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写作辅导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论证的展开
人们在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几种。学术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当然要以议论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的几大要素。在学术论文中,论题是作者所要解决和证明的问题,论点即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论据是支持论点的事实和理论根据,论证则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从而把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的过程和方法。从本质上说,论证就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正确地运用各种逻辑推理形式,是使论证过程严密、论文具有足够的逻辑力量的重要条件。
把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需要使用一些具体的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1)举例法
举例法是以事实为论据,以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2)归纳法、演绎法与类比法
从文章整体来看,完整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或类比推理的过程;从文章的局部来看,在各个具体的论证环节中,作者还可以采用归纳法、演绎法及类比法对某个小的观点加以阐述。应当说,归纳法、演绎法及类比法在论文写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归纳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绎法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前者是根据个别知识,推出一个一般性性结论的过程,后者则是根据普遍规律认识个别事物,推出一个个别性结论的过程。两者的思维运动的方向相反,适用场合、基本用途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依存关系又是十分明显的。任何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都必须通过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交互进行、相互渗透才能完成,这是由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认识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法,这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往往具有假说的性质,是否真实,能否上升为科学理论,还有待于检验。
(3)反证法
反证法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即在论证中,先不从正面直接证明某个论点的正确,而是先假设如采用相反的看法所可能产生的消极结果,与之相矛盾的看法的错误,也就从反面证明了另一种看法的正确。反证法也被称为排他法,排除了其他观点,保留的就是正确的观点。
(4)对比法
对比法是通过两种相反情况的比较,辨明是非,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运用对比法,既可以将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或它在不同时期的状况进行比较。
(5)因果法
因果法又称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事理因果关系的分析,证明论点正确的论证方法。运用因果法,既可以用原因作论据证明结果,也可以用结果作论据证明原因,正因为如此,人们还常把这种论证方法称为因果互证法。
(6)引用法
引用法是一种引用理论论据或以他人的言论为论据,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的论证方法。
使用引用法必然要涉及到引文的问题。引文的种类很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从引文本身的状况来看有直引和意引,直引即直接引用文献原文,完全照录他人言论的引文形式。直引还分全引和节引两种形式;意引则是不直接引用原文,而是在对原文加工、改写的基础上,引用其基本意思的引文形式。从引文在文章中的地位及其表述方式来看,有段中引文和提行引文。段中引文是指把引文写在段中;提行引文是指以提行的形式,把需要给予特殊强调的引文写出来,使之自成一个部分。
在论文中使用引文,总的来说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一篇文章中,引文不宜过多。滥用引文,不仅会影响文章本身的独创性,还会使读者产生反感;其次,引文要忠实于原文献,真正反映原文献的精神实质;再次,要把引文同对引文的解说、诠释区分开来,要使读者一看便知哪些内容是引文,哪些内容是论文作者所作的解释,而不要把两者混在一起;最后,还要注意揭示引文同其所要证明的观点之间的关系。只把引文罗列在观点的后面,而不加任何分析、说明,是无法达到论证的目的的。
(7)归谬法
归谬法是专门用于驳斥他人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其要领是先不直接指出某一观点的错误,而是先假定它是正确的,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再用结论的荒谬来反证作为推理前提的观点的错误。
上面所列举的几种论证方法都是较为常用的论证方法。学术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对一个学术观点的证明也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的,一篇学术论文的完成,通常需要通过各种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形成一个缜密的论证过程。
二、语言的运用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信息的载体。如果不是凭借着语言工具,无论多么精妙的构思、深邃的思想,也都只能停留在文章作者的头脑之中,读者无从了解,社会效果更无从产生。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
语言不仅具有把无形的理论认识变为有形的研究成果的巨大功用,而且,它还具有同文章的思想内容相互制约的特性。低劣的语言形式无法表达出色的思想内容,模糊、混乱、粗糙的思想内容也难以找到一个精美的语言形式,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同时也就是对思想内容的再思考与再调整。有人认为,有了好的观点、好的材料,即使不重视语言的运用,也会写出好的文章。这种把语言形式同思想内容割裂开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语言能力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一个要素,语言运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论文作者要把文章写好,除了要在其他环节的改善上多作努力之外,还必须在语言的运用上多下功夫,以使所用的语言充分体现科学语体的特征,更好地为学术成果的完美表达服务。
科学语体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语体之一,科学语体的特征是对各种学术文献相对稳定的语言特点的一种概括。其中,学术论文应该算是比较典型的学术文献,学术论文的语言无疑最能集中、突出地反映科学语体的特征。与其内容的科学、结构的程序化以及表达的多样化相适应,学术论文在语言的运用上,确有自己的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也说明科学语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科学语体的特征对科学文献的作者应当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科学语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又是丰富多采的,这就使得不同学科的论文的语言特点,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论文的语言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此看来,文科论文的语言在具备科学语体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全面了解文科论文的语言特点,对于提高文章的语言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概括地说,精确、简明、平易、庄重及富有文采是文科论文语言所应具备的几个主要特点,同时,这也就是对文科论文语言的几项基本要求。中文学科的论文是文科论文的一大门类,同时也是最能体现文科论文的语言特点的一类论文。
