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数不清)_分卷阅读_12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宝鹊没煮鸡蛋茶,只送了两碗煮开的白水到房里。
董婆子吃了一碗滚白水,不敢抱怨,站在地下,满脸堆笑,道:“太太万福,我们太太叫给三小姐送来几匹尺头,都是松江府出的细布,颜色好,花样新鲜,正合适年轻小娘子裁衣裳。尺头是南边来的,昨天刚运到武昌府,县里想买都没处买,因县太爷夫人知道我们家太太想给府上置办节礼,才特特给我们家留了几匹。“
周氏皮笑肉不笑:“叫高大姐费心了。“
董婆子面色不变:“三小姐在房里呢?老婆子好久没见着三小姐了,怪想她的。“
周氏淡淡道:“可是不巧,三娘前晚起夜时有些着凉,吃了药才歇下。“
说着,唤宝鹊进房,“三娘呢?“
宝鹊道:“回太太,三小姐还没醒呢,宝珠在房里守着。“
董婆子和老董叔互望一眼,连忙赔笑道:“三小姐养身子要紧,老婆子身上腌臜,就不去打搅三小姐休息了。“
这两人倒也识趣,没坚持去看李绮节,任凭周氏的脸色有多难看,脸上的笑容始终没变,一口一个太太,把周氏奉承得都有些松动了。
待杨家老仆告辞离去,李大伯背着双手,走到正房来,道:“杨家人怎么说?“
周氏叹口气,“来的只是两个下人,看来杨家想把事情混过去。“
李大伯立刻吹胡子瞪眼睛:“他们家五郎做出这种事,想随随便便混过去?当我们李家没人了吗!?“
周氏赶紧给李大伯顺气:“官人莫要上火,到底是亲家,事情还没闹出来,他们杨家顾忌名声,咱们李家总得给他们留几分情面,先看看他们怎么处置那个小妖精再说,如果他们杨家真的敢做出什么对不起三娘的事,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李大伯一甩袖子,气呼呼坐在堂前的一张雕花靠背玫瑰椅上,“二弟还没回来?“
周氏为李大伯斟了一碗释躁平矜的武夷茶:“没呢,我让招财去路口等着了。“
李大伯捧着海水纹盖碗,小心翼翼试着茶水的温度,“二弟是什么意思?“
周氏四顾一望,见门外没人,轻声道:“其实二叔去李家,不全是为大郎,也是为三娘找个话事人的意思。乡里的里甲老人全是杨家的亲戚,事情闹到乡里,咱们家讨不了好,二叔想求李家人帮咱们家说句公道话。“
躲在窗外偷听的李绮节恍然大悟,难怪李乙和李子恒已经找了五娘子做媒人,还要去李家走一趟,原来不是去请人向孟家提亲,而是为了她。
她就说中秋夜戏的事情有古怪,原来是杨家出了什么丑事,要劳动话事人来主持公道。既然事情关系到她,那么那个有古怪的人肯定是杨天保无疑了。
孟云晖和杨天保差不多年纪,县里能够考取功名的少年学子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两人是同窗,孟云晖特意问起过她中秋夜戏的事,他应该也是知情人。
听周氏和李大伯的对话,不止孟云晖,李家和杨家的人都知道杨天保做了什么,单单只瞒着她一个。
李绮节冷哼一声,绣鞋轻轻踢在木梯子的横木上,杨天保看着老老实实的,原来蔫坏!这才多大呢,就开始作妖了!
宝珠怕李绮节摔到地上,一直守在梯子下面。看她踩在木梯子上跺脚,梯子随着她的动作晃了几晃,随时都可能栽下地,顿时急得脸色煞白,小声道:“三娘别动,仔细跌下来!“
她就知道,三娘刚刚偷偷去后院搬梯子的时候,她应该想办法阻止三娘,而不是站在梯子底下帮她望风!
李绮节趴在木梯子上,居高临下,朝宝珠一挥手,悄声道:“没事儿!你别管我,看着外面,要是曹氏和刘婆子来了,记得提醒我!“
宝珠点点头,紧紧扶着木梯子,心里怨苦不已:大官人和大太太说得这么严重,杨五郎肯定做了对不起三娘的事,要是三娘气坏了,真从木梯子上掉下来摔坏了,可怎么办?
