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安石(子雱 唐坰附) 王安礼 王安国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自非大臣欲倾侧而为私,则立法不当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藩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维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帝用光副枢密,光辞未拜而安石出,命遂寝。公著虽为所引,亦以请罢新法出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戩、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继去。骤用秀州推官李定为御史,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封还词头,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论定不孝,皆罢逐。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惠卿遭丧去,安石未知所托,得曾布,信任之,亚于惠卿。
三年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有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开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断腕者,知府韩维言之,帝问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然惊异;况于二十万户百姓,固有蠢愚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邪?"帝曰:"民言合而听之则胜,亦不可不畏也。"
东明民或遮宰相马诉助役钱,安石白帝曰:"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如是。"又曰:"治民当知其情伪利病,不可示姑息。若纵之使妄经省台,鸣鼓邀驾,恃众侥幸,则非所以为政。"其强辩背理率类此。
帝用韩维为中丞,安石憾曩言,指为善附流俗以非上所建立,因维辞而止。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比之共、鲧。灵台郎尤瑛言天久阴,星失度,宜退安石,即黥隶英州。唐坰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请对极论其罪,谪死。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阏其奏,出彦博守魏。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礼官议正太庙太祖东向之位,安石独定议还僖祖于祧庙,议者合争之,弗得。上元夕,从驾乘马入宣德门,卫士诃止之,策其马。安石怒,上章请逮治。御史蔡确言:"宿卫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马非其处,所应诃止。"帝卒为杖卫士,斥内侍,安石犹不平。王韶开熙河奏功,帝以安石主议,解所服玉带赐之。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吕惠卿服阕,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白为参知政事,又乞召韩绛代己。二人守其成谟,不少失,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而惠卿实欲自得政,忌安石复来,因郑侠狱陷其弟安国,又起李士宁狱以倾安石。绛觉其意,密白帝请召之。八年二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来。三经义成,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子雱为龙图阁直学士。雱辞,惠卿劝帝允其请,由是嫌隙愈著。惠卿为蔡承禧所击,居家俟命。雱风御史中丞邓绾,复弹惠卿与知华亭县张若济为奸利事,置狱鞫之,惠卿出守陈。
十月,彗出东方,诏求直言,及询政事之未协于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晋武帝五年,彗出轸;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期不合。盖天道远,先王虽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变无穷,上下傅会,岂无偶合。周公、召公,岂欺成王哉。其言中宗享国日久,则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宁"。其言夏、商多历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灶言火而验,欲禳之,国侨不听,则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侨终不听,郑亦不火。有如裨灶,未免妄诞,况今星工哉?所传占书,又世所禁,月誊写伪误,尤不可知。陛下盛德至善,非特贤于中宗,周、召所言,则既阅而尽之矣,岂须愚瞽复有所陈。窃闻两宫以此为忧,望以臣等所言,力行开慰。"帝曰:"闻民间殊苦新法。"安石曰:"祁寒暑雨,民犹怨咨,此无庸恤。"帝曰:"岂若并祁寒暑雨之怨亦无邪?"安石不悦,退而属疾卧,帝慰勉起之。其党谋曰:"今不取上素所不喜者暴进用之,则权轻,将有窥人间隙者。"安石是其策。帝喜其出,悉从之。时出师安南,谍得其露布,言:"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济。"安石怒,自草敕榜诋之。
华亭狱久不成,雱以属门下客吕嘉问、练亨甫共议,取邓绾所列惠卿事,杂他书下制狱,安石不知也。省吏告惠卿于陈,惠卿以状闻,且讼安石曰:"安石尽弃所学,隆尚纵横之末数,方命矫令,罔上要君。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间,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又发安石私书曰:"无使上知"者。帝以示安石,安石谢无有,归以问雱,雱言其情,安石咎之。雱愤恚,疽发背死。安石暴绾罪,去"为臣子弟求官及荐臣婿蔡卞",遂与亨甫皆得罪。绾始以附安石居言职,及安石与吕惠卿相倾,绾极力助攻惠卿。上颇厌安石所为,绾惧失势,屡留之于上,其言无所顾忌;亨甫险薄,谄事雱以进,至是皆斥。
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堪,力请解几务。上益厌之,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明年,改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屡乞还将相印。元丰二年,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换特进,改封荆。哲宗立,加司空。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配享神宗庙庭。崇宁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庙,列于颜、孟之次,追封舒王。钦宗时,杨时以为言,诏停之。高宗用赵鼎、吕聪问言,停宗庙配享,削其王封。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薯,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作辩奸论以刺之,谓王衍、卢杞合为一人。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子雱。
雱字元泽。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年十三,得秦卒言洮、河事,叹曰:"此可抚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则吾敌强而边患博矣。"其后王韶开熙河,安石力主其议,盖兆于此。举进士,调旌德尉。
雱气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作策二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数万言。时安石执政,所用多少年,雱亦欲预选,乃与父谋曰:"执政子虽不可预事,而经筵可处。"安石欲上知而自用,乃以雱所作策及注道德经镂板鬻于市,遂传达于上。邓绾、曾布又力荐之,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神宗数留与语,受诏注诗、书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书成,迁龙图阁直学士,以病辞不拜。
安石更张政事,雱实导之。常称商鞅为豪杰之士,言不诛异议者法不行。安石与程颢语,雱囚首跣足,携妇人冠以出,问父所言何事。曰:"以新法数为人所阻,故与程君议。"雱大言曰:"枭韩琦、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安石遽曰:"儿误矣。"卒时才三十三,特赠左谏议大夫。
唐坰者,以父任得官。熙宁初,上书云:"秦二世制于赵高,乃失之弱,非失之强。"神宗悦其言。又云:"青苗法不行,宜斩大臣异议如韩琦者数人。"安石尤喜之,荐使对,赐进士出身,为崇文校书。上薄其人,除知钱塘县。安石欲留之,乃令邓绾荐为御史,遂除太子中允。数月,将用为谏官,安石疑其轻脱,将背己立名,不除职,以本官同知谏院,非故事也。
坰果怒安石易己,凡奏二十疏,论时事,皆留中不出。乃因百官起居日,扣陛请对,上令谕以他日,坰伏地不起,遂召升殿。坰至御坐前,进曰:"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乃措笏展疏,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坐,听札子。"安石迟迟,坰诃曰:"陛下前犹敢如此,在外可知!"安石悚然而进。坰大声宣读,凡六十条,大略以"安石专作威福,曾布等表里擅权,天下但知惮安石威权,不复知有陛下。文彦博、冯京知而不敢言。王珪曲事安石,无异厮仆。"且读且目珪,珪惭惧俯首。"元绛、薛向、陈绎,安石颐指气使,无异家奴。张琥、李定为安石爪牙,台官张商英乃安石鹰犬。逆意者虽贤为不肖,附己者虽不肖为贤。"至诋为李林甫、卢杞。上屡止之,坰慷慨自若,略不退慑。读已,下殿再拜而退。侍臣卫士,相顾失色,安石为之请去。阁门纠其渎乱朝仪,贬潮州别驾。邓绾申救之,且自劾缪举。安石曰:"此素狂,不足责。"改监广州军资库,后徙吉州酒税,卒官。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熙宁中,鄜延路城啰兀,河东发民四万负饷,宣抚使韩绛檄使佐役,后帅吕公弼将从之。安礼争曰:"民兵不习武事,今驱之深入,此不为寇所乘,则冻饿而死尔,宜亟罢遣。"公弼用其言,民得归,而他路遇敌者,全军皆覆。公弼执安礼手言曰:"四万之众,岂偶然哉。果有阴德,相与共之。"
初,绛专爵赏,既上最,多失实,公弼以状闻。诏即河东议功,公弼将受之。安礼曰:"宣抚使以宰相节制诸道,且许便宜,封授一有不韪,人犹得非之。公藩臣,乃欲隃进功状于非其任邪?"公弼遽辞。遂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进知制诰。彗星见,诏求直言。安礼上疏曰:"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陛下有仁民爱物之心,而泽不下究,意者左右大臣不均不直,谓忠者为不忠,不贤者为贤,乘权射利者,用力殚于沟瘠,取利究于园夫,足以干阴阳而召星变。愿察亲近之行,杜邪枉之门。至于祈禳小数,贬损旧章,恐非所以应天者。"帝览数嘉叹,谕之曰:"王珪欲使卿条具,朕尝谓不应沮格人言,以自壅障。今以一指蔽目,虽泰、华在前弗之见,近习蔽其君,何以异此,卿当益自信。"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逻者连得匿名书告人不轨,所涉百余家。帝付安礼曰:"亟治之。"安礼验所指,皆略同,最后一书加三人,有姓薛者,安礼喜曰:"吾得之矣。"呼问薛曰:"若岂有素不快者耶?"曰有持笔来售者,拒之,鞅鞅去,其意似见衔。即命捕讯,果其所为也。即枭其首于市,不逮一人,京师谓为神明。
