,以宋朝的强大国力,没有理由打不败金国。
北宋败于金国,首都被占领,皇帝被俘虏,这种巨大的耻辱不能过多找理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队不行,禁军打不过金军。军队为什么不行?有新旧两党相争的原因,更多的是军队自身问题。
不是因为将领贪生怕死,不是因为士卒贪财惜命,而是制度上的总体问题。总有的人,把军队的战斗力归结到士兵身上,或者是将领身上。说他们懦弱,说他们贪财,说他们胆小怕死,说他们不敢与敌斗争。这是不全面的,甚至不是主要的问题。
两宋之交,有多少将领血洒疆场,死战不退。有多少士卒与敌战斗,不死不休。又有多少城池被围困,缺吃少喝战斗到底的。不能只看到战场逃跑、投降的人,还要看到战场上英勇战斗的人。
王宵猎记得,前世离自己较近的对外战争是抗日。命令一下,从台儿庄到随枣,有多少将军与士兵在沙场上为国捐躯,眉头也不皱一下。但结果呢?中国却是不断地败退,甚至到了全世界都对法西斯展开反攻的时候,还有豫、湘、桂这样的大溃败。
是没有将军还是没有士兵?面对筋疲力尽的日军,依然不堪一击。这就是军队整体不行。哪怕将领和士兵再努力,也只能有一些局部亮点,无法改变战争大局。
在这个时候,想别开天地,必须要训练出一支不一样的军队。没有善战的军队,就没有一切。
第157章不一样的早餐
第二天一早,王宵猎到官厅里,处置了日常事务。吃了早饭,洗漱罢了,来见汪若海和闾勍。
见礼毕。王宵猎道:“两位初来新野,我带着你们四处转一转如何?这里虽然是小地方,景色却还好。而且三国时先帝曾在此屯兵,至今留有不少传说。”
汪若海道:“如此最好。若只是在房间里面闲呆着,我们又何必到这里来?”
三人出了城门,王宵猎道:“除了新野城,还有四座卫城。东边是邵凌的军营,西边则是牛皋的军营,两人接收新兵,各自训练。北边是新兵营,南边则是制作铠甲兵器的地方。”
听了这话,汪若海不由道:“如此大的手笔,要花多少钱!”
王宵猎笑道:“实不相瞒,我的军中实在是缺钱。建这几座城池,都是从附近州县招民夫,只供给他们吃饭就好。几个月时间,建起这几座城来。现在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等到秋后,再招民夫来建就是了。我仔细算过,粮食还是供得起。”
汪若海道:“百姓耕种田地,一年哪里得闲?你这样招人起来,难免会误了农时。”
“监院说得过了。现在我的治下,凡是乡村百姓,除了一亩三斗的田税,就是每年力役五十天。我仔细问过了,以前各种差役、力役,普通百姓一年何止五十天!对于百姓们来说,现在这样,正是他们想要的。现在治下百姓最担心的,是收了粮食后,是不是真的一亩只收三斗。”
汪若海是传统官僚,对于地方百姓的负担能说个大概,具体的就说不清楚了。刘禹锡《陋室铭》云无案牍之劳形,对于许多官员来说,案牍工作让人烦躁,自该交给吏人。治下一年收税总额不错,已经是不错的官员。具体怎么分配,许多人就说不清了。
听王宵猎分析了一番税赋。汪若海道:“一下减如此多的税赋,哪里来的钱粮养军?”
王宵猎道:“监院,一亩收三斗,若是一县有二十万亩地,就有六万石。算一算,军中怎么会缺粮草呢?一丁一年有五十力役,多少大事做不起来?”
汪若海略一算,不由点头。想了想,又觉得不对。道:“若如此,以前收的税也没有多少,怎么百姓生活如此之苦?本朝收税至重之地,如宣州、歙州,一亩也不过一两斗而已。那里都是上品水田,岂是这里可比?你一亩收三斗,百姓反而觉得并不多?”
