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风声风语无间道——谍海谜踪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双面娇娃”玛塔·哈丽
玛塔·哈丽曾是巴黎红得发紫的舞星,后来在德国军官的“赏识”下开始间谍生涯,并最终成为双面间谍,被后人称做“谍海女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德军疯狂进攻,法国军队节节败退。此时,一场秘密而特别的审讯正在法国的杜莱斯宫悄悄进行,被告是巴黎红极一时的舞星玛塔·哈丽。法国反间谍部门指控哈丽帮助德国窃取情报,并给法国带来巨大损失,造成50000名士兵死亡。10月15日,玛塔·哈丽因叛国罪被执行枪决。从此,玛塔·哈丽这个名字也被写入世界超级间谍的史册,甚至被后人称做“谍海女王”。
1876年8月7日,玛塔·哈丽出生在荷兰北部莱瓦顿市附近的一个小镇,她原名叫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1904年,孤身一人的泽利不名一文地来到花都巴黎。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去做舞女,并取了一个艺名——“玛塔·哈丽”,意即“马来人的太阳”。成了职业舞娘的哈丽从此越跳越红,是当时巴黎红得发紫的舞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统帅部的军官巴龙·冯·米尔巴赫在看到哈丽的表演时,认为她是一块难觅的间谍好料。于是,就派人私下出价20000法郎诱她下水。从此,玛塔·哈丽利用自己的身体从那些贪图欢乐、迷恋女色的大臣、将军的口中源源不断地套取情报。可是,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经考证后却认为,哈丽虽然收下了那20000法郎,也曾多次引诱法国高级军官上床,可从未向德军出卖过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但德国人不知道的是,哈丽已经被英国情报部门跟踪。最先发现哈丽与德军“有染”的,是潜伏在巴黎的英国秘密情报人员。由于当时英法两国同属协约国阵营,英国方面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通报给巴黎当时负责法国情报工作的乔治·劳德克斯上尉。劳德克斯上尉当机立断,招募哈丽为双料间谍,以德国间谍的身份为掩护秘密为法国服务。1916年,玛塔·哈丽与劳德克斯上尉见了面。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中立国西班牙,引诱德国特使卡伦上校。此后,德国方面的情报通过玛塔·哈丽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传回法国。
后来,法国情报部门截获了一封由马德里发往柏林的电报:“通知H21速回巴黎待命。克雷默将付给其15000法郎的支票。”综合其他相关情报,法国情报部门认定H21就是玛塔·哈丽,她极有可能为德国方面提供了大量情报。1917年2月13日,玛塔·哈丽刚刚抵达法国边境,就以间谍罪被逮捕。
当初将哈丽招进门的法国情报部门首脑劳德克斯上尉,一看哈丽已经失去情报价值,为了挽救法国情报机构的名誉,作出了牺牲玛塔·哈丽的决定。在哈丽被捕受审期间,劳德克斯上尉刻意夸大她在一战初期为德国充当间谍刺探法国情报的罪行,却只字不提1917年她反过来向法国提供德军情报的真相。
据说,哈丽最终被推上刑场,全因她被捕后的主审法官皮埃尔·波查顿的坚持所致。但让人不解的是,法官波查顿历来都被认为是一位秉公执法、受人尊敬的大法官,为何面对哈丽辩护律师据理力争提交上来的哈丽曾为法国窃取德军情报的事实却视而不见呢?
多年之后,他的重外孙、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在详细查阅了家庭档案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外曾祖父皮埃尔·波查顿发现外曾祖母“红杏红墙”之后,对所有的女人都恨之入骨,这种憎恨在他的私人信件和日记当中随处可见。而曾经长期混迹于巴黎社交圈的红舞星玛塔·哈丽自然成了波查顿报复的首选。考勒斯据此推论,玛塔·哈丽之所以“有罪”,就是因为她追求自由放纵、奢华享受,这便是她“冒犯”法官波查顿的全部原因。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9年,英国情报部门公开的20世纪初的情报档案显示,当年英国情报机构并没有掌握玛塔·哈丽犯有间谍罪的真凭实据。
玛塔·哈丽被处死后,她的头颅一直被保存在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后,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红唇秀发,像活着时一样。2000年,玛塔·哈丽的头颅不翼而飞。博物馆的人说,可能是被她的崇拜者盗走了。
在玛塔·哈丽死后的几十年中,她的生平被多次搬上银幕。特别是1931年12月31日,由著名影星、无声电影皇后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玛塔·哈丽》首映,再次轰动了整个欧洲。
然而,人们一直存在一个疑惑:玛塔·哈丽到底是“叛国者”还是“爱国者”,是英雄还是叛徒?也许只有历史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
■谁揭开了希特勒“复仇武器”的秘密
如果没有这位富有正义的德国科学家,也许二战的结果会改变。究竟是谁揭开了希特勒“复仇武器”的秘密呢?他又是如何获得这些高级情报的呢?
1939年9月1日清晨,五支德国军队在一群轰炸机的掩护下,越过波兰边境从三个方向向华沙挺进。9月3日,希特勒拒绝了英国首相张伯伦要求德军撤出波兰的最后通牒,英法随之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爆发后,由于英法对战争并未作好准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波兰军队在短短的27天内被击溃,希特勒的“闪电战”一战成名。
由于德国蓄谋已久,而英法一直以为战争不会爆发,对法西斯德国的军备情况了解不多,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国吞噬一个又一个地区,却束手无策。
在德国占领波兰的三周后,1939年10月17日,英国驻挪威使馆武官鲍易斯海军准将在奥斯陆接到参谋送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一封很普通的匿名信。信中说,如果英国想获得德军最新武器的情报,只需在BBC广播公司对德国广播的开头加上“你好,这里是伦敦”。接到信后,英国方面开会探讨了此事。有人认为,它是第三帝国的情报组织放的烟幕弹,是一种心理战术。其他人不以为然。最后,在英国军情六处的要求下,决定按信中所说,将BBC对德广播的开头语改为“你好,这里是伦敦”。就这样,二战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事件发生了。
1939年11月4日,在BBC对德广播改动后的一个星期,英国驻奥斯陆使馆的卫兵正在暴风雪中巡逻,忽然看见一个放在石阶上的包裹。包裹是用牛皮纸包着的,捆着结实的绳子,约80毫米厚,上面写着“鲍易斯将军收”。这名士兵不敢怠慢,赶紧把包裹交到鲍易斯将军手中。鲍易斯打开包裹,周围的人都惊呆了:里面装的竟然全部都是有关德军武器设计制造的说明图表和许多德文文件,其中包括巨型火箭的设计图纸,还有一张署名“一个好心的德国科学家”的字条。这太让人意外了,是不是个圈套?鲍易斯不能确定。于是,立即将这些文件送回伦敦。
36小时后,这份被称为“奥斯陆报告”文件的复印件被分发到几个英国科学家和情报专家的手中。这是一份惊人的文件,在大量的军事技术情报中,有关于声呐鱼雷、夜间轰炸系统、德国新近研制的维尔茨堡雷达和弗雷亚雷达等的诸多机密资料。最令人惊讶的是,德国正在波罗的海的皮奈蒙德岛试验发射大型远程火箭。如果报告属实,盟军就掌握了希特勒的核心武器计划。可是,大多数专家都持否定态度,有几个人甚至认为文件是假的,是德国人抛出的一项别有用意的计划,目的是为了诱使英国浪费宝贵的资源去进行并不存在的技术研究。
此间,不断有关于德国远程火箭的报告送到英国情报局。后来,在法国对布律瓦尔村的偷袭中确实缴获了一部维尔茨堡雷达,这部分证实了“奥斯陆报告”的真实性。但由于各种情报来源的不确定,英情报局一直将那些有关德国远程火箭的资料尘封着,直到1943年3月17日。当时,被俘的隆美尔非洲兵团的德军将领托马和克鲁维尔聊天时无意透露了曾参观过巨型火箭发射试验。这让英国人大吃一惊。
就像“奥斯陆报告”所说的那样,希特勒研发的正是大型远程火箭。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等地节节败退后,希特勒就把扭转败局的希望寄托在原子弹和大型远程火箭这两件“秘密武器”上。但由于铀资源和时间所限,希特勒决定先研制大型远程火箭,并将其命名为“复仇武器”。
后来,英国经过侦察,确定了德国的火箭制造厂位于距皮奈蒙德和赞宾沿岸数公里的地方。于是,英国摧毁德国“复仇武器”的序幕随即拉开了。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空军紧急出动600架轰炸机奇袭皮奈蒙德,轰炸重点就放在技术人员居住区。730名与“复仇武器”生产有关的人员被炸死,其中包括两位关键人物——科学家提尔和瓦尔特。这次突然袭击打了希特勒一个措手不及,重创其“复仇武器”计划,希特勒将伦敦夷为平地的梦想也最终化为泡影。
在英国军方大受“奥斯陆报告”的好处的时候,这个送来神秘包裹的人的身份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这个所谓的“德国科学家”是如何收集到这么多德国的尖端机密的,甚至包括详细的图纸?是如何通过如此大胆而机敏的方式将这些秘密文件送给英国人的?他为何如此希望阿道夫·希特勒征服梦的破灭?不论他是谁,他都对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哑谜机密码之谜
德国的哑谜机密码保密原理异常复杂,曾经是牢不可破的神话。可是,在盟军解码专家的努力下,德军的“哑谜”变成了“明码”。
1939年7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个半月后,在华沙市郊外莫洛科密林深处一个地下室里,波兰情报官员把第三帝国的无价秘密交给英国情报人员。那是一台复杂到不可思议的机器,名叫“哑谜”,可以用来编制和译解德国的全部军用密码。第二天,哑谜机便被运往英国。英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立刻在一所名叫布特奇利园的乡村大宅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
哑谜机又名恩尼格玛密码机,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它形如电动打字机,用电池供电,携带方便。按动键盘上任何一个键,由三个轮子组成的复杂系统马上运转,每个轮子边上刻有一套字母。机内有26个小灯泡,分别与不同的字母相对应,按一个字母键,就会亮起相应的灯泡,表示这个字母的代码。密电的收发双方,每次通讯前都要先根据一种特定的方法,定出机器里的一种代码法。这样一来,任何一句话能够编制出千百万种组合形式,纵有非凡的智能,也无法破译。这就是“哑谜”机的保密原理。
为了破解德国的密码,盟军集结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解码专家,包括当时最卓越的数学家杜林。他发明了一台机器,能够高速测试“哑谜”机所编制的密码字母组合,一次能细查17576种组合。而德国人经常在通讯中使用某些词语,例如“奉元首之命”、“司令官”等,这在无意中也帮了英国专家的忙。这类词一旦在一次密电中译出来,就能够为分析同类词语的其他密电提供重要线索。
“哑谜”机并不是密不可破的,它本身也有缺陷,最明显的是一个字母不能用作本身的代码。英军便利用这一缺点来帮助自己译解密码。他们派轰炸机去炸一个无关紧要的目标,暗中截取德国哑谜机发出的空袭报告,然后选出那些未出现的原来地名中所含的字母加以测试,就不难找出那个地名的代码。弄懂了“哑谜”机发出的密电,布特奇利园就把德方的轰炸计划、潜艇位置、陆军兵力等一一转告战场指挥官,往往使德军损失惨重。比如,德军空军空袭还未展开,英军战斗机早已在目标附近集结待命。
1940年,希特勒取消进攻英国的“海狮行动”。英国人从“哑谜”机的密电里获取情报,迅速把兵力转向其他方面。1941年,英军依靠“哑谜”机密电,事先获悉隆美尔元帅的计划,派轰炸机轰炸了载兵到北非的运兵船“卑斯麦号”。1944年,盟军又靠“哑谜”机之助,得悉德国误以为6月6日盟军大举反攻的主要登陆地点是法国的加莱而不是诺曼底,因而准确预知诺曼底德国军队的防守兵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诺曼底,为开辟第二战场,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立下大功。
盟军对“哑谜”机的保密是极其严格的,即使高级将领也不知道那些准确情报是怎样得来的。而德军指挥部却以为有内奸通敌,把潜艇战失利的原因归于盟军侦察技术有了改进。德国人的这个错误一直延续到大战结束。破译“哑谜”机的内情,一直到1970年以后才为世人所知。直到现在,许多有关的技术、设备还未公开。哑谜机在二战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盟军破译了德国的密码,使二战的胜利提前了两年。
■007的原型是谁
007的原型到底是谁呢?虽然故事是虚构的,可现实中应该有其原型。可惜,007的作者伊恩·弗莱明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从而引起人们的猜测。
自从1962年登上银幕以来,在无数斗争中叱咤风云的英国军情六处(MI6)特工“007”詹姆斯·邦德,在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谁,就一直是人们猜测的话题。“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对此也是讳莫如深。由于弗莱明在二战期间有从事情报工作的经历,许多人认为他就是邦德的原型。不过,弗莱明本人从来没有承认这一点,尽管他声称“小说中90%的情节都是依据真实经历创作出来的”。
1962年10月,伊恩·弗莱明在《泰晤士报》上撰文称:“詹姆斯·邦德是一位真实间谍的传奇版本,那个人也许就是威廉·史蒂芬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位绰号“无畏”的加拿大人是英国情报机构在整个西半球的最高代表,他还帮助美国人成立了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
1896年1月23日,威廉·史蒂芬森出生在加拿大的温尼伯湖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志愿加入加拿大陆军,后来被调到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由于作战英勇,战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无畏”。战争结束后,史蒂芬森下海经商。由于业务关系,他在许多国家都结交了朋友,这些人脉成为他日后重要的情报来源。
二战打响后,史蒂芬森受命于英国政府。丘吉尔将其派往纽约,秘密建立“英国安全协调局”。该机构实际就是英国情报机构在西半球的“总代理”。到战争结束时,“英国安全协调局”已经成为负责整个南、北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间谍情报活动的总办事处。史蒂芬森作为英国情报机构在西半球的最高代表,丘吉尔对他极其信任。
战争期间,史蒂芬森在加拿大成立了“X训练营”,这是北美地区第一所培训战时秘密行动人员的学校。在1941至1945年期间,约有2000名英、美、加等国的特工在此接受过培训,他们为盟军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巧合的是,伊恩·弗莱明也在“X训练营”进修过。“007”系列小说《金手指》中有一个抢劫诺克斯堡金库的情节,据说它的灵感就来自史蒂芬森一个大胆的计划:盟军派遣特工潜入法属殖民地马提尼克岛,盗取法国傀儡政府储藏在那里的巨额黄金储备。
由于在许多“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都展示了高超的潜水本领,除了威廉·史蒂芬森外,许多人也认为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就是“007”的原型之一。
莱昂内尔·克莱伯于1909年出生在伦敦,他家境贫寒,四处打工为生。二战爆发后,克莱伯加入英国陆军,1941年,他又加入英国皇家海军。事实证明,他是个天生的潜水专家,很快就被提升为皇家海军驻意大利北部的总潜水官,排除了利沃诺和威尼斯两个港口的大量水雷。由于身手出众,战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巴斯特”,意为“破坏者”。战争期间,他还荣获过“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等多项至高荣誉。1947年退役后,克莱伯继续在民间从事潜水活动。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乘军舰访英期间,军情六处曾派克莱伯秘密潜近“敌舰”侦察。不想,他入水后便神秘失踪,从此再无踪迹,成为一桩悬案。
除了一身过硬的水下功夫外,克莱伯的装束也与银幕上的“007”颇为神似。他总是光彩照人,一副十足的绅士派头,一身名牌西服、一副眼镜和一根文明棍。因此,很多人把他当做“007”的原型。
此外,达斯科·波波夫也被许多人认为是“007”的原型。达斯科·波波夫是纳粹德国最信任的间谍之一,是英国军情五局最成功的双重间谍。同时,他又是英国谍报史上最著名的“风流间谍”。许多专家认为,詹姆斯·邦德周围围绕着那么多漂亮的“邦女郎”以及他身上那种令女人无法抵挡的魅力就取自波波夫这个原型。
1940年,达斯科·波波夫加入纳粹间谍机构。后来,他偷偷加入英国军情五局,为抵抗纳粹德国而战斗。在德国人那里,他的代号是“伊万”。在军情五局,他的代号是“侦察兵”。波波夫作为谍报人员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凭借英国给他提供的一些交给德国人的情报,波波夫深得纳粹的信任,甚至被誉为“元首的最好特工”,希特勒对他笃信不疑。从1940年起到1944年间,波波夫为盟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也向德军方面提供了众多虚假的报告,导致德军日后在战略上的失误,可谓居功至伟。波波夫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战结束后,波波夫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007”的原型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伊恩·弗莱明知道了,可惜他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从而引起人们的猜测。也正因为如此,“007”的经典形象才长久不衰,成为许多人的最爱。
■“福克斯谍案”之谜
苏联成功爆炸原子弹后,美国怀疑苏联窃取了其原子弹的秘密,为此在核武器研究部门进行了一场反间谍行动。福克斯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抓获的一名“苏联间谍”。
在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间谍。二战结束以来,“福克斯”一直是国际核间谍的代名词,“福克斯谍案”还被无数报刊转载过,以福克斯为原型的人物出现在许多部影视片中。福克斯何许人也?为何如此出名呢?
