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春耕时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渠清泽显得很是神秘,嘴上说住在苏府,每日里要和苏天成探讨诸多的事情,实际上,苏天成看不见他的影子,每日里一大早就出去了,天黑之后,才回到府里,有些时候甚至是没有回来,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
渠清泽是客人,苏天成也不会刨根问底,人家总是有自己的事情,再说了,渠清泽的身份本来就不简单。
苏天成自己也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冬小麦的收割,按照阳历计算,是在每年的四月到五月,可按照阴历计算,三月份就可以收割了,玉米和甘薯的种植,阴历四月,或者阳历的五月就必须要种下去了。穿越之后,他已经知道,大明日历,是按照阴历来算的,可在他的脑海里,已经习惯了阳历的说法,所以,在确定农作物收割和种植时间上面,将阳历时间,当作了阴历的时间。
好在这个错误问题不大,不会造成什么损失。
进入三月,有些田地的冬小麦,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苏家的佃户开始忙碌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真正的进入农忙季节了。
农民季节,官府是非常重视的,每年的四月到七月,不是特别重大的案子纠纷,官府是要停止放告的,以免耽误了农时。
所谓的放告,也就是如今的打官司。每月的初三、初六和初九三天,被确定为放告日,府衙县衙受理百姓的词讼,状子递进去之后,承发房接下来,登记挂号,知府或者知县,当天是不会立即审理的,升堂接受了状子,退堂之后仔细的审阅,不准状的令承发房退给本人,准状的予以处理,简单的纠纷,次日发落,重大的案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再行审理。
但到了农忙季节,官府停止放告,因为打官司是耽误时间的。
苏天成已经顾不上关注渠清泽了,他的绝大部分精力,已经扑到了田地上面。
育苗这类的技术活,佃农是不可能知道的,这个时代,还没有谁见过育苗的事情,大家种田,都是将种子直接栽进田里,施一些农家肥,期间清理田里的杂草,接下来就是看老天的意思了,要是风调雨顺,可以获得丰收,要是出现旱灾或者是涝灾,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吃饭肯定是大问题了。
连续十来天的时间,苏天成都是在田头。
他指导佃户施肥,要求所有的佃户都来观看,一定要记住全部的程序,整理田地和施肥的事情,是不需要教的,大家都会,可做营养快的事情,就让所有佃户摸头不知脑了。田间一块块被分割好的土块,用篾片一道道划开,做成一个个三公分大小的土块,每一个土块里面,放进一粒玉蜀黍的种子,这些土块,老早就糅合进去了足够的农家肥,还有一些秸秆灰和稻草灰。接下来,在这些小块上面,盖上薄薄的一层秸秆稻草的碎片。
至于说甘薯,更加的奇怪,被切块之后,种下地了,种植的密度很大,当然,这些田地,也是精心准备的,早已经施足了农家肥。
佃户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种植技术,都有些战战兢兢的,跟随着少爷的指导,亲手操作的时候,非常小心,看上去有些滑稽了,都是种田人,到了这个时候,反而不会种田了。
在他们的内心,已经不仅仅将少爷当作了恩人和主人了,少爷简直就是天上的神仙,庙里的菩萨,要不然怎么会知道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几百年之后的育苗,因为有薄膜,有现代化的机械,有复合肥料,速度快很多,产量高很多,可现在是不行的,做这样的事情,耗时费力,好在有着足够的劳动力。
育苗足足用去了五天的时间,所有的佃户,不分男女,全部都参与,不熟悉的时候慢慢来,熟悉之后加快进度,都是多年种田的人,学起来是很快的。
育苗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收割冬小麦了,就连苏天成,都是亲自上阵了,这也不是什么高端的科技,一天时间下来,他就适应了,正好通过这样的劳作,锻炼一下身体。当然,苏府的护院,除开几个人留在府里,其余的都到这边来帮忙收割了。
必须要抢时间,收割之后,还要整理田地,玉蜀黍和甘薯,半个月之后就可以移栽了,季节是不能够耽误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候辛苦一些,下半年就能够丰收。
