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技巧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众讲演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必须谨遵修辞法与优雅的原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人是天生的大众演说家,也不可能要求每个领导者都能拥有林肯、丘吉尔那种富有感染力的雄辩口才。对于现代领导而言,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口才呢?
要想成为一个善于言说和沟通的人,一是要克服当众说话的惧怕心理,二是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三是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
怯场是可以克服的
美国著名的演说家、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希望从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一致的。
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能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让人信服。
由此可见,怯场是人们当众说话的普遍障碍,就连经常在电视上亮相的官员们真正拥有高超沟通能力和交流水平的也不多见。
怯场作为一种心理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呢?当人们感到自己被说话场合气氛、形势所压迫,顾虑自己讲得不好或者说错话的时候,都会畏首畏尾、诚惶诚恐。领导讲话艺术一书,就给出了控制怯场心理的几个办法。
豁出去的心理。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很艰难的“第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时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磕碰在一起;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时不敢看观众,脸孔朝天。可见,怯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只要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就自如了。
发言前做必要准备。在单向交流时,必要的准备是容易做到的;双向交流时,同谁谈、涉及什么内容,也可做大体的言辞预测。只要大方向上有所准备,到时候就不会出现不敢说或者说不下去的情形。
故意视而不见。“一上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轻松自如了”,这句话是很多有演讲经验的人的共同感受,对于一个青涩的演说者来说,发言前要做到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候,眼中不能有听众,否则容易自乱阵脚。
有魔力的三个短语
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个提升口才的窍门。事实上,如果学会了三个短语,那么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就会获得质的提升。这三个有魔力的短语就是:“设想一下”、“就像”、“例如”。
通过对这三个短语的合理运用,你的言谈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听众的关注,并会使听众顺着你的思路来思考。举个例子,如果劝说公众去参加义务献血。你会怎么说?你当然可以报出种种数据表明每天有多少人需要输血,而同时血液供应又是多么稀缺。但是,如果加上这样一句话,那这个人十有八九就会去献血:“设想一下,当你的家人遭遇了事故需要马上输血,却发现血库的鲜血不够用了。”
这里还有一个运用短语“就像”的好例子。一位美国科学家在演讲时,向公众讲解探测飞船的飞行速度,他说,“它能以每小时十七万公里的速度飞往木星”。很多人对这样一个速度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直到他说出下一个句子:“这就像在一分半钟里从纽约飞到圣弗朗西斯科一样。”有了这句话,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一幅很形象的图像。可见一个简单的短语能有多么强大的威力。
在谈话中经常使用这类短语就会使语言立刻变得丰富起来,形象而且生动。如果你在讲话中善举例子,经常用“例如”这个短语,听者的兴趣立刻就会被吸引住了。他们知道你要以一种更形象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你的意图。当然,具有魔力的短语不仅仅只有这三个,有更多的魔力短语需要从工作生活中去发现。
一个管用的即兴演讲句群
美国公共演讲问题专家理查德曾经推荐过一个精选的腹稿结构模式。他认为即兴发言应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喂,喂!这两个“喂”的意思是,必须首先激起听众对你演讲内容的浓厚兴趣。理查德主张开口直接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画龙点睛,道出主题。
为什么要费这个口舌?这部分应向听众讲明为什么要听你说话,你所说的内容要使听众感到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产生紧迫感。这样就易于吸引听众。
举例。若想把论点形象、简洁地印入听众的脑海,就必须举例。生动的事例列举,不但能深化记忆,激发兴趣,而且也能开拓主题。
怎么办?这是最后一步,一定要告诉听众你谈了大半天是想让大家做什么。最好能讲得生动一点、具体一点、实际一点。从根本上说,“怎么办”是演讲者的目的所在,如果演讲者忘记了这一步,或者这一步处理不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无的放矢或不知所云的感觉。
理查德还认为,“为什么”和“举例”这两部分如同馅饼里的馅,味道全在这里面。但是,这两部分要与引人注意的“喂,喂”和结尾的“怎么办”相呼应。
掌握理查德的“四步曲”,能使演说者在大庭广众之下泰然自若,有条不紊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会陷入张口结舌、东扯西拉的窘境。
没有足够的材料,脑子里一片空白,就会词不达意,言之无物。凡是讲话水平比较高的人,大多知识面比较宽,对工作情况熟悉,善于思考。即席讲话无法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随机应变。当确定了讲什么,并构思出了讲话腹稿之后,关键是要迅速抓取材料。有了材料才有话可说,观点才有寄托,讲起来才能运用自如。
当即抓取材料,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讲话者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
这堂课补什么、怎么补
本刊记者杨敏
荀子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在当今这个重沟通、重表达的时代,这句古训更具现实意义。公众演说、高效沟通作为现代领导的必备素质,亟需补上这一课。
为什么选择口才培训?