宗室令騑以数十万钱买妾,久而斥归之,诉府督元直。安礼视妾,既火败其面矣,即奏言:"妾之所以直数十万者,以姿首也,今炙败之,则不复可鬻,此与炮烙之刑何异。请勿理其直而加厚谴,以为戒。"诏从之,仍夺令騑俸。
后宫造油箔,约三年损者反其价,才一年有损者,中官持诣府,请如约,词气甚厉。安礼曰:"庸讵非置之不得其地,为风雨燥湿所坏耶。苟如是,民将无复得直,约不可用也。"卒不追。以是宗室、中贵人皆惮之。
元丰四年,初分三省,置执政,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左丞。王师问罪夏国,泾原承受梁同奏:"转运使叶康直饷米,恶不可食。"帝大怒曰:"贵籴远饷,反不可用。徒弊民力于道路,康直可斩也。"安礼曰:"此一梁同之言,疑未必实,当按之。"乃遣判官张大宁与同参核,且械系康直以俟。既而米可用者什八九,帝意解,赦康直。
是时,伐夏不得志,李宪又欲再举。帝以访辅臣,王珪曰:"向所患者用不足,朝廷今捐钱钞五百万缗,以供军食有余矣。"安礼曰:"钞不可啖,必变而为钱,钱又变为刍粟。今距出征之期才两月,安能集事。"帝曰:"李宪以为已有备,彼宦者能如是,卿等独无意乎?唐平淮蔡,唯裴度谋议与主同。今乃不出公卿而出于阉寺,朕甚耻之。"安礼曰:"淮西,三州尔,有裴度之谋,李光颜、李酝之将,然犹引天下之兵力,历岁而后定。今夏氏之强非淮蔡比,宪材非度匹,诸将非有光颜、酝辈,臣惧无以副圣意也。"帝悟而止。后欲除宪节度使,安礼又以为不可。
御史中丞舒亶上章诋执政,且言:"尚书不置录目,有旨按吏罪。"安礼请取台录以为式,乃与省中同,遂并列亶他事,亶坐废。徐禧计议边事,安礼曰:"禧志大才疏,必误国。"及永乐败书闻,帝曰:"安礼每劝朕勿用兵,少置狱,盖为是也。"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士,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安礼伟风仪,论议明辨,常以经纶自任,而阔略细谨,以故数诒口语云。
王安国,字平甫,安礼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口誉之。于书无所不通,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庐于墓三年。
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奸。
先是,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安国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
论曰:安石恶苏轼而安礼救之,昵惠卿而安国折之,议者不以咎二弟也,惟其当而已矣。安礼为政,有足称者。安国早卒,故不见于用云。
<b>部分译文</b>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一经过目终身不忘。他写文章落笔如飞,初看好像漫不经心,完成后,见到的人都佩服他的文章精彩奇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誉。王安石考中进士,名列上等,任签书淮南判官。以前的制度规定,任职期满,准许呈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他在鄞县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再任舒州通判。文彦博做宰相,向皇帝推荐王安石,说他淡于名利,请求越级提拔,想以此来遏止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职,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任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辞谢。欧阳修对朝廷说王安石须用俸禄养家,因此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入京任度支判官,当时是仁宗嘉。。三年。
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辩论驳难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学说,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满怀激情地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于是他向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如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难穷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衰落败坏,症结在于不知道规律,不效法先王政令的缘故。效法先王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我们所实行的更改变革,既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引起天下人的喧哗,也就必然合乎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生产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给天下的费用,自古代以来的太平治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忧患,忧患在于治理财政没有符合它的规律。居官任职的人才既然不足,城乡又缺少可供使用的人才,国家的重托,疆域的保持,陛下能够以长久依靠天幸为常法,而没有一旦发生忧患的考虑吗?我希望陛下能明察朝中苟且因循的弊病,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革除这些弊病,以期符合当前世事的变化。我所说的,流于颓废风俗的人是不讲的,而议论国家大事的人又认为这是不近事理的陈词滥调。”后来王安石执政时,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多是根据这份万言书而来的。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第二年,任命他同修起居注,他推辞了好多天。门吏拿着委任敕命到他府上交给他,他拒不接受;。。门吏随即下拜,他却躲避到厕所里去;。。门吏把委任敕命放在桌上离去,王安石又追上去把委任敕命交还给。。门吏;他上章辞谢了八九次,才接受了同修起居注的任命。于是任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从此他不再辞官了。
有位少年得到一只善斗的鹌鹑,朋友向他讨取,他不给,朋友仗着与少年平时关系亲昵就拿走了鹌鹑,少年追上去把朋友杀了。开封府判决这位少年当处死刑,王安石反驳说:“按照法律,公开的夺取、偷窃都是盗窃行为。少年不肯把鹌鹑送给他,而他拿了就走,这是盗窃的行为。少年追上去把他杀死,是追捕盗贼,虽然杀了人,也不应当加以追究。”于是弹劾开封府审判机构将不该判刑的反而判了重刑,犯了错误。开封府的官吏不服,皇帝把这件事交给审刑院、大理寺再审,审刑院、大理寺一致认为开封府的判决是正确的。皇帝下诏免于追究王安石这次弹劾错误,他应当到。。门前谢罪。王安石说“:我没有罪。”不肯谢罪。御史全都上奏皇帝,皇帝置之不问。
当时有诏令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皇帝诏书文字,王安石争辩说:“确实如诏令所说,那么舍人就再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听任大臣为所欲为,这虽不是大臣为了私利而侵夺舍人职权,不过立法也不应该如此。今天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守纪,而刚强的人则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我实在感到害怕。”王安石的这些话侵犯了执政大臣,从此更加与执政大臣相抵触。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
王安石本是楚人,在朝中并不知名,因为韩、吕二族是世家大族,想借助韩、吕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于是就和韩绛、韩绛弟韩维以及吕公著深交,这三人更加对人称道赞扬王安石,王安石的声望才开始显著。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政策的方法。”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
一天讲学,大臣们都退朝了,皇上让王安石留坐,说:“我有一些事情想和你慢慢讨论。”因此说“:唐太宗必须得到魏征,刘备必须得到诸葛亮,然后可以有所作为,这二人确实不是代代都有的杰出人物。”王安石回答说:“陛下果真能为尧、舜,那必然会有皋陶、后夔、后稷、。。;果真能为高宗,那必然会有傅说。魏征、诸葛亮两人都是有识之士所不耻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以天下之大,人民之多,百年治平相承,学者不能说不多。然而经常忧虑无人可以帮助陛下治理国家,这是因为陛下选择人才的方法不明确,诚意待人做得不到家,虽然有皋陶、后夔、后稷、。。、傅说那样的贤人,也会被小人遮蔽,藏身退隐而去的。”神宗说:“哪个朝代没有小人?即使是尧、舜时代,也免不了有四凶。”王安石回答说:“只有能够辨别四凶而惩处他们,这才所以成为尧、舜。假使让四凶任意谗害忠良,妄为邪恶,那么皋陶、后夔、后稷、。。难道也肯得过且过地拿着俸禄而虚度一生吗?”
登州有名妇女厌恶自己丈夫相貌丑陋,夜里用刀砍杀丈夫,伤重没有死。这件案子上报朝廷后,朝中讨论一致认为这名妇女应判死刑,独有王安石引用法律辩驳证明,适合从谋杀伤律条,减死刑二等论处。神宗同意王安石的意见,并且把它定为法律。
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人们不能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明白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但是后世所谓学习经学的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于世务了。”神宗又问“:那么你首先要施行设置的是什么呢?”王安石说:“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为今天当务之急。”神宗认为很对。于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令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从此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相继问世,称为新法,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于天下。
青苗法,是把籴买常平粮的本钱作为青苗钱,散给百姓,要他们出二分的利息,春天散出秋天收回。均输法,是把发运的职能改为均输,朝廷给予钱币和米粮,凡是上供朝廷的物品,都必须离开价钱高的地区而在价钱便宜的地区购买,以路程近的地区代替路程远的地区,预先报告京城仓库需要购买的物品,以便能在价钱便宜时购买贮存。保甲法,乡村人口编入户籍簿,两名男丁取一人,十家为一保,保丁都发给弓弩,教他们战斗阵法。免役法,根据百姓家庭财产多少,分别令他们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户、女户,本来不要服役的家庭,也一概出钱,叫助役钱。市易法,允许私人向官府赊购或借贷货物钱款,以自己的田地、住宅或金帛作为抵押,出息十分之二,超过期限没有交纳的,利息之外每月另加罚金百分之二。保马法,凡是五路义勇保甲愿意养马的,每户养一匹,用牧马监现有的马给他们喂养,或是官府给买马的钱,让他们自行购买,每年检查一次马的肥瘦程度,死亡或生病的要补偿。方田法,把东、西、南、北各千步,相当于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作为一方,每年九月,县令、县佐分地丈量计算,检验土地肥瘠,确定这些土地的成色,分为五个等级,按照土地的等级,均定赋税数额。还有免行钱,规定京城各行各业根据获利多少,都必须交纳免行钱,给予免除行户当差。自从这些法令推行以后,全国各地争言农田水利,古代的陂塘和废弃的堤堰,都必须兴建修复。又下令平民百姓可以投递密封状,增加价钱购买坊场,又增加茶、盐的税收数额,又设置河北籴便司,在临近河流的州县广积粮食,以备粮饷运输。从此赋税聚敛越来越重,而天下骚动不安了。