1911年12月29日,克劳斯·福克斯出生于德国黑森-达姆施塔特公爵领地的小城吕瑟尔斯海姆。福克斯早在中学时代,就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1930-1932年,福克斯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后来来到基尔大学学习。1932年他加入德国共产党,成为其所在大学支部的负责人。希特勒上台后,福克斯转入地下活动,后来移居巴黎,再从巴黎前往伦敦。
1940年底,由于英国政府决定开始建设铀-235生产工厂,克劳斯·福克斯经人推荐进入鲁道夫·派耶斯教授的试验室工作。在这里,克劳斯·福克斯解决了一些明确原子弹基本参数所必需的重要数学问题。不久,克劳斯·福克斯获得英国国籍,从而被准许接近秘密的“巨大”项目工作。同时,克劳斯·福克斯在原子能理论领域所具有的声望使其被吸收入英国科学家小组,前往洛斯-阿拉莫斯与美国同行在“曼哈顿工程”(美国原子武器计划代号)框架内共同工作。
1945年7月,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试验,拥有了新的超级武器。然而,仅仅四年后,1949年8月29日,苏联试验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这使美国大为震惊,于是怀疑有人向苏联泄露核机密,甚至疑心克格勃早已渗入研制核武器的关键部门,因而严令中央情报局调查在核岗位上工作的所有可疑分子。情报局大量精明强干的反谍专家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动用了许多最先进的侦破仪器,进行了大量的逐一跟踪、试探、排队分析,怀疑圈越缩越小,最后集中于福克斯这名核心机构的科研人员身上。
1949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局自称成功地破译了苏联驻纽约情报机构的一些电报,其中提到了克劳斯·福克斯是苏联情报部门的间谍。美国特工部门将此情况通报了英国反间谍机构军情五处,后者立即开始对克劳斯·福克斯进行审讯。
据当时记载,1950年2月3日,克劳斯·福克斯在坦白后被逮捕。英国当局指控他向苏联提供了关于“巨大”项目的情报。1950年3月1日,伦敦中央刑事法庭开始审理克劳斯·福克斯间谍案。克劳斯·福克斯认罪后,被判处14年监禁。当地媒体称其为“最危险的世纪间谍”。服刑九年后,福克斯被释放,随后便加入民主德国国籍。在德国,他继续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直到离开人世。
福克斯间谍案披露后,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福克斯一夜之间成了举世闻名的热门人物,东西方“冷战”因此急剧升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1990年1月15日,美国两家富有影响的新闻杂志《时代》和《新闻与世界报道》同时载文指出:据谍界权威人士透露,经核查,当年福克斯一案纯属错案,正如福克斯当时一再申辩的那样,他给俄国人的是错假失效的“迷惑情报”。不少人还进一步指出,其实谍海的“福克斯现象”并不罕见,只是许多情报机构怕丢脸而严守秘密,将错就错。其原因许多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为福克斯“平反”的消息再一次轰动了美国与世界。许多人指责道:美国中央情报局何以会造成冤假错案?在公认的叛国巨谍中,究竟还有多少人是冤枉的?那么,福克斯到底是不是苏联的间谍呢?
福克斯早年曾加入德国共产党,为共产党大国提供情报是极有可能的,而且福克斯晚年时又去了苏联,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据有关人士透露,福克斯其实是著名的“原子间谍网”的成员,一直都在为约瑟夫·斯大林效命,不断向苏联提供有关原子弹研制进度的情报。从1943年开始,福克斯不断把绝密的分子式、方程式和炸弹模型,秘密交给一位名叫哈里·戈德的苏联情报员,把掌握的美国的原子机密毫无保留地透露给冷战对手。
然而,这毕竟是人们的推测和一些幕后消息,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和美苏政府知道。但是,政治斗争总是与谜案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普通人是无法知道真相的。
■谁是英国内阁的真正间谍
在战争期间,间谍与反间谍是永不停息的较量。在饱受德国空军摧残的英国,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神通隐藏在内阁中呢?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后,德国采用闪电战的战术,节节胜利。在战争爆发后的十个月内,希特勒已经完全统治了西欧。英国人知道,在希特勒占领欧洲之后,在英国爆发战争是迟早的事。为了抵抗德国蓄谋已久的进攻,英国加紧了备战。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并未发动跨海侵略战争。他签署了第17号令,命令刚晋升的赫尔曼·戈林只用空中力量使英国屈服。
1940年2月,德国对伦敦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为了保卫英国国土的安全,许多勇敢的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火、刺耳的警报弥漫在英国全境。借助先进的雷达技术和无线电控制系统,英国皇家空军司令赫兹·道林元帅能够提前知道德军的目标和战术,这使得英国皇家空军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布置他们的中队,在适当的地点高度集中力量进攻德军,从而避免了一味追击敌人的假目标或次要目标。在这场被丘吉尔称为“不列颠之战”的战役中,英军截获的情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二战期间,间谍行为往往是双方同时进行的。在道林元帅对戈林的总部进行监听时,德国人也有一条直接从英国战争内阁获得信息的渠道。尽管戈林和他的指挥官们并不知道英军的具体战术,也不知道道林截获了他们的情报,但是,希特勒和德军高级军官却能在英国政府作出极其秘密的决定之后数小时内即获知其内容,从而调整轰炸策略,加大对伦敦的打击力度。
1940年上半年,英国安全机构已经清楚秘密情报被泄露给德国。那么,谁是英国政府部门中的纳粹间谍呢?在1940年惨烈的不列颠之战中,在英德通讯中断的情况下,这个人是如何把包括最关键而且相当长的战争内阁会议记录传给柏林的?这个人的动机是什么呢?难道这个人不仅要提供绝密情报给纳粹,而且还要颠覆英国政府吗?
很多人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具有纳粹情结的美国人泰勒·肯特。肯特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学,会说五种语言。但他坚信纳粹的宣传,认为是犹太人将世界推进了战争。尽管肯特的思想非常极端,他依然得到约瑟夫·肯尼迪大使(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的充分信任。1938年10月,也就是战争爆发后一个月,肯特来到伦敦的美国驻英国使馆,并被派到最机密的使馆密码室工作。在那里,肯特得以接触到肯尼迪大使和美国国务卿科德霍尔之间的来往函电和其他驻欧公使派来的使馆官员,他们用伦敦通讯设施进行联络。更重要的是,肯特掌握了灰码——一种政府部门认为不会被破译的密码系统,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就是通过该密码系统进行联络的。从各种情况分析,肯特是德国间谍的可能性很大。于是,英国情报部门采取了行动。
通过复杂缜密的调查,英国情报部门追查到了肯特。1940年5月20日上午10点,肯特被侦探逮捕。侦探发现肯特有一套钥匙,能够打开大使存放密件的保险柜。尽管肯特否认自己是个间谍,侦探还是从肯特的寓所里搜出1500份机密文件。得知这一消息,美国政府部门立即将肯特开除了。由于他不再享有豁免权,英国法院对他进行了审判并定罪,将他监禁在英国最严酷的监狱里达七年之久。
自从1940年5月20日肯特被捕以后,他不可能再将战争内阁的情报通报给柏林。然而,这条通往柏林的情报线并没有断。难道说肯特还有同伙?或者说,肯特根本就不是向德国提供情报的那个间谍,真正的向希特勒提供英国战争内阁情报的间谍根本就没有被查出来呢?这件事情到现在也没有揭晓。
■隐藏在美国国徽中的金唇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贵重的礼物往往暗藏着最玄妙的杀机。
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这一天起,克格勃特工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使馆的监听与监视。1938年,为了更详细具体地了解美国使馆的内情,克格勃开始向美国使馆放飞“燕子”。那些克格勃的职业“燕子”们装扮成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员,凭着沉鱼落雁的美貌轻而易举地飞进美国外交官的卧房。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守卫使馆大楼的苏联女兵也不断向热情潇洒的美国男士抛送秋波。“燕子”们探明,美国使馆大楼顶层是其“要害”所在,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及大使办公室都设在这层楼上。
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后,斯大林责令当时的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对美国大使阿维列拉·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贝利亚与其手下高参开始绞尽脑汁,设计窃听使馆心脏部位的行动方案。
1943年12月17日,贝利亚向斯大林报告说,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已顺利通过检验,其性能“无与伦比”,功效“令人称奇”。
这种特制窃听器被命名为“金唇”。将其安放到美国大使办公室的行动被命名为“金唇行动”。
“金唇”窃听器在当时的确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它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从而使当时的反窃听设备不可能捕捉到任何信号。“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其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从外表看,这种窃听器就像一个蝌蚪。
苏联特工机关将微波振荡器及蓄电池安装在美国使馆对面居民楼的顶层,并将那里的居民全部换成克格勃工作人员。家家户户的阳台上经常挂着“家庭主妇们”的劳动成果,每逢星期天,克格勃的女中士们都要在阳台上抖落和晾晒地毯及被褥,她们非常自然地将灰尘一样的“蝌蚪”撒到美使馆大院内。
但是,将“金唇”安放到大使办公室却并非易事。为此,克格勃特工人员费尽了心机。他们曾精心在美国使馆内设计了一起火灾,但那些扮成消防队员的特工人员却始终没有机会进入卡里曼大使的办公室。几经周折后,克格勃的高参们最终想出将窃听器放在礼品中送给美国大使这一妙计。经过精心筛选,黑色檀木制成的斯基泰盾牌、两米长的猛玛象牙、瑞典国王送给尼古拉二世的象牙电话机及用象腿骨制成的一米高纸篓被确定为“金唇”载体。贝利亚特地请来窃听器研究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贝尔格和伊奥费对选定的礼品进行最后检验。两位专家检测后一致认为,这些礼品无法胜任运载“金唇”的使命,最佳选择是根据“金唇”的特殊性能制作相应礼品。贝利亚接受了两位专家的意见,并指示礼品制作与窃听器安装工作要同步进行。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这是实施“金唇”行动的绝好时机,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引到克里米亚。苏联特工制定出一整套诱引方案。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少先队员们在请柬中用尽动听的词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又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也并不合适,最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不出所料,美国大使卡里曼与他的英国同行如期从莫斯科赶到黑海之滨出席开营典礼。
乐队奏响了美国国歌,苏联少先队员用英语合唱美国国歌,开营典礼进入高潮。卡里曼大使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纯真稚嫩的歌声中,应有的戒备与警惕早已被欢歌笑语所淹没。恰恰在这一时刻,四名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到卡里曼大使面前。斯大林私人翻译瓦列里·勃列日科夫马上向贵宾们翻译这枚国徽的做工及用料是如何讲究。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外交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勃列日科夫不失时机地低声对卡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自1945年2月,从这枚内藏苏联克格勃“金唇”窃听器的美国国徽被悬挂在卡里曼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克格勃窃听美国大使的代号为“自白”的行动便开始启动。这一行动共持续了八年。八年间,“金唇”送走了四任美国大使。最令人惊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从墨水瓶到地板全部更换一新,就是从未动过这枚美国国徽。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赢得了四位美国大使的钟爱,甚至大使办公室的窗帘及家具色调也相应作了些改变,以与这枚国徽相匹配。
美国中情局在发现“金唇”窃听器后,始终没有勇气公开他们的“耻辱”。直到1960年5月,苏联击落由巴乌埃尔森驾驶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华盛顿才公开“金唇”的秘密。虽然美国特工和英国特工曾多次试图制作同样的窃听器,却都是枉费心机,“金唇”的秘密技术无法破译。如今,克格勃的“金唇”仍旧陈列在美国中情局的博物馆内。
■美军的“无敌密码”
土著语言的使用范围非常狭小,而这恰恰符合情报密码的条件。是谁发现了美国的土著语言,并将其演变成美军的“无敌密码”呢?
在战争中,为了使己方的情报能够准备无误且不被敌方破解,战斗的双方往往要在情报密码上下很大的工夫。毫不夸张地说,打赢了情报站,就相当于战争获胜了一大半。
二战中,为了破译德国的“哑谜机”密码,英国倾尽全国之力,这也大大加速了二战的进程。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破解了日军密码,由此发动空袭,击毁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情报密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战争期间,为了编制一套安全的密码,美国费尽了心机,尝试了很多方案,但都不能尽善尽美。后来,一个叫菲利普·约翰逊的人给军方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建议。
约翰逊的父亲是个传教士,曾到过纳瓦霍部落,能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逊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长期专门的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根据约翰逊的实验,用纳瓦霍语编制的密码可以在20秒内将三行英文信息传递出去,而同样的信息用机器密码却需要30分钟。
1942年初,约翰逊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这个建议并得到认可。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并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亚一处海滨编制密码。他们根据纳瓦霍语共创建了有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词汇表。由于纳瓦霍语没有描述现代军事设备的词语,他们经常使用比喻说法和拟声词。这些纳瓦霍族人参加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他们用密码下达战斗命令,通报战情,紧急时还参加战斗。他们的英勇,为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纳瓦霍语外,美军在二战中还曾使用另一种印第安语——科曼切语作为密码。纳瓦霍语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使用,而科曼切语则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美军根据科曼切语创建出包括250个军事术语的词汇表。在这个词汇表里,轰炸机成了科曼切语中的“怀孕的鸟”,自动化武器由于发出时断时续的声音而被称为“缝纫机”,而希特勒则被称为“疯狂的白人”。
1944年,美军登陆诺曼底成功后,时任话务员的查尔斯·希比蒂迅速通过无线电发报机用科曼切语发出了登陆成功的信息。这似乎只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但美国陆军竟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个事实。继在诺曼底滩头大显神通之后,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国,亲眼目睹了盟军在巴黎的军事行动。
对于这种密码,纳粹德国的情报部门也绞尽脑汁,甚至他们在确认这是一种语言之后,也始终未能找到破译的方法。迄今为止,希比蒂使用的这种密码仍是人类军事史上唯一尚未被破译的通讯密码。
关于到底是谁想出来让印第安人用他们的科曼切语传递密码信号,一直众说纷纭。据说,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一名美国情报官员听到了一群印第安士兵的谈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但却突然想到,鲜为人知的语言如果用作密码将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后来,因为一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科曼切语没能用上。二战爆发后,有人重新想起了这种土语。于是,古老的语言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
1945年,德国投降后不久,希比蒂和其他科曼切人就光荣退伍了。但他们并没有因作战勇敢或为国服役而获得表彰。恰恰相反,五角大楼命令他们死守秘密。当时的五角大楼出于冷战的考虑,认为这些密码员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场,因而不宜暴露。几十年后,当曾经的密码员大多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后,他们才获得迟到的荣誉。但他们已经无法接受这份荣誉了。
■谁杀了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间谍
为了暗杀盟国领导人,纳粹间谍盯上了丘吉尔的生日宴。最后,间谍被成功抓获,真正的英雄却隐藏起来了。
1943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十分微妙的阶段,德军已经露出失败的迹象。11月30日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69岁寿辰。为了彻底摧毁世界法西斯联盟,丘吉尔以庆祝生日的名义,邀请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统帅斯大林等34位贵宾前往埃及开罗召开德黑兰会议,共商大事。
1943年11月12日,丘吉尔搭乘英国“里纳翁”号战舰离开不莱茅特港,踏上赴开罗的旅途。蒋介石夫妇、埃西莫夫将军和罗斯福总统也在同一天抵达开罗。贵宾们到处于战时紧急状态下的开罗后,纳粹的特务们也迅速云集这座古城,企图暗算盟军领导人。“德黑兰会议”在苏联使馆举行。会议进行了几天,讨论了许多重大的问题。敌人在会议期间企图制造混乱,但被挫败了。
眼看11月30日渐渐临近,丘吉尔决定在生日当天举办一场隆重的生日庆祝宴会,而庆祝会的安全工作则由丘吉尔的侍卫长汤普森负责。汤普森命令情报机构严格排查,仔细调查每一个来宾的详细情况。遇有可疑之处,再重点调查,绝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不久,情报机构查到罗斯福总统新聘的私人秘书霍克似乎有问题。这人虽然年轻有为,但他的经历太复杂了。情报机构查到他在瑞士曾与德国纳粹的特务有过接触。来到伦敦后,他又两次单独上街,把情报机构派去盯梢的特工也甩掉了。汤普森立即去找丘吉尔首相,建议明天的庆祝会不让罗斯福的新任秘书霍克参加。丘吉尔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不让霍克参加庆祝会是说不过去的,可能会影响反法西斯同盟。
于是,汤普森找到罗斯福的侍卫长鲍杰,把他拉到密室,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了他。但鲍杰却不以为然,认为如果霍克是德国间谍的话,可能早就刺杀了罗斯福,何必等到现在呢。无奈之下,汤普森又找到斯大林的卫队长米雅夫,婉转地提醒他明天的庆祝会要格外小心,可能有人要谋害盟国的领袖们。
第二天,丘吉尔首相的生日庆祝会准时举行了。汤普森的目光一刻也没离开霍克,他是与罗斯福总统同车到达的,手上拎着一只精致的小包。汤普森趁霍克在寻找座位时,将小包拿出大厅检查。包里是一只金钟,钟面上镶嵌着钻石,显得十分昂贵。这显然是送给丘吉尔的生日礼物。汤普森仔细地检查了金钟,没有发现问题,又将其放了回去。
晚会开始后,丘吉尔首相春风满面,跟罗斯福总统快活地交谈着。斯大林坐得稍远一点,显得有点心事重重。而他的卫队长米雅夫神色紧张,右手插在裤袋里,不停地在斯大林周围转来转去,仔细打量着每一个走近的人。与米雅夫相反,罗斯福总统的侍卫长鲍杰却一脸馋相,怡然自得地吃着美餐,丝毫不在乎可能发生的事故。
而在这时,霍克与其他秘书们坐在一起,显得安分而又不惹人注意。但是,汤普森注意到,每当有侍者在门口出现时,他都要抬起头,仔细端详一番。汤普森断定霍克在等人,立刻警觉起来。
宴会的菜肴一道道上来了,似乎没有什么异样。这时,餐厅的南门突然开启,一个侍者手托一只大盘子出现在门口。盘子里放满布丁和盛有冰淇淋的杯子,看上去堆得很高,也很重。汤普森还来不及思索,却发现那个侍者脸上露出惊恐痛苦的表情,脚步踉跄,摇晃着要跌倒下来。而霍克似乎也发现了异常,他站起来,双手抖动着,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罗斯福总统的侍卫长鲍杰也挤了过来,像是要挑些什么可口的东西。突然,侍者摇晃着倒在他的身上,盘子里的布丁和冰淇淋也跟着倾倒在鲍杰身上,弄得他浑身上下白一块红一块,非常滑稽。来宾们听到侍者栽倒的响声,看见鲍杰浑身涂满冰淇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突然,餐厅里断电了,四周一片漆黑。汤普森立刻叫道:“抓住那个侍者!”这时,枪声响起来了,碗碟的碎裂声、桌椅的翻倒声和来宾的惊叫声混成一片。保卫人员很快亮起了备用手电筒,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三人安然无恙,被他们的警卫人员团团围住。然后,在警卫的保护下,三位领袖马上被转移到另一房间。
汤普森赶上前去,发现美国总统的新秘书霍克头部中弹,鲜血淋淋地倒在椅子上,他的身旁掉落了一把手枪。那个侍者也倒卧在地上,身体已变得冰凉,他的喉管上被人吹中一根毒针。
汤普森检查侍者的盘子后发现,它的底部被装上一枚小型定时炸弹,指针指在12点上,而这时离爆炸时间还有三分钟。在场的人都吸了一口冷气,如果那枚炸弹准点爆炸,餐厅里的人都难免一死。
然而,在三十几位客人中究竟是谁打死了霍克和侍者,是故作糊涂的鲍杰呢,还是一直紧张的米雅夫呢?这迄今仍是一个谜。
■阻止希特勒V-1发射台实施的土豆情报
是谁破坏了希特勒袭击伦敦的计划?是谁透露了希特勒的天机?是谁指引了盟国的轰炸?
