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购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受李鸿章海防政策影响,大清从西洋购进了为数可观的蚊子船。除了南北洋从英国购入的龙、虎、霆、电、东、西、南、北等8只外,还有福建于1876年从美国买来的“福胜”、“建胜”1879年山东委托李鸿章在英国订造的“镇中”、“镇边”这期间共花费175万两以上的银子。
从外国购买了12只蚊子船,而这些船只能用于巡江。在不久后的中法战争中,实战证明蚊子船在把守海口的战斗中不堪一击。马江之战中,与比“扬武”排水量还小的“窝尔达号”(1,300吨)木壳轻巡洋舰对阵的“福胜”、“建胜”两蚊船,在极短时间内就沉没了。这是惨痛的血的教训。
1879年,在沈葆桢生命的最后一年,沈葆桢开会总结海防专款被抽拨挪用的经验教训,并针对李鸿章“弟所以徘徊四顾未敢力倡铁甲之议,一无巨款,一无真才也”的辩解之词进行了反驳。
沈葆桢说:“外洋定制物价,分期偿债,有百万以为权舆,似不甚窘。其余指款各省,咸知其不能不解,亦必踊跃。万一不敷,奏请部库暂借数时,亦必邀允。倘悬而无簿,人人虎视眈眈,欲留此百万金以备缓急之需,恐口众我寡,大大易易。”
应该说,沈葆桢的这些话对李鸿章颇有启发,为后来订购定、镇二舰指明了一条筹款的途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海防知识的逐步了解,李鸿章的思想也开始逐渐转变。
为了寻求补救,沈葆桢还奏准自光绪四年起从李鸿章手中分出南洋海防经费,并建议各省兵轮定期会操。但铁甲舰未能购得使沈葆桢抱憾终生。沈于病逝前夕,此衷难忘,弥留之际口授遗疏,倾吐肺腑之言:“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伏望皇太后圣断施行,早日定计,事机呼吸,迟则噬脐!”
就在沈葆桢去世的一年,李鸿章曾数次对购买铁甲舰一事动心,但却迟迟未买。李鸿章写信给沈葆桢称:“所论铁甲船必须购置,头头是道,精凿不磨,深为敬佩。若能添购两号,纵不足以敌西洋,当可与日本角胜于海上。日意格寄到英厂铁甲图式、图说,如已译出,乞寄示一阅。”接着,李鸿章派李凤苞出洋“会商日意格察勘铁甲船”
沈葆桢生前的影响加之其弥留之际口授遗疏对李鸿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而最终令李鸿章下定决心购买铁甲舰的却是两位留学归来的年青人。
1879年7月,在英国留学、实习的刘步蟾、林泰曾二人结业回国。他俩回国之初即怀一腔热情向福建船政局呈上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决心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
该略论不久后由船政提调吴仲翔转寄给李鸿章。当李鸿章看到略论内有“蚊船利于攻人,而无能自卫”“若中炮子即有沉破之患”“非拥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守之妙”等话时,感到触目惊心。
李鸿章打算与刘步蟾逐一研讨略论中的各条、各图,并咨询海防政策,便写信给沈葆桢,议定刘步蟾不去南洋转而来北洋供职,林泰曾拨赴南洋备沈“就近顾问”
刘步蟾到北洋后,李鸿章了解了不少有关海防的知识,知道了西洋新式大军舰均备有铁甲,分为洋面铁甲(即铁甲舰)、海口铁甲(即海防舰)、铁甲冲船(即装甲巡洋舰)等三种,终于明白蚊子船在海上毫无用途,即使守口也要用海口铁甲。
接下来,李鸿章再次征询的林泰曾意见。林泰曾看到“伯相”受刘步蟾的影响后对铁甲舰的认识有所转变,便答称“蚊船仅能守口,即快船兼碰船亦只能在洋面探贼、通信、为铁甲助势”“无铁甲以为坐镇,无快船以为迎敌,专侍蚊船,一击不中,束手受困,是直孤注而已”
“能与铁甲船敌者惟铁甲船,能与巡海快船敌者惟快船。西国设置水军皆权衡邻邦力量,必与之势均力敌,故邻有铁甲我不可无,今日本既有铁甲二艘,大清独无岂能与敌?”