御史中丞吕诲说王安石有十大过失,神宗为此派吕诲去做地方官,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任御史中丞。韩琦规劝神宗停止实行青苗法的奏疏送到朝廷,神宗感到醒悟,打算同意韩琦的意见,王安石立即要求辞职离去。司马光为神宗起草批答诏书,其中有“士大夫沸腾,百姓骚动”的话,王安石大怒,上章为自己辩护,神宗用恭敬的言语表示歉意,派吕惠卿传达旨意,韩绛又劝神宗留下王安石。王安石入朝谢恩,因而对神宗说了朝廷内外大臣、从官、台谏官、朝士互相依附勾结的情况,并且说:“陛下想用先王的正道战胜天下流于颓靡风俗的人,所以是与天下流俗相互较量轻重。流俗的这个秤锤重了,那么天下的人们就都归向流俗;陛下的这个秤锤重了,那么天下的人们就都归向陛下。秤锤与物体较量轻重的时候,虽然是重达千钧的物体,增加或减少秤锤一铢一两的重量就会使准确性发生改变。今天奸邪之人想败坏先王的正道,以此阻止陛下所做的改革。现在正是陛下和流俗的秤锤较量轻重的时候,流俗增加铢两的重量,虽然极其微小,但是天下这一秤锤,已归属于流俗了,这就是天下议论纷纷的缘故。”神宗认为是这样。于是王安石重新任职治事,韩琦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
王安石与司马光一直相交甚厚,司马光根据朋友之间互相督促行善的道理,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反复劝说,王安石很不高兴。神宗欲起用司马光任枢密副使,司马光还没有任职时,而王安石执政,于是这项任命就中止执行了。虽然吕公著是王安石推荐的,也因为请求罢除新法而被派出任颍州知州。御史刘述、刘琦、钱岂页、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都因为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相继离开朝廷。王安石很快提升秀州推官李定任御史,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封还任命诏令,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弹劾李定违背孝道,都被罢免并逐出朝廷。翰林学士范镇三次上疏议论青苗法,被罢免职务而退休。吕惠卿因父亲去世离开朝廷,王安石不知道把吕惠卿离开后的空缺委任给什么人时,得到了曾布,很信任他,信任的程度仅次于吕惠卿。
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春天,京东路、河北路发生暴风的异常现象,百姓十分恐慌。神宗批示中书省,令省事安静以应付天变,放还这两路应募的农夫,责罚不如实反映汇报情况的监司、郡守。王安石扣住而不下达这道诏令。
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有切掉自己手指、砍断自己手腕的人,知府韩维报告朝廷,神宗问王安石,王安石回答说“:这些事我固然还没有知道,即使有这种情况,也不足为怪。今天士大夫对于新政,尚且吵吵嚷嚷感到惊异;何况二十万户百姓,必然会有由于愚蠢而受到别人蛊惑煽动的人,怎能因为这种人而不敢有所作为?”神宗说“:听取百姓的各种意见就能取得成功,百姓的意见也不能不畏惧。”
东明县百姓有人拦住宰相的马头控诉助役钱,王安石对神宗说:“知县贾蕃是范仲淹的女婿,喜好附和流俗,导致百姓做了这种事。”又说“:治理百姓应当知道他们的真假利弊,不可以向他们表示无原则的姑息宽容。如果放纵他们使之妄经中书省、御史台等中枢机构,击鼓拦驾,凭借人多以图侥幸,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王安石强词夺理,违背常理,都像这样。
皇帝起用韩维为御史中丞,王安石怀恨韩维以往的言论,指责韩维善于附和流俗以此否定神宗所建立的新法,这次任用因韩维的辞谢而结束。欧阳修请求退休,冯京要求朝廷挽留他,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韩琦,推崇韩琦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这样的人,在一郡就败坏一郡,在朝廷就败坏朝廷,留下他有什么用呢?”于是神宗同意欧阳修退休。富弼因为阻挠施行青苗法被解除了宰相职务,王安石说这不足以阻止奸邪小人,甚至把富弼比作为共工、鲧。灵台郎尤瑛说天气阴了很长时间,星辰失去了正常运行,应该黜退王安石,朝廷立即把尤瑛刺面发配到英州。唐穅本是因王安石的推荐而担任了谏官,只因他借请求奏对的机会极力论说了王安石的罪过,结果被贬谪而死。文彦博说市易法是与百姓争利,致使华山崩塌。王安石说:“华山的变化,仅是天意为小人而发作的。市易法的起用,是由于平民长久穷困,用它来抑制兼并,对官府有什么利益呢?”压下了文彦博的奏章,把他派出去任魏地留守。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凭借他们树立自己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王安石的人;富弼、韩琦,是曾追随王安石的人;司马光、范镇,是与自己友情甚厚的人,王安石都不遗余力地加以排斥。
礼官讨论确立太庙中太祖神主牌位东向的位置,王安石独自决定把僖祖的神主牌位奉入祧庙,参加讨论的官员联合起来与王安石争论,没能改变他的决定。上元节的傍晚,王安石跟随圣驾骑马进入宣德门,守门卫士大声呵叱阻止,并鞭打王安石骑的马匹。王安石发怒,上章要求逮捕惩办这些卫士。御史蔡确说“:宫廷中值宿的卫士,保卫皇帝而已,宰相不在他应该下马的地方下马,卫士理所应当加以呵叱制止。”皇帝终于还是杖打卫士,斥责内侍,王安石还是愤愤不平。王韶开拓熙河成功向朝廷报告功绩,神宗因为这是王安石的建议,解下自己身佩的玉带赐给王安石。
熙宁七年春天,全国一直干旱,饥民流离失所,皇帝忧容满面,上朝时感叹不已,想要罢除全部不好的法度。王安石说“:水旱灾害是常会发生的事,尧、汤时代也不能避免,这事不足以使陛下忧虑,不过应当治理好人为之事来应付天灾。”神宗说“:这怎么是小事,我所以感到恐惧,正是因为没能做好人为之事。现在收取免行钱太重,人们怨叹,甚至有人说出对朝廷不恭顺的话来。自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不说免行钱有害的。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动乱,认为天旱更加失去了人心。”王安石说“:亲近大臣不知是谁,如果两宫有这种话,那一定是向经、曹佾所干的。”冯京说“:我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中不如意不得志的人都归附冯京,所以只有冯京听到这些话,我是没有听说。”监安上门郑侠上疏,把所见到的流民扶老携幼的困苦情状,画成图进献神宗,说:“旱灾是由王安石招致来的。罢免王安石,上天一定会下雨。”郑侠又因为这事被放逐到岭南。慈圣、宣仁两位太后痛哭流涕地对神宗说:“王安石扰乱了天下。”神宗也怀疑王安石,于是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任命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为吏部尚书。
吕惠卿服丧期满时,王安石早晚不停地推荐他,这时,王安石奏请皇帝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没有丝毫改变,当时韩绛的绰号是“传法沙门”吕惠卿的绰号是“护法善神”然而吕惠卿实际上是想自己掌握大权,害怕王安石重新回来当政,就乘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覆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知皇帝请求召回王安石。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再次被委任为宰相,他接到诏令后,立即兼程赴京。三经义写成,王安石加官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任命他的儿子王蚞为龙图阁直学士。王蚞推辞不就,吕惠卿劝说皇帝接受他的请求,因此王、吕间猜疑成仇更加明显。吕惠卿被蔡承禧弹劾,在家等待皇帝的处理诏令。王蚞暗示御史中丞邓绾再次弹劾吕惠卿和华亭县知县张若济共同犯法谋利事,立案审查他们,吕惠卿被派出任陈州知州。
十月,彗星出现在东方,神宗下诏征求直言得失,以及询问政事之中不能与百姓相和谐的方面。王安石带领同朝大臣们上疏说:“晋武帝五年,彗星出现在轸宿;十年,又有孛星出现。然而晋武帝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预言的日期不符合。这是因为天道遥远,先王虽然有官方占卜的预言,但他所相信的仍是人为之事。天文的变化无穷无尽,上下牵强附会,难道就没有偶然的巧合?周公、召公,怎么会欺骗成王。他们说到中宗在位的时间很长,就说‘中宗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用天命约束自己,勤于治民不敢荒废政事’。他们说夏、商两朝维持很长时间时,也说是由于‘施行德政’而已。裨灶预言火灾能够应验,想用祭祀求免灾祸,国侨不听他的意见,裨灶就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又将会发生火灾。’国侨没有听他的意见,郑国也没有发生火灾。有像裨灶这样的人,未免荒诞,何况今天的占卜星象之人呢?现在流传的占书,又是历代所禁止的,誊写讹误尤其不知道有多少。陛下的品德至善至美,不仅比商中宗更加贤能,而且周公、召公所说的话早已全部看过了,哪里需要蠢人、盲人再有什么陈述。我听说两宫太后因为这件事而担忧,希望陛下用我们所说的这些道理,尽力地开导劝慰。”神宗说“:听说民间极苦于新法。”王安石回答说“:冬天严寒,夏天暴雨,百姓尚且怨恨,这不用抚恤。”神宗说:“不能使冬天严寒夏天暴雨这种怨恨也没有吗?”王安石听后很不高兴,回家托病卧床,神宗安慰劝勉,王安石才上朝治理政事。他的同党出计谋说“:现在不要选取皇上历来不喜欢的人迅速提拔重用,那会使自己变轻,这时就将有窥伺君臣间隙的人。”王安石同意这个谋略。皇帝高兴王安石出来执政,听从他的一切意见。当时军队出征安南,密探得到安南的露布,说:“中国推行青苗、助役法,使平民百姓十分贫困。我国今天出兵,是要帮助拯救那里的百姓。”王安石恼怒,自己起草敕牍诋毁安南。
华亭案久久未能成立,王蚞把它交给门客吕嘉问、练亨甫共同商议,他们取来邓绾所列举的吕惠卿的事项,夹杂在其他的皇帝下达的文书中,王安石不知道这件事。省吏到陈州把这件事告诉了吕惠卿,吕惠卿报告给皇帝,并控告王安石说“:王安石完全抛弃了自己所学的先儒教诲,崇尚纵横家的末流方法,违背君命假传号令,欺骗皇上,要挟君主。一年之间极力干了许多恶事,纵然是古代丧失志行而倒行逆施的人,恐怕都没有这样的。”又揭发王安石在私人书信中写有“不要让皇上知道”的话。神宗把这些材料给王安石看,王安石谢辞说没有这些事,回家问王蚞,王蚞说出这些事的情况,王安石责备了他。王蚞愤怒怨恨,背上的痈疽发作而死。王安石公开宣布邓绾的罪过,说:“邓绾为我的子弟求取官职及举荐我的女婿蔡卞。”于是邓绾和练亨甫都获罪。邓绾开始是以依附王安石而做到谏官的,到王安石和吕惠卿互相倾轧时,邓绾极力帮助王安石攻击吕惠卿。神宗很厌恶王安石的所作所为,邓绾惧怕失势,多次留在皇上身边,说话无所顾忌;练亨甫邪恶不厚道,巴结奉承王蚞得到进用,这时他俩都被贬斥了。
王安石再次任宰相后,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到儿子王蚞死去,更是悲伤得不堪承受,极力请求解除枢要职务。神宗愈加厌恶他,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任命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第二年,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王安石多次乞求把自己的将相大印交还朝廷。元丰二年,再次被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换官特进,改封荆国公。哲宗即位,加封司空。
元。。元年,王安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追赠他为太傅。绍圣年间,赐谥为“文”配享神宗庙庭。徽宗崇宁三年,又配享文宣王庙,位次排在颜回、孟子之后,追封为舒王。钦宗时,杨时有议论,皇帝下诏停止王安石在文宣王庙配享。高宗采纳赵鼎、吕聪问的意见,停止王安石在宗庙配享,并削去他的王位封号。