决策:无论是在北京还是重庆,越来越多的普通公务员甚至是领导干部走进口才培训的课堂,他们参加培训有哪些需求,想解决工作中哪些难题?
文若河: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员非常迫切要解决的是上台演讲紧张的问题,其次就是诸如不知道讲什么好,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讲话不生动、不具体、不幽默、没有文采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是从公众演说方面而言的。
在人际沟通方面,我发现为数不少的学员不懂沟通心理学,不知道如何和别人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和上级、下级、平级沟通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诸如表扬或批评下级时言语失当,挫伤下级的工作积极性,或有上级领导在场就不敢开口、讲话紧张等等,这也是学员比较关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樊荣强:我辅导过的官员或者普通公务员,他们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公众一大群人或者职位较高的上级讲话时,如何增强自信心。另一个方面是,自己认为写文章不错,平时与人进行非正式交流也挺能说,一旦被叫到讲台上,思路就开始混乱,变得没有条理,或者讲完之后,发现好多想讲的话还没有讲出来。
比如说某位科技部门的副厅级领导,平时讲话他的部下都觉得他挺有水平,但最近接待一位国务院领导,汇报情况时他发现自己心慌得厉害,汇报完了之后,自己都感到非常失败。
决策:在培训需求方面,企业领导和公共部门领导有哪些不同呢?
文若河:企业领导和公众部门的领导在培训需求方面既有差别,又有共同点。所谓差别,就是企业领导更多的是面对员工、客户或上级领导发表演说,而政府官员更多的是面对公众、媒体发表演说,听众不同,讲话的目的以及讲话内容方面的要求自然也就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
作为演讲教练,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分析和把握语境、分析听众心理,使他们学会运用最有效的表达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演说,以更好地达成演说的目的。当然,在演说的过程中,在语音、语速、语调、态势语等演说技术层面的把握上,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好口才是培训出来的吗?
决策:可以说,所有走进口才培训课堂的领导干部,都是想通过培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决策杂志社最近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还有一些官员对口才培训抱有一种迟疑的态度。好口才能不能通过训练来实现?
文若河:我一直强调,好口才是练出来的,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花大力气进行口才方面的辅导和培训了。
现在,之所以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领导干部口才不好,不是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多差,而是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员举这个例子,没有人天生会开车,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驾驶技术。同样,口才也是一种能力,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是缺位的,大家从小都没有接受过讲话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一课我们现在必须要补上。
决策:拥有一副好口才需要哪些支撑因素?这些因素中又有哪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改善的?
