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曜权臣_分卷阅读_40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不是在想我?”
“我天天能见着你,想你做什么?”
“如果是想跟我……嗯,不必忍着啊,直接说就好了。”
“喂——”韶宁和反嘲,“你还好意思如此大言不惭,也不想想昨晚上,究竟是谁先体力不支晕过去的?”
伶舟心下微微一窘,脸上却面不改色:“那就多练习几次,下回我保证不在你筋疲力尽之前晕过去。”
韶宁和忍不住被他逗笑了,摸摸他的脑袋:“行了,别嘴硬了,昨晚上是我没控制好,以后我不会这样毫无节制地折腾你了。”
伶舟心里有点不爽,韶宁和越是惯着他,越让他生起一种挫败感。他对自己第一次的表现很不满意,下一回,他一定要扳回一局才行。
他正如此下着决心,却听韶宁和已经转移了话题:“对了,伶舟,今日丞相召我去问话,你猜结果如何?”
伶舟这才想起正事,忙问:“如何了?”
于是韶宁和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说罢感叹道:“我记着你的话,该冒险的时候就得冒冒险,这法子果然奏效。”
伶舟双眼晶亮地看着他:“那丞相最后答应了么?”
“丞相说,既然我想出人头地,他也不拦着我。他会帮我打通关节,但要成功,还得靠我自己的努力。”
伶舟猜测道:“丞相大人的意思,是让你在接下来的议郎阁会议上有所表现?”
韶宁和惊诧地看着伶舟:“你怎么知道?”
“猜的呗。”伶舟轻描淡写地耸了耸肩,“既能帮你打通关系,又需要靠你自己努力,还有什么比在议郎阁会议上崭露头角更合情合理了?如此一来,大家都看到了你的表现,还有谁会在背地里非议你呢?”
韶宁和点头道:“我也是猜到了丞相有此番考量,所以,我接受了他对我的考验。”
伶舟望着他踌躇满志的模样,心中微微一动,笑道:“宁和,以前我跟着师傅的时候,师傅曾教导过我一句话,现在,我将这句话转赠与你。”
韶宁和想起伶舟还有位已经远游了的世外高人师傅,于是好奇道:“什么话?”
“善造势者,为智;善用势者,为谋。什么时候需要造势,什么时候只需用势,得因时而异。”伶舟说到此,突然表情一变,故作崇拜地望着韶宁和,“这一点,相信议郎大人日后一定能参悟得比小人通透。”
第六十六章
三日之后,议郎阁果然召开了一次议事会。
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除了光禄丞李往昔、光禄大夫蔡衡宇、太中大夫段启云、中散大夫谭笑悯、谏议大夫张崇翮,以及包括韶宁和在内的诸位议郎,还有同样隶属于光禄勋的两位颇有资历的中郎将。
官员们陆续进入会场时,都没有注意到,在会场的另一端,光禄卿管喻龄引着闻守绎,从会场后方的狭窄阶梯拾级而上,十分低调地进入了二楼的小会议厅。
“丞相大人,这边请。”
在管喻龄的示意下,闻守绎神色平和地在主位上落座,他所在的这个位置,只要略一低头,便能透过窗户,将下方的主会场看得一清二楚。
管喻龄从一旁的小厮手中接过茶盘,亲手为闻守绎斟茶,口中赔着小心:“不知丞相大人今日到访,准备不周,还望见谅。”
“是我没有提前通知,这不怪你。”闻守绎摆了摆手,目光却一直停留在楼下主会场的入口处,他发现每一位参会人员在进入会场时,都被要求在登记簿上按手印。
闻守绎鲜少参加此类会议,对此表示不解。
“这是守密承诺,”管喻龄解释道:“一般性会议是不需要如此繁琐的流程的,但如果涉及重要议事内容,在会议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所有参会人员不得对外透露一个字,以手印为证,如若有人违反规定,将根据后果的严重性予以相应惩处。”
“原来如此。”闻守绎微微颔首,随即意识到了什么,起身道:“那么我是否也该避避嫌?”