王宵猎道:“原因很简单,我只收粮,不收钱。俗话说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为什么?因为对于农民来说,赚一文钱也难。官府收钱,哪怕不多,摊到农民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你不收钱,那手里的钱从哪里来?没有钱,只靠粮食岂能养兵?”
王宵猎道:“要赚钱,当然是从工商税里面来。而且,办一些有把握的产业官营,每年可以赚出大把钱来。官府不收钱,农民自会把粮食、布帛卖掉换成钱,再买东西花出去。这其中的学问,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总而言之,不从农民手里收钱,对国家大有益处。”
汪若海听了,看看身边的闾勍,不由摇了摇头。这是什么谬论!官府不从农民手里收钱,反而能收到更多的钱,不是胡说。
王宵猎也懒得跟他们解释,只是笑了笑。
之后一千年的发展,经济理论还是有些用处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对于经济规划有很大作用。农业是保障社会平稳运行的,政府收入并不从这里来。不但不从农业收钱,后世许多政府还对农业进行补贴。政府的收入,是从工商业和第三产业来。
并不是说在农业社会,这个理论就讲不通,只是不像工业社会那么明显罢了。组织得当,官府货币类收入,一样可以不从农业中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的时候,清朝赔款太多,把关税抵押了出去。由英国人管关税,收的钱比以前清朝的整个财政收入多多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工商业不发达,管理不规范,官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竭泽而渔,等等。如王安石变法时,号称把所有赚钱的商业都收归国有,由于管理粗放,实际对工业业造成了很多破坏。管理的办法,是后人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众人先到北城。只见大量新招来的军人,军装都不齐,在大校场上统一做操。
闾勍道:“制置,不见军中这样练过。这些军人在做什么?”
王宵猎道:“新兵营中,主要是练士卒身体,让他们遵守纪律,练习军阵,及学习刀、枪、弓、弩等兵器使用。熟练之后,再编入各军,由军中进行训练。这些新兵,每日早起都要跑五里,回来之后进行放松,再用早餐。现在是他们放松的时候,马上就要用早餐了。”
看看天色,汪若海道:“现在太阳初升,用早餐还是早了一些。”
王宵猎道:“不算早了。与平常的百姓不同,军营里面都是一日三餐,不然吃不饱。若是晚上还有训练,还要加个夜宵。士卒格外辛苦,首先要让他们吃饱。”
汪若海和闾勍听了不由都吃一惊。这个年头,能保证士卒吃上饭已经不错,如此仔细,王宵猎军中算是头一份了。而且大多数军队,都是由士卒自己做饭吃,军中只发米而已。
仅从吃饭上,就知道王宵猎军中如何情形。保证士卒吃饱穿暖,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不容易。特别是军官没有其他收入,总免不了贪士卒的粮饷,吃穿都要打折扣的。
那边士卒放松完毕,排队进了餐厅。
闾勍道:“既然刚好碰上,我们便也进去吃一餐。今早害酒,起来的晚了些。”
说着,三人进了餐厅。
到了打饭的地方,就见几个大木盆,装了三种吃食。油条、包子和水煎包,排放整齐。士卒每人端两个大碗,到了跟前,选了吃食,打饭的人给他们放大碗里。
到了跟前,闾勍问王宵猎道:“这黄黄的,是什么吃食?以前没有见过。”
王宵猎道:“这是油条,白面做的,在油里炸过,香脆可口。太尉可以拿两根尝尝。”
闾勍点了点头。命打饭的拿了两根油条,又要了两个包子,两个水煎包。这个饭量,比一般的士卒还大,让王宵猎在后边看了啧舌。
拿了主食,再到后边,又是两个大盆。一大盆里白白嫩嫩,另一大盆里是小米粥。
这两样闾勍认识,在襄阳的时候就喝过豆腐脑了,滑嫩嫩极是可口。打了一大碗豆腐脑,再后面又是两个大盆。一个里面是煮熟的鸡蛋,另一个里面则是卤了的鸡蛋。
每一个士卒取一个鸡蛋,放到自己碗里,到一边坐着吃。
闾勍取了茶叶蛋,端着两个大碗,到了一边。
餐厅里都是长条桌,长条凳。虽然粗糙,但却非常整齐。等王宵猎和汪若海也拿了吃食,三人到了一个角落里,一起坐下。
把大碗放在桌子上,闾勍不由叹了口气:“制置,我从军数十年,第一次见如此吃饭!若是军中都如此,谁不效死!制置如此带军,日后必成大器!”