早先,王安石诠释诗、书、周礼,写成后,颁布到学舍,天下称为新义。晚年居住在金陵,又撰写字说,书中多有穿凿附会之处。他的学说混合入佛经、老庄的思想。当时学习的人,没有人敢于不传授学习他的新义和字说的,主考官只用它为标准来录取考生,士人不得自立新说,先儒解释经书的著作,一切废除不用。废黜春秋这部书,不把它列在学舍里,甚至戏弄地看作是“断简残篇的朝廷公报”
王安石还没有显贵时就已经名震京师。他不好奢华,自称是最为节俭,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换,脸上脏了也不洗,人们都认为他这样很贤达。蜀人苏洵则说:“这是不近人情的做法。像这种人很少有不奸慝大恶的。”并作了辨奸论文以讥刺他,说他和王衍、卢杞是一类人。
王安石性格倔犟,遇事不论对错,非常自信,他决定了的事就从不改变。至如讨论变法之事,王安石与朝中大臣争辩得不可开交。他引经据典,大发议论,动辄数百言,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学,人言不可怕。”他执政期间,几乎把内外老臣都罢免完了,而大多提拔一些轻浮的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很久以后,因全国发生大旱灾而被罢黜,自第二次复出为相后一年多又被罢免,此后,终神宗之世再没有被召用,他执政共长达八年之久。其子王蚞。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中进士,受到河东唐介的征召。熙宁年间,。。延路修筑口罗兀城,河东路派四万民工运粮饷,宣抚使韩绛要求让这些人去助战,将领吕公弼也准备听从安排。王安礼则反对这样做,他说“:这些民工都不懂打仗,如果强迫他们去,那么他们不被敌人杀死,也要被冻死、饿死,因此得赶快停止这种举动。”吕公弼听从了王安礼的话,将民工都带了回来,而其他各路助战的民工都全军覆没了。吕公弼握着王安礼的手说“:四万民工得以安全返回,这决不是偶然的。如果真有什么阴德,那一定有你一份功劳啊。”
开始,韩绛想垄断封赏,他所上报的立功行赏情况大多失实,吕公弼向皇上奏报了此事。皇上诏令就在河东路讨论立功行赏之事,吕公弼接受这件事。王安礼说“:宣抚使是以宰相身份节制各道的,允许他便宜行事,他如果封赏有什么不妥的话,人们是会非难他的。你是一名地方官员,怎么能够超出职权范围越级上报论功状呢?”吕公弼听后遂推却了这桩事。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即推辞了,被任为著作郎、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遇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特别地赐给他座。迁任直集贤院,出任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向他询问一些国家大事,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并加以采纳。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语有什么不当而治他的罪的。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可以很快得到,而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抱怨。今天如果按理治他的罪,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人哪。”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了,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李定、张。。都要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的处罚。
王安礼进升知制诰。天上彗星出现,皇上下诏征求大家直言政事之得失。王安礼上疏说:“人间有失误,天象就会相应地反映出来。陛下有仁爱之心,但下面的人并不太清楚。之所以会这样,我想主要是您左右的大臣没有能够尽忠尽责,甚至有奸邪小人。您所认为是忠臣的人实际上不忠,认为是不贤良的人却是贤臣,乘机谋利的都殚精竭力去谋取私利了,这样就足以破坏天地之阴阳而引起星象的变化。望陛下好好地考察一下身边亲近的人,堵塞奸邪小人投机钻营的路。至于用祭祀、祈祷上天,或者改革变更一下过去的政策措施等办法,恐怕是无法应付上天的。”皇上看完他的奏疏后连连赞叹,对他说:“王王圭想要你一一陈述上来,我也曾认为不应当阻隔人们的言论,而使自己蒙蔽自己。现在我仍然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你在我身边,我却没有发现你,就是这样的。从后你应当主动地多多进言。”
以翰林学士身份知开封府,在职位上,他雷厉风行,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从不拖拉。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立案后没有处理的案子很多,牵涉到几万人。王安礼接手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邑的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春秋时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邻国震动,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一级。
皇上多次死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隔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计有数十万座,群情汹汹,对此很不满。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即诏令停止搬迁。
巡视的人接连收到几封状告有人图谋不轨的匿名信,牵涉到一百多家。皇上将匿名信交给王安礼去办理,说:“尽快处理这件事。”王安礼对照那些信,发现它们所指的都大致相同,只有最后一封信加了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姓薛的。看到这里,他笑道:“我清楚了。”王安礼把姓薛的召来问道“:难道有人对你很不满吗?”那人回答说:“有人拿笔来要我买,我拒绝了。他去的时候很不高兴,好像是怀恨在心的样子。”王安礼下令逮捕了这个人,经审问后知道果然是他写的匿名信,于是将他斩首示众,而没有抓一个他所告发的人。此事之后,京师的人都认为王安礼非常神明。
皇族有一个叫令马非的人,用数十万钱买了一个妾,过了很久又把那个妾赶回去了,并要官府帮他追回原来的钱。王安礼审视了那个妾,发现她的面部被火烧伤了,于是上奏说:“这个妾之所以值数十万钱,是因为她当初很有姿色。现在她被火烧伤了,就再也卖不出去了,这与施行炮烙的刑法有什么分别。现在不仅不能帮令马非追回原来的钱,反而还要加罚他,作为对他的警戒。”皇上诏令按他的意思办,扣掉令马非的俸禄。
后宫所用的油帘子,在当初与作坊主谈好要管三年,三年内如果损坏了就要还钱。结果这些油帘子才用了一年就坏了。宫中宦官拿着这些帘子到官府,要官府督促作坊主履行原来的诺言,语气非常傲慢。王安礼说“:难道这些油帘子不是用得不是地方,而被风雨搞坏了的吗?如果都这样,那造油帘子的人再也收不到钱了。你们原来的契约不能再用了。”最后王安礼硬是没有帮他们追还油帘子的钱。从此宗室、宫中的人都很忌惮他了。
元丰四年(1081),分建三省,设立执政,王安礼被拜为中大夫、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宋朝兴兵讨伐夏国,泾原承受梁同上奏“:转运使叶康直所运送的粮饷已经腐坏了,不能吃。”皇上大怒,说:“高价买入粮食,还要花钱运那么远,却完全腐坏不能吃,这是白白浪费民力,叶康直应当斩首。”王安礼说“:这都只是梁同一个人的话,我怀疑未必是真的,应当仔细调查一下。”于是派判官张大宁与梁同检查所运到的粮饷,同时把叶康直抓起来等待检查的结果。最后,经过检查发现可以食用的米有十之八九,皇上这才释怀,赦免了叶康直。
这时,朝廷军队讨伐夏国不顺利,李宪想再举兵攻打。神宗就此事征求大臣的意见,王王圭说:“过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军用不够,朝廷现在拿出五百万缗钱钞以供应军队,这完全够了。”王安礼说:“纸钞不能吃,必须把它换成铁钱,铁钱又必须换成粮食才能吃。从现在到出征的日期只有两个月,这怎么来得及呢。”神宗说“:李宪说这都准备好了,他们宦官都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能吗?唐朝平定淮蔡时,只有裴度的意见与皇上一样。现在这些主张不出自于你们这些大臣,而出自于宦官,我真为你们感到羞耻。”王安礼说:“唐代之淮西只是三个州,平定时有裴度出谋划策,李光颜、李訫带兵,而还要招集全国的兵力,历经数年才平定。现在夏国疆域之大不是淮蔡可以比的,李宪的才干不能和裴度比,带兵的将领也没有李光颜、李訫那样的干将,如果硬是要发兵去打的话,恐怕不会完全如您的愿。”听了王安礼的话后,神宗才醒悟过来,停止了举兵。后来皇上想任李宪为节度使,王安礼又认为不行。
御史中丞舒。。上奏诋毁执政,并说:“尚书省没有建立好文件档案,应当治有关官吏的罪。”王安礼以御史台的文件档案为准,对照检查尚书省的,结果两者相同,于是将舒。。这次妄上奏章的事以及其他的事一并列举弹劾,舒。。被罢官。徐禧计议边防之事,王安礼说:“徐禧志大才疏,以后一定会误国。”等到徐禧在 永乐城战败的消息传到宫中后,皇上说:“王安礼常常劝我不要用兵,少置监狱,大多都是对的。”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王安礼被贬出,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江宁府,张汝贤也被罢免。元。。年间,加王安礼资政殿学士衔,历知扬、青、蔡三州。又被御史弹劾,失掉学士衔,移任知舒州。绍圣初年,恢复原职,知永兴军。绍圣二年(1095),知太原府。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去世时,六十二岁。赠他为右银青光禄大夫。王安礼仪表不凡,很有气度,议事辩论,常以儒家正统自居,却又有不切实际和保守之处,所以多次受到别人的指责。
王安国,字平甫,是王安礼的弟弟。幼小时即非常聪明,悟性极高,没有上过学,而作文赋词自然天成。十二岁时,将他所作的诗、铭文、文论、词赋数十篇拿给别人看,多为警世拔俗之语,于是以善写文章著称于世,士大夫们都对他交口称赞。对于书他无所不通,多次赴考进士,又赴考茂才,有关官员考察他所写的文章后把他列为第一名,因母亲去世,没有任用。此后他在母亲墓旁结庐服丧三年。
熙宁初年,韩绛看中他的才华而举荐他,赐进士及第,任命他为西京国子教授。任期满,回到京师,皇上因王安石的缘故,特赐王安国对答。皇帝说:“你学贯古今,那么你认为汉文帝凭什么能够做皇帝?”王安国回答说“:三代以来还没有像他那样有才能的人。”皇上说“:不过遗憾的是他的才能不能立法改制啊。”王安国回答说“:汉文帝自以代王身份入主未央宫以来,呼吸之间就将判乱平定,恐怕没有才能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至于采纳贾谊的意见,礼节地对待群臣,专门以德教化民众,国家因礼义而振兴,几乎使刑法废置不用,则文帝的才能又高人一等了。”皇上问:“王猛辅佐苻坚,凭区区小国而能令行禁止,现在我凭如此广阔的天下,却没有人真正供我使用,这是什么原因呢?”王安国回答说“:王猛教给苻坚用严刑峻法来统治国家,大肆杀戮,致使前秦的统治不能长久,现在一定也有奸诈、刻薄的小人以此来误导陛下。如果陛下能效法尧、舜、三代,那谁不拥护呢?”皇上又问:“你的兄长执政,外面的看法怎么样?”王安国说“:认为不能知人善任,聚敛太急了。”皇上听后沉默不语,很不高兴,从此对王安国没有再恩加提拔,只是授任崇文院校书,后改任秘阁校理。王安国曾就新法之事劝谏王安石,又指责曾布误了他的哥哥,也非常讨厌吕惠卿的奸诈。
以前,王安国任教西京时,沉溺于声色之中。王安石时任宰相,于是写信劝戒王安国说“:你不应该沉溺于声色。”王安国复信说“:也希望兄长你远离佞人。”吕惠卿由是对他怀恨在心。等到王安石被罢免宰相,吕惠卿即借郑侠之事陷害王安国,罢免了他的官职,并把他放归家乡。皇上下诏谕示王安石,王安石面对使者怆然泪下。不久恢复了王安国的官职,然而诏令下达时王安国已死了。当时他年仅四十七岁。