1.精确
精确应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的首要特点,这由学术论文的内容和功用所决定。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写作的要求,而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这一要求则更为严格、具体,并且有着特殊的意义。学术论文的语言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精确的程度。文科论文语言的精确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恰当、贴切,是构成文科论文语言的精确性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有时,表达同一个意思,可用的词语却不止一个,用词恰当、贴切就是指作者在几个可供选择的词语中,选出了最妥当、最得体的那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富有效果地表达出来。
一个孤立的词语,是无所谓恰当不恰当,或贴切不贴切的,词语只有进入具体的篇章,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谈得上是否恰当、贴切。简单地说,用词恰当、贴切,就是指所选用的词语切合内容、切合语境、切合语体特征和文章风格。为做到用词恰当、贴切,论文作者在使用词语时,就必须根据内容、语境以及语体特征、文章风格,进行严格的选择。
在词语的选用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词义的辨析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每一个词语都有其固定的含义,完整的词义是概念义与附加义的统一,概念义是词义的核心,附加义则主要包括词的语法意义、色彩意义等等,另外,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有些词语还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情调。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各种意义及其特殊情调,才有可能用对、用好每一个词语,从而使文章的语言具有高度的精确性。为保证学术论文语言的精确性,不但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不能互相借用,就是意义相近或基本相同的词语也不能混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用词恰当、贴切,表意才能准确、周密;用词不当,不仅会使研究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而且往往反映出作者思想认识的模糊或偏颇。在写作中能够迅速作出词语的最佳选择,不仅说明作者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而且说明作者已对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比较明确的认识。
(2)大量使用含义单一的专业术语,排斥语义模糊、含混的词语形式,也会增强文章语言的精确性。专业术语,是指在特定的学科或专业领域内使用,具有固定的含义的专门性词语。单义性、概括性、客观性是专业术语的特点,专业术语的含义一般已经严格规定,并相对稳定下来;每个科学术语都是人类对自然或社会的认识成果的浓缩反映,因而其概括性极强;专业术语一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最适于用来客观地表述科学事实。例如:
"五四"浪漫作家不满足于现实主义的再现、摹仿、描写等叙事手段,但他们对纯形式的崇拜,也始终只是一种幻想。热情、感伤和坦诚使他们在本质上更接近的是卢梭而不是唯美主义、艺术至上主义,所以他们并不热衷于形式的精致完美,而是努力于消除作家创作主体与作品本体之间的距离,把自己整个心灵、情感投射于字里行间。于是他们寻找着不同于写实主义的表现性叙事。正是这一艺术追求,使他们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中找到了启示。
这段文字引自文学论文弗洛伊德主义与"五四"浪漫文学,其中的现实主义、唯美主义、艺术至上主义、形式、创作主体、作品本体等都是文学专业术语。如果去掉以上专业术语,换用其他一些说法,那么原文内容就会面目全非,即便多用几倍的文字,也难以把作者所要表述的意思表述得非常确切、周严。
在论文的撰写中,专业术语是不可替代的语言材料,单义的专业术语的大量存在,是学术论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有时,由于专业术语的运用不统一、不准确,或者由于误用、错用专业术语,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学术之争。在科学的发展中,许多专业术语已突破了学科界限,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这促进了科学的一体化和综合化。专业术语的借用和引进,是学术成果、研究方法的借用和引进的一个步骤、一种方式,对此,研究者应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
总之,运用专业术语,是使学术论文的语言具有精确性的手段之一。同理工科论文相比,文科论文中的专业术语要相对少一些,其社会通用性和渗透力则要更强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文科论文的写作中,就可以忽视专业术语的使用,恰恰相反,假如论文作者摒弃专业术语或专业术语用得不好,论文语言的精确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许多内容是根本无法表达清楚的。
(3)多用长句、复句,既是论文语言精确的一种体现,也是使论文语言具有精确性的一种方式。比起其他类型的文章,学术论文中长句较多。长句是与短句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附加成分多,表意严密周详。学术论文之所以长句较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论文作者在造句时,常用一些起区别和限制作用的定语,这类定语作为句子的附加成分,具有使句义更加严密周详的功能。
复句也叫复合句,它是同单句相对而言的。复句的特点是语义充实,表意详尽,逻辑性强,能够细致地表述一个繁复的意思。为使事物的逻辑关系得到准确体现,学术论文中的复句常常要用关联词语。
(4)使用准确无误的数据,是提高论文语言精确度的一种手段。人们常把数值看作精确度的标志,合理地使用一些数据,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但在文科论文中,数据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不顾需要,滥用数据,会使论文如同,使文章变成数据的堆砌,使文科论文应有的理论性、逻辑性受到削弱。
2.简明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自古至今,"简明"一直是一项倍受推崇的写作原则。任何文章的语言,都应具有简明性,而在以高效、快速地传递学术信息为目的的论文写作中,语言的简明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所谓的语言简明,就是指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给读者。也许有人认为"简"就不能"明","明"则无法"简",其实,"简"与"明"并不矛盾。在语言表达中,形式的简洁和意义的明晰是密切联系着的,只"简"不"明"就是苟简,只追求"明"而忽视了"简",有时则难免繁冗,语言繁冗拖沓,会带来文章内容的混乱,直接影响表意的明确性,言简意明是一项统一的语言要求。