汪若海道:“看今日的吃食,就知道制置为何对自己的军队如此自信!只是,这样吃饭,每日里要花多少钱?你收入不多,真地撑得下去?”
王宵猎道:“我希望我可以撑下去。说实话,只要组织得力,以数州之地,养一两万人,这样吃还是可以的。只是有一点,军中的军官不能跟其他军队一样,想什么意外之财了。”
闾勍是带军的人,一听就明白,点了点头。
拿起油条,咬了一口,闾勍只觉得香美无比,不由连连赞叹。油条这种东西,对于很少吃油炸食物的人,是难得美味。不过连吃几顿,很容易腻。
连嚼两根油条,喝了一大口豆腐脑,闾勍连呼过瘾。
汪若海把鸡蛋敲碎,细细扒了,对王宵猎道:“制置,军中每日都有鸡蛋么?”
王宵猎点头:“不错,军中每日要保证每个士卒都有一个鸡蛋。现在由食堂做饭,说实话,不管怎么管理,其实都很难做到人人都吃得到。军中便就规定,每天早上每人都有一个带壳的鸡蛋。有壳在,不管怎样这个鸡蛋还是吃得到的。”
汪若海和闾勍连连点头,都道是好办法。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当然,乡贤治国最终也没有真正推动起来。但对失败的原因,总结的是中国传统已经不适合于当前的时代了,不能泥古,诸如此类。却没有人真正去说,那本来就不是中国的传统。与此类似,有大量的这种传统文化,都是一些流学于外的人,或蒙骗或半知半解,从外国学来的。然后再有一群鼓吹者,在一边摇头晃耳,找着历史依据,说着中国文化的灿烂。
首先要明白,这些传统,这些文化,大部分都是因为地理的局限,技术的不足,政治的限制,宗教信仰影响,这样那样的原因,才形成了习惯。这代表了历史,代表了人民的向往或者无奈。后人应该明白古人为什么形成这些习惯,用与不用,则根据自己需要与否来决定。
这也是文化,那也是文化,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改,主张这样的文人就酸腐了。文化应该是在发展中,人民自然而然产生的。最后经过文人的升华,获得广大人民认可。
歌言志,诗歌最早也是劳动人民自然而然的咏唱。最后经过文人的不断发展,最后才成熟。等到失去了生命力,自然有词、杂剧等出现。
文人应该深深扎根于人民,知道人民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他们的无奈和向往,才能保持生命力。如果只是埋头于故纸堆中,或转头向外,就失去了生命力,就酸腐了。
从这个意义上,文化就不该是传统的。而是应该从传统中吸取养分,表现自己的时代,才能生机勃勃。传统的文化,本该就存在于历史中。
至于另外一种,在外国看了些西洋景。回到自己国家,说你这也落后,那也不行,什么没有集体精神,什么酱缸文化,什么不团结,就与文人不沾边了。
王宵猎明白,现在炒的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自己坚持,只要自己发展起来,炒的青茶最终会流行。而且会有人总结出理论,自然就有新的茶文化出来。自己再发展一些发酵茶,同样会有人来说发酵茶的好处。自然而然,根本不必担心。
文化这个词,本来应该是非常庄重的,代表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面貌。只是在前世,中国的文化面对西方,实在太过弱小,很多时候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第156章军队是根本
明日高升,洒下万千光辉。伴着桌边的灯火,把这一方小天地照得亮亮堂堂。
酒菜很快端上来,摆在了桌子上。没有很多花样,这个时代讲究简单实惠。一个红烧的肘子,一个肉炒芹菜,一个肉炒菌子,一个蒜薹炒肉,一个嫩藕片炒肉。还有一盘地皮菜炒鸡蛋,一个韭菜鸡蛋。一条精心制作的松鼠鳜鱼,一盆精心炖的鸡汤,还有一个春笋炖排骨。
酒是军中自己酿的。分作两种,两个酒壶装了。
王宵猎道:“现在的人们大多善饮,酿酒是不小的花费。前些日子,我发现酿酒之后的酒糟里面依然有酒。让人拿个甑蒸了,竟然还蒸出不少酒来。只是这酒与普通的酒相比,烈得太多。不是特别爱喝酒的人,只怕喝不了。不过军中的汉子,倒是喜欢这酒。”
一边说,一边拿起酒壶,给汪若海和闾勍两人各倒了一杯。道:“两人尝一尝,可合口味?”