“不必不必,”管喻龄忙请他坐下,“本次议事内容,是皇上亲自定的。皇上还说,宋将军之事,已事先与丞相大人有过商讨,所以下官认为,丞相大人既是知情人,旁听也无妨。”
闻守绎心下了然,果然是讨论关于宋翊之事。但随即他心中又有些疑惑,皇上跟管喻龄提的这一句话,是随口一提,还是故意为之?
如果只是随口一提,以皇上与管喻龄仅有的几次接触来看,关系应该还未达到能信口闲聊的程度。但若是故意提及……
闻守绎越想越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他拧着眉,将几日前与成帝的一番奏对细细回想了一遍,突然脑中精光乍现,豁然开朗。
他记得,他为帝师时,曾向小皇帝传授过一些御下之法——面对心机深沉者,问话不宜过于直白,否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当旁敲侧击、迂回而上,在对方视听被混淆的瞬间,出其不意地切中要点,往往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钩钜法”。
没想到,皇帝年纪轻轻,竟已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得如火纯青,连他这位老师也被蒙蔽了过去。
当初皇上召他入宫,先是故作随意地八卦了一下前日寿宴之上发生的小插曲——此时的皇上,料想他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是对殷峰所为表现出极度不满,二是宽宏大量不予计较。
若是前者,皇上也许会附和几句,指责殷峰的不是,同时建议他尽早成婚,免除谣言。但谈话也许就到此为止了,因为这只是皇上的一种试探。
但他选择了后者,于是皇上一边安抚他,一边轻巧将此话揭过,随之而来的成婚建议,或许真是太后授意,又或许不过是皇上为了结束这个话题,信口一提罢了。
但他随后给出的拒婚理由,却出乎皇上意料,以至于双方半真半假地上演了一场感人肺腑的忠臣伴仁君的戏码。
不待此戏落幕,皇上紧接着便提出了宋翊之事,这才是此次召见问话的重点。
皇上其实对宋翊早有防心,想召他回京,但考虑到自己亲政时日尚短,势单力薄,万一遇到朝中重臣反对,将阻力重重,难以收场。于是,他打算从昔日恩师兼丞相的闻守绎这里寻求支持。
但召回宋翊,一方面是削弱了宋翊的兵权,另一方面,却是在繁京之地,为殷峰增加了政治盟友,这对闻氏一党来说,却是大大的不利。
是以,才有了开场那一番虚虚实实的试探。
而他借历史典故给出的暗示,也是支持皇上召回宋翊,这使君臣二人立场达成了一致,令皇上十分满意。
最后皇上拜谢恩师的举动,一方面或许是真心诚意地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却也阻断了他的退路,令他不得不坚定立场支持到底,没有动摇反悔的余地。
如果是平日里的他,或许在皇上转移话题时,便能立即识破对方的意图。
但当时他的思绪转到了韶宁和送的那幅画上,过于在意韶宁和送画的时机与动机,一时分了心神,扰了思绪,以至于疏忽了皇上此番召见背后所隐藏的深意。
好在他全程应对尚无太大纰漏,反而赢得了皇上对他的进一步信任。倘若他当初并未表现出对殷峰的宽容雅量,而是在皇上面前参殷峰一本的话,皇上极有可能会放弃向他请求支援的念头,转而从太尉殷峰那里寻找君臣联盟的突破口。
皇上与太尉一旦真正达成联盟,也就意味着他与皇上之间一直靠师生情感所维系的纽带将越来越脆弱,直至完全崩裂,后果不堪设想。
闻守绎想到此处,心中暗叫“好险”,额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皇上虽以师徒之礼相拜,但闻守绎知道,从今往后,他可不能再小觑了这位皇帝,毕竟,他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学生了。
此刻的闻守绎,虽然情绪起伏不定,但当着管喻龄的面,却丝毫不露端倪,只在侧身张望之际,不着痕迹地拭去了额间汗水。
管喻龄见他一直沉思不语,不知他心中所想,候在一旁有些拘谨。
闻守绎意识到自己疏忽了这位光禄卿,于是迅速调整状态,故作随意地指了指刚走入会场的韶宁和:“那位,可是我今年年初向你推荐的韶议郎?”
