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王牌销售人 > 第8章 经理违规招录下属

第8章 经理违规招录下属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工厂字眼把张天娜拉回了过去,也拉回了没改名前的张英菊时代。

    “没有理想,何必远方。没有梦想,何必深圳。”这句口号大概是每一个打工人来到深圳初始,并留在深圳的理由。

    “深爱人才,圳等你来”,在中国近40年的发展中,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深圳这样极具包容心,给打工的草根人群们一个又一个舞台,让他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无论出身、学历、背景,均能公平竞争的留在这个城市。

    来了就是“深圳人”,张英菊是18岁来到深圳打工的。

    那时候的她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天,像她这样一个第一学历只有初中文化,从工厂里走出来的打工妹,会成为深圳市最大的房地产顾问销售公司的股东兼总经理双重身份,坐在深圳湾的这间豪华办公室里,呼风唤雨,管理着几千人的销售团队。

    “东西南北中,发财去广东。”

    90年代,就是在这个口号的渲染下,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们怀揣着美好梦想,离开了他们熟悉的乡村,南下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寻梦。

    此刻还没改名的张英菊也在这个时代口号的感召下,在这股改革开放的洪流中顺势而下,成为众多南下打工群体中的一员。

    20世纪90年代,张天娜所在的陕北小山村,并不开放。村里的姑娘们,多数读到小学几年级后就在家里放羊、种地了,能够有机会上初中的人,尤其是女孩并不多。

    张英菊的两个姐姐很早就辍学外出打工,也正是在她们的资助下,她才得以读完中学。

    但随后因为母亲患重病,刚刚读了高一的张英菊不得不被迫退学,离开学校。

    也许天生就是不安分,张英菊从初中同学那里打听到可以去深圳打工。当她把这个兴奋的消息告诉父母及姐姐们时,立刻遭遇了他们的一致反对。

    父母反对,是担心张英菊去那么远的地方不安全,也担心家里的农活没人做。

    两个姐姐反对,是因为她们希望张英菊接过养家的重担,因为她们两个已经谈了对象,很快就要嫁人了。

    嫁人后的姐姐们无论是经济还是劳力,都是无暇顾及父母了。

    家里除了两个姐姐,张英菊还有个正在读小学的弟弟,弟弟的学费也需要人去挣。

    看着家徒四壁,张英菊觉得留在家里,根本就是死路一条,弟弟的书也不能读完。她不想弟弟重复自己的路,她是多么想读书,却因为没钱不得不含泪辍学。

    因为遭遇父母和姐姐们的反对,无可奈何的张英菊只有求助同学,跟他们借钱,凑够了去深圳的路费。

    春节后,正月十五后的一个深夜,张英菊跟随同学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他们先是到达县城,然后再坐上了县城开往西安的火车,再从西安坐上去往深圳的长途绿皮火车。

    1998年3月,张英菊乘坐的这趟绿皮列车,从西北一路往东南,开进了深圳,这是她第一次踏上南方深圳这个城市。

    90年代,春运期间的罗湖火车站,拥挤的站台,挤爆人的闷热车厢,成为几代打工人的永恒回忆。

    此刻北方的城市还比较寒冷,但深圳早已是春暖花开。

    下了火车,张英菊脱了外套和毛衣,仍旧感觉很热。

    30多小时的火车旅程,让张英菊经历了冬、春、夏三个季节。

    张英菊的第一份工作是同学介绍的,跟她们同在布吉的一家港资玩具厂打工,每月加班加点工资280元。

    刚来深圳的工厂岁月,很辛苦,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张英菊对梦想的追求,她觉得自己改变不了出生,但可以通过奋斗来改变未来的命运。

    然而工厂的那段岁月并没有给张英菊带来好运,相反是噩梦连连。

    因为离家的寂寞,她在工友老乡的聚会中,结识了第一个所谓的男朋友胡军,却也因此留下了终生遗恨。

    张英菊的好运是从离开工厂和胡军开始的。

    2000年3月,张英菊搬离工厂宿舍区,断掉跟同学、老乡等所有熟人的联系后,离开关外布吉,准备前往关内的罗湖福田找工作。

    “你好,泰华地产,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20年过去了,张英菊仍旧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她在福田八卦岭职业介绍所门口旁的报刊亭里,买了一张报纸,照着上面的招聘广告,用公用电话,勇敢地拨通了报纸上的一家又一家的招聘电话。

    “请问你们公司是不是在招地产经纪人?我是…….看了深圳特区报的招聘广告,想来……应聘的。”张英菊拿着报纸,鼓起勇气,在电话亭里,结结巴巴地打出了报纸上的第10个招聘电话。