牛皋善饮,最喜欢这种烈酒。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小碗。口中道:“用那些小杯,一口进肚尝不出味来,实在烦人。我还是用碗好些,喝起来痛快。”
众人都倒了酒,一饮而尽。
酒一下肚,汪若海和闾勍两人便都红了脸。不等放下酒杯,都剧烈咳嗽起来。
闾勍用手扇着嘴巴道:“好烈!这酒实在太过烈了些,哪里喝得!”
一边的牛皋道:“太尉,若是爱酒的人,最喜欢这个味道。一碗下肚,如同肚子里着了火,不知道多么舒服!冬季练兵的时候,若得闲了,喝上一碗,真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听了这话,众人不由一起笑了起来。
中国的传统酒,认真来说,应该是以黄酒为代表的米酒。白酒作为独特工艺的蒸馏酒,大部分时间只是流行于民间。不过与黄酒比起来,白酒更加便宜,可以节约粮食。建国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白酒迅速发展,成了中国酒的代表。
王宵猎前世见到的白酒,已经是高速发展数十年的产品,与历史上的白酒不可同日而语了。真正历史上的白酒,哪里会有那样的酒香和味道?
酒糟里蒸酒,在流行米酒的地方还有类似的白酒,称为米香型。在中国南方,还有几种以大米为原料的白酒,其余绝大数白酒都在北方,以及四川和贵州的山区。
中国白酒的特点,是固体发酵,固体蒸馏,天下独此一家的,与蒸馏器没有多大关系。有的人认为白酒技术是外来的,无一例外都在分析时忽略掉这个惟一性。天下独一家的技术,要从哪里学来?建国后为了进一步降低白酒的成本,有了用食用酒精和固体酒糟串香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用红薯酿的白酒。红薯便宜,但不能用来酿中国白酒,只能酿成食用酒精之后串香。再后来,又有了用食用酒精直接勾兑的固液法,成本就更便宜了。
白酒的度数高,用的原料杂,与米酒相比,是比较便宜的。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来说,喝白酒比米酒便宜一些。王宵猎制白酒的目的,就是因为要降低酒的成本。当然,时间久了,制造的白酒多了,其中自然而然会出现好酒名酒。毕竟就连直接蒸馏酒精的,还有价格昂贵的世界名酒呢。
为汪若海和闾勍两人换了米酒,几个人饮酒吃肉。
菜是家常菜,不过厨师经过王宵猎调校,做的滋味出色。而且这个年代,哪怕是宫廷中喝酒的下酒菜也经常是汤饼之类,哪里这么精致?
喝了一会,汪若海放下筷子,看着天上的月亮道:“一轮明月,三五好友,几个小菜,痛快饮上几杯,这岂不是神仙般的日子?可惜国家不幸,外有金兵入侵,内有奸臣作乱,实在让人轻松不起来。”
王宵猎道:“监院不必担心,苗刘二人无大作为,想来很快就会被平定的。要担心的,终究还是北边来的金兵。说实话,现在的金国地广万里,百姓数百万,非是以前的小国可以比的。朝廷若是不能痛下决心,整理国事,怎能与之相抗?”