“正是。”管喻龄终于又有了话题,心下一松,随即略带奉承地道,“因是丞相大人所荐,下官一直对这位韶议郎保持着关注。”
“哦?”闻守绎扬了扬眉,“那你觉得,这韶议郎才能如何?”
管喻龄实在想不起韶宁和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究竟有何功绩,只能含混道,“韶议郎年轻才俊,相信日后必有一番作为。”
闻守绎淡淡一笑:“我倒是听说,这韶议郎在职期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建树啊。”
“这……”管喻龄偷偷瞄了闻守绎一眼,摸不透丞相大人对那韶宁和究竟是个什么态度,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
只听闻守绎继续道:“如果一年之内,这位韶议郎还是没有任何建树的话,你也不必客气,直接让他收拾包袱走人吧。”
“……是。”管喻龄躬了躬身,小心应下,心中却在纳闷:这是什么苗头?难道韶宁和什么时候得罪了丞相大人,要被当做弃子处理了?
第六十七章
参会人员陆续进场之后,便按照职位高低依次落座。
却说这会场的座位安排,也是颇有讲究。坐在首席的是光禄丞李往昔,左右两侧各坐了两位大夫。但这李往昔的位置,却不是摆在正中央,而是略微往左偏了一些【注】。
照理说,光禄卿不出席本次会议,在官职上位于二把手的光禄丞李往昔,坐在主位上是当之无愧的。但李往昔心里清楚,虽然他的官职较高,但在资历上,他不如四位大夫,在俸禄上,他更是差了四大夫之首的光禄大夫一大截。
在这以资历论英雄的光禄勋中,李往昔十分明智地对四位大夫,尤其是光禄大夫表现出了十成十的敬重与谦逊,四位大夫对他这个后来居上者,倒也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
待参会人员全部到齐之后,光禄大夫蔡衡宇便宣读了关于朝廷即将召回征西大将军宋翊的决定。
由于此项决定尚未正式发布,蔡衡宇一再强调,要求各位参会人员务必严格遵守保密条例,出了会场之后,不得对外胡言乱语。
其后,蔡衡宇提出了本次会议的两项议题:一是推荐一名武将,暂时接替宋翊之职;二是推荐一名文臣,协助武将做好西北军队的事务性管理工作。
此两项议题一出,会场一片哗然。
如果说原本召回宋翊的决定,还无法让人嗅到其中隐藏的硝烟味的话,那么紧接而来的两项议题,却是明白无误地向众人传达了一个信息——朝廷此次召回宋翊,恐怕不再是像以前那样让他回朝例行述职,而是要没收他的兵权了。
众人尚在肚中消化这突如其来的信息,却见出席本次会议的中郎将之一程国坤首先开了口。
“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暂时接替’宋将军?难道皇上想收了宋将军的兵权?”程国坤生了五大三粗的块头,说起话来声如洪钟,再加上他性子躁烈,言行耿直不懂迂回,一开口便令众人变了脸色。
“程将军,稍安勿躁。”资历最长的蔡衡宇首先出言安抚,“皇上是否要收回宋将军的兵权,这一点我们光禄勋无权置喙,并且这个问题也不在我们此次会议的讨论范畴中。我们只需根据皇上的意思,推荐一文一武两位合适接手西北军队统御权的官员即可。”
蔡衡宇比较年长,说话慢条斯理,性子不急不躁,为人处世也是四平八稳,不见疏漏,在光禄勋中的个人威望还是比较高的,就连光禄卿管喻龄也敬他三分,其他人更是不敢随便驳了他的面子。
是以蔡衡宇话音未落,另一位中郎将周炀便暗中拍了拍程国坤的后背,示意他注意收敛。程国坤不擅与人口头争论,又有同伴暗示,只好按捺下脾气,虎着脸不再做声。
周炀接着开口道:“既是皇上的意思,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选?”他这一问就显得比较谨慎了,先摸清皇上的意思再做决定,总是没错的。
蔡衡宇摇头道:“这一点,皇上并未明示,想必还是要听听我们光禄勋的意见。”
一时间,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会场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皇上要收回宋翊的兵权,这可不是小事。以宋翊目前在军中无人能及的威望,恐怕这兵权,也不是那么好卸的,且不说这其中会出现多少阻力,就算真的卸掉了,将来会埋下多少后患,也是难以预料。
而皇上命光禄勋推荐接替人选,等于是将光禄勋推上了风口浪尖,搞不好会成为众矢之的,在如此微妙的境地下,谁敢出这个头?