李绮节不知道宝珠心里已经计划好待会儿怎么趴在地上好接住她,凑到窗边,听李大伯继续道:“哪里就至于劳动里甲老人了?“
周氏扭着手绢道:“反正这事不能随便敷衍,杨家不给个说法,我是不会让三娘嫁过去的。“
里甲老人不是单指一个人。明朝立国之初,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人口大普查,根据人口制定黄册,然后以户为单位,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十人,每年更换,余下一百户分为十甲,同样选出甲长,根据纳粮的多少来轮换。
黄册是明朝老百姓唯一合法有效的户籍文件,上面清晰地登载老百姓的身份、年龄、居所、职业和所有家庭财产。记得详细的,连你家养几头猪、几只鸡鸭都会写上去。
古人一生,不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入学、科考、婚丧、外出、财产、徭役、诉讼等等诸多重大事项,都离不开黄册。
基本上说,黄册的作用,就是现代的户口本和身份证的综合版。现代人去火车站买车票必须出示身份证。在明朝,外出超出方圆几百里,同样需要递交黄册才能获得官府发放的凭证。
没有黄册,要么是逃户,要么是流民,别以为到了古代随便找个旮旯地就能过日子,古代的黑户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而在黄册的基础之上制定的里甲制度,则是贯穿整个大明朝的基层管理行政制度。
里长和甲长管理本甲本里的事务,除了杀人之类的重罪,一般的民事纠纷都由公选的里甲老人们裁定,大到财产纠纷、打架斗殴,小到鸡毛蒜皮的谁家牛偷吃了谁家的稻田,里甲老人们都管。
“诉不出里“,“凡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理断“——在一定程度上,里甲拥有非常广泛的法律裁定权利。
里甲老人就是乡里的管理者,纳粮多少是推选里长和甲长的首要标准,能当上里长和甲长的,基本都是大族子弟。
所以古人追求人丁兴旺,能生多少个就生多少个,养不养得活不要紧,人多了,才有可能占据话事人的身份,不会在乡里受欺负。
李家所在村庄虽然叫李家村,但多是杂居的外姓人,本地的里长是杨家人。而那些德高望重、公选出来的老人,也大多是杨家近亲。
按着瑶江县的规矩,李绮节和杨天保婚事有了纠纷,要么由里甲老人来裁断,要么两家公选出一户读书人当话事人,读书人有功名,说话和县太爷一样有分量。
里甲老人全和杨家人一个鼻孔出气,李乙当然不会去找他们主持公道。而本地的读书人,又大多是杨县令的同窗或是旧友,更不可靠。
所以李乙才会想到李家的嫡支那一派,他们家是望族,读书人多,有功名的子弟应该不少。
李大伯沉默片刻,把茶碗往桌上一放,“话事人是那么好请的?那个李家和咱们连远亲都算不上,未必肯搭理咱们。“
周氏瞪了李大伯一眼,“官人又说丧气话了,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咱们每年往李家送的那一大车东西都是白送的?“
李大伯不服气:“就算那个李家肯帮咱们说话,杨天保在外头和花娘勾搭,在他们那种大户人家看来,不过是寻常罢了,说不定他们还会反过来劝咱们家息事宁人呢!“
宝珠听到杨天保和花娘勾搭,又是惊讶又是气愤,忍不住高声啐了一口:“王八崽子!”