“应请赶购铁甲二只,快船或购或造四只,水雷水艇二十只,则进可战,退可守,日本当不敢轻视。若仅恃数号蚊船,东洋铁甲纷沓来扰,无可驰援,必至误事”
直到此时,李鸿章对各舰种的性能有所了解后,购买铁甲舰的决心才逐渐定了下来。
李鸿章意识到铁甲舰的重要作用后,便奏请“为筹办海防,通融挪款,先购铁甲船二只,以壮声威而备战守”
在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清廷终于意动。清政府内部围绕着是否需要铁甲舰、如何购舰及将来的维护经费如何筹集等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其间又夹杂了派系倾轧、铁甲舰过时论、要大舰还是要小舰等因素的干扰。
就在此时,在英国又发生了一件对大清订造铁甲舰产生重要刺激的事件。
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应邀参加日本在英订购的“扶桑”号铁甲舰的下水仪式。倭国订造的这艘军舰,由设计师里得操刀,沙姆达船厂建造。
扶桑号铁甲舰正常排水量3717吨,垂线间长67。1米、舰宽14。6米、平均吃水5。5米,水线带装甲厚231毫米,主要武备是4门24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后膛炮,采用老式的船腰炮房布置法,航速13节,属于小型的二等铁甲舰。依据当时的军舰分类标准,五六千吨及以上的铁甲舰称一等;三四千吨及以下的称为二等。
设计上虽然已显过时,但在当时的亚洲,这艘军舰无疑是强大、没有敌手的,对尚在襁褓之中的大清海军是个巨大的威胁。
以开明著称、六十余岁还在试图学习英文的大清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勉赞数语”后,倭国已经拥有铁甲舰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国内。
1878年侵琉球事件的余痛还没有消除,倭国现在竟然有了铁甲舰,其目的何在,昭然若揭。
李鸿章在随后给清廷的报告中激动地称“彼既以所有以相陵侮,我亦当觅所无以求自强”由此,大清和倭国开始了一轮海军装备建设竞赛,受倭国的刺激,购买铁甲舰真正开始进入议事日程。
受李鸿章海防政策影响,大清从西洋购进了为数可观的蚊子船。除了南北洋从英国购入的龙、虎、霆、电、东、西、南、北等8只外,还有福建于1876年从美国买来的“福胜”、“建胜”1879年山东委托李鸿章在英国订造的“镇中”、“镇边”这期间共花费175万两以上的银子。
从外国购买了12只蚊子船,而这些船只能用于巡江。在不久后的中法战争中,实战证明蚊子船在把守海口的战斗中不堪一击。马江之战中,与比“扬武”排水量还小的“窝尔达号”(1,300吨)木壳轻巡洋舰对阵的“福胜”、“建胜”两蚊船,在极短时间内就沉没了。这是惨痛的血的教训。
1879年,在沈葆桢生命的最后一年,沈葆桢开会总结海防专款被抽拨挪用的经验教训,并针对李鸿章“弟所以徘徊四顾未敢力倡铁甲之议,一无巨款,一无真才也”的辩解之词进行了反驳。
沈葆桢说:“外洋定制物价,分期偿债,有百万以为权舆,似不甚窘。其余指款各省,咸知其不能不解,亦必踊跃。万一不敷,奏请部库暂借数时,亦必邀允。倘悬而无簿,人人虎视眈眈,欲留此百万金以备缓急之需,恐口众我寡,大大易易。”
应该说,沈葆桢的这些话对李鸿章颇有启发,为后来订购定、镇二舰指明了一条筹款的途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海防知识的逐步了解,李鸿章的思想也开始逐渐转变。
为了寻求补救,沈葆桢还奏准自光绪四年起从李鸿章手中分出南洋海防经费,并建议各省兵轮定期会操。但铁甲舰未能购得使沈葆桢抱憾终生。沈于病逝前夕,此衷难忘,弥留之际口授遗疏,倾吐肺腑之言:“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伏望皇太后圣断施行,早日定计,事机呼吸,迟则噬脐!”
