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攻心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城皇宫,勤政殿。
正统帝坐在御座上,一脸的怒气仍旧不止。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丝毫不顾他人,如此心性,真是……唉~”
看着正统帝的脸色,大太监刘喜心里一禀,眼珠转了转,上前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离京前曾上书一封,只是当时正逢九卿进谏,您没来得及看,便搁置一旁。”
正统帝一愣,想了片刻,才想起确实有这么一回子事来,当即翻了翻眼前垒的高高的奏本,翻到最底下的一本,上面正写着“儿臣启奏”的字样。
正统帝瞥了眼刘喜:“混账,为何不与朕早说。”
刘喜慌忙跪倒在地:“奴才疏忽大意,请陛下降罪。”
正统帝不理他,翻开折子静静看起来,越看脸色越郑重,里面还有一些赧然。
折子上,太子将康谷县筹粮的计划详尽阐述。
在如今,伴随着各地灾害频发,许多地方都有几年免税的政策,当然,只免农税。如此一来,商税的重要程度更加凸显,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商税的部分,并不包含达官显贵产业。
这些达官显贵包括朝堂乃至各地官员,以及各级贵族。
当然,这些人于天下商贾中,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每年他们的交易额却占了大周全部贸易的大半,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们会钻漏洞。
那些达官显贵会从普通商贾手里,以高出税后利润一成左右的价格买下货物,再由自家的店铺卖出,因为涉及他们的交易不用向国库交税,所以这里面,普通商贾和达官显贵都有利可图,而吃亏的,便是朝廷。
这也是商税一涨再涨的原因,然而越涨,就越有商贾靠向后台钻这种漏洞,此消彼长之下,国库就只会越来越亏空。
这个问题,正统帝其实早已看在眼里,但此事是无法拿出来与臣子们商议的,因为朝堂上那群,正是钻漏洞钻的最欢的一批领头羊。
正统帝治国有道,但商贾之事上嘛就不行了,不说一窍不通,那也就是只痛一窍不通,所以靠他自己,一直没想出来解决的法子。
然而,太子却想到了。
太子的计划是三步走。第一步,也就是他在康谷县的所作所为,那样做的后果他一清二楚,但也正是他想要的。
随着康谷县始,三十税一的风波会蔓延到整个关中,继而蔓延到全大周境内。
因为是堂堂储君,太子殿下开的这个头,朝廷便不能简单处理,最后,只能“不得不”更改税文,将商税彻底降定为三十税一。
如此一来,国库必然亏空,正统帝将“勉为其难”的“被迫”下令,达官显贵的免税政策将一去不返,无论谁,都要缴税。这便是第二步。
此令一下,那些达官显贵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但他们不会坐以待毙,势必出手阻挠,此时,再抛出一个重磅**,也就是计划的第三步,开海禁!
大周三百年前开海禁,当时,离大周海域不远的一个岛国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打了败仗的封建主便组织武士在大周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
为了保护沿海百姓不再受到这些侵害,朝廷施行海禁政策。
事实上,在之后十余年内,朝廷军队已经将那个岛国打得服服帖帖,但是海禁一直未解,其原因也在大周内部。
海上贸易利益极高,大周的丝绸、陶瓷等物品极受其他国家欢迎,自海禁后,大周各方大佬通过走私往外交易这些东西,售价是国内的十倍不止,一旦海禁解除,如此巨额利润的生意必然被朝廷掌控,他们就没得赚了,所以,在朝臣擎肘之下,三百年了,海禁一直未解。
因而,只要正统帝提开海禁,朝臣便不得不捏着鼻子认怂。
然而,开海禁只是吓唬吓唬他们,让他们不得不乖乖缴税么?当然不是。
海禁必须要开,不仅是为了充盈国库,也是为了打开国门。
但是,正统帝若直言让朝廷若直接接手海上贸易,那肯定行不通,信不信满朝文武能当场全撞柱子?