周氏在房里听到声音,立即道:“谁在外面?“
李绮节吐吐舌头,几步窜下木梯子,再把木梯子往肩上一扛,拔腿就跑。古代的医疗水平一言难尽,她怕自己抵抗力太差,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腿脚稳健得很,搬着木梯子照样跑得飞快。
可怜宝珠还愣愣的站在窗下,眼睁睁看着李绮节跟兔子似的,扛着一截木梯子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正想跟上,周氏掀开青花布帘,神色冷厉:“大惊小怪做什么?“
☆、第18章胭脂街
宝珠吓得打了个嗝,拍拍胸脯,小心翼翼道:“才刚张家人上门来,他家仆人去山上的庙里送香油钱,回来的路上碰见二爷和大郎,二爷托他带句口信,说昨夜落雨,山溪暴涨,把过江的竹桥淹了,二爷他们要在山里多耽搁一宿,请太太和三小姐宽心。“
周氏眉头一皱,“晓得了,三娘呢?“
宝珠摇摇头,故意道:“我才从外面进来,没看见三小姐。“
周氏四下里扫了一眼,没看到李绮节的身影,松了口气:“你去灶房帮刘婆子呲鱼,鱼泡洗干净留着。刚刚你听见的话,一个字都不许对三娘讲!“
宝珠连忙点头不迭:“太太放心,我晓得轻重。“
周氏淡淡嗯了一声,放下软帘,关上房门。
宝珠悄悄抹了把汗,一径出了正院,找到躲在隔壁院墙下的李绮节,抱怨道:“三娘好狠的心,把我一个人丢在里头!“
李绮节笑了笑,拿着一柄棕榈叶制成的蒲扇,给宝珠扇风:“宝珠姐姐,委屈你了,我那糖果匣子里有半匣子梅菜肉馅的金华酥饼,全给你当点心,请你消消气。“
宝珠哼了一声,抢过蒲扇,把青绿色的棕叶摇得噼里啪啦响,“小姐听见太太的话了?您千万别在太太面前露出形迹,不然我又得挨骂!“
李绮节眼珠一转,“这事家里人都晓得,就我一个人蒙在鼓里,与其看他们遮遮掩掩的,还不如索性闹开了好。“
宝珠当即变色:“三娘!“
李绮节拍拍宝珠的手,安抚她道:“家里人来人往的,连那个不相干的孟四哥都在向我套话,婶婶怎么会知道一定是你漏的口风呢?“
宝珠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到底不放心,还是叮嘱一句:“这种事你出面掺和不好看,还是让太太拿主意吧。“
李绮节淡淡一笑,没说话。
这天,李乙和李子恒果然没有归家。
夜里李大伯和周氏带着李绮节、李昭节和李九冬在正房吃晚饭。家里人口少,中秋团圆饭的大菜还没吃完,顿顿都是热的剩菜,排骨藕汤热了又热,藕块都快熬成粉了。
快撤席时,周氏像是忽然想起来一事,笑着向李大伯道:“杨家送来的鱼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正合适打鱼糕。“
李大伯端着一盅滚茶,嘟着嘴唇,胡子尖微微翘起,正徐徐吹去缭绕在茶碗上的热气:“啊?喔,全听夫人安排。“
李绮节脸上不动声色,接过宝珠递到肘边的一盏泡橘茶,送到周氏跟前:“婶婶吃茶。“
周氏看李绮节似乎真的对杨天保的事不知情,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接过茶碗,浅抿一口。
吃过茶点,一家人围着圆桌说了会儿闲话。
夜色渐深,李昭节和李九冬不知不觉打起瞌睡,小脑袋瓜子一点一点,差点跌到圆桌子底下去。周氏不由笑道:“瞧她俩瞌睡直滴的,带她们回房困觉去吧。“
曹氏和刘婆子上前,抱起两姐妹,送二人回房,众人各自回房歇下。
白天落了几点雨丝,有些阴沉,夜里的月色倒是极好,又清又亮。桂花树的叶片镀了层银边,在静夜中散发出淡淡的幽光,不必点灯笼,就能看清回房的路。
洗漱过后,李绮节披着一件沉香色棉绸对襟薄夹袄,坐在架子床栏边上,等宝珠把汤婆子罩在被子里,连忙把冰凉的脚丫子伸进去,舒服地直叹气,懒懒道:“把我那套直身衣裳收拾出来,明早我要穿的。“
