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一线串珠
“一线串珠”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记叙。这“一线”从文章的内蕴来说就是“中心”,从外在表现来说,它要借助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就是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各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一条线。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下面来欣赏冰心的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这篇文章以“笑”串起作者对三幅微笑图景的追忆、描述,表达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的追求,抒发作者泛爱的思想感情。
二、镜头剪辑
“镜头剪辑”本是电影制片的工序之一。所谓“剪辑”就是按剧本结构和创作构思的要求,把拍摄到的镜头经过选择、删剪、整理、编排成结构完整的影片。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记叙文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这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断,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运用镜头剪辑要注意:(1)剪辑的镜头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全方位的反映主题。(2)根据主题的需要,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即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主题。(3)既要把完整的素材分割,又不能剪得支离破碎。留下来的一个个镜头应具有内在联系。(4)要善于选取大镜头。每个镜头都必须是内容充实的画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5)镜头之间要有空白,不要构成一组“连环画”,而应是具有跳跃性的。(6)一般来说有情节的事情,可以纵向剪辑;情节不太丰富,宜用横向剪辑。(7)剪接的镜头排列是有序的,或横向排列,或纵向排列,或按逻辑思维排列。
前面举到的冰心的笑,就围绕着“爱的调和”这一主旨横向剪辑了三个生活镜头,让读者在其是感受与深思。
三、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原来的高中课本上有这样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留反复交织的叙述,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以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四、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忌平铺直叙,忌记流水帐,若能尺水兴波,就能引人入胜。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样一篇记叙文:
选举风波
魏明湖
临近期末,要选优秀干部了,全班共四个名额,星期三下午由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可第四名的张楠和第五名的王云选票一样,而王云又偏偏是班主任李老师的外甥,这下子,本来很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我们推测,只好凭老师那一票来定乾坤了。
大家议论纷纷,究竟谁当选一下子成了全班的焦点话题。
“我看,应该选张楠,因为他无论那方面都比王云强。”
“就是的,我看最后一个名额非他莫属了。”
“那不一定,你们可要知道,王云可有个最大的优势,他是”
同学们看着王云那洋洋得意的样子,都有些愤愤不平了。也不知是谁竟然组织起几个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封“敦促书”,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平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同学拍案叫绝,称赞写得好,有的同学诚惶诚恐,扯着嗓子喊:“还是别写了,这不是等着挨批吗。”还有的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议论着,不知谁还煽风点火:“这下可有好戏瞧了,看老师怎么收场。”看着讲台上的信,我不由打了个冷颤。
上课铃响了,第一堂就是班主任的课。李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同学们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教室静得有些叫人害怕。大家既希望老师看到那封信,又怕老师看到那封信,值得庆幸的是,李老师走到讲台前,放下提包和课本,正好压在那封信上。我松了一口气。开始上课了。同学们一个个缩着脑袋,用书挡着脸,看起来好像在读书,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的举动上。老师一面向黑板,同学们就从书缝里偷偷地打量着老师。老师一边领读课文,一边踱着步子走到教室后边,同学们的眼光也跟了过去。老师一抬头,同学们“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读书声也洪亮了。老师转过身往教室前面走,同学们听着老师的皮鞋声一点点逼近,自己却又不敢扭头看一眼,生怕老师从起伏不定的读书声里察觉到点什么。我的手心一阵冷汗。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长吁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好像落了地。可李老师并没马上走,开口打破了这寂静:“通过反复比较,慎重思考,我认为张楠的工作成绩突出,我的这一票给张楠。”同学们一下子都震惊了。既而是一片掌声。
“不好!”谁喊了一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把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讲台上。心里默默祈祷着:“千万不要让老师发现那封信。”但事情好像偏偏要和大家作对似的,就在老师拿起提包起身刚要走时,那封信随着提包带起的风飘到了地上,大伙刚刚松的弦一下子又绷紧了。李老师捡起信,打开看了看,笑着说:“有这么多人支持我的观点,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知音。”我心里上下翻腾,不知是宽慰,是惊喜,是懊恼,是信任,还是敬佩
