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雷江风貌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
雷江是一座历史悠远的江南小镇。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缱绻缠绵于古镇大街小巷,又从这里委婉流去。
清冽的雷江滋养着两岸的儿女,春天,两岸的杨柳吐绿,宛如一座绿色的长廊,偶尔几株桃树掩映其中,构成“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绝美画卷;夏天,妇女们赤脚站在雷江中,伴随着阵阵捣衣声,婉转清丽的黄梅小调随着河水的波涛悠扬到远方;秋天,雷江两岸就和秋天的巧云降落了一样,就成了洁白的海洋,那是无边无际吐絮的棉海;冬天,当寒雪笼罩大地,雷江变得清洌寂静,偶尔有几条小舟泛舟江上,渔夫在捞捕雷江的名贵特产—王祥鲤,好一副寒江独钓图!
青石板铺就的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仿佛有了音乐的节奏;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雷江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雷江的物产是富饶的。号称“三山四水三分田”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肥沃,光热充足,水稻一年两熟,丰产丰收;区域内河汊纵横,湖池遍地,物产丰富。南朝文学家鲍照在其名篇登大雷岸与妹书中形象描绘道“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苧蒿攸积,菰芦所繁。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坼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尤其是夏天,满湖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将雷江打扮成一个大花园;秋冬过后,满湖的莲子和莲藕,再给人们以丰收的回馈。将雷江打扮成一个大花园;秋冬过后,满湖的莲子和莲藕,再给人们以丰收的回馈。翠云山又称“香茗山”也是名贵茶叶的产地,生产的“翠云佛手”以汤色鲜绿、芳香浓郁、回味甘甜,成为绿茶中精品。漫山遍野的翠竹,更是优良的建筑和造纸材料。
雷江的文化是悠远的。“桐城派”的古风遗韵,如同满街的桂花,熏陶着古镇的儿女。雷江自古有“耕读传家”传统,人才辈出,文华璀璨。雷江人最引以为骄傲的是“雷江四宝”是城中的雷江书院、翠云山的贞节牌坊、老龙头的玉龙塔和城北的卧冰湖,是雷江人的精神丰碑。“雷江书院”代表着勤学“贞节牌坊”代表着忠贞“玉龙塔”代表着抗争“卧冰湖”代表着仁孝。这些传统文化被一代代地浸润到雷江人灵魂中。
20世纪30年代,是雷江最繁荣的时代。民国“黄金十年”同样给这个江边小镇带来了发展机遇。镇上有两家大户,一家姓鲁,一家姓梅。鲁家连续几代都是做米生意,基本垄断了镇上的米业,并将生意扩展到周边区域,做的是“出口”生意;梅家以丝绸、布业为主,基本垄断了镇上的纺织业,除了传统的苏杭的织锦,湖南的夏布外,主要经营上海的机器纺织棉布,做的是“进口”生意。
更为人们称道是,两家都是女主人掌柜。鲁家女主人叫瑞萱,年近40,但身材婀娜,光彩照人,而且气质优雅,办事干练,待人随和,深受人们尊敬。在她手上,鲁家生意有了很大发展。梅家女主人叫瑞蕙,是瑞萱亲妹妹,出落得清雅大方,冰清玉洁。与姐姐不同,瑞蕙更喜欢琴棋书画,相夫教女。只可惜他夫君英年早逝,只得独撑门户,但也经营得有声有色。曾有当地文人雅士对她们有个比喻:姐姐瑞萱像梅花,高雅坚韧,妹妹像荷花,清白纯洁。
雷江扼长江天险,居大别山之雄,吴头楚尾,交通鄂赣,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但雷江县自清朝咸丰10年(1860),自霆军统帅鲍超大战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之后,随后70多年,尽管中国内部依然是战乱不断,但小镇却远避战火,一直保持着安详,宁静。
2
1938年。当春节的喜庆还有没完全从雷江消褪,雷江的宁静就被彻底打破。关键是镇子上多了两帮人:一帮是从下江上人的,拖儿带女,狼狈不堪,从他们口中,雷江人知道东洋人打进来了,国民政府国都已沦陷,东洋鬼子即将要沿江烧杀而来;另一帮是从上江下来的,穿着蓝灰色军服,脚底穿着草鞋,瘦小精干,打着国民革命军358团旗号。