宝珠收走面盆架上的铜盆,把李绮节脱下的外衣搭在雕刻喜鹊红梅屏风上,手上的动作一顿:“三娘要出门?“
直身是男装,李绮节只有去镇上才会着男装打扮。
李绮节粲然一笑,灯火扑朔迷离,摇曳的烛光下她的笑容也有点古怪:“明天我要去胭脂街走一趟!“
宝珠惊呼一声,踉跄了两下,险些没站稳,“哐当“一声巨响,铜盆摔在地上,残水溅了一地。
胭脂街是本地有名的一条街巷,长街一面接岸,一面临河。沿河的那面修建了数座雅致的竹楼,楼下宽敞,可供乌篷船出入。楼上桌椅床凳,软榻香案,一应具有,是住人的地方——住的人有些特别,无一例外全是花娘。
镇上沿河的地方临着渡口,渡口往来船只极多,船工水手和力夫都是靠力气吃饭的,身边没有妇人操持家业,钱钞来得快,花得也快。镇上渐渐兴起一种专门靠伺候往来船工吃饭的生意行当——花娘。
花娘们昼伏夜出,镇上的居民闻鸡起舞,忙忙碌碌,她们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漫漫长日,她们无所事事,攥一大把盐炒香瓜子,散着头发,趿拉着绣鞋,斜倚在窗前,一边嗑瓜子,一边看奔流不息的江水,听船工们喷薄着力量的口号声,时不时呸呸几声,把沾着润湿口水的瓜子皮吐进大江里。
到了夜里,老百姓们酣然入睡,花娘们开始迎来送往。她们梳起高髻,穿上鲜亮衣裳,在脸上抹一层厚厚的铅粉胭脂,一张张粉脸涂得艳红雪白,敞开衣襟,露出半截雪白酥胸,打开楼上的轩窗,和漂流在江上的水手船工们调笑。
只需花上几十个铜板,客人便能将乌篷船驶入花娘楼前,仆役自会系上小船,搭好舢板,将客人迎入楼中,好酒好菜伺候。
李绮节下午已经暗暗从曹氏那里打听到,杨天保就是和胭脂街的其中一个花娘私奔的。
曹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她不仅擅于替小娘子们缠小脚,还会一手好针线活,然而察言观色、探听消息才是她的拿手绝活。她来李家不过短短几个月的工夫,李家附近几十户人家的底细,已经被她摸得一清二楚!周氏在李家村生活了这么多年,知道的都没她多。
这门功夫没有功法心诀,全靠天分和见识,修炼起来不容易,要价也格外高。为了撬开曹氏的嘴巴,李绮节足足花了三百个大钱哩!
据曹氏说,胭脂街中有一个顾干娘,家中养了十几个年轻娇嫩的小花娘,不仅个个生得娇艳妩媚,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加之她家特意费钞从南边扬州府请来一位厨子,做得一桌好酒饭,是胭脂街中一绝。一年到头,不管溽暑寒冬,慕名光顾她们家竹楼的客人都络绎不绝。
杨天保的一位同窗早就仰慕顾干娘的干女儿们,极力撺掇杨天保陪他去胭脂街见识见识,杨天保推却不过,只得去了。
谁知一来二往,他那位同窗过足了瘾,并没有流连风月,杨天保倒是一次又一次故地重游,比同窗去得还勤。
☆、第19章私奔
杨天保年纪轻,耳根子软,家中富裕,出手阔绰,身上有功名,样貌又生得端正,花娘们每日里和那些粗莽汉子打交道,见着他,就跟见着宝贝似的,怎么可能容得他脱身?
其中一个姓黄的花娘,因为嗓子好,会唱几首小曲,楼里的人给她起了个诨名,叫小黄鹂。
小黄鹂很有几番心计,趁着杨天保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甜言蜜语,装怪卖俏,渐渐哄得杨天保对她死心塌地,一心一意想替她赎身,把她接到家中养活。
瑶江县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十里八乡的人家都连着亲。杨家是本地望族,高大姐和杨老爷膝下只有杨天保一个儿子。杨天保也争气,已经过了童子试的前面几场考核,只等院试了。高大姐几乎逢人就说杨天保像他的叔叔杨举人,以后肯定也是戴官帽的大老爷,县里人谁不知道他是县太爷的侄子?