这篇文章开头写评选的矛盾所在是李老师的那一票究竟投给谁,悬念顿生。同学们愤愤不平的议论和王云洋洋得意的神态掀起了波澜,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同学们的“敦促书”将波澜推起,而课上老师竟然没发现精心设计的“敦促书”,大家收紧的心立即又松弛了下来。眼看就要风平浪静,谁知“敦促书”又飘到了地上。全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波三折,可用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顺逆法等。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五、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先“抑”是为了后“扬”,“抑”是为了反衬“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我们来欣赏下面这篇文章:
我撕掉了扉页
海沉川
我和她相识不到几个月,就匆匆地分离了,她叫什么名字,我从未问过,也永远不想知道。因为记忆深处的回忆是不堪回首的——
我和她是在一次物理竞赛中认识的。她穿着一件红与黑相间的花格子外衣,戴着一副眼镜。说心里话,我并不喜欢她。可是,所有参赛的同学中只有我和她是同校,且同是女生,耐不得寂寞,我就和她聊了起来。尽管这种谈话方式并不高明,但我们毕竟成了“朋友”,这一次的相识,我竟忘了问她叫什么名字。几个月后的团员联谊会上,我和她又见面了。那是初夏的一个夜晚,她身着乳白色的连衣裙,腼腆地站在灯火辉煌的大厅中央,朗诵了她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我赞美雪的洁白,它有着清纯脱俗的美”这诗,不由使早已厌倦摇滚歌曲的我为之动情。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感到她的美,文静有余。
我偷偷地记下了这首小诗,并把它抄在本的扉页上。
毕业前的两个月,是最紧张的。在物理提高班里,我第三次见到了她。那时,练习卷题目很难,我们提高班里的学生好多人不及格,我和她
也不例外。物理老师又出了一份练习卷。测试还未到结束的时候,我早已做完,不耐烦了,东瞧西望。猛地,我看见她腿上摊着一本书,她正紧张地翻着。
我彻底傻眼了,继而是充满内心的忿恨和鄙视。这一次见面,我和她疏远了。我不愿正视她的眼睛,我竭力回避着她,因为我知道多见她一次,就多一分难堪。
可造物弄人,在校辩论赛中,我又一次遇见她,她是参赛者。不可思议的是,她的演讲题目竟是——谈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她依然是那身白色的连衣裙,依然带着几分腼腆,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更带有几分激动。望着她滔滔不绝地演讲,我感到一阵目眩。
“考试作弊,我以之为耻。靠这样得到的分数并不光”这一个个带刺的字,如一只只嘲讽的眼睛向我无情地眨着。我乏力地坐着,无动于衷地望着她,心里却坚定了我的想法——“我看不起你!”这次演讲她得了二等奖。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唯独我没有拍手叫好。回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张记着小诗的本的扉页撕碎了
这篇文章对“她”的描写采用了“抑扬法”中“欲抑先扬”的手法。“我”和“她”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作者在一次试场上初识了她。后来看到她一身洁白如雪的连衣裙,再听到她朗诵的一首赞美雪的小诗,“我”对她产生了好感;但另一次物理考试,她竟作弊,使我对她产生了鄙视的情感,更令我憎恶的是她竟然在演讲中大谈作弊的可耻。言不副实,外表与内心不一致,我看不起她。作者把自己这一感情的变化寄托在一个细节上:把诗记在自己日记扉页上,尔后又愤怒地撕掉扉页,作者的情感变化,顺畅自然合理。
六、穿插流动
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王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未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运用穿插,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七、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的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欣赏如下一篇文章:
石榴花开
倪玲
石榴花开了,层层开满枝头
暮色中,我拿着几朵刚盛开的石榴花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
记忆中,我和云的相识是在图书馆里。一切似乎是巧合,我和她同时拿起了那本无名的裘德,也几乎是同时,我们都做出礼让的动作,而后又彼此笑了一下。我说:“ladyfirst。”她说了声“谢谢”,便坐在我对面的桌子旁。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在图书馆里遇见,相互也只是礼貌的笑笑,并无话语。突然有一天,她问我同情裘德还是哈代,我说两个都同情。她似乎是同意我的答案,微微点了点头,她接着问我是否看过简爱,我说只是听说过,无缘拜读。她说她非常喜欢简·爱在庄园里说的几句话,并即兴为我表演了一番。第二天她给我带来了那本简爱,并且在中间夹了一朵石榴花。她说她喜欢石榴花。那时我一直奇怪像她那样一个感花溅泪的女孩,怎会喜欢石榴花。我原本以为她应该喜欢栀子花、茉莉花那样的洁白、淡雅的。
可以说书籍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也开始慢慢地了解她了,至少我这样认为。一天午后,她邀我一起看狮子座的流星雨,我满口答应,也许是因为我也是狮子座的。那天晚上,她问我是否喜欢流星。我说虽然美丽,但却太短暂了。她说只要曾经拥有,夫复何求。谈话间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空,她随即许了一个愿望。我说可否说来听听,她没有回答,只是问我如果有一天她如同流星般的逝去,我是否会流泪,我笑她太多愁善感了。接着便套用了一句台词送予她: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次她笑了,笑得特灿烂,如同那颗流星,也许更像一朵石榴花。
自从那次一起看流星后,就因为忙着考试,没有去图书馆。一天突然收到云的一封信,叫我去医院看她。我匆忙赶到医院,在血液病房里找到了她。她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整个人显得非常的憔悴苍白,见了我似乎想挣扎着起来。然而事实上,她早已奄奄一息。我见势,急忙把她扶起来。我没有太多话,因为我不想她太累。许久,她要我帮她照顾她的石榴树,她说她很遗憾没能和我终身为友,但愿能变成来年后的第一只石榴。我噙着泪,默默地为她祈祷,祝愿她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精心照顾着云的石榴树,看着它开第一朵、第二朵并看着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结出一只只火红的石榴。我想我已经完全了解了云,如果云活着,至少也会这样认为。