蔡衡宇环视了一圈,连问了三次:“有没有合适的人选?”都无人应声,他心下也有些无奈了,能坐在这会场上的,个个都成了人精,关键时刻自然是明哲保身要紧。
半晌之后,却是周炀首先打破了沉默:“我觉得……或许宋简之比较合适?”
宋简之是宋翊的同族远房兄弟,年纪轻轻便跟着宋翊参加过多次战役,两年前被调回繁京,负责训练新晋武将,在资历、经验、声望方面虽不及宋翊,但在同龄人中还是占了很大优势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宋简之是宋翊一手提拔的将领,与宋翊有着同生共死的过命交情,若是由宋简之来接手西北军队,可以冠冕堂皇的套上“提前培养宋家继承人”的帽子,这不论是从宋翊的心理容忍度来看,还是从军中舆论的接受度来看,都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不至于使军队与朝廷的矛盾太过激化。
因此,当周炀提出这一人选时,众人都纷纷点头赞同。
然而却有一人,在此时投出了反对票。
而这反对之人,更是让在场众人十分意外——这人竟是韶宁和?这竟是每次开会都沉默不语完全没有存在感的韶宁和?
“是不是在想我?”
“我天天能见着你,想你做什么?”
“如果是想跟我……嗯,不必忍着啊,直接说就好了。”
“喂——”韶宁和反嘲,“你还好意思如此大言不惭,也不想想昨晚上,究竟是谁先体力不支晕过去的?”
伶舟心下微微一窘,脸上却面不改色:“那就多练习几次,下回我保证不在你筋疲力尽之前晕过去。”
韶宁和忍不住被他逗笑了,摸摸他的脑袋:“行了,别嘴硬了,昨晚上是我没控制好,以后我不会这样毫无节制地折腾你了。”
伶舟心里有点不爽,韶宁和越是惯着他,越让他生起一种挫败感。他对自己第一次的表现很不满意,下一回,他一定要扳回一局才行。
他正如此下着决心,却听韶宁和已经转移了话题:“对了,伶舟,今日丞相召我去问话,你猜结果如何?”
伶舟这才想起正事,忙问:“如何了?”
于是韶宁和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说罢感叹道:“我记着你的话,该冒险的时候就得冒冒险,这法子果然奏效。”
伶舟双眼晶亮地看着他:“那丞相最后答应了么?”
“丞相说,既然我想出人头地,他也不拦着我。他会帮我打通关节,但要成功,还得靠我自己的努力。”
伶舟猜测道:“丞相大人的意思,是让你在接下来的议郎阁会议上有所表现?”
韶宁和惊诧地看着伶舟:“你怎么知道?”
“猜的呗。”伶舟轻描淡写地耸了耸肩,“既能帮你打通关系,又需要靠你自己努力,还有什么比在议郎阁会议上崭露头角更合情合理了?如此一来,大家都看到了你的表现,还有谁会在背地里非议你呢?”
韶宁和点头道:“我也是猜到了丞相有此番考量,所以,我接受了他对我的考验。”
伶舟望着他踌躇满志的模样,心中微微一动,笑道:“宁和,以前我跟着师傅的时候,师傅曾教导过我一句话,现在,我将这句话转赠与你。”
韶宁和想起伶舟还有位已经远游了的世外高人师傅,于是好奇道:“什么话?”
