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中文网 > 大明枪 > 第五十六章 还我大白兔

第五十六章 还我大白兔

作者:拍了拍肩膀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三六中文网 www.36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整个川沙基地的建筑工程,终究还是没能按照张太岳事先要求那样按时完工,

    主要是当今盖房子有其固有的一套程序和步骤,老王做事又比较认真,不肯随意糊弄,全盖完足足耗费了二十八天时间,好在第九天就盖好了两行集体宿舍让新兵和南京来的工匠得以提前入住。修缮码头和打井的两支队伍倒是如期完工,连架设水力机械的沟渠也已修建完毕。

    在此期间六叔又找来了几位家具木匠,按照张太岳给出的完全不带一点花纹装饰基本和普通农户用的差不多的家具式样,打造出大批的双层单人床,少量双人床,以及更大批量的桌椅板凳,木制操作台,单人衣柜,文件柜等等,

    倒是三套客房的家私算是小小奢侈了回,全部采用上等木料按时下苏州府最流行的款式来打造,终于让几个因为没有机会展示高超苏式精湛手艺,而有些怨言的本地木匠露了一小手。他们当中手艺最好的三个还被留下来作为长期雇工,以备造枪托之用。

    等新兵正式入驻新宿舍,每间房八个人,上下铺,每人一个单人小衣柜一口放杂物的木箱,每间宿舍两张桌子八张椅子。加上统一叠得越来越像豆腐块的制式被褥,还别说,真有点后世解放军军营的味道。

    新兵入住的前一天,张太岳放飞了数只赛鸽,分别给凤阳的家翁,南京的鸟人,还有芜湖的老舅发去密信,要家翁帮忙办理濮家一个世袭锦衣卫名额并把招到的流民少年通过通南送到上海来,另外需要义父通过京城的关系在王恭厂购买大量火药。

    给鸟人的指令是立刻将近期买到的全部原材料通过水路运往此地,并按计划继续采购。给陈大万和于得水的指令是通知兄弟冶铁坊,尽快交付首批苏钢。

    川沙基地初创,百废待兴,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张太岳作为科学家并不擅长这些琐碎事务,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想到哪干到哪,闹出不少笑话。

    六叔大部分时间都东跑西颠忙着外出采购根本帮不上他,金不换性子比他还粗,当个监工带带兵还可以,谋划统筹也不行,可把张太岳愁坏了。

    最后还是胡沁挺身而出,帮他负担理顺了一部分,当然她还没办法完全抛头露面去代他指挥,做的只是类似于后世秘书的职责,把每一件张太岳想要去做的事情都一一记录下来,再按照轻重缓急和需求制定初步计划,然后经常在一旁提醒他该去做什么,找什么人去做,诸如此类。

    比如胡沁记得张太岳先前提到过,芜湖和义乌的两百名矿徒应该很快就到,另外一千名少年估计也快,就提醒他必须提前作准备,不然到时候肯定出乱子,

    张太岳还真把这茬给忘了,连忙让六叔跑去定制全套被服,里外三新,这回连大治这批也给换上,松江棉布和苏州织造可是天下闻名,干脆一步到位都给弄齐了,军服款式也在胡沁的帮助下做了小小的修改,以锦衣卫常服做蓝本,将之改成了更适合火器作战和日常训练的样式。

    平常人粗眼一看,还是锦衣卫,要仔细看才能看出些不同来。这可是数千套的行头,定做赶制都需要不短的时间。这年头可没有缝纫机,全靠各类家庭妇女一针一线手工缝制。

    另外这一千多人的吃住起居也是大问题,基地食堂和初期的行政管理都要人手,也是胡沁出主意,可以把大治这批人里识字的那七个单拉出来,帮忙处理行政方面的事情,至于食堂方面,那个蓟镇李力的婆娘唐七娘性子泼辣干活又利索,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干脆提拔她当食堂总管,把那二十几个帮忙的工匠家属也给份月钱正式雇了,要是人手还不够可以在附近村子找几个婆子过来帮忙应该可以应付。

    还有一千流民少年和新军的教育和训练问题,同样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蒙学需要外聘老师,这个好办,这年头穷秀才多的是,但其他的教材和训练大纲可就没别人能代劳了,必须张太岳每天挤出一点专门来弄。

    让一刻不得闲的张太岳禁不住仰天长叹——

    娘蛋的,十七世纪什么最缺?人才啊!