文章开头写了开满枝条的火红般的石榴花与一个女孩凄清的坟墓,两者色调窘异,造成情景上的反差,这是反差悬念。接着回忆与云的交往过程,这是倒叙悬念。感花溅泪的女孩,居然喜欢石榴花,使人感到奇怪,这是物件悬念。文章悬念叠生,却不知作者用意何在。最后读完全文,我们才猛然醒悟,云是喜欢那石榴般火红的生活,然而她却偏偏带着石榴花般的梦如流星似的离开了我们。她那种对生活炽烈的爱,对生命将逝的沉着平静,和她那石榴花般灿烂的笑容,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这里的意蕴是深远的,由石榴花造成的悬念贯穿全文,随物宛转,层层铺垫,清新活泼而又隐隐透出一丝凄婉忧伤,让人在悲喜中禅悟着生命的真谛。悬念的运用使文章产生了震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八、曲径通幽
杨朔的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1)“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2)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九、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1)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2)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十、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在写作时选取细微的个性鲜明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深刻本质,给人以认知、教育、启迪或趣味。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正可概括“以小见大”这一特征。下面来欣赏下面一篇高考:
生命的日历
浙江一考生
一张一张撕下来,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题记
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xx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xx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xx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xx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xx年3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xx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这是一篇即小见大的文章,借助生活中感人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宏大而深刻的主题,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一、一线串珠
“一线串珠”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记叙。这“一线”从文章的内蕴来说就是“中心”,从外在表现来说,它要借助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就是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各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一条线。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下面来欣赏冰心的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这篇文章以“笑”串起作者对三幅微笑图景的追忆、描述,表达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的追求,抒发作者泛爱的思想感情。
二、镜头剪辑
“镜头剪辑”本是电影制片的工序之一。所谓“剪辑”就是按剧本结构和创作构思的要求,把拍摄到的镜头经过选择、删剪、整理、编排成结构完整的影片。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记叙文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这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断,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运用镜头剪辑要注意:(1)剪辑的镜头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全方位的反映主题。(2)根据主题的需要,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即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主题。(3)既要把完整的素材分割,又不能剪得支离破碎。留下来的一个个镜头应具有内在联系。(4)要善于选取大镜头。每个镜头都必须是内容充实的画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5)镜头之间要有空白,不要构成一组“连环画”,而应是具有跳跃性的。(6)一般来说有情节的事情,可以纵向剪辑;情节不太丰富,宜用横向剪辑。(7)剪接的镜头排列是有序的,或横向排列,或纵向排列,或按逻辑思维排列。
前面举到的冰心的笑,就围绕着“爱的调和”这一主旨横向剪辑了三个生活镜头,让读者在其是感受与深思。
三、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原来的高中课本上有这样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留反复交织的叙述,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以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四、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忌平铺直叙,忌记流水帐,若能尺水兴波,就能引人入胜。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样一篇记叙文:
选举风波
魏明湖