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农户来观看了,大都认为,苏府的少爷,大概是读书读傻了,哪里有这样种田的,种子直接播到地里,就可以了,这不是找事情做吗。
议论的农户很多,没有一家农户照着做,这也是正常的,新兴事物的推广,本来就不容易,必须要有收成了,才能够真正的铺开。
再说了,玉蜀黍产量很低,几乎没有谁愿意种植的,附近一些农户曾经种过,一亩田的产量,不到半石,要是依靠玉蜀黍来养家,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的。
农户羡慕的是贯穿整个田地的沟渠,还有堰塘和水井,缺水的时候,这些沟渠可以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可惜他们没有能力修建。
苏家的佃户开始收割冬小麦的时候,周围的农户也是看着眼馋,人家的冬小麦,因为水量多一些,长得格外的好一些。
附近不少的农户,已经在开始计划,是不是将田地卖给苏府,做苏府的佃户了,人家佃户的日子好过啊,有粮食、食盐,还有猪肉,眼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做农活也格外的有力气,可看见苏家少爷如此的折腾,大家犹豫了。
苏天成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几乎没有关心其他的事情,收割的冬小麦,自然有苏平阳负责收租,府里已经重新腾出来了好几件的房屋,作为库房,苏天成还要求了,在后花园,挖几个大的井窖,准备储存甘薯的。
这样的事情,苏家的护院能够做的很好,都是农村里面的孩子,这样的事情,做起来驾轻就熟。
三月下旬,冬小麦全部收割了,田地也整理的差不多了,这一个月的时间,苏天成安排府里,准备了不少的肥肉,煮熟之后,隔三岔五的提供给佃户,劳动量太大了,需要补充体力,否则是吃不消的。不要说佃户,就是苏府的护院,饭量都是大幅度的增加,俗话说得好,半大的孩子吃死老爹,这些护院,绝大部分都是十三岁到十五岁的男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苏平阳是叫苦不迭,这些护院的饭量太大了,少爷的意思,是敞开供应,必须要吃饱吃好,眼看着厨房里的人,忙的脚不沾地,每天消耗了大量的粮食,他总算是明白了,少爷为什么要准备那么多的粮食。
效果也是明显的,这些护院,刚刚到苏府的时候,面黄肌瘦,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个个都是生龙活虎的,使不完的力气,按说挖井这样的重体力劳动,他们是吃不消的,可三口大井窖,一个月左右,就全部挖完了,而且不耽误每天的训练。
移栽的时间到了。
苏天成再次守在了田头,玉蜀黍每亩栽种一千零五十株,也就是一千零五十个营养块,当然,营养块发芽不好的,扔到一边,本来就准备有多余的营养块,甘薯每亩栽种苗子四千五百株。
移栽之前,田地里要施足农家肥,保持土地的湿润,为了保证移栽的顺利,苏天成亲自在一块田地里面示范,计算好了玉蜀黍的间距,要求所有的移栽操作,都按照这样的规矩来,宁可开始辛苦一些。
至于是甘薯,不存在什么间距的问题,甘薯移栽是苗子,按照每亩四千五百株进行移栽。
移栽的时节,看热闹的农户明显的增多了,大家都是带着嘲笑的神情,但有些经验丰富的农户,看见了种到地里的玉蜀黍苗子,长势很是不错,禁不住有些惊奇了。
甘薯大家没有见过,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听说这东西是从福建福州过来的,大家都非常的好奇。
有些和佃户关乎不错的农户,特别是和里长、甲首等关系不错的,看见玉蜀黍的苗子还有多的,也讨要一些,种到了自家的田里,至于说甘薯苗子,他们是不敢随意开口的,从万里之遥的福州运过来的东西,不知道多么的金贵,再说了,他们没有见过甘薯,不知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万一是苏家少爷有特殊用途的,自家种了,能够有什么作用啊。
总之,从三月到四月初,苏家少爷和苏家的佃户,成为了附近农户关注的重点。
一直忙活到了四月初十,所有的移栽工作完成,至于说田地的管理,都是差不多的,生长的初期是不能够缺水的,要辛苦一些。
就这样,苏家的七千五百亩土地,全部都种上了玉蜀黍和甘薯,其中玉蜀黍四千五百亩,甘薯三千亩。
从四月初十到四月十五,一般的佃户开始喂猪了。
