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诸葛亮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场命途多舛的宴席,之后再没发生风波。只是此间一波三折,大部分的人早就没了宴饮的心思,因此很快便结束。
宴会结束后,黄元送走一众大佬,这时一人上前拜道:“在下琅琊诸葛亮,见过黄校尉。”
黄元转头望去,便见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正是之前在宴会上为黄元出言之人。
“阁下刚才可是说,阁下是琅琊诸葛亮?”
“正是。”
黄元没想到竟然在这种场合遇到了诸葛亮,这位三国第一奇人,就这么突兀而又理所应当地出现在黄元的面前。
黄元一时有些惊喜。
虽然黄元已经见过太多太多的汉末人物,早就见惯不怪了,可是这是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忠臣的典范,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有八字谥号的大臣(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另一个是关羽,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虽然后世他和关羽二人是争议最大的三国人物,可一个能被很多人当作圣人一般膜拜的人物,已经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虽然诸葛亮年未弱冠,只比黄元大一岁,但黄元还是了立时回礼,给了他足够的尊重。
“刚才多谢诸葛兄的仗义直言。”
“是黄校尉的义举令人敬佩。”
“诸葛兄,这黄校尉的称呼,倒是有些见外了。黄元亲近之人,俱叫我‘元子’,你也可这般称呼我。”
“我称君为‘元子’,那元子也莫称我为‘兄’,家中阿兄、阿姊皆称我为‘阿亮’。”
“好!”
诸葛亮毫不忸怩的性格,很对黄元的脾气,于是黄元便邀请诸葛亮前来自己的家中畅谈。
诸葛亮也对黄元好奇的紧,否则也不会主动拜见。眼见黄元相邀,他也不拒绝,便与黄元一同乘车而返。
时刘巴已经搬到黄元府上,于是三人便一同端坐在堂上,畅聊起来。
诸葛亮确实才思敏捷,通晓时事,黄元自觉天下大事,尽在心中,而诸葛亮却能够跟得上他的思维。
三人谈天论地,很自然地便说到了现在朝廷的掌控者曹操身上。
三人的看法出奇的一致,都认为曹操能够打败袁绍,一统北方,可是三人对于曹操态度却出现了分歧。
刘巴是曹操的小迷弟,最看好曹操,便说道:“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今能救国家者,唯曹公也。”
诸葛亮听后便说道:“我不否认曹司空的能力,也认为他能击败袁绍,只是子初言‘曹司空能救天下’,我却不以为然。
当年曹司空攻徐州,攻拔十馀城,死者万数,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子初觉得,这样的人物能够救国救民吗?”
“诸葛郎,当初徐州之战,乃是陶谦先攻的曹司空。而且是否对平民有屠戮,尚有争议。”
“我是徐州人,所见所闻,难道不足以证明。”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司空非是圣人,并不能完全约束手下之行,而诸葛郎所见,未必没有偏颇。
诸葛郎必须要承认,天下动荡不安,群雄割据,征伐不休,盗贼遍地,而随着曹司空崛起,兖州、豫州等地,渐渐安定下来。
天子也脱离贼手,开始主政,假以时日,中兴汉室,亦非不可能之事。”
“曹司空有三害,一曰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当初刚定兖州,便着急忙慌地攻打徐州,差点为吕布所灭;后来入许之后,又急不可耐地称大将军,差点引得袁绍来击。凡此种种,不可胜举。
二曰暴,曹司空出兵,动辄百姓死伤无数。其在兖州,更是大肆屠杀当地士族。这些其中原因,暂先不说,就说屯田之事,是良策不假,可是对百姓苛责过甚,以致屯田之民,多沦为奴隶,对于屯田所得,甚至有些地方公收其八,二分入私,老百姓活命都难。
三曰谲,曹司空待人多诡谲,不能以诚。
如此人物,如何能够拯救百姓,中兴汉室。”
诸葛亮给出理由,又刘巴又逐条驳斥,而诸葛亮则再次驳斥刘巴的驳斥,于是二人一来一往,争论的不可开交。
眼看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便看向黄元。
对于曹操的看法,黄元一直没怎么发表意见。
“阿亮之言有理,子初之言亦有理。”
“那明公以为,到底谁说得更有道理。”
黄元道:“对于屠杀百姓之事,我是不赞成的。伐罪吊民,古之令轨;兖徐之战,其罪在陶谦,可是曹公部残杀百姓过甚,亦是难以为之辩白。
唉,实际上大凡君主,屠城害民之人,实在太多,高皇帝,项羽,光武皇帝,皆是如此。
仁义君子,做不得帝王。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今之世,除了曹公,可选之人并不多。至少曹公有能力结束这个崩乱无序的时代,而其他人,做不到。”
刘巴点点头,而诸葛亮却反对道:“元子,总有人能够做的比曹司空还要好。”
“可是天下还能等吗?”
