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梃击案(四)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接下来的数日,方从哲每晚都闭门谢客偷跑去山西会馆与弟子范永斗会晤,就未来的新形势两人聊了许多,最后制定出未来五年乃至二十年的方略大计。
和张太岳押宝天启皇帝朱由校不同的是,范荣作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更看重克己勤勉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而且相对于朱由校来说,朱由检虽然刚愎自用屡出昏招,却是比其兄长更容易控制些,所以他和老师方从哲的计划也是围绕着朱由检展开的。
至于未来皇太后的人选,范荣与张太岳的选择也完全迥异,作为历史学家他更清楚朱常洛继位之时乃是宫内宫外争斗最白热化的阶段,并非出手良机,反而把宝押到了当朝太子身边目前比较受宠有西李之称的李选侍身上,
无他,由于光宗皇帝死得太早太快,连皇后都没来得及立,虽然口头答应过李选侍,却在一众朝臣的阻挠下没立成,这也导致后面两任皇帝执政期间没有皇太后,大明的宫廷政治八仙桌少了一条腿,少了这么一股平衡力量,天启年间宫内外的争斗才会分外激烈。
而且立西李做皇太后是有捷径可走的,只要在光宗朱常洛临死前把她册封为后,那么待熹宗朱由校继位,她就可以直接荣登皇太后之位。
眼下朱由检才刚刚五岁,由于生母死的早,暂时由西李代养,在慈庆宫里过得并不好,他哥哥朱由校原来也过得不好,不过在一班朝臣的争取下,目前已经确立了皇太孙的地位,开始了正规的皇室文化教育,朱由检却没有资格。
事实上后世历史学界有个主流观点认为,正是朱由检的童年凄惨,导致了他继位后极没有安全感,对周围人难有信任,宁可亲力亲为,而且也是因为皇家基础教育的缺失,使得他根本不具备应有的执政能力,世界观价值观都相对畸形。
如何接近深居慈庆宫的西李和年幼的朱由检,并拉拢控制,是摆在方从哲和范荣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当朝首辅,方从哲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这件事儿上只能策应而没办法亲自出面,得靠范荣自己来想办法,好在范荣在京的这段时间,除了把客氏搞了,把汪文言拿下,已经开始着手往内宫渗透,反正太监们都比平常人更爱财,范荣舍得大把撒银子,还是有些成效的。
对于目前朝堂上的党争内斗,范荣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哪怕是有方从哲从旁协助,主要是朝中各派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自己这方实力不济。
严格意义上讲,方从哲本是下野的老夫子,教书做学问是把好手,玩政治搞斗争却不行,总的说来属于老好人一个,虽为浙党,却和包括东林在内的其他各派都有交好勾连,阴差阳错当上首辅,又赶上这么个乱世,肯定是难有建树。
所以和老师分析利弊后,范荣决定至少在十年内不涉及党争获取朝堂控制权,而是要专心致志的开银行赚银子,采用一种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扩大,只要银行的规模和覆盖面积、影响力足够大,未来大明财政崩坏之际,手握大把银子并间接取得铸币权的大明银行就有实际掌控大明财政的可能。
而且大明的官员权贵在做生意赚钱一道从来都是明目张胆毫不忌讳,方从哲完全可以利用他在朝堂中的人脉和号召力直接为银行背书,大张旗鼓大行其道。
另外,山西的边贸和根据地的建设也会是初期的重中之重,这点上方从哲也是可以帮上忙的,只要写上几封信,拿上一张名帖,整个九边包括辽东,都会大开便利之门。