霍拉德在二战前是一名工业设计师。当德国人占领巴黎,霍拉德的老板开始为德国人工作时,霍拉德辞掉了他的工作以示抗议。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他变成一名间谍。他建立了一个名叫“行动网”的间谍组织,最后这个组织发展到120人。在他递交给英国政府的军事情报中,曾经非常精确地描绘出纳粹德国在法国的秘密机场和海岸炮兵群的位置,甚至报告整个德国师团的调动情况,而最有价值的是土豆情报。
“我要在伦敦扔下50000枚V-1火箭!”希特勒狂妄地叫嚣着。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希特勒在法国的被占领地上,沿海岸线修筑一批绝密工程,从那里可以向伦敦发射新型的V-1火箭。很快,在一条长200公里、宽30公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带状地区,104座特殊的建筑建成了。在这些建筑里,都有一条长约50码的水泥槽,上面还有用蓝色油漆描成的笔直的指示线,它的方向正好指向海峡另一端的伦敦。这就是希特勒用来发射V-1火箭的发射架。所有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伦敦危在旦夕。而要拯救伦敦,必须炸毁这些发射台。而阻止这一切发生的最关键的人就是霍拉德。
霍拉德之所以能够探明自动控制的V-1导弹的秘密,源自一次偶然。有一次,他的同伴无意中听到两个建筑承包商在谈论一项德国人正在搞的很不寻常的基建。那项建筑需要的水泥数量大得惊人,这引起了霍拉德的注意。为了查明真相,他打扮成牧师的模样进入建筑工地。
他发现,工地上几百名工人正在浇灌混凝土。他还注意到一条长约50码的水泥槽,上面还有用蓝色油漆描成的笔直的指示线。他取出随身的罗盘,发现它正好指向海峡另一侧的伦敦。德国人一定又在搞什么阴谋!
他立即把他的发现向英国报告。盟军的领导人对这个消息十分重视。原先,情报部门发现德国人似乎正在制造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后来,一个丹麦人发现一种显然是从天上掉下的某种奇怪武器的残骸。一切迹象表明,德国正在研制一种新的闪电式武器。在这种情况下,霍拉德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英国方面通知霍拉德放下其他所有的工作,全力探寻那种神秘的建筑物。
霍拉德和他手下四个人骑着自行车开始到法国北部进行一次周密细致的“旅行”。时间越来越紧迫,但这些秘密基地大多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寻找起来特别费力,同时还不得不应付德国人的严密盘查。经过不懈的努力,三周后,他们发现这种神秘基地竟有100多处。后来,一个巧合让霍拉德毫不费劲地获得了V-1火箭发射台分布总图。
这一天,在卡利的一个基地已经竣工,四个德国工程师进行了验收。霍拉德驾驶一辆小汽车,远远地跟踪到一座灰色的二层小楼。幸运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一位朋友就在这栋楼里工作。几天以后,在霍拉德的精心安排下,一份复印的V-1火箭发射台分布总图便到了他的手里。
霍拉德还不放心,他将所有零碎的资料拼凑起来,与图纸进行比较,证明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希特勒最有威慑力的新武器——V-1导弹发射基地的图纸。
霍拉德随后又乔装打扮,发现了德军藏在位于诺曼底奥菲村一个火车站的包装箱中的大量V-1导弹。随后,他把这些情报放在土豆里,迅速送给盟军设在瑞士的间谍机构,间谍机构又迅速把情报送到伦敦。不久,伦敦方面发回电报“土豆收到”。
根据霍拉德提供的情报,在希特勒开始轰炸伦敦日期的前夕,盟军的轰炸机就开始了对V-1发射台准确的集中轰炸,并且这种轰炸持续不断地进行了五个星期,发射基地几乎被破坏殆尽,纳粹企图炸毁伦敦的计划破产了。虽然希特勒最后还是向伦敦投射了导弹,但只有2500枚而不是50000枚,当然也没有形成预想的“炸毁伦敦”的破坏力。
英国陆军中将布赖恩·霍罗克斯爵士说:“谁都不会怀疑,霍拉德完全有资格在勇敢方面获得最高荣誉勋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拯救了伦敦的人。”
2004年4月,一辆来往于英法两国之间的“欧洲之星”列车在伦敦滑铁卢车站以迈克尔·霍拉德的名字冠名。当时,英国外交部欧洲事务大臣麦克谢恩、霍拉德的儿子文森特等人都前往出席了火车冠名典礼。
■是英国出卖了荷兰间谍吗
在无声的间谍战斗中,究竟是谁在充当沉默的炮灰呢?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轻而易举地逮捕了56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并将他们中大多数人秘密处死。对此,当时的英国却无动于衷。那么,纳粹情报部门当年究竟是如何得知这些荷兰间谍身份的呢?英国方面又为何对此无动于衷呢?
1942年3月,纳粹逮捕了一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胡伯·劳沃斯。纳粹逼迫胡伯假借“英国特别行动处”的名义“唤醒”那些秘密潜伏着的荷兰间谍。根据胡伯提供的线索,并综合了其他各方情报之后,纳粹一举将56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擒获。他们中大多数人后来送入纳粹集中营被折磨而死,或者秘密处决。就这样,英国在荷兰苦心建立起来的间谍网络一夜之间被摧毁殆尽。
在胡伯被捕之后,纳粹情报机构指示他必须若无其事、一如既往地往伦敦发送有关德国的情报。但他给伦敦方面发送的电报中,暗中掺杂着一些密码,以期暗示伦敦“英国特别行动处”总部引起注意,自己已经处在德国人的掌控之中。可是,他的这番苦心似乎被英国方面当成了耳边风。
胡伯认为,他和他的同伴是被英国政府出卖了。“早在我们在英国南部地区接受间谍培训之时,就被告知我们当中95%的人将来总有一天会被捕。教官当时告诉我们,被捕之后可以向德国人提供情报。可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一个保密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泄露用于与组织联络的秘密信号。”他认为英国情报机关当年是将计就计,以牺牲荷兰间谍为代价,蒙骗纳粹德国,让后者误以为荷兰便是盟军大举反攻的对象。
不过,荷兰间谍当年是否被英国刻意“出卖”给纳粹德国,二战历史专家也为此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只是“英国特别行动处”的一个不应有的疏忽。更多的荷兰历史学家却认为,“英国特别行动处”明知自己培训的荷兰间谍已经落网的消息,却假装视而不见,以便使德国相信荷兰正是盟军大举反攻的焦点所在。研究“英国特别行动处”战时行动多年的英国历史学家福特则坚持认为,英国培训的荷兰间谍“素质低下”,才导致接连落网。
然而,究竟孰是孰非,事情的真相恐怕只能永远是个谜了。因为“英国特别行动处”保存在伦敦贝克街总部的大量战时档案已经于1946年毁于一场莫名的大火之中。当年那些“英国特别行动处”的关键人物在收山之后从未有人出版回忆录,披露二战期间的那段秘闻。
■罗斯福公布的神秘地图之谜
美国的中立主义在一战时吃到甜头,是什么促使美国在二战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始保持中立,进行军火贸易,发了大财。1917年,在同盟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它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取得战胜国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想故伎重演,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不愿介入欧洲的战事。德国法西斯侵占了波兰,消灭了欧洲一些小国,征服了法国,向英国发起了“不列颠之战”。此时,“唯一能够帮助英国摆脱厄运的国家只有美国,此时,唯一能改变欧洲乃至二战命运的也只有美国”。基于这种认识和现实考量,英国政府和丘吉尔首相紧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不间断地向美国请求支援。丘吉尔甚至警告罗斯福总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援助,大英帝国很可能要在他这届政府手中覆灭。但这时的美国国会仍然无动于衷。
而此时的斯大林也频频请求美国对苏联的卫国战争给予紧急援助,但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却“岿然”不为所动,几乎所有的国会议员们都被“孤立主义”情绪所笼罩。
虽然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意识到战争已逼近美国,但他仍说服不了国会,他提出的援助英国的议案一再遭到否决。
不料,1941年10月的一天,国会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10月27日,在庆祝美国海军节的午餐会上,罗斯福突然宣布,美国情报部门获得一幅希特勒德国新绘制并附有说明的中南美洲地图。这幅地图明确地将中南美洲的14个国家的疆界重新划分,其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被合并成一个受希特勒控制的名叫“新西班牙”的国家,与美国利害攸关的巴拿马运河以及整个拉丁美洲都被纳入纳粹德国的势力范围。这意味着,纳粹德国已把刺刀插进了美国的后院。德国的轰炸机将随时飞临美国的上空进行轰炸。
这幅地图一公布,美国人感到问题严重了,战争就在身边,对他们来说已不再遥远了。于是,美国人群情激愤,纷纷谴责德国纳粹的罪恶行径,要求美国国会和政府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参与战争,打击法西斯,以确保美国的安全。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下,11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废除了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在北大西洋对德国潜艇进行公开的战争行动,并为英国的运输船队护航。
当丘吉尔得知希特勒进攻苏联和美国向英国提供大量军事援助的消息时,曾高兴地说道:“这是上帝赐予的最好的礼物!”
许多熟知这一历史细节的专家学者在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说,是一幅地图拯救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然而,希特勒当时为什么要绘制这么一幅刺激美国人的地图,这不是自找麻烦、引火烧身吗?战后,两位美国历史学家在查阅了大量英国情报部门的文件后,发现这幅地图可能不是纳粹德国绘制的,而是英国情报部门根据丘吉尔的指示绘制的。那么,美国总统罗斯福是真的相信了那幅地图,还是假装不知,借此来推行自己的参战政策呢?
■月亮女神在行动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月亮女神的行动又开始了,她这次行动的目标又会是谁呢?
她的肉体让无数男人失魂落魄,她的智慧与勇敢更让无数男人自惭形秽。她用“爱情”换取情报,她奉献肉体挽救生命。没有人能够用所谓的道德对她进行谴责,因为事实确实如她所说的:“单靠一些‘体面’的办法,无法赢得战争。”
1942年6月,盟军顺利地占领了马达加斯加。接着,顺利地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1942年11月,英美联军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在北非的登陆,成功地开辟了北非战场。盟军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地在北非展开攻势,美国战略情报局的海德·蒙高利将军曾经有这样一段解释:“我们的辛西娅是个改变战争进程的最伟大的女间谍!她是个空前的女英雄!正是由于她成功地盗取了维希政府驻华盛顿使馆的密码,才使战争进程变得如此顺利。”
辛西娅,间谍中的“月亮女神”,原名贝蒂·索普,她的母亲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校,父亲是海军陆战队的少将。19岁时,她结识并嫁给了比她大20多岁的英国大使馆二等秘书阿瑟·帕克。长期担任外交官夫人,锻炼出了她的优雅风度与超众的交际才能,最终使她踏入谍海。西班牙内战前夕,辛西娅通过与一名西班牙高级军官的一段艳史,为英国获取了重要的军事情报。1937年,她随丈夫调往华沙。根据伦敦的命令,她从波兰外交部部长助理手中获取大量机密文件。辛西娅的谍报成果引起她上司的注意,英国谍报机关负责人威廉·斯蒂芬森说服她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并给她起了个化名,叫辛西娅。1942年,辛西娅接到另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窃取维希政府驻华盛顿使馆的密码。
这是一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维希法国在他们驻美大使馆安插了秘密警察,一旦他们内部发现了间谍便格杀勿论,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警察都不会保护辛西娅。
为了打入维希法国的使馆,辛西娅作了精心的准备。辛西娅决定躲开众目睽睽的华盛顿,动身去纽约寻找目标。在那里,她终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她知道大使加斯顿·亨利同一个有夫之妇通奸。辛西娅以记者身份出现,她还打听在使馆中由谁主管新闻事务。她打听到是查尔斯·布鲁斯,他原是法国空军的战斗机驾驶员,上尉军衔,风流倜傥,很喜欢英国。作为现役军官,他忠诚于维希政府,但对德国无好感。辛西娅意识到布鲁斯是一条大鱼,她的工作就要从他身上进行突破。于是,她决定首先去采访大使,因为这样就有机会结识主管新闻的布鲁斯了。
辛西娅对自己进行了精心的打扮。她本来就长得娇丽漂亮、体态丰盈、性感撩人,一番打扮之后,更显得风姿妖娆。辛西娅的苦心没有白费,布鲁斯一见她就被吸引住了。辛西娅欣喜万分,她感到初战已告捷。果然,第二天,辛西娅便收到布鲁斯送来的一束玫瑰花。很快,两人便相拥上床,辛西娅成功地把他发展成英国间谍。
但当布鲁斯了解到辛西娅的任务是搞到维希法国海军的密码时,布鲁斯大为光火,他认为这简直就是胡闹,因为这种密码本是由沉甸甸的好几大本组成的,而且这些密码本都藏在机要室的保险柜里,连他自己都不可能接近。面对这些困难,辛西娅并没有放弃。
她进一步了解到大使馆内能接触密码本的只有大使和机要科科长。于是,她决定在机要科科长身上下工夫。
机要科科长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外交官,叫孔德,与妻子关系不好。于是,辛西娅在他妻子不在家的一个下午拜访了他。这位机要科科长很快就进行了回访,他来到辛西娅的住处并成了她的床上客。但他很坚决地拒绝了为辛西娅偷盗密码的要求,并威胁说要告发辛西娅。看来,要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搬开孔德这只拦路虎。于是,布鲁斯向大使告发孔德,说他散布大使与别人通奸的艳闻。做贼心虚的大使一怒之下免去了孔德的一切职务。
拦路虎搬掉了,但要获取藏在大使馆机要室中的法国海军密码还是困难重重。英国情报机关决定,由辛西娅带一名撬锁专家冒险进入使馆,由布鲁斯为内应,争取在三小时内取出密码并完成拍照的任务。情报局找了一个外号叫“佐治亚大盗”的加拿大人,他是一个撬保险柜的老手,布鲁斯把保险柜的样子对“大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大盗”根据描述,认为撬开它得花55分钟时间。
但怎样才能把“大盗”带进使馆去呢?使馆戒备森严,晚上巡夜的人都是荷枪实弹,高度警惕,还有凶猛的警犬协助巡逻。看样子,只有从巡夜人身上打开缺口了。为了麻痹巡夜人,布鲁斯想出了一个点子。布鲁斯告诉巡夜人,这几天晚上他都得在使馆工作到很晚,并希望他不要声张出去,因为还有一个女朋友将陪着他,他不能把她带到旅馆里去,因为他妻子已经有所怀疑了。巡夜人同意了,当然,巡夜人因此还得到一笔十分可观的小费。
虽然摆平了巡夜人,但盗窃密码的工作还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布鲁斯在巡夜人喝的香槟酒里加了安眠药让巡夜人睡了五个小时。就在“大盗”刚把保险柜撬开,准备给密码本拍照时,巡夜人醒了。没有成功。第二次,辛西娅按照“大盗”口述的撬柜办法,没有成功,只好再请“大盗”亲自出马。第三次,当辛西娅和布鲁斯带着“大盗”刚入使馆时,巡夜人正在巡逻。辛西娅立即对布鲁斯说:“快,快,把衣服脱了!”巡夜人转回来时,他的灯光正好照着赤身裸体紧紧搂在一起的两个人。见此情景,巡夜人满脸通红,连声道歉,转身回避,再也没来打扰他们。剩下的工作比较顺利,“大盗”进屋,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就打开了保险柜。他们立即取出密码本,交给隐藏在花园里的特工人员,特工人员迅速把密码本逐页拍了下来。照片拍完,密码本被放回原处,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密码本很快送到英国总参谋部。这些密码为破解德国、意大利及维希法军的密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二战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东方魔女”川岛芳子的死亡真相
在日本对华侵略史上,有一个最成功也最臭名远扬的女间谍,她就是川岛芳子。她是日本侵略者的得力干将,也给我们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川岛芳子以女扮男装、放荡不羁、美艳绝伦而闻名于世,在日本谍报史上,为日寇侵华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川岛芳子留给人们的谜也实在太多、太多……
川岛芳子,原名爱新觉罗·显玙,汉名金碧辉,是肃亲王善耆的第14位女儿,生于1906年。她六岁时,给策划满蒙独立的日本人川岛浪速做养女,取名为东珍。第二年,随其养母赴日本,又称良子。因日语中良与芳同音,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她为川岛芳子。日本侵华后,川岛芳子曾替日本长期做间谍,她参与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等秘密的军事和政治活动,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和转移婉容等祸国的活剧,她还曾在热河组织定国军骑兵团,成为日本谍报机关的“一枝花”,受到特务头子田中隆吉、土肥原贤二等的大加赞赏。
随着二战的结束,“东方魔女”川岛芳子的末日也临近了。在北京,作为重要战犯之一的川岛芳子终于在抗日战争结束两个月后的一天被投进牢房,并于1946年被起诉,在河北的法院接受法庭调查。作为第一号女汉奸,被捕不久后,川岛芳子即被转到北京监狱。经过多次审讯,1947年10月22日,河北省高等法院以汉奸、间谍罪判处川岛芳子死刑。
1948年3月25日早晨6点40分,川岛芳子在第一监狱西南角的场地上被秘密枪决。在行刑前,她给养父和典狱长等人写了遗书,并要求穿黑上衣、白绸裤子,但未得到准许。行刑官核对了姓名,宣布她的上诉被驳回,并宣读了死刑执行书。行刑官令其跪下。第一声枪响,出乎意料的是,扳机居然没有扣响。行刑官再次扣动扳机,子弹便从她两眉之间穿入。她左眼圆睁,右眼紧闭,满脸的血污已不能辨认。后来,尸体由住在北京东单观音寺胡同20号的日本济宗妙必寺古川大行长老、日善后联络班广赖和川岛芳子堂姐金幼贞领尸火化处理。
在对川岛芳子行刑前,法院本来通知各报记者都可以到现场采访。但执行死刑时,只允许美联社记者一人进入职场,中国新闻记者均被拒之门外。事后,在第一监狱后门的自强路停放一女尸,头发散乱,满脸血污,面目无法辨认。由此,人们对川岛芳子的枪决真相议论纷纷,闹得满城风雨。
许多人认为川岛芳子并没有死,被处死的只是她的一个替身。传闻最多的是,一位名叫刘风玲的女犯作了川岛芳子死刑的替身,其代价是十根金条。据说,当时囚犯刘风玲在监狱里得了重病,医生诊断已没有治好的希望。监狱官员便找了刘风玲的妈妈,说要其女儿为某个身份很高的人做枪决的替身。如答应,可换来10根金条。若不答应,母女二人性命难保。刘风玲的母亲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但当时她只领了四根金条为定钱,剩余六根待执行死刑后去取。当母亲按约定的日期去领金条时,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囚刘风玲的妹妹刘风贞便向当局要母亲,并向报界公开揭露了此事。
此事的真假如何,目前还无法判断。但是,川岛芳子死刑现场却有许多可疑之处。为什么最为关键的行刑场面搞得如此神秘,无视惯例,把新闻记者都赶出了现场?为什么被处决者的脸部有那么多血污和泥土,以致难以辨认人的面目?为什么单单选择看不清人面孔的时间行刑?
