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有女上门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达答应了赵云的请求,当日跟随赵云而来,后来归降的那一百多名骑兵,全部交还给他,让他带着这些骑兵护送,兖州的兵则是一个也不用。
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表现出对赵云的绝对信任,让他带着这些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兵,想去哪里都可以。
就算到了徐州选择跟随刘备也可以。
刘达认为,赵云这样的人,诺出必行,当他完成对关羽的许诺之后,便是完成对自己的许诺了。
当日他曾经说过,待他把刘备妻女送还给刘备后,就会回来在刘达马前效力。
昌邑城外,刘达率领众将出城相送。
“将军放心,云三十日内必回。”
赵云坐在马上,身穿铠甲,肩披白色战袍,手持长矛,向刘达拱手道。
“子龙勿过急,此去东海七八百里,又带着妇孺,勿因急着赶路而苦累了她们,你何时回来都可,我在昌邑候着你便是。”
赶着马车,又有妇人孩子,就算每日能走五十里,去到东海也要半个月了。
赵云到了东海也得歇息几天,回程急赶的话时间来得及,只是这样太辛苦了。
当然,刘达心里是希望赵云早日回来的,毕竟人心不能猜透,虽然自己相信他会回来,可也要见到了才能真正放心。
“将军,保重!”
赵云向刘达拜别,护着马车向东而去。
刘达看着赵云远去的身影挥手。
“将军,他还会回来吗?”
旁边的将军吴白问道。
“是啊,去了徐州,他若是跟了刘备,那咱们岂不是白救他了。”
“不错,将军应该勿将其兵交还,而以咱们兖州兵随护。”
不少将军校尉提出疑虑。
“他会回来的。”
另一边的太史慈替刘达回答了。
刘达笑笑言道:“赵子龙和你们一样,都是我完全可以信任之人。”
众人闻言不再说话,心里皆颇为得意,能被主帅信任,那是难得的一份荣耀。
直到赵云的身影完全消逝之后,刘达才带领众将军回城。
回到刺史府,刘达进府时,迎面一位年近五十岁的儒士打扮之人正摇头叹气而出。
儒士见到刘达,忽然停住脚步,仔细端详片刻之后,却摇头叹气更厉害了,嘴里还在直言:“可惜,可惜!”
刘达看着他三步一回头地走远,心里觉得莫名其妙,入到府内,父母二人正站在院中。
“父亲,适才来访之人,为何摇头叹气而出?”
他向刘岱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刘岱笑笑说道:“文弘,你如今已年二十,早该婚娶了,适才来访之人,乃是欲将其女许你为妻。”
刘达一听乐了,终于有人操心起自己的终身大事了,不过这年头一般只有男方向女方提亲,这女家都是自己送上门了。
也难怪,自己的父亲现在是兖州牧和镇东将军,自己又是扬威中郎将,又已到了婚娶之年而仍单身,那些世家豪族之人肯定想将女儿嫁给自己,好让其家族在兖州更加强盛。
“哦,他是何人?”刘达问道。
“他是济阴成武人,名叫樊良,其祖曾任州治中。樊良此人颇喜读书,而立之年方得一女,现年十八,亦喜读书,且颇有姿色。成武县令赵进是荆州南阳人,有二子,长子赵重,次子赵范,其长子现年十九,因而向樊良提亲,想让其女嫁于长子赵重。只是赵重自少年弱多病,为人又不好读书,因而樊良与其女皆不欲应亲。”
刘达听到这里好像想起了什么,樊良?赵范?这似乎有关联,却又一时想不清楚。
正在沉思之际,又听刘岱继续说道:“樊良知你未娶,因而携女亲至昌邑,欲结两家之亲……”
这时刘达想起来了,樊氏不就是桂阳太守赵范之嫂吗?后来他还想把其嫂许给赵云,被赵云拒绝了。
可是如果樊良来向自己提亲,赵家还能娶到樊氏吗?
对了,历史上刘岱此时已经不在了,就算在,也未必会答应。
想到此处,刘达急问:“父亲可曾答应?”
刘岱见儿子问得这么急,以为刘达怕他答应了,便笑道:“没有,我知你之志,须给你寻一个更好的人家。”
他说的更好的人家,主要是指家世。
以刘家现在的身份地位,肯定是想要找一个官宦世家之后,那样才能门当户对。
可刘达一听没答应更急了,史书上记载那樊氏有国色,赵云取桂阳是在建安十四年,距现在有十七年,到那时樊氏已经三十五岁,而却仍有国色,说明其貌着实甚美。
英雄配美人,还管他什么家世不家世,而且樊氏也不是下贱之家,只不过家世不显而已。
“父亲,母亲,达儿请求此事由儿作主,待达儿去会过那樊良,是否应亲,由达儿决断,可否?”
