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李景隆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绅如何在国子监评选人才,校验人才,朱允炆不想管,也管不着。
自从设置内阁之后,朱允炆终于从无数的奏折中得以脱身,偶尔与内阁大臣与六部商议一些事情,倒也显得轻松。
但随着朱允炆对大明帝国的了解深入,便感觉一阵阵不安。
看似日益繁荣昌盛的大明朝,实际上便是一个活火山,而问题的根本,便在于占地与纳税。
朱元璋对待官员的手段残忍,但对于自己家人亲戚,却是一等一的好。
朱元璋曾下令,子孙后代都要朝廷供养,也就是说,这些藩王、藩王的后人,不用去干活,在家吃皇粮就可以了。
可朱元璋人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他的这一条规定,却是实打实的缺心眼。其他的不好说,有一点可以肯定,朱元璋的数学与算术肯定不及格。
但凡接触过“指数”的,就不会下如此命令。
你朱元璋时期才几个人,几口饭,可想过,经过二百年,你老朱家的后代都二十万人口了,朝廷光养这些人,一年就需要花费八百六十万两的银子,也不看看国库才多少钱?
还规定子孙后代不用交税,好吧,你不交税,但你好歹别占地啊,一个个王爷,疯了一样的占地,占了地,所有产出都不交税,国家靠什么养活?
朱允炆记得后世一些统计,明代河南地区的亲王土地,直接占据了河南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
好嘛,感觉率土之滨,三分之一不是皇帝的。
让朱允炆说,大明王朝的覆灭,与朱元璋埋下的这些祸根有着紧密的关系。
必须改变这一切!
也只有在自己所在时期改变,面临的阻力更小一些。
可真的小吗?
朱允炆可以想象,那些叔叔们,很可能以“不尊祖制”为由攻击自己,而这些藩王,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然会反扑,现在的他们,可不是肥猪王爷,他们是手握重兵的狼。
不削藩,不收回兵权,自己想动他们,都动不了!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
帝王也并非是一言决天下事的。
朱允炆放下奏折,对双喜说道:“召解缙。”
不久之后,解缙便进入了武英殿。
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折,递了过去,冷笑道:“你且看看,四叔的手段可真多啊。”
解缙拿起奏折看了看,这封奏折,乃是燕王府长史葛城呈报,将朱棣即将进入京师,离开北平府时的盛况讲述的一清二楚。
“百姓夹道而号,军卒哀鸣不止,人心所向,可畏可畏。”
葛城的话,让解缙也心中一惊。
“燕王此番入京,动静不小啊。”
朱允炆冷笑一声,说道。
解缙躬身将奏折放了回去,连忙说道:“燕王此举,恐是担心……”
朱允炆看着不说话的解缙,道:“担心什么?担心朕会把他扣留京师?呵,罢了,别的不说,便是这驾驭人心的本事,燕王便做得比朕好。”
解缙冷汗直冒,为燕王朱棣心惊不已。
皇上的语气,很是冰冷。
似乎,动了杀机。
“皇上乃是一国之君,燕王不过是藩王,虽然他在北平经营近二十年,但只要皇上下令,调动大军,顷刻便可拿下。”
解缙直言道。
朱允炆摆了摆手,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藩王顽疾,朕自有办法。今日召你来,是为了一个人。”
“谁?”
“都督府断事铁铉。”
“铁铉?”
“是啊,你对他如何评价?”
朱允炆看着解缙,嘴角带着莫名的笑意。
对靖难之役多少有些了解的人一定知道铁铉的名字,在后世,尤其是山东各地,有不少“铁公”祠庙,其祭奉之人,便是明代铁铉。
这是一个给朱棣带来极大麻烦,挽救建文王朝于危难之中的英雄。
济南之战,他凭着残兵败将,硬是阻挡了朱棣三个月之久,后铁铉又与大将盛庸合兵,乘胜追击。
解缙作为阁臣,自然对朝廷官员有所了解,见朱允炆询问,便回道:“皇上可是说的鼎石?”
铁铉,字鼎石,而这“鼎石”二字,还是朱元璋亲自赐给铁铉的。
解缙见朱允炆点头,便徐徐说道:“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祖时期,便曾委任其礼部给事中,办事勤勉。后调任都督府断事,判决流利,悬案得消。铁铉颇有才干,是一个栋梁之材。”
朱允炆看着解缙,看来这个人的目光也并不算差,并没有因为铁铉现在官职低而小看了他。
“如此人才,堪当大任,调铁铉进入兵部,任职左侍郎吧。”
朱允炆下令道。
解缙连忙答应。
朱允炆走到一幅舆图前,看着北平的方向,对解缙说道:“我们的目光,可不能只盯着藩王。大明帝国要做整个世界的明珠。解缙,跟着朕走吧,朕要带你们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有多大!”