358团主体是由川东子弟组成。和70多年前霆军统帅鲍超来自同一区域,这多少给雷江人一份信心。带领他们的上校团长叫方天觉,年近四十,1米72的个头,身材魁梧,气宇轩昂,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在这群短小精干的川军士兵中显得卓而不同。中校参谋长李助国就是典型的老川军,40出头,脸上刻满沧桑。但衣着笔挺,军容整齐。
自刘湘将军发表通电抗战以来,几十万川军就整装出发,一路从剑门关北上,前往山西、山东前线;一路沿三峡东下,前往上海、南京前线。抗战初期,就有数万川军将士血洒疆场,并涌现了王铭章、饶国华等以身殉国的高级将领,极大提振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士气和决心,川军也获得全国人民的尊重和认可。
358团隶属20集团军,军部设在宜城。作为拱卫武汉的第一道防线,20集团军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成梅花状拱卫在宜城四周。358团防守的是雷江门户,位于雷江和长江相汇合的老龙头。从武汉下来,358团经过了整训,补充了一些经历过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的老兵骨干,已基本齐装满员,有1200多人。
与川军将领三妻四妾、鸦片赌博的**沉沦风气不同,方天觉是一个极有正义感、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军人,夫妻伉俪情深。这次,他夫人携幼子方正武随军东征,就住在雷江城里。尽管雷江离老龙头只有不到20公里,但方天觉却很少在家里,而是一心扑在前线,勘察地形、构筑工事、布置火力、研究作战方案。因瑞蕙家中都是女眷,在她盛情邀请下,方夫人带幼子就寄居在她家。
方太太也是出身川东名门望族,典雅端庄,温润亲和,没有一点军官太太的架子。她既读过私塾,又上过西式教会学校,也是多才多艺,烹饪女红,都得心应手,尤其擅长书法,王右军的行书临摹的惟妙惟肖。很快就和瑞蕙、瑞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1
雷江是一座历史悠远的江南小镇。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缱绻缠绵于古镇大街小巷,又从这里委婉流去。
清冽的雷江滋养着两岸的儿女,春天,两岸的杨柳吐绿,宛如一座绿色的长廊,偶尔几株桃树掩映其中,构成“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绝美画卷;夏天,妇女们赤脚站在雷江中,伴随着阵阵捣衣声,婉转清丽的黄梅小调随着河水的波涛悠扬到远方;秋天,雷江两岸就和秋天的巧云降落了一样,就成了洁白的海洋,那是无边无际吐絮的棉海;冬天,当寒雪笼罩大地,雷江变得清洌寂静,偶尔有几条小舟泛舟江上,渔夫在捞捕雷江的名贵特产—王祥鲤,好一副寒江独钓图!
青石板铺就的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仿佛有了音乐的节奏;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雷江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雷江的物产是富饶的。号称“三山四水三分田”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肥沃,光热充足,水稻一年两熟,丰产丰收;区域内河汊纵横,湖池遍地,物产丰富。南朝文学家鲍照在其名篇登大雷岸与妹书中形象描绘道“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苧蒿攸积,菰芦所繁。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坼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尤其是夏天,满湖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将雷江打扮成一个大花园;秋冬过后,满湖的莲子和莲藕,再给人们以丰收的回馈。将雷江打扮成一个大花园;秋冬过后,满湖的莲子和莲藕,再给人们以丰收的回馈。翠云山又称“香茗山”也是名贵茶叶的产地,生产的“翠云佛手”以汤色鲜绿、芳香浓郁、回味甘甜,成为绿茶中精品。漫山遍野的翠竹,更是优良的建筑和造纸材料。