王安石(子雱 唐坰附) 王安礼 王安国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自非大臣欲倾侧而为私,则立法不当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藩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维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帝用光副枢密,光辞未拜而安石出,命遂寝。公著虽为所引,亦以请罢新法出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戩、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继去。骤用秀州推官李定为御史,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封还词头,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论定不孝,皆罢逐。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惠卿遭丧去,安石未知所托,得曾布,信任之,亚于惠卿。
三年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有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开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断腕者,知府韩维言之,帝问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然惊异;况于二十万户百姓,固有蠢愚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邪?"帝曰:"民言合而听之则胜,亦不可不畏也。"
东明民或遮宰相马诉助役钱,安石白帝曰:"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如是。"又曰:"治民当知其情伪利病,不可示姑息。若纵之使妄经省台,鸣鼓邀驾,恃众侥幸,则非所以为政。"其强辩背理率类此。
帝用韩维为中丞,安石憾曩言,指为善附流俗以非上所建立,因维辞而止。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比之共、鲧。灵台郎尤瑛言天久阴,星失度,宜退安石,即黥隶英州。唐坰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请对极论其罪,谪死。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阏其奏,出彦博守魏。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礼官议正太庙太祖东向之位,安石独定议还僖祖于祧庙,议者合争之,弗得。上元夕,从驾乘马入宣德门,卫士诃止之,策其马。安石怒,上章请逮治。御史蔡确言:"宿卫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马非其处,所应诃止。"帝卒为杖卫士,斥内侍,安石犹不平。王韶开熙河奏功,帝以安石主议,解所服玉带赐之。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吕惠卿服阕,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白为参知政事,又乞召韩绛代己。二人守其成谟,不少失,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而惠卿实欲自得政,忌安石复来,因郑侠狱陷其弟安国,又起李士宁狱以倾安石。绛觉其意,密白帝请召之。八年二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来。三经义成,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子雱为龙图阁直学士。雱辞,惠卿劝帝允其请,由是嫌隙愈著。惠卿为蔡承禧所击,居家俟命。雱风御史中丞邓绾,复弹惠卿与知华亭县张若济为奸利事,置狱鞫之,惠卿出守陈。
十月,彗出东方,诏求直言,及询政事之未协于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晋武帝五年,彗出轸;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期不合。盖天道远,先王虽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变无穷,上下傅会,岂无偶合。周公、召公,岂欺成王哉。其言中宗享国日久,则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宁"。其言夏、商多历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灶言火而验,欲禳之,国侨不听,则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侨终不听,郑亦不火。有如裨灶,未免妄诞,况今星工哉?所传占书,又世所禁,月誊写伪误,尤不可知。陛下盛德至善,非特贤于中宗,周、召所言,则既阅而尽之矣,岂须愚瞽复有所陈。窃闻两宫以此为忧,望以臣等所言,力行开慰。"帝曰:"闻民间殊苦新法。"安石曰:"祁寒暑雨,民犹怨咨,此无庸恤。"帝曰:"岂若并祁寒暑雨之怨亦无邪?"安石不悦,退而属疾卧,帝慰勉起之。其党谋曰:"今不取上素所不喜者暴进用之,则权轻,将有窥人间隙者。"安石是其策。帝喜其出,悉从之。时出师安南,谍得其露布,言:"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济。"安石怒,自草敕榜诋之。
华亭狱久不成,雱以属门下客吕嘉问、练亨甫共议,取邓绾所列惠卿事,杂他书下制狱,安石不知也。省吏告惠卿于陈,惠卿以状闻,且讼安石曰:"安石尽弃所学,隆尚纵横之末数,方命矫令,罔上要君。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间,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又发安石私书曰:"无使上知"者。帝以示安石,安石谢无有,归以问雱,雱言其情,安石咎之。雱愤恚,疽发背死。安石暴绾罪,去"为臣子弟求官及荐臣婿蔡卞",遂与亨甫皆得罪。绾始以附安石居言职,及安石与吕惠卿相倾,绾极力助攻惠卿。上颇厌安石所为,绾惧失势,屡留之于上,其言无所顾忌;亨甫险薄,谄事雱以进,至是皆斥。
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堪,力请解几务。上益厌之,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明年,改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屡乞还将相印。元丰二年,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换特进,改封荆。哲宗立,加司空。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配享神宗庙庭。崇宁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庙,列于颜、孟之次,追封舒王。钦宗时,杨时以为言,诏停之。高宗用赵鼎、吕聪问言,停宗庙配享,削其王封。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薯,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作辩奸论以刺之,谓王衍、卢杞合为一人。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子雱。
雱字元泽。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年十三,得秦卒言洮、河事,叹曰:"此可抚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则吾敌强而边患博矣。"其后王韶开熙河,安石力主其议,盖兆于此。举进士,调旌德尉。
雱气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作策二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数万言。时安石执政,所用多少年,雱亦欲预选,乃与父谋曰:"执政子虽不可预事,而经筵可处。"安石欲上知而自用,乃以雱所作策及注道德经镂板鬻于市,遂传达于上。邓绾、曾布又力荐之,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神宗数留与语,受诏注诗、书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书成,迁龙图阁直学士,以病辞不拜。
安石更张政事,雱实导之。常称商鞅为豪杰之士,言不诛异议者法不行。安石与程颢语,雱囚首跣足,携妇人冠以出,问父所言何事。曰:"以新法数为人所阻,故与程君议。"雱大言曰:"枭韩琦、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安石遽曰:"儿误矣。"卒时才三十三,特赠左谏议大夫。
唐坰者,以父任得官。熙宁初,上书云:"秦二世制于赵高,乃失之弱,非失之强。"神宗悦其言。又云:"青苗法不行,宜斩大臣异议如韩琦者数人。"安石尤喜之,荐使对,赐进士出身,为崇文校书。上薄其人,除知钱塘县。安石欲留之,乃令邓绾荐为御史,遂除太子中允。数月,将用为谏官,安石疑其轻脱,将背己立名,不除职,以本官同知谏院,非故事也。
坰果怒安石易己,凡奏二十疏,论时事,皆留中不出。乃因百官起居日,扣陛请对,上令谕以他日,坰伏地不起,遂召升殿。坰至御坐前,进曰:"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乃措笏展疏,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坐,听札子。"安石迟迟,坰诃曰:"陛下前犹敢如此,在外可知!"安石悚然而进。坰大声宣读,凡六十条,大略以"安石专作威福,曾布等表里擅权,天下但知惮安石威权,不复知有陛下。文彦博、冯京知而不敢言。王珪曲事安石,无异厮仆。"且读且目珪,珪惭惧俯首。"元绛、薛向、陈绎,安石颐指气使,无异家奴。张琥、李定为安石爪牙,台官张商英乃安石鹰犬。逆意者虽贤为不肖,附己者虽不肖为贤。"至诋为李林甫、卢杞。上屡止之,坰慷慨自若,略不退慑。读已,下殿再拜而退。侍臣卫士,相顾失色,安石为之请去。阁门纠其渎乱朝仪,贬潮州别驾。邓绾申救之,且自劾缪举。安石曰:"此素狂,不足责。"改监广州军资库,后徙吉州酒税,卒官。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熙宁中,鄜延路城啰兀,河东发民四万负饷,宣抚使韩绛檄使佐役,后帅吕公弼将从之。安礼争曰:"民兵不习武事,今驱之深入,此不为寇所乘,则冻饿而死尔,宜亟罢遣。"公弼用其言,民得归,而他路遇敌者,全军皆覆。公弼执安礼手言曰:"四万之众,岂偶然哉。果有阴德,相与共之。"
初,绛专爵赏,既上最,多失实,公弼以状闻。诏即河东议功,公弼将受之。安礼曰:"宣抚使以宰相节制诸道,且许便宜,封授一有不韪,人犹得非之。公藩臣,乃欲隃进功状于非其任邪?"公弼遽辞。遂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进知制诰。彗星见,诏求直言。安礼上疏曰:"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陛下有仁民爱物之心,而泽不下究,意者左右大臣不均不直,谓忠者为不忠,不贤者为贤,乘权射利者,用力殚于沟瘠,取利究于园夫,足以干阴阳而召星变。愿察亲近之行,杜邪枉之门。至于祈禳小数,贬损旧章,恐非所以应天者。"帝览数嘉叹,谕之曰:"王珪欲使卿条具,朕尝谓不应沮格人言,以自壅障。今以一指蔽目,虽泰、华在前弗之见,近习蔽其君,何以异此,卿当益自信。"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逻者连得匿名书告人不轨,所涉百余家。帝付安礼曰:"亟治之。"安礼验所指,皆略同,最后一书加三人,有姓薛者,安礼喜曰:"吾得之矣。"呼问薛曰:"若岂有素不快者耶?"曰有持笔来售者,拒之,鞅鞅去,其意似见衔。即命捕讯,果其所为也。即枭其首于市,不逮一人,京师谓为神明。