对于这对师生而言,目前最关键的,就是想办法让方从哲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做得再久一些,最好一直做下去才好。这点上范荣也没瞒方从哲,而是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历史上方从哲会在新帝继位后被东林赶出朝堂,从此再无起复。为避免这件事真正发生,范荣觉得有必要未雨绸缪使些手段。
“东林么?应该不至于吧,为师这首辅之位还是叶向高所荐,另有不少人也与为师交好,”方从哲听闻自己未来会被东林赶下台还有点不信,
“两年后的京察,浙楚齐三党会借机把大部分东林官员赶出朝堂,这笔账他们会算在老师头上,而且未来东林可不是叶向高、徐光启这样老家伙说了算,而是杨链、左光斗、赵南星这样的东林激进之辈做主,是这些人想置老师于死地。”
一说京察,方从哲立刻信了,十年一届的京察历来是朝堂上血雨腥风你争我斗的最佳战场。
范荣干脆拿出纸笔,把老师未来会被人抓住把柄攻讦的几条一一列了出来,不过他的毛笔字写得实在一般,被方从哲斥了一句,还说要帮他请名师好好学学。
影响方从哲声望的事情一共四条,首当其冲就是三年后他的长子方世鸿狎妓时涉及一妓女坠亡一事被西城御史薛贞弹劾杀人,方世鸿本身就是京城有名的浪荡子弟,声名狼藉,算是方从哲的软肋之一,必须得提前消除隐患。
“老师,弟子知你爱子心切目前正帮大师兄谋那尚宝丞萌官一职,然大师兄多有不检,早晚都会成为别人攻讦的靶子,所以恳请老师能允许弟子将大师兄带回山西盘亘数年,隐患立消,”
方从哲的确正在私下活动为这不成器的长子谋官,被弟子一语道破,老脸还有点挂不住,见范荣说得如此详实想来一定会发生,不过却怕自己儿子去山西那种偏僻地方呆不惯也怕自己弟子管不住他,就道:
“要不我把这臭小子弄回德清老家何如?”
“怕只怕狎妓杀人的一幕会被人搬到德清去,老师你放心,去了山西我会派人对大师兄严加看管,也会让他学着做些事情,或许几年后脱胎换骨再不用您老为之操心费力岂非更好?”
“好吧,就按你说的,到时候你也不用顾忌为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帮为师严加管教。”
“弟子遵命,”
这第二条,就是两年后的京察,也是导致方从哲彻底得罪东林新锐激进派的导火索,哪怕后来他数次在朝堂上示好缓解,东林依然不留余地的要致其余死地的原由所在。
而且万历四十五年的京察也是有明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京察,不但将绝大部分东林背景官员赶出京城,也为后来三党联盟彻底决裂埋下伏笔,
按照惯例,哪派掌握了吏部京察大权,哪派就可以效仿东林赵南星,党同伐异铲除异己,一点都不留情面。
也是在这次京察中齐党大权在握,不但把东林官员几乎一网打尽,也间接误伤了不少浙党和楚党官员,这还不算,齐党大获全胜后还无视其他两派盟友,完全以执政党自居,在朝堂上日渐跋扈,才给了汪文言离间三党联盟的可乘之机。
而东林之所以把方从哲恨到骨头里去,主要是方从哲的头号弟子亓诗教就是齐党领袖,齐党把持京察也被认为是方从哲的手笔。
当范荣把整个京察的过程大概和方从哲说了一遍,又提出了自己策划的解决方案,一,尽量不要让齐党独立把持京察,最好是三党共同参与,尤其是下手最狠的齐党的河南道掌印御史韩浚一定不要让他进到京察队伍,这样的话就在各方面都留有余地,而老师也要在京察过程中为某些东林骨干,如礼部右侍郎孙慎行之流说几句公道话装模作样的保上一保。
二、可以在京察开始前三党已经确定下手之后,派人暗暗给东林诸公通风报信,尤其是杨链和左光斗,一定要结善缘,反正目前的朝堂东林势微,哪怕提前获得消息,也是无计可施,只能等着三党来查,东林真正翻身还得新帝继位才行。
方从哲听完突然仰天长笑,连眼泪都笑了出来,范荣不解连忙问道,老师何故发笑?