刘达想亲自去见一见樊氏,看看她长得到底是如何国色,为人性格又是如何,毕竟是要当自己的妻子,肯定要好好审一审。
刘岱迟疑道:“其家世……文弘,你须以公卿牧守之家女为妻。”
“父亲,方今天下已乱,我们若欲主一方,不能只结好世家豪族之人,寻常百姓亦应有所示好,如此我们方可稳居一方。况且现在兖州亦无适配人家,不妨让达儿去看看,若可以便应下了。”
可能在刘达的观念里,娶谁都一样,门当户对的观念没那么强,但刘岱不一样,婚姻首先是为利益服务。
世家相结才能更好的稳固利益,如果与寻常百姓相结,那只能是自己被对方利用,而自己从对方身上却得不到任何利益。
这是刘岱顾虑的重点。
“文弘,陈留边氏有女……”
刘岱说的陈留边氏,便是指边让之女。
边氏一族,确实能配得上他刘家,桓帝时的边韶边孝先,就是昼日假卧被弟子私嘲为“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的那位。
他曾官至尚书令和陈相,而边让亦曾官至九江太守,名声又响,能与边氏结亲当然非常好。
不过刘达知道,边让根本就看不起刘岱,或许也看不起他刘达,贸然去提亲,到时候被拒绝,那才叫一个难堪。
但是他不可能直接跟刘岱这么说,而是深深向父亲躬身行礼恳求道:“父亲,此事请容达儿自作主!”
言罢并不直身,仍然躬腰而待。
刘岱无奈,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儿子的所作所为,从救自己到击败黄巾,再到兵向平原斩杀伪兖州刺史单经,都看得出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有见识的人。
婚姻大事按理说应由父母作主,但现在儿子坚持请求,刘岱只好叹了一声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去吧,若是可以,娶为偏妻即可。”
刘达得到准许后大喜,朗声应道:“诺。”
直身后便急忙带上护卫,出府直奔城中馆舍,去拜会暂宿于馆舍的樊良父女。
刘达答应了赵云的请求,当日跟随赵云而来,后来归降的那一百多名骑兵,全部交还给他,让他带着这些骑兵护送,兖州的兵则是一个也不用。
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表现出对赵云的绝对信任,让他带着这些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兵,想去哪里都可以。
就算到了徐州选择跟随刘备也可以。
刘达认为,赵云这样的人,诺出必行,当他完成对关羽的许诺之后,便是完成对自己的许诺了。
当日他曾经说过,待他把刘备妻女送还给刘备后,就会回来在刘达马前效力。
昌邑城外,刘达率领众将出城相送。
“将军放心,云三十日内必回。”
赵云坐在马上,身穿铠甲,肩披白色战袍,手持长矛,向刘达拱手道。
“子龙勿过急,此去东海七八百里,又带着妇孺,勿因急着赶路而苦累了她们,你何时回来都可,我在昌邑候着你便是。”
赶着马车,又有妇人孩子,就算每日能走五十里,去到东海也要半个月了。
赵云到了东海也得歇息几天,回程急赶的话时间来得及,只是这样太辛苦了。
当然,刘达心里是希望赵云早日回来的,毕竟人心不能猜透,虽然自己相信他会回来,可也要见到了才能真正放心。
“将军,保重!”
赵云向刘达拜别,护着马车向东而去。
刘达看着赵云远去的身影挥手。
“将军,他还会回来吗?”
旁边的将军吴白问道。
“是啊,去了徐州,他若是跟了刘备,那咱们岂不是白救他了。”
“不错,将军应该勿将其兵交还,而以咱们兖州兵随护。”
不少将军校尉提出疑虑。
“他会回来的。”
另一边的太史慈替刘达回答了。
刘达笑笑言道:“赵子龙和你们一样,都是我完全可以信任之人。”
众人闻言不再说话,心里皆颇为得意,能被主帅信任,那是难得的一份荣耀。
直到赵云的身影完全消逝之后,刘达才带领众将军回城。
回到刺史府,刘达进府时,迎面一位年近五十岁的儒士打扮之人正摇头叹气而出。
儒士见到刘达,忽然停住脚步,仔细端详片刻之后,却摇头叹气更厉害了,嘴里还在直言:“可惜,可惜!”