黄元看着诸葛亮说道:“阿亮,当今天下,最应该的便是结束四方割据、群雄争霸的动乱,如此国家才能集中精力,休养生息。
我听说过一句谚语,叫做‘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乱世越久,受伤害的还是老百姓。”
诸葛亮听了,也有些沉默。
无论是黄元,还是诸葛亮、刘巴,都还是一群心有热血的年轻人,不论他们主张如何,态度如何,至少都是希望这个国家越来越好。
三人谈论着治国之道,一直到了天明。
期间黄元也向诸葛亮伸出了橄榄枝,邀他前往自己军中,但诸葛亮却有自己的打算,希望要考虑一番。
黄元知道,这是拒绝的意思。
次日一早,黄元将诸葛亮送出府,诸葛亮说道:“元子,我仍然觉得,这个国家,还会有比曹操更好的选择,会中兴汉室,使万民安康。”
黄元点点头,他知道,自己和诸葛亮或许不是一路人,只是人各有志,也没法强求。
这场命途多舛的宴席,之后再没发生风波。只是此间一波三折,大部分的人早就没了宴饮的心思,因此很快便结束。
宴会结束后,黄元送走一众大佬,这时一人上前拜道:“在下琅琊诸葛亮,见过黄校尉。”
黄元转头望去,便见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正是之前在宴会上为黄元出言之人。
“阁下刚才可是说,阁下是琅琊诸葛亮?”
“正是。”
黄元没想到竟然在这种场合遇到了诸葛亮,这位三国第一奇人,就这么突兀而又理所应当地出现在黄元的面前。
黄元一时有些惊喜。
虽然黄元已经见过太多太多的汉末人物,早就见惯不怪了,可是这是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忠臣的典范,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有八字谥号的大臣(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另一个是关羽,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虽然后世他和关羽二人是争议最大的三国人物,可一个能被很多人当作圣人一般膜拜的人物,已经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虽然诸葛亮年未弱冠,只比黄元大一岁,但黄元还是了立时回礼,给了他足够的尊重。
“刚才多谢诸葛兄的仗义直言。”
“是黄校尉的义举令人敬佩。”
“诸葛兄,这黄校尉的称呼,倒是有些见外了。黄元亲近之人,俱叫我‘元子’,你也可这般称呼我。”
“我称君为‘元子’,那元子也莫称我为‘兄’,家中阿兄、阿姊皆称我为‘阿亮’。”
“好!”