此外,还有人说川岛芳子本人早已潜返东瀛,还有人说川岛芳子已去美国,甚至传闻说某国民党权贵因迷恋芳子的绝代风华,不惜违犯国法,用偷龙转凤的手法,耗费重金买通狱吏将芳子救出,将芳子秘密纳为外宠……诸多传言,不胫而走,但证据都不充分。所以,川岛芳子之死仍是一个疑团。
不管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川岛芳子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无可置疑的。直到今天,日本国内某些极端势力仍赞颂她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这不能不让人厌恶。无论她有过多么耸人听闻的经历,川岛芳子劣迹斑斑、罪恶累累的历史早已盖棺论定,无法更改。
■柏林墙下的秘密
冷战的象征柏林墙已被推倒20多年了,然而墙下仍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迄今未被解开——墙下有美军的监听隧道。如今墙已经倒了,间谍活动终止了吗?
二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为了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东德(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的界线上修筑了柏林墙。柏林墙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全长154公里,墙高3.6米。此外,东德还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
柏林墙修筑以后,苏联和美国的间谍部门就此在柏林摆开了战场。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希伦科特,此人足智多谋,是一位间谍老手。他认为,柏林是东西方的结合点,是从事间谍活动最理想之所在。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希伦科特脑海里形成了一项注定将载入间谍史的庞大计划——对苏联展开大规模陆上窃听。
经过认真研究,美国军事专家们发现,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中情局完全可在这方面做文章。希伦科特决定迅速在苏军通讯电缆附近秘密挖掘隧道,沿线窃听。这项计划只有中情局少数领导人知晓。后来,希伦科特又将英国间谍机构军情五处拉拢到这个计划中来。
英国间谍提出,如果从西柏林建窃听隧道穿过勃兰登堡门,再向东或西伸延进入东柏林,截听苏联军事通讯将易如反掌,而且隐秘性极高。窃听隧道计划实施后,整个工程由美军工兵部队负责。美国人在地下五米开挖,直指苏联的地下通讯电缆。后来,东德修筑的柏林墙反而成了间谍活动的掩体。但苏联和民德领袖们被英美人蒙在鼓里,他们一直得意于柏林墙这一杰作,却不知道墙下有耳。
1953年2月,艾伦·杜勒斯接任中情局局长,他全力支持这项计划的加速实施。窃听隧道于1955年2月竣工,这条秘密隧道以西柏林南面一处美军设施为起点,伸延至东柏林,主段长500多米,其中一段直通到索恩法尔德公路下面,竟然接通了苏军总部的电话通讯电缆。隧道之内设有数百个监听器和数百台录音机,能清楚地截听到苏军的电话和密码信息。
为了迷惑苏联,中央情报局还在西柏林隧道起点处兴建了伪装的仓库和雷达站。当时苏联间谍也曾对此产生过怀疑。当得知是建仓库和雷达站后,也就不再在这里浪费精力了。
1954年8月,柏林窃听隧道开凿后不久,监听设备开始试验截听苏军的电话。第一个重要信息于1954年年底截获:苏联军方传达克里姆林宫指示,要求驻东德苏军保持良好纪律,不可破坏和谐气氛,配合政府同联邦德国(西德)改善关系。果然,1955年1月,苏联宣布与西德结束战争状态。9月13日双方建交。
窃听隧道正式运作后,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流向中情局。他们凭借这条隧道,掌握到苏联夸大了在东德的驻军实力的信息。同时,中情局还获知,苏军在东德建造了特殊的武器库,从而有效地掌握了苏联的欧洲战略和意向。
然而,好景不长。1956年4月,隧道被苏联驻东德的通信兵发现。当时,一条由东柏林通往莫斯科的电话线失灵。通信兵进行检修时,发现地下电缆有一段被人搭线破坏。经过进一步检查,通信兵终于发现了这条窃听隧道。苏军突击队员火速赶到,用烈性炸药炸开隧道攻入里面。几名美国情报人员还在里面秘密作业,惊闻爆炸声后,慌忙逃入密室,返回西柏林。由于密室入口迅速自动堵塞,苏军难以进入,也就无法知道里面的详情。
1961年8月,柏林墙建成后,苏联重新检查了通讯电缆。但美方情报人员事后透露,当时所发现的仅是隧道其中的一段,尚有隐秘支线一直未被发现,继续长期运作,直至柏林墙被推倒。
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西德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了28年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
柏林墙倒塌后,曾经的中情局地下设施便成了一个谜。那么,这条隧道现在还在使用吗?美国的间谍活动是否停止了呢?
■“王牌蛙人”克莱伯失踪之谜
克莱伯曾是二战时反意大利水雷战术的潜水英雄。复员后,他仍与英国情报组织联系密切,同时与苏联间谍也有交往。随后,他神秘地失踪了。有人说,他是在前往侦察苏联巡洋舰时落在了苏联人手上,也有人说他被弃尸大海……
1956年4月,已从英国皇家海军退役的莱昂内尔·克莱伯被派遣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侦察来访的苏联巡洋舰“奥尔忠尼启则”号。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正率代表团乘三艘军舰访问英国,准备在朴次茅斯港与英国首相艾登举行会谈。克莱伯接受了这个任务。4月19日凌晨,克莱伯穿着潜水服潜入停泊在朴次茅斯港的两艘苏联军舰之间,可没想到,他下水后就再也没有上来,从此神秘地失踪了。这件事轰动全世界,克莱伯究竟受谁之命潜入苏联军舰附近?他是死了,还是活着?这一系列问题都被罩上神秘的面纱。
克莱伯于1909年出生在伦敦,他家庭贫寒,靠给别人打短工糊口。二战爆发后,他加入英国陆军。1941年,他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后来被派往直布罗陀海峡排除意大利安放在盟军船底的水下炸弹。事实证明,克莱伯是个天生的潜水专家。由于能力突出,他很快就被提升为皇家海军驻意大利北部的总潜水官,排除了利沃诺和威尼斯两个港口的大量水雷,被称为“巴斯特”,意为“破坏者”。战争期间,他还获得过“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等多项至高荣誉。战后,他在海军部研究所当潜水员,干些临时性工作。1951年,担任英国海军水下武器及其对策研究机关潜水队队长。1955年,因超龄而被解职。
由于克莱伯执行的是绝密任务,皇家海军一直不敢展开搜救行动,以免计划曝光。但十天后,英国报纸称“王牌蛙人在朴次茅斯港海底失踪”,随后便引起轩然大波。4月29日,英国海军部发表声明说,克莱伯系在试验水下仪器时失踪的,据说已经死亡。但人们根本不信,对此产生怀疑,因为克莱伯在进行潜水作业时,既没有带英国海军特别的呼吸器,也没有带助手。苏联方面也声称,事发当天,“奥尔忠尼启则”号的水兵在军舰附近看到过一个蛙人,苏联政府就克莱伯为获取“奥尔忠尼启则”号秘密而从事间谍活动一事提出强烈抗议,并要求英国外交部予以澄清。
后来,英国首相艾登向苏联政府承认,苏方亲眼所见大概正是在进行“潜水试验”的克莱伯,并对此事表示遗憾。不久,英国军情六处处长辞职,媒体认为是军情六处派克莱伯侦察苏联军舰的。而按照英国法律,未经首相批准,军情六处不能在国内进行间谍活动。从首相态度看出,首相对此事事先肯定是一无所知,只是事后才了解到“奥尔忠尼启则”号军舰下发生的秘密。
那么,克莱伯在“奥尔忠尼启则”号底下究竟是干什么?据说,是为了偷取苏联战舰的秘密。当年,苏联非常重视发展潜水艇和“斯维尔德洛夫”号级轻型巡洋舰。据说,该巡洋舰具有不同寻常的优良性能。1953年,为庆贺伊丽莎白女王加冕典礼,“斯维尔德洛夫”号曾访问英国。当时,进入朴次茅斯港蜿蜒曲折的航道时,该舰在没有领航员为其导航的情况下,仍以相当高的速度行驶,并准确无误地在指定的停泊处抛锚了。这使在场的英国海军目瞪口呆,惊叹不已。1953年秋,“斯维尔德洛夫”号再次访英,仍然停靠朴次茅斯港。英国的潜水员在水下偷偷地对该舰舰底装置拍了照,不料风声走漏,弄巧成拙。“奥尔忠尼启则”号是“斯维尔德洛夫”号的姊妹舰,首次在英国亮相。英国人想了解它底下又增加了什么新的装置,于是派克莱伯前去查看。但是,执行这项任务的克莱伯到底是受谁指使,他又是怎样失踪的呢?
有些人说,克莱伯不是死于苏联人之手就是被他们抓走了。但是,有人指出,如果克莱伯真的已落入苏联人的手中,不管是死是活,苏联都应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才合乎逻辑。也有些人说,克莱伯在浮出水面时,被苏联驱逐舰上的监视哨兵发现后,即潜水逃走,从此隐居民间或被英国政府“保护”起来。还有人猜测是某个试图一鸣惊人的英国民间组织,或某些低层次的官员用钱收买了克莱伯,让他去冒这样一次险。
然而,克莱伯终究是失踪了,他或许已葬身鱼腹,或许是被苏联人发现而杀害了。总之,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这让这起离奇案件增添了更多神秘。
■谁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间谍
一名间谍价值5000名战俘,他是谁呢,竟然有如此之高的身价!
1968年,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同埃及就交换战俘的问题谈判,以色列情报机构长官梅厄·阿米特坚持要将一名间谍列入战俘交换之列。但是,以色列政界却不愿意公开承认这名间谍。直到阿米特以辞职相威胁,最终,以色列政府表示,以释放包括九名埃及将军在内的5000名埃及战俘换回这名间谍。这名间谍是谁呢,竟有如此高之身价?
沃尔夫冈·洛茨是继伊利·科恩之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又一位著名的间谍。他幼年生活在德国,后移居巴勒斯坦。二战爆发后,他曾加入德国军队。1962年,他被阿穆恩(以色列军事情报局)派往埃及。
沃尔夫冈·洛茨以一名德国旅游者和育马人的身份,踏上埃及的国土。他仅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便结识了当地社会的精英人士。他尤其注意与埃及军官建立友谊,陪他们一起喝酒、打牌,在吃喝玩乐中得到不少有价值的情报。
在法国旅游期间,洛茨在火车上结识了一位德裔美国女子,名叫瓦尔特劳德,两人一见钟情,仅仅两周时间便双双坠入情网。洛茨带着漂亮的妻子回到埃及后,每天早晨总是站在一个五米高的塔楼上,手持高倍望远镜观察驯马,但他真正注意的并不是他的马。他只要把手中的望远镜稍稍向右移动一下,便可将军事基地内的一切活动尽收眼底。
洛茨夫妇的朋友极其广泛,除了骑士俱乐部的尤瑟福将军及年轻军官们之外,还有军事后勤专家阿卜杜勒·萨拉姆将军、军事反间谍局的福阿德·奥斯曼将军和穆赫辛·赛义德上校,乃至埃及共和国的副总统侯赛因·沙菲。他们都把洛茨视做值得信任的前纳粹军官,往往在不经意间吐露出许多宝贵的情报来。
一次宴会畅饮之后,洛茨恰好坐在阿卜杜勒·萨拉姆将军身边。这位将军负责陆海空三军的调动和弹药运输,听他的谈话极为重要。
“近来忙吗?好久没见了。”洛茨客气地问候道。“喔,是的,非常忙。我们的一个步兵旅从此地调到运河地区,我就得去苏伊士几趟。”“阿卜杜勒,有件事只有你能帮我。如果要打仗的话,请事先告诉我一声,这样我好买下足够的威士忌藏在这儿呀。”“哦,你不用太着急,还得再等一段时间。足够的武器和弹药可以帮我们占领整个中东,但光靠这个不行。军队的现状眼下十分糟糕。”
“什么?不会吧。”洛茨假装不解地说。
“当然,我们的精锐部队只是少部分。我们的士兵还缺乏训练,士气也不怎么高。”
“不过,据我所知,你们有外国顾问帮忙,而且军队在苏伊士战争中也积累了实战经验。”
“的确如此,世界上最好的军事专家在为我们工作。但五分钟后,我们的人就开始指挥起他们了,自以为是的埃及人总是这样!而且,军队之间没有配合,或是完全失去了指挥,或是发出的命令相互矛盾。现在,我们所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军队的质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依你看,战争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洛茨问道。
“下星期或下个月肯定不会打,但肯定是要打的。”阿卜杜勒将军笑着说。
当晚,沃尔夫冈·洛茨从马靴里取出了微型发报机,在卫生间里向特拉维夫总部发回了搜集到的重要情报。就这样,沃尔夫冈·洛茨在推杯换盏之中轻而易举地搜集到一些重要情报,并将它们源源不断地发回到阿穆恩总部。
1965年春天,洛茨夫妇和瓦尔特劳德的父母在一次出游之后,一家人驱车返回开罗,刚到家门口,便被六名大汉用手铐铐走了。随后,埃及安全机关检察长萨米尔·哈桑亲自审问了洛茨。原来,沃尔夫冈·洛茨也和在叙利亚的间谍伊利·科恩一样,是被测出发报位置而暴露的。埃及安全机关甚至录下了三年来洛茨收发的全部电讯号。事已至此,洛茨只得承认一切,说自己是德国人,只是图谋金钱才替以色列搜集情报。埃及人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们早已掌握了洛茨是前纳粹军官的铁证。此外,洛茨还咬定所有活动都是他一人进行的。
被捕12天后,埃及安全机关安排洛茨夫妇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洛茨想,这正是一个告诉以色列情报机关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好机会。在采访中,洛茨承认自己当了间谍,是个见财如命的德国人。采访最后,记者问他是否想对德国的亲人说点什么时,他趁机说道:“如果以色列今后还派间谍来的话,它应当去找自己的公民,而不要再收买德国人或者其他外国人了。”埃及当局显然并没有意识到,以色列军方已经明白了洛茨的意思:我的假德国人身份还没有暴露,请设法据此采取营救。1965年7月27日,埃及法庭对洛茨夫妇进行公开审判,洛茨被判终身苦役。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从监狱中可以听见以色列飞机在监狱附近投下炸弹的爆炸声,洛茨分析他们攻击的目标很可能是由自己提供情报的赫勒军工厂的位置。为此,他心中暗暗感到高兴。1968年2月3日,洛茨被叫到副官办公室,监狱副官通告了释放洛茨的决定。当时,洛茨听到自己获释并没有之前想象中那么兴奋,反而内心出奇地平静。在开罗机场,洛茨等待回国的班机。突然,领事神秘地告诉洛茨,在他被释放的背后有过一场特殊的较量。
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同埃及就交换战俘的问题谈判,以色列情报机构长官梅厄·阿米特坚持要将洛茨列入战俘交换之列。自从科恩被叙利亚人绞死之后,阿米特就一直对没能营救这位“间谍王子”而感到自责和沮丧。但是,以色列政界却不愿意公开承认洛茨是本国间谍。直到阿米特以辞职相威胁,最终才使洛茨得以逃出囹圄。最终,以色列政府表示,埃及释放在押的洛茨和瓦尔特劳德夫妇,以色列就可以释放包括九名埃及将军在内的5000名埃及战俘。洛茨听后大吃一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竟有如此之高的身价。
■“双面娇娃”玛塔·哈丽
玛塔·哈丽曾是巴黎红得发紫的舞星,后来在德国军官的“赏识”下开始间谍生涯,并最终成为双面间谍,被后人称做“谍海女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德军疯狂进攻,法国军队节节败退。此时,一场秘密而特别的审讯正在法国的杜莱斯宫悄悄进行,被告是巴黎红极一时的舞星玛塔·哈丽。法国反间谍部门指控哈丽帮助德国窃取情报,并给法国带来巨大损失,造成50000名士兵死亡。10月15日,玛塔·哈丽因叛国罪被执行枪决。从此,玛塔·哈丽这个名字也被写入世界超级间谍的史册,甚至被后人称做“谍海女王”。
1876年8月7日,玛塔·哈丽出生在荷兰北部莱瓦顿市附近的一个小镇,她原名叫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1904年,孤身一人的泽利不名一文地来到花都巴黎。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去做舞女,并取了一个艺名——“玛塔·哈丽”,意即“马来人的太阳”。成了职业舞娘的哈丽从此越跳越红,是当时巴黎红得发紫的舞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统帅部的军官巴龙·冯·米尔巴赫在看到哈丽的表演时,认为她是一块难觅的间谍好料。于是,就派人私下出价20000法郎诱她下水。从此,玛塔·哈丽利用自己的身体从那些贪图欢乐、迷恋女色的大臣、将军的口中源源不断地套取情报。可是,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经考证后却认为,哈丽虽然收下了那20000法郎,也曾多次引诱法国高级军官上床,可从未向德军出卖过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但德国人不知道的是,哈丽已经被英国情报部门跟踪。最先发现哈丽与德军“有染”的,是潜伏在巴黎的英国秘密情报人员。由于当时英法两国同属协约国阵营,英国方面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通报给巴黎当时负责法国情报工作的乔治·劳德克斯上尉。劳德克斯上尉当机立断,招募哈丽为双料间谍,以德国间谍的身份为掩护秘密为法国服务。1916年,玛塔·哈丽与劳德克斯上尉见了面。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中立国西班牙,引诱德国特使卡伦上校。此后,德国方面的情报通过玛塔·哈丽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传回法国。
后来,法国情报部门截获了一封由马德里发往柏林的电报:“通知H21速回巴黎待命。克雷默将付给其15000法郎的支票。”综合其他相关情报,法国情报部门认定H21就是玛塔·哈丽,她极有可能为德国方面提供了大量情报。1917年2月13日,玛塔·哈丽刚刚抵达法国边境,就以间谍罪被逮捕。
当初将哈丽招进门的法国情报部门首脑劳德克斯上尉,一看哈丽已经失去情报价值,为了挽救法国情报机构的名誉,作出了牺牲玛塔·哈丽的决定。在哈丽被捕受审期间,劳德克斯上尉刻意夸大她在一战初期为德国充当间谍刺探法国情报的罪行,却只字不提1917年她反过来向法国提供德军情报的真相。
据说,哈丽最终被推上刑场,全因她被捕后的主审法官皮埃尔·波查顿的坚持所致。但让人不解的是,法官波查顿历来都被认为是一位秉公执法、受人尊敬的大法官,为何面对哈丽辩护律师据理力争提交上来的哈丽曾为法国窃取德军情报的事实却视而不见呢?