就在沈葆桢去世的一年,李鸿章曾数次对购买铁甲舰一事动心,但却迟迟未买。李鸿章写信给沈葆桢称:“所论铁甲船必须购置,头头是道,精凿不磨,深为敬佩。若能添购两号,纵不足以敌西洋,当可与日本角胜于海上。日意格寄到英厂铁甲图式、图说,如已译出,乞寄示一阅。”接着,李鸿章派李凤苞出洋“会商日意格察勘铁甲船”
沈葆桢生前的影响加之其弥留之际口授遗疏对李鸿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而最终令李鸿章下定决心购买铁甲舰的却是两位留学归来的年青人。
1879年7月,在英国留学、实习的刘步蟾、林泰曾二人结业回国。他俩回国之初即怀一腔热情向福建船政局呈上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决心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
该略论不久后由船政提调吴仲翔转寄给李鸿章。当李鸿章看到略论内有“蚊船利于攻人,而无能自卫”“若中炮子即有沉破之患”“非拥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守之妙”等话时,感到触目惊心。
李鸿章打算与刘步蟾逐一研讨略论中的各条、各图,并咨询海防政策,便写信给沈葆桢,议定刘步蟾不去南洋转而来北洋供职,林泰曾拨赴南洋备沈“就近顾问”
刘步蟾到北洋后,李鸿章了解了不少有关海防的知识,知道了西洋新式大军舰均备有铁甲,分为洋面铁甲(即铁甲舰)、海口铁甲(即海防舰)、铁甲冲船(即装甲巡洋舰)等三种,终于明白蚊子船在海上毫无用途,即使守口也要用海口铁甲。
接下来,李鸿章再次征询的林泰曾意见。林泰曾看到“伯相”受刘步蟾的影响后对铁甲舰的认识有所转变,便答称“蚊船仅能守口,即快船兼碰船亦只能在洋面探贼、通信、为铁甲助势”“无铁甲以为坐镇,无快船以为迎敌,专侍蚊船,一击不中,束手受困,是直孤注而已”
“能与铁甲船敌者惟铁甲船,能与巡海快船敌者惟快船。西国设置水军皆权衡邻邦力量,必与之势均力敌,故邻有铁甲我不可无,今日本既有铁甲二艘,大清独无岂能与敌?”
“应请赶购铁甲二只,快船或购或造四只,水雷水艇二十只,则进可战,退可守,日本当不敢轻视。若仅恃数号蚊船,东洋铁甲纷沓来扰,无可驰援,必至误事”
直到此时,李鸿章对各舰种的性能有所了解后,购买铁甲舰的决心才逐渐定了下来。
李鸿章意识到铁甲舰的重要作用后,便奏请“为筹办海防,通融挪款,先购铁甲船二只,以壮声威而备战守”
在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清廷终于意动。清政府内部围绕着是否需要铁甲舰、如何购舰及将来的维护经费如何筹集等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其间又夹杂了派系倾轧、铁甲舰过时论、要大舰还是要小舰等因素的干扰。
就在此时,在英国又发生了一件对大清订造铁甲舰产生重要刺激的事件。
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应邀参加日本在英订购的“扶桑”号铁甲舰的下水仪式。倭国订造的这艘军舰,由设计师里得操刀,沙姆达船厂建造。
扶桑号铁甲舰正常排水量3717吨,垂线间长67。1米、舰宽14。6米、平均吃水5。5米,水线带装甲厚231毫米,主要武备是4门24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后膛炮,采用老式的船腰炮房布置法,航速13节,属于小型的二等铁甲舰。依据当时的军舰分类标准,五六千吨及以上的铁甲舰称一等;三四千吨及以下的称为二等。
设计上虽然已显过时,但在当时的亚洲,这艘军舰无疑是强大、没有敌手的,对尚在襁褓之中的大清海军是个巨大的威胁。
以开明著称、六十余岁还在试图学习英文的大清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勉赞数语”后,倭国已经拥有铁甲舰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国内。
1878年侵琉球事件的余痛还没有消除,倭国现在竟然有了铁甲舰,其目的何在,昭然若揭。
李鸿章在随后给清廷的报告中激动地称“彼既以所有以相陵侮,我亦当觅所无以求自强”由此,大清和倭国开始了一轮海军装备建设竞赛,受倭国的刺激,购买铁甲舰真正开始进入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