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会试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知是王行之等人事先说好, 还是都知道一个商人出身的小子在诗赋上不可能有多少造诣, 反正李文柏被揪着从日常生活到政见策论问了个通透,作为代表作, 《十思疏》更是被各位上官分析了一遍又一遍,但从头至尾都未曾提过让他即兴作诗的要求。
松了口气,但还是莫名会有些被人小瞧的感觉,尤其顾文这么一提,这种感觉更深刻了。
虽然他当真……也没什么太大的本事, 不过被这般打趣,李文柏还是撇了撇嘴, 表示不想理这个“为老不尊”的师兄。
顾文笑笑,见李文柏精神还好,便也没再说些什么。
五华山不愧为“国学”和“国寺”并存的地方, 山路被修整得平平整整堪比官道, 隔着几步就能看到上山伐柴的村民,现在正值秋季, 山火易发之时, 是以朝廷斟酌着开放了不少地方给百姓们砍柴,一时人工制造出防火带,二十让京郊的平明百姓储存好过冬用的柴火, 不至于在隆冬时受冻而死,只是再三强调不允许真正伤到树木。
李文柏掀开窗帘观察着时不时出现的砍柴人,发现和到处都是面黄肌瘦难民的南疆不一样,这里的百姓脸上都散发着营养充足的光泽, 体态也多有见状,完全没有营养不良的样子。
“不愧是天子脚下。”李文柏忍不住感叹,“百姓安居乐业,路无饿殍,比南疆强多了。”
此言一出,王行之和顾文都忍不住看向李文柏,这才想起来这位小师弟年纪轻轻,却已经跟随关中军深入南疆,在白夷之战中建立过实打实的战功。
王行之随口问:“依你之见,南疆百姓生活如何?”
“水深火热。”李文柏回头,“学生不敢欺瞒老师,南疆各族分化极其严重,彼此间争执不断,小打小闹日日都有,个州县主官只死守县城,对蛮族百姓生活不闻不问,只求各部族对朝廷维持表面上的尊重,只要不扯旗造反就万事大吉。”
“如此严重?”王行之问,“南疆各道府监察官就视若无睹?”
“老师不曾深入南疆,是以并不清楚。”李文柏苦笑,“不是不愿管,而是管不了,据学生短暂在南疆的所见所闻,各族间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对大齐并无几分归属感,上传下达都靠着部落土司,在南疆,朝廷政令根本出不了县城。”
王行之看向顾文:“敬元,你曾广派书令史下各地考察地方官员功绩,对南疆现状可有了解?”
“大致知晓一些,如师弟所言,我大齐崇尚军命不下县,在南疆尤其如此。”顾文说,“县令管辖范围仅仅只有县城一亩三分地,再出去,就算是齐人的村落,也插不上什么话。”
王行之表情凝重,顾文也沉默下来不再言语,显然都对南疆的现状感到颇为心忧。
李文柏咂咂嘴,没想到随口一句竟会扯出朝廷的隐忧来,顾文则是不知道该如何向老师解释,朝廷其实一直在回避南疆问题。
老师年年专心学问并不知晓朝中风向,如今百废待兴,北边的匈奴又虎视眈眈,五军统帅携军自重,顺天十二亲卫战力早已衰弱做不了指望,各地府军更是腐败到了根子里,这种时候朝廷上下哪里来的心思去管南疆少民的民心问题,就像地方官们所做的那样,不造反就万事大吉。
可这终究是大齐之耻,顾文也不太好起口。
沉默间,马车已经到了半山书院门口。
此时早已放课,三人一路穿过各处学堂和教室居所到了王行之居住的宅院。
这次王行之一反常态地没有将两人带进书房,而是着人将茶水点心移到了后院中,三人围坐在小院中心一棵硕大的桃花树下的石凳上。
“去弄一碗醒酒汤。”王行之吩咐随身伺候的书童,“我等接下来有要事要谈,你去告诉门房一声,没有本官的允许不许任何人进来。”
李文柏因为有孝在身并没有喝酒,但是王行之和顾文喝了不少。
书童轻应一声,轻巧地退下了。
王行之说,“今日诗会,你应该也见了不少同科应考的举子,有何感想?”
诗会里争名夺利的景象再次浮现在脑海里,李文柏还能记得脑海中的一张张脸,见到顾文时候的神色,见到自己的神色,吟诗作对的神色,想到这里,缓缓说道:“或许是学生多想,匈奴在北疆烧杀抢掠,关中军马上就要出征,如此国家危难之际,学生在诗会中却不曾听到过一句议论,大部分人都在...不择手段地吸引注意力。虽然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只是他有些看不惯。
王行之问:“如此,你又作何想法?”