“想不到为师行端走正一生磊落,到老收了你这个弟子,竟然可以料事如神掌握先机,这岂不等同于知题达意的考场作弊么?不过老夫还觉得挺爽,哈哈,”
范荣心里又帮他补了句,不只是作弊,还开挂了呢。
方从哲的第三条把柄是红丸案中赏赐、引荐给光宗献药的李可灼,不过这红丸案本身就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红丸案实为东林借光宗之死嫁祸方从哲的一条毒计,弄不好汪文言就是幕后策划者。总之如果真发生了,那方从哲一定要第一时间撇清,万不可有任何包庇李可灼之举。
最后一条更简单,就是四年后,徐光启上《亟遣使臣监护朝鲜》,主张监察朝鲜的内政和外交,到朝鲜训练朝鲜的军队,以便使朝鲜自强。这在主客观上带有把光海君政府变为傀儡政权的倾向。这条奏疏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最后被方从哲一力做主给否了,而事后的发展证实了徐光启是对的,朝鲜最终成了后金寇关的帮凶和后金重要的后勤保证和贸易的出海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坏作用,甚至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方从哲在这点的失误当为明亡首罪,而那个历史学家正是姓范名荣。
这个应对起来就更简单了,只要等徐光启再上此奏疏时,方从哲全力支持,哪怕在朝堂上最终无法通过,可至少方从哲得了政治正确,和高瞻远瞩明辨是非的好名声。
也不光是这四条,范荣还列举了多条未来会发生的大事种种,要自己的老师每次都抛出最正确的观点,甚至包括萨尔许之战这种兵事上,事后就会给所有人包括万岁爷留下众卿皆傻,唯方阁老一人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进而不可或缺,而且观点能否被采纳并不重要,但政治正确,策略正确和洞察正确才是最重要的。
方从哲听后再次拍桌子狂笑,估计是想到了那个场景——朝堂上,自己每逢大事,必抛出与众不同又肯定正确的观点,然后淹没在一片争辩声中,事后各种打脸,各种刮目相看……
跟老师敲定了初步计划后,范荣留下了一批人在京城负责筹备大明银行事宜兼对外联络,自己则要回山西一趟,着手建立根据地,如果时间允许他还想亲自出关去蒙古各部甚至辽东走上一遭,有方从哲这位大明神级的奥援,正是自己可以鹏程万里大展拳脚之时。
接下来的数日,方从哲每晚都闭门谢客偷跑去山西会馆与弟子范永斗会晤,就未来的新形势两人聊了许多,最后制定出未来五年乃至二十年的方略大计。
和张太岳押宝天启皇帝朱由校不同的是,范荣作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更看重克己勤勉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而且相对于朱由校来说,朱由检虽然刚愎自用屡出昏招,却是比其兄长更容易控制些,所以他和老师方从哲的计划也是围绕着朱由检展开的。
至于未来皇太后的人选,范荣与张太岳的选择也完全迥异,作为历史学家他更清楚朱常洛继位之时乃是宫内宫外争斗最白热化的阶段,并非出手良机,反而把宝押到了当朝太子身边目前比较受宠有西李之称的李选侍身上,
无他,由于光宗皇帝死得太早太快,连皇后都没来得及立,虽然口头答应过李选侍,却在一众朝臣的阻挠下没立成,这也导致后面两任皇帝执政期间没有皇太后,大明的宫廷政治八仙桌少了一条腿,少了这么一股平衡力量,天启年间宫内外的争斗才会分外激烈。
而且立西李做皇太后是有捷径可走的,只要在光宗朱常洛临死前把她册封为后,那么待熹宗朱由校继位,她就可以直接荣登皇太后之位。
眼下朱由检才刚刚五岁,由于生母死的早,暂时由西李代养,在慈庆宫里过得并不好,他哥哥朱由校原来也过得不好,不过在一班朝臣的争取下,目前已经确立了皇太孙的地位,开始了正规的皇室文化教育,朱由检却没有资格。