雷江的文化是悠远的。“桐城派”的古风遗韵,如同满街的桂花,熏陶着古镇的儿女。雷江自古有“耕读传家”传统,人才辈出,文华璀璨。雷江人最引以为骄傲的是“雷江四宝”是城中的雷江书院、翠云山的贞节牌坊、老龙头的玉龙塔和城北的卧冰湖,是雷江人的精神丰碑。“雷江书院”代表着勤学“贞节牌坊”代表着忠贞“玉龙塔”代表着抗争“卧冰湖”代表着仁孝。这些传统文化被一代代地浸润到雷江人灵魂中。
20世纪30年代,是雷江最繁荣的时代。民国“黄金十年”同样给这个江边小镇带来了发展机遇。镇上有两家大户,一家姓鲁,一家姓梅。鲁家连续几代都是做米生意,基本垄断了镇上的米业,并将生意扩展到周边区域,做的是“出口”生意;梅家以丝绸、布业为主,基本垄断了镇上的纺织业,除了传统的苏杭的织锦,湖南的夏布外,主要经营上海的机器纺织棉布,做的是“进口”生意。
更为人们称道是,两家都是女主人掌柜。鲁家女主人叫瑞萱,年近40,但身材婀娜,光彩照人,而且气质优雅,办事干练,待人随和,深受人们尊敬。在她手上,鲁家生意有了很大发展。梅家女主人叫瑞蕙,是瑞萱亲妹妹,出落得清雅大方,冰清玉洁。与姐姐不同,瑞蕙更喜欢琴棋书画,相夫教女。只可惜他夫君英年早逝,只得独撑门户,但也经营得有声有色。曾有当地文人雅士对她们有个比喻:姐姐瑞萱像梅花,高雅坚韧,妹妹像荷花,清白纯洁。
雷江扼长江天险,居大别山之雄,吴头楚尾,交通鄂赣,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但雷江县自清朝咸丰10年(1860),自霆军统帅鲍超大战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之后,随后70多年,尽管中国内部依然是战乱不断,但小镇却远避战火,一直保持着安详,宁静。
2
1938年。当春节的喜庆还有没完全从雷江消褪,雷江的宁静就被彻底打破。关键是镇子上多了两帮人:一帮是从下江上人的,拖儿带女,狼狈不堪,从他们口中,雷江人知道东洋人打进来了,国民政府国都已沦陷,东洋鬼子即将要沿江烧杀而来;另一帮是从上江下来的,穿着蓝灰色军服,脚底穿着草鞋,瘦小精干,打着国民革命军358团旗号。
358团主体是由川东子弟组成。和70多年前霆军统帅鲍超来自同一区域,这多少给雷江人一份信心。带领他们的上校团长叫方天觉,年近四十,1米72的个头,身材魁梧,气宇轩昂,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在这群短小精干的川军士兵中显得卓而不同。中校参谋长李助国就是典型的老川军,40出头,脸上刻满沧桑。但衣着笔挺,军容整齐。
自刘湘将军发表通电抗战以来,几十万川军就整装出发,一路从剑门关北上,前往山西、山东前线;一路沿三峡东下,前往上海、南京前线。抗战初期,就有数万川军将士血洒疆场,并涌现了王铭章、饶国华等以身殉国的高级将领,极大提振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士气和决心,川军也获得全国人民的尊重和认可。
358团隶属20集团军,军部设在宜城。作为拱卫武汉的第一道防线,20集团军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成梅花状拱卫在宜城四周。358团防守的是雷江门户,位于雷江和长江相汇合的老龙头。从武汉下来,358团经过了整训,补充了一些经历过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的老兵骨干,已基本齐装满员,有1200多人。
与川军将领三妻四妾、鸦片赌博的**沉沦风气不同,方天觉是一个极有正义感、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军人,夫妻伉俪情深。这次,他夫人携幼子方正武随军东征,就住在雷江城里。尽管雷江离老龙头只有不到20公里,但方天觉却很少在家里,而是一心扑在前线,勘察地形、构筑工事、布置火力、研究作战方案。因瑞蕙家中都是女眷,在她盛情邀请下,方夫人带幼子就寄居在她家。
方太太也是出身川东名门望族,典雅端庄,温润亲和,没有一点军官太太的架子。她既读过私塾,又上过西式教会学校,也是多才多艺,烹饪女红,都得心应手,尤其擅长书法,王右军的行书临摹的惟妙惟肖。很快就和瑞蕙、瑞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