闾勍道:“我观金人,极是能吃苦耐劳,而且悍不畏死。两军相交,金军往往选精锐之军,身披重甲,往来冲突不绝。有时从早至暮,一日数十合,实在不好对付。”
王宵猎道:“都说金人能吃苦,打起来不怕死,难道我们汉人就不行了?论起吃苦,百姓一年辛勤劳作,难道不能吃苦了?说不畏死,被金军奴役,生不如死,那个时候难道就不怕了?说到底,还是军队训练不精,制度粗陋,奖罚不行,才有今日的局面。”
闾勍听了连连摆手:“制置,这种事情你不信不行。就是国朝,以前征兵,也是陕西、河北。为什么要那里人?他们自小生长边地,熟悉地理。而且善骑马射箭,能练成精兵。其他的地方,即使按照兵样征来,也难练成精兵。事实就是如此,有什么办法?”
王宵猎道:“两汉之时,西拓西域,北平大漠,天下莫不臣服。那个时候,怎么边地的兵就不行了呢?哪怕是晋室南渡,南朝之兵,也有很长时间强过北方,又是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自己不能练出精兵来。只要下功夫,总能够练出精兵的。”
听了这话,闾勍不由摇头。自己是一辈子当兵的人,怎么会不了解这些?不管论身体条件,还是手中的武器,禁军不比金军差。纵然是少马,驻守城池的时候,还是挡不住金军进攻。几年战事,这已经是事实,不承认有什么用?上了战场,就是不如金人。哪怕将士存必死之心,那也就真死了。
王宵猎自然是另一种想法。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地方的人,确实好勇斗狠,悍不畏死。不过对于军队来说,到了这一步,战斗力也就不能指望了。
从独立反辽开始算起,金朝打仗一二十年了。他们的训练或许不精良,战争的经验却丰富。连战连胜的战绩,同时给了金军信心。以女真人为骨干,各种降将、以及被征服的兵力为辅,金朝确实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这个时候,旧的金军骨干还在,新征服的地方钱粮人力不缺,正是金朝最强大的时候。
那又如何?正是要在金军最强的时候迎头撞上,战而胜之,才是王宵猎追求的。正如新中国刚建国不久,便就出兵朝鲜,与处于巅峰的美军大战一场,才让世界认识了新中国。到了越南战争,美军已经开始衰落了,那时候再与之战,就没有了朝鲜战争的震撼。
强大的动员,科学的训练,正确地指挥,以宋朝的强大国力,没有理由打不败金国。
北宋败于金国,首都被占领,皇帝被俘虏,这种巨大的耻辱不能过多找理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队不行,禁军打不过金军。军队为什么不行?有新旧两党相争的原因,更多的是军队自身问题。
不是因为将领贪生怕死,不是因为士卒贪财惜命,而是制度上的总体问题。总有的人,把军队的战斗力归结到士兵身上,或者是将领身上。说他们懦弱,说他们贪财,说他们胆小怕死,说他们不敢与敌斗争。这是不全面的,甚至不是主要的问题。
两宋之交,有多少将领血洒疆场,死战不退。有多少士卒与敌战斗,不死不休。又有多少城池被围困,缺吃少喝战斗到底的。不能只看到战场逃跑、投降的人,还要看到战场上英勇战斗的人。
王宵猎记得,前世离自己较近的对外战争是抗日。命令一下,从台儿庄到随枣,有多少将军与士兵在沙场上为国捐躯,眉头也不皱一下。但结果呢?中国却是不断地败退,甚至到了全世界都对法西斯展开反攻的时候,还有豫、湘、桂这样的大溃败。
是没有将军还是没有士兵?面对筋疲力尽的日军,依然不堪一击。这就是军队整体不行。哪怕将领和士兵再努力,也只能有一些局部亮点,无法改变战争大局。
在这个时候,想别开天地,必须要训练出一支不一样的军队。没有善战的军队,就没有一切。
第157章不一样的早餐
第二天一早,王宵猎到官厅里,处置了日常事务。吃了早饭,洗漱罢了,来见汪若海和闾勍。
见礼毕。王宵猎道:“两位初来新野,我带着你们四处转一转如何?这里虽然是小地方,景色却还好。而且三国时先帝曾在此屯兵,至今留有不少传说。”
汪若海道:“如此最好。若只是在房间里面闲呆着,我们又何必到这里来?”