宝鹊没煮鸡蛋茶,只送了两碗煮开的白水到房里。
董婆子吃了一碗滚白水,不敢抱怨,站在地下,满脸堆笑,道:“太太万福,我们太太叫给三小姐送来几匹尺头,都是松江府出的细布,颜色好,花样新鲜,正合适年轻小娘子裁衣裳。尺头是南边来的,昨天刚运到武昌府,县里想买都没处买,因县太爷夫人知道我们家太太想给府上置办节礼,才特特给我们家留了几匹。“
周氏皮笑肉不笑:“叫高大姐费心了。“
董婆子面色不变:“三小姐在房里呢?老婆子好久没见着三小姐了,怪想她的。“
周氏淡淡道:“可是不巧,三娘前晚起夜时有些着凉,吃了药才歇下。“
说着,唤宝鹊进房,“三娘呢?“
宝鹊道:“回太太,三小姐还没醒呢,宝珠在房里守着。“
董婆子和老董叔互望一眼,连忙赔笑道:“三小姐养身子要紧,老婆子身上腌臜,就不去打搅三小姐休息了。“
这两人倒也识趣,没坚持去看李绮节,任凭周氏的脸色有多难看,脸上的笑容始终没变,一口一个太太,把周氏奉承得都有些松动了。
待杨家老仆告辞离去,李大伯背着双手,走到正房来,道:“杨家人怎么说?“
周氏叹口气,“来的只是两个下人,看来杨家想把事情混过去。“
李大伯立刻吹胡子瞪眼睛:“他们家五郎做出这种事,想随随便便混过去?当我们李家没人了吗!?“
周氏赶紧给李大伯顺气:“官人莫要上火,到底是亲家,事情还没闹出来,他们杨家顾忌名声,咱们李家总得给他们留几分情面,先看看他们怎么处置那个小妖精再说,如果他们杨家真的敢做出什么对不起三娘的事,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李大伯一甩袖子,气呼呼坐在堂前的一张雕花靠背玫瑰椅上,“二弟还没回来?“
周氏为李大伯斟了一碗释躁平矜的武夷茶:“没呢,我让招财去路口等着了。“
李大伯捧着海水纹盖碗,小心翼翼试着茶水的温度,“二弟是什么意思?“
周氏四顾一望,见门外没人,轻声道:“其实二叔去李家,不全是为大郎,也是为三娘找个话事人的意思。乡里的里甲老人全是杨家的亲戚,事情闹到乡里,咱们家讨不了好,二叔想求李家人帮咱们家说句公道话。“
躲在窗外偷听的李绮节恍然大悟,难怪李乙和李子恒已经找了五娘子做媒人,还要去李家走一趟,原来不是去请人向孟家提亲,而是为了她。
她就说中秋夜戏的事情有古怪,原来是杨家出了什么丑事,要劳动话事人来主持公道。既然事情关系到她,那么那个有古怪的人肯定是杨天保无疑了。
孟云晖和杨天保差不多年纪,县里能够考取功名的少年学子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两人是同窗,孟云晖特意问起过她中秋夜戏的事,他应该也是知情人。
听周氏和李大伯的对话,不止孟云晖,李家和杨家的人都知道杨天保做了什么,单单只瞒着她一个。
李绮节冷哼一声,绣鞋轻轻踢在木梯子的横木上,杨天保看着老老实实的,原来蔫坏!这才多大呢,就开始作妖了!
宝珠怕李绮节摔到地上,一直守在梯子下面。看她踩在木梯子上跺脚,梯子随着她的动作晃了几晃,随时都可能栽下地,顿时急得脸色煞白,小声道:“三娘别动,仔细跌下来!“
她就知道,三娘刚刚偷偷去后院搬梯子的时候,她应该想办法阻止三娘,而不是站在梯子底下帮她望风!
李绮节趴在木梯子上,居高临下,朝宝珠一挥手,悄声道:“没事儿!你别管我,看着外面,要是曹氏和刘婆子来了,记得提醒我!“
宝珠点点头,紧紧扶着木梯子,心里怨苦不已:大官人和大太太说得这么严重,杨五郎肯定做了对不起三娘的事,要是三娘气坏了,真从木梯子上掉下来摔坏了,可怎么办?