事实上后世历史学界有个主流观点认为,正是朱由检的童年凄惨,导致了他继位后极没有安全感,对周围人难有信任,宁可亲力亲为,而且也是因为皇家基础教育的缺失,使得他根本不具备应有的执政能力,世界观价值观都相对畸形。
如何接近深居慈庆宫的西李和年幼的朱由检,并拉拢控制,是摆在方从哲和范荣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当朝首辅,方从哲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这件事儿上只能策应而没办法亲自出面,得靠范荣自己来想办法,好在范荣在京的这段时间,除了把客氏搞了,把汪文言拿下,已经开始着手往内宫渗透,反正太监们都比平常人更爱财,范荣舍得大把撒银子,还是有些成效的。
对于目前朝堂上的党争内斗,范荣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哪怕是有方从哲从旁协助,主要是朝中各派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自己这方实力不济。
严格意义上讲,方从哲本是下野的老夫子,教书做学问是把好手,玩政治搞斗争却不行,总的说来属于老好人一个,虽为浙党,却和包括东林在内的其他各派都有交好勾连,阴差阳错当上首辅,又赶上这么个乱世,肯定是难有建树。
所以和老师分析利弊后,范荣决定至少在十年内不涉及党争获取朝堂控制权,而是要专心致志的开银行赚银子,采用一种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扩大,只要银行的规模和覆盖面积、影响力足够大,未来大明财政崩坏之际,手握大把银子并间接取得铸币权的大明银行就有实际掌控大明财政的可能。
而且大明的官员权贵在做生意赚钱一道从来都是明目张胆毫不忌讳,方从哲完全可以利用他在朝堂中的人脉和号召力直接为银行背书,大张旗鼓大行其道。
另外,山西的边贸和根据地的建设也会是初期的重中之重,这点上方从哲也是可以帮上忙的,只要写上几封信,拿上一张名帖,整个九边包括辽东,都会大开便利之门。
对于这对师生而言,目前最关键的,就是想办法让方从哲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做得再久一些,最好一直做下去才好。这点上范荣也没瞒方从哲,而是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历史上方从哲会在新帝继位后被东林赶出朝堂,从此再无起复。为避免这件事真正发生,范荣觉得有必要未雨绸缪使些手段。
“东林么?应该不至于吧,为师这首辅之位还是叶向高所荐,另有不少人也与为师交好,”方从哲听闻自己未来会被东林赶下台还有点不信,
“两年后的京察,浙楚齐三党会借机把大部分东林官员赶出朝堂,这笔账他们会算在老师头上,而且未来东林可不是叶向高、徐光启这样老家伙说了算,而是杨链、左光斗、赵南星这样的东林激进之辈做主,是这些人想置老师于死地。”
一说京察,方从哲立刻信了,十年一届的京察历来是朝堂上血雨腥风你争我斗的最佳战场。
范荣干脆拿出纸笔,把老师未来会被人抓住把柄攻讦的几条一一列了出来,不过他的毛笔字写得实在一般,被方从哲斥了一句,还说要帮他请名师好好学学。
影响方从哲声望的事情一共四条,首当其冲就是三年后他的长子方世鸿狎妓时涉及一妓女坠亡一事被西城御史薛贞弹劾杀人,方世鸿本身就是京城有名的浪荡子弟,声名狼藉,算是方从哲的软肋之一,必须得提前消除隐患。
“老师,弟子知你爱子心切目前正帮大师兄谋那尚宝丞萌官一职,然大师兄多有不检,早晚都会成为别人攻讦的靶子,所以恳请老师能允许弟子将大师兄带回山西盘亘数年,隐患立消,”
方从哲的确正在私下活动为这不成器的长子谋官,被弟子一语道破,老脸还有点挂不住,见范荣说得如此详实想来一定会发生,不过却怕自己儿子去山西那种偏僻地方呆不惯也怕自己弟子管不住他,就道:
“要不我把这臭小子弄回德清老家何如?”
“怕只怕狎妓杀人的一幕会被人搬到德清去,老师你放心,去了山西我会派人对大师兄严加看管,也会让他学着做些事情,或许几年后脱胎换骨再不用您老为之操心费力岂非更好?”
