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大时代的中华梦 > 第11章 假借名头

第11章 假借名头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是当初从美国回来时带的“土特产”,为了这批柯尔特M1892双动转轮手枪,韦珣可是花了差不多同样的价格获取了一封海关文书,还是英国的。一想到当时从香港到广州海关时那些雇员看到韦珣亮出的不知道真假的文书就唯唯诺诺放行的样子,韦珣就在心中生出不甘。

    经过一番真真假假的保证,韦珣总算说服了家族让自己带着三十人前往鄂省。不过路线得按照他们的说的走。

    大致路线是从兴义府到贵阳,再从贵阳到遵义府,在遵义府正安县道真县的同族村寨停留,然后去南川,再从渝城坐船直接到武昌。

    韦珣也欣然接受,不管是家族长辈是为了在遵义府和南川那边的族人面前炫耀也好还是真的为了顺路祭祖,获取他们提供的便利也好。韦珣可是打算再次假借一些名头从两处弄上几十号人手帮忙的。

    因为要在渝城坐船去鄂省,所以在韦珣的说服下家族买了四十匹劣马,还都是西南的矮脚马。四十匹劣马就花了将近四百两,不过只是代步和驮运些吃用,到了南川折价卖给同族然后算作船资。

    五十支左轮枪,加上韦珣一行人军人打扮,沿途根本没有不开眼的拦路贼,鬼鬼祟祟在山坡看的人倒是不少,这让韦珣存心让兄弟们见见血的心思付之东流。

    正安元村,这里可以说是南川韦氏的总宗祠所在了,据说是当初韦大郎的后裔韦如颜等人发迹做了遵义府下面的县令,随后就定居在此,然后将家族祠堂也移到这里。

    要说韦氏族人哪里最多,在正安县和周边的道真和遵义府城最多了。

    “吁~”韦珣举手示意大家停马,然后自己下面整了整衣服,看着对面山坡上慌张叫喊还有拿出火绳枪的同族人,韦珣高声喊道:“各位兄弟叔伯不要惊慌,我们自家人。”

    等了一两分钟,一个中年汉子站在一个石磨上朝韦珣喊道:“下面的小伙哪里来的,说是一家人,我们可没见过你们这一伙。”

    “我们是万有老祖的后代,祖先们以前分家,之后定居在兴义府。相信宗祠是有记录的,这回我们路过此地,一是希望可以跪拜一下祖宗牌位,祭奠一下祠堂,二是希望可以从你们这里买点吃用的东西。”

    “既然是同族兄弟,烦请说下字辈,方便我们查证一下。”

    “正大昌明德是我们的先人的字辈,我是文字辈的,不知道有没有我们,这位叔伯尽可查证。”

    “那你们等到一哈(方言,意为一会儿)。”

    半个小时后,上面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出来看了一眼,然后之前搭话的汉子就回话道:“确实是同族兄弟,欢迎欢迎。”

    不一会,几个身背火枪的汉子走了出来,稀奇的看着韦珣一群穿着军装的少年人。

    “我叫韦仁庆,论辈分你喊我叔就可以了。这几个都是跟我同辈的。”韦仁庆收下眼光对韦珣说道。

    韦珣拍了拍马然后给旁边的韦文涛一个眼神,然后韦文涛接过缰绳。“见过几位叔叔,接下来叨扰你们了。”

    “哪里哪里,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你们别嫌弃我们招待不周就好了。”

    很快,在韦仁庆的带领下,韦珣三十一人到了村子里。差不多风格的一字木房,不过规模和数量都远胜老寨和韦珣那一房。

    一番酒肉招待,一个看起来快九十岁的老头子拄着拐杖坐在韦珣对面。

    “后生,看你们这样子,是从了军吗?”

    韦珣正愁没有话茬说这方面的事情呢,于是打蛇随棍的回答:“是的,不过没有正式从军。”

    “哦?这话怎么讲?”

    “他们几个之所以看起来像军人,是我从西方的夷人那里学了兵法,在家里训练了一番。”

    顿了顿韦珣又假装毫不在意的说道:“这回是我一个朋友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大人手下做了一个指挥佥事,不过因为是要援助朝鲜编练的新军,张之洞大人那边没有懂西洋兵法的,所以就向张大人推荐了我。这次我们路过正安,也是为了从渝城坐船去武昌的。”

    “那张大人许了你什么官职?”老头子好奇问道。

    “张大人没许什么官职,不过听我朋友说是这次因为朝鲜与倭人开战,湖广要支援两三万人。信中与我说最少也能谋个营千总的职位。”

    看到老头子不怎么信的样子,韦珣假装有点急了,然后从胸口掏出两张银票,说道:“老祖你可别不信,我那个朋友的老爹就在张之洞大人手下做佐领。这一千两还是他怕我不信特意随信寄来让我招亲随所用的。您瞧瞧。”

    虽然是地主阶级,可看到一千两的银票,确实是心里让周围的人信了大半。毕竟一千两相当于后世人看到四五百万那样,换位想想凭空给一个远方的人寄送四五百万元,想想都没人认为是欺骗。

    老头子瞧了瞧银票,感叹地说道:“看来你们那一房要发了啊。”(发:意为发达。)

    “发不发还不一定,兵危战凶,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是殒命沙场。”韦珣谦虚了一下。

    “死的那都是大头兵,做军官的没那么容易死。”老头子不咸不淡的说了句后,又试探的问道:“后生你这边才有三十号人帮手,怕是不够啊。”

    确实是这样,自从太平军起义之后,各地团练和绿营的将官都开始克扣军饷然后从中拿出一部分培养身边的护卫。其中尤其以曾国藩的湘军著称,尤其是湘军上下大大小小的将令从江南搜刮了不少的金银财富让小半个湘省都富了起来。

    “老祖说得对,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兴义府的男丁不多,那边又乱,挑挑选选才有三十人,再多要是遇到强盗就没法保住村子了。”

    韦珣顺着话头忧心的继续说:“我大爷爷他们让我带着他们从兴义府往遵义府到渝城也是存着看看这边的同族能不能招募到一些人手帮衬的想法。”

    “按理来说,都是同族肯定要帮衬一二的,可后生你此去鄂省一切未定,贸然带着大批人马沿途多有不便。”老头子抽了下烟筒继续又说:“不如这样,我叫两个子侄跟着你到武昌,等你们安顿下来,到时候来一封书信,族中会挑选丁壮帮衬你。”

    没能直接招募到人手让韦珣失望,不过也正常。毕竟比起兴义府那边的知根知底,这边只是靠着一本族谱来维系的脆弱感情。平白无故让韦珣招募一批大活人跟着去武昌,尤其是韦珣才十**岁,能不能在武昌谋求官位还是另外的事情,谁知道靠不靠谱,老头子派人跟着看看虚实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