诸葛亮毫不忸怩的性格,很对黄元的脾气,于是黄元便邀请诸葛亮前来自己的家中畅谈。
诸葛亮也对黄元好奇的紧,否则也不会主动拜见。眼见黄元相邀,他也不拒绝,便与黄元一同乘车而返。
时刘巴已经搬到黄元府上,于是三人便一同端坐在堂上,畅聊起来。
诸葛亮确实才思敏捷,通晓时事,黄元自觉天下大事,尽在心中,而诸葛亮却能够跟得上他的思维。
三人谈天论地,很自然地便说到了现在朝廷的掌控者曹操身上。
三人的看法出奇的一致,都认为曹操能够打败袁绍,一统北方,可是三人对于曹操态度却出现了分歧。
刘巴是曹操的小迷弟,最看好曹操,便说道:“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今能救国家者,唯曹公也。”
诸葛亮听后便说道:“我不否认曹司空的能力,也认为他能击败袁绍,只是子初言‘曹司空能救天下’,我却不以为然。
当年曹司空攻徐州,攻拔十馀城,死者万数,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子初觉得,这样的人物能够救国救民吗?”
“诸葛郎,当初徐州之战,乃是陶谦先攻的曹司空。而且是否对平民有屠戮,尚有争议。”
“我是徐州人,所见所闻,难道不足以证明。”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司空非是圣人,并不能完全约束手下之行,而诸葛郎所见,未必没有偏颇。
诸葛郎必须要承认,天下动荡不安,群雄割据,征伐不休,盗贼遍地,而随着曹司空崛起,兖州、豫州等地,渐渐安定下来。
天子也脱离贼手,开始主政,假以时日,中兴汉室,亦非不可能之事。”
“曹司空有三害,一曰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当初刚定兖州,便着急忙慌地攻打徐州,差点为吕布所灭;后来入许之后,又急不可耐地称大将军,差点引得袁绍来击。凡此种种,不可胜举。
二曰暴,曹司空出兵,动辄百姓死伤无数。其在兖州,更是大肆屠杀当地士族。这些其中原因,暂先不说,就说屯田之事,是良策不假,可是对百姓苛责过甚,以致屯田之民,多沦为奴隶,对于屯田所得,甚至有些地方公收其八,二分入私,老百姓活命都难。
三曰谲,曹司空待人多诡谲,不能以诚。
如此人物,如何能够拯救百姓,中兴汉室。”
诸葛亮给出理由,又刘巴又逐条驳斥,而诸葛亮则再次驳斥刘巴的驳斥,于是二人一来一往,争论的不可开交。
眼看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便看向黄元。
对于曹操的看法,黄元一直没怎么发表意见。
“阿亮之言有理,子初之言亦有理。”
“那明公以为,到底谁说得更有道理。”
黄元道:“对于屠杀百姓之事,我是不赞成的。伐罪吊民,古之令轨;兖徐之战,其罪在陶谦,可是曹公部残杀百姓过甚,亦是难以为之辩白。
唉,实际上大凡君主,屠城害民之人,实在太多,高皇帝,项羽,光武皇帝,皆是如此。
仁义君子,做不得帝王。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今之世,除了曹公,可选之人并不多。至少曹公有能力结束这个崩乱无序的时代,而其他人,做不到。”
刘巴点点头,而诸葛亮却反对道:“元子,总有人能够做的比曹司空还要好。”
“可是天下还能等吗?”
黄元看着诸葛亮说道:“阿亮,当今天下,最应该的便是结束四方割据、群雄争霸的动乱,如此国家才能集中精力,休养生息。
我听说过一句谚语,叫做‘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乱世越久,受伤害的还是老百姓。”
诸葛亮听了,也有些沉默。
无论是黄元,还是诸葛亮、刘巴,都还是一群心有热血的年轻人,不论他们主张如何,态度如何,至少都是希望这个国家越来越好。
三人谈论着治国之道,一直到了天明。
期间黄元也向诸葛亮伸出了橄榄枝,邀他前往自己军中,但诸葛亮却有自己的打算,希望要考虑一番。
黄元知道,这是拒绝的意思。
次日一早,黄元将诸葛亮送出府,诸葛亮说道:“元子,我仍然觉得,这个国家,还会有比曹操更好的选择,会中兴汉室,使万民安康。”
黄元点点头,他知道,自己和诸葛亮或许不是一路人,只是人各有志,也没法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