宗室令騑以数十万钱买妾,久而斥归之,诉府督元直。安礼视妾,既火败其面矣,即奏言:"妾之所以直数十万者,以姿首也,今炙败之,则不复可鬻,此与炮烙之刑何异。请勿理其直而加厚谴,以为戒。"诏从之,仍夺令騑俸。
后宫造油箔,约三年损者反其价,才一年有损者,中官持诣府,请如约,词气甚厉。安礼曰:"庸讵非置之不得其地,为风雨燥湿所坏耶。苟如是,民将无复得直,约不可用也。"卒不追。以是宗室、中贵人皆惮之。
元丰四年,初分三省,置执政,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左丞。王师问罪夏国,泾原承受梁同奏:"转运使叶康直饷米,恶不可食。"帝大怒曰:"贵籴远饷,反不可用。徒弊民力于道路,康直可斩也。"安礼曰:"此一梁同之言,疑未必实,当按之。"乃遣判官张大宁与同参核,且械系康直以俟。既而米可用者什八九,帝意解,赦康直。
是时,伐夏不得志,李宪又欲再举。帝以访辅臣,王珪曰:"向所患者用不足,朝廷今捐钱钞五百万缗,以供军食有余矣。"安礼曰:"钞不可啖,必变而为钱,钱又变为刍粟。今距出征之期才两月,安能集事。"帝曰:"李宪以为已有备,彼宦者能如是,卿等独无意乎?唐平淮蔡,唯裴度谋议与主同。今乃不出公卿而出于阉寺,朕甚耻之。"安礼曰:"淮西,三州尔,有裴度之谋,李光颜、李酝之将,然犹引天下之兵力,历岁而后定。今夏氏之强非淮蔡比,宪材非度匹,诸将非有光颜、酝辈,臣惧无以副圣意也。"帝悟而止。后欲除宪节度使,安礼又以为不可。
御史中丞舒亶上章诋执政,且言:"尚书不置录目,有旨按吏罪。"安礼请取台录以为式,乃与省中同,遂并列亶他事,亶坐废。徐禧计议边事,安礼曰:"禧志大才疏,必误国。"及永乐败书闻,帝曰:"安礼每劝朕勿用兵,少置狱,盖为是也。"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士,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安礼伟风仪,论议明辨,常以经纶自任,而阔略细谨,以故数诒口语云。
王安国,字平甫,安礼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口誉之。于书无所不通,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庐于墓三年。
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奸。
先是,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安国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
论曰:安石恶苏轼而安礼救之,昵惠卿而安国折之,议者不以咎二弟也,惟其当而已矣。安礼为政,有足称者。安国早卒,故不见于用云。
<b>部分译文</b>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一经过目终身不忘。他写文章落笔如飞,初看好像漫不经心,完成后,见到的人都佩服他的文章精彩奇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誉。王安石考中进士,名列上等,任签书淮南判官。以前的制度规定,任职期满,准许呈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再调任鄞县知县,他在鄞县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再任舒州通判。文彦博做宰相,向皇帝推荐王安石,说他淡于名利,请求越级提拔,想以此来遏止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职,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任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辞谢。欧阳修对朝廷说王安石须用俸禄养家,因此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入京任度支判官,当时是仁宗嘉。。三年。
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辩论驳难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学说,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满怀激情地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于是他向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如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难穷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衰落败坏,症结在于不知道规律,不效法先王政令的缘故。效法先王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我们所实行的更改变革,既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引起天下人的喧哗,也就必然合乎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生产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给天下的费用,自古代以来的太平治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忧患,忧患在于治理财政没有符合它的规律。居官任职的人才既然不足,城乡又缺少可供使用的人才,国家的重托,疆域的保持,陛下能够以长久依靠天幸为常法,而没有一旦发生忧患的考虑吗?我希望陛下能明察朝中苟且因循的弊病,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革除这些弊病,以期符合当前世事的变化。我所说的,流于颓废风俗的人是不讲的,而议论国家大事的人又认为这是不近事理的陈词滥调。”后来王安石执政时,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多是根据这份万言书而来的。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第二年,任命他同修起居注,他推辞了好多天。门吏拿着委任敕命到他府上交给他,他拒不接受;。。门吏随即下拜,他却躲避到厕所里去;。。门吏把委任敕命放在桌上离去,王安石又追上去把委任敕命交还给。。门吏;他上章辞谢了八九次,才接受了同修起居注的任命。于是任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从此他不再辞官了。
有位少年得到一只善斗的鹌鹑,朋友向他讨取,他不给,朋友仗着与少年平时关系亲昵就拿走了鹌鹑,少年追上去把朋友杀了。开封府判决这位少年当处死刑,王安石反驳说:“按照法律,公开的夺取、偷窃都是盗窃行为。少年不肯把鹌鹑送给他,而他拿了就走,这是盗窃的行为。少年追上去把他杀死,是追捕盗贼,虽然杀了人,也不应当加以追究。”于是弹劾开封府审判机构将不该判刑的反而判了重刑,犯了错误。开封府的官吏不服,皇帝把这件事交给审刑院、大理寺再审,审刑院、大理寺一致认为开封府的判决是正确的。皇帝下诏免于追究王安石这次弹劾错误,他应当到。。门前谢罪。王安石说“:我没有罪。”不肯谢罪。御史全都上奏皇帝,皇帝置之不问。
当时有诏令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皇帝诏书文字,王安石争辩说:“确实如诏令所说,那么舍人就再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听任大臣为所欲为,这虽不是大臣为了私利而侵夺舍人职权,不过立法也不应该如此。今天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守纪,而刚强的人则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我实在感到害怕。”王安石的这些话侵犯了执政大臣,从此更加与执政大臣相抵触。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
王安石本是楚人,在朝中并不知名,因为韩、吕二族是世家大族,想借助韩、吕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于是就和韩绛、韩绛弟韩维以及吕公著深交,这三人更加对人称道赞扬王安石,王安石的声望才开始显著。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政策的方法。”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
一天讲学,大臣们都退朝了,皇上让王安石留坐,说:“我有一些事情想和你慢慢讨论。”因此说“:唐太宗必须得到魏征,刘备必须得到诸葛亮,然后可以有所作为,这二人确实不是代代都有的杰出人物。”王安石回答说:“陛下果真能为尧、舜,那必然会有皋陶、后夔、后稷、。。;果真能为高宗,那必然会有傅说。魏征、诸葛亮两人都是有识之士所不耻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以天下之大,人民之多,百年治平相承,学者不能说不多。然而经常忧虑无人可以帮助陛下治理国家,这是因为陛下选择人才的方法不明确,诚意待人做得不到家,虽然有皋陶、后夔、后稷、。。、傅说那样的贤人,也会被小人遮蔽,藏身退隐而去的。”神宗说:“哪个朝代没有小人?即使是尧、舜时代,也免不了有四凶。”王安石回答说:“只有能够辨别四凶而惩处他们,这才所以成为尧、舜。假使让四凶任意谗害忠良,妄为邪恶,那么皋陶、后夔、后稷、。。难道也肯得过且过地拿着俸禄而虚度一生吗?”
登州有名妇女厌恶自己丈夫相貌丑陋,夜里用刀砍杀丈夫,伤重没有死。这件案子上报朝廷后,朝中讨论一致认为这名妇女应判死刑,独有王安石引用法律辩驳证明,适合从谋杀伤律条,减死刑二等论处。神宗同意王安石的意见,并且把它定为法律。
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人们不能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明白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但是后世所谓学习经学的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于世务了。”神宗又问“:那么你首先要施行设置的是什么呢?”王安石说:“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为今天当务之急。”神宗认为很对。于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令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从此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相继问世,称为新法,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于天下。
青苗法,是把籴买常平粮的本钱作为青苗钱,散给百姓,要他们出二分的利息,春天散出秋天收回。均输法,是把发运的职能改为均输,朝廷给予钱币和米粮,凡是上供朝廷的物品,都必须离开价钱高的地区而在价钱便宜的地区购买,以路程近的地区代替路程远的地区,预先报告京城仓库需要购买的物品,以便能在价钱便宜时购买贮存。保甲法,乡村人口编入户籍簿,两名男丁取一人,十家为一保,保丁都发给弓弩,教他们战斗阵法。免役法,根据百姓家庭财产多少,分别令他们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户、女户,本来不要服役的家庭,也一概出钱,叫助役钱。市易法,允许私人向官府赊购或借贷货物钱款,以自己的田地、住宅或金帛作为抵押,出息十分之二,超过期限没有交纳的,利息之外每月另加罚金百分之二。保马法,凡是五路义勇保甲愿意养马的,每户养一匹,用牧马监现有的马给他们喂养,或是官府给买马的钱,让他们自行购买,每年检查一次马的肥瘦程度,死亡或生病的要补偿。方田法,把东、西、南、北各千步,相当于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作为一方,每年九月,县令、县佐分地丈量计算,检验土地肥瘠,确定这些土地的成色,分为五个等级,按照土地的等级,均定赋税数额。还有免行钱,规定京城各行各业根据获利多少,都必须交纳免行钱,给予免除行户当差。自从这些法令推行以后,全国各地争言农田水利,古代的陂塘和废弃的堤堰,都必须兴建修复。又下令平民百姓可以投递密封状,增加价钱购买坊场,又增加茶、盐的税收数额,又设置河北籴便司,在临近河流的州县广积粮食,以备粮饷运输。从此赋税聚敛越来越重,而天下骚动不安了。