“好吧,就按你说的,到时候你也不用顾忌为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帮为师严加管教。”
“弟子遵命,”
这第二条,就是两年后的京察,也是导致方从哲彻底得罪东林新锐激进派的导火索,哪怕后来他数次在朝堂上示好缓解,东林依然不留余地的要致其余死地的原由所在。
而且万历四十五年的京察也是有明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京察,不但将绝大部分东林背景官员赶出京城,也为后来三党联盟彻底决裂埋下伏笔,
按照惯例,哪派掌握了吏部京察大权,哪派就可以效仿东林赵南星,党同伐异铲除异己,一点都不留情面。
也是在这次京察中齐党大权在握,不但把东林官员几乎一网打尽,也间接误伤了不少浙党和楚党官员,这还不算,齐党大获全胜后还无视其他两派盟友,完全以执政党自居,在朝堂上日渐跋扈,才给了汪文言离间三党联盟的可乘之机。
而东林之所以把方从哲恨到骨头里去,主要是方从哲的头号弟子亓诗教就是齐党领袖,齐党把持京察也被认为是方从哲的手笔。
当范荣把整个京察的过程大概和方从哲说了一遍,又提出了自己策划的解决方案,一,尽量不要让齐党独立把持京察,最好是三党共同参与,尤其是下手最狠的齐党的河南道掌印御史韩浚一定不要让他进到京察队伍,这样的话就在各方面都留有余地,而老师也要在京察过程中为某些东林骨干,如礼部右侍郎孙慎行之流说几句公道话装模作样的保上一保。
二、可以在京察开始前三党已经确定下手之后,派人暗暗给东林诸公通风报信,尤其是杨链和左光斗,一定要结善缘,反正目前的朝堂东林势微,哪怕提前获得消息,也是无计可施,只能等着三党来查,东林真正翻身还得新帝继位才行。
方从哲听完突然仰天长笑,连眼泪都笑了出来,范荣不解连忙问道,老师何故发笑?
“想不到为师行端走正一生磊落,到老收了你这个弟子,竟然可以料事如神掌握先机,这岂不等同于知题达意的考场作弊么?不过老夫还觉得挺爽,哈哈,”
范荣心里又帮他补了句,不只是作弊,还开挂了呢。
方从哲的第三条把柄是红丸案中赏赐、引荐给光宗献药的李可灼,不过这红丸案本身就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红丸案实为东林借光宗之死嫁祸方从哲的一条毒计,弄不好汪文言就是幕后策划者。总之如果真发生了,那方从哲一定要第一时间撇清,万不可有任何包庇李可灼之举。
最后一条更简单,就是四年后,徐光启上《亟遣使臣监护朝鲜》,主张监察朝鲜的内政和外交,到朝鲜训练朝鲜的军队,以便使朝鲜自强。这在主客观上带有把光海君政府变为傀儡政权的倾向。这条奏疏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最后被方从哲一力做主给否了,而事后的发展证实了徐光启是对的,朝鲜最终成了后金寇关的帮凶和后金重要的后勤保证和贸易的出海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坏作用,甚至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方从哲在这点的失误当为明亡首罪,而那个历史学家正是姓范名荣。
这个应对起来就更简单了,只要等徐光启再上此奏疏时,方从哲全力支持,哪怕在朝堂上最终无法通过,可至少方从哲得了政治正确,和高瞻远瞩明辨是非的好名声。
也不光是这四条,范荣还列举了多条未来会发生的大事种种,要自己的老师每次都抛出最正确的观点,甚至包括萨尔许之战这种兵事上,事后就会给所有人包括万岁爷留下众卿皆傻,唯方阁老一人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进而不可或缺,而且观点能否被采纳并不重要,但政治正确,策略正确和洞察正确才是最重要的。
方从哲听后再次拍桌子狂笑,估计是想到了那个场景——朝堂上,自己每逢大事,必抛出与众不同又肯定正确的观点,然后淹没在一片争辩声中,事后各种打脸,各种刮目相看……
跟老师敲定了初步计划后,范荣留下了一批人在京城负责筹备大明银行事宜兼对外联络,自己则要回山西一趟,着手建立根据地,如果时间允许他还想亲自出关去蒙古各部甚至辽东走上一遭,有方从哲这位大明神级的奥援,正是自己可以鹏程万里大展拳脚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