为使文科论文的语言符合简明性的要求,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看,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精心锤炼词语。用词精当,充分发挥每个词语的效能,能够以少胜多,增大语言的信息容量,因此,写作必须善于斟酌词语,把每个词语都用在最为合适的位置上,这是使语句高度凝炼,使文章语言简明的首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用词恰当、贴切,不仅能使论文语言具有精确性,同时也是构成论文语言的简明性的基础。
(2)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凝固而成的语言形式。它有固定的出处,而且多半带有典故性,是对典型材料的概括。成语的特点是结构简洁,含义丰富,其实际意义往往大大超出字面意思,把成语妥当地用在文章中,能够提高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文言词语是指以文言形式保存下来的古汉语中的词语。古汉语词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则以双音节为主,所以,表示同一个意思,古汉语语句的字数一般要少于现代汉语语句的字数。在适当的地方使用一些恰当的文言词语,可以使语句更为精练,有助于增言的简明性。例如: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以我学术的成就来说,我决不敢妄想和从这个世纪开始时起接受过这奖章的任何一位著名学者相提并论。这一段话中的"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即是文言说法,译成汉语就成了"古人说:"对于人来说,可贵的是能够正确地自己"。"换成这种说法,不但多出了许多字数,而且失去了原文所特有的典雅风格。
这里所说的可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并不是一般地提倡在论文中大量使用文言词语。现代文章写作无疑要以现代汉语词汇为最基本的语言材料,文言词用得过多或用得不当,则会使文章文白夹杂,不伦不类,失去可读性。
(3)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重复。无论是字面上,还是意义上,一切不必要的重复都是有害无益的语言成分,是应该剔除的赘余成分,因为"凡是受信者一方所已经知道的信息,其信息量等于零。"字面上的重复比较容易看出,因而也较易于避免,意义上的重复则常被忽视。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说;"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骈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赘悬疣,实侈于形。一意两出,义之骈枝;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意义上的重复就象多生出的肢体,辞句上的重复就如同多余的肉瘤,通过炼意与炼辞,可以去掉重复的意思和字句,使语言更加精粹,使文章更加精悍。
(4)耍杜绝客套话之类的空话、废话。有人惯于在论文中,写上一些空洞乏味的客套话,诸如"本人才疏学浅"、"定有疏漏之处"之类。谦虚、诚恳是值得肯定的治学态度,而治学态度如何应在科研实践中体现出来,把人人都会说的客套话写到篇幅有限的学术论文中,则大可不必。学术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的工具,一切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内容都应删去,而且,空话、废话本身就是毫无价值的语言,"陈词滥调所提供的信息,其信息量很小很小,甚至等于零,废话则是一种没有语义(或没有正经语义)的信息。对于收信来说,废话虽是头一次听到,但既然是废话,那就是100%的无用信息或无效信息。无用或无效信息,其信息量极小,或几乎接近于零。"起草学术论文,应把每一字、每一句都落在实处,如果用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只传达了少量的信息,或者根本没有传达任何信息,那么,写作就是失败的,至少不是高效率的。
"文章烦简,非因字句多寡、篇幅短长。若庸絮懈蔓,一句亦谓之烦;切到精详,连篇亦谓之简。"强调语言的简明,也并不是说词语用得越少越好,更不是说文章写得越短越好,而是要以表意的明确为原则,该用的词语必用,不该用的词语一律不用,以达到一种"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的写作境界。
3.平易
理论是朴素的,表述理论的语言应当是平易的。所谓的语言平易,主要是指文章的语言形式具有平实自然、明白晓畅的特点。古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过:"文章不难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这段话说明了文章语言平易的难能可贵。平易不是平淡无奇,而是要能"俗中见雅"、"拙中见巧"、"平中见奇",以取得一种"语浅而意深,言近而旨远"的写作效果。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要使文章语言达到平易的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用语要平实。学术论文属于非欣赏型文章,在这类文章中,要用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事理讲述得明明白白,最好能让读者感到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而深刻的道理已包含于其中。
语言平实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西方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曾指出,最优雅的写作也就是最简朴的写作。论文作者要想在写作中做到用语平实,除了要有正确的写作观念和对研究研究的深入把握之外,还要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注意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和驾驭语言的功力。
(2)用语要直白。与其实用的目的相适应,在学术论文中应当避免使用晦涩难懂或模糊曲折的语言形式,而要直陈其事,直截了当地把要告诉读者的意思表述清楚。选用词语要考虑有利于启发读者的思想,要能引导读者只就文章内容本身进行思考,而不必在对语言形式的推敲上花费时间,更不要让读者去费心揣摩那些难以读懂的语句。欣赏型文章通常所追求的那种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为学术论文写作所排斥的。
(3)语句要顺畅。
学术论文要一层紧承一层,一句紧接一句,语意的承接要紧密,该说的话都要说出来,而不能有省略、有跳跃,让读者自己去领会靠语境显示的"言外之意"。在有些文章的写作中,十分讲究发挥语境因素对于语义的补衬作用,论文写作却不能如此。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要使论文的语言平易,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使用生僻词语。生僻词语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当尽量避免使用。
写作是从内容到形式(根据内容选择形式),阅读则是从形式到内容(根据形式理解内容),语言形式是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的凭借,假如读者连作者所用的词语都未能读懂,怎么谈得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呢?而生僻词语恰恰就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词语。汉代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说:"何以为辨,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避深就浅、避难就易是选用词语所应遵循的准则,生僻词语的大量使用显然是同这-准则相悖的。
或许有人认为,使用生僻词浯,会使人感到文章有深度,使人觉得作者学问高深。实际上,语言的艰深同内容的深刻并无必然联系,相反,会写文章的人往往善于用最平常的词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说明最深奥的道理,免得读者只顾琢磨生僻词语的含义,却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刻领会。
(2)不要堆砌华丽词藻。不顾表达的需要,胡乱堆砌华丽词藻,会使文章华而不实,并给人一种庸俗、浅薄的感觉,这是一切文章写作之大忌。在学术论文这类非欣赏型文章的写作中,对此要求得尤为严格。