解缙心头燃烧起一团火,用狂热的目光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哈哈笑了笑,突然说道:“安排工部,从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等地,调集工匠进入龙江船厂,朕要一批足以远航的海船。”
“海船?”
解缙不明所以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却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说道:“下去安排吧。”
解缙不敢多问,只好带着疑惑离开。
朱允炆清楚世界有多大,也清楚现在哥伦布还没出生。
西方不是喜欢殖民吗?
那就让大明帝国与你们对抗下试试,看看是你们厉害,还是大明厉害。
最主要的是,朱允炆想要派人去南美洲,不是为了殖民与占领,而是为了土豆、花生、辣椒、玉米、番茄、辣椒……
还有橡胶树。
可怜的明代初期,这些后世随处可见的食材或物产,都是没有的。
想吃个番茄炒蛋都不可能。
抽烟?
更是别想了。
至于土豆加牛肉的共产主义,估计也只能做梦了。
为了吃,不,为了丰富物产,减少饥荒,为了大明王朝,必须要组建舰队。
朱允炆坐在桌案旁,拿着毛笔绘制图纸,总感觉有些别扭,但没办法,这个时代还没铅笔,不过,倒是有粉笔了。
“对了,黑板啊!”
朱允炆连忙喊过来双喜,吩咐道:“你去将作监,给朕找一些轻薄的木板,长约一丈,宽三四尺便可,另外再弄一些黑色大漆过来。”
双喜记清楚之后,连忙去安排。
不久之后,双喜便带了回来,朱允炆安排双喜等太监,在外面将木板涂刷几层黑漆,放在外面晾着,然后又让双喜找了一些粉笔,这些粉笔还不是石膏制作而成的,而是天然的白垩制成。
“皇上,魏国公到了。”
双喜对忙碌的朱允炆禀告道。
朱允炆答应一声,徐辉祖施礼之后,朱允炆便询问道:“裁兵的事,进行的如何了?”
徐辉祖一脸苦相,叹息道:“皇上,目下已然裁撤了五千士兵……”
“五千?朕记得给你说的是十万。”
朱允炆有些不满意地说道。
徐辉祖连忙起身,告罪道:“皇上,裁兵之事,难度重重,微臣不敢擅专……”
“不敢擅专,还是有人给你施压,不准你裁兵?”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徐辉祖连忙跪了下来。
“朕听闻曹国公去过京营,鼓动了一批人抵制裁兵,此事可属实?”
朱允炆轻声问道。
徐辉祖看了一眼朱允炆,拿不定朱允炆是什么态度,谨慎地说道:“曹国公是去过京营,但是否与抵制裁兵有关,微臣不知。”
“不知还是不敢说啊?”朱允炆看着咬牙不说话的徐辉祖,抬手道:“起来吧,你掌管中军都督府,若连这点事都办不好的话,可就让朕寒心了。”
徐辉祖浑身发抖,连忙喊道:“臣必全力以赴,不负皇上信赖!”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肃然道:“你可以告诉曹国公,也可以告诉各位勋贵,裁兵十万,是朕下的旨意,谁不满意,来朕这里说。你只管放手去做,魏国公的忠心,朕还是信得过的!”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心情激荡。
回到中军都督府之后,徐辉祖终于放下心来,和得罪这些勋贵同事比起来,得罪老板是不划算的。
同事可以换,老板可不容易换啊。
徐辉祖还是有这点觉悟的,于是,大刀阔斧的裁军计划,终于拉开了帷幕,无论是曹国公,还是其他侯爵,亦或是亲王国戚,但凡是在军队中吃空额,安插奴隶、下人进入军营的,一律踢出去。
岐阳王府中,曹国公李景隆正在斗鸟,一阵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大哥,徐辉祖这是要跟我们对着干啊。”
“什么事,好好说话!”
李景隆看着自己的弟弟李增枝,皱眉喊道。
李增枝走到近前,愤怒地跺了跺脚,说道:“刚刚得到消息,徐辉祖明令,要裁撤掉兵员,其中与我们关联的名额,都被裁撤掉了,而且,与我们李家有旧的一些将领,也被赶出了军营。”
李景隆看着李增枝,面色严肃起来,问道:“徐辉祖真的动手了?”
李增枝连连点头,咬牙说道:“大哥,若是我们不管,哪里还有人会听我们的话。”
“放肆!”
李景隆厉声喊道,看着惊愕的李增枝,严肃地说道:“京营不是我们的,而是皇上的!皇上要裁撤,那便让他裁吧。”
“可是?”
李增枝有些着急。
李景隆沉默了会,缓缓说道:“燕王是不是快入京了?”