三人出了城门,王宵猎道:“除了新野城,还有四座卫城。东边是邵凌的军营,西边则是牛皋的军营,两人接收新兵,各自训练。北边是新兵营,南边则是制作铠甲兵器的地方。”
听了这话,汪若海不由道:“如此大的手笔,要花多少钱!”
王宵猎笑道:“实不相瞒,我的军中实在是缺钱。建这几座城池,都是从附近州县招民夫,只供给他们吃饭就好。几个月时间,建起这几座城来。现在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等到秋后,再招民夫来建就是了。我仔细算过,粮食还是供得起。”
汪若海道:“百姓耕种田地,一年哪里得闲?你这样招人起来,难免会误了农时。”
“监院说得过了。现在我的治下,凡是乡村百姓,除了一亩三斗的田税,就是每年力役五十天。我仔细问过了,以前各种差役、力役,普通百姓一年何止五十天!对于百姓们来说,现在这样,正是他们想要的。现在治下百姓最担心的,是收了粮食后,是不是真的一亩只收三斗。”
汪若海是传统官僚,对于地方百姓的负担能说个大概,具体的就说不清楚了。刘禹锡《陋室铭》云无案牍之劳形,对于许多官员来说,案牍工作让人烦躁,自该交给吏人。治下一年收税总额不错,已经是不错的官员。具体怎么分配,许多人就说不清了。
听王宵猎分析了一番税赋。汪若海道:“一下减如此多的税赋,哪里来的钱粮养军?”
王宵猎道:“监院,一亩收三斗,若是一县有二十万亩地,就有六万石。算一算,军中怎么会缺粮草呢?一丁一年有五十力役,多少大事做不起来?”
汪若海略一算,不由点头。想了想,又觉得不对。道:“若如此,以前收的税也没有多少,怎么百姓生活如此之苦?本朝收税至重之地,如宣州、歙州,一亩也不过一两斗而已。那里都是上品水田,岂是这里可比?你一亩收三斗,百姓反而觉得并不多?”
王宵猎道:“原因很简单,我只收粮,不收钱。俗话说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为什么?因为对于农民来说,赚一文钱也难。官府收钱,哪怕不多,摊到农民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你不收钱,那手里的钱从哪里来?没有钱,只靠粮食岂能养兵?”
王宵猎道:“要赚钱,当然是从工商税里面来。而且,办一些有把握的产业官营,每年可以赚出大把钱来。官府不收钱,农民自会把粮食、布帛卖掉换成钱,再买东西花出去。这其中的学问,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总而言之,不从农民手里收钱,对国家大有益处。”
汪若海听了,看看身边的闾勍,不由摇了摇头。这是什么谬论!官府不从农民手里收钱,反而能收到更多的钱,不是胡说。
王宵猎也懒得跟他们解释,只是笑了笑。
之后一千年的发展,经济理论还是有些用处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对于经济规划有很大作用。农业是保障社会平稳运行的,政府收入并不从这里来。不但不从农业收钱,后世许多政府还对农业进行补贴。政府的收入,是从工商业和第三产业来。
并不是说在农业社会,这个理论就讲不通,只是不像工业社会那么明显罢了。组织得当,官府货币类收入,一样可以不从农业中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的时候,清朝赔款太多,把关税抵押了出去。由英国人管关税,收的钱比以前清朝的整个财政收入多多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工商业不发达,管理不规范,官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竭泽而渔,等等。如王安石变法时,号称把所有赚钱的商业都收归国有,由于管理粗放,实际对工业业造成了很多破坏。管理的办法,是后人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众人先到北城。只见大量新招来的军人,军装都不齐,在大校场上统一做操。
闾勍道:“制置,不见军中这样练过。这些军人在做什么?”