(3)不可滥用专业术语。多用专业术语,是学术论文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构成学术论文语言的精确性的一项内容,这在前面已经谈过。但虽然如此,对专业术语也不能不加限制地使用,文科论文特别是中文学科的论文的读者对象还是比较广泛的,论文作者在使用专业术语时,也要适当地照顾一下非专业人员的特点。在一些读者面极广的论文中,过于专业化的词语用得太多,对于一般社会成员来说,阅读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这无形中也就缩小了文章的读者范围。
另外,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前几年在文科论文写作中出现了一种偏向,那就是牵强附会地搬用新术语或者盲目地引进自然科学术语。有人不管写什么文章,不管有无必要,都要套用一些新名词或纯料的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专门词语,甚至常常在没有真正把握那些术语的含义时,就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把它们用在自以为合适的地方。这种作法不仅破坏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容易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会使读者对文章望而生畏,望而生厌。
前面曾提到过,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科学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新的术语或其他学科的术语被用于论文之中,已成为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在对新的术语或自然科学术语的使用中,确实存在着生搬硬套与融会贯通的区别问题,后者是有益的,前者则是有害的。
4.庄重
科学是严肃的,理论是郑重的,高度科学化、理论化的学术内容的表述,必须相应地采用较为庄重的语言形式。学术论文语言所应具有的庄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句与措词两个方面:
(1)大量使用严整的句子形式,有助于增加文章的庄重感。同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学术论文中长句、复句、整句(主谓句)以及常式句、完全句要多一些,短句、单句、零句(非主谓句)以及变式句、省略句则要相对地少一些。这种造句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学术论文语言表意精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文章的沉实感、凝重感。
(2)独特的措词方式,也有助于保持文章的庄重感。具体地说,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有些词语是应该避免使用或慎重使用的,例如,对口语色彩过于浓烈的日常生活用语,像方言土语、、儿化词等,应禁止使用;对有损于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的粗俗词,像黑话、切口、骂人话等,应坚决予以弃除;对叹词、象声词和部分感情色彩过于浓烈的形容词、副词,应严格控制使用;对尚未经过社会约定俗成,进入全民语言交际系统的"言语新词",应尽量少用;对简称之类特殊的词语形式,应慎重使用。从原则上说,在比较庄重的语体中,是不能随便使用简称的。但如果一个字数较多的词语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为使行文简洁流畅,也可以在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时,对之进行简缩,并在括号中注明"以下简称为"。总之,无论哪类词语,只要会损害语言的庄重感,就应避免或慎重使用。反过来,有些词语,如文言词语的合理使用,也会使文章更有庄重感。一般来说,具有明显的书卷语体色彩的词语,是有利于增加文章语言的庄重感的词语,应当成为论文写作的基本的语言材料。
精确、简明、平易、庄重,是论文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的特点,同时这几个特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四者统一,构成了文科论文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使论文语言具有这些特征的基础上,还应努力把文章写得富有文采。如果说精确、简明、乎易、庄重是对-切论文语言的一般要求,那么,富有文采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是对中文学科的论文语言的特殊要求。
5.富有文采
出色的论文语言要做到规范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文科论文特别是中文学科的论文不仅要以巨大的逻辑力量打动、征服读者,最好还要能以浓郁的文学色彩吸引、感染读者,文学论文尤其应当如此。语言富有文采,能为理论增添魅力,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范例。
那么,怎样才能使论文的语言富有文采呢?
(1)杜绝"零度风格"。要使语言富有文采,就不能板起面孔,故作姿态,用一种冷漠的腔调说话,在笔墨之间不妨流露出一定的主体色彩,以唤起读者的共鸣,或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对此,朱光潜先生曾谈过这样的看法:"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zerostyle),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一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但是一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理,如果能做到感动,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对于文章写作来说,所谓的"零度风格"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的文章很难真正吸引读者,更不要说引人入胜了。论文固然应以冷静、客观地阐释科学理论为特点,但这同语言形式的平板、僵直以及文章语气的漠然、冷峻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文学科的论文包括语言学论文和文学论文两大类,从总体上看,语言学论文的表述方式与自然科学论文的相同之处要更多一些。而文学论文则最能体现文科论文的特点,或者说应当具有一些"文学性"。文学是同"激情"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文学创作如此,文学研究也同样如此。文学研究需要情感体验,文学论文常常会充溢着作者的情感,这样的论文往往是有创新价值的论文。
(2)多用具体、形象的词语。在不损害论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表述的准确性的前提下,使用一些具体、形象的词语,会使文章显得更有生气。如果在论文中一味用干枯、空洞的语言来表述深奥、抽象的理论,就很容易使人感到文章枯燥无味,甚至难以卒读。赋予深奥、抽象的理论内容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形式,把无形的事理有形化,深刻的道理就会变得似乎浅显起来,读者易于理解、消化,并能留下鲜明的印象,进而会打消对学术文章的畏难心理。
(3)采用恰当的修辞方式。适当地采用一些修辞方式,也会增强论文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语体中的修辞只能是消极修辞,即只限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等。在科学文献的撰写中,不宜采用积极修辞的方式,也就是说一般不能运用辞格。但实际上,许多辞格都常被有效地运用于文科论文当中,比如排比、对偶等。排比这种辞格的最大作用就是贯通语势、突出文意,把排比句用在文章中,能使语言富有节奏感,使表达更富有条理。对偶是汉语所特有的修辞方式,对偶句的特点是音节整齐匀称、语义凝炼集中,把对偶用于论文写作中,能使文章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此外,巧妙的比喻既能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又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起来,因而也常被论文作者采用。总而言之,修辞方式如果用得妥当,确实能为文章增添光采;如果用得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妨碍内容的表述,所以,在行文中一定要从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合理地选用修辞方式。