樊荣强:口才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是需要在一个好老师的指导下加强练习的技能。这的确有点像驾驶技术一样,只要你参加培训,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获得驾驶执照的。口才培训也是如此。
演说家也许需要一点天赋,而我们大多数人不需要成为演说家,而是在恰当的场合讲出恰当的话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讲话我认为首先它只是一种技术,只有你把口才技术掌握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演进升华为口才艺术。
我认为,自信、表现、知识、经验、词汇、思维是当众讲话口才的六大基石。其中除了知识需要持续的积累之外,其余五项都是可以通过相对较短时间来进行强化练习获得提升的。
文若河:结合“口才树”理论来说,我认为口才训练的基础是心理素质训练,这就是“树根”部分,也就是说首先要克服当众讲话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要从不敢上台到敢上台,从上台后哆哆嗦嗦、讲不好,到从容应对、侃侃而谈,这些经过训练是可以达到的。
另外,其他环节,包括“树干”部分的口才基础训练、树枝部分的口才技巧训练、树叶部分的思维素质训练,都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恰当的练习得以提升的。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点,“口才树”理论强调要把这棵树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上,而所谓肥沃的土壤,指的就是知识的积淀和储备,大部分人之所以讲不好,与缺乏讲话素材、词汇量不丰富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日积月累,脑子里都装着一百句哲理、一百句佳句、一百句流行语、一百个哲理故事、一百个笑话,那讲起话来就不愁没有素材。
怎样才算拥有好口才?
决策:对领导干部来说,怎样才算拥有一副好口才,口才好有哪些衡量标准?
文若河:我认为好口才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善表达、会聆听、巧应对。这个标准适合于全体社会公众,当然也适合我们的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怎么就叫善表达了呢?我认为,领导干部不能为了讲话而讲话,不能把讲话当作完成任务或是走走过场,更不能把讲话作为“表演秀”。领导干部讲话应该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概括讲就是要使人知、令人信、动人情、促人行。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领导干部在讲话中必须严格遵循听众本位原则,就是说你讲的话,第一大家要听懂,第二要爱听,最重要的是听了以后要有所感悟,你讲的话要能走进听众的内心,使听众产生情感和情绪上的共鸣。
很显然,官话、套话、大话、空话等等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所以,领导干部的讲话必须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要有感召力和号召力,落脚点是通过讲话促进各项工作更好地实施,这才叫善表达。
樊荣强:在我看来,好口才的标准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内容的标准至少是要讲真话,讲实话,讲跟老百姓贴心的话。
在形式方面,我总结过“四个掌控”:掌控情绪、掌控肢体、掌控声音和掌控思路。掌控情绪就是指讲话人要能够适应各种场合,不论在什么情形下讲话,都不能乱了方寸,如果方寸大乱,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自如地表达出来。掌控肢体是要求讲话人不仅不能失态和无意识的动作,而且要学会用肢体语言配合讲话的内容。掌控声音是要求讲话人要处理好声音的大小和抑扬顿挫,声音是讲话内容的基本传播介质,如果像放鞭炮一样或者总是软绵绵的,都会令听众不舒服甚至反感。至于掌控思路,则是要求讲话的条理一定要清楚,东拉西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听众感觉云里雾里,不得要领,也是非常糟糕的口才。
决策:中国政坛哪些官员的好口才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樊荣强:中国政坛上口才好的官员不少,只可惜许多官员囿于官场文化而不能有更充分的个性化表现。朱镕基总理的口才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的口才被公认为幽默、机智、有风度。前不久我还专门买了一本朱镕基答记者问来研读,他总是能让你感受到他深厚的学养与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大智慧;而且,你听他的讲话,总是会被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所感动。
被称为“诗人外交家”的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的口才也非常好,他回答记者提问,那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深厚的中西文化功底、灵活应对的思路,令人叹服。
决策: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央党校开设了“领导干部公众演讲与高效沟通”高级研修班,上海浦东干部管理学院也正着手开发相关培训课程。请问这是不是代表一种趋势,中国的口才培训需求,越来越来多地从商界转移到政界?
文若河:领导干部的口才越好,越有助于其传播思想、言明思路、讲明要求、顺畅交流、高效沟通,进而减少工作内耗,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越容易得到上级的赏识、同级的配合、下属的追随、群众的拥戴和舆论的好评,越容易提高人格魅力和自身影响力。
相反,如果领导干部的口才不好,当众讲话说不到点子上、沟通交流不到位,势必会对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再出现失语、说错话等不良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影响个人的仕途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对领导干部进行相关培训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当众讲演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必须谨遵修辞法与优雅的原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人是天生的大众演说家,也不可能要求每个领导者都能拥有林肯、丘吉尔那种富有感染力的雄辩口才。对于现代领导而言,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口才呢?