王宵猎道:“新兵营中,主要是练士卒身体,让他们遵守纪律,练习军阵,及学习刀、枪、弓、弩等兵器使用。熟练之后,再编入各军,由军中进行训练。这些新兵,每日早起都要跑五里,回来之后进行放松,再用早餐。现在是他们放松的时候,马上就要用早餐了。”
看看天色,汪若海道:“现在太阳初升,用早餐还是早了一些。”
王宵猎道:“不算早了。与平常的百姓不同,军营里面都是一日三餐,不然吃不饱。若是晚上还有训练,还要加个夜宵。士卒格外辛苦,首先要让他们吃饱。”
汪若海和闾勍听了不由都吃一惊。这个年头,能保证士卒吃上饭已经不错,如此仔细,王宵猎军中算是头一份了。而且大多数军队,都是由士卒自己做饭吃,军中只发米而已。
仅从吃饭上,就知道王宵猎军中如何情形。保证士卒吃饱穿暖,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不容易。特别是军官没有其他收入,总免不了贪士卒的粮饷,吃穿都要打折扣的。
那边士卒放松完毕,排队进了餐厅。
闾勍道:“既然刚好碰上,我们便也进去吃一餐。今早害酒,起来的晚了些。”
说着,三人进了餐厅。
到了打饭的地方,就见几个大木盆,装了三种吃食。油条、包子和水煎包,排放整齐。士卒每人端两个大碗,到了跟前,选了吃食,打饭的人给他们放大碗里。
到了跟前,闾勍问王宵猎道:“这黄黄的,是什么吃食?以前没有见过。”
王宵猎道:“这是油条,白面做的,在油里炸过,香脆可口。太尉可以拿两根尝尝。”
闾勍点了点头。命打饭的拿了两根油条,又要了两个包子,两个水煎包。这个饭量,比一般的士卒还大,让王宵猎在后边看了啧舌。
拿了主食,再到后边,又是两个大盆。一大盆里白白嫩嫩,另一大盆里是小米粥。
这两样闾勍认识,在襄阳的时候就喝过豆腐脑了,滑嫩嫩极是可口。打了一大碗豆腐脑,再后面又是两个大盆。一个里面是煮熟的鸡蛋,另一个里面则是卤了的鸡蛋。
每一个士卒取一个鸡蛋,放到自己碗里,到一边坐着吃。
闾勍取了茶叶蛋,端着两个大碗,到了一边。
餐厅里都是长条桌,长条凳。虽然粗糙,但却非常整齐。等王宵猎和汪若海也拿了吃食,三人到了一个角落里,一起坐下。
把大碗放在桌子上,闾勍不由叹了口气:“制置,我从军数十年,第一次见如此吃饭!若是军中都如此,谁不效死!制置如此带军,日后必成大器!”
汪若海道:“看今日的吃食,就知道制置为何对自己的军队如此自信!只是,这样吃饭,每日里要花多少钱?你收入不多,真地撑得下去?”
王宵猎道:“我希望我可以撑下去。说实话,只要组织得力,以数州之地,养一两万人,这样吃还是可以的。只是有一点,军中的军官不能跟其他军队一样,想什么意外之财了。”
闾勍是带军的人,一听就明白,点了点头。
拿起油条,咬了一口,闾勍只觉得香美无比,不由连连赞叹。油条这种东西,对于很少吃油炸食物的人,是难得美味。不过连吃几顿,很容易腻。
连嚼两根油条,喝了一大口豆腐脑,闾勍连呼过瘾。
汪若海把鸡蛋敲碎,细细扒了,对王宵猎道:“制置,军中每日都有鸡蛋么?”
王宵猎点头:“不错,军中每日要保证每个士卒都有一个鸡蛋。现在由食堂做饭,说实话,不管怎么管理,其实都很难做到人人都吃得到。军中便就规定,每天早上每人都有一个带壳的鸡蛋。有壳在,不管怎样这个鸡蛋还是吃得到的。”
汪若海和闾勍连连点头,都道是好办法。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