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会议报道转化为会议新闻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要想解决电视会议报道不受观众欢迎的会议新闻问题,真正把会议报道变成会议新闻,变成好的会议新闻。只是记者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较高的业务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方法还不够。还应该注意解决相关领导的认识问题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根据一些电视台和电视新闻记者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至少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
其一,要处理好领导的会议意识和记者的新闻意识之间的矛盾。
在一般情况下,有的领导(这里主要指新闻单位所在地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会议意识较重,他们头脑中想的多是会议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因为他们要通过会议总部署和动员群众开展某项工作。所以,他们希望会议报道越全面越好,越细越好。而记者则是从新闻价值大小来考虑和结构他们的会议报道,努力使会议报道成为会议新闻。这就往往和领导的想法要求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记者吸取了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教训,于是,便按照领导的会议意识去采访报道会议。结果使会议报道模式化,老面孔,除了内容上不一样外,其文字稿结构和画面均大同小异。久而久之,必然失去观众,降低了宣传效果。解决这个矛盾,我认为起码应采用以下两个方法:一是向领导说清自己的报道思路,说明有价值的会议新闻才能赢得观众,扩大宣传效果的道理,求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用自己采摄的会议好新闻和在观众中的反响,赢得领导的认可。这两条能否奏效,就看记者的本事了。
其二,要处理好领导的关系意识和记者的质量意识之间的矛盾。
领导(这里指本台、本单位的领导)出于开展各方面工作和交往的需要,往往对一些不该报道的行业或部门会议也派记者去报道。这样就出现了领导从搞好交往关系的角度要求报道,而记者则从保证新闻质量的角度,坚持按新闻规律办的矛盾。其实这对矛盾并不难解决,因为新闻单位的领导对于新闻报道不是外行,他们懂得新闻规律,他们同样希望记者采摄出好的会议新闻,同样希望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然而,从以往的实践看,很多记者不注意解决这个矛盾。他们消极地接受领导交给的任务,拍几组画面,写上百八十字的文字稿,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任务。由于有本单位领导的旨意,编辑也无可奈何。于是,低质量的会议报道便经常出现在屏幕上。说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人把责任全推到领导身上,认为领导不派记者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会议报道。我则认为,主要责任不在领导,而在记者。因为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谁安排的任务,而在于记者是不是有使命感,能不能下功夫挖掘出会议新闻。很明显,这类会议本不可能有多大的新闻价值,就会报会肯定质量不会高,因此,更需记者付出更大的努力,下功夫去挖掘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可深入会议找线索,利用已有的画面资料表现新闻的内容;或跳出会议拍典型画面,以典型带会议,点到为止。
总之,只要处理得好,就会在保斑点会议新闻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本单位领导满意,会议主办单位满意,观众满意。
其三,要处理好领导的工作意识和记者的精品意识之间的矛盾。
地、市级电视台,多数机器设备有限,人员不足,特别是承担新闻报道任务的新闻部,设备和人员更显得紧张。领导(指部门的领导),为了应付采访任务,在安排记者工作时,工作意识常常占主导地位,有时一天给一个记者安排几个会议采访任务,至使记者手心脚乱,处于应付任务状态。要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领导要克服单纯的工作意识,增强精品电识,多给记者采访精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记者本身应该增强时间观念,提高业务能力,用高效优质的工作赢得时间,有了时间上的主动权,才能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的同时,仍能把精品意识变为采制会议新闻精品的行动,才能搞出好的会议新闻来。为什么有的电视记者,特别是电视政教记者,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片子拍了不少,可优秀电视新闻评奖时,却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原因不是他们没有精品意识,而是他们业务能力不高,工作效率过低,又缺乏敬业精神。因此,在同等时间里,他们只能勉强完成领导上交给的任务,没有能力把自己的精品意识变成采制精品的行动,更谈不上从会议中挖掘精品了。
要想解决电视会议报道不受观众欢迎的会议新闻问题,真正把会议报道变成会议新闻,变成好的会议新闻。只是记者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较高的业务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方法还不够。还应该注意解决相关领导的认识问题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根据一些电视台和电视新闻记者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至少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
其一,要处理好领导的会议意识和记者的新闻意识之间的矛盾。
在一般情况下,有的领导(这里主要指新闻单位所在地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会议意识较重,他们头脑中想的多是会议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因为他们要通过会议总部署和动员群众开展某项工作。所以,他们希望会议报道越全面越好,越细越好。而记者则是从新闻价值大小来考虑和结构他们的会议报道,努力使会议报道成为会议新闻。这就往往和领导的想法要求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记者吸取了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教训,于是,便按照领导的会议意识去采访报道会议。结果使会议报道模式化,老面孔,除了内容上不一样外,其文字稿结构和画面均大同小异。久而久之,必然失去观众,降低了宣传效果。解决这个矛盾,我认为起码应采用以下两个方法:一是向领导说清自己的报道思路,说明有价值的会议新闻才能赢得观众,扩大宣传效果的道理,求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用自己采摄的会议好新闻和在观众中的反响,赢得领导的认可。这两条能否奏效,就看记者的本事了。
其二,要处理好领导的关系意识和记者的质量意识之间的矛盾。
领导(这里指本台、本单位的领导)出于开展各方面工作和交往的需要,往往对一些不该报道的行业或部门会议也派记者去报道。这样就出现了领导从搞好交往关系的角度要求报道,而记者则从保证新闻质量的角度,坚持按新闻规律办的矛盾。其实这对矛盾并不难解决,因为新闻单位的领导对于新闻报道不是外行,他们懂得新闻规律,他们同样希望记者采摄出好的会议新闻,同样希望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然而,从以往的实践看,很多记者不注意解决这个矛盾。他们消极地接受领导交给的任务,拍几组画面,写上百八十字的文字稿,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任务。由于有本单位领导的旨意,编辑也无可奈何。于是,低质量的会议报道便经常出现在屏幕上。说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人把责任全推到领导身上,认为领导不派记者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会议报道。我则认为,主要责任不在领导,而在记者。因为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谁安排的任务,而在于记者是不是有使命感,能不能下功夫挖掘出会议新闻。很明显,这类会议本不可能有多大的新闻价值,就会报会肯定质量不会高,因此,更需记者付出更大的努力,下功夫去挖掘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可深入会议找线索,利用已有的画面资料表现新闻的内容;或跳出会议拍典型画面,以典型带会议,点到为止。
总之,只要处理得好,就会在保斑点会议新闻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本单位领导满意,会议主办单位满意,观众满意。
其三,要处理好领导的工作意识和记者的精品意识之间的矛盾。
地、市级电视台,多数机器设备有限,人员不足,特别是承担新闻报道任务的新闻部,设备和人员更显得紧张。领导(指部门的领导),为了应付采访任务,在安排记者工作时,工作意识常常占主导地位,有时一天给一个记者安排几个会议采访任务,至使记者手心脚乱,处于应付任务状态。要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领导要克服单纯的工作意识,增强精品电识,多给记者采访精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记者本身应该增强时间观念,提高业务能力,用高效优质的工作赢得时间,有了时间上的主动权,才能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的同时,仍能把精品意识变为采制会议新闻精品的行动,才能搞出好的会议新闻来。为什么有的电视记者,特别是电视政教记者,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片子拍了不少,可优秀电视新闻评奖时,却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原因不是他们没有精品意识,而是他们业务能力不高,工作效率过低,又缺乏敬业精神。因此,在同等时间里,他们只能勉强完成领导上交给的任务,没有能力把自己的精品意识变成采制精品的行动,更谈不上从会议中挖掘精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