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病重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内廷的气氛逐渐压抑。
为隆庆皇帝的后事,太监们已经在悄悄的准备,消息逐渐传到了朝堂。
皇后和李贵妃,连孟冲冯保等人,日夜服侍在隆庆皇帝榻前。朱翊钧每日也来,但是隆庆皇帝让他照常出阁读书,不要浪费时间。
朱翊钧明白隆庆皇帝的用意,出阁读书三年,根基已稳,特殊时刻,更需要笼络文华殿大臣。
重生十年,隆庆皇帝对自己的情感,朱翊钧不是铁人,内心已经把隆庆皇帝当做父亲。
前世不知道怎么样,这一世,他把太子的角色演的很出色,父亲给了自己很大的自由。
“张先生,如今多事之秋,为了朝纲稳定,尽快找个时机和高公和解,父皇已经说服了高公。”
在文华殿,朱翊钧为了让高拱得饶人处且饶人,当着众人的面,和张居正说道。
张居正知道,最近多亏太子周旋,才让他有了挪腾的余地,不至于连抽手的机会都没有。
“太子说的是,臣会尽快找高公。”
张居正因为结交内廷打压外臣的事,导致名声一落千丈,显得有点颓废。
朱翊钧虽然理解张居正,在高拱的权势下,他为了自保必须要结交内廷,但是坏了朝堂斗争的规矩,这也是必须承担的后果。
“太子殿下,曹大埜弹劾高阁老不是我指使的,没想到诸公会误会我,事到如今,我亲自去高府请罪,只求平息事端。”
朱翊钧点点头。
怎么可能不是你指使,你和冯保合谋的,前世我看过史书的。
不过,朱翊钧没有点出来。
张居正在他面前辩解才是人之常情,不辩解认了这事,才是莫名其妙。
毕竟,谁也不会在君主面前承认自己是小人不是。
众人,只有高仪有资格说张居正。
他是礼部尚书,是一个传统的正派文人。
具有良好的儒家素养,前些年,他家里失火,没有钱重建,在好友家居住好些年。
高拱虽然喜欢争权夺利,但是作为内阁首辅,做事还算规矩,对付政敌也是用的朝堂手段。
张居正竟然联合宦官对付朝臣,岂有此理!为了政斗的大臣都不择手段学他结交内廷,致朝事于何处?
高仪哼了一声,“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在上,高首辅平日如何对待张公,公今日乃如此,如何负心!”
朝中素有名声的高仪开口指责,张居正脑门一嗡。
“想不到高大人眼里,我竟然是如此小人,也罢,我将上辞呈,但愿高大人能赫我罪。”
“皆罢,事情到此为止!诸位先生难道因我小而蔑视之?”
朱翊钧大怒。
众人连忙请罪。
今早,高拱向高仪抱怨,昨晚内廷传出公文,高拱要看却不给,只说关乎遗诏。
隆庆皇帝病重已经不是秘密,这种时候,高拱作为首辅,当国事行,“那封贴厚半寸,皆何所言?安知非谋我之事乎?”