饶是这些佃户,都是身强体壮的汉子,经过了这一个多月,也是累的直不起来腰了。
渠清泽显得很是神秘,嘴上说住在苏府,每日里要和苏天成探讨诸多的事情,实际上,苏天成看不见他的影子,每日里一大早就出去了,天黑之后,才回到府里,有些时候甚至是没有回来,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
渠清泽是客人,苏天成也不会刨根问底,人家总是有自己的事情,再说了,渠清泽的身份本来就不简单。
苏天成自己也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冬小麦的收割,按照阳历计算,是在每年的四月到五月,可按照阴历计算,三月份就可以收割了,玉米和甘薯的种植,阴历四月,或者阳历的五月就必须要种下去了。穿越之后,他已经知道,大明日历,是按照阴历来算的,可在他的脑海里,已经习惯了阳历的说法,所以,在确定农作物收割和种植时间上面,将阳历时间,当作了阴历的时间。
好在这个错误问题不大,不会造成什么损失。
进入三月,有些田地的冬小麦,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苏家的佃户开始忙碌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真正的进入农忙季节了。
农民季节,官府是非常重视的,每年的四月到七月,不是特别重大的案子纠纷,官府是要停止放告的,以免耽误了农时。
所谓的放告,也就是如今的打官司。每月的初三、初六和初九三天,被确定为放告日,府衙县衙受理百姓的词讼,状子递进去之后,承发房接下来,登记挂号,知府或者知县,当天是不会立即审理的,升堂接受了状子,退堂之后仔细的审阅,不准状的令承发房退给本人,准状的予以处理,简单的纠纷,次日发落,重大的案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再行审理。
但到了农忙季节,官府停止放告,因为打官司是耽误时间的。
苏天成已经顾不上关注渠清泽了,他的绝大部分精力,已经扑到了田地上面。
育苗这类的技术活,佃农是不可能知道的,这个时代,还没有谁见过育苗的事情,大家种田,都是将种子直接栽进田里,施一些农家肥,期间清理田里的杂草,接下来就是看老天的意思了,要是风调雨顺,可以获得丰收,要是出现旱灾或者是涝灾,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吃饭肯定是大问题了。
连续十来天的时间,苏天成都是在田头。
他指导佃户施肥,要求所有的佃户都来观看,一定要记住全部的程序,整理田地和施肥的事情,是不需要教的,大家都会,可做营养快的事情,就让所有佃户摸头不知脑了。田间一块块被分割好的土块,用篾片一道道划开,做成一个个三公分大小的土块,每一个土块里面,放进一粒玉蜀黍的种子,这些土块,老早就糅合进去了足够的农家肥,还有一些秸秆灰和稻草灰。接下来,在这些小块上面,盖上薄薄的一层秸秆稻草的碎片。
至于说甘薯,更加的奇怪,被切块之后,种下地了,种植的密度很大,当然,这些田地,也是精心准备的,早已经施足了农家肥。
佃户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种植技术,都有些战战兢兢的,跟随着少爷的指导,亲手操作的时候,非常小心,看上去有些滑稽了,都是种田人,到了这个时候,反而不会种田了。
在他们的内心,已经不仅仅将少爷当作了恩人和主人了,少爷简直就是天上的神仙,庙里的菩萨,要不然怎么会知道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几百年之后的育苗,因为有薄膜,有现代化的机械,有复合肥料,速度快很多,产量高很多,可现在是不行的,做这样的事情,耗时费力,好在有着足够的劳动力。
育苗足足用去了五天的时间,所有的佃户,不分男女,全部都参与,不熟悉的时候慢慢来,熟悉之后加快进度,都是多年种田的人,学起来是很快的。
育苗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收割冬小麦了,就连苏天成,都是亲自上阵了,这也不是什么高端的科技,一天时间下来,他就适应了,正好通过这样的劳作,锻炼一下身体。当然,苏府的护院,除开几个人留在府里,其余的都到这边来帮忙收割了。
必须要抢时间,收割之后,还要整理田地,玉蜀黍和甘薯,半个月之后就可以移栽了,季节是不能够耽误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候辛苦一些,下半年就能够丰收。