犹豫半晌,李文柏还是不加修饰地脱口而出:“学生觉得,京城士林略微有些...乌烟瘴气!”
顾文眉头轻佻:“好家伙,还真敢说。”
李文柏干笑一声:“师兄,我只是实话实说。”
“好,要的就是实话实说。”王行之笑,“下一个问题,月后的会试,你有几分信心能够高中?”
同样的问题从王敦茹口中和王行之口中说出的意思完全不同,李文柏不敢随便说几句空话应对,再三思虑过后,嘴角扯出一丝苦笑:“不瞒老师,学生只有三成把握。”
“哦?”王行之没有生气的意思,“为何?”
李文柏说:“学生长处在实事策论,但此题考官主观意识占比过重,做不得依靠,四书五经勉勉强强够的上合格,但进士科占比较重的诗赋...老师也知道,学生是一窍不通。”
虽然不知道这两个月以来王行之为何一点教自己作诗的意思都没有,但这一点对朝夕相处的师生来说根本瞒不住。
“好,人贵有自知之明。”王行之又问,“为师问你,来年准备完全再上考场,为师保你至少能进入前五位,前途无量;以及月后准时应考,但很可能只能考上个三甲同进士,你的选择?”
“学生选同进士。”李文柏毫不犹豫,“学生不怀疑老师的本事,只是有些事情不可拖延,只要能在今年顺利进入仕途就好。”
明明是急功近利的回答,王行之却笑了:“为何?出身方面你无需担心,即使朝廷下令抑商,你是我的学生,自然不可能无法参与科举的。”
李文柏抿嘴:“若是侥幸同进士,学生也有自信能打出一条血路,绝不辱没老师的门楣。”若是不曾踏足金銮殿,他许是会选择来年再战,但是朝堂那一日的事让他触目惊心。
如今的雍和帝与他所知道的大唐李二确实有几分相似,但这从未听过的大齐朝还有多少的岁数,他则是摸不清楚。
若是运气好,接下来是大齐中兴,那他自然是等得起;若是大齐不敌匈奴,不似大唐前期的峥嵘气象,反而像是后宋的风雨飘摇,若是错过了这次,下次朝堂就可能重新洗牌。
他不能等。
沉默了一会,王行之长叹一声:“你啊,和敬元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那么固执。”
李文柏有些愧疚:“老师...”
“好了,无需多言。”王行之摆摆手,“既如此,学问暂且先放一边,接下来的一月,为师专心教你如何应考,位列榜首不敢妄言,至少进士的名头,你无论如何也得给为师拿下来!”
顾文也在一旁帮腔:“老师所言极是,学生可不想有一个同进士的师弟。”
李文柏只能过说道:“学生遵命!”
他心知肚明的是,王行之也好顾文也好,都是实实在在为了他的前途着想。
时下士子们之间流传的说法是,与其挂在三甲落个同进士的名头,还不如干脆落榜,来年再来,说不定能考上个进士呢?
虽然都有“进士”两个字,但二甲往前的进士和三甲之后的“同进士”一字之差,却就差之千里。
打个简单的比方,进士科一甲三名外加二甲进士,可在殿试之后择优引入崇文阁做编修之职,一甲进士授官八品,其余授官从八品,都可按部就班地在京中熬资历,三年之后便可入六部为官。
入不了崇文阁的,也会外放置较为富裕的县为县令,累功升迁,只要干得好不愁没前途。
但同进士则不同,科考之后要么在九寺五监做个小小的九品小官,要么外放地方老老实实从县丞县尉做起,最好的也只能混个下县县令的职分,往后在进士出身的同僚面前也会矮上一头。
一字之差,前途便从此向两个分叉口。
所以无怪王行之和顾文说话不留余地,实在是若实力不济考了个同进士,大齐又不允许会试高中者来年继续考,往后怕是要多走不少弯路,即使有个好老师师兄也无济于事。
说完这个,王行之又看向顾文:“这个月就专心在公事上吧,万事小心,千万不要勉强。”
顾文知道老师指的是什么,当即点点头表示明白。
一场酒就这么草草结束,王行之挥舞着衣袖将俩师兄弟赶出书院,直言接下来一个月都是体力活,他年事已高,必须早些休息,顾文李文柏无奈,只得双双告退。
离开书院,李文柏跨上早已准备在门外的骏马,问正准备钻进马车的顾文:“师兄,老师所言让您多加小心,是什么意思?”