临近期末,要选优秀干部了,全班共四个名额,星期三下午由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可第四名的张楠和第五名的王云选票一样,而王云又偏偏是班主任李老师的外甥,这下子,本来很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我们推测,只好凭老师那一票来定乾坤了。
大家议论纷纷,究竟谁当选一下子成了全班的焦点话题。
“我看,应该选张楠,因为他无论那方面都比王云强。”
“就是的,我看最后一个名额非他莫属了。”
“那不一定,你们可要知道,王云可有个最大的优势,他是”
同学们看着王云那洋洋得意的样子,都有些愤愤不平了。也不知是谁竟然组织起几个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封“敦促书”,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平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同学拍案叫绝,称赞写得好,有的同学诚惶诚恐,扯着嗓子喊:“还是别写了,这不是等着挨批吗。”还有的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议论着,不知谁还煽风点火:“这下可有好戏瞧了,看老师怎么收场。”看着讲台上的信,我不由打了个冷颤。
上课铃响了,第一堂就是班主任的课。李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同学们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教室静得有些叫人害怕。大家既希望老师看到那封信,又怕老师看到那封信,值得庆幸的是,李老师走到讲台前,放下提包和课本,正好压在那封信上。我松了一口气。开始上课了。同学们一个个缩着脑袋,用书挡着脸,看起来好像在读书,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的举动上。老师一面向黑板,同学们就从书缝里偷偷地打量着老师。老师一边领读课文,一边踱着步子走到教室后边,同学们的眼光也跟了过去。老师一抬头,同学们“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读书声也洪亮了。老师转过身往教室前面走,同学们听着老师的皮鞋声一点点逼近,自己却又不敢扭头看一眼,生怕老师从起伏不定的读书声里察觉到点什么。我的手心一阵冷汗。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长吁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好像落了地。可李老师并没马上走,开口打破了这寂静:“通过反复比较,慎重思考,我认为张楠的工作成绩突出,我的这一票给张楠。”同学们一下子都震惊了。既而是一片掌声。
“不好!”谁喊了一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把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讲台上。心里默默祈祷着:“千万不要让老师发现那封信。”但事情好像偏偏要和大家作对似的,就在老师拿起提包起身刚要走时,那封信随着提包带起的风飘到了地上,大伙刚刚松的弦一下子又绷紧了。李老师捡起信,打开看了看,笑着说:“有这么多人支持我的观点,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知音。”我心里上下翻腾,不知是宽慰,是惊喜,是懊恼,是信任,还是敬佩
这篇文章开头写评选的矛盾所在是李老师的那一票究竟投给谁,悬念顿生。同学们愤愤不平的议论和王云洋洋得意的神态掀起了波澜,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同学们的“敦促书”将波澜推起,而课上老师竟然没发现精心设计的“敦促书”,大家收紧的心立即又松弛了下来。眼看就要风平浪静,谁知“敦促书”又飘到了地上。全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波三折,可用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顺逆法等。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五、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先“抑”是为了后“扬”,“抑”是为了反衬“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我们来欣赏下面这篇文章:
我撕掉了扉页
海沉川
我和她相识不到几个月,就匆匆地分离了,她叫什么名字,我从未问过,也永远不想知道。因为记忆深处的回忆是不堪回首的——
我和她是在一次物理竞赛中认识的。她穿着一件红与黑相间的花格子外衣,戴着一副眼镜。说心里话,我并不喜欢她。可是,所有参赛的同学中只有我和她是同校,且同是女生,耐不得寂寞,我就和她聊了起来。尽管这种谈话方式并不高明,但我们毕竟成了“朋友”,这一次的相识,我竟忘了问她叫什么名字。几个月后的团员联谊会上,我和她又见面了。那是初夏的一个夜晚,她身着乳白色的连衣裙,腼腆地站在灯火辉煌的大厅中央,朗诵了她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我赞美雪的洁白,它有着清纯脱俗的美”这诗,不由使早已厌倦摇滚歌曲的我为之动情。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感到她的美,文静有余。
我偷偷地记下了这首小诗,并把它抄在本的扉页上。
毕业前的两个月,是最紧张的。在物理提高班里,我第三次见到了她。那时,练习卷题目很难,我们提高班里的学生好多人不及格,我和她
也不例外。物理老师又出了一份练习卷。测试还未到结束的时候,我早已做完,不耐烦了,东瞧西望。猛地,我看见她腿上摊着一本书,她正紧张地翻着。
我彻底傻眼了,继而是充满内心的忿恨和鄙视。这一次见面,我和她疏远了。我不愿正视她的眼睛,我竭力回避着她,因为我知道多见她一次,就多一分难堪。
可造物弄人,在校辩论赛中,我又一次遇见她,她是参赛者。不可思议的是,她的演讲题目竟是——谈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她依然是那身白色的连衣裙,依然带着几分腼腆,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更带有几分激动。望着她滔滔不绝地演讲,我感到一阵目眩。
“考试作弊,我以之为耻。靠这样得到的分数并不光”这一个个带刺的字,如一只只嘲讽的眼睛向我无情地眨着。我乏力地坐着,无动于衷地望着她,心里却坚定了我的想法——“我看不起你!”这次演讲她得了二等奖。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唯独我没有拍手叫好。回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张记着小诗的本的扉页撕碎了