    除却这些,张太岳同样没有忘记他的老本行,还得组织南京来的工匠们建造各类水力,畜力牵引的简易机床,钻枪管的钻床,切削零件的车床,磨床,简易冲压机等,还有最关键的负责牵引带动的水车和连机水碓的设计建造。

    事实上这时候的水力机械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也有许多成熟可靠的设计,只是古人多把这些用在舂米、磨稻、灌溉,唯一和机械沾点边的就是利用水力牵引活塞式鼓风机用于冶铁。

    张太岳要做的只是将此时成熟的设计略加改动,使之更适合做机械加工的动力,目前条件有限,只能做初步的,未来可以造些简易钢制轴承作为传动关键部件,那样效果就杠杠滴了。

    所幸这批请来的工匠都是各行业中经验丰富的佼佼好手,可以让张太岳的很多思路得以变成现实。

    所有工匠也时不时的被这位少年东家的各种奇思妙想所震撼折服。这尼妹的啥事都懂,一整出来还各种神仙效果,还让不让人活了!

    几个玻璃和陶器工匠还在紧张的搭建按张太岳提供方案的耐高温窑,事实上现代玻璃工艺原理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沙子加石灰,然后高温烧制即可,但大明之所以只有琉璃而没有玻璃的唯一原因就败在了高温这一环节,

    因为烧玻璃需要1400度以上的高温,而目前时代无论是用煤还是用木炭,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只有区区1000度,自然没办法做到,连炼钢也是受制于此,所谓苏钢灌钢法也是因为冶铁炉温度不够而只能采取其他取巧办法的结果。

    张太岳以前看了那么多网络穿越小说,很多穿越前辈都喜欢造玻璃来赚银子,但他们往往都刻意忽略了这个问题,让普通读者以为改个配方就能烧出现代玻璃来,那纯属扯蛋!

    张太岳本来是想从芜湖收购一批焦煤回来自己炼焦炭,焦炭密封燃烧的温度可以达到要求,不过算了算时间,等焦煤回来再炼成焦炭,起码几个月过去了,几百盘黄花菜都得凉透透的。

    也得亏张太岳是个科学家,而不是那些拿普通烟煤或者木炭就敢烧玻璃的半吊子穿越前辈,他突然记起在南京考察时偶然见到有些铺子竟然有石油卖!这时候不叫石油,而是叫洧水、石漆、石脂水或者火油。

    这玩意儿的燃烧温度可以轻松达到1600度。就让六叔去松江府找,别说,还真找到了,价格也便宜,直接把几家铺子的存货都包圆了。应该够用一段时间。

    紧张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这段时间起早贪黑把所有人都累坏了,张太岳、六叔、胡沁、金不换这几个绝对主力眼瞅着累瘦了。

    张太岳也许久没碰胡沁,基本身子一沾到床立刻昏睡,早上还得叫半天才勉强爬起来。在工地开工第十四天晚上,张太岳突然来了兴致想要欢好,结果扒光胡沁的衣服才发现自己心爱的巨RU竟然小了三圈都不止,气得直蹦高高,高呼劳资亏大发了我,老天爷你特娘地还我大白兔!

    让胡沁娇躯乱颤格格笑了好半天,然后温言劝他,等这阵子忙活完多吃点好的补回来就是了,乖哈,表生气。

    “嗯,记得多吃木瓜,那个能补回来,”

    “木瓜是啥?”