顾文动作一顿,转头笑道:“能有什么意思?还不就考功司那些破事儿,你不也知道吗?”
说完,也不等李文柏再问,钻进马车一溜烟跑了。
李文柏眉头微皱,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顾文不说,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想必是为了让他专念在科考上才故意不让多问的吧。
回府之后,李文柏从下人处得知朝廷已定下出征日期,贺青和贺飞宇都会住在军营中,三日后便拔营出发。
“大将军吩咐,万万不能允许李少爷出去另寻宅院。”门房笑呵呵地说,“说再怎么想搬出去住,也要等到大将军班师回朝再做打算,否则就拿小的们是问。”
李文柏又感动又好笑,他确实有搬出去想法,这几日正在让阿大到处寻访合适的宅院,反正他不差这点钱,再说李环也到了,加上几个下人,一家六口都寄居在贺府总归不合适。
“这有什么的?阿二他们手里勤快,是小的们的好帮手。”管家笑眯眯地打断李文柏的解释,“老夫人也说了,环儿小姐可爱乖巧,正讨她老人家欢心,您也知道咱家夫人和老夫人两代都没能生下个闺女,都说想让环儿小姐多留一阵子陪陪她们呢。”
好嘛,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拒绝就显得太过不近人情,李文柏只好收下贺家众人的好意:“劳烦管家替在下谢过贺将军。”
就这么着,李环儿日日在老夫人跟前打转,呆不住了就让阿二他们带着在京城到处转。她也知道如今是哥哥的关键时候,万万不敢打搅了哥哥,李文柏若是关心她的生活,说不了几句,李环儿就推着哥哥让他安生读书。
不过这样也好,李文柏得以专心致志在课业上,将妹子交给贺家两位夫人他是一百个放心,于是干脆和王行之商量,暂居在了书院里,也省得日日来回浪费时间,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随时请教。
王行之自是满口答应,转头就在宅院中给李文柏安置了一间房,似是对学生的勤奋十分满意。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个月转瞬即逝,这个月来王行之给李文柏恶补了吟诗作赋方面的知识,不求开窍,只求考试时不会交上白卷就成。
经义方面也下了大工夫,背得李文柏是晕头转向,没办法,贴经题向来没什么规律可言,除了把经文释义背到滚瓜烂熟外根本没有捷径可走。
倒是李文柏强项的策论,一个月来也是受尽了王行之的摧残,每写一篇都能被找出各种缺陷骂个狗血喷头,再打回修改,如此往复,每每当李文柏被喷得快要失去信心时才能勉强过关。
就这么昼夜不停特训了整整一个月,李文柏结束的时候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看着明朗的天空,居然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离会试还有三天,王行之给他放了假,让他在书院好好休息,调整调整心态,但还是不许他回贺府,说是担心乱了心思,有什么事都能科考完再说。
李文柏从善如流,派阿大给贺府送了封信,便安心继续在书院住了下来。
这三天是留给应试举子办手续的时候,尚书省大门前人潮攒动,都是三五作伴拿着材料前来登记应考的士子。
李文柏也不例外,但他有个在朝廷为官的师兄,又有个贵为国子监祭酒的老师,直接就被领进了登记用的门房之内,插队插得毫无心理压力。
又不是打算作弊,何须对自己如此严苛。
递上由广陵府尹出具的“文解”、“家状”,负责登记的小吏检查无误后便在登记簿上记下了“李文柏”的名讳。
“小先生,您可拿好了。”小吏低头哈腰地把一张记载有会试时间地点考场的名条递给李文柏,满脸堆笑“这条子可万万不能丢,到了时辰拿好条子去考场,就能参加考试了。”
李文柏点点头,从怀中摸出一颗碎银子递过去,笑道:“多谢小哥。”
小吏千恩万谢地接过,对李文柏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李文柏微笑,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底层小吏都是翻脸如翻书的家伙,他没必要在这种小问题上得罪他们。
本来地方来的举子还需三人以上互相作保,但李文柏在贺青的运作下有了个国子监监生的名头,便可免了这一步。
做完这一切,李文柏便可闭门在房中等待会试的来临了,如此重要的时间,也不会有人没眼力见的跑来打扰,这三天恐怕会是李文柏人生中最为清静的日子。
到了会试那天,李文柏按照这些天养成的作息起了个大早,推开房门,正对上眼含笑意的王行之。
“老师?”李文柏瞪大眼,“您何必起这么早?”