多年之后,他的重外孙、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在详细查阅了家庭档案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外曾祖父皮埃尔·波查顿发现外曾祖母“红杏红墙”之后,对所有的女人都恨之入骨,这种憎恨在他的私人信件和日记当中随处可见。而曾经长期混迹于巴黎社交圈的红舞星玛塔·哈丽自然成了波查顿报复的首选。考勒斯据此推论,玛塔·哈丽之所以“有罪”,就是因为她追求自由放纵、奢华享受,这便是她“冒犯”法官波查顿的全部原因。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9年,英国情报部门公开的20世纪初的情报档案显示,当年英国情报机构并没有掌握玛塔·哈丽犯有间谍罪的真凭实据。
玛塔·哈丽被处死后,她的头颅一直被保存在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后,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红唇秀发,像活着时一样。2000年,玛塔·哈丽的头颅不翼而飞。博物馆的人说,可能是被她的崇拜者盗走了。
在玛塔·哈丽死后的几十年中,她的生平被多次搬上银幕。特别是1931年12月31日,由著名影星、无声电影皇后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玛塔·哈丽》首映,再次轰动了整个欧洲。
然而,人们一直存在一个疑惑:玛塔·哈丽到底是“叛国者”还是“爱国者”,是英雄还是叛徒?也许只有历史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
■谁揭开了希特勒“复仇武器”的秘密
如果没有这位富有正义的德国科学家,也许二战的结果会改变。究竟是谁揭开了希特勒“复仇武器”的秘密呢?他又是如何获得这些高级情报的呢?
1939年9月1日清晨,五支德国军队在一群轰炸机的掩护下,越过波兰边境从三个方向向华沙挺进。9月3日,希特勒拒绝了英国首相张伯伦要求德军撤出波兰的最后通牒,英法随之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爆发后,由于英法对战争并未作好准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波兰军队在短短的27天内被击溃,希特勒的“闪电战”一战成名。
由于德国蓄谋已久,而英法一直以为战争不会爆发,对法西斯德国的军备情况了解不多,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国吞噬一个又一个地区,却束手无策。
在德国占领波兰的三周后,1939年10月17日,英国驻挪威使馆武官鲍易斯海军准将在奥斯陆接到参谋送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一封很普通的匿名信。信中说,如果英国想获得德军最新武器的情报,只需在BBC广播公司对德国广播的开头加上“你好,这里是伦敦”。接到信后,英国方面开会探讨了此事。有人认为,它是第三帝国的情报组织放的烟幕弹,是一种心理战术。其他人不以为然。最后,在英国军情六处的要求下,决定按信中所说,将BBC对德广播的开头语改为“你好,这里是伦敦”。就这样,二战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事件发生了。
1939年11月4日,在BBC对德广播改动后的一个星期,英国驻奥斯陆使馆的卫兵正在暴风雪中巡逻,忽然看见一个放在石阶上的包裹。包裹是用牛皮纸包着的,捆着结实的绳子,约80毫米厚,上面写着“鲍易斯将军收”。这名士兵不敢怠慢,赶紧把包裹交到鲍易斯将军手中。鲍易斯打开包裹,周围的人都惊呆了:里面装的竟然全部都是有关德军武器设计制造的说明图表和许多德文文件,其中包括巨型火箭的设计图纸,还有一张署名“一个好心的德国科学家”的字条。这太让人意外了,是不是个圈套?鲍易斯不能确定。于是,立即将这些文件送回伦敦。
36小时后,这份被称为“奥斯陆报告”文件的复印件被分发到几个英国科学家和情报专家的手中。这是一份惊人的文件,在大量的军事技术情报中,有关于声呐鱼雷、夜间轰炸系统、德国新近研制的维尔茨堡雷达和弗雷亚雷达等的诸多机密资料。最令人惊讶的是,德国正在波罗的海的皮奈蒙德岛试验发射大型远程火箭。如果报告属实,盟军就掌握了希特勒的核心武器计划。可是,大多数专家都持否定态度,有几个人甚至认为文件是假的,是德国人抛出的一项别有用意的计划,目的是为了诱使英国浪费宝贵的资源去进行并不存在的技术研究。
此间,不断有关于德国远程火箭的报告送到英国情报局。后来,在法国对布律瓦尔村的偷袭中确实缴获了一部维尔茨堡雷达,这部分证实了“奥斯陆报告”的真实性。但由于各种情报来源的不确定,英情报局一直将那些有关德国远程火箭的资料尘封着,直到1943年3月17日。当时,被俘的隆美尔非洲兵团的德军将领托马和克鲁维尔聊天时无意透露了曾参观过巨型火箭发射试验。这让英国人大吃一惊。
就像“奥斯陆报告”所说的那样,希特勒研发的正是大型远程火箭。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等地节节败退后,希特勒就把扭转败局的希望寄托在原子弹和大型远程火箭这两件“秘密武器”上。但由于铀资源和时间所限,希特勒决定先研制大型远程火箭,并将其命名为“复仇武器”。
后来,英国经过侦察,确定了德国的火箭制造厂位于距皮奈蒙德和赞宾沿岸数公里的地方。于是,英国摧毁德国“复仇武器”的序幕随即拉开了。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空军紧急出动600架轰炸机奇袭皮奈蒙德,轰炸重点就放在技术人员居住区。730名与“复仇武器”生产有关的人员被炸死,其中包括两位关键人物——科学家提尔和瓦尔特。这次突然袭击打了希特勒一个措手不及,重创其“复仇武器”计划,希特勒将伦敦夷为平地的梦想也最终化为泡影。
在英国军方大受“奥斯陆报告”的好处的时候,这个送来神秘包裹的人的身份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这个所谓的“德国科学家”是如何收集到这么多德国的尖端机密的,甚至包括详细的图纸?是如何通过如此大胆而机敏的方式将这些秘密文件送给英国人的?他为何如此希望阿道夫·希特勒征服梦的破灭?不论他是谁,他都对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哑谜机密码之谜
德国的哑谜机密码保密原理异常复杂,曾经是牢不可破的神话。可是,在盟军解码专家的努力下,德军的“哑谜”变成了“明码”。
1939年7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个半月后,在华沙市郊外莫洛科密林深处一个地下室里,波兰情报官员把第三帝国的无价秘密交给英国情报人员。那是一台复杂到不可思议的机器,名叫“哑谜”,可以用来编制和译解德国的全部军用密码。第二天,哑谜机便被运往英国。英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立刻在一所名叫布特奇利园的乡村大宅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
哑谜机又名恩尼格玛密码机,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它形如电动打字机,用电池供电,携带方便。按动键盘上任何一个键,由三个轮子组成的复杂系统马上运转,每个轮子边上刻有一套字母。机内有26个小灯泡,分别与不同的字母相对应,按一个字母键,就会亮起相应的灯泡,表示这个字母的代码。密电的收发双方,每次通讯前都要先根据一种特定的方法,定出机器里的一种代码法。这样一来,任何一句话能够编制出千百万种组合形式,纵有非凡的智能,也无法破译。这就是“哑谜”机的保密原理。
为了破解德国的密码,盟军集结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解码专家,包括当时最卓越的数学家杜林。他发明了一台机器,能够高速测试“哑谜”机所编制的密码字母组合,一次能细查17576种组合。而德国人经常在通讯中使用某些词语,例如“奉元首之命”、“司令官”等,这在无意中也帮了英国专家的忙。这类词一旦在一次密电中译出来,就能够为分析同类词语的其他密电提供重要线索。
“哑谜”机并不是密不可破的,它本身也有缺陷,最明显的是一个字母不能用作本身的代码。英军便利用这一缺点来帮助自己译解密码。他们派轰炸机去炸一个无关紧要的目标,暗中截取德国哑谜机发出的空袭报告,然后选出那些未出现的原来地名中所含的字母加以测试,就不难找出那个地名的代码。弄懂了“哑谜”机发出的密电,布特奇利园就把德方的轰炸计划、潜艇位置、陆军兵力等一一转告战场指挥官,往往使德军损失惨重。比如,德军空军空袭还未展开,英军战斗机早已在目标附近集结待命。
1940年,希特勒取消进攻英国的“海狮行动”。英国人从“哑谜”机的密电里获取情报,迅速把兵力转向其他方面。1941年,英军依靠“哑谜”机密电,事先获悉隆美尔元帅的计划,派轰炸机轰炸了载兵到北非的运兵船“卑斯麦号”。1944年,盟军又靠“哑谜”机之助,得悉德国误以为6月6日盟军大举反攻的主要登陆地点是法国的加莱而不是诺曼底,因而准确预知诺曼底德国军队的防守兵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诺曼底,为开辟第二战场,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立下大功。
盟军对“哑谜”机的保密是极其严格的,即使高级将领也不知道那些准确情报是怎样得来的。而德军指挥部却以为有内奸通敌,把潜艇战失利的原因归于盟军侦察技术有了改进。德国人的这个错误一直延续到大战结束。破译“哑谜”机的内情,一直到1970年以后才为世人所知。直到现在,许多有关的技术、设备还未公开。哑谜机在二战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盟军破译了德国的密码,使二战的胜利提前了两年。
■007的原型是谁
007的原型到底是谁呢?虽然故事是虚构的,可现实中应该有其原型。可惜,007的作者伊恩·弗莱明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从而引起人们的猜测。
自从1962年登上银幕以来,在无数斗争中叱咤风云的英国军情六处(MI6)特工“007”詹姆斯·邦德,在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谁,就一直是人们猜测的话题。“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对此也是讳莫如深。由于弗莱明在二战期间有从事情报工作的经历,许多人认为他就是邦德的原型。不过,弗莱明本人从来没有承认这一点,尽管他声称“小说中90%的情节都是依据真实经历创作出来的”。
1962年10月,伊恩·弗莱明在《泰晤士报》上撰文称:“詹姆斯·邦德是一位真实间谍的传奇版本,那个人也许就是威廉·史蒂芬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位绰号“无畏”的加拿大人是英国情报机构在整个西半球的最高代表,他还帮助美国人成立了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
1896年1月23日,威廉·史蒂芬森出生在加拿大的温尼伯湖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志愿加入加拿大陆军,后来被调到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由于作战英勇,战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无畏”。战争结束后,史蒂芬森下海经商。由于业务关系,他在许多国家都结交了朋友,这些人脉成为他日后重要的情报来源。
二战打响后,史蒂芬森受命于英国政府。丘吉尔将其派往纽约,秘密建立“英国安全协调局”。该机构实际就是英国情报机构在西半球的“总代理”。到战争结束时,“英国安全协调局”已经成为负责整个南、北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间谍情报活动的总办事处。史蒂芬森作为英国情报机构在西半球的最高代表,丘吉尔对他极其信任。
战争期间,史蒂芬森在加拿大成立了“X训练营”,这是北美地区第一所培训战时秘密行动人员的学校。在1941至1945年期间,约有2000名英、美、加等国的特工在此接受过培训,他们为盟军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巧合的是,伊恩·弗莱明也在“X训练营”进修过。“007”系列小说《金手指》中有一个抢劫诺克斯堡金库的情节,据说它的灵感就来自史蒂芬森一个大胆的计划:盟军派遣特工潜入法属殖民地马提尼克岛,盗取法国傀儡政府储藏在那里的巨额黄金储备。
由于在许多“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都展示了高超的潜水本领,除了威廉·史蒂芬森外,许多人也认为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就是“007”的原型之一。
莱昂内尔·克莱伯于1909年出生在伦敦,他家境贫寒,四处打工为生。二战爆发后,克莱伯加入英国陆军,1941年,他又加入英国皇家海军。事实证明,他是个天生的潜水专家,很快就被提升为皇家海军驻意大利北部的总潜水官,排除了利沃诺和威尼斯两个港口的大量水雷。由于身手出众,战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巴斯特”,意为“破坏者”。战争期间,他还荣获过“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等多项至高荣誉。1947年退役后,克莱伯继续在民间从事潜水活动。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乘军舰访英期间,军情六处曾派克莱伯秘密潜近“敌舰”侦察。不想,他入水后便神秘失踪,从此再无踪迹,成为一桩悬案。
除了一身过硬的水下功夫外,克莱伯的装束也与银幕上的“007”颇为神似。他总是光彩照人,一副十足的绅士派头,一身名牌西服、一副眼镜和一根文明棍。因此,很多人把他当做“007”的原型。
此外,达斯科·波波夫也被许多人认为是“007”的原型。达斯科·波波夫是纳粹德国最信任的间谍之一,是英国军情五局最成功的双重间谍。同时,他又是英国谍报史上最著名的“风流间谍”。许多专家认为,詹姆斯·邦德周围围绕着那么多漂亮的“邦女郎”以及他身上那种令女人无法抵挡的魅力就取自波波夫这个原型。
1940年,达斯科·波波夫加入纳粹间谍机构。后来,他偷偷加入英国军情五局,为抵抗纳粹德国而战斗。在德国人那里,他的代号是“伊万”。在军情五局,他的代号是“侦察兵”。波波夫作为谍报人员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凭借英国给他提供的一些交给德国人的情报,波波夫深得纳粹的信任,甚至被誉为“元首的最好特工”,希特勒对他笃信不疑。从1940年起到1944年间,波波夫为盟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也向德军方面提供了众多虚假的报告,导致德军日后在战略上的失误,可谓居功至伟。波波夫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战结束后,波波夫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007”的原型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伊恩·弗莱明知道了,可惜他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从而引起人们的猜测。也正因为如此,“007”的经典形象才长久不衰,成为许多人的最爱。
■“福克斯谍案”之谜
苏联成功爆炸原子弹后,美国怀疑苏联窃取了其原子弹的秘密,为此在核武器研究部门进行了一场反间谍行动。福克斯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抓获的一名“苏联间谍”。
在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间谍。二战结束以来,“福克斯”一直是国际核间谍的代名词,“福克斯谍案”还被无数报刊转载过,以福克斯为原型的人物出现在许多部影视片中。福克斯何许人也?为何如此出名呢?