“善造势者,为智;善用势者,为谋。什么时候需要造势,什么时候只需用势,得因时而异。”伶舟说到此,突然表情一变,故作崇拜地望着韶宁和,“这一点,相信议郎大人日后一定能参悟得比小人通透。”
第六十六章
三日之后,议郎阁果然召开了一次议事会。
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除了光禄丞李往昔、光禄大夫蔡衡宇、太中大夫段启云、中散大夫谭笑悯、谏议大夫张崇翮,以及包括韶宁和在内的诸位议郎,还有同样隶属于光禄勋的两位颇有资历的中郎将。
官员们陆续进入会场时,都没有注意到,在会场的另一端,光禄卿管喻龄引着闻守绎,从会场后方的狭窄阶梯拾级而上,十分低调地进入了二楼的小会议厅。
“丞相大人,这边请。”
在管喻龄的示意下,闻守绎神色平和地在主位上落座,他所在的这个位置,只要略一低头,便能透过窗户,将下方的主会场看得一清二楚。
管喻龄从一旁的小厮手中接过茶盘,亲手为闻守绎斟茶,口中赔着小心:“不知丞相大人今日到访,准备不周,还望见谅。”
“是我没有提前通知,这不怪你。”闻守绎摆了摆手,目光却一直停留在楼下主会场的入口处,他发现每一位参会人员在进入会场时,都被要求在登记簿上按手印。
闻守绎鲜少参加此类会议,对此表示不解。
“这是守密承诺,”管喻龄解释道:“一般性会议是不需要如此繁琐的流程的,但如果涉及重要议事内容,在会议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所有参会人员不得对外透露一个字,以手印为证,如若有人违反规定,将根据后果的严重性予以相应惩处。”
“原来如此。”闻守绎微微颔首,随即意识到了什么,起身道:“那么我是否也该避避嫌?”
“不必不必,”管喻龄忙请他坐下,“本次议事内容,是皇上亲自定的。皇上还说,宋将军之事,已事先与丞相大人有过商讨,所以下官认为,丞相大人既是知情人,旁听也无妨。”
闻守绎心下了然,果然是讨论关于宋翊之事。但随即他心中又有些疑惑,皇上跟管喻龄提的这一句话,是随口一提,还是故意为之?
如果只是随口一提,以皇上与管喻龄仅有的几次接触来看,关系应该还未达到能信口闲聊的程度。但若是故意提及……
闻守绎越想越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他拧着眉,将几日前与成帝的一番奏对细细回想了一遍,突然脑中精光乍现,豁然开朗。
他记得,他为帝师时,曾向小皇帝传授过一些御下之法——面对心机深沉者,问话不宜过于直白,否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当旁敲侧击、迂回而上,在对方视听被混淆的瞬间,出其不意地切中要点,往往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钩钜法”。
没想到,皇帝年纪轻轻,竟已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得如火纯青,连他这位老师也被蒙蔽了过去。
当初皇上召他入宫,先是故作随意地八卦了一下前日寿宴之上发生的小插曲——此时的皇上,料想他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是对殷峰所为表现出极度不满,二是宽宏大量不予计较。
若是前者,皇上也许会附和几句,指责殷峰的不是,同时建议他尽早成婚,免除谣言。但谈话也许就到此为止了,因为这只是皇上的一种试探。