这篇文章对“她”的描写采用了“抑扬法”中“欲抑先扬”的手法。“我”和“她”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作者在一次试场上初识了她。后来看到她一身洁白如雪的连衣裙,再听到她朗诵的一首赞美雪的小诗,“我”对她产生了好感;但另一次物理考试,她竟作弊,使我对她产生了鄙视的情感,更令我憎恶的是她竟然在演讲中大谈作弊的可耻。言不副实,外表与内心不一致,我看不起她。作者把自己这一感情的变化寄托在一个细节上:把诗记在自己日记扉页上,尔后又愤怒地撕掉扉页,作者的情感变化,顺畅自然合理。
六、穿插流动
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王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未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运用穿插,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七、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的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欣赏如下一篇文章:
石榴花开
倪玲
石榴花开了,层层开满枝头
暮色中,我拿着几朵刚盛开的石榴花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
记忆中,我和云的相识是在图书馆里。一切似乎是巧合,我和她同时拿起了那本无名的裘德,也几乎是同时,我们都做出礼让的动作,而后又彼此笑了一下。我说:“ladyfirst。”她说了声“谢谢”,便坐在我对面的桌子旁。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在图书馆里遇见,相互也只是礼貌的笑笑,并无话语。突然有一天,她问我同情裘德还是哈代,我说两个都同情。她似乎是同意我的答案,微微点了点头,她接着问我是否看过简爱,我说只是听说过,无缘拜读。她说她非常喜欢简·爱在庄园里说的几句话,并即兴为我表演了一番。第二天她给我带来了那本简爱,并且在中间夹了一朵石榴花。她说她喜欢石榴花。那时我一直奇怪像她那样一个感花溅泪的女孩,怎会喜欢石榴花。我原本以为她应该喜欢栀子花、茉莉花那样的洁白、淡雅的。
可以说书籍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也开始慢慢地了解她了,至少我这样认为。一天午后,她邀我一起看狮子座的流星雨,我满口答应,也许是因为我也是狮子座的。那天晚上,她问我是否喜欢流星。我说虽然美丽,但却太短暂了。她说只要曾经拥有,夫复何求。谈话间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空,她随即许了一个愿望。我说可否说来听听,她没有回答,只是问我如果有一天她如同流星般的逝去,我是否会流泪,我笑她太多愁善感了。接着便套用了一句台词送予她: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次她笑了,笑得特灿烂,如同那颗流星,也许更像一朵石榴花。
自从那次一起看流星后,就因为忙着考试,没有去图书馆。一天突然收到云的一封信,叫我去医院看她。我匆忙赶到医院,在血液病房里找到了她。她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整个人显得非常的憔悴苍白,见了我似乎想挣扎着起来。然而事实上,她早已奄奄一息。我见势,急忙把她扶起来。我没有太多话,因为我不想她太累。许久,她要我帮她照顾她的石榴树,她说她很遗憾没能和我终身为友,但愿能变成来年后的第一只石榴。我噙着泪,默默地为她祈祷,祝愿她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精心照顾着云的石榴树,看着它开第一朵、第二朵并看着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结出一只只火红的石榴。我想我已经完全了解了云,如果云活着,至少也会这样认为。
文章开头写了开满枝条的火红般的石榴花与一个女孩凄清的坟墓,两者色调窘异,造成情景上的反差,这是反差悬念。接着回忆与云的交往过程,这是倒叙悬念。感花溅泪的女孩,居然喜欢石榴花,使人感到奇怪,这是物件悬念。文章悬念叠生,却不知作者用意何在。最后读完全文,我们才猛然醒悟,云是喜欢那石榴般火红的生活,然而她却偏偏带着石榴花般的梦如流星似的离开了我们。她那种对生活炽烈的爱,对生命将逝的沉着平静,和她那石榴花般灿烂的笑容,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这里的意蕴是深远的,由石榴花造成的悬念贯穿全文,随物宛转,层层铺垫,清新活泼而又隐隐透出一丝凄婉忧伤,让人在悲喜中禅悟着生命的真谛。悬念的运用使文章产生了震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八、曲径通幽
杨朔的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1)“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2)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九、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1)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2)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十、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在写作时选取细微的个性鲜明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深刻本质,给人以认知、教育、启迪或趣味。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正可概括“以小见大”这一特征。下面来欣赏下面一篇高考:
生命的日历
浙江一考生
一张一张撕下来,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题记
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xx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xx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xx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xx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xx年3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xx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这是一篇即小见大的文章,借助生活中感人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宏大而深刻的主题,给人以深思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