    张太岳这才想起此时的木瓜还远在墨西哥呢,随即又想起两道补奶神器,道:

    “木瓜暂时没有,那就多吃鲫鱼炖豆腐还有花生炖猪蹄吧,”

    “遵命我的好公子,明天就开始吃,”

    张太岳看着胡沁明显变尖的下巴莫名心疼道:

    “要不明日叫六叔去松江府买两个丫鬟回来伺候你吧,这段日子真苦了你了宝贝,”

    “真的呀!那我可要跟着去亲自挑选,”

    “行,都依你,”

    …………

    一切还真让胡沁给说着了,第二天上午胡沁正准备跟着六叔一道去松江府城买丫鬟,就听到码头那边喧闹声响起,张太岳等人扭头望去,就见一艘巨大的楼船正缓缓驶入泊位,芜湖和义乌的新兵到了!

    得,丫鬟还是暂时别买了,所有人又开始紧张忙碌起来,迎接这两百多位新兵的到来。也幸亏胡沁提醒及时,这边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才没出什么岔子,列队,分组,登记资料发编号牌,雷长官讲话,洗澡,分发衣物被褥,分宿舍,吃饭,重新集结,由教习讲纪律讲规矩,解散休息。

    这一套下来,几乎又忙活了一整天,而且船老大告知,他在南京码头接人时有位姓蔡的掌柜让转告,就说凤阳来人已经抵达通南,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天里分成几个批次乘船抵达,请这边提前作好接收准备云云。

    我去,一千多人也马上要来!

    也幸好老蔡脑袋瓜子好使,没弄条大福船一趟全运过来,而是分成几批依次来,给这边留出一定的缓冲准备时间。可即便如此,几日之内陆续接收一千余人,对于目前张太岳这支单薄羸弱的草台班子来说,那也是巨大无比的挑战。

    这回光靠眼前的这些人肯定不够瞧了,关键时刻,还是金不换想了个计策,把那一百多大治新兵全用上,跟着练了这么久算半个老兵,对各方面环节和要求也比较熟悉,先顶过这段非常时期再说。

    张太岳言听计从,当场和几个心腹商量出章程,由金不换召集全体大治兵具体安排,接待准备工作随即紧锣密鼓的就此展开。

    又过了一天,也是和头天大治楼船到达的时间差不多时候,运送第一批254名凤阳流民少年的船只抵达川沙基地码头,而这边早就严阵以待等候多时的接待队伍在张太岳带领下进入位置,所有参与的大治新兵胳膊肘都带上了醒目的红袖箍用作标识。

    押船的竟是一小队身着鸳鸯战袄全副武装的孝陵卫士兵,船头也打这凤阳守备的旗幡。

    不过这些士兵来之前得过吩咐不准下船,也不许和这边人接触,只有一个四五十岁看起来和蔼可亲的矮胖长者头一个走下船来,走到张太岳面前先施一礼,拱手道:

    “可是雷公子当面?”

    “正是,您是……?”

    那人没回答而是自来熟地把张太岳拉到一边,鬼鬼祟祟趴在他耳边说道:

    “在下乃是家翁派来的,代号扁鹊,”

    张太岳闻言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心说义父这是玩谍战剧玩上瘾了,不过接下来那老者的一席话却让他笑不出来,而是惊出一身冷汗。

    “在下其实是名郎中,家翁担心这一千余流民少儿长途跋涉一路奔波,再染上时疫恐酿大祸,才特意命在下一路跟随,以后就留在此地为公子效力,还望公子多多担待,”

    张太岳这才发觉,自己胆大包天聚集了近一千五百号人,还包括千余过往生存条件极差的流民,竟然没有准备任何防疫措施,这要谁暗携传染病菌,岂不是……简直不堪设想啊!

    见他楞在原地发呆,那老者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了过来,

    “这是家翁写给公子的,”