王绅如何在国子监评选人才,校验人才,朱允炆不想管,也管不着。
自从设置内阁之后,朱允炆终于从无数的奏折中得以脱身,偶尔与内阁大臣与六部商议一些事情,倒也显得轻松。
但随着朱允炆对大明帝国的了解深入,便感觉一阵阵不安。
看似日益繁荣昌盛的大明朝,实际上便是一个活火山,而问题的根本,便在于占地与纳税。
朱元璋对待官员的手段残忍,但对于自己家人亲戚,却是一等一的好。
朱元璋曾下令,子孙后代都要朝廷供养,也就是说,这些藩王、藩王的后人,不用去干活,在家吃皇粮就可以了。
可朱元璋人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他的这一条规定,却是实打实的缺心眼。其他的不好说,有一点可以肯定,朱元璋的数学与算术肯定不及格。
但凡接触过“指数”的,就不会下如此命令。
你朱元璋时期才几个人,几口饭,可想过,经过二百年,你老朱家的后代都二十万人口了,朝廷光养这些人,一年就需要花费八百六十万两的银子,也不看看国库才多少钱?
还规定子孙后代不用交税,好吧,你不交税,但你好歹别占地啊,一个个王爷,疯了一样的占地,占了地,所有产出都不交税,国家靠什么养活?
朱允炆记得后世一些统计,明代河南地区的亲王土地,直接占据了河南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
好嘛,感觉率土之滨,三分之一不是皇帝的。
让朱允炆说,大明王朝的覆灭,与朱元璋埋下的这些祸根有着紧密的关系。
必须改变这一切!
也只有在自己所在时期改变,面临的阻力更小一些。
可真的小吗?
朱允炆可以想象,那些叔叔们,很可能以“不尊祖制”为由攻击自己,而这些藩王,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然会反扑,现在的他们,可不是肥猪王爷,他们是手握重兵的狼。
不削藩,不收回兵权,自己想动他们,都动不了!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
帝王也并非是一言决天下事的。
朱允炆放下奏折,对双喜说道:“召解缙。”
不久之后,解缙便进入了武英殿。
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折,递了过去,冷笑道:“你且看看,四叔的手段可真多啊。”
解缙拿起奏折看了看,这封奏折,乃是燕王府长史葛城呈报,将朱棣即将进入京师,离开北平府时的盛况讲述的一清二楚。
“百姓夹道而号,军卒哀鸣不止,人心所向,可畏可畏。”
葛城的话,让解缙也心中一惊。
“燕王此番入京,动静不小啊。”
朱允炆冷笑一声,说道。
解缙躬身将奏折放了回去,连忙说道:“燕王此举,恐是担心……”
朱允炆看着不说话的解缙,道:“担心什么?担心朕会把他扣留京师?呵,罢了,别的不说,便是这驾驭人心的本事,燕王便做得比朕好。”
解缙冷汗直冒,为燕王朱棣心惊不已。
皇上的语气,很是冰冷。
似乎,动了杀机。
“皇上乃是一国之君,燕王不过是藩王,虽然他在北平经营近二十年,但只要皇上下令,调动大军,顷刻便可拿下。”
解缙直言道。
朱允炆摆了摆手,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藩王顽疾,朕自有办法。今日召你来,是为了一个人。”
“谁?”
“都督府断事铁铉。”
“铁铉?”
“是啊,你对他如何评价?”
朱允炆看着解缙,嘴角带着莫名的笑意。
对靖难之役多少有些了解的人一定知道铁铉的名字,在后世,尤其是山东各地,有不少“铁公”祠庙,其祭奉之人,便是明代铁铉。
这是一个给朱棣带来极大麻烦,挽救建文王朝于危难之中的英雄。
济南之战,他凭着残兵败将,硬是阻挡了朱棣三个月之久,后铁铉又与大将盛庸合兵,乘胜追击。
解缙作为阁臣,自然对朝廷官员有所了解,见朱允炆询问,便回道:“皇上可是说的鼎石?”
铁铉,字鼎石,而这“鼎石”二字,还是朱元璋亲自赐给铁铉的。
解缙见朱允炆点头,便徐徐说道:“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祖时期,便曾委任其礼部给事中,办事勤勉。后调任都督府断事,判决流利,悬案得消。铁铉颇有才干,是一个栋梁之材。”
朱允炆看着解缙,看来这个人的目光也并不算差,并没有因为铁铉现在官职低而小看了他。
“如此人才,堪当大任,调铁铉进入兵部,任职左侍郎吧。”
朱允炆下令道。
解缙连忙答应。
朱允炆走到一幅舆图前,看着北平的方向,对解缙说道:“我们的目光,可不能只盯着藩王。大明帝国要做整个世界的明珠。解缙,跟着朕走吧,朕要带你们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有多大!”