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农户来观看了,大都认为,苏府的少爷,大概是读书读傻了,哪里有这样种田的,种子直接播到地里,就可以了,这不是找事情做吗。
议论的农户很多,没有一家农户照着做,这也是正常的,新兴事物的推广,本来就不容易,必须要有收成了,才能够真正的铺开。
再说了,玉蜀黍产量很低,几乎没有谁愿意种植的,附近一些农户曾经种过,一亩田的产量,不到半石,要是依靠玉蜀黍来养家,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的。
农户羡慕的是贯穿整个田地的沟渠,还有堰塘和水井,缺水的时候,这些沟渠可以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可惜他们没有能力修建。
苏家的佃户开始收割冬小麦的时候,周围的农户也是看着眼馋,人家的冬小麦,因为水量多一些,长得格外的好一些。
附近不少的农户,已经在开始计划,是不是将田地卖给苏府,做苏府的佃户了,人家佃户的日子好过啊,有粮食、食盐,还有猪肉,眼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做农活也格外的有力气,可看见苏家少爷如此的折腾,大家犹豫了。
苏天成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几乎没有关心其他的事情,收割的冬小麦,自然有苏平阳负责收租,府里已经重新腾出来了好几件的房屋,作为库房,苏天成还要求了,在后花园,挖几个大的井窖,准备储存甘薯的。
这样的事情,苏家的护院能够做的很好,都是农村里面的孩子,这样的事情,做起来驾轻就熟。
三月下旬,冬小麦全部收割了,田地也整理的差不多了,这一个月的时间,苏天成安排府里,准备了不少的肥肉,煮熟之后,隔三岔五的提供给佃户,劳动量太大了,需要补充体力,否则是吃不消的。不要说佃户,就是苏府的护院,饭量都是大幅度的增加,俗话说得好,半大的孩子吃死老爹,这些护院,绝大部分都是十三岁到十五岁的男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苏平阳是叫苦不迭,这些护院的饭量太大了,少爷的意思,是敞开供应,必须要吃饱吃好,眼看着厨房里的人,忙的脚不沾地,每天消耗了大量的粮食,他总算是明白了,少爷为什么要准备那么多的粮食。
效果也是明显的,这些护院,刚刚到苏府的时候,面黄肌瘦,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个个都是生龙活虎的,使不完的力气,按说挖井这样的重体力劳动,他们是吃不消的,可三口大井窖,一个月左右,就全部挖完了,而且不耽误每天的训练。
移栽的时间到了。
苏天成再次守在了田头,玉蜀黍每亩栽种一千零五十株,也就是一千零五十个营养块,当然,营养块发芽不好的,扔到一边,本来就准备有多余的营养块,甘薯每亩栽种苗子四千五百株。
移栽之前,田地里要施足农家肥,保持土地的湿润,为了保证移栽的顺利,苏天成亲自在一块田地里面示范,计算好了玉蜀黍的间距,要求所有的移栽操作,都按照这样的规矩来,宁可开始辛苦一些。
至于是甘薯,不存在什么间距的问题,甘薯移栽是苗子,按照每亩四千五百株进行移栽。
移栽的时节,看热闹的农户明显的增多了,大家都是带着嘲笑的神情,但有些经验丰富的农户,看见了种到地里的玉蜀黍苗子,长势很是不错,禁不住有些惊奇了。
甘薯大家没有见过,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听说这东西是从福建福州过来的,大家都非常的好奇。
有些和佃户关乎不错的农户,特别是和里长、甲首等关系不错的,看见玉蜀黍的苗子还有多的,也讨要一些,种到了自家的田里,至于说甘薯苗子,他们是不敢随意开口的,从万里之遥的福州运过来的东西,不知道多么的金贵,再说了,他们没有见过甘薯,不知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万一是苏家少爷有特殊用途的,自家种了,能够有什么作用啊。
总之,从三月到四月初,苏家少爷和苏家的佃户,成为了附近农户关注的重点。
一直忙活到了四月初十,所有的移栽工作完成,至于说田地的管理,都是差不多的,生长的初期是不能够缺水的,要辛苦一些。
就这样,苏家的七千五百亩土地,全部都种上了玉蜀黍和甘薯,其中玉蜀黍四千五百亩,甘薯三千亩。
从四月初十到四月十五,一般的佃户开始喂猪了。
饶是这些佃户,都是身强体壮的汉子,经过了这一个多月,也是累的直不起来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