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 > 第一章 衙日军议

第一章 衙日军议

作者:闻香识女人s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四月望日,进入夏季,天气已经开始有些燥热的气象。

    潞州城,昭义军节度使府。

    府内节堂人头攒动,人群正前方的香案上,祭香已经燃起。

    在香案上方正中悬挂着一副画像,画中人物形神魁壮,阔面隆准,有人主之姿,正是大周开国太祖郭威。

    而节度使牙旗分列在左右两侧,在祭香烟气儿氤氲下,整个节堂内气氛显得异常肃穆。

    节度使李筠(原名李荣)正率众例行衙日拜祭,整个拜祭流程执行得一丝不苟。

    自李唐末年以来,地方藩镇桀骜不驯,自任将吏,割据一方,其虽无自立之名,却实有自立之实。

    而河北、河东的诸多节度使更是屡屡暴力对抗朝廷,致使中央朝廷威严扫地。

    后朱梁篡立,五代交替,十国林立,天下形势更是纷乱如麻。

    东京城头的大王旗居然在短短四十余年间,更换了五次。论频率,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更替是远远比不上中央朝廷的。

    待后周建立后,两代天子重视民生,与民生息,国力不断加强。

    今上即位后,更是拣选禁军,严格军法,确立军中阶级,遏制军中骄兵气焰,使得东京禁军在对外作战时,多有建功。

    东京朝廷的权威得到不断加强,天下终于迎来统一的曙光。

    但是即使历届东京朝廷在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力,但为了地方安稳,短时间内还是难以彻底裁撤藩镇的。

    而大周诸多藩镇的节度使仍旧跨州连郡,尽掌一地的军事民政,宛然一副土皇帝的做派,针对东京的政令更是时有阳奉阴违之举。

    因此在北地藩镇中,还是很少有对国君,尤其是已经驾崩的前代君王如此恭敬的节度使了。

    若是放在别人身上必然会迎来一句“表面文章,实则心怀不轨”的评价。

    但是李筠的心腹却是了解自家节帅,昭义军李筠对大周太祖的敬意是实打实的。

    李筠自后唐参军以来,屡立战功,却一直未实现建节开府的夙愿。

    直到李筠效命于大周太祖郭威账下,颇立功勋,遂为郭威信重。

    之后他随郭威起事入东京,在郭威黄袍加身后,论功行赏,李筠方才得以建节开府,一展抱负。

    大周建国后,李筠先后任义成军节度使(滑州)、彰德军节度使(相州),皆属要地。

    之后又因为昭义军临近北汉,控扼河洛,俯视河北,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李筠奉命接替常思,移镇昭义军。

    在大周朝廷对李筠屡加恩典后,他俨然成为了河东方面的重帅,因此李筠对于大周太祖如此恭敬,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李筠同样也不负大周两代君主的厚望,除了世宗初登大宝的显德元年,护军穆令均贪功冒进损兵折将外,李筠部署袭扰北汉,屡有所得,颇立功勋。

    今年四月初,昭义军行军司马范守图再入河东界,降其二寨。

    因此此次衙参恰逢其会,倒也算是一次小型的军事会议。

    拜祭完太祖和节度使麾节后,李筠率领众人来到了节度使府二堂的议事大厅。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正中交椅上,而昭义军文武僚属则分坐两侧。

    节度判官孙孚负责主持衙日会议,他率先开口道:“东京邸报言,淮南捷报,三月下旬寿州守将刘仁瞻病重,其部下献城投降,寿州已经告破。”

    听闻孙孚此言,顿时大厅内人声喧哗。

    之前厅内诸人也只是听到小道消息“官家已破寿州城”,如今传闻坐实,潞州文武僚属交头接耳,笑语喧哗,皆是振奋不已。

    毕竟天下纷争已久,人心思定,而大周愈发兵强马壮,或许戡平这乱世的壮举就应证在这大周身上。

    而坐在郭周这艘大船上的文武将臣,怎能不兴奋,身处强盛的大周,其必将大有可为。

    五代后期东京朝廷掌控力已经越来越大,流官移镇盛行,藩镇已经很难再形成地方势力。

    而高平之战后,大周东京禁军屡经拣选,尽去老弱赢小,可谓是兵强马壮,诸镇州兵更是不能与之抗衡。

    因此,明眼人可以觉察到统一的脚步在加快,只要大周内部不乱,这郭家必将开创一个新的统一王朝。

    孙孚观堂内气氛热烈,随即向南方一拱手,厉声道:“南面官家两下淮南,伪唐江北诸州皆战栗不已。如今寿州告破,其余江北诸州县的收复也只是时间问题。”

    “为官家贺,为大周贺。”

    “为官家贺,为大周贺。”

    “......”

    厅内诸人也随着孙孚喊了几口,但是声音参差不齐,这番模样倒是有些惹人发笑。

    李筠见大厅内文武僚属如此行状,他也不故作气恼,来深究厅内诸人的失礼,反而是脸上的笑意愈发热烈。

    同时他也连连点头,原先对于这个让他避讳改名的小儿辈,久经沙场的李筠是看不上的。

    其实不用说李筠了,就是东京城的禁军高级管军,在郭荣初登大位的时候,都不看好这位太祖义子。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何徽更是在高平之战作为大周右军,率先溃败,一路南奔,把郭荣“卖”给了北汉、契丹联军。

    得亏是郭荣当机立断,亲冒矢石,再加上麾下殿前司诸将校用命,后周军队才得以以少击众,反败为胜,重创刘旻的北汉军队。

    如果说高平之战,显示出了郭荣的与众不凡,让军中、朝堂和地方藩镇开始接受这位新帝。

    那么高平大捷后,郭荣战后问责,以雷霆手段斩杀七十余名军中将校,就可谓是敲响了郭荣从严治军治国的第一锤。

    就算是他这个宿将,也不敢再小觑这位东京天子。

    这位官家即位这几年,几乎无年不战,西取秦风阶成四州,挫败蜀人,将蜀军再次赶回汉中;两下淮南,尽取江北州县,也是指日可待,当真是对得起一句雄才大略。

    但是一想到这位官家的行事风格,李筠不由得犯难,思及自家富贵,他对李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或许我也应当收敛些,但是这位官家对待臣子过于苛刻,动辄打杀。”

    “我若是退一步,被朝廷拿捏住了,大哥儿那副怯懦的样子,又如何能够保全李家富贵。”

    想到此处,李筠再也无法挤出笑意,面容上甚至有了些忧虑之色。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筠养尊处优数年,面容愈发富态,但是在昭义军中仍旧是威严不可侵犯的存在,他一敛胡须缓缓说道:“范司马降服伪汉两寨,也算是小有功劳。仲卿,你稍后派人向东京报捷。”

    在李筠开口后,议事大厅内瞬间便恢复了安静,所有人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

    “是,节帅。”节度推官闾丘仲卿听闻李筠点他的将,便起身拱手应承道。

    在昭义军幕府两从事中,节度判官孙孚主管民事,节度推官闾丘仲卿主管军事。

    虽然孙孚的判官官阶要比闾丘仲卿的推官大一品,但是昭义军作为军事要地,军政更为核心,由此可见,闾丘仲卿才算是李筠的心腹幕僚。

    正在这时,一个身着华服的青年男子直直地闯进议事大厅,他窘困的模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大厅内部诸人的注意力。

    只见此人年岁不大,相貌清秀,衣着更是华丽不已。大约他是着急赶来,因此不但衣衫不甚整洁,连额头也布满汗珠。

    而大厅外的亲军小校却并未拦截他,使得此人得以直接进入昭义军重地——议事大厅,由此可知,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亦是昭义军的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