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_分卷阅读_193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33.见《荀子·非相》。
34.请参看本书第二章。
35.见《荀子·礼论》。
36.见《韩非子·显学》。
37.见《论语·阳货》。
38.见《老子·第五十八章》。
后记
1.见《庄子·秋水》。
2.见《论语·颜渊》。
3.见《孟子·公孙丑下》。
4.见《庄子·养生主》。
5.见《荀子·劝学》。
6.见《论语·子罕》。
7.见《孟子·告子下》。
8.见《孟子·离娄上》。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秦始皇的尸体被秘密运往咸阳,身边堆满了鲍鱼。
但他的事业却被刘邦全面接手,包括他开拓的疆域,他开创的制度,他开辟的道路,以及背后的理想。
第一章始皇革命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
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
兴亡只在顷刻间
大秦帝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了,迅速异常,没有商量,就像他们当年的横空出世。
请看时间表——
前230年,秦灭韩。
前228年,秦灭赵。
前225年,秦灭魏。
前223年,秦灭楚。
前222年,秦灭燕。
前221年,秦灭齐,嬴政称帝。
前210年,秦始皇卒,秦二世立。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前207年,秦去帝号,改称秦王。
前206年,秦亡。
这就是说,从王国变成帝国,秦只用了九年工夫;从称帝到灭亡,也不到十五年。
如此结局,恐怕是秦始皇没有想到的。
事实上,嬴政对自己的帝国信心满满。他的自信,在称帝之后的第一份诏书中表现得不容置疑。
诏书的内容,是要废除谥号制度。
所谓谥号,就是中国古代君主、贵族和名人死后,被授予的一个盖棺论定的称号,比如平王的平,文公的文,襄子的襄。有了谥号,此人就有了一个历史的评价。最好的是文和武,叫“灵”的则不灵。春秋时期的晋灵公、郑灵公、陈灵公、楚灵王,都是死于非命。
历史总是会有价值判断的,哪怕委婉隐晦。
然而秦始皇却不以为然。因为君主的谥号并不能由自己在生前商定,只能在死后由他人议决。所以嬴政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很不可取。
问题是谥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区别不同世代的君主。比如周,文王之后是武王,武王之后是成王,成王之后是康王。如果都叫周王,就不知谁是谁了。
同样,没有了谥号,秦的皇帝难道都叫秦皇?后人读史的时候,怎么弄得清呢?
秦始皇却自有办法。他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1
好一个“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看来,他根本就没想到大秦帝国会有死掉的那一天。
然而怎么样呢?
二世而亡。
实际上,秦二世继位的第二年,陈胜吴广就反了。义军大旗一举,天下云集响应,星火顷刻燎原。两年后,秦相赵高谋杀了二世皇帝,立子婴为秦君,去帝号,称秦王。也就是说,仅仅风光了十四年,大秦就一落千丈,由帝国重新变成了王国。更可悲的是,降格为王国的秦并没能苟延残喘,子婴也很快就向刘邦投降。这位可怜兮兮的亡国之君,其实只当了四十六天秦王。
33.见《荀子·非相》。
34.请参看本书第二章。
35.见《荀子·礼论》。
36.见《韩非子·显学》。
37.见《论语·阳货》。
38.见《老子·第五十八章》。
后记
1.见《庄子·秋水》。
2.见《论语·颜渊》。
3.见《孟子·公孙丑下》。
4.见《庄子·养生主》。
5.见《荀子·劝学》。
6.见《论语·子罕》。
7.见《孟子·告子下》。
8.见《孟子·离娄上》。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秦始皇的尸体被秘密运往咸阳,身边堆满了鲍鱼。
但他的事业却被刘邦全面接手,包括他开拓的疆域,他开创的制度,他开辟的道路,以及背后的理想。
第一章始皇革命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
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
兴亡只在顷刻间
大秦帝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了,迅速异常,没有商量,就像他们当年的横空出世。
请看时间表——
前230年,秦灭韩。
前228年,秦灭赵。
前225年,秦灭魏。
前223年,秦灭楚。
前222年,秦灭燕。
前221年,秦灭齐,嬴政称帝。
前210年,秦始皇卒,秦二世立。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前207年,秦去帝号,改称秦王。
前206年,秦亡。
这就是说,从王国变成帝国,秦只用了九年工夫;从称帝到灭亡,也不到十五年。
如此结局,恐怕是秦始皇没有想到的。
事实上,嬴政对自己的帝国信心满满。他的自信,在称帝之后的第一份诏书中表现得不容置疑。
诏书的内容,是要废除谥号制度。
所谓谥号,就是中国古代君主、贵族和名人死后,被授予的一个盖棺论定的称号,比如平王的平,文公的文,襄子的襄。有了谥号,此人就有了一个历史的评价。最好的是文和武,叫“灵”的则不灵。春秋时期的晋灵公、郑灵公、陈灵公、楚灵王,都是死于非命。
历史总是会有价值判断的,哪怕委婉隐晦。
然而秦始皇却不以为然。因为君主的谥号并不能由自己在生前商定,只能在死后由他人议决。所以嬴政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很不可取。
问题是谥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区别不同世代的君主。比如周,文王之后是武王,武王之后是成王,成王之后是康王。如果都叫周王,就不知谁是谁了。
同样,没有了谥号,秦的皇帝难道都叫秦皇?后人读史的时候,怎么弄得清呢?
秦始皇却自有办法。他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1
好一个“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看来,他根本就没想到大秦帝国会有死掉的那一天。
然而怎么样呢?
二世而亡。
实际上,秦二世继位的第二年,陈胜吴广就反了。义军大旗一举,天下云集响应,星火顷刻燎原。两年后,秦相赵高谋杀了二世皇帝,立子婴为秦君,去帝号,称秦王。也就是说,仅仅风光了十四年,大秦就一落千丈,由帝国重新变成了王国。更可悲的是,降格为王国的秦并没能苟延残喘,子婴也很快就向刘邦投降。这位可怜兮兮的亡国之君,其实只当了四十六天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