李绮节不知道宝珠心里已经计划好待会儿怎么趴在地上好接住她,凑到窗边,听李大伯继续道:“哪里就至于劳动里甲老人了?“
周氏扭着手绢道:“反正这事不能随便敷衍,杨家不给个说法,我是不会让三娘嫁过去的。“
里甲老人不是单指一个人。明朝立国之初,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人口大普查,根据人口制定黄册,然后以户为单位,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十人,每年更换,余下一百户分为十甲,同样选出甲长,根据纳粮的多少来轮换。
黄册是明朝老百姓唯一合法有效的户籍文件,上面清晰地登载老百姓的身份、年龄、居所、职业和所有家庭财产。记得详细的,连你家养几头猪、几只鸡鸭都会写上去。
古人一生,不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入学、科考、婚丧、外出、财产、徭役、诉讼等等诸多重大事项,都离不开黄册。
基本上说,黄册的作用,就是现代的户口本和身份证的综合版。现代人去火车站买车票必须出示身份证。在明朝,外出超出方圆几百里,同样需要递交黄册才能获得官府发放的凭证。
没有黄册,要么是逃户,要么是流民,别以为到了古代随便找个旮旯地就能过日子,古代的黑户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而在黄册的基础之上制定的里甲制度,则是贯穿整个大明朝的基层管理行政制度。
里长和甲长管理本甲本里的事务,除了杀人之类的重罪,一般的民事纠纷都由公选的里甲老人们裁定,大到财产纠纷、打架斗殴,小到鸡毛蒜皮的谁家牛偷吃了谁家的稻田,里甲老人们都管。
“诉不出里“,“凡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理断“——在一定程度上,里甲拥有非常广泛的法律裁定权利。
里甲老人就是乡里的管理者,纳粮多少是推选里长和甲长的首要标准,能当上里长和甲长的,基本都是大族子弟。
所以古人追求人丁兴旺,能生多少个就生多少个,养不养得活不要紧,人多了,才有可能占据话事人的身份,不会在乡里受欺负。
李家所在村庄虽然叫李家村,但多是杂居的外姓人,本地的里长是杨家人。而那些德高望重、公选出来的老人,也大多是杨家近亲。
按着瑶江县的规矩,李绮节和杨天保婚事有了纠纷,要么由里甲老人来裁断,要么两家公选出一户读书人当话事人,读书人有功名,说话和县太爷一样有分量。
里甲老人全和杨家人一个鼻孔出气,李乙当然不会去找他们主持公道。而本地的读书人,又大多是杨县令的同窗或是旧友,更不可靠。
所以李乙才会想到李家的嫡支那一派,他们家是望族,读书人多,有功名的子弟应该不少。
李大伯沉默片刻,把茶碗往桌上一放,“话事人是那么好请的?那个李家和咱们连远亲都算不上,未必肯搭理咱们。“
周氏瞪了李大伯一眼,“官人又说丧气话了,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咱们每年往李家送的那一大车东西都是白送的?“
李大伯不服气:“就算那个李家肯帮咱们说话,杨天保在外头和花娘勾搭,在他们那种大户人家看来,不过是寻常罢了,说不定他们还会反过来劝咱们家息事宁人呢!“
宝珠听到杨天保和花娘勾搭,又是惊讶又是气愤,忍不住高声啐了一口:“王八崽子!”