一、论证的展开
人们在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几种。学术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当然要以议论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的几大要素。在学术论文中,论题是作者所要解决和证明的问题,论点即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论据是支持论点的事实和理论根据,论证则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从而把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的过程和方法。从本质上说,论证就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正确地运用各种逻辑推理形式,是使论证过程严密、论文具有足够的逻辑力量的重要条件。
把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需要使用一些具体的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1)举例法
举例法是以事实为论据,以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2)归纳法、演绎法与类比法
从文章整体来看,完整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或类比推理的过程;从文章的局部来看,在各个具体的论证环节中,作者还可以采用归纳法、演绎法及类比法对某个小的观点加以阐述。应当说,归纳法、演绎法及类比法在论文写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归纳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绎法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前者是根据个别知识,推出一个一般性性结论的过程,后者则是根据普遍规律认识个别事物,推出一个个别性结论的过程。两者的思维运动的方向相反,适用场合、基本用途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依存关系又是十分明显的。任何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都必须通过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交互进行、相互渗透才能完成,这是由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认识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法,这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往往具有假说的性质,是否真实,能否上升为科学理论,还有待于检验。
(3)反证法
反证法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即在论证中,先不从正面直接证明某个论点的正确,而是先假设如采用相反的看法所可能产生的消极结果,与之相矛盾的看法的错误,也就从反面证明了另一种看法的正确。反证法也被称为排他法,排除了其他观点,保留的就是正确的观点。
(4)对比法
对比法是通过两种相反情况的比较,辨明是非,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运用对比法,既可以将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或它在不同时期的状况进行比较。
(5)因果法
因果法又称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事理因果关系的分析,证明论点正确的论证方法。运用因果法,既可以用原因作论据证明结果,也可以用结果作论据证明原因,正因为如此,人们还常把这种论证方法称为因果互证法。
(6)引用法
引用法是一种引用理论论据或以他人的言论为论据,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的论证方法。
使用引用法必然要涉及到引文的问题。引文的种类很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从引文本身的状况来看有直引和意引,直引即直接引用文献原文,完全照录他人言论的引文形式。直引还分全引和节引两种形式;意引则是不直接引用原文,而是在对原文加工、改写的基础上,引用其基本意思的引文形式。从引文在文章中的地位及其表述方式来看,有段中引文和提行引文。段中引文是指把引文写在段中;提行引文是指以提行的形式,把需要给予特殊强调的引文写出来,使之自成一个部分。
在论文中使用引文,总的来说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一篇文章中,引文不宜过多。滥用引文,不仅会影响文章本身的独创性,还会使读者产生反感;其次,引文要忠实于原文献,真正反映原文献的精神实质;再次,要把引文同对引文的解说、诠释区分开来,要使读者一看便知哪些内容是引文,哪些内容是论文作者所作的解释,而不要把两者混在一起;最后,还要注意揭示引文同其所要证明的观点之间的关系。只把引文罗列在观点的后面,而不加任何分析、说明,是无法达到论证的目的的。
(7)归谬法
归谬法是专门用于驳斥他人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其要领是先不直接指出某一观点的错误,而是先假定它是正确的,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再用结论的荒谬来反证作为推理前提的观点的错误。
上面所列举的几种论证方法都是较为常用的论证方法。学术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对一个学术观点的证明也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的,一篇学术论文的完成,通常需要通过各种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形成一个缜密的论证过程。
二、语言的运用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信息的载体。如果不是凭借着语言工具,无论多么精妙的构思、深邃的思想,也都只能停留在文章作者的头脑之中,读者无从了解,社会效果更无从产生。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
语言不仅具有把无形的理论认识变为有形的研究成果的巨大功用,而且,它还具有同文章的思想内容相互制约的特性。低劣的语言形式无法表达出色的思想内容,模糊、混乱、粗糙的思想内容也难以找到一个精美的语言形式,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同时也就是对思想内容的再思考与再调整。有人认为,有了好的观点、好的材料,即使不重视语言的运用,也会写出好的文章。这种把语言形式同思想内容割裂开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语言能力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一个要素,语言运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论文作者要把文章写好,除了要在其他环节的改善上多作努力之外,还必须在语言的运用上多下功夫,以使所用的语言充分体现科学语体的特征,更好地为学术成果的完美表达服务。
科学语体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语体之一,科学语体的特征是对各种学术文献相对稳定的语言特点的一种概括。其中,学术论文应该算是比较典型的学术文献,学术论文的语言无疑最能集中、突出地反映科学语体的特征。与其内容的科学、结构的程序化以及表达的多样化相适应,学术论文在语言的运用上,确有自己的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也说明科学语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科学语体的特征对科学文献的作者应当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科学语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又是丰富多采的,这就使得不同学科的论文的语言特点,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论文的语言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此看来,文科论文的语言在具备科学语体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全面了解文科论文的语言特点,对于提高文章的语言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概括地说,精确、简明、平易、庄重及富有文采是文科论文语言所应具备的几个主要特点,同时,这也就是对文科论文语言的几项基本要求。中文学科的论文是文科论文的一大门类,同时也是最能体现文科论文的语言特点的一类论文。