“看起来心态没什么变化,甚好。”王行之笑着拍拍李文柏肩膀,“记着为师之前跟你说的,此次会试考题若涉及‘抑商’和‘重文’,应该如何作答,切莫逞一时之勇,坏了大计。”
李文柏郑重点头:“学生明白。”
上了马车,李文柏这才发现里面塞满了会试能够用到的东西,除了必须的笔墨纸砚,用于更换的衣物、夜间作答所用的蜡烛,以及可口的干粮饭菜、饮用水,甚至还有坐垫和棉铺,几乎和进行一场短途旅游没什么区别。
这些有贺府置办的,也有老师王行之专门购置的,没让李文柏费一点心思。
看着这大包小包,李文柏只觉心里一阵暖流涌过,不可否认,自来到京城之后,他确确实实结交到了不少真心的师长友人。
会试考场设在礼部贡院之内,从外面看去颇为威严壮观,然而只有真正进去过的人才知其中三味。
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每个进过贡院的举子都不愿再进第二次,无他,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大齐会试一场三天连续三场,一共要持续九天,这九天考生都必须安安分分待在贡院设置的小隔间之内,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不许交谈,也不许随意走动,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作弊,贡院各考场都是全封闭式,通风极差,隔间再大也不过能容下一桌一椅,人要休息也只能勉强在地面伸直身体,加上会试的压力,真是对身心素质全方位的考验。
据李文柏所知,每年都有考生承受不住在考场中晕过去,结果也只能被巡视的士卒拖出来,就此浪费一次机会。
不过传说终究只是传说,等到真正踏入考场之时,扑面而来的腥臊味差点让李文柏猝不及防之下摔了个倒栽葱。
这下,他终于真正见识到了会试考场的可怕。
旁边有人见着李文柏的动作,忍不住说道:“贤弟第一年吧?也难怪,在进士科考试之前这里早就考过明经、明法两科啦,两批考生来了又走,时间又紧,这还算是干净啦!”
说完,那考生赶紧加快脚步:“贤弟快些点吧,等后面的人全部进来,好的位置就都被抢走啦。”
李文柏一怔,这才发现同时进入考场的考生们都一溜烟冲着最靠近里间的位置冲了过去,如梦初醒之下赶紧动作起来。
最靠里的隔间虽然味道相对较重,但地方也比较大,且巡视的军卒一般也不会过多打扰,是对考生来说的“风水宝地”,年年都是争夺的焦点。
李文柏没打算去抢那先一看就抢不到的隔间,他的目标是最靠近门口的地方。
身为一名标准的现代人,他能容忍地方窄小,也能容忍兵卒和考官们的脚步声,但唯独浓烈的气味是死穴。
靠门口的隔间虽然小,但比较新,通风相对较好,味道虽然也有,但至少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浓烈,还在能够忍受的范围内,在考生中间人气仅次于最靠里的位置,也是一处风水宝地。
趁着进来的时机较早,李文柏成功抢到了最为靠门的一处隔间。
在隔间的木质墙板上挂上自己的名姓,李文柏掀开破旧的草帘走了进去,一股浓烈的霉味铺天盖地而来。
李文柏赶紧把帘子打上去,又人工扇了许久的风,这才鼓起勇气重新踏进去。
好在这次的味道淡了不少,李文柏把包袱饭盒放置在地上,这才有心思打量起这小小的空间起来。
隔间很小,除了放置桌椅的位置就没有多少空余的地方了,包袱饭盒往地上一摆,人几乎就被固定在了椅子上无法乱动。
好在桌子够宽敞,足够摊开两份卷纸,再点上一支蜡烛,夜间休息也可以躺在隔间外面的狭窄走廊上,只要不彼此交头接耳,纯粹的睡觉是被允许的。
毕竟建造的人也都知道这些隔间有多么非人。
等所有人都各自安置完毕,天色已经大亮,主副考官这才姗姗来迟。
众学子张望,想要一睹会试考官的风采,能够被皇帝钦点担任会试考官的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要员,如果能够高中,那么主考官就会是本科进士们的座师,等于是一根天然待抱的大腿。
李文柏也忍不住探头出去,却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不是当朝相国王敦茹又是谁?