周氏在房里听到声音,立即道:“谁在外面?“
李绮节吐吐舌头,几步窜下木梯子,再把木梯子往肩上一扛,拔腿就跑。古代的医疗水平一言难尽,她怕自己抵抗力太差,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腿脚稳健得很,搬着木梯子照样跑得飞快。
可怜宝珠还愣愣的站在窗下,眼睁睁看着李绮节跟兔子似的,扛着一截木梯子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正想跟上,周氏掀开青花布帘,神色冷厉:“大惊小怪做什么?“
☆、第18章胭脂街
宝珠吓得打了个嗝,拍拍胸脯,小心翼翼道:“才刚张家人上门来,他家仆人去山上的庙里送香油钱,回来的路上碰见二爷和大郎,二爷托他带句口信,说昨夜落雨,山溪暴涨,把过江的竹桥淹了,二爷他们要在山里多耽搁一宿,请太太和三小姐宽心。“
周氏眉头一皱,“晓得了,三娘呢?“
宝珠摇摇头,故意道:“我才从外面进来,没看见三小姐。“
周氏四下里扫了一眼,没看到李绮节的身影,松了口气:“你去灶房帮刘婆子呲鱼,鱼泡洗干净留着。刚刚你听见的话,一个字都不许对三娘讲!“
宝珠连忙点头不迭:“太太放心,我晓得轻重。“
周氏淡淡嗯了一声,放下软帘,关上房门。
宝珠悄悄抹了把汗,一径出了正院,找到躲在隔壁院墙下的李绮节,抱怨道:“三娘好狠的心,把我一个人丢在里头!“
李绮节笑了笑,拿着一柄棕榈叶制成的蒲扇,给宝珠扇风:“宝珠姐姐,委屈你了,我那糖果匣子里有半匣子梅菜肉馅的金华酥饼,全给你当点心,请你消消气。“
宝珠哼了一声,抢过蒲扇,把青绿色的棕叶摇得噼里啪啦响,“小姐听见太太的话了?您千万别在太太面前露出形迹,不然我又得挨骂!“
李绮节眼珠一转,“这事家里人都晓得,就我一个人蒙在鼓里,与其看他们遮遮掩掩的,还不如索性闹开了好。“
宝珠当即变色:“三娘!“
李绮节拍拍宝珠的手,安抚她道:“家里人来人往的,连那个不相干的孟四哥都在向我套话,婶婶怎么会知道一定是你漏的口风呢?“
宝珠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到底不放心,还是叮嘱一句:“这种事你出面掺和不好看,还是让太太拿主意吧。“
李绮节淡淡一笑,没说话。
这天,李乙和李子恒果然没有归家。
夜里李大伯和周氏带着李绮节、李昭节和李九冬在正房吃晚饭。家里人口少,中秋团圆饭的大菜还没吃完,顿顿都是热的剩菜,排骨藕汤热了又热,藕块都快熬成粉了。
快撤席时,周氏像是忽然想起来一事,笑着向李大伯道:“杨家送来的鱼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正合适打鱼糕。“
李大伯端着一盅滚茶,嘟着嘴唇,胡子尖微微翘起,正徐徐吹去缭绕在茶碗上的热气:“啊?喔,全听夫人安排。“
李绮节脸上不动声色,接过宝珠递到肘边的一盏泡橘茶,送到周氏跟前:“婶婶吃茶。“
周氏看李绮节似乎真的对杨天保的事不知情,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接过茶碗,浅抿一口。
吃过茶点,一家人围着圆桌说了会儿闲话。
夜色渐深,李昭节和李九冬不知不觉打起瞌睡,小脑袋瓜子一点一点,差点跌到圆桌子底下去。周氏不由笑道:“瞧她俩瞌睡直滴的,带她们回房困觉去吧。“
曹氏和刘婆子上前,抱起两姐妹,送二人回房,众人各自回房歇下。
白天落了几点雨丝,有些阴沉,夜里的月色倒是极好,又清又亮。桂花树的叶片镀了层银边,在静夜中散发出淡淡的幽光,不必点灯笼,就能看清回房的路。
洗漱过后,李绮节披着一件沉香色棉绸对襟薄夹袄,坐在架子床栏边上,等宝珠把汤婆子罩在被子里,连忙把冰凉的脚丫子伸进去,舒服地直叹气,懒懒道:“把我那套直身衣裳收拾出来,明早我要穿的。“
宝珠收走面盆架上的铜盆,把李绮节脱下的外衣搭在雕刻喜鹊红梅屏风上,手上的动作一顿:“三娘要出门?“