要想成为一个善于言说和沟通的人,一是要克服当众说话的惧怕心理,二是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三是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
怯场是可以克服的
美国著名的演说家、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希望从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一致的。
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能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让人信服。
由此可见,怯场是人们当众说话的普遍障碍,就连经常在电视上亮相的官员们真正拥有高超沟通能力和交流水平的也不多见。
怯场作为一种心理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呢?当人们感到自己被说话场合气氛、形势所压迫,顾虑自己讲得不好或者说错话的时候,都会畏首畏尾、诚惶诚恐。领导讲话艺术一书,就给出了控制怯场心理的几个办法。
豁出去的心理。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很艰难的“第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时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磕碰在一起;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时不敢看观众,脸孔朝天。可见,怯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只要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就自如了。
发言前做必要准备。在单向交流时,必要的准备是容易做到的;双向交流时,同谁谈、涉及什么内容,也可做大体的言辞预测。只要大方向上有所准备,到时候就不会出现不敢说或者说不下去的情形。
故意视而不见。“一上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轻松自如了”,这句话是很多有演讲经验的人的共同感受,对于一个青涩的演说者来说,发言前要做到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候,眼中不能有听众,否则容易自乱阵脚。
有魔力的三个短语
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个提升口才的窍门。事实上,如果学会了三个短语,那么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就会获得质的提升。这三个有魔力的短语就是:“设想一下”、“就像”、“例如”。
通过对这三个短语的合理运用,你的言谈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听众的关注,并会使听众顺着你的思路来思考。举个例子,如果劝说公众去参加义务献血。你会怎么说?你当然可以报出种种数据表明每天有多少人需要输血,而同时血液供应又是多么稀缺。但是,如果加上这样一句话,那这个人十有八九就会去献血:“设想一下,当你的家人遭遇了事故需要马上输血,却发现血库的鲜血不够用了。”
这里还有一个运用短语“就像”的好例子。一位美国科学家在演讲时,向公众讲解探测飞船的飞行速度,他说,“它能以每小时十七万公里的速度飞往木星”。很多人对这样一个速度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直到他说出下一个句子:“这就像在一分半钟里从纽约飞到圣弗朗西斯科一样。”有了这句话,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一幅很形象的图像。可见一个简单的短语能有多么强大的威力。
在谈话中经常使用这类短语就会使语言立刻变得丰富起来,形象而且生动。如果你在讲话中善举例子,经常用“例如”这个短语,听者的兴趣立刻就会被吸引住了。他们知道你要以一种更形象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你的意图。当然,具有魔力的短语不仅仅只有这三个,有更多的魔力短语需要从工作生活中去发现。
一个管用的即兴演讲句群
美国公共演讲问题专家理查德曾经推荐过一个精选的腹稿结构模式。他认为即兴发言应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喂,喂!这两个“喂”的意思是,必须首先激起听众对你演讲内容的浓厚兴趣。理查德主张开口直接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画龙点睛,道出主题。
为什么要费这个口舌?这部分应向听众讲明为什么要听你说话,你所说的内容要使听众感到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产生紧迫感。这样就易于吸引听众。
举例。若想把论点形象、简洁地印入听众的脑海,就必须举例。生动的事例列举,不但能深化记忆,激发兴趣,而且也能开拓主题。
怎么办?这是最后一步,一定要告诉听众你谈了大半天是想让大家做什么。最好能讲得生动一点、具体一点、实际一点。从根本上说,“怎么办”是演讲者的目的所在,如果演讲者忘记了这一步,或者这一步处理不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无的放矢或不知所云的感觉。
理查德还认为,“为什么”和“举例”这两部分如同馅饼里的馅,味道全在这里面。但是,这两部分要与引人注意的“喂,喂”和结尾的“怎么办”相呼应。
掌握理查德的“四步曲”,能使演说者在大庭广众之下泰然自若,有条不紊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会陷入张口结舌、东扯西拉的窘境。
没有足够的材料,脑子里一片空白,就会词不达意,言之无物。凡是讲话水平比较高的人,大多知识面比较宽,对工作情况熟悉,善于思考。即席讲话无法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随机应变。当确定了讲什么,并构思出了讲话腹稿之后,关键是要迅速抓取材料。有了材料才有话可说,观点才有寄托,讲起来才能运用自如。
当即抓取材料,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讲话者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
这堂课补什么、怎么补
本刊记者杨敏
荀子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在当今这个重沟通、重表达的时代,这句古训更具现实意义。公众演说、高效沟通作为现代领导的必备素质,亟需补上这一课。
为什么选择口才培训?