1911年12月29日,克劳斯·福克斯出生于德国黑森-达姆施塔特公爵领地的小城吕瑟尔斯海姆。福克斯早在中学时代,就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1930-1932年,福克斯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后来来到基尔大学学习。1932年他加入德国共产党,成为其所在大学支部的负责人。希特勒上台后,福克斯转入地下活动,后来移居巴黎,再从巴黎前往伦敦。
1940年底,由于英国政府决定开始建设铀-235生产工厂,克劳斯·福克斯经人推荐进入鲁道夫·派耶斯教授的试验室工作。在这里,克劳斯·福克斯解决了一些明确原子弹基本参数所必需的重要数学问题。不久,克劳斯·福克斯获得英国国籍,从而被准许接近秘密的“巨大”项目工作。同时,克劳斯·福克斯在原子能理论领域所具有的声望使其被吸收入英国科学家小组,前往洛斯-阿拉莫斯与美国同行在“曼哈顿工程”(美国原子武器计划代号)框架内共同工作。
1945年7月,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试验,拥有了新的超级武器。然而,仅仅四年后,1949年8月29日,苏联试验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这使美国大为震惊,于是怀疑有人向苏联泄露核机密,甚至疑心克格勃早已渗入研制核武器的关键部门,因而严令中央情报局调查在核岗位上工作的所有可疑分子。情报局大量精明强干的反谍专家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动用了许多最先进的侦破仪器,进行了大量的逐一跟踪、试探、排队分析,怀疑圈越缩越小,最后集中于福克斯这名核心机构的科研人员身上。
1949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局自称成功地破译了苏联驻纽约情报机构的一些电报,其中提到了克劳斯·福克斯是苏联情报部门的间谍。美国特工部门将此情况通报了英国反间谍机构军情五处,后者立即开始对克劳斯·福克斯进行审讯。
据当时记载,1950年2月3日,克劳斯·福克斯在坦白后被逮捕。英国当局指控他向苏联提供了关于“巨大”项目的情报。1950年3月1日,伦敦中央刑事法庭开始审理克劳斯·福克斯间谍案。克劳斯·福克斯认罪后,被判处14年监禁。当地媒体称其为“最危险的世纪间谍”。服刑九年后,福克斯被释放,随后便加入民主德国国籍。在德国,他继续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直到离开人世。
福克斯间谍案披露后,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福克斯一夜之间成了举世闻名的热门人物,东西方“冷战”因此急剧升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1990年1月15日,美国两家富有影响的新闻杂志《时代》和《新闻与世界报道》同时载文指出:据谍界权威人士透露,经核查,当年福克斯一案纯属错案,正如福克斯当时一再申辩的那样,他给俄国人的是错假失效的“迷惑情报”。不少人还进一步指出,其实谍海的“福克斯现象”并不罕见,只是许多情报机构怕丢脸而严守秘密,将错就错。其原因许多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为福克斯“平反”的消息再一次轰动了美国与世界。许多人指责道:美国中央情报局何以会造成冤假错案?在公认的叛国巨谍中,究竟还有多少人是冤枉的?那么,福克斯到底是不是苏联的间谍呢?
福克斯早年曾加入德国共产党,为共产党大国提供情报是极有可能的,而且福克斯晚年时又去了苏联,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据有关人士透露,福克斯其实是著名的“原子间谍网”的成员,一直都在为约瑟夫·斯大林效命,不断向苏联提供有关原子弹研制进度的情报。从1943年开始,福克斯不断把绝密的分子式、方程式和炸弹模型,秘密交给一位名叫哈里·戈德的苏联情报员,把掌握的美国的原子机密毫无保留地透露给冷战对手。
然而,这毕竟是人们的推测和一些幕后消息,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和美苏政府知道。但是,政治斗争总是与谜案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普通人是无法知道真相的。
■谁是英国内阁的真正间谍
在战争期间,间谍与反间谍是永不停息的较量。在饱受德国空军摧残的英国,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神通隐藏在内阁中呢?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后,德国采用闪电战的战术,节节胜利。在战争爆发后的十个月内,希特勒已经完全统治了西欧。英国人知道,在希特勒占领欧洲之后,在英国爆发战争是迟早的事。为了抵抗德国蓄谋已久的进攻,英国加紧了备战。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并未发动跨海侵略战争。他签署了第17号令,命令刚晋升的赫尔曼·戈林只用空中力量使英国屈服。
1940年2月,德国对伦敦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为了保卫英国国土的安全,许多勇敢的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火、刺耳的警报弥漫在英国全境。借助先进的雷达技术和无线电控制系统,英国皇家空军司令赫兹·道林元帅能够提前知道德军的目标和战术,这使得英国皇家空军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布置他们的中队,在适当的地点高度集中力量进攻德军,从而避免了一味追击敌人的假目标或次要目标。在这场被丘吉尔称为“不列颠之战”的战役中,英军截获的情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二战期间,间谍行为往往是双方同时进行的。在道林元帅对戈林的总部进行监听时,德国人也有一条直接从英国战争内阁获得信息的渠道。尽管戈林和他的指挥官们并不知道英军的具体战术,也不知道道林截获了他们的情报,但是,希特勒和德军高级军官却能在英国政府作出极其秘密的决定之后数小时内即获知其内容,从而调整轰炸策略,加大对伦敦的打击力度。
1940年上半年,英国安全机构已经清楚秘密情报被泄露给德国。那么,谁是英国政府部门中的纳粹间谍呢?在1940年惨烈的不列颠之战中,在英德通讯中断的情况下,这个人是如何把包括最关键而且相当长的战争内阁会议记录传给柏林的?这个人的动机是什么呢?难道这个人不仅要提供绝密情报给纳粹,而且还要颠覆英国政府吗?
很多人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具有纳粹情结的美国人泰勒·肯特。肯特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学,会说五种语言。但他坚信纳粹的宣传,认为是犹太人将世界推进了战争。尽管肯特的思想非常极端,他依然得到约瑟夫·肯尼迪大使(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的充分信任。1938年10月,也就是战争爆发后一个月,肯特来到伦敦的美国驻英国使馆,并被派到最机密的使馆密码室工作。在那里,肯特得以接触到肯尼迪大使和美国国务卿科德霍尔之间的来往函电和其他驻欧公使派来的使馆官员,他们用伦敦通讯设施进行联络。更重要的是,肯特掌握了灰码——一种政府部门认为不会被破译的密码系统,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就是通过该密码系统进行联络的。从各种情况分析,肯特是德国间谍的可能性很大。于是,英国情报部门采取了行动。
通过复杂缜密的调查,英国情报部门追查到了肯特。1940年5月20日上午10点,肯特被侦探逮捕。侦探发现肯特有一套钥匙,能够打开大使存放密件的保险柜。尽管肯特否认自己是个间谍,侦探还是从肯特的寓所里搜出1500份机密文件。得知这一消息,美国政府部门立即将肯特开除了。由于他不再享有豁免权,英国法院对他进行了审判并定罪,将他监禁在英国最严酷的监狱里达七年之久。
自从1940年5月20日肯特被捕以后,他不可能再将战争内阁的情报通报给柏林。然而,这条通往柏林的情报线并没有断。难道说肯特还有同伙?或者说,肯特根本就不是向德国提供情报的那个间谍,真正的向希特勒提供英国战争内阁情报的间谍根本就没有被查出来呢?这件事情到现在也没有揭晓。
■隐藏在美国国徽中的金唇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贵重的礼物往往暗藏着最玄妙的杀机。
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这一天起,克格勃特工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使馆的监听与监视。1938年,为了更详细具体地了解美国使馆的内情,克格勃开始向美国使馆放飞“燕子”。那些克格勃的职业“燕子”们装扮成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员,凭着沉鱼落雁的美貌轻而易举地飞进美国外交官的卧房。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守卫使馆大楼的苏联女兵也不断向热情潇洒的美国男士抛送秋波。“燕子”们探明,美国使馆大楼顶层是其“要害”所在,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及大使办公室都设在这层楼上。
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后,斯大林责令当时的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对美国大使阿维列拉·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贝利亚与其手下高参开始绞尽脑汁,设计窃听使馆心脏部位的行动方案。
1943年12月17日,贝利亚向斯大林报告说,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已顺利通过检验,其性能“无与伦比”,功效“令人称奇”。
这种特制窃听器被命名为“金唇”。将其安放到美国大使办公室的行动被命名为“金唇行动”。
“金唇”窃听器在当时的确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它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从而使当时的反窃听设备不可能捕捉到任何信号。“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其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从外表看,这种窃听器就像一个蝌蚪。
苏联特工机关将微波振荡器及蓄电池安装在美国使馆对面居民楼的顶层,并将那里的居民全部换成克格勃工作人员。家家户户的阳台上经常挂着“家庭主妇们”的劳动成果,每逢星期天,克格勃的女中士们都要在阳台上抖落和晾晒地毯及被褥,她们非常自然地将灰尘一样的“蝌蚪”撒到美使馆大院内。
但是,将“金唇”安放到大使办公室却并非易事。为此,克格勃特工人员费尽了心机。他们曾精心在美国使馆内设计了一起火灾,但那些扮成消防队员的特工人员却始终没有机会进入卡里曼大使的办公室。几经周折后,克格勃的高参们最终想出将窃听器放在礼品中送给美国大使这一妙计。经过精心筛选,黑色檀木制成的斯基泰盾牌、两米长的猛玛象牙、瑞典国王送给尼古拉二世的象牙电话机及用象腿骨制成的一米高纸篓被确定为“金唇”载体。贝利亚特地请来窃听器研究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贝尔格和伊奥费对选定的礼品进行最后检验。两位专家检测后一致认为,这些礼品无法胜任运载“金唇”的使命,最佳选择是根据“金唇”的特殊性能制作相应礼品。贝利亚接受了两位专家的意见,并指示礼品制作与窃听器安装工作要同步进行。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这是实施“金唇”行动的绝好时机,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引到克里米亚。苏联特工制定出一整套诱引方案。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少先队员们在请柬中用尽动听的词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又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也并不合适,最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不出所料,美国大使卡里曼与他的英国同行如期从莫斯科赶到黑海之滨出席开营典礼。
乐队奏响了美国国歌,苏联少先队员用英语合唱美国国歌,开营典礼进入高潮。卡里曼大使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纯真稚嫩的歌声中,应有的戒备与警惕早已被欢歌笑语所淹没。恰恰在这一时刻,四名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到卡里曼大使面前。斯大林私人翻译瓦列里·勃列日科夫马上向贵宾们翻译这枚国徽的做工及用料是如何讲究。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外交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勃列日科夫不失时机地低声对卡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自1945年2月,从这枚内藏苏联克格勃“金唇”窃听器的美国国徽被悬挂在卡里曼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克格勃窃听美国大使的代号为“自白”的行动便开始启动。这一行动共持续了八年。八年间,“金唇”送走了四任美国大使。最令人惊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从墨水瓶到地板全部更换一新,就是从未动过这枚美国国徽。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赢得了四位美国大使的钟爱,甚至大使办公室的窗帘及家具色调也相应作了些改变,以与这枚国徽相匹配。
美国中情局在发现“金唇”窃听器后,始终没有勇气公开他们的“耻辱”。直到1960年5月,苏联击落由巴乌埃尔森驾驶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华盛顿才公开“金唇”的秘密。虽然美国特工和英国特工曾多次试图制作同样的窃听器,却都是枉费心机,“金唇”的秘密技术无法破译。如今,克格勃的“金唇”仍旧陈列在美国中情局的博物馆内。
■美军的“无敌密码”
土著语言的使用范围非常狭小,而这恰恰符合情报密码的条件。是谁发现了美国的土著语言,并将其演变成美军的“无敌密码”呢?
在战争中,为了使己方的情报能够准备无误且不被敌方破解,战斗的双方往往要在情报密码上下很大的工夫。毫不夸张地说,打赢了情报站,就相当于战争获胜了一大半。
二战中,为了破译德国的“哑谜机”密码,英国倾尽全国之力,这也大大加速了二战的进程。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破解了日军密码,由此发动空袭,击毁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情报密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战争期间,为了编制一套安全的密码,美国费尽了心机,尝试了很多方案,但都不能尽善尽美。后来,一个叫菲利普·约翰逊的人给军方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建议。
约翰逊的父亲是个传教士,曾到过纳瓦霍部落,能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逊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长期专门的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根据约翰逊的实验,用纳瓦霍语编制的密码可以在20秒内将三行英文信息传递出去,而同样的信息用机器密码却需要30分钟。
1942年初,约翰逊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这个建议并得到认可。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并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亚一处海滨编制密码。他们根据纳瓦霍语共创建了有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词汇表。由于纳瓦霍语没有描述现代军事设备的词语,他们经常使用比喻说法和拟声词。这些纳瓦霍族人参加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他们用密码下达战斗命令,通报战情,紧急时还参加战斗。他们的英勇,为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纳瓦霍语外,美军在二战中还曾使用另一种印第安语——科曼切语作为密码。纳瓦霍语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使用,而科曼切语则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美军根据科曼切语创建出包括250个军事术语的词汇表。在这个词汇表里,轰炸机成了科曼切语中的“怀孕的鸟”,自动化武器由于发出时断时续的声音而被称为“缝纫机”,而希特勒则被称为“疯狂的白人”。
1944年,美军登陆诺曼底成功后,时任话务员的查尔斯·希比蒂迅速通过无线电发报机用科曼切语发出了登陆成功的信息。这似乎只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但美国陆军竟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个事实。继在诺曼底滩头大显神通之后,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国,亲眼目睹了盟军在巴黎的军事行动。
对于这种密码,纳粹德国的情报部门也绞尽脑汁,甚至他们在确认这是一种语言之后,也始终未能找到破译的方法。迄今为止,希比蒂使用的这种密码仍是人类军事史上唯一尚未被破译的通讯密码。
关于到底是谁想出来让印第安人用他们的科曼切语传递密码信号,一直众说纷纭。据说,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一名美国情报官员听到了一群印第安士兵的谈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但却突然想到,鲜为人知的语言如果用作密码将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后来,因为一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科曼切语没能用上。二战爆发后,有人重新想起了这种土语。于是,古老的语言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
1945年,德国投降后不久,希比蒂和其他科曼切人就光荣退伍了。但他们并没有因作战勇敢或为国服役而获得表彰。恰恰相反,五角大楼命令他们死守秘密。当时的五角大楼出于冷战的考虑,认为这些密码员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场,因而不宜暴露。几十年后,当曾经的密码员大多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后,他们才获得迟到的荣誉。但他们已经无法接受这份荣誉了。
■谁杀了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间谍
为了暗杀盟国领导人,纳粹间谍盯上了丘吉尔的生日宴。最后,间谍被成功抓获,真正的英雄却隐藏起来了。
1943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十分微妙的阶段,德军已经露出失败的迹象。11月30日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69岁寿辰。为了彻底摧毁世界法西斯联盟,丘吉尔以庆祝生日的名义,邀请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统帅斯大林等34位贵宾前往埃及开罗召开德黑兰会议,共商大事。
1943年11月12日,丘吉尔搭乘英国“里纳翁”号战舰离开不莱茅特港,踏上赴开罗的旅途。蒋介石夫妇、埃西莫夫将军和罗斯福总统也在同一天抵达开罗。贵宾们到处于战时紧急状态下的开罗后,纳粹的特务们也迅速云集这座古城,企图暗算盟军领导人。“德黑兰会议”在苏联使馆举行。会议进行了几天,讨论了许多重大的问题。敌人在会议期间企图制造混乱,但被挫败了。
眼看11月30日渐渐临近,丘吉尔决定在生日当天举办一场隆重的生日庆祝宴会,而庆祝会的安全工作则由丘吉尔的侍卫长汤普森负责。汤普森命令情报机构严格排查,仔细调查每一个来宾的详细情况。遇有可疑之处,再重点调查,绝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不久,情报机构查到罗斯福总统新聘的私人秘书霍克似乎有问题。这人虽然年轻有为,但他的经历太复杂了。情报机构查到他在瑞士曾与德国纳粹的特务有过接触。来到伦敦后,他又两次单独上街,把情报机构派去盯梢的特工也甩掉了。汤普森立即去找丘吉尔首相,建议明天的庆祝会不让罗斯福的新任秘书霍克参加。丘吉尔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不让霍克参加庆祝会是说不过去的,可能会影响反法西斯同盟。
于是,汤普森找到罗斯福的侍卫长鲍杰,把他拉到密室,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了他。但鲍杰却不以为然,认为如果霍克是德国间谍的话,可能早就刺杀了罗斯福,何必等到现在呢。无奈之下,汤普森又找到斯大林的卫队长米雅夫,婉转地提醒他明天的庆祝会要格外小心,可能有人要谋害盟国的领袖们。
第二天,丘吉尔首相的生日庆祝会准时举行了。汤普森的目光一刻也没离开霍克,他是与罗斯福总统同车到达的,手上拎着一只精致的小包。汤普森趁霍克在寻找座位时,将小包拿出大厅检查。包里是一只金钟,钟面上镶嵌着钻石,显得十分昂贵。这显然是送给丘吉尔的生日礼物。汤普森仔细地检查了金钟,没有发现问题,又将其放了回去。
晚会开始后,丘吉尔首相春风满面,跟罗斯福总统快活地交谈着。斯大林坐得稍远一点,显得有点心事重重。而他的卫队长米雅夫神色紧张,右手插在裤袋里,不停地在斯大林周围转来转去,仔细打量着每一个走近的人。与米雅夫相反,罗斯福总统的侍卫长鲍杰却一脸馋相,怡然自得地吃着美餐,丝毫不在乎可能发生的事故。
而在这时,霍克与其他秘书们坐在一起,显得安分而又不惹人注意。但是,汤普森注意到,每当有侍者在门口出现时,他都要抬起头,仔细端详一番。汤普森断定霍克在等人,立刻警觉起来。
宴会的菜肴一道道上来了,似乎没有什么异样。这时,餐厅的南门突然开启,一个侍者手托一只大盘子出现在门口。盘子里放满布丁和盛有冰淇淋的杯子,看上去堆得很高,也很重。汤普森还来不及思索,却发现那个侍者脸上露出惊恐痛苦的表情,脚步踉跄,摇晃着要跌倒下来。而霍克似乎也发现了异常,他站起来,双手抖动着,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罗斯福总统的侍卫长鲍杰也挤了过来,像是要挑些什么可口的东西。突然,侍者摇晃着倒在他的身上,盘子里的布丁和冰淇淋也跟着倾倒在鲍杰身上,弄得他浑身上下白一块红一块,非常滑稽。来宾们听到侍者栽倒的响声,看见鲍杰浑身涂满冰淇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突然,餐厅里断电了,四周一片漆黑。汤普森立刻叫道:“抓住那个侍者!”这时,枪声响起来了,碗碟的碎裂声、桌椅的翻倒声和来宾的惊叫声混成一片。保卫人员很快亮起了备用手电筒,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三人安然无恙,被他们的警卫人员团团围住。然后,在警卫的保护下,三位领袖马上被转移到另一房间。
汤普森赶上前去,发现美国总统的新秘书霍克头部中弹,鲜血淋淋地倒在椅子上,他的身旁掉落了一把手枪。那个侍者也倒卧在地上,身体已变得冰凉,他的喉管上被人吹中一根毒针。
汤普森检查侍者的盘子后发现,它的底部被装上一枚小型定时炸弹,指针指在12点上,而这时离爆炸时间还有三分钟。在场的人都吸了一口冷气,如果那枚炸弹准点爆炸,餐厅里的人都难免一死。
然而,在三十几位客人中究竟是谁打死了霍克和侍者,是故作糊涂的鲍杰呢,还是一直紧张的米雅夫呢?这迄今仍是一个谜。
■阻止希特勒V-1发射台实施的土豆情报
是谁破坏了希特勒袭击伦敦的计划?是谁透露了希特勒的天机?是谁指引了盟国的轰炸?