所以,正统帝要提的是,开市舶司。
朝廷在沿海港口建立市舶司,所有海上贸易必须在市舶司缴税,与境内商税同等。
不仅让他们依旧赚钱,还三十税一,正统帝已经退让到了这个地步,满朝文武还有脸不同意么?
只是这样一来,虽然原本的走私贸易成了正当贸易,但内外全都要缴商税,还是会薅了所有人的羊毛。
而且所谓的三十税一,以后又不是不能再往上调调……
正统帝看着这封折子,神色一点一点激动起来:“妙!妙!妙啊!一环扣一环,此事若成,何愁国库不再盈余。”
片刻后,他又沉静了下来,喃喃道:“只是……”
只是,到最后,得利的是朝廷,是大周,是他正统帝,而唯一吃亏的,会被满朝文武记恨的,则是造成此事的“罪魁祸首”,太子姬乾。
正统帝面色复杂,脸上,极为难得的露出了一丝愧疚。
旁边的刘喜看在眼里,不由在心里感叹起来:“晋王殿下,果然是高手啊。”
他不由想起太子出经前夕,晋王姬文飞来找他,让他把这折子递于陛下,但最好让陛下不要及时看到。
与折子一起给他的,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元宝。
不论是晋王殿下的身份,还是看这个元宝的面子,这等小事,刘喜自然满口答应。
所以他特意抽正统帝要议事的前一刻将折子呈上,正统帝自然没时间看,之后,刘喜再刻意将折子放在最底下,以正统帝对太子的态度,自然不会多放在心上,之后看不到,也便忘了。
那么,现在看到折子和当初便看到折子效果一样么?
当然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今日早朝之上,正统帝有多愤怒,有多对太子失望,心里对太子有多埋怨,此时看到折子后,心里就会有多愧疚。
而若是早先便看到这折子,则完全不会有这种效果。
“攻心之术啊,高,真高。”刘喜心里大叹,同时想着,这样一来,在陛下心中,对太子殿下的印象必然会有所改观吧。
京城皇宫,勤政殿。
正统帝坐在御座上,一脸的怒气仍旧不止。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丝毫不顾他人,如此心性,真是……唉~”
看着正统帝的脸色,大太监刘喜心里一禀,眼珠转了转,上前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离京前曾上书一封,只是当时正逢九卿进谏,您没来得及看,便搁置一旁。”
正统帝一愣,想了片刻,才想起确实有这么一回子事来,当即翻了翻眼前垒的高高的奏本,翻到最底下的一本,上面正写着“儿臣启奏”的字样。
正统帝瞥了眼刘喜:“混账,为何不与朕早说。”
刘喜慌忙跪倒在地:“奴才疏忽大意,请陛下降罪。”
正统帝不理他,翻开折子静静看起来,越看脸色越郑重,里面还有一些赧然。
折子上,太子将康谷县筹粮的计划详尽阐述。
在如今,伴随着各地灾害频发,许多地方都有几年免税的政策,当然,只免农税。如此一来,商税的重要程度更加凸显,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商税的部分,并不包含达官显贵产业。
这些达官显贵包括朝堂乃至各地官员,以及各级贵族。
当然,这些人于天下商贾中,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每年他们的交易额却占了大周全部贸易的大半,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们会钻漏洞。
那些达官显贵会从普通商贾手里,以高出税后利润一成左右的价格买下货物,再由自家的店铺卖出,因为涉及他们的交易不用向国库交税,所以这里面,普通商贾和达官显贵都有利可图,而吃亏的,便是朝廷。
这也是商税一涨再涨的原因,然而越涨,就越有商贾靠向后台钻这种漏洞,此消彼长之下,国库就只会越来越亏空。
这个问题,正统帝其实早已看在眼里,但此事是无法拿出来与臣子们商议的,因为朝堂上那群,正是钻漏洞钻的最欢的一批领头羊。
正统帝治国有道,但商贾之事上嘛就不行了,不说一窍不通,那也就是只痛一窍不通,所以靠他自己,一直没想出来解决的法子。
然而,太子却想到了。
太子的计划是三步走。第一步,也就是他在康谷县的所作所为,那样做的后果他一清二楚,但也正是他想要的。
随着康谷县始,三十税一的风波会蔓延到整个关中,继而蔓延到全大周境内。
因为是堂堂储君,太子殿下开的这个头,朝廷便不能简单处理,最后,只能“不得不”更改税文,将商税彻底降定为三十税一。
如此一来,国库必然亏空,正统帝将“勉为其难”的“被迫”下令,达官显贵的免税政策将一去不返,无论谁,都要缴税。这便是第二步。
此令一下,那些达官显贵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但他们不会坐以待毙,势必出手阻挠,此时,再抛出一个重磅**,也就是计划的第三步,开海禁!