1.精确
精确应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的首要特点,这由学术论文的内容和功用所决定。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写作的要求,而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这一要求则更为严格、具体,并且有着特殊的意义。学术论文的语言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精确的程度。文科论文语言的精确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恰当、贴切,是构成文科论文语言的精确性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有时,表达同一个意思,可用的词语却不止一个,用词恰当、贴切就是指作者在几个可供选择的词语中,选出了最妥当、最得体的那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富有效果地表达出来。
一个孤立的词语,是无所谓恰当不恰当,或贴切不贴切的,词语只有进入具体的篇章,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谈得上是否恰当、贴切。简单地说,用词恰当、贴切,就是指所选用的词语切合内容、切合语境、切合语体特征和文章风格。为做到用词恰当、贴切,论文作者在使用词语时,就必须根据内容、语境以及语体特征、文章风格,进行严格的选择。
在词语的选用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词义的辨析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每一个词语都有其固定的含义,完整的词义是概念义与附加义的统一,概念义是词义的核心,附加义则主要包括词的语法意义、色彩意义等等,另外,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有些词语还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情调。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各种意义及其特殊情调,才有可能用对、用好每一个词语,从而使文章的语言具有高度的精确性。为保证学术论文语言的精确性,不但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不能互相借用,就是意义相近或基本相同的词语也不能混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用词恰当、贴切,表意才能准确、周密;用词不当,不仅会使研究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而且往往反映出作者思想认识的模糊或偏颇。在写作中能够迅速作出词语的最佳选择,不仅说明作者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而且说明作者已对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比较明确的认识。
(2)大量使用含义单一的专业术语,排斥语义模糊、含混的词语形式,也会增强文章语言的精确性。专业术语,是指在特定的学科或专业领域内使用,具有固定的含义的专门性词语。单义性、概括性、客观性是专业术语的特点,专业术语的含义一般已经严格规定,并相对稳定下来;每个科学术语都是人类对自然或社会的认识成果的浓缩反映,因而其概括性极强;专业术语一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最适于用来客观地表述科学事实。例如:
"五四"浪漫作家不满足于现实主义的再现、摹仿、描写等叙事手段,但他们对纯形式的崇拜,也始终只是一种幻想。热情、感伤和坦诚使他们在本质上更接近的是卢梭而不是唯美主义、艺术至上主义,所以他们并不热衷于形式的精致完美,而是努力于消除作家创作主体与作品本体之间的距离,把自己整个心灵、情感投射于字里行间。于是他们寻找着不同于写实主义的表现性叙事。正是这一艺术追求,使他们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中找到了启示。
这段文字引自文学论文弗洛伊德主义与"五四"浪漫文学,其中的现实主义、唯美主义、艺术至上主义、形式、创作主体、作品本体等都是文学专业术语。如果去掉以上专业术语,换用其他一些说法,那么原文内容就会面目全非,即便多用几倍的文字,也难以把作者所要表述的意思表述得非常确切、周严。
在论文的撰写中,专业术语是不可替代的语言材料,单义的专业术语的大量存在,是学术论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有时,由于专业术语的运用不统一、不准确,或者由于误用、错用专业术语,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学术之争。在科学的发展中,许多专业术语已突破了学科界限,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这促进了科学的一体化和综合化。专业术语的借用和引进,是学术成果、研究方法的借用和引进的一个步骤、一种方式,对此,研究者应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
总之,运用专业术语,是使学术论文的语言具有精确性的手段之一。同理工科论文相比,文科论文中的专业术语要相对少一些,其社会通用性和渗透力则要更强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文科论文的写作中,就可以忽视专业术语的使用,恰恰相反,假如论文作者摒弃专业术语或专业术语用得不好,论文语言的精确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许多内容是根本无法表达清楚的。
(3)多用长句、复句,既是论文语言精确的一种体现,也是使论文语言具有精确性的一种方式。比起其他类型的文章,学术论文中长句较多。长句是与短句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附加成分多,表意严密周详。学术论文之所以长句较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论文作者在造句时,常用一些起区别和限制作用的定语,这类定语作为句子的附加成分,具有使句义更加严密周详的功能。
复句也叫复合句,它是同单句相对而言的。复句的特点是语义充实,表意详尽,逻辑性强,能够细致地表述一个繁复的意思。为使事物的逻辑关系得到准确体现,学术论文中的复句常常要用关联词语。
(4)使用准确无误的数据,是提高论文语言精确度的一种手段。人们常把数值看作精确度的标志,合理地使用一些数据,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但在文科论文中,数据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不顾需要,滥用数据,会使论文如同,使文章变成数据的堆砌,使文科论文应有的理论性、逻辑性受到削弱。
2.简明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自古至今,"简明"一直是一项倍受推崇的写作原则。任何文章的语言,都应具有简明性,而在以高效、快速地传递学术信息为目的的论文写作中,语言的简明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所谓的语言简明,就是指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给读者。也许有人认为"简"就不能"明","明"则无法"简",其实,"简"与"明"并不矛盾。在语言表达中,形式的简洁和意义的明晰是密切联系着的,只"简"不"明"就是苟简,只追求"明"而忽视了"简",有时则难免繁冗,语言繁冗拖沓,会带来文章内容的混乱,直接影响表意的明确性,言简意明是一项统一的语言要求。
为使文科论文的语言符合简明性的要求,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看,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精心锤炼词语。用词精当,充分发挥每个词语的效能,能够以少胜多,增大语言的信息容量,因此,写作必须善于斟酌词语,把每个词语都用在最为合适的位置上,这是使语句高度凝炼,使文章语言简明的首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用词恰当、贴切,不仅能使论文语言具有精确性,同时也是构成论文语言的简明性的基础。