霍拉德在二战前是一名工业设计师。当德国人占领巴黎,霍拉德的老板开始为德国人工作时,霍拉德辞掉了他的工作以示抗议。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他变成一名间谍。他建立了一个名叫“行动网”的间谍组织,最后这个组织发展到120人。在他递交给英国政府的军事情报中,曾经非常精确地描绘出纳粹德国在法国的秘密机场和海岸炮兵群的位置,甚至报告整个德国师团的调动情况,而最有价值的是土豆情报。
“我要在伦敦扔下50000枚V-1火箭!”希特勒狂妄地叫嚣着。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希特勒在法国的被占领地上,沿海岸线修筑一批绝密工程,从那里可以向伦敦发射新型的V-1火箭。很快,在一条长200公里、宽30公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带状地区,104座特殊的建筑建成了。在这些建筑里,都有一条长约50码的水泥槽,上面还有用蓝色油漆描成的笔直的指示线,它的方向正好指向海峡另一端的伦敦。这就是希特勒用来发射V-1火箭的发射架。所有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伦敦危在旦夕。而要拯救伦敦,必须炸毁这些发射台。而阻止这一切发生的最关键的人就是霍拉德。
霍拉德之所以能够探明自动控制的V-1导弹的秘密,源自一次偶然。有一次,他的同伴无意中听到两个建筑承包商在谈论一项德国人正在搞的很不寻常的基建。那项建筑需要的水泥数量大得惊人,这引起了霍拉德的注意。为了查明真相,他打扮成牧师的模样进入建筑工地。
他发现,工地上几百名工人正在浇灌混凝土。他还注意到一条长约50码的水泥槽,上面还有用蓝色油漆描成的笔直的指示线。他取出随身的罗盘,发现它正好指向海峡另一侧的伦敦。德国人一定又在搞什么阴谋!
他立即把他的发现向英国报告。盟军的领导人对这个消息十分重视。原先,情报部门发现德国人似乎正在制造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后来,一个丹麦人发现一种显然是从天上掉下的某种奇怪武器的残骸。一切迹象表明,德国正在研制一种新的闪电式武器。在这种情况下,霍拉德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英国方面通知霍拉德放下其他所有的工作,全力探寻那种神秘的建筑物。
霍拉德和他手下四个人骑着自行车开始到法国北部进行一次周密细致的“旅行”。时间越来越紧迫,但这些秘密基地大多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寻找起来特别费力,同时还不得不应付德国人的严密盘查。经过不懈的努力,三周后,他们发现这种神秘基地竟有100多处。后来,一个巧合让霍拉德毫不费劲地获得了V-1火箭发射台分布总图。
这一天,在卡利的一个基地已经竣工,四个德国工程师进行了验收。霍拉德驾驶一辆小汽车,远远地跟踪到一座灰色的二层小楼。幸运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一位朋友就在这栋楼里工作。几天以后,在霍拉德的精心安排下,一份复印的V-1火箭发射台分布总图便到了他的手里。
霍拉德还不放心,他将所有零碎的资料拼凑起来,与图纸进行比较,证明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希特勒最有威慑力的新武器——V-1导弹发射基地的图纸。
霍拉德随后又乔装打扮,发现了德军藏在位于诺曼底奥菲村一个火车站的包装箱中的大量V-1导弹。随后,他把这些情报放在土豆里,迅速送给盟军设在瑞士的间谍机构,间谍机构又迅速把情报送到伦敦。不久,伦敦方面发回电报“土豆收到”。
根据霍拉德提供的情报,在希特勒开始轰炸伦敦日期的前夕,盟军的轰炸机就开始了对V-1发射台准确的集中轰炸,并且这种轰炸持续不断地进行了五个星期,发射基地几乎被破坏殆尽,纳粹企图炸毁伦敦的计划破产了。虽然希特勒最后还是向伦敦投射了导弹,但只有2500枚而不是50000枚,当然也没有形成预想的“炸毁伦敦”的破坏力。
英国陆军中将布赖恩·霍罗克斯爵士说:“谁都不会怀疑,霍拉德完全有资格在勇敢方面获得最高荣誉勋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拯救了伦敦的人。”
2004年4月,一辆来往于英法两国之间的“欧洲之星”列车在伦敦滑铁卢车站以迈克尔·霍拉德的名字冠名。当时,英国外交部欧洲事务大臣麦克谢恩、霍拉德的儿子文森特等人都前往出席了火车冠名典礼。
■是英国出卖了荷兰间谍吗
在无声的间谍战斗中,究竟是谁在充当沉默的炮灰呢?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轻而易举地逮捕了56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并将他们中大多数人秘密处死。对此,当时的英国却无动于衷。那么,纳粹情报部门当年究竟是如何得知这些荷兰间谍身份的呢?英国方面又为何对此无动于衷呢?
1942年3月,纳粹逮捕了一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胡伯·劳沃斯。纳粹逼迫胡伯假借“英国特别行动处”的名义“唤醒”那些秘密潜伏着的荷兰间谍。根据胡伯提供的线索,并综合了其他各方情报之后,纳粹一举将56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擒获。他们中大多数人后来送入纳粹集中营被折磨而死,或者秘密处决。就这样,英国在荷兰苦心建立起来的间谍网络一夜之间被摧毁殆尽。
在胡伯被捕之后,纳粹情报机构指示他必须若无其事、一如既往地往伦敦发送有关德国的情报。但他给伦敦方面发送的电报中,暗中掺杂着一些密码,以期暗示伦敦“英国特别行动处”总部引起注意,自己已经处在德国人的掌控之中。可是,他的这番苦心似乎被英国方面当成了耳边风。
胡伯认为,他和他的同伴是被英国政府出卖了。“早在我们在英国南部地区接受间谍培训之时,就被告知我们当中95%的人将来总有一天会被捕。教官当时告诉我们,被捕之后可以向德国人提供情报。可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一个保密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泄露用于与组织联络的秘密信号。”他认为英国情报机关当年是将计就计,以牺牲荷兰间谍为代价,蒙骗纳粹德国,让后者误以为荷兰便是盟军大举反攻的对象。
不过,荷兰间谍当年是否被英国刻意“出卖”给纳粹德国,二战历史专家也为此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只是“英国特别行动处”的一个不应有的疏忽。更多的荷兰历史学家却认为,“英国特别行动处”明知自己培训的荷兰间谍已经落网的消息,却假装视而不见,以便使德国相信荷兰正是盟军大举反攻的焦点所在。研究“英国特别行动处”战时行动多年的英国历史学家福特则坚持认为,英国培训的荷兰间谍“素质低下”,才导致接连落网。
然而,究竟孰是孰非,事情的真相恐怕只能永远是个谜了。因为“英国特别行动处”保存在伦敦贝克街总部的大量战时档案已经于1946年毁于一场莫名的大火之中。当年那些“英国特别行动处”的关键人物在收山之后从未有人出版回忆录,披露二战期间的那段秘闻。
■罗斯福公布的神秘地图之谜
美国的中立主义在一战时吃到甜头,是什么促使美国在二战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始保持中立,进行军火贸易,发了大财。1917年,在同盟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它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取得战胜国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想故伎重演,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不愿介入欧洲的战事。德国法西斯侵占了波兰,消灭了欧洲一些小国,征服了法国,向英国发起了“不列颠之战”。此时,“唯一能够帮助英国摆脱厄运的国家只有美国,此时,唯一能改变欧洲乃至二战命运的也只有美国”。基于这种认识和现实考量,英国政府和丘吉尔首相紧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不间断地向美国请求支援。丘吉尔甚至警告罗斯福总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援助,大英帝国很可能要在他这届政府手中覆灭。但这时的美国国会仍然无动于衷。
而此时的斯大林也频频请求美国对苏联的卫国战争给予紧急援助,但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却“岿然”不为所动,几乎所有的国会议员们都被“孤立主义”情绪所笼罩。
虽然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意识到战争已逼近美国,但他仍说服不了国会,他提出的援助英国的议案一再遭到否决。
不料,1941年10月的一天,国会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10月27日,在庆祝美国海军节的午餐会上,罗斯福突然宣布,美国情报部门获得一幅希特勒德国新绘制并附有说明的中南美洲地图。这幅地图明确地将中南美洲的14个国家的疆界重新划分,其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被合并成一个受希特勒控制的名叫“新西班牙”的国家,与美国利害攸关的巴拿马运河以及整个拉丁美洲都被纳入纳粹德国的势力范围。这意味着,纳粹德国已把刺刀插进了美国的后院。德国的轰炸机将随时飞临美国的上空进行轰炸。
这幅地图一公布,美国人感到问题严重了,战争就在身边,对他们来说已不再遥远了。于是,美国人群情激愤,纷纷谴责德国纳粹的罪恶行径,要求美国国会和政府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参与战争,打击法西斯,以确保美国的安全。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下,11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废除了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在北大西洋对德国潜艇进行公开的战争行动,并为英国的运输船队护航。
当丘吉尔得知希特勒进攻苏联和美国向英国提供大量军事援助的消息时,曾高兴地说道:“这是上帝赐予的最好的礼物!”
许多熟知这一历史细节的专家学者在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说,是一幅地图拯救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然而,希特勒当时为什么要绘制这么一幅刺激美国人的地图,这不是自找麻烦、引火烧身吗?战后,两位美国历史学家在查阅了大量英国情报部门的文件后,发现这幅地图可能不是纳粹德国绘制的,而是英国情报部门根据丘吉尔的指示绘制的。那么,美国总统罗斯福是真的相信了那幅地图,还是假装不知,借此来推行自己的参战政策呢?
■月亮女神在行动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月亮女神的行动又开始了,她这次行动的目标又会是谁呢?
她的肉体让无数男人失魂落魄,她的智慧与勇敢更让无数男人自惭形秽。她用“爱情”换取情报,她奉献肉体挽救生命。没有人能够用所谓的道德对她进行谴责,因为事实确实如她所说的:“单靠一些‘体面’的办法,无法赢得战争。”
1942年6月,盟军顺利地占领了马达加斯加。接着,顺利地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1942年11月,英美联军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在北非的登陆,成功地开辟了北非战场。盟军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地在北非展开攻势,美国战略情报局的海德·蒙高利将军曾经有这样一段解释:“我们的辛西娅是个改变战争进程的最伟大的女间谍!她是个空前的女英雄!正是由于她成功地盗取了维希政府驻华盛顿使馆的密码,才使战争进程变得如此顺利。”
辛西娅,间谍中的“月亮女神”,原名贝蒂·索普,她的母亲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校,父亲是海军陆战队的少将。19岁时,她结识并嫁给了比她大20多岁的英国大使馆二等秘书阿瑟·帕克。长期担任外交官夫人,锻炼出了她的优雅风度与超众的交际才能,最终使她踏入谍海。西班牙内战前夕,辛西娅通过与一名西班牙高级军官的一段艳史,为英国获取了重要的军事情报。1937年,她随丈夫调往华沙。根据伦敦的命令,她从波兰外交部部长助理手中获取大量机密文件。辛西娅的谍报成果引起她上司的注意,英国谍报机关负责人威廉·斯蒂芬森说服她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并给她起了个化名,叫辛西娅。1942年,辛西娅接到另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窃取维希政府驻华盛顿使馆的密码。
这是一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维希法国在他们驻美大使馆安插了秘密警察,一旦他们内部发现了间谍便格杀勿论,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警察都不会保护辛西娅。
为了打入维希法国的使馆,辛西娅作了精心的准备。辛西娅决定躲开众目睽睽的华盛顿,动身去纽约寻找目标。在那里,她终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她知道大使加斯顿·亨利同一个有夫之妇通奸。辛西娅以记者身份出现,她还打听在使馆中由谁主管新闻事务。她打听到是查尔斯·布鲁斯,他原是法国空军的战斗机驾驶员,上尉军衔,风流倜傥,很喜欢英国。作为现役军官,他忠诚于维希政府,但对德国无好感。辛西娅意识到布鲁斯是一条大鱼,她的工作就要从他身上进行突破。于是,她决定首先去采访大使,因为这样就有机会结识主管新闻的布鲁斯了。
辛西娅对自己进行了精心的打扮。她本来就长得娇丽漂亮、体态丰盈、性感撩人,一番打扮之后,更显得风姿妖娆。辛西娅的苦心没有白费,布鲁斯一见她就被吸引住了。辛西娅欣喜万分,她感到初战已告捷。果然,第二天,辛西娅便收到布鲁斯送来的一束玫瑰花。很快,两人便相拥上床,辛西娅成功地把他发展成英国间谍。
但当布鲁斯了解到辛西娅的任务是搞到维希法国海军的密码时,布鲁斯大为光火,他认为这简直就是胡闹,因为这种密码本是由沉甸甸的好几大本组成的,而且这些密码本都藏在机要室的保险柜里,连他自己都不可能接近。面对这些困难,辛西娅并没有放弃。
她进一步了解到大使馆内能接触密码本的只有大使和机要科科长。于是,她决定在机要科科长身上下工夫。
机要科科长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外交官,叫孔德,与妻子关系不好。于是,辛西娅在他妻子不在家的一个下午拜访了他。这位机要科科长很快就进行了回访,他来到辛西娅的住处并成了她的床上客。但他很坚决地拒绝了为辛西娅偷盗密码的要求,并威胁说要告发辛西娅。看来,要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搬开孔德这只拦路虎。于是,布鲁斯向大使告发孔德,说他散布大使与别人通奸的艳闻。做贼心虚的大使一怒之下免去了孔德的一切职务。
拦路虎搬掉了,但要获取藏在大使馆机要室中的法国海军密码还是困难重重。英国情报机关决定,由辛西娅带一名撬锁专家冒险进入使馆,由布鲁斯为内应,争取在三小时内取出密码并完成拍照的任务。情报局找了一个外号叫“佐治亚大盗”的加拿大人,他是一个撬保险柜的老手,布鲁斯把保险柜的样子对“大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大盗”根据描述,认为撬开它得花55分钟时间。
但怎样才能把“大盗”带进使馆去呢?使馆戒备森严,晚上巡夜的人都是荷枪实弹,高度警惕,还有凶猛的警犬协助巡逻。看样子,只有从巡夜人身上打开缺口了。为了麻痹巡夜人,布鲁斯想出了一个点子。布鲁斯告诉巡夜人,这几天晚上他都得在使馆工作到很晚,并希望他不要声张出去,因为还有一个女朋友将陪着他,他不能把她带到旅馆里去,因为他妻子已经有所怀疑了。巡夜人同意了,当然,巡夜人因此还得到一笔十分可观的小费。
虽然摆平了巡夜人,但盗窃密码的工作还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布鲁斯在巡夜人喝的香槟酒里加了安眠药让巡夜人睡了五个小时。就在“大盗”刚把保险柜撬开,准备给密码本拍照时,巡夜人醒了。没有成功。第二次,辛西娅按照“大盗”口述的撬柜办法,没有成功,只好再请“大盗”亲自出马。第三次,当辛西娅和布鲁斯带着“大盗”刚入使馆时,巡夜人正在巡逻。辛西娅立即对布鲁斯说:“快,快,把衣服脱了!”巡夜人转回来时,他的灯光正好照着赤身裸体紧紧搂在一起的两个人。见此情景,巡夜人满脸通红,连声道歉,转身回避,再也没来打扰他们。剩下的工作比较顺利,“大盗”进屋,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就打开了保险柜。他们立即取出密码本,交给隐藏在花园里的特工人员,特工人员迅速把密码本逐页拍了下来。照片拍完,密码本被放回原处,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密码本很快送到英国总参谋部。这些密码为破解德国、意大利及维希法军的密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二战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东方魔女”川岛芳子的死亡真相
在日本对华侵略史上,有一个最成功也最臭名远扬的女间谍,她就是川岛芳子。她是日本侵略者的得力干将,也给我们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川岛芳子以女扮男装、放荡不羁、美艳绝伦而闻名于世,在日本谍报史上,为日寇侵华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川岛芳子留给人们的谜也实在太多、太多……
川岛芳子,原名爱新觉罗·显玙,汉名金碧辉,是肃亲王善耆的第14位女儿,生于1906年。她六岁时,给策划满蒙独立的日本人川岛浪速做养女,取名为东珍。第二年,随其养母赴日本,又称良子。因日语中良与芳同音,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她为川岛芳子。日本侵华后,川岛芳子曾替日本长期做间谍,她参与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等秘密的军事和政治活动,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和转移婉容等祸国的活剧,她还曾在热河组织定国军骑兵团,成为日本谍报机关的“一枝花”,受到特务头子田中隆吉、土肥原贤二等的大加赞赏。
随着二战的结束,“东方魔女”川岛芳子的末日也临近了。在北京,作为重要战犯之一的川岛芳子终于在抗日战争结束两个月后的一天被投进牢房,并于1946年被起诉,在河北的法院接受法庭调查。作为第一号女汉奸,被捕不久后,川岛芳子即被转到北京监狱。经过多次审讯,1947年10月22日,河北省高等法院以汉奸、间谍罪判处川岛芳子死刑。
1948年3月25日早晨6点40分,川岛芳子在第一监狱西南角的场地上被秘密枪决。在行刑前,她给养父和典狱长等人写了遗书,并要求穿黑上衣、白绸裤子,但未得到准许。行刑官核对了姓名,宣布她的上诉被驳回,并宣读了死刑执行书。行刑官令其跪下。第一声枪响,出乎意料的是,扳机居然没有扣响。行刑官再次扣动扳机,子弹便从她两眉之间穿入。她左眼圆睁,右眼紧闭,满脸的血污已不能辨认。后来,尸体由住在北京东单观音寺胡同20号的日本济宗妙必寺古川大行长老、日善后联络班广赖和川岛芳子堂姐金幼贞领尸火化处理。
在对川岛芳子行刑前,法院本来通知各报记者都可以到现场采访。但执行死刑时,只允许美联社记者一人进入职场,中国新闻记者均被拒之门外。事后,在第一监狱后门的自强路停放一女尸,头发散乱,满脸血污,面目无法辨认。由此,人们对川岛芳子的枪决真相议论纷纷,闹得满城风雨。
许多人认为川岛芳子并没有死,被处死的只是她的一个替身。传闻最多的是,一位名叫刘风玲的女犯作了川岛芳子死刑的替身,其代价是十根金条。据说,当时囚犯刘风玲在监狱里得了重病,医生诊断已没有治好的希望。监狱官员便找了刘风玲的妈妈,说要其女儿为某个身份很高的人做枪决的替身。如答应,可换来10根金条。若不答应,母女二人性命难保。刘风玲的母亲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但当时她只领了四根金条为定钱,剩余六根待执行死刑后去取。当母亲按约定的日期去领金条时,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囚刘风玲的妹妹刘风贞便向当局要母亲,并向报界公开揭露了此事。
此事的真假如何,目前还无法判断。但是,川岛芳子死刑现场却有许多可疑之处。为什么最为关键的行刑场面搞得如此神秘,无视惯例,把新闻记者都赶出了现场?为什么被处决者的脸部有那么多血污和泥土,以致难以辨认人的面目?为什么单单选择看不清人面孔的时间行刑?
