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导课技能及案例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兴奋点,若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畅然步入状态,则是一门成功的艺术。本文着重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课技能,并结合实例分析,以此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导课技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课技能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
[一]中学语文教师导课技能的基本理论知识
导课,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导语精彩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为学习讲授新课内容缔造了良好的开端;导语枯燥无味,学生听而生厌,学习兴趣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状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设计好的导入语是非常重要的。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讲课导入很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语文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
(一)导课的基本原则
1、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每上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展开。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目的。无的放失的导入,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画蛇添足,最终必然弄巧成拙。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进行导入设计。
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所以,导入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3、导入要短小精悍,以三至五分钟为好,在“精”上下工夫。
语文课文的导入的趣味性较高,学生对于导入的兴趣要浓的多,如果教师在导入时叙述过多,内容过长,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兴趣的转移,最终失去导入的固有目的。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
4、因文制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应作不同的导入设计。
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多种文体,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亦应有所区分:文情并茂的散文可以导之以情,以情激情;平实浅易的说明文宜导入以趣,激发学习情趣;富于哲理和逻辑力量的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思考
(二)导课的基本要求。
导课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的状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主体”做学习的主人。
1、能引学生入胜。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同进入迷人胜景一样乐而忘返,这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也是每一堂语文课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态自然,课堂气氛既安静又活跃,和谐而融洽。教师的语言要有声有色,抑扬顿挫,提出问题角度要新,揭示的矛盾要突出。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与已知有联系或能增进新知的事物,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每一堂课的特点,设计导课的方法,或温故导入,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2、能导学生生情。
导课时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学习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情感在其中的作用很大。如果教师在导课时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情感师生感情达到共融,就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应当是枯燥的,毫无热情和纯理性的,因为知识不仅是对观察的反映,而且是对现实的态度,这些态度中包含着个性的情感表现、内心感受以及带有深刻的个性倾向性,为此,教师在导课时必须有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要深入角色,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理智感的产生。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学生踏上认识阶梯的这一步感觉如何,心境怎样,决定着他整堂课的学习效果。
3、能启迪学生智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主要形式,按教育学的原理来说,智育的过程即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实施智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引导学生把记忆和思考结合起来。导课要启发学生的智力,就要求教师触到“敏感点”上,把学生迅速的引入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去,这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精力,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全班学生都参与认识活动。因此,教师的导课要教会学生思维与推理。
[二]中学语文教师导课技能案例分析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课堂上要求老师少讲、学生多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甚至出现了江苏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一节课教师只讲十五分钟”这些观点及倡导,其良苦用心及目的,无非就是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少讲,而其在课外下的功夫却不少,因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得精心畴划。其中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悬念激趣式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如戚泽成老师的一堂公开课烛之武退秦师,就用“三十六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再如在教学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等课文时,可说:“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们究竟因何而被休弃的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并结合礼记中的古文化知识“女子七弃”及有关事例,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地学习。如在教学祝福时,用“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设置悬念导入。
二、串联照应式
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面点过渡式
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后人传唱。”
四、故事吸引式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拿来主义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就想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
五、对联引入式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它,学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可用对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学生读了对联,会兴趣倍增。对于对联中所描绘的悲惨命运深感同情。然后再说:“这副对联是周作人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人而作的对联,周作人对两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对于两人的遭遇,鲁迅先生也拿起他那匕首般的笔,写下了这篇记念刘和珍君。”根据对联,学生理解文章就方便了很多。
六、背景激情式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文本的残缺中成就其完美的。“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以现成的答案来规范作品的解读,所以在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例如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等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而向学生提供背景等材料,决不是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而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
七、概括留白式
国画中的“留白”有着无穷的空间,使人无限遐想,是一种特殊的审美需求。而语文教学的导入,提倡概括简练的粗线条设计,以便能给予学生教学的整体感,并留出“足够”的空白,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如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可如此导入:“本文可用三句话概括,即‘一间破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句话进入文本,寻找感觉。”在教学赤壁赋,则这样导入:“本文很美,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请同学们美读体会,再畅谈感受。”而在教学逍遥游时,导语可这样设计:“本文中有‘四笑’,它们是谁‘笑’谁呢?又是为何而‘笑’呢?请同学们在这些‘笑’中去揣摩庄子的大智慧,领会庄子的思想。”
八、关注生活式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是语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留心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并能信手拈来,认真提炼。这样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文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
九、情境创设式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鸿门宴时,可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点出人物导入等。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导入都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而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语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点出人物导入、叙述故事导入等。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具体来说,一是力避落入俗套,给学生以新鲜感,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二是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三)中学语文教师导课技能思考与训练
导课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导课时应注意一些问题。
1、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激起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作为一个教师,一踏进课堂就要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对于语文课本中文艺性课文的讲解,教师要有激情,要进入“角色”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受到健康高尚情操的熏陶。
2、要设置好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学记中有这样的解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可见,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课时,教师就要运用设喻、质疑、设置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使学生感到新鲜、亲切、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要求,诱导学生思考。
3、要联系学生的旧知识和实际生活体验。
人的认识总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感知新知识总是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来感知新知识。因而导课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得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生活体验。
4、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时可以对学生展示学习前景,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导课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导课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序幕。导课是为新授教学服务的,教师既要重视导课,又要重视新授知识的教学,既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真正具有艺术性、效益性和创造性。
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式,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导课方法将会不断的涌现出来,这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书目:
1党晓丽论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类型设计科技信息-2007年10期-155-155页
2周印兰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中国文化教育网
