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梦灭第三十章对陆炮击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舰队对陆作战的战术与对海作战有很大的不同。
对陆作战中,舰队在大部分情况下轰击的都是固定目标,而不是移动目标。相反,在对海作战中,舰队轰击的基本上都是移动目标。如果目标失去了动力,也差不多该用鱼雷,而不是节来结束战斗了。
另外,对陆作战中,有威胁的目标,特别是重型岸防火炮都是分散部署的,很难集中使用,反击的力度相对较弱。相反,在对海作战中,敌舰的主炮得到了统一的指挥,能够集中发挥火力,反击的力度非常猛烈,甚至不亚于进攻的一方。
这两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对陆作战的特殊性。
当然,对陆作战的战术也不是完全一样。如果是支援登陆作战,舰队的炮火支援分为前期炮火准备与直接炮火支援。如果仅仅只是对陆炮击,如同当年帝国海军突袭长崎那样的战术行动,对陆作战的战术也会因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因为帝国海军经常执行对陆作战任务,特别是在保护海外领地时,舰队的敌人几乎都来自地面,而不是来自海上,所以帝国海军的每一名枪炮军官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必须掌握各种成熟的对陆作战战术。白佑彬也不例外,海军学院的那几门战术课,他全都拿了满分,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了很多对陆炮战的战例。
纯粹的对岸炮击,主要根据敌人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战术。
对付如同大岛守军那样地“弱势”敌人,舰队在摧毁了最有威胁的重型岸防火炮之后,就能抵近炮击,让驱逐舰与巡洋舰这类辅助战舰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将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这类主力战舰解放出来,以防范可能出现的新威胁。
如果面对的敌人比较强大,就只能让主力舰上阵了。
在此情况下,又要根据敌人的火力部署情况做出不同的战术选择。
如果敌人地岸防火炮部署得比较集中,则可以采用突袭的方式,首先投入主力舰,并且在较远地距离上对敌进行压制性炮击。随即投入辅助战舰,在较近的距离上进行精确炮击。并且为主力舰提供炮击修正参数。
相反,如果敌人地岸防火炮部署得比较分散。突袭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此情况下,主力脚好队列,依次进入炮击海域,并且利用已经掌握的目标信息,按照敌人各部队的威胁强弱。从强到弱,依次炮击敌岸防炮位。完成一轮炮击之后,主力舰撤出炮击海域,转向折返之后,进行第二轮炮击。如此反复。直到摧毁所有目标。因为敌人的岸防火炮对舰队有实质性威胁,因此在这种战斗中,舰队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且各舰之间要有足够地战术机动空间。
由此可见,帝国海军的炮战战术是相当“细腻”的。
作为第一支将火炮装上战舰,进入“火炮时代”的海军,帝国海军的炮战能力一直傲视群雄。经过数百年地发展,帝国海军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炮战战术体系。随着技术的发展,帝国海军的炮战战术也在不断的进化着。
不管怎么说。战术的基础都是技术。反过来,技术的进步也必然会影响到战术。
这次。白佑彬没有“推陈出新”决定按照作战计划执行任务。
上次炮击大岛时,因为属于临时调整计划,所以白佑彬有很大的战术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战术。相反,这次地作战行动不一样,计划早已确定,而且第12舰队并不是唯一地参战部队,为了战役顺利推进,各参战部队的战术灵活性受到了严格地限制,指挥官不能“心血来潮”的随意变更战术安排。
八点三十五分“果敢”号率先进入炮击海域,紧随其后的是“东海”号、“渤海”号与“秦岭”号。
这三艘战列舰在维修时都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只是当时“果敢”号的新型火力指挥系统的效能还没有确定,所以三艘战列舰没有安装同样的火控指挥通道,只是换装了新的雷达,安装了火控雷达,并且为每座主炮安装了一台弹道计算机。另外,两艘“南海”级战列舰还借机更换了新式主炮,具备了发射重型穿甲弹的能力。只是在这场炮战中,使用的是高爆弹与半穿甲弹,根本用不上穿甲弹。
八点三十八分,四艘主力舰都进入炮击海域后,白佑彬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一分钟后“果敢”号率先向一号目标区内,编号为“0103”的一处重型岸防火炮工事打出了六枚重达八百六十公斤的炮弹。随后,另外三艘战列舰也向早已确定的目标进行了覆盖式炮击。此时,四艘战舰的速度都只有十二节,距离海岸线大概二十四公里,距离目标则在二十五到二十七公里之间。
如果在对海作战中,这样的距离很难打中敌舰。
不说别的,炮弹需要至少三分半钟才能落到目标上,而在这三分半钟之内,即便是以十二节航行的敌舰,都能移动一千三百米,相当于五到七个舰身的长度。如果敌舰转向,则需要用炮弹覆盖五百三十万平方米,也就是五平方公里的海域,即便炮弹以最佳方式撒布,要想击中敌舰,也需要至少七百枚炮弹。显然,任何一艘战舰,甚至一支舰队,都不可能同时打出这么多的炮弹!