御史中丞吕诲说王安石有十大过失,神宗为此派吕诲去做地方官,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任御史中丞。韩琦规劝神宗停止实行青苗法的奏疏送到朝廷,神宗感到醒悟,打算同意韩琦的意见,王安石立即要求辞职离去。司马光为神宗起草批答诏书,其中有“士大夫沸腾,百姓骚动”的话,王安石大怒,上章为自己辩护,神宗用恭敬的言语表示歉意,派吕惠卿传达旨意,韩绛又劝神宗留下王安石。王安石入朝谢恩,因而对神宗说了朝廷内外大臣、从官、台谏官、朝士互相依附勾结的情况,并且说:“陛下想用先王的正道战胜天下流于颓靡风俗的人,所以是与天下流俗相互较量轻重。流俗的这个秤锤重了,那么天下的人们就都归向流俗;陛下的这个秤锤重了,那么天下的人们就都归向陛下。秤锤与物体较量轻重的时候,虽然是重达千钧的物体,增加或减少秤锤一铢一两的重量就会使准确性发生改变。今天奸邪之人想败坏先王的正道,以此阻止陛下所做的改革。现在正是陛下和流俗的秤锤较量轻重的时候,流俗增加铢两的重量,虽然极其微小,但是天下这一秤锤,已归属于流俗了,这就是天下议论纷纷的缘故。”神宗认为是这样。于是王安石重新任职治事,韩琦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
王安石与司马光一直相交甚厚,司马光根据朋友之间互相督促行善的道理,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反复劝说,王安石很不高兴。神宗欲起用司马光任枢密副使,司马光还没有任职时,而王安石执政,于是这项任命就中止执行了。虽然吕公著是王安石推荐的,也因为请求罢除新法而被派出任颍州知州。御史刘述、刘琦、钱岂页、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都因为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相继离开朝廷。王安石很快提升秀州推官李定任御史,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封还任命诏令,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弹劾李定违背孝道,都被罢免并逐出朝廷。翰林学士范镇三次上疏议论青苗法,被罢免职务而退休。吕惠卿因父亲去世离开朝廷,王安石不知道把吕惠卿离开后的空缺委任给什么人时,得到了曾布,很信任他,信任的程度仅次于吕惠卿。
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春天,京东路、河北路发生暴风的异常现象,百姓十分恐慌。神宗批示中书省,令省事安静以应付天变,放还这两路应募的农夫,责罚不如实反映汇报情况的监司、郡守。王安石扣住而不下达这道诏令。
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有切掉自己手指、砍断自己手腕的人,知府韩维报告朝廷,神宗问王安石,王安石回答说“:这些事我固然还没有知道,即使有这种情况,也不足为怪。今天士大夫对于新政,尚且吵吵嚷嚷感到惊异;何况二十万户百姓,必然会有由于愚蠢而受到别人蛊惑煽动的人,怎能因为这种人而不敢有所作为?”神宗说“:听取百姓的各种意见就能取得成功,百姓的意见也不能不畏惧。”
东明县百姓有人拦住宰相的马头控诉助役钱,王安石对神宗说:“知县贾蕃是范仲淹的女婿,喜好附和流俗,导致百姓做了这种事。”又说“:治理百姓应当知道他们的真假利弊,不可以向他们表示无原则的姑息宽容。如果放纵他们使之妄经中书省、御史台等中枢机构,击鼓拦驾,凭借人多以图侥幸,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王安石强词夺理,违背常理,都像这样。
皇帝起用韩维为御史中丞,王安石怀恨韩维以往的言论,指责韩维善于附和流俗以此否定神宗所建立的新法,这次任用因韩维的辞谢而结束。欧阳修请求退休,冯京要求朝廷挽留他,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韩琦,推崇韩琦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这样的人,在一郡就败坏一郡,在朝廷就败坏朝廷,留下他有什么用呢?”于是神宗同意欧阳修退休。富弼因为阻挠施行青苗法被解除了宰相职务,王安石说这不足以阻止奸邪小人,甚至把富弼比作为共工、鲧。灵台郎尤瑛说天气阴了很长时间,星辰失去了正常运行,应该黜退王安石,朝廷立即把尤瑛刺面发配到英州。唐穅本是因王安石的推荐而担任了谏官,只因他借请求奏对的机会极力论说了王安石的罪过,结果被贬谪而死。文彦博说市易法是与百姓争利,致使华山崩塌。王安石说:“华山的变化,仅是天意为小人而发作的。市易法的起用,是由于平民长久穷困,用它来抑制兼并,对官府有什么利益呢?”压下了文彦博的奏章,把他派出去任魏地留守。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凭借他们树立自己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王安石的人;富弼、韩琦,是曾追随王安石的人;司马光、范镇,是与自己友情甚厚的人,王安石都不遗余力地加以排斥。
礼官讨论确立太庙中太祖神主牌位东向的位置,王安石独自决定把僖祖的神主牌位奉入祧庙,参加讨论的官员联合起来与王安石争论,没能改变他的决定。上元节的傍晚,王安石跟随圣驾骑马进入宣德门,守门卫士大声呵叱阻止,并鞭打王安石骑的马匹。王安石发怒,上章要求逮捕惩办这些卫士。御史蔡确说“:宫廷中值宿的卫士,保卫皇帝而已,宰相不在他应该下马的地方下马,卫士理所应当加以呵叱制止。”皇帝终于还是杖打卫士,斥责内侍,王安石还是愤愤不平。王韶开拓熙河成功向朝廷报告功绩,神宗因为这是王安石的建议,解下自己身佩的玉带赐给王安石。
熙宁七年春天,全国一直干旱,饥民流离失所,皇帝忧容满面,上朝时感叹不已,想要罢除全部不好的法度。王安石说“:水旱灾害是常会发生的事,尧、汤时代也不能避免,这事不足以使陛下忧虑,不过应当治理好人为之事来应付天灾。”神宗说“:这怎么是小事,我所以感到恐惧,正是因为没能做好人为之事。现在收取免行钱太重,人们怨叹,甚至有人说出对朝廷不恭顺的话来。自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不说免行钱有害的。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动乱,认为天旱更加失去了人心。”王安石说“:亲近大臣不知是谁,如果两宫有这种话,那一定是向经、曹佾所干的。”冯京说“:我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中不如意不得志的人都归附冯京,所以只有冯京听到这些话,我是没有听说。”监安上门郑侠上疏,把所见到的流民扶老携幼的困苦情状,画成图进献神宗,说:“旱灾是由王安石招致来的。罢免王安石,上天一定会下雨。”郑侠又因为这事被放逐到岭南。慈圣、宣仁两位太后痛哭流涕地对神宗说:“王安石扰乱了天下。”神宗也怀疑王安石,于是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任命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为吏部尚书。
吕惠卿服丧期满时,王安石早晚不停地推荐他,这时,王安石奏请皇帝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没有丝毫改变,当时韩绛的绰号是“传法沙门”吕惠卿的绰号是“护法善神”然而吕惠卿实际上是想自己掌握大权,害怕王安石重新回来当政,就乘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覆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知皇帝请求召回王安石。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再次被委任为宰相,他接到诏令后,立即兼程赴京。三经义写成,王安石加官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任命他的儿子王蚞为龙图阁直学士。王蚞推辞不就,吕惠卿劝说皇帝接受他的请求,因此王、吕间猜疑成仇更加明显。吕惠卿被蔡承禧弹劾,在家等待皇帝的处理诏令。王蚞暗示御史中丞邓绾再次弹劾吕惠卿和华亭县知县张若济共同犯法谋利事,立案审查他们,吕惠卿被派出任陈州知州。
十月,彗星出现在东方,神宗下诏征求直言得失,以及询问政事之中不能与百姓相和谐的方面。王安石带领同朝大臣们上疏说:“晋武帝五年,彗星出现在轸宿;十年,又有孛星出现。然而晋武帝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预言的日期不符合。这是因为天道遥远,先王虽然有官方占卜的预言,但他所相信的仍是人为之事。天文的变化无穷无尽,上下牵强附会,难道就没有偶然的巧合?周公、召公,怎么会欺骗成王。他们说到中宗在位的时间很长,就说‘中宗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用天命约束自己,勤于治民不敢荒废政事’。他们说夏、商两朝维持很长时间时,也说是由于‘施行德政’而已。裨灶预言火灾能够应验,想用祭祀求免灾祸,国侨不听他的意见,裨灶就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又将会发生火灾。’国侨没有听他的意见,郑国也没有发生火灾。有像裨灶这样的人,未免荒诞,何况今天的占卜星象之人呢?现在流传的占书,又是历代所禁止的,誊写讹误尤其不知道有多少。陛下的品德至善至美,不仅比商中宗更加贤能,而且周公、召公所说的话早已全部看过了,哪里需要蠢人、盲人再有什么陈述。我听说两宫太后因为这件事而担忧,希望陛下用我们所说的这些道理,尽力地开导劝慰。”神宗说“:听说民间极苦于新法。”王安石回答说“:冬天严寒,夏天暴雨,百姓尚且怨恨,这不用抚恤。”神宗说:“不能使冬天严寒夏天暴雨这种怨恨也没有吗?”王安石听后很不高兴,回家托病卧床,神宗安慰劝勉,王安石才上朝治理政事。他的同党出计谋说“:现在不要选取皇上历来不喜欢的人迅速提拔重用,那会使自己变轻,这时就将有窥伺君臣间隙的人。”王安石同意这个谋略。皇帝高兴王安石出来执政,听从他的一切意见。当时军队出征安南,密探得到安南的露布,说:“中国推行青苗、助役法,使平民百姓十分贫困。我国今天出兵,是要帮助拯救那里的百姓。”王安石恼怒,自己起草敕牍诋毁安南。
华亭案久久未能成立,王蚞把它交给门客吕嘉问、练亨甫共同商议,他们取来邓绾所列举的吕惠卿的事项,夹杂在其他的皇帝下达的文书中,王安石不知道这件事。省吏到陈州把这件事告诉了吕惠卿,吕惠卿报告给皇帝,并控告王安石说“:王安石完全抛弃了自己所学的先儒教诲,崇尚纵横家的末流方法,违背君命假传号令,欺骗皇上,要挟君主。一年之间极力干了许多恶事,纵然是古代丧失志行而倒行逆施的人,恐怕都没有这样的。”又揭发王安石在私人书信中写有“不要让皇上知道”的话。神宗把这些材料给王安石看,王安石谢辞说没有这些事,回家问王蚞,王蚞说出这些事的情况,王安石责备了他。王蚞愤怒怨恨,背上的痈疽发作而死。王安石公开宣布邓绾的罪过,说:“邓绾为我的子弟求取官职及举荐我的女婿蔡卞。”于是邓绾和练亨甫都获罪。邓绾开始是以依附王安石而做到谏官的,到王安石和吕惠卿互相倾轧时,邓绾极力帮助王安石攻击吕惠卿。神宗很厌恶王安石的所作所为,邓绾惧怕失势,多次留在皇上身边,说话无所顾忌;练亨甫邪恶不厚道,巴结奉承王蚞得到进用,这时他俩都被贬斥了。
王安石再次任宰相后,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到儿子王蚞死去,更是悲伤得不堪承受,极力请求解除枢要职务。神宗愈加厌恶他,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任命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第二年,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王安石多次乞求把自己的将相大印交还朝廷。元丰二年,再次被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换官特进,改封荆国公。哲宗即位,加封司空。
元。。元年,王安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追赠他为太傅。绍圣年间,赐谥为“文”配享神宗庙庭。徽宗崇宁三年,又配享文宣王庙,位次排在颜回、孟子之后,追封为舒王。钦宗时,杨时有议论,皇帝下诏停止王安石在文宣王庙配享。高宗采纳赵鼎、吕聪问的意见,停止王安石在宗庙配享,并削去他的王位封号。
