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马背上的步兵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风是说干就干,当即就按照这种思路对步军进行改革和训练。
这“骑在马背上的步兵”的作战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了归义军对骑术的要求能快速的形成战斗力。
比如之前,若是归义军硬着头皮要训练成能在马背上与回鹘作战的话,至少也得练个数年才能有一战之力,而且这“一战之力”往往也是勉强一战,甚至由于骑术上的差距基本可以断定是败多胜少,这么一来便是吃力不讨好。
但是现在,如果把归义军给整成骑在马背上的步兵,就可以迅速的将骑军的机动性及后勤方面的优势与归义军原本就不弱的步战能力相结合起来,而这骑军的机动性及后勤优势基本只需要训练骑马,顶多也是训练一骑带多马秦风打算让归义军像蒙古骑兵一样每人带两到三匹甚至更多的马,这样一方面可以在行军途中不断换马以增强行军的连续性和快速性,另一方面一人骑多马也可以尽可能多的带上补给弓箭等,于是就进一步摆脱了对后勤的依赖。
就因为一人配多马,所以蒙古骑兵往往可以在外连续作战数月而不需补给,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蒙古骑兵作战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其次,以今天归义军的骑术若是在马背上作战那是基本没有战斗力可言的他们不过才刚学骑马,连马匹都还没控制熟练却要让他们进行骑射拼杀,那实在有些难为他们了。
反之若是让他们到达指定阵地后或是临敌时下马步战,而且还有马匹上携带的各种重装备,那战斗力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后来秦风才知道,这种战术其实并非赵书兰想到的,之前早就有先例,这先例就是汉武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
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面临的问题其实与秦风现在碰到的差不多,亦即汉人习惯于步战、攻城、守城。若是在野外与游牧民族打的话,那往往就会吃大亏。
刘邦就不信这个邪,他刚刚才打败项羽统一了中原就亲率大军出征匈奴,要知道这些军队都是在楚汉相争中打出来的老兵,结果还是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于白登山陷于绝境,最后还是贿赂了冒顿的老婆阏氏才得已逃脱。不过在今后的数十年,汉朝一直在屈辱中向匈奴朝贡,直到汉武帝继位才使这个局面彻底改变。
汉武帝之所以能打败匈奴,一方面是因为汉在白登之围后就注重养马在刘邦时代,因为长年征战民不聊生,马匹的数量也是少之又少,少到作为皇帝的刘邦想要找出几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都不可得。但是自败于匈奴之后,汉就知道了骑兵的重要性,于是鼓励百姓养马,到汉武帝的时候中原已是马匹成群了。
另一方面,就是汉武帝采用了现在秦风打算用的方法,也就是将军队打造成一支“骑在马背上的步兵”
当然,这说的是大多数汉军,这其中还是有少量的部队比如霍去病带领的长途奔袭的军队就是精于骑术的精锐骑兵。
汉军当时面临的情况与秦风现在的一样,那就是汉军大都长于步战而不长骑战,根据史料记载,有相当一部份骑兵都是步卒经过数月的训练后就成为骑兵接着便踏上出征匈奴的征程了。
难以想像的是,仅仅经过数月的训练,这样的骑兵就能打败一辈子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
其决窍就在于,汉朝大多骑军都是“马背上的步兵”他们在到达阵地后往往是主动下马步战,甚至还用战车围绕成骑兵无法逾越的防线以守代攻,使匈奴骑兵完全失去了冲击力只能在外围打转被汉军的强弩一阵乱射。
而汉朝步兵的战斗力又是勿庸置疑的,最经典的就是李陵只带五千步卒出征,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被八万匈奴骑兵围攻还且战且走打了几天几夜,最后因为箭尽粮绝才投降。
所以“马背上的步兵”这话常常是用作贬义的,意指那些不专业的骑兵。但实际上,军队的第一需求就是实战,而实战就是要简单适用能够迅速而有效的形成规模的战斗力。汉朝的这种“马背上的步兵”就是充分结合了骑兵的机动与汉军擅长步战的优点,使汉军能够快速的到达大漠中的任何一个地点,然后扎下一个钉子以己方擅长守城的优点来对匈奴骑兵不擅攻城的弱点,于是就使汉军即便是在匈奴的地盘里也能无坚不摧、无往不克。
现在秦风打算用的,就是这种“马背上的步兵”的战术。
秦风在考虑一番后,觉得这种战术的重点有三个:
其一是跑得快。
步兵之所以要骑在马上,为的就是行军速度,行军速度一快就能像二战时的德军用的闪电战一般使敌人防不胜防。
对于这一点训练起来虽然不复杂,也就是让军士学会骑马。
但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因为若是要行军快速的话,就要求能在马背上能呆得住,甚至还要求在奔跑的马上还能睡得着以保证军士的体力和精力蒙古骑兵就能做到这一点,而这对归义军来说几乎就是无法想像的。
其二就是防得住。
汉朝骑兵是以战车构筑一道防线,但秦风也清楚一点:战车这东西对地形要求较高,也就是在荒漠或是平坦的平原上那还没什么问题,但在山地或是洼地上用战车那显然就不合适了。
简单的说,战车也许适合汉朝在大漠草原与匈奴作战,却不一定适合秦风的归义军在河西或中原作战。
于是秦风就在想,能否结合陷马坑、绊马索及少量的战车等构筑一道类似的防线挡住骑兵的冲锋。
其三就要射得远。
在防住敌人骑军的冲杀之后,要做的就是对敌人骑军进行远程打击。这一点或许是最简单的,因为归义军手里有射程比游牧民族远得多的强弩,这些强弩就可以使归义军能射到敌人而敌人却对他们无可奈何。