但他选择了后者,于是皇上一边安抚他,一边轻巧将此话揭过,随之而来的成婚建议,或许真是太后授意,又或许不过是皇上为了结束这个话题,信口一提罢了。
但他随后给出的拒婚理由,却出乎皇上意料,以至于双方半真半假地上演了一场感人肺腑的忠臣伴仁君的戏码。
不待此戏落幕,皇上紧接着便提出了宋翊之事,这才是此次召见问话的重点。
皇上其实对宋翊早有防心,想召他回京,但考虑到自己亲政时日尚短,势单力薄,万一遇到朝中重臣反对,将阻力重重,难以收场。于是,他打算从昔日恩师兼丞相的闻守绎这里寻求支持。
但召回宋翊,一方面是削弱了宋翊的兵权,另一方面,却是在繁京之地,为殷峰增加了政治盟友,这对闻氏一党来说,却是大大的不利。
是以,才有了开场那一番虚虚实实的试探。
而他借历史典故给出的暗示,也是支持皇上召回宋翊,这使君臣二人立场达成了一致,令皇上十分满意。
最后皇上拜谢恩师的举动,一方面或许是真心诚意地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却也阻断了他的退路,令他不得不坚定立场支持到底,没有动摇反悔的余地。
如果是平日里的他,或许在皇上转移话题时,便能立即识破对方的意图。
但当时他的思绪转到了韶宁和送的那幅画上,过于在意韶宁和送画的时机与动机,一时分了心神,扰了思绪,以至于疏忽了皇上此番召见背后所隐藏的深意。
好在他全程应对尚无太大纰漏,反而赢得了皇上对他的进一步信任。倘若他当初并未表现出对殷峰的宽容雅量,而是在皇上面前参殷峰一本的话,皇上极有可能会放弃向他请求支援的念头,转而从太尉殷峰那里寻找君臣联盟的突破口。
皇上与太尉一旦真正达成联盟,也就意味着他与皇上之间一直靠师生情感所维系的纽带将越来越脆弱,直至完全崩裂,后果不堪设想。
闻守绎想到此处,心中暗叫“好险”,额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皇上虽以师徒之礼相拜,但闻守绎知道,从今往后,他可不能再小觑了这位皇帝,毕竟,他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学生了。
此刻的闻守绎,虽然情绪起伏不定,但当着管喻龄的面,却丝毫不露端倪,只在侧身张望之际,不着痕迹地拭去了额间汗水。
管喻龄见他一直沉思不语,不知他心中所想,候在一旁有些拘谨。
闻守绎意识到自己疏忽了这位光禄卿,于是迅速调整状态,故作随意地指了指刚走入会场的韶宁和:“那位,可是我今年年初向你推荐的韶议郎?”
“正是。”管喻龄终于又有了话题,心下一松,随即略带奉承地道,“因是丞相大人所荐,下官一直对这位韶议郎保持着关注。”
“哦?”闻守绎扬了扬眉,“那你觉得,这韶议郎才能如何?”
管喻龄实在想不起韶宁和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究竟有何功绩,只能含混道,“韶议郎年轻才俊,相信日后必有一番作为。”
闻守绎淡淡一笑:“我倒是听说,这韶议郎在职期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建树啊。”
“这……”管喻龄偷偷瞄了闻守绎一眼,摸不透丞相大人对那韶宁和究竟是个什么态度,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
只听闻守绎继续道:“如果一年之内,这位韶议郎还是没有任何建树的话,你也不必客气,直接让他收拾包袱走人吧。”
“……是。”管喻龄躬了躬身,小心应下,心中却在纳闷:这是什么苗头?难道韶宁和什么时候得罪了丞相大人,要被当做弃子处理了?