对陆炮击就完全不同了。
炮兵阵地是固定的,重型岸防火炮更是放置在永备工事内,就算可以移动,其移动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且移动范围非常有限,基本上可以当作固定目标。如此一来,只需要考虑炮弹的精度误差。四百毫米重炮炮弹的横向精度误差大概是射程的万分之一,纵向精度误差大概是射程的万分之一点五到万分之二。因此,在二万五千米的射程上,炮弹的误差在二百五十米到五百米之间。
一般永备工事的大小为五十乘一百五十米,因此从概率上讲,只需要四到六枚炮弹,就能确保其中一枚命中永备工事。而四百毫米高爆弹在开阔空间内的爆炸杀伤范围超过了一百五十米,在密闭空间内其威力不会降低,只会增加。因此,一枚高爆弹足以摧毁一座永备工事,至少使其彻底丧失作战能力。
如果对付的是炮兵阵地,一般一个炮兵营的阵地大小在十五万平方米左右。一枚四百毫米高爆弹的爆炸覆盖范围超过了八万平方米,即便算上误差,四到六枚四百毫米高爆弹也足以摧毁整个炮兵阵地!
也许,这些纯粹的理论计算看上去没有多少味道,可这是海军炮战的理论依据,也是制定海军炮战战术的基础。没有这些理论,就不会有相关的学问,就不会有相关的学科,也就无法在学校培养出相关的人才,也就难以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海军。
当然,炮击的基本交战安排白佑彬早就安排好了。
按照目标的分布情况,他首先将需要炮击的地区划分成了十二个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内的目标进行编号,随后按照舰队的进入顺序,通过最佳炮击海域花费的时间,在该时间内各艘战舰能够完成的齐射次数,为每一艘主力舰确定了三种类别的目标。即必须保证摧毁的甲类目标,尽量使其丧失作战能力的乙类目标,以及在火力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打击的丙类目标。
一般情况下,战舰必须对甲类目标进行两轮以上的齐射,并且需要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在前线确认目标是否摧毁,如果没有,则必须进行补充炮击。乙类目标则只进行一轮齐射,并且由第五大队确认情况,如果没有摧毁,舰长可以根据本舰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补上一轮齐射。丙类目标则在最后,也就是摧毁了甲类与乙类目标之后考虑。
炮击战术很详细,也很明确。
这体现了舰队指挥官在战术应用方面的灵活性,同时也体现出了白佑彬作为“枪炮军官”的个人能力。
这期间,也体现出了第五大队的重要性。
八点五十三分,第12舰队的四艘主力舰开始对三号目标区内的重型岸防火炮工事开火。在此之前,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已经发来了消息,确认一号目标区与二号目标区内对舰队有威胁的目标被全部摧毁。
“让第12-2与12-3巡洋舰编队投入战斗。”白佑彬在海图上画出了一条新的航线“按照计划行动,由它们负责对付没有被摧毁的丙类目标。另外,联系嘉陵江号,准备接游子回家。”
于右任点了点头,立即让毕长胜去传达了命令。
补充炮击一般都是巡洋舰的任务,而且丙类目标都不是需要重炮才能摧毁的坚固目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将那些代号“游子”已经完成了任务的第五大队的队员接回来。经过这轮打击,就算日军指挥官不比猪聪明多少,也会知道岸上有帝国海军陆战队的侦察兵,并且会立即派出搜索部队寻找这些潜伏起来的侦察兵。
炮击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对白佑彬,以及第12舰队的官兵来说,这场战斗基本上就是一次炮术训练。
舰队对陆作战的战术与对海作战有很大的不同。
对陆作战中,舰队在大部分情况下轰击的都是固定目标,而不是移动目标。相反,在对海作战中,舰队轰击的基本上都是移动目标。如果目标失去了动力,也差不多该用鱼雷,而不是节来结束战斗了。
另外,对陆作战中,有威胁的目标,特别是重型岸防火炮都是分散部署的,很难集中使用,反击的力度相对较弱。相反,在对海作战中,敌舰的主炮得到了统一的指挥,能够集中发挥火力,反击的力度非常猛烈,甚至不亚于进攻的一方。
这两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对陆作战的特殊性。