直身是男装,李绮节只有去镇上才会着男装打扮。
李绮节粲然一笑,灯火扑朔迷离,摇曳的烛光下她的笑容也有点古怪:“明天我要去胭脂街走一趟!“
宝珠惊呼一声,踉跄了两下,险些没站稳,“哐当“一声巨响,铜盆摔在地上,残水溅了一地。
胭脂街是本地有名的一条街巷,长街一面接岸,一面临河。沿河的那面修建了数座雅致的竹楼,楼下宽敞,可供乌篷船出入。楼上桌椅床凳,软榻香案,一应具有,是住人的地方——住的人有些特别,无一例外全是花娘。
镇上沿河的地方临着渡口,渡口往来船只极多,船工水手和力夫都是靠力气吃饭的,身边没有妇人操持家业,钱钞来得快,花得也快。镇上渐渐兴起一种专门靠伺候往来船工吃饭的生意行当——花娘。
花娘们昼伏夜出,镇上的居民闻鸡起舞,忙忙碌碌,她们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漫漫长日,她们无所事事,攥一大把盐炒香瓜子,散着头发,趿拉着绣鞋,斜倚在窗前,一边嗑瓜子,一边看奔流不息的江水,听船工们喷薄着力量的口号声,时不时呸呸几声,把沾着润湿口水的瓜子皮吐进大江里。
到了夜里,老百姓们酣然入睡,花娘们开始迎来送往。她们梳起高髻,穿上鲜亮衣裳,在脸上抹一层厚厚的铅粉胭脂,一张张粉脸涂得艳红雪白,敞开衣襟,露出半截雪白酥胸,打开楼上的轩窗,和漂流在江上的水手船工们调笑。
只需花上几十个铜板,客人便能将乌篷船驶入花娘楼前,仆役自会系上小船,搭好舢板,将客人迎入楼中,好酒好菜伺候。
李绮节下午已经暗暗从曹氏那里打听到,杨天保就是和胭脂街的其中一个花娘私奔的。
曹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她不仅擅于替小娘子们缠小脚,还会一手好针线活,然而察言观色、探听消息才是她的拿手绝活。她来李家不过短短几个月的工夫,李家附近几十户人家的底细,已经被她摸得一清二楚!周氏在李家村生活了这么多年,知道的都没她多。
这门功夫没有功法心诀,全靠天分和见识,修炼起来不容易,要价也格外高。为了撬开曹氏的嘴巴,李绮节足足花了三百个大钱哩!
据曹氏说,胭脂街中有一个顾干娘,家中养了十几个年轻娇嫩的小花娘,不仅个个生得娇艳妩媚,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加之她家特意费钞从南边扬州府请来一位厨子,做得一桌好酒饭,是胭脂街中一绝。一年到头,不管溽暑寒冬,慕名光顾她们家竹楼的客人都络绎不绝。
杨天保的一位同窗早就仰慕顾干娘的干女儿们,极力撺掇杨天保陪他去胭脂街见识见识,杨天保推却不过,只得去了。
谁知一来二往,他那位同窗过足了瘾,并没有流连风月,杨天保倒是一次又一次故地重游,比同窗去得还勤。
☆、第19章私奔
杨天保年纪轻,耳根子软,家中富裕,出手阔绰,身上有功名,样貌又生得端正,花娘们每日里和那些粗莽汉子打交道,见着他,就跟见着宝贝似的,怎么可能容得他脱身?
其中一个姓黄的花娘,因为嗓子好,会唱几首小曲,楼里的人给她起了个诨名,叫小黄鹂。
小黄鹂很有几番心计,趁着杨天保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甜言蜜语,装怪卖俏,渐渐哄得杨天保对她死心塌地,一心一意想替她赎身,把她接到家中养活。
瑶江县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十里八乡的人家都连着亲。杨家是本地望族,高大姐和杨老爷膝下只有杨天保一个儿子。杨天保也争气,已经过了童子试的前面几场考核,只等院试了。高大姐几乎逢人就说杨天保像他的叔叔杨举人,以后肯定也是戴官帽的大老爷,县里人谁不知道他是县太爷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