高仪本来准备当面询问张居正,质问他到底是真遗命还是假遗命,是不是和太监冯保密谋要如何对付阁臣,却想不道太子此时大发雷霆。
天子病重,为了不影响太子的储君之望,高仪到底忍了下来。
朱翊钧见众人没有了异议,开口缓解。
“诸为先生不只是我师傅,也是朝廷重臣,如今父皇病危,朝事还需诸公多尽心尽力,万不要再发生多余的事,让父皇担忧。”
“遵太子旨。”
众人领命。
不少人内心窃喜,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也没有想到,太子这么快就有登基的可能。
太子年幼,到时候,众人肯定会被重视。
事罢,朱翊钧回宫。
他没有想到,张居正会有这么狼狈的时候,前世读了点历史,都是说的张居正如何大权在握,如何威势。
高拱作为内阁首辅,执内阁多年,掌控朝堂大势,朱翊钧也是第一次面对,果然浩荡无比。
“太子,这就是大势。”
隆庆皇帝躺在病榻上,忍着痛苦听完太子说完文华殿的事情,断断续续教导起朱翊钧。
事情经过和朱翊钧讲清了原委。
“以后,万不可在轻易表态自己的主张,还需多找高阁老请教,弥补你这次的鲁莽。”
“儿臣知错了。”
“善,高拱是有本事的,所以朝堂如今还能这般稳定,以后你还需靠高拱。”
隆庆皇帝再也没了力气继续教导太子,闭上眼睛。
“介之推不言禄。”朱翊钧轻声说。
在父皇心里,高拱才是未来真正的顾命大臣。
朱翊钧内心已经把高拱划掉了。
改革是要动各方面的利益的,而高拱,身居首辅多年,与各方面利益牵扯太深,贸然发动改革自身阻力太大。
上次和高拱谈对海瑞的看法,朱翊钧就明白了高拱的为政之道,稳定为上。
高拱的性格,就算发动改革,也不会狠。
不狠的改革,朝堂乃至地方,得过且过应付过去,和往常一样,算什么改革。
难道自己亲自下场吗?
隆庆皇帝听到太子的话,闭着的眼睛微微睁开,露出迷茫。
父皇病重到这一步,很多事情已经想不起来。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内外弃之。天未绝晋,必将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听完太子的背诵,隆庆皇帝明白了太子的想法,太子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天命所归,不是因为哪个臣子的功劳。
朱翊钧不否认高拱的功劳。
但就像圣人所说,严厉的政策后需要宽容的政策,隆庆朝宽容了一朝,接下来就需要严厉的改革。
所以,朱翊钧更需要张居正,需要他推动的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而不是修修补补。
张居正的改革,对明国是有功的,这是史书给出的结论,朱翊钧知道自己才能有限,选择相信史书。
不管是从前世的历史,还是朱翊钧这些年的想法。
那么,高拱不管怎么样,等朱翊钧亲政后,他就必须要为张居正让路。
这些话,他不能对人说,所以他只能敲边鼓,虽然父皇不可能听他的一面之词,却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隆庆皇帝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
内廷的气氛逐渐压抑。
为隆庆皇帝的后事,太监们已经在悄悄的准备,消息逐渐传到了朝堂。
皇后和李贵妃,连孟冲冯保等人,日夜服侍在隆庆皇帝榻前。朱翊钧每日也来,但是隆庆皇帝让他照常出阁读书,不要浪费时间。
朱翊钧明白隆庆皇帝的用意,出阁读书三年,根基已稳,特殊时刻,更需要笼络文华殿大臣。
重生十年,隆庆皇帝对自己的情感,朱翊钧不是铁人,内心已经把隆庆皇帝当做父亲。
前世不知道怎么样,这一世,他把太子的角色演的很出色,父亲给了自己很大的自由。
“张先生,如今多事之秋,为了朝纲稳定,尽快找个时机和高公和解,父皇已经说服了高公。”
在文华殿,朱翊钧为了让高拱得饶人处且饶人,当着众人的面,和张居正说道。
张居正知道,最近多亏太子周旋,才让他有了挪腾的余地,不至于连抽手的机会都没有。
“太子说的是,臣会尽快找高公。”
张居正因为结交内廷打压外臣的事,导致名声一落千丈,显得有点颓废。
朱翊钧虽然理解张居正,在高拱的权势下,他为了自保必须要结交内廷,但是坏了朝堂斗争的规矩,这也是必须承担的后果。
“太子殿下,曹大埜弹劾高阁老不是我指使的,没想到诸公会误会我,事到如今,我亲自去高府请罪,只求平息事端。”
朱翊钧点点头。
怎么可能不是你指使,你和冯保合谋的,前世我看过史书的。
不过,朱翊钧没有点出来。
张居正在他面前辩解才是人之常情,不辩解认了这事,才是莫名其妙。
毕竟,谁也不会在君主面前承认自己是小人不是。
众人,只有高仪有资格说张居正。
他是礼部尚书,是一个传统的正派文人。
具有良好的儒家素养,前些年,他家里失火,没有钱重建,在好友家居住好些年。
高拱虽然喜欢争权夺利,但是作为内阁首辅,做事还算规矩,对付政敌也是用的朝堂手段。
张居正竟然联合宦官对付朝臣,岂有此理!为了政斗的大臣都不择手段学他结交内廷,致朝事于何处?