“不是吧...”李文柏眉心皱着,“今科考官居然是他...这位大人和师兄可是政敌啊...要命了。”
作者有话要说:当当当当~
主角要考试了
不知是王行之等人事先说好, 还是都知道一个商人出身的小子在诗赋上不可能有多少造诣, 反正李文柏被揪着从日常生活到政见策论问了个通透,作为代表作, 《十思疏》更是被各位上官分析了一遍又一遍,但从头至尾都未曾提过让他即兴作诗的要求。
松了口气,但还是莫名会有些被人小瞧的感觉,尤其顾文这么一提,这种感觉更深刻了。
虽然他当真……也没什么太大的本事, 不过被这般打趣,李文柏还是撇了撇嘴, 表示不想理这个“为老不尊”的师兄。
顾文笑笑,见李文柏精神还好,便也没再说些什么。
五华山不愧为“国学”和“国寺”并存的地方, 山路被修整得平平整整堪比官道, 隔着几步就能看到上山伐柴的村民,现在正值秋季, 山火易发之时, 是以朝廷斟酌着开放了不少地方给百姓们砍柴,一时人工制造出防火带,二十让京郊的平明百姓储存好过冬用的柴火, 不至于在隆冬时受冻而死,只是再三强调不允许真正伤到树木。
李文柏掀开窗帘观察着时不时出现的砍柴人,发现和到处都是面黄肌瘦难民的南疆不一样,这里的百姓脸上都散发着营养充足的光泽, 体态也多有见状,完全没有营养不良的样子。
“不愧是天子脚下。”李文柏忍不住感叹,“百姓安居乐业,路无饿殍,比南疆强多了。”
此言一出,王行之和顾文都忍不住看向李文柏,这才想起来这位小师弟年纪轻轻,却已经跟随关中军深入南疆,在白夷之战中建立过实打实的战功。
王行之随口问:“依你之见,南疆百姓生活如何?”
“水深火热。”李文柏回头,“学生不敢欺瞒老师,南疆各族分化极其严重,彼此间争执不断,小打小闹日日都有,个州县主官只死守县城,对蛮族百姓生活不闻不问,只求各部族对朝廷维持表面上的尊重,只要不扯旗造反就万事大吉。”
“如此严重?”王行之问,“南疆各道府监察官就视若无睹?”
“老师不曾深入南疆,是以并不清楚。”李文柏苦笑,“不是不愿管,而是管不了,据学生短暂在南疆的所见所闻,各族间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对大齐并无几分归属感,上传下达都靠着部落土司,在南疆,朝廷政令根本出不了县城。”
王行之看向顾文:“敬元,你曾广派书令史下各地考察地方官员功绩,对南疆现状可有了解?”
“大致知晓一些,如师弟所言,我大齐崇尚军命不下县,在南疆尤其如此。”顾文说,“县令管辖范围仅仅只有县城一亩三分地,再出去,就算是齐人的村落,也插不上什么话。”
王行之表情凝重,顾文也沉默下来不再言语,显然都对南疆的现状感到颇为心忧。
李文柏咂咂嘴,没想到随口一句竟会扯出朝廷的隐忧来,顾文则是不知道该如何向老师解释,朝廷其实一直在回避南疆问题。
老师年年专心学问并不知晓朝中风向,如今百废待兴,北边的匈奴又虎视眈眈,五军统帅携军自重,顺天十二亲卫战力早已衰弱做不了指望,各地府军更是腐败到了根子里,这种时候朝廷上下哪里来的心思去管南疆少民的民心问题,就像地方官们所做的那样,不造反就万事大吉。
可这终究是大齐之耻,顾文也不太好起口。
沉默间,马车已经到了半山书院门口。
此时早已放课,三人一路穿过各处学堂和教室居所到了王行之居住的宅院。
这次王行之一反常态地没有将两人带进书房,而是着人将茶水点心移到了后院中,三人围坐在小院中心一棵硕大的桃花树下的石凳上。
“去弄一碗醒酒汤。”王行之吩咐随身伺候的书童,“我等接下来有要事要谈,你去告诉门房一声,没有本官的允许不许任何人进来。”
李文柏因为有孝在身并没有喝酒,但是王行之和顾文喝了不少。
书童轻应一声,轻巧地退下了。
王行之说,“今日诗会,你应该也见了不少同科应考的举子,有何感想?”
诗会里争名夺利的景象再次浮现在脑海里,李文柏还能记得脑海中的一张张脸,见到顾文时候的神色,见到自己的神色,吟诗作对的神色,想到这里,缓缓说道:“或许是学生多想,匈奴在北疆烧杀抢掠,关中军马上就要出征,如此国家危难之际,学生在诗会中却不曾听到过一句议论,大部分人都在...不择手段地吸引注意力。虽然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只是他有些看不惯。
王行之问:“如此,你又作何想法?”