早先,王安石诠释诗、书、周礼,写成后,颁布到学舍,天下称为新义。晚年居住在金陵,又撰写字说,书中多有穿凿附会之处。他的学说混合入佛经、老庄的思想。当时学习的人,没有人敢于不传授学习他的新义和字说的,主考官只用它为标准来录取考生,士人不得自立新说,先儒解释经书的著作,一切废除不用。废黜春秋这部书,不把它列在学舍里,甚至戏弄地看作是“断简残篇的朝廷公报”
王安石还没有显贵时就已经名震京师。他不好奢华,自称是最为节俭,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换,脸上脏了也不洗,人们都认为他这样很贤达。蜀人苏洵则说:“这是不近人情的做法。像这种人很少有不奸慝大恶的。”并作了辨奸论文以讥刺他,说他和王衍、卢杞是一类人。
王安石性格倔犟,遇事不论对错,非常自信,他决定了的事就从不改变。至如讨论变法之事,王安石与朝中大臣争辩得不可开交。他引经据典,大发议论,动辄数百言,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学,人言不可怕。”他执政期间,几乎把内外老臣都罢免完了,而大多提拔一些轻浮的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很久以后,因全国发生大旱灾而被罢黜,自第二次复出为相后一年多又被罢免,此后,终神宗之世再没有被召用,他执政共长达八年之久。其子王蚞。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中进士,受到河东唐介的征召。熙宁年间,。。延路修筑口罗兀城,河东路派四万民工运粮饷,宣抚使韩绛要求让这些人去助战,将领吕公弼也准备听从安排。王安礼则反对这样做,他说“:这些民工都不懂打仗,如果强迫他们去,那么他们不被敌人杀死,也要被冻死、饿死,因此得赶快停止这种举动。”吕公弼听从了王安礼的话,将民工都带了回来,而其他各路助战的民工都全军覆没了。吕公弼握着王安礼的手说“:四万民工得以安全返回,这决不是偶然的。如果真有什么阴德,那一定有你一份功劳啊。”
开始,韩绛想垄断封赏,他所上报的立功行赏情况大多失实,吕公弼向皇上奏报了此事。皇上诏令就在河东路讨论立功行赏之事,吕公弼接受这件事。王安礼说“:宣抚使是以宰相身份节制各道的,允许他便宜行事,他如果封赏有什么不妥的话,人们是会非难他的。你是一名地方官员,怎么能够超出职权范围越级上报论功状呢?”吕公弼听后遂推却了这桩事。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即推辞了,被任为著作郎、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遇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特别地赐给他座。迁任直集贤院,出任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向他询问一些国家大事,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并加以采纳。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语有什么不当而治他的罪的。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可以很快得到,而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抱怨。今天如果按理治他的罪,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人哪。”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了,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李定、张。。都要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的处罚。
王安礼进升知制诰。天上彗星出现,皇上下诏征求大家直言政事之得失。王安礼上疏说:“人间有失误,天象就会相应地反映出来。陛下有仁爱之心,但下面的人并不太清楚。之所以会这样,我想主要是您左右的大臣没有能够尽忠尽责,甚至有奸邪小人。您所认为是忠臣的人实际上不忠,认为是不贤良的人却是贤臣,乘机谋利的都殚精竭力去谋取私利了,这样就足以破坏天地之阴阳而引起星象的变化。望陛下好好地考察一下身边亲近的人,堵塞奸邪小人投机钻营的路。至于用祭祀、祈祷上天,或者改革变更一下过去的政策措施等办法,恐怕是无法应付上天的。”皇上看完他的奏疏后连连赞叹,对他说:“王王圭想要你一一陈述上来,我也曾认为不应当阻隔人们的言论,而使自己蒙蔽自己。现在我仍然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你在我身边,我却没有发现你,就是这样的。从后你应当主动地多多进言。”
以翰林学士身份知开封府,在职位上,他雷厉风行,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从不拖拉。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立案后没有处理的案子很多,牵涉到几万人。王安礼接手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邑的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春秋时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邻国震动,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一级。
皇上多次死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隔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计有数十万座,群情汹汹,对此很不满。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即诏令停止搬迁。
巡视的人接连收到几封状告有人图谋不轨的匿名信,牵涉到一百多家。皇上将匿名信交给王安礼去办理,说:“尽快处理这件事。”王安礼对照那些信,发现它们所指的都大致相同,只有最后一封信加了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姓薛的。看到这里,他笑道:“我清楚了。”王安礼把姓薛的召来问道“:难道有人对你很不满吗?”那人回答说:“有人拿笔来要我买,我拒绝了。他去的时候很不高兴,好像是怀恨在心的样子。”王安礼下令逮捕了这个人,经审问后知道果然是他写的匿名信,于是将他斩首示众,而没有抓一个他所告发的人。此事之后,京师的人都认为王安礼非常神明。
皇族有一个叫令马非的人,用数十万钱买了一个妾,过了很久又把那个妾赶回去了,并要官府帮他追回原来的钱。王安礼审视了那个妾,发现她的面部被火烧伤了,于是上奏说:“这个妾之所以值数十万钱,是因为她当初很有姿色。现在她被火烧伤了,就再也卖不出去了,这与施行炮烙的刑法有什么分别。现在不仅不能帮令马非追回原来的钱,反而还要加罚他,作为对他的警戒。”皇上诏令按他的意思办,扣掉令马非的俸禄。
后宫所用的油帘子,在当初与作坊主谈好要管三年,三年内如果损坏了就要还钱。结果这些油帘子才用了一年就坏了。宫中宦官拿着这些帘子到官府,要官府督促作坊主履行原来的诺言,语气非常傲慢。王安礼说“:难道这些油帘子不是用得不是地方,而被风雨搞坏了的吗?如果都这样,那造油帘子的人再也收不到钱了。你们原来的契约不能再用了。”最后王安礼硬是没有帮他们追还油帘子的钱。从此宗室、宫中的人都很忌惮他了。
元丰四年(1081),分建三省,设立执政,王安礼被拜为中大夫、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宋朝兴兵讨伐夏国,泾原承受梁同上奏“:转运使叶康直所运送的粮饷已经腐坏了,不能吃。”皇上大怒,说:“高价买入粮食,还要花钱运那么远,却完全腐坏不能吃,这是白白浪费民力,叶康直应当斩首。”王安礼说“:这都只是梁同一个人的话,我怀疑未必是真的,应当仔细调查一下。”于是派判官张大宁与梁同检查所运到的粮饷,同时把叶康直抓起来等待检查的结果。最后,经过检查发现可以食用的米有十之八九,皇上这才释怀,赦免了叶康直。
这时,朝廷军队讨伐夏国不顺利,李宪想再举兵攻打。神宗就此事征求大臣的意见,王王圭说:“过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军用不够,朝廷现在拿出五百万缗钱钞以供应军队,这完全够了。”王安礼说:“纸钞不能吃,必须把它换成铁钱,铁钱又必须换成粮食才能吃。从现在到出征的日期只有两个月,这怎么来得及呢。”神宗说“:李宪说这都准备好了,他们宦官都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能吗?唐朝平定淮蔡时,只有裴度的意见与皇上一样。现在这些主张不出自于你们这些大臣,而出自于宦官,我真为你们感到羞耻。”王安礼说:“唐代之淮西只是三个州,平定时有裴度出谋划策,李光颜、李訫带兵,而还要招集全国的兵力,历经数年才平定。现在夏国疆域之大不是淮蔡可以比的,李宪的才干不能和裴度比,带兵的将领也没有李光颜、李訫那样的干将,如果硬是要发兵去打的话,恐怕不会完全如您的愿。”听了王安礼的话后,神宗才醒悟过来,停止了举兵。后来皇上想任李宪为节度使,王安礼又认为不行。
御史中丞舒。。上奏诋毁执政,并说:“尚书省没有建立好文件档案,应当治有关官吏的罪。”王安礼以御史台的文件档案为准,对照检查尚书省的,结果两者相同,于是将舒。。这次妄上奏章的事以及其他的事一并列举弹劾,舒。。被罢官。徐禧计议边防之事,王安礼说:“徐禧志大才疏,以后一定会误国。”等到徐禧在 永乐城战败的消息传到宫中后,皇上说:“王安礼常常劝我不要用兵,少置监狱,大多都是对的。”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王安礼被贬出,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江宁府,张汝贤也被罢免。元。。年间,加王安礼资政殿学士衔,历知扬、青、蔡三州。又被御史弹劾,失掉学士衔,移任知舒州。绍圣初年,恢复原职,知永兴军。绍圣二年(1095),知太原府。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去世时,六十二岁。赠他为右银青光禄大夫。王安礼仪表不凡,很有气度,议事辩论,常以儒家正统自居,却又有不切实际和保守之处,所以多次受到别人的指责。
王安国,字平甫,是王安礼的弟弟。幼小时即非常聪明,悟性极高,没有上过学,而作文赋词自然天成。十二岁时,将他所作的诗、铭文、文论、词赋数十篇拿给别人看,多为警世拔俗之语,于是以善写文章著称于世,士大夫们都对他交口称赞。对于书他无所不通,多次赴考进士,又赴考茂才,有关官员考察他所写的文章后把他列为第一名,因母亲去世,没有任用。此后他在母亲墓旁结庐服丧三年。
熙宁初年,韩绛看中他的才华而举荐他,赐进士及第,任命他为西京国子教授。任期满,回到京师,皇上因王安石的缘故,特赐王安国对答。皇帝说:“你学贯古今,那么你认为汉文帝凭什么能够做皇帝?”王安国回答说“:三代以来还没有像他那样有才能的人。”皇上说“:不过遗憾的是他的才能不能立法改制啊。”王安国回答说“:汉文帝自以代王身份入主未央宫以来,呼吸之间就将判乱平定,恐怕没有才能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至于采纳贾谊的意见,礼节地对待群臣,专门以德教化民众,国家因礼义而振兴,几乎使刑法废置不用,则文帝的才能又高人一等了。”皇上问:“王猛辅佐苻坚,凭区区小国而能令行禁止,现在我凭如此广阔的天下,却没有人真正供我使用,这是什么原因呢?”王安国回答说“:王猛教给苻坚用严刑峻法来统治国家,大肆杀戮,致使前秦的统治不能长久,现在一定也有奸诈、刻薄的小人以此来误导陛下。如果陛下能效法尧、舜、三代,那谁不拥护呢?”皇上又问:“你的兄长执政,外面的看法怎么样?”王安国说“:认为不能知人善任,聚敛太急了。”皇上听后沉默不语,很不高兴,从此对王安国没有再恩加提拔,只是授任崇文院校书,后改任秘阁校理。王安国曾就新法之事劝谏王安石,又指责曾布误了他的哥哥,也非常讨厌吕惠卿的奸诈。
以前,王安国任教西京时,沉溺于声色之中。王安石时任宰相,于是写信劝戒王安国说“:你不应该沉溺于声色。”王安国复信说“:也希望兄长你远离佞人。”吕惠卿由是对他怀恨在心。等到王安石被罢免宰相,吕惠卿即借郑侠之事陷害王安国,罢免了他的官职,并把他放归家乡。皇上下诏谕示王安石,王安石面对使者怆然泪下。不久恢复了王安国的官职,然而诏令下达时王安国已死了。当时他年仅四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