当然,对陆作战的战术也不是完全一样。如果是支援登陆作战,舰队的炮火支援分为前期炮火准备与直接炮火支援。如果仅仅只是对陆炮击,如同当年帝国海军突袭长崎那样的战术行动,对陆作战的战术也会因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因为帝国海军经常执行对陆作战任务,特别是在保护海外领地时,舰队的敌人几乎都来自地面,而不是来自海上,所以帝国海军的每一名枪炮军官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必须掌握各种成熟的对陆作战战术。白佑彬也不例外,海军学院的那几门战术课,他全都拿了满分,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了很多对陆炮战的战例。
纯粹的对岸炮击,主要根据敌人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战术。
对付如同大岛守军那样地“弱势”敌人,舰队在摧毁了最有威胁的重型岸防火炮之后,就能抵近炮击,让驱逐舰与巡洋舰这类辅助战舰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将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这类主力战舰解放出来,以防范可能出现的新威胁。
如果面对的敌人比较强大,就只能让主力舰上阵了。
在此情况下,又要根据敌人的火力部署情况做出不同的战术选择。
如果敌人地岸防火炮部署得比较集中,则可以采用突袭的方式,首先投入主力舰,并且在较远地距离上对敌进行压制性炮击。随即投入辅助战舰,在较近的距离上进行精确炮击。并且为主力舰提供炮击修正参数。
相反,如果敌人地岸防火炮部署得比较分散。突袭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此情况下,主力脚好队列,依次进入炮击海域,并且利用已经掌握的目标信息,按照敌人各部队的威胁强弱。从强到弱,依次炮击敌岸防炮位。完成一轮炮击之后,主力舰撤出炮击海域,转向折返之后,进行第二轮炮击。如此反复。直到摧毁所有目标。因为敌人的岸防火炮对舰队有实质性威胁,因此在这种战斗中,舰队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且各舰之间要有足够地战术机动空间。
由此可见,帝国海军的炮战战术是相当“细腻”的。
作为第一支将火炮装上战舰,进入“火炮时代”的海军,帝国海军的炮战能力一直傲视群雄。经过数百年地发展,帝国海军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炮战战术体系。随着技术的发展,帝国海军的炮战战术也在不断的进化着。
不管怎么说。战术的基础都是技术。反过来,技术的进步也必然会影响到战术。
这次。白佑彬没有“推陈出新”决定按照作战计划执行任务。
上次炮击大岛时,因为属于临时调整计划,所以白佑彬有很大的战术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战术。相反,这次地作战行动不一样,计划早已确定,而且第12舰队并不是唯一地参战部队,为了战役顺利推进,各参战部队的战术灵活性受到了严格地限制,指挥官不能“心血来潮”的随意变更战术安排。
八点三十五分“果敢”号率先进入炮击海域,紧随其后的是“东海”号、“渤海”号与“秦岭”号。
这三艘战列舰在维修时都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只是当时“果敢”号的新型火力指挥系统的效能还没有确定,所以三艘战列舰没有安装同样的火控指挥通道,只是换装了新的雷达,安装了火控雷达,并且为每座主炮安装了一台弹道计算机。另外,两艘“南海”级战列舰还借机更换了新式主炮,具备了发射重型穿甲弹的能力。只是在这场炮战中,使用的是高爆弹与半穿甲弹,根本用不上穿甲弹。
八点三十八分,四艘主力舰都进入炮击海域后,白佑彬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一分钟后“果敢”号率先向一号目标区内,编号为“0103”的一处重型岸防火炮工事打出了六枚重达八百六十公斤的炮弹。随后,另外三艘战列舰也向早已确定的目标进行了覆盖式炮击。此时,四艘战舰的速度都只有十二节,距离海岸线大概二十四公里,距离目标则在二十五到二十七公里之间。
如果在对海作战中,这样的距离很难打中敌舰。
不说别的,炮弹需要至少三分半钟才能落到目标上,而在这三分半钟之内,即便是以十二节航行的敌舰,都能移动一千三百米,相当于五到七个舰身的长度。如果敌舰转向,则需要用炮弹覆盖五百三十万平方米,也就是五平方公里的海域,即便炮弹以最佳方式撒布,要想击中敌舰,也需要至少七百枚炮弹。显然,任何一艘战舰,甚至一支舰队,都不可能同时打出这么多的炮弹!