犹豫半晌,李文柏还是不加修饰地脱口而出:“学生觉得,京城士林略微有些...乌烟瘴气!”
顾文眉头轻佻:“好家伙,还真敢说。”
李文柏干笑一声:“师兄,我只是实话实说。”
“好,要的就是实话实说。”王行之笑,“下一个问题,月后的会试,你有几分信心能够高中?”
同样的问题从王敦茹口中和王行之口中说出的意思完全不同,李文柏不敢随便说几句空话应对,再三思虑过后,嘴角扯出一丝苦笑:“不瞒老师,学生只有三成把握。”
“哦?”王行之没有生气的意思,“为何?”
李文柏说:“学生长处在实事策论,但此题考官主观意识占比过重,做不得依靠,四书五经勉勉强强够的上合格,但进士科占比较重的诗赋...老师也知道,学生是一窍不通。”
虽然不知道这两个月以来王行之为何一点教自己作诗的意思都没有,但这一点对朝夕相处的师生来说根本瞒不住。
“好,人贵有自知之明。”王行之又问,“为师问你,来年准备完全再上考场,为师保你至少能进入前五位,前途无量;以及月后准时应考,但很可能只能考上个三甲同进士,你的选择?”
“学生选同进士。”李文柏毫不犹豫,“学生不怀疑老师的本事,只是有些事情不可拖延,只要能在今年顺利进入仕途就好。”
明明是急功近利的回答,王行之却笑了:“为何?出身方面你无需担心,即使朝廷下令抑商,你是我的学生,自然不可能无法参与科举的。”
李文柏抿嘴:“若是侥幸同进士,学生也有自信能打出一条血路,绝不辱没老师的门楣。”若是不曾踏足金銮殿,他许是会选择来年再战,但是朝堂那一日的事让他触目惊心。
如今的雍和帝与他所知道的大唐李二确实有几分相似,但这从未听过的大齐朝还有多少的岁数,他则是摸不清楚。
若是运气好,接下来是大齐中兴,那他自然是等得起;若是大齐不敌匈奴,不似大唐前期的峥嵘气象,反而像是后宋的风雨飘摇,若是错过了这次,下次朝堂就可能重新洗牌。
他不能等。
沉默了一会,王行之长叹一声:“你啊,和敬元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那么固执。”
李文柏有些愧疚:“老师...”
“好了,无需多言。”王行之摆摆手,“既如此,学问暂且先放一边,接下来的一月,为师专心教你如何应考,位列榜首不敢妄言,至少进士的名头,你无论如何也得给为师拿下来!”
顾文也在一旁帮腔:“老师所言极是,学生可不想有一个同进士的师弟。”
李文柏只能过说道:“学生遵命!”
他心知肚明的是,王行之也好顾文也好,都是实实在在为了他的前途着想。
时下士子们之间流传的说法是,与其挂在三甲落个同进士的名头,还不如干脆落榜,来年再来,说不定能考上个进士呢?
虽然都有“进士”两个字,但二甲往前的进士和三甲之后的“同进士”一字之差,却就差之千里。
打个简单的比方,进士科一甲三名外加二甲进士,可在殿试之后择优引入崇文阁做编修之职,一甲进士授官八品,其余授官从八品,都可按部就班地在京中熬资历,三年之后便可入六部为官。
入不了崇文阁的,也会外放置较为富裕的县为县令,累功升迁,只要干得好不愁没前途。
但同进士则不同,科考之后要么在九寺五监做个小小的九品小官,要么外放地方老老实实从县丞县尉做起,最好的也只能混个下县县令的职分,往后在进士出身的同僚面前也会矮上一头。
一字之差,前途便从此向两个分叉口。
所以无怪王行之和顾文说话不留余地,实在是若实力不济考了个同进士,大齐又不允许会试高中者来年继续考,往后怕是要多走不少弯路,即使有个好老师师兄也无济于事。
说完这个,王行之又看向顾文:“这个月就专心在公事上吧,万事小心,千万不要勉强。”
顾文知道老师指的是什么,当即点点头表示明白。
一场酒就这么草草结束,王行之挥舞着衣袖将俩师兄弟赶出书院,直言接下来一个月都是体力活,他年事已高,必须早些休息,顾文李文柏无奈,只得双双告退。
离开书院,李文柏跨上早已准备在门外的骏马,问正准备钻进马车的顾文:“师兄,老师所言让您多加小心,是什么意思?”
