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作文言之有序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文体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文体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当你完成了审题、立意和备料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体结构最后决定着的成败。
为此,我们有必要熟悉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文体结构,便于写作时能根据话题需要迅速做出选择,进而有序地组织材料和语言。
一、联想型结构
写作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作者按某种写作意图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悟有序地呈现出来的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联想思维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成功的写作。
一个完整的联想思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联想起点。联想的起点一般是呈现在眼前的物、事、人或某一现象,它们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起。
2、联想发散。围绕主体对象作横向或纵向的发散联想,联想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强化主要对象或某种情绪。
3、联想回归或联想升华。回归就是作者的思路回到原点作呼应总结,升华就是根据前面的联想作的主题延伸或情节推想。
需要提示的是,作者的感触即文章情感的表达可能贯穿文中联想的每一个环节。
依托于联想思维,我们就很容易达成下面这种有效的文章结构模式:
现象(自然、生活、社会)——感受(感性)——思考(感悟,理性,揭示现象背后的领域或规律)——联想(思考引发的思维联系,发散并强化思考成果)——印证(回归或升华)。
上述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化,从而构成不同层次的作文类型。较低层次的作文侧重于前两部分,较高层次的作文则应进入理性思考的层面,而且要强化联想发散这一部分。联想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长度和内容的厚度。
高中教材第一册所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便是这种联想结构的典范,如果将其核心内容加以提炼,就可简化如下: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田中长次郎,1516—1592日本素陶制品的鼻祖)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上玉堂的墓。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作者登山意外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自然成了全文的起点和联想的缘起。我大吃一惊是感受,仅属感性认识;而后有了理性的一点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由此联想到画家雷诺和米开朗基罗关于艺术与生命的言论,表明了为美要活下去的感想;紧接着是对美的理性思考: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一思考引发了作者的广泛联想,如凝视插花、观赏画中花(当然不限于画花的画)、狗的形象、京都的晚霞引发的联想和发现岚山的美等,从多角度、多方面审美体验来不断强化作者的感悟。最后,文章联想回归并点题,照应开头。
文章容量大,感悟深,但思路清晰,这源于联想思维过程完善。对中学生而言,这种结构是不难学的。如下面这篇学生就是一篇完整的联想结构的范例,注意结合文中划线语句和提示,领会这种结构的特点。
淡
宁静的夜里,冷月伴着清风,把自己稀疏的冷影镶入平静碧绿的湖面。带上一把散发着木质清香的摇椅,挟着一本朱自清的,揣着一颗寂静而闲适的心,去到湖边细细品味这无垠的月韵。——生活,应该是这样。(生活现象及生活感受,联想起点)
记得有人说过,温一壶月光下酒,这似乎让我闻到了那壶清雅的酒香,一丝淡淡的飘絮,如风如丝般滑过我的鼻息。这样恬静淡雅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它有诗人般梦幻的思绪,清水般淳朴的幽雅,还有那夏日午后阳光滑过窗帘的悠闲(联想、想象描述)
淡,并不是一种乏味,真正能体味的人,能从中品出比酸甜苦辣更完美的人生滋味。生活中芬芳的美酒便是从淡淡的点滴中酝酿出来的。早上起床后,桌上放着的一杯余温尚存的牛奶,那是母爱贮存已久的香膏,一经散发,便不可停止。寒冷的冬天,朋友送来的一双温暖的手套,那是友谊在冬日暖阳下绽放的一丝微笑不要以为生活非要个性的精彩和繁杂的缤纷才变得充实。淡淡的,像中国山水墨画中那渗透的点滴意蕴,也会隽丽秀美。(理性思考点题,结合生活现象联想强化)
我想,中国的茶道也许在这方面做了最好的诠释。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追溯到古代的陆羽,这其中有一种味道,它就叫——家。他泡的茶,清香四溢,淡雅恒久,似乎远处飘来的渺茫的箫声人们想,这样的意味常会给人以家的温暖感觉。其实生活也正如此,淡淡的,味道会更美妙持久(进一步联想,通过茶文化强化淡的历史文化意韵)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在淡淡的生活中,才能细心聆听大自然的心声,并从中得到心灵的自由,真正地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古时有多少文人墨客便是怀着几丝淡淡的愁绪,在苍穹中的月光中,吟出了千古佳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原只是生活中一幅空灵的山水画,却被诗人写得意韵深长。看来,平淡的生活,同样是心灵充实、智慧闪光的源泉。(理性思考,并通过文人生活的联想再次强化淡的意韵)
又是一个宁谧的夜晚,清风伴着冷月,用纤细的手抚过碧绿平静的湖面,荡开一圈圈细细的涟漪。脑海中飘散着肖邦美妙的小夜曲,同样怀着宁静的心,去品味淡淡的意韵荡来的丝丝香味(生活现象重现,联想回归)
淡淡的生活,隽永的人生。(再一次点题强化)