对陆炮击就完全不同了。
炮兵阵地是固定的,重型岸防火炮更是放置在永备工事内,就算可以移动,其移动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且移动范围非常有限,基本上可以当作固定目标。如此一来,只需要考虑炮弹的精度误差。四百毫米重炮炮弹的横向精度误差大概是射程的万分之一,纵向精度误差大概是射程的万分之一点五到万分之二。因此,在二万五千米的射程上,炮弹的误差在二百五十米到五百米之间。
一般永备工事的大小为五十乘一百五十米,因此从概率上讲,只需要四到六枚炮弹,就能确保其中一枚命中永备工事。而四百毫米高爆弹在开阔空间内的爆炸杀伤范围超过了一百五十米,在密闭空间内其威力不会降低,只会增加。因此,一枚高爆弹足以摧毁一座永备工事,至少使其彻底丧失作战能力。
如果对付的是炮兵阵地,一般一个炮兵营的阵地大小在十五万平方米左右。一枚四百毫米高爆弹的爆炸覆盖范围超过了八万平方米,即便算上误差,四到六枚四百毫米高爆弹也足以摧毁整个炮兵阵地!
也许,这些纯粹的理论计算看上去没有多少味道,可这是海军炮战的理论依据,也是制定海军炮战战术的基础。没有这些理论,就不会有相关的学问,就不会有相关的学科,也就无法在学校培养出相关的人才,也就难以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海军。
当然,炮击的基本交战安排白佑彬早就安排好了。
按照目标的分布情况,他首先将需要炮击的地区划分成了十二个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内的目标进行编号,随后按照舰队的进入顺序,通过最佳炮击海域花费的时间,在该时间内各艘战舰能够完成的齐射次数,为每一艘主力舰确定了三种类别的目标。即必须保证摧毁的甲类目标,尽量使其丧失作战能力的乙类目标,以及在火力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打击的丙类目标。
一般情况下,战舰必须对甲类目标进行两轮以上的齐射,并且需要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在前线确认目标是否摧毁,如果没有,则必须进行补充炮击。乙类目标则只进行一轮齐射,并且由第五大队确认情况,如果没有摧毁,舰长可以根据本舰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补上一轮齐射。丙类目标则在最后,也就是摧毁了甲类与乙类目标之后考虑。
炮击战术很详细,也很明确。
这体现了舰队指挥官在战术应用方面的灵活性,同时也体现出了白佑彬作为“枪炮军官”的个人能力。
这期间,也体现出了第五大队的重要性。
八点五十三分,第12舰队的四艘主力舰开始对三号目标区内的重型岸防火炮工事开火。在此之前,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已经发来了消息,确认一号目标区与二号目标区内对舰队有威胁的目标被全部摧毁。
“让第12-2与12-3巡洋舰编队投入战斗。”白佑彬在海图上画出了一条新的航线“按照计划行动,由它们负责对付没有被摧毁的丙类目标。另外,联系嘉陵江号,准备接游子回家。”
于右任点了点头,立即让毕长胜去传达了命令。
补充炮击一般都是巡洋舰的任务,而且丙类目标都不是需要重炮才能摧毁的坚固目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将那些代号“游子”已经完成了任务的第五大队的队员接回来。经过这轮打击,就算日军指挥官不比猪聪明多少,也会知道岸上有帝国海军陆战队的侦察兵,并且会立即派出搜索部队寻找这些潜伏起来的侦察兵。
炮击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对白佑彬,以及第12舰队的官兵来说,这场战斗基本上就是一次炮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