顾文动作一顿,转头笑道:“能有什么意思?还不就考功司那些破事儿,你不也知道吗?”
说完,也不等李文柏再问,钻进马车一溜烟跑了。
李文柏眉头微皱,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顾文不说,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想必是为了让他专念在科考上才故意不让多问的吧。
回府之后,李文柏从下人处得知朝廷已定下出征日期,贺青和贺飞宇都会住在军营中,三日后便拔营出发。
“大将军吩咐,万万不能允许李少爷出去另寻宅院。”门房笑呵呵地说,“说再怎么想搬出去住,也要等到大将军班师回朝再做打算,否则就拿小的们是问。”
李文柏又感动又好笑,他确实有搬出去想法,这几日正在让阿大到处寻访合适的宅院,反正他不差这点钱,再说李环也到了,加上几个下人,一家六口都寄居在贺府总归不合适。
“这有什么的?阿二他们手里勤快,是小的们的好帮手。”管家笑眯眯地打断李文柏的解释,“老夫人也说了,环儿小姐可爱乖巧,正讨她老人家欢心,您也知道咱家夫人和老夫人两代都没能生下个闺女,都说想让环儿小姐多留一阵子陪陪她们呢。”
好嘛,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拒绝就显得太过不近人情,李文柏只好收下贺家众人的好意:“劳烦管家替在下谢过贺将军。”
就这么着,李环儿日日在老夫人跟前打转,呆不住了就让阿二他们带着在京城到处转。她也知道如今是哥哥的关键时候,万万不敢打搅了哥哥,李文柏若是关心她的生活,说不了几句,李环儿就推着哥哥让他安生读书。
不过这样也好,李文柏得以专心致志在课业上,将妹子交给贺家两位夫人他是一百个放心,于是干脆和王行之商量,暂居在了书院里,也省得日日来回浪费时间,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随时请教。
王行之自是满口答应,转头就在宅院中给李文柏安置了一间房,似是对学生的勤奋十分满意。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个月转瞬即逝,这个月来王行之给李文柏恶补了吟诗作赋方面的知识,不求开窍,只求考试时不会交上白卷就成。
经义方面也下了大工夫,背得李文柏是晕头转向,没办法,贴经题向来没什么规律可言,除了把经文释义背到滚瓜烂熟外根本没有捷径可走。
倒是李文柏强项的策论,一个月来也是受尽了王行之的摧残,每写一篇都能被找出各种缺陷骂个狗血喷头,再打回修改,如此往复,每每当李文柏被喷得快要失去信心时才能勉强过关。
就这么昼夜不停特训了整整一个月,李文柏结束的时候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看着明朗的天空,居然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离会试还有三天,王行之给他放了假,让他在书院好好休息,调整调整心态,但还是不许他回贺府,说是担心乱了心思,有什么事都能科考完再说。
李文柏从善如流,派阿大给贺府送了封信,便安心继续在书院住了下来。
这三天是留给应试举子办手续的时候,尚书省大门前人潮攒动,都是三五作伴拿着材料前来登记应考的士子。
李文柏也不例外,但他有个在朝廷为官的师兄,又有个贵为国子监祭酒的老师,直接就被领进了登记用的门房之内,插队插得毫无心理压力。
又不是打算作弊,何须对自己如此严苛。
递上由广陵府尹出具的“文解”、“家状”,负责登记的小吏检查无误后便在登记簿上记下了“李文柏”的名讳。
“小先生,您可拿好了。”小吏低头哈腰地把一张记载有会试时间地点考场的名条递给李文柏,满脸堆笑“这条子可万万不能丢,到了时辰拿好条子去考场,就能参加考试了。”
李文柏点点头,从怀中摸出一颗碎银子递过去,笑道:“多谢小哥。”
小吏千恩万谢地接过,对李文柏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李文柏微笑,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底层小吏都是翻脸如翻书的家伙,他没必要在这种小问题上得罪他们。
本来地方来的举子还需三人以上互相作保,但李文柏在贺青的运作下有了个国子监监生的名头,便可免了这一步。
做完这一切,李文柏便可闭门在房中等待会试的来临了,如此重要的时间,也不会有人没眼力见的跑来打扰,这三天恐怕会是李文柏人生中最为清静的日子。
到了会试那天,李文柏按照这些天养成的作息起了个大早,推开房门,正对上眼含笑意的王行之。
“老师?”李文柏瞪大眼,“您何必起这么早?”