此外,还有人说川岛芳子本人早已潜返东瀛,还有人说川岛芳子已去美国,甚至传闻说某国民党权贵因迷恋芳子的绝代风华,不惜违犯国法,用偷龙转凤的手法,耗费重金买通狱吏将芳子救出,将芳子秘密纳为外宠……诸多传言,不胫而走,但证据都不充分。所以,川岛芳子之死仍是一个疑团。
不管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川岛芳子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无可置疑的。直到今天,日本国内某些极端势力仍赞颂她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这不能不让人厌恶。无论她有过多么耸人听闻的经历,川岛芳子劣迹斑斑、罪恶累累的历史早已盖棺论定,无法更改。
■柏林墙下的秘密
冷战的象征柏林墙已被推倒20多年了,然而墙下仍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迄今未被解开——墙下有美军的监听隧道。如今墙已经倒了,间谍活动终止了吗?
二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为了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东德(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的界线上修筑了柏林墙。柏林墙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全长154公里,墙高3.6米。此外,东德还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
柏林墙修筑以后,苏联和美国的间谍部门就此在柏林摆开了战场。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希伦科特,此人足智多谋,是一位间谍老手。他认为,柏林是东西方的结合点,是从事间谍活动最理想之所在。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希伦科特脑海里形成了一项注定将载入间谍史的庞大计划——对苏联展开大规模陆上窃听。
经过认真研究,美国军事专家们发现,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中情局完全可在这方面做文章。希伦科特决定迅速在苏军通讯电缆附近秘密挖掘隧道,沿线窃听。这项计划只有中情局少数领导人知晓。后来,希伦科特又将英国间谍机构军情五处拉拢到这个计划中来。
英国间谍提出,如果从西柏林建窃听隧道穿过勃兰登堡门,再向东或西伸延进入东柏林,截听苏联军事通讯将易如反掌,而且隐秘性极高。窃听隧道计划实施后,整个工程由美军工兵部队负责。美国人在地下五米开挖,直指苏联的地下通讯电缆。后来,东德修筑的柏林墙反而成了间谍活动的掩体。但苏联和民德领袖们被英美人蒙在鼓里,他们一直得意于柏林墙这一杰作,却不知道墙下有耳。
1953年2月,艾伦·杜勒斯接任中情局局长,他全力支持这项计划的加速实施。窃听隧道于1955年2月竣工,这条秘密隧道以西柏林南面一处美军设施为起点,伸延至东柏林,主段长500多米,其中一段直通到索恩法尔德公路下面,竟然接通了苏军总部的电话通讯电缆。隧道之内设有数百个监听器和数百台录音机,能清楚地截听到苏军的电话和密码信息。
为了迷惑苏联,中央情报局还在西柏林隧道起点处兴建了伪装的仓库和雷达站。当时苏联间谍也曾对此产生过怀疑。当得知是建仓库和雷达站后,也就不再在这里浪费精力了。
1954年8月,柏林窃听隧道开凿后不久,监听设备开始试验截听苏军的电话。第一个重要信息于1954年年底截获:苏联军方传达克里姆林宫指示,要求驻东德苏军保持良好纪律,不可破坏和谐气氛,配合政府同联邦德国(西德)改善关系。果然,1955年1月,苏联宣布与西德结束战争状态。9月13日双方建交。
窃听隧道正式运作后,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流向中情局。他们凭借这条隧道,掌握到苏联夸大了在东德的驻军实力的信息。同时,中情局还获知,苏军在东德建造了特殊的武器库,从而有效地掌握了苏联的欧洲战略和意向。
然而,好景不长。1956年4月,隧道被苏联驻东德的通信兵发现。当时,一条由东柏林通往莫斯科的电话线失灵。通信兵进行检修时,发现地下电缆有一段被人搭线破坏。经过进一步检查,通信兵终于发现了这条窃听隧道。苏军突击队员火速赶到,用烈性炸药炸开隧道攻入里面。几名美国情报人员还在里面秘密作业,惊闻爆炸声后,慌忙逃入密室,返回西柏林。由于密室入口迅速自动堵塞,苏军难以进入,也就无法知道里面的详情。
1961年8月,柏林墙建成后,苏联重新检查了通讯电缆。但美方情报人员事后透露,当时所发现的仅是隧道其中的一段,尚有隐秘支线一直未被发现,继续长期运作,直至柏林墙被推倒。
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西德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了28年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
柏林墙倒塌后,曾经的中情局地下设施便成了一个谜。那么,这条隧道现在还在使用吗?美国的间谍活动是否停止了呢?
■“王牌蛙人”克莱伯失踪之谜
克莱伯曾是二战时反意大利水雷战术的潜水英雄。复员后,他仍与英国情报组织联系密切,同时与苏联间谍也有交往。随后,他神秘地失踪了。有人说,他是在前往侦察苏联巡洋舰时落在了苏联人手上,也有人说他被弃尸大海……
1956年4月,已从英国皇家海军退役的莱昂内尔·克莱伯被派遣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侦察来访的苏联巡洋舰“奥尔忠尼启则”号。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正率代表团乘三艘军舰访问英国,准备在朴次茅斯港与英国首相艾登举行会谈。克莱伯接受了这个任务。4月19日凌晨,克莱伯穿着潜水服潜入停泊在朴次茅斯港的两艘苏联军舰之间,可没想到,他下水后就再也没有上来,从此神秘地失踪了。这件事轰动全世界,克莱伯究竟受谁之命潜入苏联军舰附近?他是死了,还是活着?这一系列问题都被罩上神秘的面纱。
克莱伯于1909年出生在伦敦,他家庭贫寒,靠给别人打短工糊口。二战爆发后,他加入英国陆军。1941年,他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后来被派往直布罗陀海峡排除意大利安放在盟军船底的水下炸弹。事实证明,克莱伯是个天生的潜水专家。由于能力突出,他很快就被提升为皇家海军驻意大利北部的总潜水官,排除了利沃诺和威尼斯两个港口的大量水雷,被称为“巴斯特”,意为“破坏者”。战争期间,他还获得过“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等多项至高荣誉。战后,他在海军部研究所当潜水员,干些临时性工作。1951年,担任英国海军水下武器及其对策研究机关潜水队队长。1955年,因超龄而被解职。
由于克莱伯执行的是绝密任务,皇家海军一直不敢展开搜救行动,以免计划曝光。但十天后,英国报纸称“王牌蛙人在朴次茅斯港海底失踪”,随后便引起轩然大波。4月29日,英国海军部发表声明说,克莱伯系在试验水下仪器时失踪的,据说已经死亡。但人们根本不信,对此产生怀疑,因为克莱伯在进行潜水作业时,既没有带英国海军特别的呼吸器,也没有带助手。苏联方面也声称,事发当天,“奥尔忠尼启则”号的水兵在军舰附近看到过一个蛙人,苏联政府就克莱伯为获取“奥尔忠尼启则”号秘密而从事间谍活动一事提出强烈抗议,并要求英国外交部予以澄清。
后来,英国首相艾登向苏联政府承认,苏方亲眼所见大概正是在进行“潜水试验”的克莱伯,并对此事表示遗憾。不久,英国军情六处处长辞职,媒体认为是军情六处派克莱伯侦察苏联军舰的。而按照英国法律,未经首相批准,军情六处不能在国内进行间谍活动。从首相态度看出,首相对此事事先肯定是一无所知,只是事后才了解到“奥尔忠尼启则”号军舰下发生的秘密。
那么,克莱伯在“奥尔忠尼启则”号底下究竟是干什么?据说,是为了偷取苏联战舰的秘密。当年,苏联非常重视发展潜水艇和“斯维尔德洛夫”号级轻型巡洋舰。据说,该巡洋舰具有不同寻常的优良性能。1953年,为庆贺伊丽莎白女王加冕典礼,“斯维尔德洛夫”号曾访问英国。当时,进入朴次茅斯港蜿蜒曲折的航道时,该舰在没有领航员为其导航的情况下,仍以相当高的速度行驶,并准确无误地在指定的停泊处抛锚了。这使在场的英国海军目瞪口呆,惊叹不已。1953年秋,“斯维尔德洛夫”号再次访英,仍然停靠朴次茅斯港。英国的潜水员在水下偷偷地对该舰舰底装置拍了照,不料风声走漏,弄巧成拙。“奥尔忠尼启则”号是“斯维尔德洛夫”号的姊妹舰,首次在英国亮相。英国人想了解它底下又增加了什么新的装置,于是派克莱伯前去查看。但是,执行这项任务的克莱伯到底是受谁指使,他又是怎样失踪的呢?
有些人说,克莱伯不是死于苏联人之手就是被他们抓走了。但是,有人指出,如果克莱伯真的已落入苏联人的手中,不管是死是活,苏联都应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才合乎逻辑。也有些人说,克莱伯在浮出水面时,被苏联驱逐舰上的监视哨兵发现后,即潜水逃走,从此隐居民间或被英国政府“保护”起来。还有人猜测是某个试图一鸣惊人的英国民间组织,或某些低层次的官员用钱收买了克莱伯,让他去冒这样一次险。
然而,克莱伯终究是失踪了,他或许已葬身鱼腹,或许是被苏联人发现而杀害了。总之,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这让这起离奇案件增添了更多神秘。
■谁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间谍
一名间谍价值5000名战俘,他是谁呢,竟然有如此之高的身价!
1968年,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同埃及就交换战俘的问题谈判,以色列情报机构长官梅厄·阿米特坚持要将一名间谍列入战俘交换之列。但是,以色列政界却不愿意公开承认这名间谍。直到阿米特以辞职相威胁,最终,以色列政府表示,以释放包括九名埃及将军在内的5000名埃及战俘换回这名间谍。这名间谍是谁呢,竟有如此高之身价?
沃尔夫冈·洛茨是继伊利·科恩之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又一位著名的间谍。他幼年生活在德国,后移居巴勒斯坦。二战爆发后,他曾加入德国军队。1962年,他被阿穆恩(以色列军事情报局)派往埃及。
沃尔夫冈·洛茨以一名德国旅游者和育马人的身份,踏上埃及的国土。他仅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便结识了当地社会的精英人士。他尤其注意与埃及军官建立友谊,陪他们一起喝酒、打牌,在吃喝玩乐中得到不少有价值的情报。
在法国旅游期间,洛茨在火车上结识了一位德裔美国女子,名叫瓦尔特劳德,两人一见钟情,仅仅两周时间便双双坠入情网。洛茨带着漂亮的妻子回到埃及后,每天早晨总是站在一个五米高的塔楼上,手持高倍望远镜观察驯马,但他真正注意的并不是他的马。他只要把手中的望远镜稍稍向右移动一下,便可将军事基地内的一切活动尽收眼底。
洛茨夫妇的朋友极其广泛,除了骑士俱乐部的尤瑟福将军及年轻军官们之外,还有军事后勤专家阿卜杜勒·萨拉姆将军、军事反间谍局的福阿德·奥斯曼将军和穆赫辛·赛义德上校,乃至埃及共和国的副总统侯赛因·沙菲。他们都把洛茨视做值得信任的前纳粹军官,往往在不经意间吐露出许多宝贵的情报来。
一次宴会畅饮之后,洛茨恰好坐在阿卜杜勒·萨拉姆将军身边。这位将军负责陆海空三军的调动和弹药运输,听他的谈话极为重要。
“近来忙吗?好久没见了。”洛茨客气地问候道。“喔,是的,非常忙。我们的一个步兵旅从此地调到运河地区,我就得去苏伊士几趟。”“阿卜杜勒,有件事只有你能帮我。如果要打仗的话,请事先告诉我一声,这样我好买下足够的威士忌藏在这儿呀。”“哦,你不用太着急,还得再等一段时间。足够的武器和弹药可以帮我们占领整个中东,但光靠这个不行。军队的现状眼下十分糟糕。”
“什么?不会吧。”洛茨假装不解地说。
“当然,我们的精锐部队只是少部分。我们的士兵还缺乏训练,士气也不怎么高。”
“不过,据我所知,你们有外国顾问帮忙,而且军队在苏伊士战争中也积累了实战经验。”
“的确如此,世界上最好的军事专家在为我们工作。但五分钟后,我们的人就开始指挥起他们了,自以为是的埃及人总是这样!而且,军队之间没有配合,或是完全失去了指挥,或是发出的命令相互矛盾。现在,我们所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军队的质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依你看,战争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洛茨问道。
“下星期或下个月肯定不会打,但肯定是要打的。”阿卜杜勒将军笑着说。
当晚,沃尔夫冈·洛茨从马靴里取出了微型发报机,在卫生间里向特拉维夫总部发回了搜集到的重要情报。就这样,沃尔夫冈·洛茨在推杯换盏之中轻而易举地搜集到一些重要情报,并将它们源源不断地发回到阿穆恩总部。
1965年春天,洛茨夫妇和瓦尔特劳德的父母在一次出游之后,一家人驱车返回开罗,刚到家门口,便被六名大汉用手铐铐走了。随后,埃及安全机关检察长萨米尔·哈桑亲自审问了洛茨。原来,沃尔夫冈·洛茨也和在叙利亚的间谍伊利·科恩一样,是被测出发报位置而暴露的。埃及安全机关甚至录下了三年来洛茨收发的全部电讯号。事已至此,洛茨只得承认一切,说自己是德国人,只是图谋金钱才替以色列搜集情报。埃及人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们早已掌握了洛茨是前纳粹军官的铁证。此外,洛茨还咬定所有活动都是他一人进行的。
被捕12天后,埃及安全机关安排洛茨夫妇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洛茨想,这正是一个告诉以色列情报机关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好机会。在采访中,洛茨承认自己当了间谍,是个见财如命的德国人。采访最后,记者问他是否想对德国的亲人说点什么时,他趁机说道:“如果以色列今后还派间谍来的话,它应当去找自己的公民,而不要再收买德国人或者其他外国人了。”埃及当局显然并没有意识到,以色列军方已经明白了洛茨的意思:我的假德国人身份还没有暴露,请设法据此采取营救。1965年7月27日,埃及法庭对洛茨夫妇进行公开审判,洛茨被判终身苦役。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从监狱中可以听见以色列飞机在监狱附近投下炸弹的爆炸声,洛茨分析他们攻击的目标很可能是由自己提供情报的赫勒军工厂的位置。为此,他心中暗暗感到高兴。1968年2月3日,洛茨被叫到副官办公室,监狱副官通告了释放洛茨的决定。当时,洛茨听到自己获释并没有之前想象中那么兴奋,反而内心出奇地平静。在开罗机场,洛茨等待回国的班机。突然,领事神秘地告诉洛茨,在他被释放的背后有过一场特殊的较量。
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同埃及就交换战俘的问题谈判,以色列情报机构长官梅厄·阿米特坚持要将洛茨列入战俘交换之列。自从科恩被叙利亚人绞死之后,阿米特就一直对没能营救这位“间谍王子”而感到自责和沮丧。但是,以色列政界却不愿意公开承认洛茨是本国间谍。直到阿米特以辞职相威胁,最终才使洛茨得以逃出囹圄。最终,以色列政府表示,埃及释放在押的洛茨和瓦尔特劳德夫妇,以色列就可以释放包括九名埃及将军在内的5000名埃及战俘。洛茨听后大吃一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竟有如此之高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