只不过,秦风却觉得归义军手中的强弩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秦风是说干就干,当即就按照这种思路对步军进行改革和训练。
这“骑在马背上的步兵”的作战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了归义军对骑术的要求能快速的形成战斗力。
比如之前,若是归义军硬着头皮要训练成能在马背上与回鹘作战的话,至少也得练个数年才能有一战之力,而且这“一战之力”往往也是勉强一战,甚至由于骑术上的差距基本可以断定是败多胜少,这么一来便是吃力不讨好。
但是现在,如果把归义军给整成骑在马背上的步兵,就可以迅速的将骑军的机动性及后勤方面的优势与归义军原本就不弱的步战能力相结合起来,而这骑军的机动性及后勤优势基本只需要训练骑马,顶多也是训练一骑带多马秦风打算让归义军像蒙古骑兵一样每人带两到三匹甚至更多的马,这样一方面可以在行军途中不断换马以增强行军的连续性和快速性,另一方面一人骑多马也可以尽可能多的带上补给弓箭等,于是就进一步摆脱了对后勤的依赖。
就因为一人配多马,所以蒙古骑兵往往可以在外连续作战数月而不需补给,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蒙古骑兵作战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其次,以今天归义军的骑术若是在马背上作战那是基本没有战斗力可言的他们不过才刚学骑马,连马匹都还没控制熟练却要让他们进行骑射拼杀,那实在有些难为他们了。
反之若是让他们到达指定阵地后或是临敌时下马步战,而且还有马匹上携带的各种重装备,那战斗力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后来秦风才知道,这种战术其实并非赵书兰想到的,之前早就有先例,这先例就是汉武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
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面临的问题其实与秦风现在碰到的差不多,亦即汉人习惯于步战、攻城、守城。若是在野外与游牧民族打的话,那往往就会吃大亏。
刘邦就不信这个邪,他刚刚才打败项羽统一了中原就亲率大军出征匈奴,要知道这些军队都是在楚汉相争中打出来的老兵,结果还是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于白登山陷于绝境,最后还是贿赂了冒顿的老婆阏氏才得已逃脱。不过在今后的数十年,汉朝一直在屈辱中向匈奴朝贡,直到汉武帝继位才使这个局面彻底改变。
汉武帝之所以能打败匈奴,一方面是因为汉在白登之围后就注重养马在刘邦时代,因为长年征战民不聊生,马匹的数量也是少之又少,少到作为皇帝的刘邦想要找出几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都不可得。但是自败于匈奴之后,汉就知道了骑兵的重要性,于是鼓励百姓养马,到汉武帝的时候中原已是马匹成群了。
另一方面,就是汉武帝采用了现在秦风打算用的方法,也就是将军队打造成一支“骑在马背上的步兵”
当然,这说的是大多数汉军,这其中还是有少量的部队比如霍去病带领的长途奔袭的军队就是精于骑术的精锐骑兵。
汉军当时面临的情况与秦风现在的一样,那就是汉军大都长于步战而不长骑战,根据史料记载,有相当一部份骑兵都是步卒经过数月的训练后就成为骑兵接着便踏上出征匈奴的征程了。
难以想像的是,仅仅经过数月的训练,这样的骑兵就能打败一辈子生活在马背上的匈奴。
其决窍就在于,汉朝大多骑军都是“马背上的步兵”他们在到达阵地后往往是主动下马步战,甚至还用战车围绕成骑兵无法逾越的防线以守代攻,使匈奴骑兵完全失去了冲击力只能在外围打转被汉军的强弩一阵乱射。
而汉朝步兵的战斗力又是勿庸置疑的,最经典的就是李陵只带五千步卒出征,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被八万匈奴骑兵围攻还且战且走打了几天几夜,最后因为箭尽粮绝才投降。
所以“马背上的步兵”这话常常是用作贬义的,意指那些不专业的骑兵。但实际上,军队的第一需求就是实战,而实战就是要简单适用能够迅速而有效的形成规模的战斗力。汉朝的这种“马背上的步兵”就是充分结合了骑兵的机动与汉军擅长步战的优点,使汉军能够快速的到达大漠中的任何一个地点,然后扎下一个钉子以己方擅长守城的优点来对匈奴骑兵不擅攻城的弱点,于是就使汉军即便是在匈奴的地盘里也能无坚不摧、无往不克。
现在秦风打算用的,就是这种“马背上的步兵”的战术。
秦风在考虑一番后,觉得这种战术的重点有三个:
其一是跑得快。
步兵之所以要骑在马上,为的就是行军速度,行军速度一快就能像二战时的德军用的闪电战一般使敌人防不胜防。
对于这一点训练起来虽然不复杂,也就是让军士学会骑马。
但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因为若是要行军快速的话,就要求能在马背上能呆得住,甚至还要求在奔跑的马上还能睡得着以保证军士的体力和精力蒙古骑兵就能做到这一点,而这对归义军来说几乎就是无法想像的。
其二就是防得住。
汉朝骑兵是以战车构筑一道防线,但秦风也清楚一点:战车这东西对地形要求较高,也就是在荒漠或是平坦的平原上那还没什么问题,但在山地或是洼地上用战车那显然就不合适了。
简单的说,战车也许适合汉朝在大漠草原与匈奴作战,却不一定适合秦风的归义军在河西或中原作战。
于是秦风就在想,能否结合陷马坑、绊马索及少量的战车等构筑一道类似的防线挡住骑兵的冲锋。
其三就要射得远。
在防住敌人骑军的冲杀之后,要做的就是对敌人骑军进行远程打击。这一点或许是最简单的,因为归义军手里有射程比游牧民族远得多的强弩,这些强弩就可以使归义军能射到敌人而敌人却对他们无可奈何。
只不过,秦风却觉得归义军手中的强弩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