决策:无论是在北京还是重庆,越来越多的普通公务员甚至是领导干部走进口才培训的课堂,他们参加培训有哪些需求,想解决工作中哪些难题?
文若河: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员非常迫切要解决的是上台演讲紧张的问题,其次就是诸如不知道讲什么好,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讲话不生动、不具体、不幽默、没有文采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是从公众演说方面而言的。
在人际沟通方面,我发现为数不少的学员不懂沟通心理学,不知道如何和别人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和上级、下级、平级沟通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诸如表扬或批评下级时言语失当,挫伤下级的工作积极性,或有上级领导在场就不敢开口、讲话紧张等等,这也是学员比较关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樊荣强:我辅导过的官员或者普通公务员,他们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公众一大群人或者职位较高的上级讲话时,如何增强自信心。另一个方面是,自己认为写文章不错,平时与人进行非正式交流也挺能说,一旦被叫到讲台上,思路就开始混乱,变得没有条理,或者讲完之后,发现好多想讲的话还没有讲出来。
比如说某位科技部门的副厅级领导,平时讲话他的部下都觉得他挺有水平,但最近接待一位国务院领导,汇报情况时他发现自己心慌得厉害,汇报完了之后,自己都感到非常失败。
决策:在培训需求方面,企业领导和公共部门领导有哪些不同呢?
文若河:企业领导和公众部门的领导在培训需求方面既有差别,又有共同点。所谓差别,就是企业领导更多的是面对员工、客户或上级领导发表演说,而政府官员更多的是面对公众、媒体发表演说,听众不同,讲话的目的以及讲话内容方面的要求自然也就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
作为演讲教练,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分析和把握语境、分析听众心理,使他们学会运用最有效的表达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演说,以更好地达成演说的目的。当然,在演说的过程中,在语音、语速、语调、态势语等演说技术层面的把握上,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好口才是培训出来的吗?
决策:可以说,所有走进口才培训课堂的领导干部,都是想通过培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决策杂志社最近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还有一些官员对口才培训抱有一种迟疑的态度。好口才能不能通过训练来实现?
文若河:我一直强调,好口才是练出来的,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花大力气进行口才方面的辅导和培训了。
现在,之所以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领导干部口才不好,不是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多差,而是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员举这个例子,没有人天生会开车,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驾驶技术。同样,口才也是一种能力,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是缺位的,大家从小都没有接受过讲话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一课我们现在必须要补上。
决策:拥有一副好口才需要哪些支撑因素?这些因素中又有哪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改善的?