第六十七章
参会人员陆续进场之后,便按照职位高低依次落座。
却说这会场的座位安排,也是颇有讲究。坐在首席的是光禄丞李往昔,左右两侧各坐了两位大夫。但这李往昔的位置,却不是摆在正中央,而是略微往左偏了一些【注】。
照理说,光禄卿不出席本次会议,在官职上位于二把手的光禄丞李往昔,坐在主位上是当之无愧的。但李往昔心里清楚,虽然他的官职较高,但在资历上,他不如四位大夫,在俸禄上,他更是差了四大夫之首的光禄大夫一大截。
在这以资历论英雄的光禄勋中,李往昔十分明智地对四位大夫,尤其是光禄大夫表现出了十成十的敬重与谦逊,四位大夫对他这个后来居上者,倒也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
待参会人员全部到齐之后,光禄大夫蔡衡宇便宣读了关于朝廷即将召回征西大将军宋翊的决定。
由于此项决定尚未正式发布,蔡衡宇一再强调,要求各位参会人员务必严格遵守保密条例,出了会场之后,不得对外胡言乱语。
其后,蔡衡宇提出了本次会议的两项议题:一是推荐一名武将,暂时接替宋翊之职;二是推荐一名文臣,协助武将做好西北军队的事务性管理工作。
此两项议题一出,会场一片哗然。
如果说原本召回宋翊的决定,还无法让人嗅到其中隐藏的硝烟味的话,那么紧接而来的两项议题,却是明白无误地向众人传达了一个信息——朝廷此次召回宋翊,恐怕不再是像以前那样让他回朝例行述职,而是要没收他的兵权了。
众人尚在肚中消化这突如其来的信息,却见出席本次会议的中郎将之一程国坤首先开了口。
“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暂时接替’宋将军?难道皇上想收了宋将军的兵权?”程国坤生了五大三粗的块头,说起话来声如洪钟,再加上他性子躁烈,言行耿直不懂迂回,一开口便令众人变了脸色。
“程将军,稍安勿躁。”资历最长的蔡衡宇首先出言安抚,“皇上是否要收回宋将军的兵权,这一点我们光禄勋无权置喙,并且这个问题也不在我们此次会议的讨论范畴中。我们只需根据皇上的意思,推荐一文一武两位合适接手西北军队统御权的官员即可。”
蔡衡宇比较年长,说话慢条斯理,性子不急不躁,为人处世也是四平八稳,不见疏漏,在光禄勋中的个人威望还是比较高的,就连光禄卿管喻龄也敬他三分,其他人更是不敢随便驳了他的面子。
是以蔡衡宇话音未落,另一位中郎将周炀便暗中拍了拍程国坤的后背,示意他注意收敛。程国坤不擅与人口头争论,又有同伴暗示,只好按捺下脾气,虎着脸不再做声。
周炀接着开口道:“既是皇上的意思,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选?”他这一问就显得比较谨慎了,先摸清皇上的意思再做决定,总是没错的。
蔡衡宇摇头道:“这一点,皇上并未明示,想必还是要听听我们光禄勋的意见。”
一时间,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会场气氛变得有些压抑。
皇上要收回宋翊的兵权,这可不是小事。以宋翊目前在军中无人能及的威望,恐怕这兵权,也不是那么好卸的,且不说这其中会出现多少阻力,就算真的卸掉了,将来会埋下多少后患,也是难以预料。
而皇上命光禄勋推荐接替人选,等于是将光禄勋推上了风口浪尖,搞不好会成为众矢之的,在如此微妙的境地下,谁敢出这个头?
蔡衡宇环视了一圈,连问了三次:“有没有合适的人选?”都无人应声,他心下也有些无奈了,能坐在这会场上的,个个都成了人精,关键时刻自然是明哲保身要紧。
半晌之后,却是周炀首先打破了沉默:“我觉得……或许宋简之比较合适?”
宋简之是宋翊的同族远房兄弟,年纪轻轻便跟着宋翊参加过多次战役,两年前被调回繁京,负责训练新晋武将,在资历、经验、声望方面虽不及宋翊,但在同龄人中还是占了很大优势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宋简之是宋翊一手提拔的将领,与宋翊有着同生共死的过命交情,若是由宋简之来接手西北军队,可以冠冕堂皇的套上“提前培养宋家继承人”的帽子,这不论是从宋翊的心理容忍度来看,还是从军中舆论的接受度来看,都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不至于使军队与朝廷的矛盾太过激化。
因此,当周炀提出这一人选时,众人都纷纷点头赞同。
然而却有一人,在此时投出了反对票。
而这反对之人,更是让在场众人十分意外——这人竟是韶宁和?这竟是每次开会都沉默不语完全没有存在感的韶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