“看起来心态没什么变化,甚好。”王行之笑着拍拍李文柏肩膀,“记着为师之前跟你说的,此次会试考题若涉及‘抑商’和‘重文’,应该如何作答,切莫逞一时之勇,坏了大计。”
李文柏郑重点头:“学生明白。”
上了马车,李文柏这才发现里面塞满了会试能够用到的东西,除了必须的笔墨纸砚,用于更换的衣物、夜间作答所用的蜡烛,以及可口的干粮饭菜、饮用水,甚至还有坐垫和棉铺,几乎和进行一场短途旅游没什么区别。
这些有贺府置办的,也有老师王行之专门购置的,没让李文柏费一点心思。
看着这大包小包,李文柏只觉心里一阵暖流涌过,不可否认,自来到京城之后,他确确实实结交到了不少真心的师长友人。
会试考场设在礼部贡院之内,从外面看去颇为威严壮观,然而只有真正进去过的人才知其中三味。
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每个进过贡院的举子都不愿再进第二次,无他,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大齐会试一场三天连续三场,一共要持续九天,这九天考生都必须安安分分待在贡院设置的小隔间之内,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不许交谈,也不许随意走动,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作弊,贡院各考场都是全封闭式,通风极差,隔间再大也不过能容下一桌一椅,人要休息也只能勉强在地面伸直身体,加上会试的压力,真是对身心素质全方位的考验。
据李文柏所知,每年都有考生承受不住在考场中晕过去,结果也只能被巡视的士卒拖出来,就此浪费一次机会。
不过传说终究只是传说,等到真正踏入考场之时,扑面而来的腥臊味差点让李文柏猝不及防之下摔了个倒栽葱。
这下,他终于真正见识到了会试考场的可怕。
旁边有人见着李文柏的动作,忍不住说道:“贤弟第一年吧?也难怪,在进士科考试之前这里早就考过明经、明法两科啦,两批考生来了又走,时间又紧,这还算是干净啦!”
说完,那考生赶紧加快脚步:“贤弟快些点吧,等后面的人全部进来,好的位置就都被抢走啦。”
李文柏一怔,这才发现同时进入考场的考生们都一溜烟冲着最靠近里间的位置冲了过去,如梦初醒之下赶紧动作起来。
最靠里的隔间虽然味道相对较重,但地方也比较大,且巡视的军卒一般也不会过多打扰,是对考生来说的“风水宝地”,年年都是争夺的焦点。
李文柏没打算去抢那先一看就抢不到的隔间,他的目标是最靠近门口的地方。
身为一名标准的现代人,他能容忍地方窄小,也能容忍兵卒和考官们的脚步声,但唯独浓烈的气味是死穴。
靠门口的隔间虽然小,但比较新,通风相对较好,味道虽然也有,但至少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浓烈,还在能够忍受的范围内,在考生中间人气仅次于最靠里的位置,也是一处风水宝地。
趁着进来的时机较早,李文柏成功抢到了最为靠门的一处隔间。
在隔间的木质墙板上挂上自己的名姓,李文柏掀开破旧的草帘走了进去,一股浓烈的霉味铺天盖地而来。
李文柏赶紧把帘子打上去,又人工扇了许久的风,这才鼓起勇气重新踏进去。
好在这次的味道淡了不少,李文柏把包袱饭盒放置在地上,这才有心思打量起这小小的空间起来。
隔间很小,除了放置桌椅的位置就没有多少空余的地方了,包袱饭盒往地上一摆,人几乎就被固定在了椅子上无法乱动。
好在桌子够宽敞,足够摊开两份卷纸,再点上一支蜡烛,夜间休息也可以躺在隔间外面的狭窄走廊上,只要不彼此交头接耳,纯粹的睡觉是被允许的。
毕竟建造的人也都知道这些隔间有多么非人。
等所有人都各自安置完毕,天色已经大亮,主副考官这才姗姗来迟。
众学子张望,想要一睹会试考官的风采,能够被皇帝钦点担任会试考官的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要员,如果能够高中,那么主考官就会是本科进士们的座师,等于是一根天然待抱的大腿。
李文柏也忍不住探头出去,却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不是当朝相国王敦茹又是谁?
“不是吧...”李文柏眉心皱着,“今科考官居然是他...这位大人和师兄可是政敌啊...要命了。”
作者有话要说:当当当当~
主角要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