在历年高考中,最实用也最易掌握的论证型结构实际上就是这种联想型结构的变式。论证型结构适合于社会性、思想性话题,如生命与尊严自由欲望等。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文体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文体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当你完成了审题、立意和备料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体结构最后决定着的成败。
为此,我们有必要熟悉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文体结构,便于写作时能根据话题需要迅速做出选择,进而有序地组织材料和语言。
一、联想型结构
写作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作者按某种写作意图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悟有序地呈现出来的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联想思维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成功的写作。
一个完整的联想思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联想起点。联想的起点一般是呈现在眼前的物、事、人或某一现象,它们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起。
2、联想发散。围绕主体对象作横向或纵向的发散联想,联想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强化主要对象或某种情绪。
3、联想回归或联想升华。回归就是作者的思路回到原点作呼应总结,升华就是根据前面的联想作的主题延伸或情节推想。
需要提示的是,作者的感触即文章情感的表达可能贯穿文中联想的每一个环节。
依托于联想思维,我们就很容易达成下面这种有效的文章结构模式:
现象(自然、生活、社会)——感受(感性)——思考(感悟,理性,揭示现象背后的领域或规律)——联想(思考引发的思维联系,发散并强化思考成果)——印证(回归或升华)。
上述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化,从而构成不同层次的作文类型。较低层次的作文侧重于前两部分,较高层次的作文则应进入理性思考的层面,而且要强化联想发散这一部分。联想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长度和内容的厚度。
高中教材第一册所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便是这种联想结构的典范,如果将其核心内容加以提炼,就可简化如下: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田中长次郎,1516—1592日本素陶制品的鼻祖)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上玉堂的墓。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作者登山意外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自然成了全文的起点和联想的缘起。我大吃一惊是感受,仅属感性认识;而后有了理性的一点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由此联想到画家雷诺和米开朗基罗关于艺术与生命的言论,表明了为美要活下去的感想;紧接着是对美的理性思考: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一思考引发了作者的广泛联想,如凝视插花、观赏画中花(当然不限于画花的画)、狗的形象、京都的晚霞引发的联想和发现岚山的美等,从多角度、多方面审美体验来不断强化作者的感悟。最后,文章联想回归并点题,照应开头。
文章容量大,感悟深,但思路清晰,这源于联想思维过程完善。对中学生而言,这种结构是不难学的。如下面这篇学生就是一篇完整的联想结构的范例,注意结合文中划线语句和提示,领会这种结构的特点。
淡
宁静的夜里,冷月伴着清风,把自己稀疏的冷影镶入平静碧绿的湖面。带上一把散发着木质清香的摇椅,挟着一本朱自清的,揣着一颗寂静而闲适的心,去到湖边细细品味这无垠的月韵。——生活,应该是这样。(生活现象及生活感受,联想起点)
记得有人说过,温一壶月光下酒,这似乎让我闻到了那壶清雅的酒香,一丝淡淡的飘絮,如风如丝般滑过我的鼻息。这样恬静淡雅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它有诗人般梦幻的思绪,清水般淳朴的幽雅,还有那夏日午后阳光滑过窗帘的悠闲(联想、想象描述)
淡,并不是一种乏味,真正能体味的人,能从中品出比酸甜苦辣更完美的人生滋味。生活中芬芳的美酒便是从淡淡的点滴中酝酿出来的。早上起床后,桌上放着的一杯余温尚存的牛奶,那是母爱贮存已久的香膏,一经散发,便不可停止。寒冷的冬天,朋友送来的一双温暖的手套,那是友谊在冬日暖阳下绽放的一丝微笑不要以为生活非要个性的精彩和繁杂的缤纷才变得充实。淡淡的,像中国山水墨画中那渗透的点滴意蕴,也会隽丽秀美。(理性思考点题,结合生活现象联想强化)
我想,中国的茶道也许在这方面做了最好的诠释。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追溯到古代的陆羽,这其中有一种味道,它就叫——家。他泡的茶,清香四溢,淡雅恒久,似乎远处飘来的渺茫的箫声人们想,这样的意味常会给人以家的温暖感觉。其实生活也正如此,淡淡的,味道会更美妙持久(进一步联想,通过茶文化强化淡的历史文化意韵)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在淡淡的生活中,才能细心聆听大自然的心声,并从中得到心灵的自由,真正地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古时有多少文人墨客便是怀着几丝淡淡的愁绪,在苍穹中的月光中,吟出了千古佳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原只是生活中一幅空灵的山水画,却被诗人写得意韵深长。看来,平淡的生活,同样是心灵充实、智慧闪光的源泉。(理性思考,并通过文人生活的联想再次强化淡的意韵)
又是一个宁谧的夜晚,清风伴着冷月,用纤细的手抚过碧绿平静的湖面,荡开一圈圈细细的涟漪。脑海中飘散着肖邦美妙的小夜曲,同样怀着宁静的心,去品味淡淡的意韵荡来的丝丝香味(生活现象重现,联想回归)
淡淡的生活,隽永的人生。(再一次点题强化)
在历年高考中,最实用也最易掌握的论证型结构实际上就是这种联想型结构的变式。论证型结构适合于社会性、思想性话题,如生命与尊严自由欲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