解缙心头燃烧起一团火,用狂热的目光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哈哈笑了笑,突然说道:“安排工部,从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等地,调集工匠进入龙江船厂,朕要一批足以远航的海船。”
“海船?”
解缙不明所以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却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说道:“下去安排吧。”
解缙不敢多问,只好带着疑惑离开。
朱允炆清楚世界有多大,也清楚现在哥伦布还没出生。
西方不是喜欢殖民吗?
那就让大明帝国与你们对抗下试试,看看是你们厉害,还是大明厉害。
最主要的是,朱允炆想要派人去南美洲,不是为了殖民与占领,而是为了土豆、花生、辣椒、玉米、番茄、辣椒……
还有橡胶树。
可怜的明代初期,这些后世随处可见的食材或物产,都是没有的。
想吃个番茄炒蛋都不可能。
抽烟?
更是别想了。
至于土豆加牛肉的共产主义,估计也只能做梦了。
为了吃,不,为了丰富物产,减少饥荒,为了大明王朝,必须要组建舰队。
朱允炆坐在桌案旁,拿着毛笔绘制图纸,总感觉有些别扭,但没办法,这个时代还没铅笔,不过,倒是有粉笔了。
“对了,黑板啊!”
朱允炆连忙喊过来双喜,吩咐道:“你去将作监,给朕找一些轻薄的木板,长约一丈,宽三四尺便可,另外再弄一些黑色大漆过来。”
双喜记清楚之后,连忙去安排。
不久之后,双喜便带了回来,朱允炆安排双喜等太监,在外面将木板涂刷几层黑漆,放在外面晾着,然后又让双喜找了一些粉笔,这些粉笔还不是石膏制作而成的,而是天然的白垩制成。
“皇上,魏国公到了。”
双喜对忙碌的朱允炆禀告道。
朱允炆答应一声,徐辉祖施礼之后,朱允炆便询问道:“裁兵的事,进行的如何了?”
徐辉祖一脸苦相,叹息道:“皇上,目下已然裁撤了五千士兵……”
“五千?朕记得给你说的是十万。”
朱允炆有些不满意地说道。
徐辉祖连忙起身,告罪道:“皇上,裁兵之事,难度重重,微臣不敢擅专……”
“不敢擅专,还是有人给你施压,不准你裁兵?”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徐辉祖连忙跪了下来。
“朕听闻曹国公去过京营,鼓动了一批人抵制裁兵,此事可属实?”
朱允炆轻声问道。
徐辉祖看了一眼朱允炆,拿不定朱允炆是什么态度,谨慎地说道:“曹国公是去过京营,但是否与抵制裁兵有关,微臣不知。”
“不知还是不敢说啊?”朱允炆看着咬牙不说话的徐辉祖,抬手道:“起来吧,你掌管中军都督府,若连这点事都办不好的话,可就让朕寒心了。”
徐辉祖浑身发抖,连忙喊道:“臣必全力以赴,不负皇上信赖!”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肃然道:“你可以告诉曹国公,也可以告诉各位勋贵,裁兵十万,是朕下的旨意,谁不满意,来朕这里说。你只管放手去做,魏国公的忠心,朕还是信得过的!”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心情激荡。
回到中军都督府之后,徐辉祖终于放下心来,和得罪这些勋贵同事比起来,得罪老板是不划算的。
同事可以换,老板可不容易换啊。
徐辉祖还是有这点觉悟的,于是,大刀阔斧的裁军计划,终于拉开了帷幕,无论是曹国公,还是其他侯爵,亦或是亲王国戚,但凡是在军队中吃空额,安插奴隶、下人进入军营的,一律踢出去。
岐阳王府中,曹国公李景隆正在斗鸟,一阵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大哥,徐辉祖这是要跟我们对着干啊。”
“什么事,好好说话!”
李景隆看着自己的弟弟李增枝,皱眉喊道。
李增枝走到近前,愤怒地跺了跺脚,说道:“刚刚得到消息,徐辉祖明令,要裁撤掉兵员,其中与我们关联的名额,都被裁撤掉了,而且,与我们李家有旧的一些将领,也被赶出了军营。”
李景隆看着李增枝,面色严肃起来,问道:“徐辉祖真的动手了?”
李增枝连连点头,咬牙说道:“大哥,若是我们不管,哪里还有人会听我们的话。”
“放肆!”
李景隆厉声喊道,看着惊愕的李增枝,严肃地说道:“京营不是我们的,而是皇上的!皇上要裁撤,那便让他裁吧。”
“可是?”
李增枝有些着急。
李景隆沉默了会,缓缓说道:“燕王是不是快入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