    每次问完,她都是满脸通红,心理想到的结果,就是肯定会被再次拒绝。

    “你稍等下,我转给我们经理接听。”接电话的女孩说完,就拨分机号码,把电话转给另外一个人。

    “有希望了,只要给我机会,我就一定能行……”这是唯一的一个没有拒绝的电话,也让张英菊看到了希望,她在心里暗暗祈祷,也给自己打气。

    “你好,前台说你要应聘我们公司的地产经纪人?”短暂停顿后,电话那头出现了一个男人的问话声音。

    “是的,我想应聘。”张英菊听到男人洪亮的声音,有点胆怯,但还是快速回答,她知道对方给她这个机会太不容易了。

    “你多大了,你之前做过地产经纪人吗?”男人继续问。

    “我今年20岁,之前没有做过。”张英菊不敢撒谎,老实回答。

    “我们要招熟手,招聘广告也写的很清楚,你都没有经验,怎么还敢来应聘?”男人听出电话那头女孩的诚实,不忍心拒绝,也在思考着是否给她一次机会。

    “我听说做地产经纪人可以赚钱,赚很多的钱,我要赚钱,所以我想来学习做地产经纪人。”张英菊不再害怕,已经都失败了9次,也不怕这一次了,于是她毫不掩饰的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赚钱是每个打工人的共同梦想,电话对面的那个人当年来到深圳,也是这样的梦想。

    张英菊要赚钱的欲望感染了电话那头的男人,他准备给她一次面试机会,也想看看电话那边这个弱小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

    “好,你下午带着简历过来公司面试,到了跟前台说找陈经理。”

    “好的,谢谢,我一定准时到。”张英菊还没说完,对面的男人就已经挂了电话。

    直到下午来到泰华地产,张英菊才知道上午接电话的那个男人就是陈杰陈经理,她未来的直属上司。

    挂了电话,张英菊按照招聘广告上的地址,转了两次公交车,在下午一点,终于到达泰华地产位于上海宾馆对面的,四方大厦22楼办公室,见到了让她前来面试的人。

    “你只有初中毕业?在工厂工作了两年?”看着一张白纸上,手写的简历上,拼凑起来的简单几行字,陈杰浏览一遍后,皱起眉头问;

    “是的,我上了高一,但是家里穷,没钱,读不下去了。”张英菊低头说出辍学原因,也似乎向陈杰表示,她当年也是考上高中的,如果有钱,她也有机会考上大学。

    听张英菊说考上高中后,没钱,才没法继续读书时。陈杰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身高大约1.6米的瘦弱女孩,然后同情的扫去了一眼。

    但随后陈杰又觉得有点为难,即使这个女孩的学历能过关,但是她的形象,实在跟公司招人的要求相差甚远。

    女孩身上的着装给她打上了浓重印记。

    尽管进城两年了,但张英菊身上那股乡土气息依旧保存着。

    此刻的她,上身穿着一件火红色的套头毛衣,下身穿着一条肥大的黑色裤子,脚上穿配的是一双写着耐克字样的白色运动鞋,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仿制的三等品。

    在陈杰的眼前,此刻的张英菊看起来真是怪怪的。

    他又浓重地看了她一眼,心里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心,能让她敢于前来面试,这个需要外貌颜值的地产经纪人职位呢?

    然而尽管全身搭配不协调,但这丝毫没有掩盖住张英菊的那张稚气的脸和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这双眼睛期待地看着对面的陈杰,眼神似乎恳切的希望他,能给她一次机会。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朴实的形象让同样来自农村的陈杰暗生怜悯,凝思片刻,他终于决定破格录用这个并不符合公司规定和他理想中形象的,在他面前说话还结结巴巴的女孩。

    而且陈杰还暗自发誓,他要亲自培养她成为一名销售高手,让她赚钱来改变现有的境况。

    2000年,深圳的地产公司招聘地产经纪人,他们虽然对学历要求不高,但对外形条件要求很高,不仅要外貌号,而且要能说会道。

    形象好是让客户先记住他们,记住后再靠口才来说动客户,留住客户,最后达到成交目的。

    “你明天就过来上班吧。新员工入职要培训一周才能上岗,好好学习,我希望在这一周内,你能有所改变,这也算对得起我对你的破格录取。”陈杰的这句话让眼前忐忑不安的张英菊定心了,她终于有了一份新工作,而这份新工作的到来,也意味她将摆脱底层工厂生涯,彻底与过去告别。

    “谢谢陈经理,我一定努力学习,不给你丢脸。”张英菊在感谢中难掩激动的喜悦,随后欣喜地准备出门离去。

    “对了,张小姐,你有正装吗?最好是西服套装之类的衣服,公司要求所有男员工穿西装白衬衫配领带,女员工西服白衬衣加裤子或者短裙。”临出门时,陈杰瞄了一眼张英菊身上的着装,善意地提醒她。

    “我还没有,不过陈经理,我现在就去买衣服。”陈杰在张英菊带上门走出的那一刻,仍旧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如果对的话,那他陈杰就是为房地产销售行业培养了一名优秀的地产经纪人。如果错的话,他或许会害了这个女孩。

    然以陈杰几年用人的经验来看,如果女孩眼里充满对金钱的渴望,那反而会成为激发她斗志的原始动力。

    至此,陈杰就成了张英菊在房地产生涯中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圆,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可以分割的切线,只要你勇敢的切开了,那它就能给你一个口,帮助你走出来,圆了自己的圆。

    张英菊显然就是那些个不甘于命运,从圆里走出来的女人之一。

    10年后的2008年,此刻已经功成名就的张英菊,也把户口从陕北农村调入深圳,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有房有户口的“深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