大周三百年前开海禁,当时,离大周海域不远的一个岛国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打了败仗的封建主便组织武士在大周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
为了保护沿海百姓不再受到这些侵害,朝廷施行海禁政策。
事实上,在之后十余年内,朝廷军队已经将那个岛国打得服服帖帖,但是海禁一直未解,其原因也在大周内部。
海上贸易利益极高,大周的丝绸、陶瓷等物品极受其他国家欢迎,自海禁后,大周各方大佬通过走私往外交易这些东西,售价是国内的十倍不止,一旦海禁解除,如此巨额利润的生意必然被朝廷掌控,他们就没得赚了,所以,在朝臣擎肘之下,三百年了,海禁一直未解。
因而,只要正统帝提开海禁,朝臣便不得不捏着鼻子认怂。
然而,开海禁只是吓唬吓唬他们,让他们不得不乖乖缴税么?当然不是。
海禁必须要开,不仅是为了充盈国库,也是为了打开国门。
但是,正统帝若直言让朝廷若直接接手海上贸易,那肯定行不通,信不信满朝文武能当场全撞柱子?
所以,正统帝要提的是,开市舶司。
朝廷在沿海港口建立市舶司,所有海上贸易必须在市舶司缴税,与境内商税同等。
不仅让他们依旧赚钱,还三十税一,正统帝已经退让到了这个地步,满朝文武还有脸不同意么?
只是这样一来,虽然原本的走私贸易成了正当贸易,但内外全都要缴商税,还是会薅了所有人的羊毛。
而且所谓的三十税一,以后又不是不能再往上调调……
正统帝看着这封折子,神色一点一点激动起来:“妙!妙!妙啊!一环扣一环,此事若成,何愁国库不再盈余。”
片刻后,他又沉静了下来,喃喃道:“只是……”
只是,到最后,得利的是朝廷,是大周,是他正统帝,而唯一吃亏的,会被满朝文武记恨的,则是造成此事的“罪魁祸首”,太子姬乾。
正统帝面色复杂,脸上,极为难得的露出了一丝愧疚。
旁边的刘喜看在眼里,不由在心里感叹起来:“晋王殿下,果然是高手啊。”
他不由想起太子出经前夕,晋王姬文飞来找他,让他把这折子递于陛下,但最好让陛下不要及时看到。
与折子一起给他的,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元宝。
不论是晋王殿下的身份,还是看这个元宝的面子,这等小事,刘喜自然满口答应。
所以他特意抽正统帝要议事的前一刻将折子呈上,正统帝自然没时间看,之后,刘喜再刻意将折子放在最底下,以正统帝对太子的态度,自然不会多放在心上,之后看不到,也便忘了。
那么,现在看到折子和当初便看到折子效果一样么?
当然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今日早朝之上,正统帝有多愤怒,有多对太子失望,心里对太子有多埋怨,此时看到折子后,心里就会有多愧疚。
而若是早先便看到这折子,则完全不会有这种效果。
“攻心之术啊,高,真高。”刘喜心里大叹,同时想着,这样一来,在陛下心中,对太子殿下的印象必然会有所改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