(2)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凝固而成的语言形式。它有固定的出处,而且多半带有典故性,是对典型材料的概括。成语的特点是结构简洁,含义丰富,其实际意义往往大大超出字面意思,把成语妥当地用在文章中,能够提高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文言词语是指以文言形式保存下来的古汉语中的词语。古汉语词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则以双音节为主,所以,表示同一个意思,古汉语语句的字数一般要少于现代汉语语句的字数。在适当的地方使用一些恰当的文言词语,可以使语句更为精练,有助于增言的简明性。例如: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以我学术的成就来说,我决不敢妄想和从这个世纪开始时起接受过这奖章的任何一位著名学者相提并论。这一段话中的"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即是文言说法,译成汉语就成了"古人说:"对于人来说,可贵的是能够正确地自己"。"换成这种说法,不但多出了许多字数,而且失去了原文所特有的典雅风格。
这里所说的可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并不是一般地提倡在论文中大量使用文言词语。现代文章写作无疑要以现代汉语词汇为最基本的语言材料,文言词用得过多或用得不当,则会使文章文白夹杂,不伦不类,失去可读性。
(3)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重复。无论是字面上,还是意义上,一切不必要的重复都是有害无益的语言成分,是应该剔除的赘余成分,因为"凡是受信者一方所已经知道的信息,其信息量等于零。"字面上的重复比较容易看出,因而也较易于避免,意义上的重复则常被忽视。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说;"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骈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赘悬疣,实侈于形。一意两出,义之骈枝;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意义上的重复就象多生出的肢体,辞句上的重复就如同多余的肉瘤,通过炼意与炼辞,可以去掉重复的意思和字句,使语言更加精粹,使文章更加精悍。
(4)耍杜绝客套话之类的空话、废话。有人惯于在论文中,写上一些空洞乏味的客套话,诸如"本人才疏学浅"、"定有疏漏之处"之类。谦虚、诚恳是值得肯定的治学态度,而治学态度如何应在科研实践中体现出来,把人人都会说的客套话写到篇幅有限的学术论文中,则大可不必。学术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的工具,一切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内容都应删去,而且,空话、废话本身就是毫无价值的语言,"陈词滥调所提供的信息,其信息量很小很小,甚至等于零,废话则是一种没有语义(或没有正经语义)的信息。对于收信来说,废话虽是头一次听到,但既然是废话,那就是100%的无用信息或无效信息。无用或无效信息,其信息量极小,或几乎接近于零。"起草学术论文,应把每一字、每一句都落在实处,如果用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只传达了少量的信息,或者根本没有传达任何信息,那么,写作就是失败的,至少不是高效率的。
"文章烦简,非因字句多寡、篇幅短长。若庸絮懈蔓,一句亦谓之烦;切到精详,连篇亦谓之简。"强调语言的简明,也并不是说词语用得越少越好,更不是说文章写得越短越好,而是要以表意的明确为原则,该用的词语必用,不该用的词语一律不用,以达到一种"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的写作境界。
3.平易
理论是朴素的,表述理论的语言应当是平易的。所谓的语言平易,主要是指文章的语言形式具有平实自然、明白晓畅的特点。古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过:"文章不难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这段话说明了文章语言平易的难能可贵。平易不是平淡无奇,而是要能"俗中见雅"、"拙中见巧"、"平中见奇",以取得一种"语浅而意深,言近而旨远"的写作效果。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要使文章语言达到平易的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用语要平实。学术论文属于非欣赏型文章,在这类文章中,要用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事理讲述得明明白白,最好能让读者感到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而深刻的道理已包含于其中。
语言平实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西方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曾指出,最优雅的写作也就是最简朴的写作。论文作者要想在写作中做到用语平实,除了要有正确的写作观念和对研究研究的深入把握之外,还要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注意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和驾驭语言的功力。
(2)用语要直白。与其实用的目的相适应,在学术论文中应当避免使用晦涩难懂或模糊曲折的语言形式,而要直陈其事,直截了当地把要告诉读者的意思表述清楚。选用词语要考虑有利于启发读者的思想,要能引导读者只就文章内容本身进行思考,而不必在对语言形式的推敲上花费时间,更不要让读者去费心揣摩那些难以读懂的语句。欣赏型文章通常所追求的那种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为学术论文写作所排斥的。
(3)语句要顺畅。
学术论文要一层紧承一层,一句紧接一句,语意的承接要紧密,该说的话都要说出来,而不能有省略、有跳跃,让读者自己去领会靠语境显示的"言外之意"。在有些文章的写作中,十分讲究发挥语境因素对于语义的补衬作用,论文写作却不能如此。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要使论文的语言平易,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使用生僻词语。生僻词语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当尽量避免使用。
写作是从内容到形式(根据内容选择形式),阅读则是从形式到内容(根据形式理解内容),语言形式是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的凭借,假如读者连作者所用的词语都未能读懂,怎么谈得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呢?而生僻词语恰恰就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词语。汉代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说:"何以为辨,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避深就浅、避难就易是选用词语所应遵循的准则,生僻词语的大量使用显然是同这-准则相悖的。
或许有人认为,使用生僻词浯,会使人感到文章有深度,使人觉得作者学问高深。实际上,语言的艰深同内容的深刻并无必然联系,相反,会写文章的人往往善于用最平常的词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说明最深奥的道理,免得读者只顾琢磨生僻词语的含义,却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刻领会。
(2)不要堆砌华丽词藻。不顾表达的需要,胡乱堆砌华丽词藻,会使文章华而不实,并给人一种庸俗、浅薄的感觉,这是一切文章写作之大忌。在学术论文这类非欣赏型文章的写作中,对此要求得尤为严格。
(3)不可滥用专业术语。多用专业术语,是学术论文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构成学术论文语言的精确性的一项内容,这在前面已经谈过。但虽然如此,对专业术语也不能不加限制地使用,文科论文特别是中文学科的论文的读者对象还是比较广泛的,论文作者在使用专业术语时,也要适当地照顾一下非专业人员的特点。在一些读者面极广的论文中,过于专业化的词语用得太多,对于一般社会成员来说,阅读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这无形中也就缩小了文章的读者范围。