樊荣强:口才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是需要在一个好老师的指导下加强练习的技能。这的确有点像驾驶技术一样,只要你参加培训,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获得驾驶执照的。口才培训也是如此。
演说家也许需要一点天赋,而我们大多数人不需要成为演说家,而是在恰当的场合讲出恰当的话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讲话我认为首先它只是一种技术,只有你把口才技术掌握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演进升华为口才艺术。
我认为,自信、表现、知识、经验、词汇、思维是当众讲话口才的六大基石。其中除了知识需要持续的积累之外,其余五项都是可以通过相对较短时间来进行强化练习获得提升的。
文若河:结合“口才树”理论来说,我认为口才训练的基础是心理素质训练,这就是“树根”部分,也就是说首先要克服当众讲话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要从不敢上台到敢上台,从上台后哆哆嗦嗦、讲不好,到从容应对、侃侃而谈,这些经过训练是可以达到的。
另外,其他环节,包括“树干”部分的口才基础训练、树枝部分的口才技巧训练、树叶部分的思维素质训练,都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恰当的练习得以提升的。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点,“口才树”理论强调要把这棵树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上,而所谓肥沃的土壤,指的就是知识的积淀和储备,大部分人之所以讲不好,与缺乏讲话素材、词汇量不丰富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日积月累,脑子里都装着一百句哲理、一百句佳句、一百句流行语、一百个哲理故事、一百个笑话,那讲起话来就不愁没有素材。
怎样才算拥有好口才?
决策:对领导干部来说,怎样才算拥有一副好口才,口才好有哪些衡量标准?
文若河:我认为好口才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善表达、会聆听、巧应对。这个标准适合于全体社会公众,当然也适合我们的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怎么就叫善表达了呢?我认为,领导干部不能为了讲话而讲话,不能把讲话当作完成任务或是走走过场,更不能把讲话作为“表演秀”。领导干部讲话应该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概括讲就是要使人知、令人信、动人情、促人行。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领导干部在讲话中必须严格遵循听众本位原则,就是说你讲的话,第一大家要听懂,第二要爱听,最重要的是听了以后要有所感悟,你讲的话要能走进听众的内心,使听众产生情感和情绪上的共鸣。
很显然,官话、套话、大话、空话等等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所以,领导干部的讲话必须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要有感召力和号召力,落脚点是通过讲话促进各项工作更好地实施,这才叫善表达。
樊荣强:在我看来,好口才的标准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内容的标准至少是要讲真话,讲实话,讲跟老百姓贴心的话。
在形式方面,我总结过“四个掌控”:掌控情绪、掌控肢体、掌控声音和掌控思路。掌控情绪就是指讲话人要能够适应各种场合,不论在什么情形下讲话,都不能乱了方寸,如果方寸大乱,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自如地表达出来。掌控肢体是要求讲话人不仅不能失态和无意识的动作,而且要学会用肢体语言配合讲话的内容。掌控声音是要求讲话人要处理好声音的大小和抑扬顿挫,声音是讲话内容的基本传播介质,如果像放鞭炮一样或者总是软绵绵的,都会令听众不舒服甚至反感。至于掌控思路,则是要求讲话的条理一定要清楚,东拉西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听众感觉云里雾里,不得要领,也是非常糟糕的口才。
决策:中国政坛哪些官员的好口才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樊荣强:中国政坛上口才好的官员不少,只可惜许多官员囿于官场文化而不能有更充分的个性化表现。朱镕基总理的口才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的口才被公认为幽默、机智、有风度。前不久我还专门买了一本朱镕基答记者问来研读,他总是能让你感受到他深厚的学养与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大智慧;而且,你听他的讲话,总是会被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所感动。
被称为“诗人外交家”的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的口才也非常好,他回答记者提问,那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深厚的中西文化功底、灵活应对的思路,令人叹服。
决策: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央党校开设了“领导干部公众演讲与高效沟通”高级研修班,上海浦东干部管理学院也正着手开发相关培训课程。请问这是不是代表一种趋势,中国的口才培训需求,越来越来多地从商界转移到政界?
文若河:领导干部的口才越好,越有助于其传播思想、言明思路、讲明要求、顺畅交流、高效沟通,进而减少工作内耗,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越容易得到上级的赏识、同级的配合、下属的追随、群众的拥戴和舆论的好评,越容易提高人格魅力和自身影响力。
相反,如果领导干部的口才不好,当众讲话说不到点子上、沟通交流不到位,势必会对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再出现失语、说错话等不良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影响个人的仕途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对领导干部进行相关培训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