3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于漪主编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5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兴奋点,若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畅然步入状态,则是一门成功的艺术。本文着重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课技能,并结合实例分析,以此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导课技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课技能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
[一]中学语文教师导课技能的基本理论知识
导课,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导语精彩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为学习讲授新课内容缔造了良好的开端;导语枯燥无味,学生听而生厌,学习兴趣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状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设计好的导入语是非常重要的。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讲课导入很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语文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
(一)导课的基本原则
1、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每上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展开。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目的。无的放失的导入,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画蛇添足,最终必然弄巧成拙。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进行导入设计。
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所以,导入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3、导入要短小精悍,以三至五分钟为好,在“精”上下工夫。
语文课文的导入的趣味性较高,学生对于导入的兴趣要浓的多,如果教师在导入时叙述过多,内容过长,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兴趣的转移,最终失去导入的固有目的。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
4、因文制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应作不同的导入设计。
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多种文体,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亦应有所区分:文情并茂的散文可以导之以情,以情激情;平实浅易的说明文宜导入以趣,激发学习情趣;富于哲理和逻辑力量的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思考
(二)导课的基本要求。
导课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的状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主体”做学习的主人。
1、能引学生入胜。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同进入迷人胜景一样乐而忘返,这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也是每一堂语文课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态自然,课堂气氛既安静又活跃,和谐而融洽。教师的语言要有声有色,抑扬顿挫,提出问题角度要新,揭示的矛盾要突出。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与已知有联系或能增进新知的事物,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每一堂课的特点,设计导课的方法,或温故导入,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2、能导学生生情。
导课时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学习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情感在其中的作用很大。如果教师在导课时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情感师生感情达到共融,就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应当是枯燥的,毫无热情和纯理性的,因为知识不仅是对观察的反映,而且是对现实的态度,这些态度中包含着个性的情感表现、内心感受以及带有深刻的个性倾向性,为此,教师在导课时必须有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要深入角色,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理智感的产生。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学生踏上认识阶梯的这一步感觉如何,心境怎样,决定着他整堂课的学习效果。
3、能启迪学生智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主要形式,按教育学的原理来说,智育的过程即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实施智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引导学生把记忆和思考结合起来。导课要启发学生的智力,就要求教师触到“敏感点”上,把学生迅速的引入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去,这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精力,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全班学生都参与认识活动。因此,教师的导课要教会学生思维与推理。
[二]中学语文教师导课技能案例分析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课堂上要求老师少讲、学生多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甚至出现了江苏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一节课教师只讲十五分钟”这些观点及倡导,其良苦用心及目的,无非就是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少讲,而其在课外下的功夫却不少,因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得精心畴划。其中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悬念激趣式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如戚泽成老师的一堂公开课烛之武退秦师,就用“三十六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再如在教学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等课文时,可说:“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们究竟因何而被休弃的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并结合礼记中的古文化知识“女子七弃”及有关事例,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地学习。如在教学祝福时,用“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设置悬念导入。
二、串联照应式
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面点过渡式
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后人传唱。”
四、故事吸引式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拿来主义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就想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
五、对联引入式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它,学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可用对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学生读了对联,会兴趣倍增。对于对联中所描绘的悲惨命运深感同情。然后再说:“这副对联是周作人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人而作的对联,周作人对两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对于两人的遭遇,鲁迅先生也拿起他那匕首般的笔,写下了这篇记念刘和珍君。”根据对联,学生理解文章就方便了很多。
六、背景激情式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文本的残缺中成就其完美的。“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以现成的答案来规范作品的解读,所以在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例如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等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而向学生提供背景等材料,决不是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而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
七、概括留白式
国画中的“留白”有着无穷的空间,使人无限遐想,是一种特殊的审美需求。而语文教学的导入,提倡概括简练的粗线条设计,以便能给予学生教学的整体感,并留出“足够”的空白,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如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可如此导入:“本文可用三句话概括,即‘一间破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句话进入文本,寻找感觉。”在教学赤壁赋,则这样导入:“本文很美,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请同学们美读体会,再畅谈感受。”而在教学逍遥游时,导语可这样设计:“本文中有‘四笑’,它们是谁‘笑’谁呢?又是为何而‘笑’呢?请同学们在这些‘笑’中去揣摩庄子的大智慧,领会庄子的思想。”
八、关注生活式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是语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留心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并能信手拈来,认真提炼。这样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文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
九、情境创设式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鸿门宴时,可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点出人物导入等。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导入都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而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语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点出人物导入、叙述故事导入等。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具体来说,一是力避落入俗套,给学生以新鲜感,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二是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三)中学语文教师导课技能思考与训练
导课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导课时应注意一些问题。
1、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激起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作为一个教师,一踏进课堂就要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对于语文课本中文艺性课文的讲解,教师要有激情,要进入“角色”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受到健康高尚情操的熏陶。
2、要设置好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学记中有这样的解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可见,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课时,教师就要运用设喻、质疑、设置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使学生感到新鲜、亲切、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要求,诱导学生思考。
3、要联系学生的旧知识和实际生活体验。
人的认识总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感知新知识总是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来感知新知识。因而导课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得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生活体验。
4、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时可以对学生展示学习前景,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导课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导课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序幕。导课是为新授教学服务的,教师既要重视导课,又要重视新授知识的教学,既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真正具有艺术性、效益性和创造性。
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式,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导课方法将会不断的涌现出来,这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书目:
1党晓丽论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类型设计科技信息-2007年10期-155-155页
2周印兰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中国文化教育网
3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于漪主编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5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