高仪哼了一声,“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在上,高首辅平日如何对待张公,公今日乃如此,如何负心!”
朝中素有名声的高仪开口指责,张居正脑门一嗡。
“想不到高大人眼里,我竟然是如此小人,也罢,我将上辞呈,但愿高大人能赫我罪。”
“皆罢,事情到此为止!诸位先生难道因我小而蔑视之?”
朱翊钧大怒。
众人连忙请罪。
今早,高拱向高仪抱怨,昨晚内廷传出公文,高拱要看却不给,只说关乎遗诏。
隆庆皇帝病重已经不是秘密,这种时候,高拱作为首辅,当国事行,“那封贴厚半寸,皆何所言?安知非谋我之事乎?”
高仪本来准备当面询问张居正,质问他到底是真遗命还是假遗命,是不是和太监冯保密谋要如何对付阁臣,却想不道太子此时大发雷霆。
天子病重,为了不影响太子的储君之望,高仪到底忍了下来。
朱翊钧见众人没有了异议,开口缓解。
“诸为先生不只是我师傅,也是朝廷重臣,如今父皇病危,朝事还需诸公多尽心尽力,万不要再发生多余的事,让父皇担忧。”
“遵太子旨。”
众人领命。
不少人内心窃喜,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也没有想到,太子这么快就有登基的可能。
太子年幼,到时候,众人肯定会被重视。
事罢,朱翊钧回宫。
他没有想到,张居正会有这么狼狈的时候,前世读了点历史,都是说的张居正如何大权在握,如何威势。
高拱作为内阁首辅,执内阁多年,掌控朝堂大势,朱翊钧也是第一次面对,果然浩荡无比。
“太子,这就是大势。”
隆庆皇帝躺在病榻上,忍着痛苦听完太子说完文华殿的事情,断断续续教导起朱翊钧。
事情经过和朱翊钧讲清了原委。
“以后,万不可在轻易表态自己的主张,还需多找高阁老请教,弥补你这次的鲁莽。”
“儿臣知错了。”
“善,高拱是有本事的,所以朝堂如今还能这般稳定,以后你还需靠高拱。”
隆庆皇帝再也没了力气继续教导太子,闭上眼睛。
“介之推不言禄。”朱翊钧轻声说。
在父皇心里,高拱才是未来真正的顾命大臣。
朱翊钧内心已经把高拱划掉了。
改革是要动各方面的利益的,而高拱,身居首辅多年,与各方面利益牵扯太深,贸然发动改革自身阻力太大。
上次和高拱谈对海瑞的看法,朱翊钧就明白了高拱的为政之道,稳定为上。
高拱的性格,就算发动改革,也不会狠。
不狠的改革,朝堂乃至地方,得过且过应付过去,和往常一样,算什么改革。
难道自己亲自下场吗?
隆庆皇帝听到太子的话,闭着的眼睛微微睁开,露出迷茫。
父皇病重到这一步,很多事情已经想不起来。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内外弃之。天未绝晋,必将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听完太子的背诵,隆庆皇帝明白了太子的想法,太子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天命所归,不是因为哪个臣子的功劳。
朱翊钧不否认高拱的功劳。
但就像圣人所说,严厉的政策后需要宽容的政策,隆庆朝宽容了一朝,接下来就需要严厉的改革。
所以,朱翊钧更需要张居正,需要他推动的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而不是修修补补。
张居正的改革,对明国是有功的,这是史书给出的结论,朱翊钧知道自己才能有限,选择相信史书。
不管是从前世的历史,还是朱翊钧这些年的想法。
那么,高拱不管怎么样,等朱翊钧亲政后,他就必须要为张居正让路。
这些话,他不能对人说,所以他只能敲边鼓,虽然父皇不可能听他的一面之词,却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隆庆皇帝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