刘达看着他三步一回头地走远,心里觉得莫名其妙,入到府内,父母二人正站在院中。
“父亲,适才来访之人,为何摇头叹气而出?”
他向刘岱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刘岱笑笑说道:“文弘,你如今已年二十,早该婚娶了,适才来访之人,乃是欲将其女许你为妻。”
刘达一听乐了,终于有人操心起自己的终身大事了,不过这年头一般只有男方向女方提亲,这女家都是自己送上门了。
也难怪,自己的父亲现在是兖州牧和镇东将军,自己又是扬威中郎将,又已到了婚娶之年而仍单身,那些世家豪族之人肯定想将女儿嫁给自己,好让其家族在兖州更加强盛。
“哦,他是何人?”刘达问道。
“他是济阴成武人,名叫樊良,其祖曾任州治中。樊良此人颇喜读书,而立之年方得一女,现年十八,亦喜读书,且颇有姿色。成武县令赵进是荆州南阳人,有二子,长子赵重,次子赵范,其长子现年十九,因而向樊良提亲,想让其女嫁于长子赵重。只是赵重自少年弱多病,为人又不好读书,因而樊良与其女皆不欲应亲。”
刘达听到这里好像想起了什么,樊良?赵范?这似乎有关联,却又一时想不清楚。
正在沉思之际,又听刘岱继续说道:“樊良知你未娶,因而携女亲至昌邑,欲结两家之亲……”
这时刘达想起来了,樊氏不就是桂阳太守赵范之嫂吗?后来他还想把其嫂许给赵云,被赵云拒绝了。
可是如果樊良来向自己提亲,赵家还能娶到樊氏吗?
对了,历史上刘岱此时已经不在了,就算在,也未必会答应。
想到此处,刘达急问:“父亲可曾答应?”
刘岱见儿子问得这么急,以为刘达怕他答应了,便笑道:“没有,我知你之志,须给你寻一个更好的人家。”
他说的更好的人家,主要是指家世。
以刘家现在的身份地位,肯定是想要找一个官宦世家之后,那样才能门当户对。
可刘达一听没答应更急了,史书上记载那樊氏有国色,赵云取桂阳是在建安十四年,距现在有十七年,到那时樊氏已经三十五岁,而却仍有国色,说明其貌着实甚美。
英雄配美人,还管他什么家世不家世,而且樊氏也不是下贱之家,只不过家世不显而已。
“父亲,母亲,达儿请求此事由儿作主,待达儿去会过那樊良,是否应亲,由达儿决断,可否?”
刘达想亲自去见一见樊氏,看看她长得到底是如何国色,为人性格又是如何,毕竟是要当自己的妻子,肯定要好好审一审。
刘岱迟疑道:“其家世……文弘,你须以公卿牧守之家女为妻。”
“父亲,方今天下已乱,我们若欲主一方,不能只结好世家豪族之人,寻常百姓亦应有所示好,如此我们方可稳居一方。况且现在兖州亦无适配人家,不妨让达儿去看看,若可以便应下了。”
可能在刘达的观念里,娶谁都一样,门当户对的观念没那么强,但刘岱不一样,婚姻首先是为利益服务。
世家相结才能更好的稳固利益,如果与寻常百姓相结,那只能是自己被对方利用,而自己从对方身上却得不到任何利益。
这是刘岱顾虑的重点。
“文弘,陈留边氏有女……”
刘岱说的陈留边氏,便是指边让之女。
边氏一族,确实能配得上他刘家,桓帝时的边韶边孝先,就是昼日假卧被弟子私嘲为“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的那位。
他曾官至尚书令和陈相,而边让亦曾官至九江太守,名声又响,能与边氏结亲当然非常好。
不过刘达知道,边让根本就看不起刘岱,或许也看不起他刘达,贸然去提亲,到时候被拒绝,那才叫一个难堪。
但是他不可能直接跟刘岱这么说,而是深深向父亲躬身行礼恳求道:“父亲,此事请容达儿自作主!”
言罢并不直身,仍然躬腰而待。
刘岱无奈,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儿子的所作所为,从救自己到击败黄巾,再到兵向平原斩杀伪兖州刺史单经,都看得出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有见识的人。
婚姻大事按理说应由父母作主,但现在儿子坚持请求,刘岱只好叹了一声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去吧,若是可以,娶为偏妻即可。”
刘达得到准许后大喜,朗声应道:“诺。”
直身后便急忙带上护卫,出府直奔城中馆舍,去拜会暂宿于馆舍的樊良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