另外,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前几年在文科论文写作中出现了一种偏向,那就是牵强附会地搬用新术语或者盲目地引进自然科学术语。有人不管写什么文章,不管有无必要,都要套用一些新名词或纯料的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专门词语,甚至常常在没有真正把握那些术语的含义时,就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把它们用在自以为合适的地方。这种作法不仅破坏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容易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会使读者对文章望而生畏,望而生厌。
前面曾提到过,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科学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新的术语或其他学科的术语被用于论文之中,已成为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在对新的术语或自然科学术语的使用中,确实存在着生搬硬套与融会贯通的区别问题,后者是有益的,前者则是有害的。
4.庄重
科学是严肃的,理论是郑重的,高度科学化、理论化的学术内容的表述,必须相应地采用较为庄重的语言形式。学术论文语言所应具有的庄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句与措词两个方面:
(1)大量使用严整的句子形式,有助于增加文章的庄重感。同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学术论文中长句、复句、整句(主谓句)以及常式句、完全句要多一些,短句、单句、零句(非主谓句)以及变式句、省略句则要相对地少一些。这种造句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学术论文语言表意精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文章的沉实感、凝重感。
(2)独特的措词方式,也有助于保持文章的庄重感。具体地说,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有些词语是应该避免使用或慎重使用的,例如,对口语色彩过于浓烈的日常生活用语,像方言土语、、儿化词等,应禁止使用;对有损于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的粗俗词,像黑话、切口、骂人话等,应坚决予以弃除;对叹词、象声词和部分感情色彩过于浓烈的形容词、副词,应严格控制使用;对尚未经过社会约定俗成,进入全民语言交际系统的"言语新词",应尽量少用;对简称之类特殊的词语形式,应慎重使用。从原则上说,在比较庄重的语体中,是不能随便使用简称的。但如果一个字数较多的词语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为使行文简洁流畅,也可以在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时,对之进行简缩,并在括号中注明"以下简称为"。总之,无论哪类词语,只要会损害语言的庄重感,就应避免或慎重使用。反过来,有些词语,如文言词语的合理使用,也会使文章更有庄重感。一般来说,具有明显的书卷语体色彩的词语,是有利于增加文章语言的庄重感的词语,应当成为论文写作的基本的语言材料。
精确、简明、平易、庄重,是论文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的特点,同时这几个特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四者统一,构成了文科论文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使论文语言具有这些特征的基础上,还应努力把文章写得富有文采。如果说精确、简明、乎易、庄重是对-切论文语言的一般要求,那么,富有文采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是对中文学科的论文语言的特殊要求。
5.富有文采
出色的论文语言要做到规范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文科论文特别是中文学科的论文不仅要以巨大的逻辑力量打动、征服读者,最好还要能以浓郁的文学色彩吸引、感染读者,文学论文尤其应当如此。语言富有文采,能为理论增添魅力,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范例。
那么,怎样才能使论文的语言富有文采呢?
(1)杜绝"零度风格"。要使语言富有文采,就不能板起面孔,故作姿态,用一种冷漠的腔调说话,在笔墨之间不妨流露出一定的主体色彩,以唤起读者的共鸣,或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对此,朱光潜先生曾谈过这样的看法:"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zerostyle),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一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但是一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理,如果能做到感动,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对于文章写作来说,所谓的"零度风格"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的文章很难真正吸引读者,更不要说引人入胜了。论文固然应以冷静、客观地阐释科学理论为特点,但这同语言形式的平板、僵直以及文章语气的漠然、冷峻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文学科的论文包括语言学论文和文学论文两大类,从总体上看,语言学论文的表述方式与自然科学论文的相同之处要更多一些。而文学论文则最能体现文科论文的特点,或者说应当具有一些"文学性"。文学是同"激情"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文学创作如此,文学研究也同样如此。文学研究需要情感体验,文学论文常常会充溢着作者的情感,这样的论文往往是有创新价值的论文。
(2)多用具体、形象的词语。在不损害论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表述的准确性的前提下,使用一些具体、形象的词语,会使文章显得更有生气。如果在论文中一味用干枯、空洞的语言来表述深奥、抽象的理论,就很容易使人感到文章枯燥无味,甚至难以卒读。赋予深奥、抽象的理论内容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形式,把无形的事理有形化,深刻的道理就会变得似乎浅显起来,读者易于理解、消化,并能留下鲜明的印象,进而会打消对学术文章的畏难心理。
(3)采用恰当的修辞方式。适当地采用一些修辞方式,也会增强论文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语体中的修辞只能是消极修辞,即只限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等。在科学文献的撰写中,不宜采用积极修辞的方式,也就是说一般不能运用辞格。但实际上,许多辞格都常被有效地运用于文科论文当中,比如排比、对偶等。排比这种辞格的最大作用就是贯通语势、突出文意,把排比句用在文章中,能使语言富有节奏感,使表达更富有条理。对偶是汉语所特有的修辞方式,对偶句的特点是音节整齐匀称、语义凝炼集中,把对偶用于论文写作中,能使文章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此外,巧妙的比喻既能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又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起来,因而也常被论文作者采用。总而言之,修辞方式如果用得妥当,确实能为文章增添光采;如果用得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妨碍内容的表述,所以,在行文中一定要从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合理地选用修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